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你:带你走进心理学世界-打造下一站幸福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我对神许愿:愿你永远快乐。神说:不行,只能四天。我说: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神晃了晃头,笑说:两天。我笑:那是黑天和白天。神最后吃惊地说:只有一天!我笑:那就是生命中的每一天!其实,幸福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只要你在爱情来临时,尽情地爱,在健康还在时,痛快地笑。幸福不一定天涯海角,只愿日日相伴,生死相依。

    心灵重生——逃离象牙塔的安逸

    每每说到大学,都会有一组灵动的画面浮现在脑海里——鸟语花香的校园,绿树成荫的小径,风格各异的院系装潢,一群永远开心、活泼的同学……大学,永远承载着每个人的青春回忆,永远记录着每个人年轻时对于生活和梦想的美好图景。

    当然,大学也被称作象牙塔,被看作是与世隔绝的梦幻境地,是逃避现实生活的世外桃源,是不愿面对真实残酷的隐居之地。的确如此,象牙塔里的孩子们,青春年少,衣食无忧,手里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挥霍,也有无限的自由,可以让自己追逐理想,可是,过于安逸的生活,给了很多人懒惰的理由;毫无限制的人生,也会成为生命空虚的源头。即使是时刻认真地行走,真实地过活,有时候也难免让自己沾染逃避的习气,面对纷扰的世界,心生怯懦,不敢面对。

    吴哲是一个中规中矩的大学生,在本科四年、研究生三年的大学生活里,没有风花雪月的爱恋,也没有放肆恣意的享乐,因此,他的大学生活比别人更像是象牙塔。

    他一直觉得,以后离开学校,就再也找不到像大学这般与世隔绝,可以保持内心单纯清净的地方了。于是,他将大学里的生活变成了中学生活的延续,封闭、单纯,在更多的闲暇里,能够自由安排时间,按照自己的意愿,为自己寻找乐趣,享受生活的惬意。

    或许,大学里,每个人的生活色彩都差不多,但是内容还是会千差万别。吴哲与他人的不同之处,就是他变成了一个十足的乖学生。上课从来不逃课,而且不会迟到,也不会早退,上课不会开小差,更不会睡觉打瞌睡。认真记笔记,按时完成作业,积极准备导师布置的每一次论文,或许,对于很多人来说,没逃过课,没挂过科的大学生活,根本不算完美的大学经历,可是,对吴哲来说,他的心中有另外一种完美的定义。学习已经变成了他的生活,无须考量他人,也无须自我标榜。

    除此之外,他还不喜欢打游戏和逛街,除了上课之外,最大的乐趣就是泡在图书馆里,借来一摞一摞的书,弥补高中时无法尽情看书的遗憾。而且,他还非常挑剔,对于金庸的武侠小说或者琼瑶阿姨的言情小说通通不感冒,他喜欢阅读艰深难懂的哲学书籍,《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道德情操论》、《存在与虚无》是他经常翻看的。这些书在外人看来,卷帙浩繁,枯燥乏味,全都是需要消耗太多脑细胞的文字,而它们却成为吴哲生活中的重要角色。

    他还有一个爱好,强烈到足以让他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都不出校门一步,那就是礼堂每个星期都会放映的电影。学生处有一位年轻的辅导员酷爱电影,因此每个星期,他都会从电影资料馆借出拷贝,给学生放映一些经典的片子,让同学们可以在怀旧的影像中游弋,在喧嚣中寻找宁静。

    这个爱好,从本科一直跟随吴哲到研究生毕业,七年的时间,算下来,也有了上千部电影的阅历积累。吴哲甚至觉得,在光影的世界里,他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个感人、深刻的故事,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艺术的品鉴。在空旷的放映厅里,他可以完全忘掉外面的世界,暂时抛开现实生活中的烦恼和不快,尽情地去体味别人的人生。有时候,好像看着别人的悲欢离合,自己的生命也变得丰满起来。

    轻松美好的生活,转眼间从身边飞过。不知不觉中,吴哲就要开始面对就业的现实了。学校生活的惬意,让吴哲养成了处事平和、不喜与人竞争的性格,在面临就业时,他顿时感觉诚惶诚恐。虽然自己是从本科直接保送研究生,可是三年下来,虽然他的专业知识有所长进,处事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却并没有因为学历的升高而有所提高。看着周围的同学一个个开始自谋生路,他也变成了一只惊弓之鸟,小心翼翼地开始谋划未来了。

    可能,每个人对人生的定义不同,对大学这短短四年时间的定义也不一样。有的人,在压抑闭塞的三年高中生活后,把大学当作一个放松的空间,当作一个能够呼吸新鲜空气的场所;有的人,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刻,即使在他人放纵的时候,依然能够坚持自我,不断学习;有的人,用四年时间来鉴证一段爱情;有的人,用四年时间来寻找人生的方向。无论怎样,拒绝过分安逸的生活,依然是大学生涯的明智之选。

    鲁迅先生有句话说:“生活太安逸了,人就会为生活所累。”生活就像是攀登高山,登上一座高峰后,还会有另外一座高峰,而安逸的生活,就像是温柔的陷阱,让人不知不觉地陷入不思进取的行列,停滞不前,没有前进的动力,也没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对生活也会渐渐没有激情。

    羽化成蝶——撕裂般的社会化过程

    所有人都不喜欢毛虫肥厚、笨拙的身躯,看着它在斑驳的光影下,穿行于繁茂的树叶、绿色的草丛时,每个人都会面露厌恶。相反的,所有人都偏爱翩然飞舞的蝴蝶,它身穿彩色的衣裳,挥动着一双美丽的翅膀,骄傲地飞翔在娇艳的花朵之间。可是,有谁知道,今天流连在花丛间的蝴蝶,正是笨拙、丑陋的毛虫羽化而成?有谁知道,为了拥有今天的华丽,毛虫在羽化成蝶的过程中,褪下了多少层皮,经历了多少次撕心裂肺的痛苦?

    对于我们来说,成长中的每一次转折,都是我们蜕皮、羽化的过程。就像我们第一次离开妈妈,独自去上幼儿园;第一次离开家,住到集体宿舍里;第一次出远门,来到远方的大学;或者,第一次迈出理想的步伐,将自己放置在社会中,开始全面社会化的过程。所有的第一次,都是记忆犹新、刻骨铭心的,因为那里有痛、有泪,还有成长的代价。

    琳琅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父亲是音乐学院的教授,母亲则是乐团里着名的小提琴手。在家庭气氛的熏陶下,琳琅从小开始接触音乐,除了跟随妈妈学习小提琴,她还弹得一手优雅的钢琴。多年的音乐熏陶,让她拥有了端庄、淡雅的好气质,在家里是一个安静、懂事的乖乖女,在学校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高中毕业后,琳琅满心期待地报考了维也纳音乐学院,希望能像妈妈一样,成为一名优秀的小提琴手。可是,在她遇见裴元之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她的生命旅途也开始转弯。一天,在放学的路上,琳琅见到有人在打架,被打的人被一群人围起来,已经躺在地上无法动弹。琳琅站在角落里喊道:“警察来了,警察来了!”听到喊声,打人的一伙儿被吓跑了,被打的人则因此获救。这个人,就是改变琳琅生活的裴元。

    裴元是一个孤儿,从小被父母抛弃,一个人在孤儿院长大。离开孤儿院后,他做过很多不同的工作,有时候要一天打好几份工,才能勉强养活自己。小小年纪就开始自己谋生的裴元,经常受到小混混的欺负,有时被抢走辛苦赚来的钱,或者像今天一样,被一群人毒打一顿。

    琳琅和裴元,原本就是两个世界的人。琳琅从小在富足的家庭中长大,从来不知人生疾苦,更无法体会到,裴元内心中时刻隐藏的不安全感。对于琳琅来说,裴元就像是来自外星球的一个人,带给她无限的新奇和刺激,让她见识到另外一个世界,看到了和自己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于是,与裴元熟识后,琳琅就经常参加他的朋友聚会,渐渐地开始喜欢这群心地善良、待人诚恳的朋友。她每天放学后,都会到裴元工作的餐厅,有时送餐,有时帮忙招待客人,在进一步的了解中,她也看到了裴元积极生活、乐观向上的一面,两个人渐渐彼此吸引,爱上了对方。

