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打铁先要自身硬——锻炼自我素质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用你的装束让学生眼睛一亮

    教师如何着装?看似是个私人问题,实则不然。要想让课堂生动有趣,教师就必须注意自己的着装。因为,美的着装就是注意力的焦点。

    假如一个教师不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么,他的授课质量毫无疑问会大打折扣!时时刻刻地吸引,将会使学生对老师的授课产生无与伦比的凝聚力!

    教师往讲台前一站,立即便有几十双眼睛紧紧罩住了你。他们的目光就像舞台上的聚光灯,教师走到哪儿,灯光便打到哪儿,学生的目光便追随到哪儿,注意力便“定”在了哪儿。

    任何一个教师都应该明白,学生不仅仅在看你,而且在品评你;不仅仅在品评你,而且在品评你之后,学生会对你产生极为深远的认可或永久的反感。

    对此,著名教育学家加里宁曾说过:“教师仿佛每天都蹲在几百面镜子前面,因为课堂上有几百双精锐的、富有敏感的、善于窥视你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断地盯视着你。”

    是的,孩子们是最具有丰富精神世界的人。他们富于情感,热烈地追求着美,美的事物对他们始终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诱发力和感染力。

    一个从外表到内心都很美的教师,往往能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并为学生所终身效仿。即使是高年级的学生,虽然他们已经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审美观,并有着较强的判断是非的能力,但教师仪表的好坏,仍然会使他们产生直接的好感或厌恶情绪,从而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乃至他们授课时的效果——着装,对于一个教育工作者而言,有时确实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但是,老师到底该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在学生们的面前呢?尤其是对于刚刚踏上讲台的年轻教师来说,太过保守有脱离时代之嫌,太过时尚又有不够端庄之惑。那么,老师到底该如何着装呢?

    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孙丽是一位初登讲台的女教师,同其他许许多多的女同胞一样,对形象美、衣饰美有着与生俱来的、坚韧不拔的喜爱和追求。

    孙丽在上大学时,不忍心用父母的血汗钱来满足爱美的需求,于是产生了强烈的学做衣服的念头。她买来可意的布料,先在纸上设计样式、排料与尺寸,然后搬到布上剪裁,最后一针一线缝起来。几经修改,裙子面世了,虽赶不上商店里的极品精致却也落落大方。穿上自己亲手设计制作的衣服,心里真是美极了,听着同伴们的赞美和夸奖便又增添了几分自信和自豪。从此以后,设计服装成了她的业余爱好,对服饰美也产生了特殊的敏感。

    工作以后迫不及待地添置了必要的缝纫工具,手艺、服饰质量及审美趣味也随之提高了。

    有了巧手只是有了物质美的基础,要穿戴出美感来需要有一颗慧心。衣饰之道,重在和谐。

    首先是衣饰与个性的和谐。这些个性特征不仅包括内在气质、性格爱好,也包括个人的身材、肤色、容貌等外在特征。她对朱红色有特殊的偏爱,因为它热烈奔放,能展示她的朝气,并且可以将肌肤衬得生动起来;她常穿连衣长裙,因为它使她飘逸、潇洒并且显得个子高些;她喜欢白衣衬托下的黑马夹,因为它使她显得精神、洒脱。衣饰只有顺应人的本性才能和谐、自然。

    其次是衣饰搭配的整体和谐。她喜欢套装和连衣裙等上下同色花的衣服,因为它们整体效果好。她喜欢黑色,黑色庄重、宁静,是万能色,它能和红、白、黄、绿等搭配出不同的风格,或庄重温柔,或清爽年轻,或高贵典雅,但这些颜色都一定要淡而不艳。她还会用剩余布料做手袋、背包、发带等来和衣服相配,好看又不艳丽,而且还达到整体和谐。

    孙老师个子不高,文静大方,一头黑亮的头发直垂而下,很是漂亮,但她从不带花花绿绿的发卡。

    孙老师走路,总爱昂着头,那泼墨如云的黑发软软下垂,随着她的脚步,极有节奏极有情致地摇摆着,给人以高雅而优美的感受。

    孙老师虽然长得不很漂亮,但她的学生很喜欢她,她的学生私下里都说:“我们数学老师在黑板上写字的姿势真酷,那微微颤动的长发像潺潺而落的瀑布,仿佛知识是从这里流出来的,我们都特别喜欢上孙老师的课。”

