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船员们绝望的时候,突然有人发现渔船开始动弹了,刚开始是慢慢移动,接着越来越快,终于离开了这个令人恐怖的地方。渔船返港后船员们向亲人诉说着这次奇遇,可船好好的为什么会被海水“粘”住?他们除了解释是海怪作祟外,谁也说不清到底是怎么回事。在1983年6月19日,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挪威探险家航行到了俄国的喀拉海的太尔半岛时,船也被海水“粘”住了。
这片粘船的神秘海底其实就是科学家和军事家们常说的“液体海底”。液体海底是由于海水中各处密度不同而形成的密度跃层。其实海水密度与温度、盐度、深度及地理经纬度等许多因素有关。通常情况下,在同一海域中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低的海水密度比温度高的海水密度大,盐度高的海水密度要比盐度低的海水密度大。所以,通常在江河入海口处,由于江河中淡水的冲入,常常会形成明显的密度跃层;在寒冷地区的夏季,由于海上浮冰的融化,无盐的水层分布在高盐度高密度的海水上时,也很容易产生密度跃层;海水表面接受太阳光的照射,表面温度会升高,海水的密度就较低,而同一海域深处的海水,由于太阳光难以透过那几百甚至几千米的海水,所以深处海水温度会比较低,又因盐度较高,水深压力大,因此,海水的密度就较高,这样也可能形成密度跃层,即产生液体海底。
目前,密度跃层已经被军事科学家们广泛应用,潜艇在密度跃层上因浮力跃变,各部位所受浮力不同,就像停在真正的海底上一样,能稳稳当当地停留在密度跃层上,而无需担忧出现翻艇亡人等海难。此外,由于密度跃层上下界面液体密度的不同,光波、声波等经过这里时都会产生反射和折射等现象,潜艇一旦遇到较为强大的空中或水面来敌的追击,只要迅速地钻到液体海底的下部,敌飞机或水面军舰上的各种对潜搜索器材便失去效能,因为这些搜索器材所发出的声、光波大都被反射回来,就算有少量信号能透过液体海底,由于密度跃层上下密度的不同而产生折射现象,也无法确定潜艇潜藏的位置。这样,潜艇便可借助于液体海底与水面舰艇和空中飞机在茫茫大海上“捉迷藏”了。
目前液体海底的用途并没有全部开发出来,随着海洋科学的发展,海洋旅游业,尤其是深海旅游业的发展,液体海底的开发利用将会成为未来的开发重点,那时,它将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知识链接
密度跃层不仅对水面船只和潜艇安全航行有影响,而且对海洋生物的影响也非常大。因为密度跃层犹如在海水中隔了一层屏障,使上、下层海水之间的循环、对流受阻。这样,下层海水的鱼类和其他生物所必需的溶解气体一旦用尽,又无法从上层水中得到相应的补充,就会窒息而死。同样,上层水中海洋生物所需要的营养盐也得不到下层水的供应,不易生长和繁殖。所以,有经验的渔民有意远离有密度跃层的海域,因为这些海域无鱼可捕。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