    没过多久,琳琅的父母知道她和裴元的交往,将她拉回家里,训斥她说:“马上就要到维也纳参加面试了,你怎么可以荒废学业,还整天和那些不三不四的男孩子在一起?”琳琅争辩说:“裴元和他的朋友都不是不三不四的人,而且,裴元对我很好,我也很爱他!”琳琅爸爸一气之下,打了她一个耳光,琳琅感到委屈和愤怒,连夜离家出走了。

    不再练琴的琳琅,搬到了裴元家里住,同时也加入了裴元的朋友阵营。她像裴元一样,每天打两份工,早上给人送牛奶,下午则到快餐店当服务员。从小娇生惯养的琳琅,第一次过上靠自己工作赚钱,自己养活自己的生活,虽然也有委屈,也很辛苦,却在裴元的陪伴下,渐渐地坚强起来。

    裴元看着心爱的琳琅放下了优雅的小提琴,在劳累的工作中,将原本娇嫩的一双手磨出了厚厚的一层茧,心里特别难过,更加愤怒于自己的无能。于是,他找到了一个船家,决定跟随渔船出海捕鱼,这样可以快速赚钱,让琳琅过上好一点的生活。为了防止自己一去不回,裴元将一年的薪水都预支出来,存在了琳琅的户头上。

    不告而别的裴元,没有想到,这是他第一次出海,竟然也是最后一次。三天后,到处寻找裴元的琳琅,接到了渔船触礁的消息,所有的船员都丧生大海,包括裴元。伤心欲绝的琳琅哭了三天三夜,一度想要跳入大海,为裴元殉情,却因为情绪过于激动,一瞬间昏厥过去。

    醒来后,医生告诉她,她已经怀孕两个月,应该注意身体,控制情绪。父母劝说她:“把孩子打掉吧,明年你还可以继续申请维也纳音乐学院,你的人生并没有出轨。”

    经历了爱恨生死、生活困境之后的琳琅,更加感激裴元对她的一份爱。于是,她没有继续去念音乐学院,而是选择了一份钢琴教师的工作,她说:“我会把孩子生下来,将他抚养长大,然后告诉他爸爸对妈妈的爱。”

    在成长中的我们,有人得到了太多的温暖,有人却经历了太多的痛苦。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人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过渡到社会生活的过程,也因为这样,这个过程会变得复杂而难解。一段残酷的经历,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一份炽热的爱情,也会给贫瘠的心灵无限的安慰。成长的困难在于如何将昨天天真无知的自己,变成今天成熟、沉稳的自己,勇敢地承受一切撕裂的痛,坦然接受一切惨痛的爱。

    人生意义——别迷失在喧嚣中

    对于很多奔四的人来说,事业有成,有房有车,老婆漂亮,孩子乖巧,是一个近乎奢求的愿望。那些为了一所属于自己的房子日日奋斗的房奴,为了一部能让自己自由来去的车子天天攒钱的车奴,如果哪天拥有了这样的生活,一定会乐不可支的。可是,这些对于陆明来说,仍然远远不够。

    大学毕业后,陆明就进了一所建筑设计院,如愿地成为一名建筑设计师。刚刚开始工作的他,带着一腔的热血和满脑子的理想,扎在办公室里,一丝不苟地构思、画图,每天想着设计出一座历史性的建筑,将自己的名字写进建筑史。可是,那个时候,他带着女友租住在狭窄的老楼里,原本就不宽敞的两居室,还要和一对年轻夫妇合租,生活上诸多不便,让原本工作平静的他,每天都要接受女友的抱怨。当时,陆明最大的愿望,就是尽快拥有一所自己的房子,可以和女友舒舒服服地生活在里面。

    为了能够尽快赚钱买房子,陆明放弃了在设计院朝九晚五的铁饭碗,在一个朋友的建筑公司当起了副经理。名义上是叫副经理,其实不过是一个干杂活的,大到建设批文、材料选进,小到员工住宿、同事纠纷,都要他身体力行地解决。虽然官小事多,但是陆明却样样都做得不错,两年下来,他在公司里完整地做下来一个工程,也收获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和女友结婚后不久,他就按揭买了属于他们的第一套房子,一年后,还买了一辆小排量的汽车,生活上大大改善。老婆怀孕后,陆明将工作重心转移,想要进一步发展自己的事业。在房地产市场摸爬滚打五年后,他拉上两个同样学建筑的同学,开起了自己的建筑公司。一个朋友专门负责工程制图,另一个朋友则和陆明一起,负责公司中的大小事宜。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和渐渐成熟的人脉关系,让陆明的事业发展顺利,很快,一个草创的工作室就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十几名员工的小公司,在业界的声誉也渐渐传播开来。

    经过近十年的努力,陆明的建筑公司发展成为一个大型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在全国各地设计开发了多座商业中心和步行街。年近不惑的陆明,也享受到了有钱人的生活。可是,事业成功之后,他却开始找不到人生的方向,富足的生活除了让他随心所欲地满足一切物质需要之外,并没有让他得到真正的快乐。

    回想年轻的时候,工作上每走完一步,他都非常清楚地知道,下一步应该怎样走,可能会有哪些困难,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些困难。那个时候,他每天忙忙碌碌,特别辛苦,最忙的一次,他连续在公司住了一个星期,不知情的老婆以为他失踪了,甚至打电话报警。那时,即使每天都特别紧张,劳累辛苦,却忙得特别起劲儿,生活也有盼头。

    可是现在,陆明的生活就像安排好了一样,只需按先后顺序一一执行。他每天早早起来,到公司开会,处理日常的事务,下午的时候,找两个商业伙伴喝喝咖啡,聊一聊行业动态,晚上如果没有应酬,就约上几个好友打牌到深夜。家里的事情基本不需要他来操心。儿子的教育一直都是老婆在管,一开始他还提点建议,后来儿子一见到他,就喊着说:“不要抱我,我不喜欢你!”他干脆就不再插手。老婆则一心扑在孩子身上,对他的关心就像例行公事的问候一样,两个人相处也没有了激情。而且,陆明为了孝顺父母,还把爸妈接到了身边,和他们一起住。可是,家里住的人多了,让他没有了自己的空间,搞得他每天宁愿在外边闲逛,也不愿意回家听老人唠叨。他自己也不禁要问:“难道,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吗?我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

    其实,像陆明这般,一无所有的时候拼命努力赚钱,成功之后又开始迷失自己的人有很多。他们或许从没问过自己,除了名车、豪宅、人人艳羡的物质生活,内心中的理想究竟是什么?

    在整个社会都在鼓吹成功,所有人都在盲目地追求成功时,你是否问过自己,你想要的成功到底是什么样子的?那些内心中没有自己的想法,毫无主见,跟在潮流后面的人,注定会迷失人生的方向,找不到人生的意义。

    现代社会里,成功学的泛滥,让太多的人变成了“成功主义者”,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仿佛被洗脑了一般,跟随着为了房子、车子,年入百万而努力的潮流,不知不觉地以“成功”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将自己变成了一个钻营者、一个投机者、一个金钱至上的人,也因此,更多的人已经忘记,平平淡淡的夫妻生活是一种成功,给予孩子一个父母相伴、充满欢乐的童年是一种成功,让自己保持真诚、善良、纯净的内心,也是一种成功。

    仔细想想,找寻人生的意义,不是比找寻名利,找寻成功,找寻鲜花和掌声更不容易吗?虽然生命中的任何需要,无论是生理上的还是安全上的,都值得被尊重,可是,应该没有人愿意永远停留在低级需要上,过一种外表光鲜、实则和蝇营狗苟的动物无异的生活吧!