    现在看来要想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就千万不能忽略你的着装,千万不能忽略你的仪表!当然,我们并不是说,每个老师都应像案例中的孙丽老师一样,要自己设计、裁剪衣服,我们只是通过详细描述一个老师是如何朴素而又美丽地打扮自己,从而赢得学生爱戴的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

    当你站在学生面前,还没有开口的时候,你的仪表已经在向学生说话了。仪表虽是一个人的外表,却并不是硬套在你身上的,而是你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精神气质的自然流露。顺应时代的潮流,老师们上课时打扮得帅气美丽,不但自己能有好心情,学生的眼睛也会为之一亮。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想让学生爱听你的课,首先就要让他们先“爱”上你这个老师——你的着装,你的谈吐,让他们由表及里,爱屋及乌,这样他们才会爱上你的课。

    教育学的研究表明:教师的服饰陈旧,色彩单调,对课堂气氛和学生情绪,会起到间接的消极影响。

    一样的教室,一样的学生,一样的教师,这种每天雷同的环境,多多少少会给人一种沉闷感。而沉闷的生活总是无味的,也是最让师生无奈的,这就需要“味精”来调节了!

    “味精”是什么?那就是你每天的着装。

    优雅得体的着装,不仅能调节课堂的气氛,影响学生的心情,而且还可以调节学生们的视觉,防止他们的“审美疲劳”,提高他们的注意力。

    过去,那些传统的教书先生是不太讲究服饰的,以致给人一种“迂腐”之感。

    今天的时代在呼唤我们的教师,除了恪尽职守外,还应有一种“职业美”、“现代美”的意识。所以,每一个优秀的教师都应注意自己的服饰美。

    你要知道,你在讲台上的衣着打扮,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或者成为他们评价你的理由。

    讲台上良好的着装,可以让你在短短几秒钟内便能赢得学生的好感,树立自己的威信,当然,它也是融洽师生关系、调节课堂气氛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为教师,你的服饰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还体现了你对学生、对教学工作的尊重,是自爱、爱人、爱生活的一种表现。

    对于学生来说,你无时无刻不在向学生展现自己的美,无时无刻不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和审美力。

    如果学生一直在一种美的环境中接受陶冶,在美的气氛中成长,那么他对人生往往也会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看法,更乐意用美的眼光去看待身边的事,颂扬身边的人。

    而这种状态正是我们的教育所倡导的:教给学生如何去发现美。否则,我们的学生就会“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在你的身上应该体现出时代气息,不能因循守旧,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当然,讲时代感,并不是要你处处赶“时髦”。

    曾经有一位女教师在上一堂公开课时穿了一条十分艳丽的花裙子走进教室,上课时学生思绪不够集中,发言也没有平时出色,上课的效果没有预期的好。下课一打听,她才知道很多学生整整一节课都在数她的裙子上到底有多少只蝴蝶。

    上海商职校一个学生认为,教师穿着怪异,亦会让学生产生“这老师素质很低”的反感情绪,由此“迁怒”到该教师所教的学科,造成不好好听课的心理反作用力。

    可见,作为一名教师,你必须要慎重地把自己的着装行为调整到符合学生的欣赏水平上,必须在为人师表的宗旨下,打扮得整洁朴实、美观大方,充分地把健康的审美观点和精神风貌呈现给学生,增强他们上课的兴趣和注意力才是最重要的!

    而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你细心品味、琢磨,你也一样可以成为学生心目中那个“美的使者”!下面给你展现服饰美提供几点有益的建议:

    1整洁所谓整洁也就是整齐和清洁,教师的衣服不论其质量好坏、新旧如何,都要做到端正、妥帖,衣服要洗干净,每粒扣子都要扣好。这样,即使衣服穿得很朴素,款式已陈旧,质料也一般,但仍会给人以清新、高雅之感,令学生产生可敬可亲之感,无形中会成为学生们学习的榜样。

    2稳中求变经常变换花样或款式。特别是那些款式陈旧、朴素的服饰,不能一成不变地天天穿着,尽量有些变化,比如匹配不同的领带、丝巾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大方所谓大方也就是在服饰、发式方面不要过分追求时髦、华美。

