手语者-无章节名:1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我继父提议开车回去,来的时候匆忙慌张,想再走一次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我们两辆摩托,白天行路,晚上露营,出发第六天进入沙漠地带。两条公路纵横将塔克拉玛干贯穿。每三公里便有一个供水站,用来浇灌两侧护路的红柳。傍晚时分我们准备停靠在一家供水站露营。一个姓李的养路人从里面出来跟我们打招呼。他和老婆在这儿工作快十年了。他希望再干十几年,死在这里。

    每个供水站都住着一家人,沙漠里还有一百多对他们这样的夫妻。工作并不累,仅仅按时间表开关水泵灌溉红柳。但是枯燥,有时候你会感觉生命就像这根水管,一滴滴把它流完也就到头了。他建议我们明天往西经过十字路口时改往南,从库尔勒穿出去。

    “那是你父亲?话很少啊。”

    我回头看一眼,于勒正对着帐篷研究怎样开一个天窗。我问老李想家吗。

    “我老婆就在这儿,我俩在一起就是家。”

    我一阵心痛,我想念谭欣。我不爱她了,但依然想念她,我想念过去爱着她的感觉。

    老李提醒我们晚上别进沙漠,夜里有沙蛇,毒性超过眼镜蛇,咬一口就毙命。我被这话吓着了,天一黑就和我继父并排躺在帐篷里不出来。于勒指指上面得意地笑,他真做成一个蚊帐天窗,一睁眼就能看见星空。不同于城市,沙漠的夜晚全要靠星光点亮。我们看不见对方手语,我竖起大拇指刮下他脖子。他笑了,仰躺着看星星。不一会儿他翻身面对我睡着了。也许是好几年里最好的时光,不委屈,不慌张,也不必度日如年的悲伤。

    我胡思乱想,睡不着觉。夜晚风上来了,沙丘在悄悄移动,流淌的白沙如海浪一般咝咝作响。我闭上眼睛心里反复说,快入睡,我会做美梦。后来真的一连串的美梦,不断击碎现实的冰冷。好像我梦里都怕自己醒来,害怕离别,害怕死亡。不过中途还是醒过来了,一睁眼我就笑了,带天窗的帐篷,真好,一轮明月低悬在头顶,正在照亮我的人生。

    原载《人民文学》2013年第1期

    原刊责编 马小淘

    本刊责编 黑丰

    作者简介:蒋峰,男,青年作家,编剧。作品有长篇小说《维以不永伤》《为他准备的谋杀》等。

    创作谈:我想讲信仰与梦想

    蒋峰

    《手语者》原名为《守法公民》,发表时由于其他的原因改名为《手语者》,是长篇《白色流淌一片》的第四章。前后写过两稿,第一稿在2011年12月就写完了,可是并不成功,读起来总觉得差点意思。当时只有一条线,叙述“我”和继父于勒,按照正常的时间顺序,从他作案动机写起,写到他作案,写到被捕,审判。我记得当时还专门查找过国内被告人为聋哑人的审判程序,写到判死刑,写到复核通过,越狱,逃亡,诸如此类。

    看起来没问题,故事也是这样的,可是就是不对,感觉上就是一个猎奇故事,让读者不停地追问“然后呢”。我后来想了很久,明白是叙事节奏的问题,我想讲信仰与梦想,可它更像是一个类型故事,这么写下去就成了《亡命生涯》,要是于勒身手再好一点,逃出去自己把案子破了,洗清嫌疑。可是不能这样,《白色流淌一片》我就是想写成源于生活的一个长篇。

    要是单线的节奏容易失控,我决定再加一条线,跟“我”有关的一条线,基本上可以确定是一个爱情故事,可是怎样才能和信仰挂上钩也是个难题。康德的崇高与美是一个点醒的细节,忘了什么时候想到的,可是有了这个核心主题,就能够做成一个现代中国爱情故事。

    第二稿决心落笔前,故事的顺序我也做些调整,不再从杀人写起。其中有过一版的开篇是“我来早了,警察还没到”。单看没问题,只是它不适合长篇的整体基调。作为传记体长篇,又是主人公许佳明回归第一人称的一章,我选择这样的开头——“我二十二岁那年过得并不好,我可能一生过得都不好。”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