    离开是为了回来——完成生命旅程

    当你在餐桌上,品尝着鲜美的三文鱼刺身时,一定不会想到,在三文鱼的身上,还藏着一个关于生命旅程的悲壮故事。

    每年的十月份,在加拿大佛雷瑟河上游的一个河段,平静的水面都会因为成千上万条三文鱼的到来而沸腾起来。原本一身银白色的三文鱼,在逆流而上的过程中,会因为河水的冲刷,全身变成猩红色,因此,整个河段的水面因为有太多的鱼,最后变成了一片红色。这些逆流而上的三文鱼,来自北太平洋的大海深处,他们四年前在这里出生,从这里离开,如今,又重新回到这里,完成自己身上的重要使命。

    像三文鱼这样的小型鱼类,几乎没有保护自己的方法,因此它们常以数量取胜。三文鱼的每条雌鱼,都会产下大约四千个左右的鱼卵,为了避免大量的鱼卵被其他鱼类和鸟类当作美味吃掉,雌鱼会想方设法将产下的鱼卵藏在卵石底下。幸存下来的鱼卵,就会安稳地在石头下度过冬天,并且在冰冻的河水里,渐渐发育成幼鱼。

    当第二年的春天来临时,幼鱼就会顺流而下,进入河流下游的淡水湖中。它们将在湖中度过大约一年的时间,让自己慢慢长大,然后继续顺流而下,进入大海的深处。在淡水湖中,三文鱼也难逃被捕食的危险,平均每四条三文鱼,只有一条鱼能够战胜被捕食的命运,成功进入大海。

    在广袤的大海中,危险并没有停止——应该说,更大的危险才刚刚开始。在无边无际的海洋中,小三文鱼们一边找寻杂鱼和杂虾,填饱肚子,让自己快快地长大,一边还要躲过鲸鱼、海豹和其他大型鱼类的捕猎。另外,还有来自人类的渔网和捕鱼船,在时刻威胁着它们的生命。经过长达四年的生长,小三文鱼会长成体重在三公斤左右的成熟的三文鱼,身体长成之时,也意味着它们要去完成自己的使命。

    从夏天开始,三文鱼就会集群行动,从深海进入淡水湖,然后逆流而上,浩浩荡荡地向着它们的出生地进发。自河口开始,他们就会不再吃任何东西,用全部的力气来赶路。逆流而上,长途跋涉,几乎消耗掉它们所有的能量和体力。为了闯过一个个急流和险滩,它们要不断从水面上跃起。有些三文鱼搞错了方向,不小心跃到了河岸上,只能变成其他动物的美食。有些鱼在快到目的地之前,体力消耗殆尽,气结而亡,和它们一起死去的,还有肚子里的几千个鱼卵。

    四年前,雌鱼产下的四千个鱼卵中,只有两个能够活下来,在海洋中长大,并最终回到产卵地。到达产卵地后,它们顾不上休息,开始成双成对地挖坑产卵。在鱼卵受精完毕后,三文鱼会因为精疲力竭,双双死去,壮烈地结束这一次为了繁衍后代的生命之旅。冬天来临时,白雪覆盖了大地,整个世界被冷空气冻结,一片静谧,在寂静的河水下面,新的生命开始成长。

    三文鱼的一生,充满危险和悲壮,让人不禁要感慨唏嘘。难道人类的一生,不是如此吗?在生命的最初,婴儿在父母的呵护下渐渐长大,等到羽翼渐丰,开始第一次、第二次……走出家门,向着远方漂泊。在各种各样的环境中艰难地成长,经历过湖泊的静默,也经历过大海的波澜,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使命要去完成,直到每个孩子开始拥有了自己的家庭,养育自己的孩子,然后看着孩子长大,看着他们到新的世界中拼搏,一代一代,将这样的轮回继续下去。三文鱼的悲壮,并不是一种自觉的精神意识,而是来自本能的驱使,是遗传基因使然。但是,人类的牺牲与奉献,却比这更令人感动,更令人思索和振奋。

    在英国,有一个身患胃癌的妻子和一个深陷绝望的丈夫。当妻子得知自己罹患绝症时,她对丈夫说:“离开我,让你的生命更完整吧!”一时间不知所措的丈夫,在与妻子争吵后,当夜便离家出走。他离开伦敦,周游在欧洲的许多城市,靠为人裁衣的手艺维持生活。

    在他出走的旅程中,他遇到了一个新的爱人,那是一个年轻的寡妇,热情、貌美,对他一见钟情,她邀请他留了下来,开始他们新的人生。一次,男子在为情人量身制作新衣时,想起了远在家中、生命垂危的妻子,于是他断然拒绝了甜美的爱情,放弃了崭新的人生,马不停蹄地回到了妻子身边。

    丈夫回到家里,看着妻子面容憔悴,却还在开心地给孩子讲故事,为他们做好吃的曲奇饼干,顿时泪如雨下。他向孩子们道歉,向妻子忏悔,并且一直承诺说:“我将永远留下来,照顾孩子,照顾你!”看着风尘仆仆的丈夫,妻子淡然地问了一句:“你怎么回来了?”丈夫回答说:“离开,难道不是为了回来吗?”

    重新融入家庭的丈夫,陪伴妻子度过了化疗最严重的时期,带着孩子一起走过他们成长中的点点滴滴。一年后,丈夫陪着妻子走完了生命的最后旅程。妻子弥留时再次问他:“离开半年,你定是找到了新的生活,为什么要回来?”丈夫说:“我在为他人量作新衣时,想到了对你的承诺——你的每一件衣服都是我做的,当然要包括最后一件。”

    爱与情——寻找缺失的那一角

    从前,有一个圆,它从出生开始,就每天行走在路上,体验着旅程中的生活。可是,它是一个缺了一角的圆,所以它行走缓慢,而且很不快乐。不过,它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仰——它相信世界上有一个和它正好吻合的角,可以让它变成一个完整的圆。于是它哼着歌,慢慢地滚动着前进,它时刻都在想着:“一定要尽快找到缺失的那一角,把我变成一个完整的圆。”

    为了找到那个缺失的一角,它走了很多路,也吃了很多苦。一路上,有时要忍受日晒,有时要忍受冰霜,不过,它始终信心十足,相信一定可以找到缺掉的那一角。在不紧不慢的行进中,它时而停下来和昆虫说说话,时而伫立在花丛边,轻轻地闻一下花香,空中飞舞的蝴蝶、蜜蜂也喜欢落在它身上歇歇脚,渐渐地,蝴蝶和蜜蜂变成了它的好朋友。它穿过了森林和沼泽,又渡过了海洋,可是,找到的那些角没有一个合适的,不是太大,就是太小,有些太尖,有些又太钝了。

    后来,它终于找到了与自己正好吻合的一角,它终于实现愿望,可以变成一个完整的圆了。它高兴极了,因为它再也不是一个走走停停的圆,它可以在任何地方快速地滚动了。于是,它开始滚了起来,越滚越快,快得都停不下来了。在快速滚动的路上,它没有时间和昆虫闲聊,也没有时间轻嗅花香,那些蝴蝶啊,蜜蜂啊,也因为跟不上它的脚步,而渐渐疏远它了。

    这个完整的圆又开始不快乐了。后来,它决定将那一角放下来,重新做回一个缺角的圆。因为它已经习惯走走停停的生活,每天快速滚动的日子让它很不快乐,也让它失去了很多朋友。当它重新回到慢悠悠的惬意生活后,生命的残缺与否,对它已经不重要了。

    谢尔·希尔弗斯坦在这个叫做《残缺的一角》的漫画中,用最简单的线条,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并不简单的道理。其实,那个缺角的圆,不正是我们的生命吗?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都存在一个缺失的角,有人缺得多,有人缺得少。但是,这个缺角让我们开始了寻找的旅程,从清晨到黄昏,从初春到仲夏,我们在荒无人烟的草原上寻找,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寻找,直到有一天,有的人找到了,和那一角凑成了一个完整的圆,却也可能发现,圆满的生活并不适合自己,从而决定重新回到残缺的生活中,继续享受残缺带来的美好。当然,也有人终其一生寻找,也不曾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个角,于是,在寻寻觅觅、忙忙碌碌的旅程中,度过了自己的一生。

    拿这个故事来比喻人世间的情与爱,依然觉得合适。在爱情里,也有类似的一个传说:在远古时候,两个爱人是连在一起的一个圆,后来,上帝发怒了,将他们劈开,变成了散落人间的两个半圆。于是,每个人来到世间的使命,就是努力寻找能够与自己组成一个圆的另一半。当然,有的人很幸运,兜兜转转之后,找到了失散的另一半,可是随着时间流逝,却也难免心生厌倦,觉得自己当初判断失误,可能在世界的另一端,还有一个更合适自己的人。有的人则很不幸,一路上打听问询,都找不到自己的另一半,于是在唏嘘与感叹中,度过了遗憾的一生。