    一般来说,教师的服装式样宜在明快和自然上下功夫。衣服色彩不宜太鲜艳、太刺眼,而应以素雅、含蓄为好。

    因为一个教师如果经常打扮得花枝招展、浓妆艳抹,将会分散学生学习上的注意力,并有可能成为一部分学生议论的话题。这样,会影响你教学的效果和课堂氛围,所以是很不足取的。

    4.和谐和谐是指教师的着装从头到脚应该和谐,包括上下的协调,以及与种种附件和装饰品的协商,如领带、丝巾、胸花、纽扣、眼镜等。各种服饰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色彩,因此,首先应该讲究色彩的整体和谐。另外,服装各部分的造型、发型也要注意协调统一,以达到整体的和谐与完美。

    5与身份相符着装要与自己的性格特点相符,与年龄特点相符,与教师的身份相符。

    人们在不同的场合对服饰有不同的要求,教师的着装要同职业相适应。如果将人与服饰看作是一个整体,那么首先就应该考虑与背景协调。

    总而言之,在学校这个环境中,教师的着装应简洁大方、端庄典雅,既为人师表,又有助于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

    应该说服饰的审美价值,一方面是通过服饰的整体设计创造出来的,另一方面则是通过与穿着者完美结合而体现出来的。

    所以,对教师而言,应该对自身的各方面因素有整体的把握,使外在包装更好地体现出内在的神韵。当然,只要你多一些自信,多一些协调,便会找到适合自己教师身份的最佳装束,穿出个性、穿出风格,真正做到“衣如其人”,让学生耐看,又让他们注意力集中,做到审美与听讲效果相结合的境界。

    留给学生良好的第一印象

    俗话说:一个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的一半。人的第一印象是相当重要的,它往往左右了以后的好恶,以后的喜欢不喜欢,而人们对某一件事的兴趣大多跟着第一印象走。我们常听学生说:“这老师,从一见面我就不喜欢他,以后一上他的课就烦。”所以这“一见面”就显得十分重要,一见面,学生只有喜欢你这个人,才会喜欢你的课,才会乐意接受你传授的知识;也只有喜欢你,学生才会主动配合你,共同酿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

    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其中,与学生的第一次见面,开好第一次班会,上好第一堂课,是最重要的三个第一印象。

    一、与学生的第一次见面让我们先来看一位学生写的文章。

    初一报到的第一天,刚走进教室,第一眼见到的便是我的班主任——王靖老师,一个带着眼镜、梳着不高的辫子、穿着一身休闲服的女孩,身上透着刚出校园不久的那种学生气,而且似乎是一个很柔弱的人,不过让我感觉很亲切很自然。

    当我站在班级门口,迟疑我是不是该进这个班的时候,她走到了我的跟前,说了我们认识的第一句话:“你是季玉玮吧。你是我们初一(1)班的,先进来坐下。”很惊讶她居然认识我。

    等全班到齐了,她便开始介绍自己,让我们了解她的基本情况。也许我们是从小学刚升入初中,大家并没有对她是第一次当班主任而感到太多的好奇,只是很认真地听着她的话。从那一天起,我开始了初中三年的生活。当然也是从那天开始,我慢慢了解了她的教学,她的为人,以及她很可爱的一面。

    直到有一天和她一起回忆起开学第一天的情景,她才和我说出了她当时的心情。原来为了能在第一天就认识大家,在放暑假的时候,她就把全班同学的资料看了一遍又一遍,所以当天看见每一位学生她都显得很熟悉。说起她的自我介绍,因为怕忘词,她把稿子写在了本子上,在家里已经练习了好几遍。看起来只不过是闲聊,但我感觉到了她的认真,为了那一天特殊的开始,费了很多心思。

