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杜牧诗选-长安杂题长句六首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觚稜金碧照山高[1],万国珪璋捧赭袍[2]。

    舐笔和铅欺贾马[3],赞功论道鄙萧曹[4]。

    东南楼日珠帘卷[5],西北天宛玉厄豪[6]。

    四海一家无一事[7],将军携镜泣霜毛。

    晴云似絮惹低空[8],紫陌微微弄袖风[9]。

    韩嫣金丸莎覆绿[10],许公鞯汗杏黏红[11]。

    烟生窈窕深东第[12],轮撼流苏下北宫[13]。

    自笑苦无楼护智[14],可怜铅椠竟何功[15]。

    雨晴九陌铺江练[16],岚嫩千峰叠海涛。

    南苑草芳眠锦雉[17],夹城云暖下霓旄[18]。

    少年羁络青纹玉[19],游女花簪紫蒂桃。

    江碧柳深人尽醉[20],一瓢颜巷日孤高[21]。

    束带谬趋文石陛[22],有章曾拜皂囊封[23]。

    期严无奈睡留癖,势窘犹为酒泥慵。

    偷钓侯家池上雨,醉吟隋寺日沉钟[24]。

    九原可作吾谁与[25]?师友琅邪邴曼容[26]。

    洪河清渭天池濬[27],太白终南地轴横[28]。

    祥云辉映汉宫紫[29],春光绣画秦川明[30]。

    草妒佳人钿朵色[31],风回公子玉衔声[32]。

    六飞南幸芙蓉苑[33],十里飘香入夹城[34]。

    丰貂长组金张辈[35],驷马文衣许史家[36]。

    白鹿原头回猎骑[37],紫云楼下醉江花[38]。

    九重树影连清汉[39],万寿山光学翠华[40]。

    谁识大君谦让德[41]?一豪名利斗鼃蟆[42]。

    【题解】

    大中四年(850)作,时杜牧在长安为司勋员外郎。这组诗写杜牧在长安的见闻和感受。第一首总写,谓四海承平,国家统一;第二首写权贵之豪华与自己的淡泊自守,具有忧世伤时之意;第三首写长安冶游的习俗,衬出人民繁富;第四首写自己供职长安的寂寞处境;第五首写长安的形势与风光;第六首写长安的繁华,归结于皇帝的德行。整组诗都以长安的豪奢繁富与自己的寂寞自守相映衬,表现苦闷抑郁的情怀。写来又富丽堂皇,词采繁缛,堪称浑成精妙之作。长句,唐人以七言诗为长句。

    【注释】

    [1]觚稜(ɡū léng):殿堂屋角的瓦脊成方角稜瓣之形,故名。宋王观国《学林》卷五:“屋角瓦脊,成方角稜瓣之形,故谓之觚稜。班固《西都赋》云:‘设壁门之凤阙,上觚稜而栖金爵。’盖谓以铜铁为凤雀,安于阙角瓦脊之上。”

    [2]珪璋:诸侯朝会时所执的玉器。赭(zhě)袍:红袍,指帝王之衣。《新唐书·车服志》:“初,隋文帝听朝之服,以赭黄文绫袍,……唐高祖以赭黄袍、巾带为常服,……既而天子袍衫稍用赤黄,遂禁臣民服。”

    [3]舐笔和铅:谓朝中文士。舐笔,用舌头舐笔毛;和铅,搅和铅粉用来写字。贾马:贾谊和司马相如,都是西汉的辞赋家。

    [4]萧曹:萧何与曹参。汉初著名的丞相。

    [5]“东南”句:化用汉乐府《陌上桑》意:“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6]天宛:即大宛所产的天马。大宛,古西域三十六城国之一。北通康居,西南邻大月氏,盛产名马。事见《史记·匈奴传》。玉厄:原注:“《诗》曰:‘鞗革金厄。’盖小环。”玉厄即玉制的舆头。

    [7]四海一家:谓国家统一。

    [8]紫陌:指帝都繁华的道路。

    [9]韩嫣金丸:韩嫣,西汉人,汉武帝的幸臣。《西京杂记》卷四:“韩嫣好弹,常以金为丸,所失者,日有十馀,长安为之语曰:‘苦饥寒,逐金丸。’京师儿童每闻嫣出弹,辄随之。望丸之所落辄拾焉。”莎,草名。地下有细长的块根,可入药。

    [10]“许公”句:谓宇文述沾满汗水的马鞍上,更黏上几片鲜红的杏花。原注:“《北史》,宇文述封许国公,制马鞯,于后角上缺方三寸,以露白色,时谓‘许公缺势。’”许公,即宇文述,曾封许国公,喜欢炫耀自己。

    [11]窈窕:幽远深邃的样子。按“窈窕”应为“□窱”,韩国李溪《星湖僿说》:“杜牧诗曰:‘烟生□窱深东第,轮撼流苏下北堂。’杨慎以‘□窱’作‘窈窕’,非也。王延寿《灵光殿赋》曰:‘旋室□娟以窈窕,洞房□窱以幽邃。’牧诗正出于此,而与窈窕别矣。以慎之博而尚不及此,信乎评诗之难矣。杨说见《字汇》。”

    [12]东第:王侯豪族的住宅。《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位为通侯,居列东第。”《索隐》:“列甲第在帝城东,故云东第也。”

    [13]流苏:以五彩羽毛或丝绒做成的穗子,常用作车马、帏帐的垂饰。北宫:汉宫名。汉高祖时建,武帝增修,为皇帝与贵族游幸之地。故址在今陕西西安西北。

    [14]楼护:字君卿,汉齐(今属山东)人。西汉末为京兆吏,善辩,与谷永(字子云)同为元帝后舅王氏五侯上客,时人号曰:“谷子云笔札,楼君卿唇舌。”后升为太守。依王莽,封息乡侯,列于九卿。事见《汉书·楼护传》。