    或许,生命注定就是由一段又一段找寻的旅程组成的。在每一段的旅程中,我们都为了一个目标而存在,同时也在不同的旅程中,见识到了不同的人,欣赏了不同的风景。在旅程中找到爱情的人,是幸运的。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让你爱他(她),有一段时间你们共享,成为你生命中无法割舍的一份情感。或许,他(她)离开以后,他(她)背弃你以后,你会恨他(她),会既爱他(她)又恨他(她),带着复杂的情感,始终无法摆脱,那情感将终生相伴,仿佛与你的生命血肉交融。

    然而,我们每个人在旅途中遇见,愿意结束彼此不同的行程,在某一个时间点上停下来,难道不是渴望找到一个使灵魂安定的地方吗?或许,有的人觉得找到了,于是决定痴心厮守;有的人觉得找错了人,于是不得不对过往的人报以伤感和道歉。时过境迁后,爱恨释怀的人,或许会幡然醒悟,爱过,恨过,伤害过,互相折磨过,也是为了寻找爱的主题而开始的一段旅程吧。

    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充满残缺,充满随机的可能,固执的人把爱当作信仰,穷其一生,只为了寻找自己认为对的人;有的人务实,不去羡慕神仙眷侣,也不愿忍受孤独寂寞,宁愿在红尘轮回中,抓住最后的那一缕温暖。谁又知道,到底有没有那么一个注定的半圆,当最后寻到那个半圆后,我们会不会像那只缺角的圆一样,流连残缺的生活,而不再喜欢完美?

    缺失与否,到最后都已经不重要了。缺失的那一角,虽不可爱,却也是生命的一部分,接受它且善待它,生活会快乐豁达许多。也许,缺失真的能够放慢生命的脚步,让我们在旅途中寻得更多的乐趣,既然如此,我们何不真的放慢脚步,尽情地去体会由于缺失了一角而带来的旅途乐趣,怀着随遇而安的态度,期待爱情,等待幸福。

    柴米油盐交响曲——婚姻经营之道

    爱情和婚姻是创作者眼中千年不变的主题,也是尘世生活中,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人生阶段。有人说,爱情的极致便是婚姻,但是从婚姻里品尝到的,却不全是爱情的滋味;也有人说,爱情的坟墓才是婚姻,爱情从花前月下而来,却在柴米油盐的婚姻围城里死去。各种说法不一而足,然而,婚姻的失败或者不幸,不能怪爱情的生命力太脆弱,也不能怪海誓山盟的效力太短暂,只能说,处在婚姻中的男女,尚未学会婚姻的经营之道。

    走入婚姻的男男女女,从歌颂爱情、崇尚爱情,传诵着挚爱箴言的痴男怨女,变成了终日讨论吃喝拉撒睡的凡夫俗子;风花雪月的爱情协奏曲,变成了柴米油盐的交响曲;原本圣洁的面孔,摘下纯情的假面后,露出各自真实的本性。这些从理想到现实的落差,乐观的人把它看作是梦幻到现实的过渡;悲观的人,则只看到幻想的破灭和现实的不堪。然而,生活中的真实就是这样,往往代表残酷,代表不完美,因此,婚姻的真实面目有时难免让双方心生失落。

    于是,激情退去的爱情,变成了没有颜色的调色板,回归现实的情感也变得平淡无味。当城外春光灿烂的时候,难免吸引围城中人的眼球,众多被婚姻困住的人,开始抱怨婚姻无味,抱怨情感变质,责备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众多伺机而动的“小三”乘虚而入,摧毁了他们按部就班的生活。

    实际上,那些在婚姻中满腹怨言的人,在频频回顾恋爱美好的时候,从来不知道,婚姻的真谛,正是在磕磕碰碰、吵吵闹闹中进行的平淡生活;那些频繁拿婚外情试探对方底线的人,也无法领会到,维系婚姻的法宝不是大把的鲜花和浪漫的约会,而是彼此信任与忠诚;时常感叹理想太丰满,现实太骨感的人,如果能够在夫妻相处的细节上,花更多的心思去尝试,用行动去实现对爱人的承诺,或许,就不会有那么多破败的城墙,也不会有那么多的爱情流离失所。

    李尔和未来大学毕业后,就马上结婚,继而过起了柴米油盐的生活。五年的婚姻走过来,争执吵架时有发生,却从来不曾影响两人的感情。周末的时候,他们依旧会逛街看电影,手拉手一起漫步公园,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们是正在恋爱的情侣呢。

    说起夫妻之间的相处之道,老婆未来笑得像朵花儿一样,不置一词,李尔则说出了自己的心得:“我一般就是忍她、让她、由她、避她、耐她、敬她、不去理她,再待几日,且去看她。”

    李尔和未来是高中同学,在念书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谈恋爱了。那时,未来根本就是一个野蛮女友,天天抄李尔的作业,还让李尔帮她打扫卫生,做所有她不喜欢做的数学题。不过,李尔宠着她,对她要求的任何事情都百依百顺的。

    高考后,未来到北京上大学,李尔也跟着报考了北京的学校。毕业后,未来回到老家工作,李尔放弃北京的工作机会,跟着她回到老家。于是,毕业后的第一个春节,两人就先后拜见了家长,随后就登记结婚了。

    婚后,李尔依然特别宠着老婆,一个人负责所有的家务,洗衣、刷碗、打扫卫生,他都做得有模有样。不过,因为未来做得一手好菜,牢牢地抓住了李尔的胃,因此,他所有的劳动也就值得了。

    两个不同背景的人,刚刚生活在一起,难免会有摩擦。即使像李尔和未来,结婚前有过漫长的了解阶段,彼此性格都非常熟悉的小夫妻,也会发生争吵。结婚不到一年,他们之间就爆发了第一次激烈的争吵。

    原来,李尔非常喜欢小孩子,结婚后一直想要未来先生个孩子,然后再开创事业。可是,未来觉得两个人都还年轻,正是发展事业的时候,况且,她从事的是舞蹈行业,三十岁之前是跳舞的黄金时期,年龄一大,即使再怎么努力,也不会有更大的成就了。两人商谈几次后,始终无法达成共识,有一天,两人就大吵了一架。

    在吵架的过程中,李尔先声夺人,阐明了自己想要孩子的观点后,就一句话也不说了,只听到未来连珠炮似的,一条条地陈述自己的观点,试图动摇李尔的想法。可是,两个人都是很倔强,无论如何也说服不了对方。李尔是沉默寡言,坚持自己的想法,未来则是妙语连珠,能摆出一万个不同意的理由。后来,还是经过双方家长的调停,未来才答应放下身段,去和李尔商量,两人最终达成了协议——三年后再要孩子。

    从此以后,两人只要吵架,李尔都是沉默不语,让未来在气焰上占据上风,吵到最后,还是未来求和,李尔才会露出妥协的迹象。用李尔的话说:“反正最后都要各退一步,吵来吵去多麻烦,让她一个人发泄去呗!”

    除此之外,两人保鲜婚姻的方法就是外出旅行。五年来,他们走了很多地方,每去一个地方,他们都会拍很多照片,回来后,未来会将照片配上文字,做成图文并茂的纪念册。未来说:“这是给六十岁的我们准备的,我们俩说好了,到时候再一起回忆,看看我们年轻的时候,都干了哪些傻事。”

    泪水背叛了你的眼——当爱情出轨的时候

    何平和白素是老乡,在大学里是同班同学,那时,白素长得很漂亮,是班上很多男生暗恋的对象,当然也包括何平。

    有一次,何平的一个室友求何平帮忙,让何平以自己的名义,将白素约出来,然后帮他送一封信给她。何平心里清楚,那是一封求爱信,室友是一个文艺青年,他将积压在心里的所有爱恋,全部化成缠绵的文字,说给了白素听。他也知道,一旦白素答应,他就真的没有机会了。不过,出于朋友义气,何平还是将白素约出来,将信封递给了她。没想到,白素看完信之后,连信封一起扔到了垃圾桶里,气冲冲地走了。何平追上去解释说:“其实,他一直挺喜欢你的,就是不敢当面跟你说。”没想到,白素恶狠狠地踢了何平一脚,骂他道:“我喜欢的是你,你不知道啊?”