    第一天走进学校的孩子是新鲜的、对教室是好奇的、对教师更是充满想象的:是男老师还是女老师?是老教师还是年轻教师?是教语文还是教数学?是和蔼还是很严厉?他(她)会对我好吗?……第一次以教师身份走进班集体,就像演员登上了正式演出的舞台,学生、家长的目光就如同镁光灯一般向你照射过来,似乎想一眼把你看透,你也肩负着学校寄予的厚望走上了新的舞台。教师生涯正是从这一天开始的——学生报到的前一天,我来到教室,把桌椅排列得整整齐齐,把教室的门窗也擦得干干净净(我不愿看到我的学生穿着新衣服坐在灰蒙蒙的教室里),教室后的黑板上写着我精心准备的欢迎词,教室前的黑板上则写着班级座位表(让每个学生一进门就可以对号入座了,学生的身高我是从学生资料上获得的)。学生们第一次进班是我的客人,我就是这个家庭的主人,我希望我的学生第一次踏进班级就能感受到新集体的温馨、洁净和有序,也希望今后的每一天,他们都能将班级保持这样洁净。至于每个人的模样和名字,早就印在我的脑海中了,我想他们一进门,我准能喊出他们的名字,对他们而言,那是怎样一种惊喜啊!……新生报到的当天,我有点激动,起得很早,把自己仔细装扮了一下,得体的套装最能体现教师的身份,这样或许我可以在学生眼里显得大些,也好让家长们放心哦。

    我最早来到班上,我要用微笑去迎接我的每一个学生的到来。“你好!你是某某同学吧!2班欢迎你!”……这位教师的做法有许多可取之处。那么,作为一群孩子的新老师,尤其是新班主任,在与学生们见第一次面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我们不妨先来看看下面表格中的建议:

    与学生第一次见面前我们该做些什么?资料准备记住每个人的姓名在你第一眼看到他时就能准确认出来了解每个人的学习成绩对班级学生大致状况做到心中有数了解每个人的特点便于发现人才,组成临时班委会了解每个人的身高提前安排好教室座位了解每个人的住址与父母单位最好有针对性地提前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与教育情况环境准备把班级卫生打扫干净让学生一进门就对班级有个好印象写上新集体的欢迎词营造温馨的班集体氛围把学生座位表提前写在黑板上让学生一进教室即能找到自己的座位美化教室展示个人的才华心理准备提前准备好第一次发言的提纲主要对孩子进入中学提出希望对学生提出新集体的要求可以事先写在黑板上或用多媒体投影在屏幕上提前到校第一个到班,用微笑迎接每个新生的到来准备好相机把开学第一天记录下来,对学生自己都是最美的回忆形象与服装装扮得体大方,不要浓妆艳抹,不要戴过多饰品带上备忘录把重要的事情记录下来,以免忙中出错二、开好第一次班会如果你是一位起始年级的班主任,为尽快形成班集体,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以“我想在这样的班集体中生活”为主题,设计一节主题班会。下面提供的就是这样一个融入新集体主题班会的活动方案,也许会对你有所启示。

    “融入新集体”主题班会第一环节——登上青春舞台

    1.活动目的:

    增进学生之间的了解,增强新集体成员间的情感交流。

    2.活动设计:

    (1)猜猜他是谁?让全班同学各选一张自己童年、少年时期的照片,将这些照片打乱,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或做成幻灯片,以抢答或小组竞答的方式请大家猜猜照片中的“他”或“她”是谁,以活跃班级气氛,消除大家紧张、陌生的感觉,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老师也可以把自己的照片放入其中)(2)猜猜我是谁?让大家提前把自己的名字编成谜语,或把本人的主要特征写在卡片上,由主持人提问:猜猜我是谁?(难度比上一活动大,可以用选择题的方式,提供一些姓名,让同学自己判断选择)第二环节——聆听成长心声1.活动目的:

    了解学生特点,发现学生特长,展示学生个性。

    2.活动设计:

    (1)让同学提前准备一份个人资料(一张精致的个人资料卡片)。

    姓名性别生日毕业小学担任的职务家庭住址电话我的自画像同学眼中的我家长眼中的我我的特长与爱好我理想中的新集体我理想中的新老师(2)小组交流:小组交流后推荐一个代表到班级交流。

    (3)会后将同学的卡片贴在墙报或板报上,便于同学相互交流,增进了解。

    第三环节——奏响生命旋律1活动目的:

    活跃班级气氛,让学生在音乐中憧憬新的集体生活。

    2.活动设计:

    (1)歌曲或表演:多媒体播放《童年》MTV。

    (2)回忆童年趣事:说说童年你印象最深或最有趣的事。

    (3)畅想明天:在音乐中畅谈自己对新集体的美好憧憬。

    第四环节——荡起理想之舟1活动目的:

    将自己对未来的理想融入集体与现实之中,脚踏实地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2.活动设计:

    将自己对初中三年设定的理想与对班集体的祝愿写在彩色纸上,折成小船或千纸鹤,串起来挂在教室中,同时也点缀在今后初中三年生活中的每一天。

    结束《光阴的故事》多媒体播放(引导学生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

    作为新班主任,如果能把每周一节的班会课抓好,这对新班级建设的有利程度是不言而喻的。一般说来,班会前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班会的主题是什么?学生需要了解哪方面的内容?需要设计哪些主要环节?需要运用怎样的表现方法?希望达到怎样的目的?

