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普知识枕边书:地理知识全知道-地球“保护伞”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从月球上遥望地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地球周围一层厚厚的白色“面纱”——大气。人类就生活在大气的“海洋”中。

    大气中的氮占大气总体积的78%,它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肥料来源。据估计,地球上的植物每年要吸收2500万吨氮。大气中的氧气占21%,它是人类和绝大部分生物呼吸的要素。另外,大气中还含有一定比例的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大气层的空气密度随高度而减小,空气越高越稀薄。据科学家估算,大气质量约6000万亿吨,差不多占地球总质量的百万分之一。

    整个大气层随高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

    对流层在大气层的最低层,紧靠地球表面,其厚度为10—20公里。对流层的大气受地球影响较大,云、雾、雨等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内,水蒸气也几乎都在这一层内存在。这一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0米,温度下降6℃。动植物的生存、人类的绝大部分活动,也在这一层内。因为这一层的空气对流很明显,故称对流层。对流层以上是平流层,距地球表面20—50公里。平流层的大气是平稳流动的,空气比较稳定,故称为平流层。在平流层内水蒸气和尘埃很少,在30公里以下是同温层,其温度在-55℃左右。平流层以上是中间层,距地球表面50—85公里,这里的空气已经很稀薄了。中间层以上是暖层,距地球表面100—800公里。暖层最突出的特征是当太阳光照射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被该层中的氧原子大量吸收,因此温度升高,故称暖层。散逸层在暖层之上,为带电粒子所组成。散逸层上面就是星际空间了。

    地球大气是地球上一切生命赖以生存和进化的基础环境条件,也是人类和地球生物的“保护伞”。第一,大气是地球上有生命物质的源泉。生物通过光合作用,进行氧和二氧化碳的物质循环,并维持着生物的生命活动,所以没有大气就没有生物,没有生物,也就没有今日的世界。地球表面的水,通过蒸发进入大气,水汽在大气中凝结,以降水的形式降落地表。这个水的循环过程往复不止,所以地球上始终有水存在。如果没有大气,地球上的水就会蒸发掉,变成一个像月球那样的干燥星球。没有水分,自然界就没有生机。第二,大气能使地面上保持适宜的温度。白天,太阳照射的时候,它使阳光带来的热量均匀分散开,地面的温度也就均匀而缓慢地上升。夜晚背对太阳的时候,地面把白天吸收的热量向空中散发出去,大气又使这种散发过程缓慢地进行,地面上的温度就不会降得太低。大气的这种作用,使地面上的温度总是保持在一个适宜于人类生活的范围内。第三,大气又像一副坚韧的盔甲,使地面避免受到那些天上射来的“炮弹”的轰击。太阳系里除了有行星、卫星、彗星之外,还有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石块,这些石块都和地球一样围绕太阳转。有的石块被地球的引力吸过来,它们的速度很大,每秒钟十几公里,有的甚至达到每秒钟七八十公里。如果就这样撞于地表,后果将不堪设想。地球周围这层大气,使那些闯进来的石块受到强烈的摩擦,越来越热,最后就燃烧起来了。在夜晚,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天空中一闪而过的流星,那就是正在燃烧的石块。大多数石块在落到地面以前就已经烧光了,变成了气体和尘埃。

    知识链接

    地球大气本身是无色的,那天空为什么经常是蔚蓝色的呢?这是因为阳光进入大气时,波长较长的色光(如红光)透射力大,能透过大气射向地面;而波长短的紫、蓝、青色光,碰到大气分子、冰晶、水滴等时,就很容易发生散射现象。被散射了的紫、蓝、青色光布满天空,就使天空呈现一片蔚蓝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