    就这样,何平和白素成了恋人。虽然何平的室友发誓和他老死不相往来,但也没有阻挡何平追求爱情的步伐。像所有的校园恋人一样,在花园里,在小河边,在山脚下,都留下了他们爱情的足迹。何平向白素承诺说:“毕业三年后,我一定会把你娶进门。”

    毕业后,何平到广州工作,从产品营销开始做起,薪水不多,但是足以维持生活。白素回到了家乡,在一家美容院工作,工作条件差,还因为美容药水的关系,染上了一种皮肤病。何平心疼她,不想让她在那么辛苦的环境下工作,于是将她接到了身边,一边治病,一边精心照顾她。

    在白素治疗双手期间,何平每天上班前都会做好饭,让白素起床就能吃到早餐,下班后还会急急忙忙地回家,变着花样给白素做些可口的饭菜。在何平的精心照顾下,白素的病情好多了,而且渐渐熟悉了生活的环境,一天,白素说:“等我病好了,就在这儿找份工作,陪着你吧。”听到这句话,何平心里甭提多高兴了。其实,他一直有这个想法,只是从来没敢向她提出来。

    或许,人在太幸福的时候,就会对周遭的环境放松戒备,对外界的变化也会反应迟钝。何平一直对他们的爱情很自信,满心盘算着多赚些钱,快点和白素结婚。结果,他自以为牢靠的幸福,被突然跳出来的小插曲给打乱了。

    从白素来到广州,他们一直和和气气地生活,从来没有起过争执,更没有闹过矛盾。可是,白素正式上班后,他们就开始频繁地争吵。何平依旧每天早早回家,做好了饭菜等白素。白素却渐渐地晚归,甚至凌晨才醉醺醺地回到家里来。

    有一次,何平实在忍不住了,质问白素道:“你为什么不能下班早点回家?外面有什么好玩的?”白素没有理他,只是说公司加班。虽然白素说她在加班,但是何平知道,她是和别人出去玩了。何平无法忍受爱人的欺骗,更不敢想象,白素会做出对不起他的事。

    一天,白素还是凌晨回来的,何平气鼓鼓地质问她:“你这么晚去哪了?和什么人在一起?”白素醉醺醺地说:“你不能把我当小孩,二十四小时查我的行踪吧!”何平说:“我是你男朋友,你半夜不回家,我不应该问你吗?”白素说:“以后我不是你女朋友了,你不要再管我了。”何平以为她喝多了,在乱说话,没过一会儿,却听到白素又说了一句:“我们分手吧,我已经不爱你了!”

    白素的话,就像从天而降的雷击,何平一时间不知所措了。恼怒之下,何平掀翻了桌子,还砸坏了屋里的家具。疯狂的何平吓坏了白素,她拿起皮包就要出门,却被何平一把拉住。两人撕扯之间,何平失手打了白素一个耳光,虽然他用力很轻,但是当他的手触及白素的脸时,他已经知道,他们的关系彻底完了。白素拿着东西,头也不回地离开了他。

    何平度过了暗无天日的一个月,他找不到白素,也打不通她的电话。昨天还是恩恩爱爱的恋人,今天却像蒸发了一样,消失在何平的世界里。一个月后,白素回来了,不过,她是回来收拾东西的。何平想要道歉,却被她冷冷地拒绝了。“你没有对不起我什么,我们根本不合适,今天晚上我去上海,我们以后都不会见面了。”何平看着白素提着箱子离开他们住的房子,也看见那个曾经爱他的白素,渐渐地走出了他的生活。可是,自始至终,何平也搞不明白,白素为何会变心,为什么会不再爱他?

    一位美国的女权主义者说:“我想爱谁就爱谁,想爱几天就爱几天,谁也管不着。”的确,每个女权主义者都在告诉我们,女人都要做出走的娜拉,爱自由胜过爱面包,抛弃道德的束缚,寻找自由的真爱。可惜,钱钟书也说:“上帝想惩罚人类,或者来一个荒年,或者来一次瘟疫,或者来一个道德家。”在众多道德伦理的约束下,爱与不爱,放弃与背叛,总是会自觉不自觉地,被贴上道德批判的标签。

    婚姻或许平淡无奇,或许激情不再,或许审美疲劳,但是,它给了流浪的灵魂一个归宿,一个实实在在的家。在婚姻中,男人履行一个丈夫的责任,女人履行一个妻子的责任,道德家以为这样就天下太平了,就是人间的极乐了,却不曾想到,还会有背叛、出轨、婚外恋这些丰富的元素,丰富人生,丰富历史。

    如果说,婚姻是人生的缩影,可是太舒适,太平坦,太波澜不惊的婚姻,就不能成为缩影,只能化成某个人的背影了。有的人出轨,是因为寂寞难耐;有的人背叛,是因为爱无可恋。在爱与不爱的边缘游走的人,看到了自己的多面性,更让爱他的人,看到了爱本身的多面性。或许,爱一个人本身没有错,但是发生在不恰当的时间,就会给众多人带来烦恼。当爱情的出轨折射着人性的复杂时,也给研究爱情与道德的人提供了更多的范本。

    不过,无论道德怎样批评,婚姻是自己的,生活还是要自己过。不要说,人都会变,爱情会出轨,婚姻会死亡,如果一切前提都可以成为解释结果的借口,那些出轨者,是否会在转身的一瞬,听到爱情哭泣的声音,婚姻崩塌的震动?选择决绝地放手是一种潇洒,委曲求全的人也定有其难言的苦衷,只愿当爱情出轨的时候,曾经相爱的彼此,能够给予善意的宽容、理智的决断。

    不管是精神的出轨,还是肉体的出轨,对曾经苦心建立的信任,都是一次致命的摧毁。仿佛像一场大地震,当事者既要找到震源,也要选择应对的措施,是扔下这片废墟,远走他乡,重新开辟一块情感的土地,还是在断壁残垣上,修修补补,重建心中的爱和信任。对于任何人来说,这都是一次重要的抉择。

    守护孩子——单亲家庭的亲子关系

    下个星期,就是儿子乐乐的生日了,可是,此刻的何洁,既不知道乐乐在哪里,也不知道他会怎样度过今年的生日。想起半年前,自己骂他、打他的场景和这么多年一个人带着儿子生活的种种艰辛,何洁心里不禁又伤心难过起来。

    何洁结婚四年后,发现老公一直和他的前女友牵扯不清,虽然没有确凿的证据,她却无法忍受丈夫夜不归宿,还满嘴谎言。两人多次争吵后,何洁一气之下和丈夫离婚,带着一岁多的乐乐回到娘家,开始了单亲妈妈的生活。

    小时候,乐乐是一个很乖的孩子,何洁也尽力弥补他那份缺失的父爱,虽然她工作很忙,时常需要出差,只要有时间,她就会带着乐乐出去玩,给他买喜欢的玩具和汽车模型。她不在家的时候,也会留下丰厚的生活费,尽量不让乐乐在物质上吃亏。而且,姥姥、姥爷和身边的亲戚,都对他非常好,用满心的爱意包围着他,让他丝毫感觉不到比别人家的孩子缺少关心和爱护。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乐乐却开始郁郁寡欢起来,没有小时候活泼好动了,在生活的很多方面,也开始和何洁唱起反调。

    半年前,乐乐跟何洁说,要给一个同学在酒店办一次生日晚会,需要五百块钱。何洁问他说:“过个生日要这么多钱吗?是每个人都拿这么多,还是就你一个人拿?”乐乐说:“我答应同学了,这次我请客。”一说到乐乐好面子,喜欢到处请客,何洁的气就不打一处来。何洁每次留给乐乐的零用钱,他都会大手大脚地花掉,要么是请同学看电影,要么就是到高档的餐厅吃饭。虽然何洁多次告诫他:“那些酒肉朋友,根本就不可靠,他们不过是喜欢你的钱,因为你请他们好吃好喝,才跟你做朋友的。”乐乐却从来不听妈妈的劝阻,始终一意孤行。

    这次也是一样,何洁再次告诫儿子说:“你以后不要和那些人来往,整天蹭吃蹭喝的,能是什么样的朋友?”妈妈的话乐乐根本听不进去,两个人你一句,我一句地争辩起来,最后乐乐还把新买的手机摔碎了。何洁一气之下,给了乐乐一巴掌。乐乐哭着夺门而去,从此以后就不见踪影了。

    这半年来,每隔半个月,乐乐就会打电话回来跟何洁要钱,而且每次都是一千块。当何洁问他要这么多钱做什么时,乐乐就威胁说:“如果你不给我打钱,我就永远都不回家。”何洁心里是既担心,又害怕,她害怕乐乐拿着这么多的钱,去干一些违法的事,还害怕他一个人在外面,认识坏人,被人利用,开始吸毒或是犯罪,那就更糟了。

    现在的何洁,整日盼着乐乐的电话,却又害怕乐乐来电话,伤心欲绝的她整日以泪洗面,工作无精打采,身体也渐渐消瘦下来。可是,她搞不明白,这么多年自己对儿子小心爱护,时刻疼惜,为了让他能够在更舒适的环境下生活,自己每日辛苦奔波赚钱。在家里,乐乐几乎是要什么有什么,从来不让他受半点委屈。为什么对他这么好,他却变成这种样子?