    三、上好第一堂课美国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名著《大教学论》中,生动地将学习比喻成吃饭,吃饭要有食欲才能吸收,学习要有兴趣才能接受。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对我们教师来说,以后的课不一定非得每节都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但第一节必须煞费苦心,精心准备,更要一炮打响,让学生从此“死心塌地”地爱上我们的课,这便是教学成功的第一步。

    让我们再来看一则经典案例:

    从一年级一直到六年级,不知道有多少位老师教过我,遗憾的是我对他们好像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可是万万没有想到新学期的第一节课还没有结束就遇到了我这一辈子最最不能忘怀的您——韩大伟,韩老师!我对您的感觉简直就是一见钟情。

    【策略备忘录之一】:“高度重视第一次上课”,对于一个连续六年,不知听过多少节课的学生来说最大的遗憾就是对所有教过他的老师“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可突然有一天却奇迹般的对于仅仅听过一节课的老师产生了“一见钟情”、“让他一辈子最最不能忘怀”的感受。可见第一堂课,对于教师来说至关重要,它可以起到一种“先入为主、先声夺人”的特效。首先,它可以尽快地建立学生对教师的信心与威信;其次,可以增进师生的感情;第三,还可以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上第一次课之前,教师要作好充分的准备,要有一个漂亮的出彩的亮相,要通过得体的穿戴、自如的谈吐、轻松的微笑、渊博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一个自信、乐观且充满智慧的人,从而从心里喜爱和敬佩老师。

    “铃——铃——铃——”“同学们好——”随着问候,您走到了讲台前。“新学期的第一节数学课就要开始了”,“看来您就是我们的数学老师了”,当我心怀失望胡思乱想之际同学们齐刷刷地回问道:“老师好——”,没想到您却一本正经地说:“同学们错了。”就在大家惊愕之际,您推了推眼镜,笑眯眯地说:“我可是你们老师的老师,你们说说,该怎么问候呀?”大家立刻省悟过来,齐声道:“师爷好——”“哈哈哈——”您笑了,我们也笑了。

    【策略备忘录之二】:“那开场白说得越来越壮丽”——运用幽默的语言,设计精彩的开场白。教学幽默是指教师运用各种奇巧的,出人意料的语言、动作、表情、物件,以期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气氛中掌握知识经验的心理过程。苏联著名的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助手,那就是幽默。”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充满了磁性和魅力,学生在开怀大笑中接受的知识,往往能够铭记终身,永难忘怀。运用幽默的语言制造出别开生面,引人入胜的开场白往往更会起到一种出奇制胜的效果。当喊了六年早已习惯回应“老师好——”的学生们,万万没有想到第一次来上数学课的老师却一本正经地说:“同学们错了”时,所有学生的心弦一定被紧紧扣住了。当老师笑眯眯地说:“我可是你们老师的老师,你们说说,该怎么问候呀”的时候,“我是你们老师的老师”产生的“近因效应”瞬间在陌生的师生之间弥漫开来,充满浓郁师生情感的“师爷好——”自然在师生共同的欢声笑语中流露出来。这段精彩的开场白缩短了师生的情感距离,创设出了积极、和谐、富于情趣的教学环境。教师可以搜集一些富有幽默感的格言、警句、妙语、机智之言、风趣小故事、笑话,以备自己设计精妙的开场白所使用。

