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圈二号”建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市以北沙漠中。这个庞大的科学工程从1986年设计,次年动工,至1991年完工,共花费1.5亿美元。为了隔绝外界物质进入这个封闭的系统,整个建筑进行了很好的密封。建筑的外部装配了双层玻璃板,地面部分则整个用不锈钢板焊接起来,并加上了钢垫。为了达到良好的气密效果,建筑内部的气压略高于外界。为了维持这个压力差,工程人员在建筑内设计了两个类似“肺”的可变体积空间,利用体积的变化平衡因温度变化而引起的内外气压差的变化,达到维持压力并保护建筑结构的目的。建成后的“生物圈二号”,在正常状态下与外界基本隔绝,唯一能够从外界获取的能量就是从玻璃窗透入的自然光,以及维持实验和监控设备运转所需要的电力。
“生物圈二号”面积相当于3个足球场大,引入了3800多种生物,包括鸡、羊、猪、蜂、鸟、鱼和各种有益的昆虫及微生物,布置成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水和沼泽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还有供人研究和生活用的楼房和人造风雨设施。“生物圈二号”的设计寿命是100年,科学家们希望人在这个系统中能实现长期自给自足的生活,进而为人类开发太空、建立生存模型、探讨人与生物间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提供依据。
1991年9月26日,全球所有主要媒体均在头版头条刊登了一条激动人心的消息:由美国太空生物圈风险投资公司建立的“生物圈二号”投入运行,8位科学家笑容满面地进入这个全封闭温室,开始了与世隔离的生活。本来预期他们与世隔绝两年,可以靠吃自己生产的粮食,呼吸植物释放的氧气,饮用生态系统自然净化的水生存。但18个月之后,“生物圈二号”系统严重失去平衡:氧气浓度从21%降至14%,不足以维持研究者的生命,输入氧气加以补救也无济于事;原有的25种小动物,19种灭绝;为植物传播花粉的昆虫全部死亡,植物也无法繁殖。事后的研究发现:细菌在分解土壤中大量有机质的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的氧气;而细菌所释放出的二氧化碳经过化学作用,被“生物圈二号”的混凝土墙吸收,又打破了循环。此次失败的实验项目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争论,从事此项实验的科研机构的威信大受影响。
1994年3月,7名科学家再次进入“生物圈二号”进行第二次实验,这种努力在1年半之后再次以失败告终。
虽然“生物圈二号”实验目标并未达成,但是这也给人类上了很好的一课:大自然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复杂的系统关联中,可能每一缕轻风都是于生命所不可或缺的。我们现今还不能离开地球,目前最好的办法还是保护和利用好地球,进行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知识链接
人造生物圈对于人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对它的探索仍未结束。如果人和动植物被证明在这密封的自给自足空间内能够长期生存,并维持良好的生态平衡,则人类就不仅不怕将来地球变成不毛之地,而且可以进一步考虑在太空中或在附近的星球,如月球或火星上,建立一些居民点,为将来更大规模地向这些星球移民做准备。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