    乍看这个故事,我们会觉得乐乐这个孩子太过自我,太过叛逆,一定是一个问题少年,既不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也不知道回馈妈妈的一番爱意。实际上,孩子身上的问题,不仅仅是他自己的原因,还折射出家庭环境、父母教养和亲子关系等众多问题。这些问题,在一般的家庭中时有发生,在单亲家庭中,却更加常见。

    很多单亲妈妈或者单亲爸爸都有一个美好的想法,就是想用一个人的力量,给孩子双倍或者多倍的爱,以弥补残缺的家庭对孩子造成的伤害。他们的表达方式通常是让孩子心安理得地享受大人创造的一切,既没有和孩子之间感情的交流,也没有试图让孩子体会到物质财富的来之不易。时间长了,孩子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无法体谅大人的良苦用心,更无法明白大人承受的压力和困难。

    单亲爸爸或者单亲妈妈的想法本身都没错,破碎的家庭让孩子失去了父母完整的关爱,同时也失去了心理上的安全感。由于单亲的家长需要一个人负担经济、家务和照顾孩子,有时难免力不从心。因此,单亲家庭的孩子生病或者受伤,无法得到及时的照顾,功课和生活上的难题,难以获得有效的解决。另外,来自周围人的歧视和欺负,也会让孩子原本敏感的内心,受到更多的冲击。但是,正确的想法要通过正确的方式表达出来,才能让孩子既感到父母的关爱,又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杨华也是一名单亲妈妈,一个人带着八岁的女儿生活。虽然离了婚,她却和婆家人相处融洽。虽然丈夫再婚后,很少有时间来看女儿了,但是女儿和奶奶的感情很好,周末的时候,女儿都会直接从学校去奶奶家,在那里住上两天,才让妈妈把她接回去。一个人带着孩子的孤独生活,有了婆婆的加入,反而让杨华在工作和生活之间,有了些喘息的余地。

    可是,去年冬天,奶奶突然脑溢血去世了,杨华带着女儿,匆匆忙忙地从姥姥家赶回去,却也没能见上她最后一面。杨华心里挺难过的,女儿也会经常提起奶奶,常常说着说着,就哭起来了。最近几个月来,女儿的情况更加严重了,无论学习还是生活,总是心不在焉的样子,杨华问起她的时候,她哭着说:“奶奶离开我了,以后都没有人疼我了。”每次女儿这样说的时候,杨华都会一直安慰她说:“还有妈妈呀,妈妈会永远爱你的。”时间久了,女儿和妈妈的感情越来越亲,也渐渐能够接受奶奶去世的事实了。

    疼惜自己——悉心关注身心变化

    众所周知,人的身体过了四十岁之后,就开始走下坡路。肌肉萎缩,脂肪增加,新陈代谢减慢,男人开始出现大肚腩,女人的腹部和臀部也开始大量堆积肥肉。除了身体方面,人的心理也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四十多岁的人,是组织中的领导者,也是家庭中的顶梁柱,在社会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所谓人到中年,这个年龄的人在社会上已经找到自己的位置。可是,随着家庭生活的开始、后代的出生、父母的老去,需要面对的实际问题也渐渐增多,每个人的心理压力开始变大,焦虑、忧郁,甚至有人会觉得活着毫无意义……身心上的变化,不仅会影响外在的形象,还会对生命健康产生威胁。

    人到中年以后,生活中的各种元素都变得复杂,当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的紧张度越来越剧烈的时候,就需要我们懂得调节自己,时刻关心身心的变化,才能保证生活的品质。保持心理的平衡,维系和谐的人际关系,学着陶冶性情,放松自我,才能在纷至沓来的刺激中,让内心时刻安定,不被严重的焦虑、忧郁等情绪困扰。

    中年人除了每日的工作之外,应该特别注意四时寒暑,善于根据环境调节自己的身体状态,累了就休息,困了就睡觉,不能像二十岁一样,每日做拼命三郎。更应该有一些业余爱好,例如书法、绘画、诗词、种花等,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当这些活动占去一定的时间后,也会给原本只有工作、家庭的单一生活,增加新意。

    今年四十八岁的白岚,总结起她的前半生,非常简洁明了:十八岁时死去活来地爱,三十八岁时死去活来地恨。如今,她已经看淡一切爱恨,开始关注自我,关注内心,为自己寻找开心、优雅的优质生活。

    十八岁时,白岚跟着青梅竹马的初恋,带着干粮和简单的衣物,从一个小山村来到了大城市。在老乡的介绍下,他们进入一家饭店工作。男友在后厨帮忙,她则做起了大厅的服务员。每日忙碌辛苦,两个人却过得特别开心、快乐。可惜,好景不长,两年后,男友认识了一个开餐馆的女老板,连心带人被她一起带走了。男友和女老板合伙,在市内开了一家大型的餐厅,开始过上了幸福甜蜜的日子。

    一向要强的白岚,饱尝背叛、失恋之苦后,看着负心人的生活如此滋润,心中愤愤不平,因此,她鼓舞起斗志,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她想要用实力证明,她也可以开一家餐厅,并且能够做大做强,做到超过前男友的生意。于是,白岚在饭店里,从服务员做到大堂经理,从后厨做到前台,几乎餐饮行业的所有细节,她都一一掌握了。八年后,积累了足够资本的白岚,放弃了餐饮部经理的职位,开始自己创业。她用所有的积蓄盘下了一个酒店,就风风火火地干了起来。

    独自经营餐厅的前三年,白岚吃够了一辈子从没吃过的苦头,挨累受气不说,还经历过上当受骗、入不敷出和员工集体辞职等低谷,幸好,天生倔强的性格,让她在一次一次的打击下,重新站了起来。在困难中积累了很多经验,让她的事业一点点上了轨道,她也迎来了人生中第二份爱情。

    婚后,白岚将全部的心思放在了餐厅上,每天早出晚归,忙得不亦乐乎。看着自己创建的招牌,开始在市内的各大地标区域开设分店,白岚的成就感也愈加强烈。随后,女儿的出生让她原本就步履匆匆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起来。可是,一个事业成功的女人,不一定会成为一个好老婆。老公由于无法忍受在家中长久地被忽略,在婚姻里得不到老婆的重视,和一个年轻女子发展了婚外恋。

    白岚不曾想到,在她整日整夜地忙碌时,在她忍受着身体的疾病、抵抗着精神的压力时,老公竟然会背着自己,到外面偷欢。无法忍受第二次背叛的她,将老公外遇的事件通过媒体,闹得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了。成功的女强人再加上一个被小三插足的不幸婚姻,有足够的新闻噱头,竟然让她的餐饮公司大大提高了知名度,而背叛她的老公,也因为舆论的压力,被开除公职,成了众人口诛笔伐的负心汉。白岚说过:“但凡背叛我的人,我不会让任何一个好过。”

    恢复单身后,白岚暂时放下了公司的业务,也放下了心中的仇恨,开始关心自己的生活,也开始花更多的时间陪着女儿。白岚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将自己从七十五公斤减到了六十公斤,并且开始学着养生、美容,增加休闲生活。她说:“没有男人爱的时候,更要爱自己。”另外,当她得知已经升入大学的女儿,最喜欢的活动就是旅行时,她就和女儿组成了二人组,利用女儿所有的假日时间,去观赏外面的风景。一开始,她还只是单纯地为了增加和女儿在一起的时间,女儿毕业后,她才发现,她已经爱上了旅行。