    还没等我反映过来,您就开始了自我介绍,“鄙人姓韩名大伟但不是韩伟大”。在同学们的笑声中您转身在黑板上奋笔疾书,眨眼间“韩大伟”三个龙飞凤舞的字跃然黑板之上,“哇——,太漂亮了,简直是帅呆了!”不知道是因为我孤陋寡闻还是因为您老先生的粉笔字写得实在太棒,瞧,特别是大伟的“伟”最后一竖如一把利剑从黑板的中间直刷刷的垂了下来,我都不知怎么形容好了,简直是酷毙了!听说您还是高级教师,有十几篇论文都在全国的报刊发表过……正当我暗暗庆幸自己遇到了一位好老师的时候,您已经不动声色地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唰”地画出一个圆,然后写出课题《圆》,潇洒的书法、优美的图形,连我在内的所有学生不由自主地再次发出“哇”的惊叹,接着,您魔术般地用左手在黑板上“唰”地又画出一个圆,这两个圆就像用圆规画出来一般,用尺一量,竟一样大小,同学们被您深厚的基本功所折服,报以热烈的掌声,就连我这个一向被同学们称为冷血动物的人,此时此刻也已激动得热血沸腾!面对“韩大伟”三个字,我只觉得我们的老师爷真的是太伟大了,不叫韩伟大实在是有失公允啊!

    【策略备忘录之三】:“我想留给你好印象”——利用“前因效应”作好自我介绍。“前因效应”也叫“第一印象效应”,即由初次见面时所形成的对一个人的印象,“第一印象”固然不一定真实,但在人际交往中却作用重大。第一印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对这个人的信任、尊敬、崇拜的程度,继而影响这个人是否能顺利地开展工作。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对教师威信的形成有重大影响,所以在工作中,教师必须十分重视给学生留下一个美好的第一印象,要努力上好第一节课,与学生见好第一次面,认真批改好第一次作业,慎重妥善地处理好第一次意外事件,精心开好第一次班会等等。

    【策略备忘录之四】:“趁热打铁才能成功”——利用精深专业知识扩大“首因效应”。再美妙的自我介绍,如果没有教师精湛、渊博的专业知识做支撑,都是没有说服力的,也是不会持久的,因此教师威信的真正形成,仅靠“第一印象”还不够,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是支撑威信形成的重要条件。韩老师之所以让“我”和全体同学连续的一次次发出“哇——”“哇——”的赞叹,其成功之处就在于自己精湛的专业水平使学生刚刚产生的“首因效应”进一步扩大化。马卡连柯说过: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一个教师,要想顺利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必须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否则,浮光掠影,一知半解,甚至虚假错误,不仅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还会贻害学生和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不信任,使教师的威信大大降低,所以充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是教师威信稳定持久建立的重要基础。

    “圆有多少条半径?”您开始提问了,同学们早已小手如林。“朱帅,你来回答。”正当我和同学们惊异您是如何知道这个成绩最差的“猪帅”的名字时,朱帅支吾了半天回答出了“无数条”。“好嘛!朱帅,朱帅,真的是名符其实啊!不仅人长得帅,问题回答得也帅,希望新的学期你能够成为我们班级中成绩最帅的小帅哥。”师爷您的这几句话再次引来了全班同学善意的笑声,再看看朱帅平时一向旧社会的脸早就灿烂成了一朵美丽的玫瑰花,不用说,他对眼前的您也一定是“一见钟情”了吧!

    【策略备忘录之五】:“你的名字彻底敲响我的耳鼓”——记住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名字。曾有人问一位心理学家:“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是什么?”答案是:“听到自己的名字从别人的口中说出来。”因为这样会使对方感到亲切、融洽,反之,对方会产生疏远感、陌生感,进而增加双方的隔阂。其实,教师威信的树立也可以通过“记住学生名字”的途径来培养。事实上,一些姓名不为人知的学生中(特别是后进生,朱帅就是这一类的代表),绝大多数都有很强的自尊心和进取心,他们也希望被别人重视,成为有尊严的人,他们渴望得到同学的尊重,更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和信任。教师在课堂上出乎意料地叫出了他们的名字,能让他们产生极佳的心理效应,甚至改变他们今后的人生之路。因此,教师在接任新班级后,未到开学,即可先行阅读学生基本资料,熟悉学生的姓名。

