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工作队长的扶贫手记-冷浸田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花了半个月的时间,我们几乎走遍了村里的所有田块。那层层叠叠,错落有致,依山而造的梯田,令人无限惊叹。不由得想象那前人开山劈石造田的艰辛,甚至疑心这海拔千米之上的田里,能否有水灌溉;这云雾缭绕的山中,能否有阳光普照。从背一包肥料上山,到背一袋谷子下山,这中间要付出多少的心血和汗水!

    这梯田,一般是一二分地一块,最小的只能栽上十几蔸禾。可以说是见缝插针,能造田的都造了。全村有水田1190亩,人均1亩多。

    照理说,面积不小。但年人均产粮仅240公斤!也就是说,亩产不到240公斤。

    这数字只是个均数,部分农户五六亩田也只产了上十担谷。12月我们挨家挨户调查,全村18户已没有过年米了,三分之一的农户吃不到出新。

    要让老百姓吃饱,这是我们心中一块最沉重的石头。

    救济?那只能解决眼下的问题。治本的办法是多产粮。

    新造水田,扩大面积,大坪村已没有什么空坪隙地。看来出路只有一条,提高单产。

    我们找来几位有种田经验的农民,和村干部一道,选择有代表性的丘块,边实地察看,边分析原因。

    在几天的怨天怨地,责骂天老爷之后,大多数人还是谈出了些低产的原因:

    一,低温寡照。群山环抱的大坪村,全年无霜期仅145天,只能种植一季水稻。一般年份的种植情况,5月播种,也常常因出现10℃以下连续阴雨天而烂秧。尤其是抽穗扬花期和成熟期,常出现低于20℃的连续阴雨天。1997年,从抽穗到收割,就只见过三个真正的太阳天。望着那青枝绿叶、健壮挺拔的稻秆上,结出的是几粒灰白的瘪谷,庄稼汉流下了眼泪!

    二,冷浸田多。全村无论是山腰还是山底的水田,几乎全受到了冷浸的威胁。高山有好水,从石头缝里流出的都是清澈的冰凉的泉水,尤其是夏天,你若喝上一口,就再也看不上那百货商店出售的三块钱一瓶的名牌矿泉水了。水田里用来灌溉的都是这“好水”,但要命的是它的“冰凉”,而且是日夜不断地直接地从田塍下渗出来。土壤处于还原状态,上有青泥层,亚铁这类有毒物质多,易使禾苗翻秋,常常发生赤枯病,产生严重的溶蔸死苗现象。夏季泥温比一般田要低3—4℃,甚至8—9℃。中稻插后,回青期拉得长,而且往往返青后又有发黄现象,直到6月才开始分蘖,造成无效分蘖多,有效分蘖少。按说,全村大多数稻田里潜在的养分实在不低,据我们抽样测定,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在3—5.5%之间,最高的可达6.5%,全氮0.2%左右。但因长年渍水,微生物活动弱,有机质分解慢,有效养分少,特别是磷养分非常缺乏,禾苗生长不良。农民们只相信尿素、碳铵这类氮肥,一施见效,禾苗长得实在好看。这就苦了这些禾苗,它不会说话,无法告诉农民它想吃些什么,而只能等到它结不出丰硕的果实来时忍受农民的责骂。

    又是一个阴雨天。在村主任家里,大家商定了三条措施:

    一,改良冷浸田。深开排水沟,撇除冷浸水。对成片的冷浸田,开挖50公分深、40公分宽的排水沟,每丘靠坡一边开挖小水圳,与排水沟相通。排水沟用石头、水泥砌墙。

    二,增施磷、钾肥及其他热性有机肥料。

    三,冷浸由的改造,谁受益,谁出劳力。水泥等材料由村里解决;磷钾肥,按自愿原则,由村里统一购买供给,并给予补贴和优惠。

    小组长会上,谈了上述想法,讲了三条措施。但半月过后,却不见动静。

    这明摆着是件好事,是件有益长远的改善农田基本条件的大好事,况且措施也够优惠的,为什么村民不搞?

    我们又挨家挨户去听意见,做工作。三天的走访,听到的村民的顾虑确实不少。

    一,怕占了田。本来一巴掌大的田,你还开条排水沟,舍不得;

    二,这田就这样,只收得这些谷,不信这样一搞能增产;

    三,花这些工夫去挖水沟,不如上山挖冬笋,虽然今年冬笋价格不好,但能看到现钱,不挖放到山上也烂了;

    四,如今是责任田,你家连我家,麻烦不少,也无人牵头,等等。

    晚上睡不着。我们三人一下没了主意。围坐在电暖器旁,一支接一支地抽烟。

    屋外又在下雨,雨声盖过了村边那条小溪的流水声。这山里的天,也真令人烦躁,下午才稍稍放晴,夜里又下起雨来。

    村民们的顾虑也不是全然没有道理。山区有山区的特点,山区有山区的实际。我们经常讲,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经过试验。我们试验过吗?过去在“左”的思想指导下,不少同志往往忽视这一点。新的工作一来,或者猛然想出个点子,不论搞工业生产也好,抓农业生产也罢,总是习惯于搞所谓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一声令下,群众就闻风而动。这也来个“大办”,那也全民上阵。其结果,事与愿违,劳民伤财。这方面的教训使我深切地感到“一切经过试验”的重要性。当开始一项新的工作的时候,为了更有把握,把事情办好,防止出大错,造成损失,最好先试试看。尤其是对于农民,这些山里的贫困农民,他们经不起折腾,受不起损失。而且他们只相信眼见为实。只要是他们真正看到了的,真正理解了的,对他们有益的事,他们会尽心尽力,不顾艰难地把它做好的。

    第二天,我们就找来村主任商量。准备在村部所在组谭家湾组试点。一是考虑到这个组干部力量强;二是村民文化水平较高,思想观念较新,人心较齐;三是从地理环境看,也有代表性;四是我们住在村部,便于直接参与。

    接着,我们和村干部到组里各村民户中逐户讲方案,解疑问。几天后,思想统一了,大家都愿意试试看。

    第一步,画出施工图。出顶的田,山腰部分田,冷浸不太严重,可以不开排水沟。需开排水沟的,尽量沿成片田的四周开,以便少占用稻田。排水沟尽量深度加大,宽度缩小。

    第二步,确定受益村民的名单,计算占用稻田的面积,并召集他们开会。因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少占用稻田,实际占用面积很小,村民都没意见。

    第三步,确定一名村干部负责组织指挥。同时负责根据需要购买供给水泥。村民们劲头十足,干活卖力,质量也好。不到十天,从山腰到山底的成片的5亩稻田的排水沟开出来了,每丘的小水圳也开通了。

    远看,沟圳相连,规规整整,像个棋盘,十分美观;近看,稻田里再没有冷浸水往外冒,没有了青泥层,没有了铁锈水。村民们乐得合不拢嘴。

    难得的一个太阳天,我们组织各组组长和村民代表到谭家湾组参观。

    大家一看,服了。几个组长不停地沿着排水沟来回走,还拿出尺子量量沟深和沟宽。几位种田能手赞不绝口,说这样的田,起码能增产三成。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