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蜜饯(1)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2010 梦境

    早晨9点20分,如意从梦中醒来,梦里的内容清晰得宛如刚刚发生的现实。

    这是一个连续的梦,不知道从几点开始的,但是是在9点20分结束。

    整个梦境是这样的:如意看到姚远在离她不远的地方弹吉他,背对着她,穿着工字型的背心,身边围绕着几个样貌甜美的女生,不断地与他攀谈,他只是轻轻地,轻轻地弹着吉他,说着几句无关紧要的话,其中包括一句:我给如意回了信。

    然后就是一个站台,姚远穿着厚厚的外套,头发很好看很服帖地垂在前额,厚厚的围巾与头发的颜色很搭配,他走到哪里,都会有人注意到他,然后感叹:这个男人真迷人。

    接着就是一个奇异的场景下,像是老电影中影子斑驳、灯光昏暗的老巷子,姚远手里拿着一张票,好像是哪里送来的票,姚远拉着如意的手,很温柔地说:“我们可以去看午夜场。”如意为这句话激动地不知所措,可是她又被推到一个莫名其妙的场景中去劝两个正在吵架的闺蜜,等她安抚好了两头愤怒的野兽再赶去找姚远看午夜场的时候,姚远已经不打算再见她。

    梦的最后,姚远弹完了吉他,从女生的包围中解脱出来,伸了一个懒腰,把吉他放在地上,对一个同伴说:“好想吃石锅拌饭。”如意听到这句话,迅速地说:“我去找。”姚远说:“不要不要,我自己找吧。”如意执意地说:“不,我去,我一定要去。”然后如意飞奔回自己的家里,上网查找,未果,又跑到大街上,逢人便问,石锅拌饭,石锅拌饭……直到突然醒来。

    这真是一个奇怪的梦,醒后好久如意还能清楚地回忆起梦里的种种,她考虑要不要告诉姚远这个奇怪的梦,最后她决定不告诉他,因为这样激烈而焦虑地诉说,无疑是心怀鬼胎的爱的表白,如意不要自己这样狼狈,这样被动,这样尴尬。

    2.1989 青春期

    如意10岁的那年,小城里的音像店的老板都认识她。

    她只有两个爱好,看言情小说和听情歌。

    对于一个10岁的女孩来说,这些都有点偏早熟,可是如意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只是个懵懂少年,她好像从童年一步跃到了青春期,中间都没有回转和过渡。并且,水到渠成,从无障碍。

    小城真的很小,来来回回七八条街道,从城东走到城西不过半个小时的光景。小城里的很多人都互相认识,不是同学就是邻居。玲珑小城虽然小却从不落后,大抵那些流行的东西都会说好了一样齐齐到这里聚会,所以这座都是外省移民的小城从不落伍。

    那时候流行卡带,四四方方的小盒子,长长的,折成合适盒装的歌词纸,正面是那些穿戴夸张的歌手的照片。正版磁带9.8元一盒,盗版的5元一盒,其实质量也都差不多,有时候如意会省出可怜的零花钱来买正版,有时候太拮据的时候就会买盗版,买回到家里之后,小心地把歌词纸敞开,铺平,拿宽宽的透明胶带贴好,像是在做一项伟大而琐碎的工程一样认真,工程完毕后,再按照编号放到专门的抽屉里,最后心满意足地睡觉。

    那时候磁带上都有“飞碟”或者“滚石”的标签,还有“宝丽金”,如意并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但是这些跟磁带本身无关,她在乎的只是那些藏在磁带里的感性的声音们。

    童安格像个白马王子一样忧郁地唱:“你说我像云,琢磨不定,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阔嘴的潘越云则无限伤感凄艳地问:“我是不是你最疼爱的人,你为什么不说话?”

    都市女性代言人陈淑桦则代表所以受过爱情伤害的女人自省,她唱:“要知道伤心总是难免的,你又何苦一往情深?”

    庾澄庆撕心裂肺地向世界宣战,近乎是吼着唱出那句:“让我一次爱个够!”

    赵传也为全世界丑男人们唱了一首:“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外表冷漠,内心狂热,那就是我。”

    那时候姚远在哪里?

    姚远其实也藏在磁带之中,可惜,他并不是那种大众流行的歌手。1989年,他出了一张绝对经典的唱片,可惜小城里几乎找不到,即使有几盘也恐怕已经被人买走,总之,它无缘到如意手中。当然,一个如此有文艺气质的歌手,对于10岁的如意来说,也确实显得很遥远。所以,她决定在这个小说里隐去他的真名,叫他姚远,他对于她来说,唯一合适的词就是“遥远”。

    1989年,她错过了他。

    3.1993年 小城

    高中开学报到的第一天,如意看到一个肤色很白的男生,心莫名其妙地动了一下。这是她第一次遇到喜欢的男生,当她来到真正的青春期,那些假性青春期里所积攒的美好的情感全部运用在这一次的暗恋上。如果当年她听到了姚远的歌,那些打破虚幻美梦揭示爱情本质的歌,她还会用那么久的时间去迷恋一个毫无所知的男生吗?不知道。

    有些错过是命中注定。

    有些遇见也是命中注定。

    什么时候遇到也是天注定吗?

    如意无数次感慨,1989年就应该认识姚远,却一定要等到2009年才跟他见面。

    如果一直错过,也就罢了。到底是谁在上空中操控?一只无形的手,拨弄这红尘中的缘分?

