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就是一起典型的雷击事件。有专家指出,在任何给定时刻,世界上都有1800场雷雨正在发生,每秒大约有100次雷击。在雷电发生频率呈现平均水平的平坦地形上,每座90米高的建筑物平均每年会被击中一次。每座360米高的建筑物,比如广播或者电视塔,每年会被击中20次,每次雷击通常会产生6亿伏的高压。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雷击以及雷击负效应造成的人员伤亡达3000~4000人,财产损失在50亿~100亿元人民币。
雷电会造成如此巨大的损失,那么,究竟雷电是怎样产生的呢?
雷电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一种雄伟壮观而又有点令人生畏的放电现象。雷电一般产生于对流发展旺盛的积雨云中,因此常伴有强烈的阵风和暴雨,有时还伴有冰雹和龙卷风。积雨云顶部一般较高,可达20千米,云的上部常有冰晶。冰晶的凇附,水滴的破碎以及空气对流等过程,使云中产生电荷。云中电荷的分布较复杂,但总体而言,云的上部以正电荷为主,下部以负电荷为主。因此,云的上、下部之间形成一个电位差。当电位差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产生放电,这就是我们常见的闪电现象。放电过程中,由于闪道中温度骤增,使空气体积急剧膨胀,从丽产生冲击波,导致强烈的雷鸣。带有电荷的雷云与地面的突起物接近时,它们之间就发生激烈的放电。在雷电放电地点会出现强烈的闪光和爆炸的轰鸣声。这就是人们见到和听到的闪电雷鸣。
既然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并且发生的频率很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预防雷电呢?具体地,预防雷电主要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建筑物上装设避雷装置。即利用避雷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大地而消失。
(2)在雷雨时,人不要靠近高压变电室、高压电线和孤立的高楼、烟囱、电杆、大树、旗杆等,更不要站在空旷的高地上或在大树下躲雨。
(3)不能用有金属立柱的雨伞。在郊区或露天操作时,不要使用金属工具,如铁撬棒等。
(4)不要穿潮湿的衣服靠近或站在露天金属商品的货垛上。
(5)雷雨天气时在高山顶上不要开手机,更不要打手机。
(6)雷雨天不要触摸和接近避雷装置的接地导线。
(7)雷雨天,在户内应离开照明线、电话线、电视线等线路,以防雷电侵入被其伤害。
(8)在打雷下雨时,严禁在山顶或者高丘地带停留,更要切忌继续登往高处观赏雨景,不能在大树下、电线杆附近躲避,也不要行走或站立在空旷的田野里,应尽快躲在低洼处,或尽可能找房屋或干燥的洞穴躲避。
(9)雷雨天气时,不要用金属柄雨伞,摘下金属架眼镜、手表、裤带,苦是骑车旅游要尽快离开自行车,亦应远离其他金属制物体,以免产生导电而被雷电击中。
(10)在雷雨天气,不要去江、河、湖边游泳、划船、垂钓等。
(11)在电闪雷鸣、风雨交加之时,在室内,应立即关掉室内的电视机、收录机、音响、空调机等电器,以避免产生导电。打雷时,在房间的正中央较为安全,切忌停留在电灯正下面,忌倚靠在柱子、墙壁边、门窗边,以避免在打雷时产生感应电而致意外。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