    现在,白岚已经从一个不分白天黑夜的工作狂,从一个满身荆棘、心中充满愤恨的怨妇,变成了一个享受生活、享受自由的优雅女人。她会用最短的时间处理好工作,然后和朋友骑骑车,爬爬山,或者选一处僻静的咖啡厅,点一杯咖啡,彼此聊聊心事,静静地谈上一个下午。她开始慢慢懂得疼惜自己,关注生活的质量,而不是去恨、去报复,去无谓地纠缠过去。

    在经历了几十年的生活后,不管是一帆风顺的人,还是坎坷前行的人,都免不了会留下身体的疾病,留下心灵的伤痕。在这个工作的压力、身体的衰老、心态的改变和外界的侵扰同时并存的年龄,学会时刻关注自己的身心情况,适度调节生活节奏,爱惜自己,享受生活,才能让此刻的人生更有况味。

    头脑在于运动——活到老,学到老

    晋平公作为一国之君,治国有方,学问也不错,可是,他总觉得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实在是太有限了。七十岁的时候,他依然希望自己能多读点书,多长点知识,然而,七十岁的人再去学习,需要面对视力下降和记忆力减退的难题,学习起来是非常困难的。碍于种种可预知的困难,晋平公对自己的想法总是不自信,于是他去询问他的一位贤明的臣子——师旷。

    师旷是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他博学多智,虽然眼睛看不见,但心里比任何人都清楚。晋平公问师旷说:“你看,我已经七十岁了,年纪已经不小了,可是我还希望再读些书,长些学问,又总是没有信心,总觉得是不是有点晚了呢?”

    师旷回答说:“您说太晚了,那为什么不把蜡烛点起来呢?”

    晋平公不明白师旷在说什么,便说:“我在跟你说正经话呢,你跟我瞎扯什么?哪有做臣子的随意戏弄国君的啊?”

    师旷一听,连忙解释道:“大王,您误会了,我这个双目失明的臣子,怎么敢随意戏弄大王呢?我也是在认真地跟您谈学习的事啊。”

    晋平公说:“你到底是什么意思呀?”

    师旷回答说:“我听说,人在少年时好学,就如同获得了早晨温暖的阳光一样,太阳越升越高,越照越亮,时间也长久;人在壮年的时候好学,就好比获得了中午明亮的阳光一样,虽然中午的太阳已走了一半了,可它的力量很强、时间也还有许多;人到老年的时候好学,虽然马上就要日暮,没有了阳光,可他还可以借助蜡烛啊,蜡烛的光亮虽然不怎么亮,可是只要有了这点烛光,总比在黑暗中摸索要好多了吧。”

    晋平公恍然大悟,高兴地说:“你说得太好了,的确如此,我有信心了!”

    师旷向晋平公所讲的道理,正是“活到老,学到老”的道理。《老老恒言》记载:“学不因老而废。”也就是说,追求学问,不能因为年纪大了,就放弃了。我们年轻时期学习,是为了理想;中年时期学习,是为了充电,为了提高竞争力;老年时期学习,学问则变成了一种意境,一种精神上的升华。

    众所周知,生命在于运动,这一运动,指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锻炼,更是头脑的运动。人类脑部的发育,与寿命恰好成正比,科学研究也已经表明,人的身体活动能力一般到四十岁后,就逐步开始下降。然而,大脑活动的能力,却要到五十岁之后,才刚刚达到顶峰。老年人学习的目的,不在于结果,而在于求知的过程。孔子的“智者寿”,也恰到好处地道出了勤奋学习与健康长寿之间的关系。

    所谓追求学问,常人一般都会想到读书。对于眼界更广阔的人来说,学问不仅仅来自书本,更来自休养生息的天地间。善于求学的人,看到山水是学问,看到诗画是学问,看到断壁残垣、枯枝古墓,都能够成为学问。对于老年人来说,学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保持一种时刻求学的心态,也就是保罗·朗格让提出的终身学习的主张。

    终身学习,不在于每天定量看多少页书,学多少新技能,或者见识什么样的新玩意,而在于这个时刻求新的概念。重看自己是新,重温旧识也是新,探求学问是不分形式的,只要有心,永不嫌晚。毕竟,有什么比“起而行”更重要呢?

    点滴心路——相伴多年的好友

    从前,有两个好朋友,他们相约在沙漠中旅行。在旅行的途中,他们因为一件小事吵了起来,一开始只是争执几句,后来越吵越厉害,其中一个人就动手打了另外一个一记耳光。被打的人觉得非常委屈,他阴沉着脸,一言不发地在沙子上写下了一行字:“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巴掌。”

    吵过架之后,他们继续往前走,两天之后,终于走出了沙漠。可是在过河的时候,那个被打的人一不小心跌入泥潭,差点被淹死,幸好朋友拉了他一把,他才死里逃生。被救的人起来以后,他从口袋里拿出一把小刀,在一块大石头上刻下了一行字:“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

    一旁的朋友不解地问:“为什么之前你要写在沙子上,而现在却要刻在石头上呢?”那个人微微一笑,回答说:“当被一个朋友伤害时,要写在最容易忘记的地方,风会负责抹去它;相反,如果得到了朋友的帮助,就要把它刻在最不容易忘记的地方,在那里,任何风沙都不能磨灭它。”

    在人生的路上,我们会遇到很多人,有的人是过客,熟络一段时间后,便悄然消失,而有的人会成为朋友,变成终生相依、冷暖相伴的亲人。有人说,珍贵的友谊就像是寒风中最温暖的一件外套,它是靠时间、经历、人品和性情共同打造出来的宝贝,平日里增加趣味,险峻时雪中送炭。

    朋友有很多种,有肆无忌惮发牢骚的,有推心置腹聊心事的。咀嚼每一份友谊,似乎都能尝出不同的味道来,亦安静,亦淡泊,亦快乐,亦执着。有时候,那是一种似兄长般信赖和默契的感觉,有时候,它又变成姐妹间甜腻的分享和倾诉。平淡的时候,浅浅地想起,于自己是把握了一种财富,于人生便是一种更深的铭记。

    然而,人生路太长,岔路太多,在每个路口,我们的选择都会不同。你选择了守望,他选择了奔跑,于是,朋友可能变成了陌路,也可能变成了敌人。可是,如果遇上了一个真心的朋友,请大家一定要温柔地相待,不管未来的日子里,你们相伴的时间有多长,或者憎恨的程度有多深,都要记得,在最美好的青春里,所有的记忆都是那样的无瑕、美丽。

    那一年,卢静的丈夫张军突发脑溢血,躺在医院的加护病房里,生死未卜。女儿和女婿在国外,听到父亲住院的消息后,连夜订机票往回赶,可是最快也要一天之后才能到。于是,空荡荡的医院走廊里,就只剩下卢静一个老人孤单单的身影。

    这时,苏阳匆匆忙忙地赶到了医院,她看到卢静后,没有说一句话,只默默地坐在她的旁边,拉起她的手,和她一起等待医生的结论。其实,苏阳比卢静更加了解张军的病情,年轻时,他就常年都是高血压,过度劳累后,就会晕倒在地。她也在为他着急,为他担忧。卢静握住苏阳的手微微地发颤,手心里还透着冰冰凉的冷汗。两个人静静地坐了两个小时之后,卢静轻轻地靠在了苏阳的身上,姿势有些僵硬。苏阳则一边看着走廊的尽头,一边留意着医生的动静。

    两个人相依而坐,沉默了几个小时之后,苏阳问道:“你饿了吧,我去买点吃的。”苏阳活动活动酸麻的双腿,晃了晃身体,出去买了两份盒饭回来。两人一边吃着,一边尴尬地看着对方。十三年了,她们即使见面,也只把对方当作是空气,关于对方的消息,通通都是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的。

    当年,苏阳和卢静是比亲姐妹还亲的朋友。从高中到大学,她们分享了人生中每一个细节、每一件小事,无论是成功的喜悦,还是失恋的悲伤,她们都会彼此倾诉,共同分担。可是,一个张军,让原本亲密无间的姐妹,变成了互相憎恨的敌人。