    1993年,姚远在干什么?他在遥远的台北,正忙忙碌碌地做他的人文歌手。他的歌词把所有的人都征服,有些人看不懂,有些人看过以后惊叹,他不仅仅是一个歌手,是一个创作歌手,他简直就是一个作家。他的每一首歌都是一部精彩的文艺小说,他像个孤独的哲学家,讲着他所思考的人生,他所看透的爱情,然而,如意仍旧在错过他。

    4.1995年 特别

    对于如意来说,这是一个没什么特别意义的年份,对于姚远来说却不同。

    这一年,他写了一首很伤感的歌,送给他突然去世的一个朋友。这首歌中的每一句歌词都可以让人掉眼泪,但是如意却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高考前的准备,她想离开自己生活的城市,无论去哪里,目的就是离开。

    每天夜里,陪伴她最多的仍旧是那些磁带和她的黑色的,小小的SONY WALKMAN。

    1995年,姚远被一本小说感动,读了一遍又一遍,无法释怀,为它写了一首歌,还觉得无法释怀,又特意跑到美国去见书的作者,想恳求他让他把这个作品改编成影视剧,经过一番周折,事情还是没有成功,几年后这个作家去世,临死前叮嘱儿孙,这本小说不允许给任何人改编。

    不知道是对姚远的失望,还是对生命的一种绝望。

    5.1997年 回归

    香港回归那天,如意看了一天的电视,还跟几个大学同学一起去KTV狂欢。

    一个忧郁的男生点了一首歌,唱的时候本来喧闹的场合,大家突然安静下来。姚远出现在画面上,他表情忧伤,所有的人都被他的歌词吸引,包括如意。这是如意第一次听到姚远唱歌,她不断地回忆,始终找不到他的痕迹,为什么她对他几乎一无所知?为什么他写出那么好的歌词,而她一直不知道?

    那一年,磁带不怎么流行了,大家都开始购买CD,市面上还出现了一些VCD,DVD。她因此爱上了看MV,不仅仅沉迷于声音中,音像更让人留恋。那时候她最喜欢听无印良品的歌,清新,伤感,而且真诚。他们的很多MV都是由周格泰导演的,他像拍电影一样去拍摄MV,很多故事看到如意掉眼泪。

    1997年,姚远在台北,正在吃一面蚵仔面,他一定也看到了举国欢庆的场景,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些什么,会有什么样的创作萌生在此刻。他的歌仍旧不好卖,却叫好,姚远有些心灰意冷,他的理想一直没有改变过。好的音乐难道不能打动好多人?

    6.2004年 飘摇

    如意因为工作的关系来到北京,这是一座恢弘的城,第一次来,她很想赶快离开,第二次来,她已经不打算走。

    磁带已经变成文物,CD也不再是奢侈品,如意甚至已经不再关心流行音乐。

    老了的标志之一就是不再关注流行音乐。25岁那年,如意已经明显感觉自己老了。她谈过几次失败的恋爱,已经不再对爱情充满憧憬,每一次恋爱她都感觉自己用尽力气,却得不到美好的结局,她的脾气太坏,吓跑了好多当年揣着豪情壮志来求爱的男人,他们的爱不值一提,风吹就倒,毫无力气。

    从来没有听到过姚远的恋爱新闻。其他的艺人都拼命制造绯闻,只有他独树一帜,摩羯座男人通常不靠花边新闻博出位,是应该这样解释吗?不知道。

    但是他的歌里总会出现一个“她”,这个她究竟是谁?是圈内的人吗?还是他身边的平凡女人?谁知道,没答案。

    这一年冬天,如意的一个朋友来北京出差,他们一起去吃夜宵,唱KTV,朋友点了一首姚远的歌,嬉笑怒骂地唱了一番,如意再一次被姚远震撼,她要求朋友重新放一遍原唱给她看,看着他像只小松鼠一样可爱的样子,和那些大手笔的歌词,以及动人的音乐旋律,她沉沦。

    当时错过姚远,她心里不断地念叨,为什么她会在这样如此疲惫的年代,才发现他的好?如意早已经没有了当年痴迷的粉丝心,却遇到了最值得尊重的他,命运如同洪流,先前只带她东征西战,如今却将海市蜃楼放给她看,她哭了。

    不知道因为喝醉了酒还是怀旧,那一晚,她哭得很伤心。她和朋友都哭了。

    以后每次去KTV,如意都必点他的歌,不允许任何人唱,她要听原唱。在他的歌声里,如意找到了好多残存的感动,那些只属于青春期的东西,那些离她越来越远的东西。

    7.2006年 落定

    姚远逐渐不在公众面前出现,很多人怀念他,觉得歌坛不应该缺少他。

    他其实没有离开,只是写歌的脚步慢了很多,开公司,继续念书进修等等,他也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只是他越来越不愿意与生活对话,他曾经向命运宣战,现在他不再年轻气盛,力气不再有那么多。

    2006年,如意遇到了一个面目纯良的人,短暂的恋爱后,他们很快结婚。婚后的生活没有传说中恐怖,却也没有想象中甜蜜。就像是一个流浪太久的人,遇到了一个废弃的屋檐,可以一直住下去,再不必忍受风吹雨打。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