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是宋史-如果还有明天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上面这些做完之后两天,1126年,宋靖康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金军杀到开封城下,来的人不是完颜宗翰的西路军,而是完颜宗望的东路军。

    二太子的动力大,每次都跑第一。

    宋朝的勤王军队也在逼近。

    第一个行动的是南道都总管张叔夜。

    张叔夜,字稽仲,生于1065年,时年61岁。河南开封人,仁宗朝早期宰执张耆的曾孙。查他的资料,他的出身很显赫,生平很压抑,因为他与蔡京作对。

    在六贼倒台之前,他被贬得最狠的时候,当过林冲在沧州时当过的官,去西安州看守草料场。后来勉强做到了州官,在金军第二次南侵时,被委任为南道都总管。这个头衔从天而降,别人或许看到了一方诸侯藩镇的权力,可张叔夜只看到了责任。

    种师道要他勤王,他立即带兵杀出去;唐恪要他回去,他就回去;赵桓下令再勤王,他没有迟疑,再一次第一时间出兵。

    他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张伯奋、张仲熊,率领三万人上路了。

    张叔夜在尉氏(今河南尉氏)与金军遭遇。激战开始,第二次开封保卫战在遥远的城墙之外展开了,张叔夜是宋人一片哀号垂死丑态中唯一的亮点,从他起步时起,就没有畏惧过女真人。当天,他冲破金军封锁,顺利到达开封城下。

    张叔夜来了,全城士气大振,紧接着噩耗传来,东道都总管胡直孺在入卫京师的路上,在拱州(今河南睢县)与金军交战,失利被俘,被金人拉到开封城下示众。几乎同时,完颜宗翰的西路军也杀到了。

    军心动荡,敌军合围,赵桓突围的路被截断了。

    第二次开封保卫战展开。宋军并没龟缩在城里当鸵鸟,而是不断地冲出城墙向金军挑战。

    第一次,金军攻击通津门。几百名宋军顺着绳子滑下城墙,烧毁金军五个炮架,两辆攻城用的战车。

    第二次,金军攻破青城(开封南郊的小城),攻击朝阳门。宋军殿前司副都指挥使王宗濋出战,战况惨烈,统制官高师旦战死。

    第三次,金军攻击南城墙,张叔夜出战,在深冬雨雪之中,南道兵奋勇激战,阵斩金军两名头戴金环的将官,逃跑的金军慌不择路,自相践踏,淹死在护城河里的数以千计。

    第四次,宋将范琼率领1000名士兵出宣化门挑战,全军士气高昂,冲散了城墙下的金军,进一步追击。可惜的是人马踩踏,这一次宋军掉进了冰河里,淹死了500多人。这一天是闰十一月二十三日,记住这一天和下面发生的事。

    宋军落进冰河里,金军趁势反攻,将火梯、云梯、编桥等战械陆续运到城下,又推来五座装满石块和弓箭的对楼,强行攻城。守城的宋军用撞杆捣毁了三座对楼,向另外两座投掷燃烧的草火。

    忙中出错,他们没意识到风向突然变了。寒冬季节,甚至正在雨雪交加,居然一下子刮起了强烈的南风。他们扔出去的草火顺风刮了回来,点燃了城头上的战械。

    金军趁势强攻,当天箭如雨下,压得城头上的守军抬不起头。金军填平护城河,大批攻城用的对座直抵通津、宣化两门的城下。

    21天之后,宋军支撑不住了。

    在这21天里,大风大雨大雪不停地刮、不停地下,每时每刻都在折磨着城墙上的守军。开始时还行,保家卫国嘛,男人死都不怕,怕什么冷?可是不能每天这么挺着吧?到后来士兵们冻得全身冰冷,手僵直得握不住武器,有一些体质弱的直接冻死在城墙上。

    号称人类有史以来最富裕的都城的士兵们,居然落魄到这地步,是怎么造成的呢?如果翻资料,人们无论如何也怪不到赵桓的头上。

    皇帝陛下时刻出现在士兵们中间,他披甲戴盔登城,用御膳赏赐士卒;骑马在泥淖里前进,让百姓感动哭泣;光着脚不戴帽子跪在皇宫的天阶上,祈祷上苍不要再下雪了;皇后在后宫里率领宫女赶制御寒衣物,给前线的将士。

    这些加在一起是多么的感人啊!

    可是请问御膳有多少斤呢,够不够守城的六七万士兵吃?皇后是服装业的熟练工人吗?大半个月里能缝制几件保暖手套?至于他本人戴盔挂甲上城头,不过是秀一场威武而已,这点儿精神象征在饥寒交迫之下有多大的作用呢?

    尤其是每个开封人都清楚,国库里有成堆成堆的布匹绵麻,只要赵桓肯拿出来,绝对能在几天之内让士兵们抵御严寒。

    赵桓为什么不拿出来呢?