    当时,张军是苏阳相恋多年的爱人,他们的相识相守,都被卢静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可是,当张军提出要从机关辞职、下海经商时,苏阳斩钉截铁地反对,甚至不惜拿分手相要挟,卢静却毅然地从单位辞职,跟随张军一起去了广州,开始做起服装生意。一年后,张军和苏阳分手,卢静和老公离婚,他们顺利地走到了一起。

    有人幸福,就意味着有人要经历不幸。苏阳对卢静说:“从今天起,我们恩断义绝,我不再认识一个叫卢静的人。”从此以后,虽然两人都能够辗转听到对方的消息,却真的不再有交集。卢静知道,苏阳是记爱也记仇的人,谁对她好与坏,在她心中有一杆秤,随时称量着呢。

    苏阳陪着卢静一夜不眠之后,听到了医生的最后结论:“病人已经脱离危险,明天可以转入普通病房。”卢静长吁了一口气之后,苏阳也过来告别:“剩下的事,你自己做吧,我不陪你了。”原来,苏阳知道张军脑溢血住进了医院,她知道卢静胆小,怕她承受不了,特意从家里赶来,陪着她一起等医生的消息。

    再深的爱,再久的恨,也抵不住危难时刻的一个惦念。人的友谊,最深刻时,也不过如此吧。

    带着尊严死去——开启新的轮回

    相信很多人都曾经思考过这个问题:每个人都会走向死亡,我们应该怎样走完人生的最后一刻?当然,很多人的答案一定是要幸福地、快乐地、安详地走到最后。可是,我们是不是真的能够做到呢?

    实际上,随着医学的发达,或者说医学的无孔不入,已经很少有人能够幸福地、快乐地、安详地走到人生的尽头,走向死亡。有那么多人,躺在医院里,每天痛苦地挣扎,身上插满管子,最后在恐惧和绝望中离去;有那么多人,像一堆器官的组合一样,在医生的手术刀和电击器下,来来回回地挣扎,最后痛苦地死去。儿女能够看见的,是父母最后一刻绝望的眼神,是拆掉仪器后,千疮百孔的尸体。垂垂老者,在充满无奈、痛苦、恐惧和焦虑的生死营救中,连作为人的最后一点尊严都难以保全。试问,有谁能够幸福、能够快乐、能够安详地面对死亡?

    这个世界上,并不缺乏能够预知死亡,并且能够坦然面对死亡的人。比如,修行多年的得道高僧,能够在死亡来临前有条不紊地准备好后事;古代的一些名医,也能够有充足的时间料理好身后的一切,然后泰然迎接死亡;还有许多普通人,也能在死亡前,一一交代好亲人,平静地等待死神的降临。其实,这些人,并非有任何特异功能,也不是听到了轮回的召唤,而是他们不怕,不挣扎,不留恋。

    与其去考证生命有无轮回,不如只当人生是一种状态,既有始也有终,而死亡,不过是人生中的最后一站。与其去挣扎,去恐惧,去做一系列毫无意义的抗争,不如让自己带着尊严死去,在平静安详中,开启人生新的轮回。

    面对身患癌症的父亲,张一兵第一次尝到了束手无策的滋味。

    一年前,父亲被诊断出肝癌晚期,半年前,父亲住进了医院,开始在抢救和放疗两种生活中不停转换。这半年来,从来没有间断的放疗过程,每天依靠胃管输送的食物,需要依靠安定才能安稳入睡的父亲……这一幕一幕,不禁让张一兵开始重新考虑生命与死亡的意义。

    张一兵出生在一个山区的农村,从小见识过许多老人的葬礼。在农村,死亡和嫁娶是同等重要的事,因为一个代表新生,一个代表离去。有的人,默默无闻地活了一辈子,在田间耕作,在床上生娃,从来没有人把他看得多重要,而繁琐隆重的丧事礼节和连续几天的吹拉弹唱,似乎在给这个匆匆而过的生命,上演最隆重的欢送仪式。

    可是,自从张一兵跟随父亲住到了医院之后,他见到的死亡却与记忆中的完全不同。在癌症病房,每一天都有新加入的病友,每一天都有人离开,那些干瘪的躯体,在血液渐渐冰冷后,只能停留在更寒冷的世界里,等待着既定的仪式——火化、埋葬。没有隆重的典礼,没有众人的告别,更没有喇叭、唢呐的震天呐喊,取而代之的,是各式各样的医疗器械,是身上数不清的插管和一次又一次震撼心肺的紧急抢救。每个医生都在想着,如何让病人多活一秒钟;每个儿女也都在想着,让自己多尽一份孝心。可是,面对着身心疲惫、形容枯槁的老父亲,张一兵却想要给他一个有尊严的死亡。

    经过和兄弟姐妹商量后,张一兵向医生提议:放弃治疗,让父亲回到家里,等待死亡。在随后的一个月里,张一兵带着父亲,千里迢迢地回到了他的出生地,将父亲安排在自家的老宅里。他每天做的事,就是让父亲吃到喜欢的饭菜,见到想见的人,做喜欢做的事。看到父亲的神情,从痛苦绝望转变为安详宁静,张一兵知道,自己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

    四十天后,父亲平静地离世。没有兴师动众的抢救,也没有电击、插管,咽喉切开,不停地灌药,而是像爷爷那样,慢慢地闭上了双眼,停止了呼吸,实现了寿终正寝。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父亲拉着张一兵的手,毫无遗憾地离开,像死在这个村子里的所有老人一样,死在自己的房子里,死在一群儿孙的环境中。

    从容一生——成就幸福生活

    如今,每个人的人生状态,都是忙乱不堪。有的人忙碌,有的人茫然,有的人盲从。忙碌的人,为了心中的目标苦心经营;茫然的人,站在原地,不知路在何方;盲从的人最可悲,今天跟随张三,明天跟随李四,在他人的路上,消耗自己的生命。不过,无论各种人的状态如何,幸福的生活却是每个人内心的最终追求,而想要过上幸福的生活,就要从修炼从容的心态做起。

    有人会说,从容淡定,不是一个看透世事、尘埃落定的人才会有的心态吗?只有体会过苦难,品尝过得失,饱经风霜的人,才能在是是非非面前,从容一笑,安然处之。非也,非也。就像是一个不为名利的人,他可以是一个看尽繁华的智者,也可以是一个无欲无求的少年。从容也是如此,它是一种心态,是一种举重若轻的气质,与经历无关,与金钱无关。

    从前,有一个在寺庙里跟着禅师参禅的弟子,他日夜用功,却始终收效甚微,情急之下,他便开口向师父请教。师父没说什么,拿出一个葫芦、一把粗盐,告诉弟子说:“你去把葫芦装满水,然后将盐倒进去,让它融化在这水里。”

    弟子依从师父的教诲,跑到河边开始装水,化盐。过了很久,弟子垂头丧气地抱着葫芦回来,对师父说:“水太满了,根本摇不得;而葫芦口又太小,筷子伸不进去,无法将盐搅化。”师父看着满头大汗的弟子,笑着说:“倒掉些水,再摇一摇就行了。”于是,弟子倒掉了一些水,轻轻摇了一会儿后,果然听不到盐粒碰撞的声音了。

    这时,师父语重心长地说:“用功是好事,但是参禅也需从容。不然就像装满水的葫芦,既摇不得,又搅不得,该消释的东西又如何消释呢?”

    参禅如此,人生亦是如此,急不得,焦不得,躁不得,只能付出努力,耐心等待结果。就像春夏秋冬的变换一样,该来的来,该走的走。大自然中的任何花木都不急,该春天开花的,风霜过后定会打苞发芽;该秋天结果的,秋风起时定会瓜熟蒂落。

    任何花木都不急,因为万物皆从容。可是,偏偏有很多急于求成的人,抱怨成功来得太慢,抱怨金钱赚得太少,每日行色匆匆,生怕被人甩在身后。可是,脚步再快,快得过时间吗?时间终究会将所有人甩下,将所有人的名利地位、爱恨情仇,浓缩进历史的尘埃里,而幸福的生活,却需要靠从容的心态、坦然的情怀、安详的心境才会拥有。

    从容是一种智慧的沉淀,也是一种成熟的体现。从容一时不难,从容一生方显英雄本色。找到那个从容的自己,你定会在烦乱的世间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份澄明清澈,享受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