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科克雷尔在英国诺福克河口的造船行业里任工程师,一次,一种实验使他偶然发现了一个新概念。他用两个尺寸不同的铁筒朝厨房用的天平上鼓风,发现相同的风量通过两个不同大小的铁筒所产生的冲力不同。大口的铁筒吹在天平上的冲力反而小,而小口的铁筒吹在天平上的冲力反而比大铁筒大两倍。他意识到可以采用这种原理制造一种新型的船。
1955年,他根据自己的新发现制造了一个气垫船模型。这个模型不仅在水上,甚至可以在地毯上飞驰。但要使气垫船具有实用价值,当时还有不可逾越的资金和科技难题。其中的技术关是要使船体既要同水面避免硬接触,同时又要保持与水面的有效接触,所以,控制船底喷气装置成了这项发明的关键所在。由于这项英国“气垫密封装置”专利当时无法实施,于是被上了保密单,一直无人知晓。后来,有一个文职官员很有远见,他经过研究论证,签字拨款正式研制气垫船。在1959年6月,为了纪念1909年“布莱里奥”号横渡英吉利海峡50周年,足尺型气垫船“SRN”1号从反方向横渡英吉利海峡,引起了举世瞩目。
英国是最早研制气垫船的国家。20世纪60年代初,英国海军就组建了气垫船试验分队,对不同类型的气垫船进行一系列的作战环境试验,如用于扫雷、两栖登陆、发射导弹、反潜等,并从中选出合适的艇型。已装备海军部队的有50吨级BH7型多用途气垫艇。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中国即开始气垫技术的应用研究以及气垫船的开发。20世纪50年代后期,为探索气垫新技术,全国40多个单位组织力量,开始进行原理研究和模型试验,进而试制载人试验车和试验艇。有些单位用航空发动机作动力,采用空气螺旋桨推进或喷气推进;有些单位研制的气垫船兼能上岸;也有些单位则研制以陆用为主的试验性地面效应器或气垫车,名为“漂行汽车”“无轮汽车”“气垫飞行器”等。名称虽不同,但实质均属全垫升式气垫模型。当时这些试验船均未装围裙,操纵性不佳,海上和陆上试验都发现不少问题,只停留在原理性的应用研究阶段。
1962年,国家科委船舶专业组组织制订了船舶科学技术发展十年(1963—1972年)规划,将气垫技术的开发列入规划项目。国防科委确定由七院为主,继续组织研究工作。1963—1967年,东北地区沈阳松陵机械厂利用航空活塞式发动机相继研制成全垫升式气垫试验艇“松陵”l号、“松陵”2号和“松陵”3号。初期采用单层周边围裙,继而改用周边射流火腿形柔性围裙,在松花江、旅顺近海以及辽河水网地区都进行了试航试验。
气垫船可以直接带登陆兵越过海岸的沙滩或淤泥,将其输送到陆地上,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登陆作战上陆输送工具,受到各国两栖作战部队的青睐,在许多国家的两栖作战部队中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
气垫船能大部分或全部脱离水面运行,且自身的船体场、磁场、压力场等特征不明显,水中的障碍物一般对其无作用或作用较小,水中的爆炸物也不易被其引爆,可以运用气垫船作为扫雷平台。气垫船在旅游、探险以及民事救援上也大有作为。它可以直接停在海面,比直升机悬停工作容易,且受环境干扰小得多,可适应较高海况。
知识链接
气垫船在洪水情况下工作的突出作用十分显著。当洪水突发、河流突破水坝和住宅区时,如果用船只沿着淹没的街道、围墙,突破倒下的树木、淹没的墙壁和车辆等水下障碍行驶,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这将损坏船只的螺旋桨。而气垫船则完全不受水下障碍物的影响,能够在任何水深中飞驰。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