    这个问题没法回答,因为不只他不懂,世上有很多人都不懂。

    明朝末年李自成起义攻打洛阳,洛阳城的福王因为当年“神宗剥天下之财富福王”,他比崇祯皇帝还有钱,但他就是要当铁公鸡,一文钱都不拿出来给将士,结果城破身死;到了崇祯时情况还是这样,他向京城里的皇亲国戚借钱发兵饷,办法用尽,满城冠盖无一人响应。

    结果北京城破了,这些有钱的贵人们在李自成的皮鞭下什么都交了出来。更不用说清朝时著名的“宁与友邦,不与家奴”。

    抛开这些,让赵桓做出这种蠢事的还有金军的诱惑。在连续21天的强攻中,完颜宗翰仍然在不间断地用着和谈这个无往不利的大杀器。

    公正地说,“和谈”这一招,是女真人崛起,连续灭亡辽宋两国的最强武器。它让耶律延禧像个傻子一样做梦,觉得末日遥不可及,也让这时的赵桓始终感觉到一抹动人的希望朝霞,还有活路,还远远没有到最后一步……所以他总是舍不得他心中的立国之本。

    宋朝的立国之本是什么,一个字——钱!

    钱,深入每个宋朝人的心里,百姓们玩命地赚钱,士大夫们红着眼睛赚钱,王安石为了钱分裂了官场,宋神宗为了钱不惜站在祖宗的对立面!

    所以他们都忘了,勇气、聪慧、胆略等是国家生存的第一要素。

    回到1126年,宋靖康元年闰十一月二十三日,这一天金军乘胜强攻,开封的外城墙岌岌可危。当此生死攸关之际,宋朝的上层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一个关键人物,据他们想来,据他们引经据典地考证,唯有这个人,才能拯救他们出苦海。

    郭京。

    神仙终于找到了,首相、枢密使在开封城各处张贴的寻找神仙启事有了结果,军方大佬殿前司副都指挥使王宗濋在军队的龙卫兵里找到了一个叫郭京的人。

    这个人完全符合神仙的标准,他能撒豆成兵,兵能隐形,能用六甲之法活捉完颜宗翰、完颜宗望等金军魁首,能扫荡10万金军,解京都之围。

    做到这些,他只需要集结7777个人。

    当然,这些人都是身有仙缘非同凡响的,同样也是神仙下凡而不自知的。他们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即生日时辰。找出他们,只要符合条件,哪怕他们是贩夫走卒,也会让宋朝起死回生,让金军瞬间崩溃。

    这些话,赵桓和宰执们都相信了。

    郭京升官,从副都头升到武略大夫、兖州刺史,他积极工作,飞快地集结起了六甲神兵。兵源的成分嘛……比如一个在街头耍棍弄棒卖艺的,名叫薄坚;一个叫傅致临的还俗僧人;一个卖药的叫刘宋杰;比较突出的是一个叫刘孝竭的,他很有创意,把神兵们细化了。

    神兵们被分出了兵种,有卞丁力士、北斗神兵、天阙大将,等等。他们变成了神秘的一群人,与外界隔离,留给人们的是各种各样的离奇猜想。

    闰十一月二十四日,金军继续强攻,一个神仙、7777个神兵走上了开封城头。这些人在一片枪林弹雨火光大雪之中走过,转了一圈,又下去了。

    临走前,郭京留下了一面大旗,说把它挂在城头,城下的敌军会集体发抖,吓得半死。望着神仙们的背影,士兵们把这面旗挂了上去。

    旗帜飘扬在孤岛一样的开封城头,上面画的是一位天王。

    也许真的是天王有灵,这一天开封的外城墙还是宋朝的。第三天,1126年闰十一月二十五日早晨,大雪纷飞,朔风凛冽,金军乘寒急攻。

    生长在苦寒北方的女真人非常喜欢这样的天气,寒冷是他们的朋友,从古至今,寒带游牧民族的每一场重要战争,几乎都在冬天发起。

    与之相反,城头上的宋军筋疲力尽,到了崩溃的边缘。缺吃少穿还要坚持作战,快一个月了,是人就没法挺住。尤其在根本上,他们是农牧民族,每年到了冬天,习惯是什么事都不做,每天两顿饭,少吃、早睡,等待第二年的春天。

    这一点,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蔬菜大棚技术出现以前都没有改变。

    最后的时刻到了,连远在深宫里的赵桓都感觉到了危险,他命令全军上城,集结所有力量防守。对此首相、枢密都不认同,这是乱搞嘛,神已经出现了,他会解决一切、安抚一切、完美一切,要军队做什么,多此一举。

    神兵出战。

    郭京带着神兵走上了空旷无人的城头……你没有看错,这种时刻的开封外城城头上没有职业军人,除了孙傅、张叔夜等少数几个人之外,所有士兵都被赶下了城头。理由是一会儿神兵们不动就会隐形,人多了会有影响。

    施法完毕,大开宣化门,神兵们主动出击,向金军挑战。

    这一幕是多么英勇,多么壮怀激烈!在城头上的主神、枢密使、将军的注视下,他们冲向了滚滚而来的金军铁骑。他们行动迅速,越过了护城河,与敌军相遇,又退向护城河……全体淹死。城头上郭京大怒,说必须由我亲自施法。

    郭京下城出战,他行动更加迅速,在金军没有逼近前就跑向了南方,在金军的追击下消失不见了。

    金军涌向了大开着的开封城门。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