    [15]铅椠(qiàn):古人书写记录的用具。铅,铅粉笔;椠,木板。《西京杂记》卷三:“扬子云好事,常怀铅提椠,从诸计吏访殊方绝域四方之语,以为裨补。”

    [16]九陌:汉长安城中有八街、九陌。见《三辅黄图》卷一《汉长安故城》。后来泛指都城大路。铺江练:谓大道之平坦如同铺在江上的白练。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17]南苑:即芙蓉苑,在长安城东南角曲江之南。详本书《杜秋娘》诗注。锦雉:即锦鸡。胸如小雉,胸前五色如孔雀羽,其尾羽可为冠服之饰。[18]夹城:指长安宫中的通道。《旧唐书·玄宗纪》:开元二十年六月,“遣范安及于长安广花萼楼,筑夹城至芙蓉园。”霓旄:帝王出行仪仗,以五彩制旗,有如虹霓。

    [19]羁:马笼头。青纹玉:青色带有花纹之玉。

    [20]江:即曲江,故址在今陕西西安东南。秦为宜春苑,汉为乐游原,有河水水流曲折,故又名曲江。

    [21]“一瓢”句:用《论语·雍也》典:“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2]束带:整饰衣冠,束紧衣带,表示恭敬。谬趋:臣下朝见皇帝的谦称。文石陛:以有纹理的石头铺成的殿阶。《汉书·梅福传》:“故愿一登文石之陛,涉赤墀之途,当户牖之法坐,尽平生之愚虑。”

    [23]皂囊封:黑色的封套。《后汉书·蔡邕传》注:“凡章表皆启封,其言密事,得皂囊也。”

    [24]隋寺:即隋代所建的寺庙。冯集梧《樊川诗集注》卷一以为隋大兴善寺,可备一说。《长安志》卷七:“万年县所领朱雀门街之东靖善坊大兴善寺,尽一方之地,初曰遵善寺,……寺殿崇广,为京城之最。”

    [25]九原可作:谓设想已死的人再生。《国语·晋语八》:“赵文子与叔向游于九原曰:‘死者若可作也,吾谁与归!’”九原,《礼记·檀弓下》注:“晋卿大夫之墓地在九原。”后世因称墓地为九原。

    [26]琅邪:郡名,秦置,治所在琅邪。其地在今山东胶南、诸城一带。邴曼容,汉哀帝时人,邴汉之侄,养志自修,为官不肯过六百石,辄自免去,时有名望。事见《汉书·两龚传》。

    [27]洪河:指水势浩大的黄河。清渭:即渭河,黄河主干流之一,源出甘肃渭源县西北,东南流至清水,至陕西省境,横贯渭河平原,东流至潼关,入黄河。天池溶:贯通天池的河道。溶,疏通河道。因黄河发源于高原,似从天上而来,故称天池。

    [28]太白:即终南山,在陕西周至县南,南连武功山,在诸山中最为秀出,冬夏皆积雪,望之皓然,故名太白。

    [29]汉宫:汉朝的宫殿,借指长安宫殿。

    [30]秦川:自大散关以北达于周至岐雍,夹渭川南北岸,沃野千里,以秦之故国,故称秦川。

    [31]佳人:美女。钿朵:即花钿,古代美女的首饰。

    [32]玉衔:玉制的马嚼子,放在马的口中,用以制驭马之行止。

    [33]六飞:一作六龙。皇帝车驾的六匹马,马八尺称龙,因称六龙。又因马跑如飞,或称六飞。幸:帝王到某地方去称幸。芙蓉苑:即南苑,见本书《杜秋娘诗》注。

    [34]夹城:宫中通道。

    [35]丰貂:丰厚轻暖的貂裘。长组:长长的丝带。《史记·高祖本纪》:“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金张:汉金日碑家,自武帝至平帝,七世为内侍。张汤后世,自宣帝、元帝以来为侍中、中常侍者十馀人。后因以金张为功臣世族的代称。左思《咏史》:“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36]驷马:贵官所乘之马。文衣:饰有文采的华贵衣服。许史:指汉宣帝时的两家外戚:许,宣帝许皇后家;史,宣帝母家。皆显贵。《汉书·盖宽饶传》载郑昌上书:“上无许史之属,下无金张之任。”

    [37]白鹿原:即灞上。在陕西蓝田县西,灞水行经原上。相传周平王时有白鹿出于此,故名。

    [38]紫云楼:在长安曲江头。

    [39]九重:指宫禁,极言其深远。《楚辞》宋玉《九辨》:“岂不郁陶而思君兮,君之门以九重。”注:“君门深邃,不可至也。”清汉:即天河。

    [40]万寿山:在唐长安宫城内。《新唐书·武三思传》:“建营兴泰宫于万寿山,请天后岁临幸。”翠华:用翠羽饰于旗竿顶上的旗,为皇帝仪仗。

    [41]谁识句:原注:“圣上不受徽号。”据《唐会要》卷一记载,宣宗大中三年,群臣以河湟既服,请加尊号,上深执谦让,三表不许。

    [42]鼃蟆:青蛙和虾蟆。《汉书·五行志》:“元鼎五年秋,蛙与虾蟆群斗,是岁四将军众十万,征南越,开九郡。”杜牧化用其意,以称赞唐宣宗平河湟之功德。鼃(wā),即青蛙。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