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情恋录-无章节名:1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本人这段红楼情恋故事,到此也该结束了。不过,有句话儿,忍不住还想说。

    前些时间,为了写这个故事,我特地到城内转了转,发现当年一片片的红楼,大都消失了。整个哈尔滨城区,也就仅存那么两三片红楼住宅群了。我想,这成片的红楼,是不是也该作为历史建筑,保留下去,毕竟,它们也有自己不可替代的韵味啊。

    原载《北方文学》2014年第4期

    原刊责编 付德芳

    本刊责编 吴晓辉

    作者简介:李文方,男,1948年12月生,哈尔滨人。文学硕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历任《北方文学》编辑,黑龙江画报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史志办主任,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副社长等职。1974年开始发表小说、散文,先后发表中短篇小说数十篇,散文、随笔数百篇。中篇小说《巴什卡小铺》发表后,即被《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选载,并于2013年“第八届黑龙江省文艺奖”评选中获奖。近年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飞行猫:哈尔滨故事》、散文随笔集《文方心语》、文学艺术评论集《漫步心灵广场》,并有文艺美学学术专著五部出版。1997年获黑龙江省文联“特别优秀创作奖”;2008年获国家“中国出版荣誉纪念章”。

    创作谈:重温那些淳朴生命的震颤

    李文方

    《红楼情恋录》是我一系列描写往昔哈尔滨生活场景小说中的一篇。内中的故事与人物,都是我少年时亲历亲识的。当我确立以哈尔滨红楼作为小说背景后,那些我曾熟稔的环境和生活细节,几乎是不招自至,而与那时代和生活相联的活灵活现的人物,也几乎是不请自来。我只担心,自己的笔力能不能把眼前的这一切,精致微妙地克隆出来,让当年的生活重新活跃起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刚刚到懂事的年龄,家庭住处由西洋文化气息浓厚的哈尔滨埠头,搬迁到新建的工业区。这里给我的印象是又新鲜又强烈。特别是那些来自山南海北、背景个性大不相同的人,许多人说的话我都听不懂,但我却感到与他们都很亲近。当时,我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但当我写这篇故事时,我明白了,道理很简单:他们都那么至真淳朴,他们胸中那颗心,在淳朴无瑕这一点上,与当时我一个十来岁孩子的心,几乎没什么差别。这在当时,叫我觉得亲切,而在今天,叫我深深感动。世界上有什么能比至真淳朴更可爱、更可贵的呢!文中那虽痴却真的张老三,其实是当年我们一群小孩子的大伙伴,他挑水时,常在木桶水面上放浮几片小木板。时间长了,木板磨得溜光,在水里泡得雪白,模样很可爱。有时张老三挑水,我们这些淘小子就会跟在后面,偷偷摸摸抓那些木片玩。张老三就是发觉了,也不会真生气,只是撂下挑子,冲我们跺跺脚,扮个鬼脸而已。而那个看水的小耿,平时看得那么严,滴水不许我们遭蹋,可到了暑夏,她却会用一根胶管,主动为我们冲凉。小老赵那时属于“高级知识分子”,平时不是我们这些孩子能接触到的,但我恰恰亲眼看到了他钻大烟囱那一幕。他知识高深,可内心的淳朴与简单同张老三相去不远。人生多艰,命运多舛,不论多么好的人,都难免遭遇磨难;不论多么淳朴的生命,都难免经历震颤。让我们通过这篇小说,重温一下,那些淳朴生命的震颤,体验一下其中人性的可贵。果能如此,于愿足矣。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