    【策略备忘录之六】:“这颗心多高兴被你赏识”——关注、赏识后进生。新学期伊始,每个学生在心灵上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愿望,特别是新接一个班的时候,学生看到换了老师也换了环境,不管这个学生原来成绩多么糟糕、思想多么落后,他都会萌发出一种“一切重新开始”的向上心理,都渴望在新的学期里,自己的行为表现能够引起老师的关注,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赏识。特别是后进生由于以前获得老师赞赏的机会很少,或者除了受到斥责和处罚外根本就没有得到过赞赏,因而他们会时时告诫自己,不要重犯原来的错误,一定要好好学习,对自己重新充满希望和信心,而在此时,老师的及时关注、帮助和赏识无疑就成了他们前进的动力、信心的增强剂。而韩老师对后进生朱帅的一番赞扬让“朱帅平时一向旧社会的脸早就灿烂成了一朵美丽的玫瑰花”,学生对教师由衷敬佩与自信就可能在这表情的变化中开始了萌生。

    “报告!”上学期的迟到专业户王存又迟到了,所有同学的目光一下子聚集到了正在讲课的您身上,大家都在拭目以待:该怎样处置这个迟到者呢?有好几位已经愤愤不平地轻声告诉您:“他上学期一迟到,俺老师就让他罚站——”可是您似乎没有听到这些,“怎么迟到了?”面对王存您的语气显得很平淡。“睡过了”王存汗涔涔地嗫嚅着。没有想到,可能我们全体同学都没有想到您竟示意他回座位坐下,同学中间有些失望的骚动。您真诚而恳切地说:“同学们,王存同学没有说假话,很诚实;他尊重老师,报告以后经老师同意才进入教室;他努力过,从他脸上的汗可看出。这样有礼、有节的迟到,我还能说什么呢?相信他新的学期一定会有一个良好的开始,以后一定不会再这样了。”真没有想到啊!没有想到韩老师您竟然这样的和风细雨、善解人意,我真是服了您了!再看王存,从他的表情里我分明读到了内疚与歉意,读到了感动与决心,不知是谁带头鼓起了掌,经久不息……【策略备忘录之七】:“爱让我们更精彩”——以宽容之心关爱学生。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小学阶段的学生,其心理的基本需要中情感的需要是第一位的,对孩子多一些理解、信任、尊重、宽容;少一些批评、埋怨,可使学生产生信赖、仰慕和感激,我们对学生的情感,比如宽容、爱心和尊重,对学生常常具有迁移作用。得到教师尊重和理解的学生往往精神生活充实,个性品质较为健全,他们也能以真诚之心对待同学、对待集体;反之,得不到教师尊重和理解的学生会产生厌恶学习、厌恶人生,甚至滋生反社会情绪。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可以使学生产生教师“期待效果”,进而去追求成为老师所导向的人,所以教师必须敞开胸怀“爱”学生。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很高兴认识同学们,再见吧!”您的话语刚刚结束,“铃——铃——铃——”的下课声也响了起来!“哇——”真的神了,您比挂在墙上的钟还准时啊!我的天,简直不敢相信!“师爷——再见——”“师爷——再见——”尽管您已经走出了教室很远,可从同学们一声声“师爷——再见——”的呼喊声里,我感觉他们一定也对您一见钟情了!我真的希望,天下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对自己的老师一见钟情,也期盼天下的所有老师都能够让自己的学生对自己一见钟情。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一点在这篇案例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仔细观察这篇案例,开场白中,韩老师一句“我是你们老师的老师,你们说说该怎么问候呀?”这种幽默语言启迪了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正式上课前就沐浴在和谐愉悦的气氛中,后来的自我介绍,精深的专业知识的表现,是支撑威信形成的重要条件。

    其实,我们知道,“第一印象”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精湛渊博的专业知识,就不能真正树立教师的威信。第一节课是好的教学开始,教师在第一节课上要充分展示自己的素质和魅力,给学生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这会对你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会为你将来打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观摩中成长

    在教学实践中,有许多“名师”或者资深教师总是能让自己的课堂生动有趣,作为新教师或者普通教师,应该多向他们请教,多向他们学习。其中,进行课堂教学观摩,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提高自我的方式。

    课堂教学观摩,即通过课堂教学实况,让受训者亲临现场观看、学习、交流、借鉴,以开阔受训者的境界,使之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技能,也是校本培训中的一种常见的培训方式。

    我们先看一个教学案例:

    ××小学“认识图形”教学观摩活动简介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数学第一册》“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图形的形状和物体。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使学生感受到教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渗透美育和德育教育。

    教学重难点:学会辨认和区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生活用具,学习用具和玩具、图形卡片。

    教学流程一、设景与激趣

    1.设景师:(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瞧,谁来了?

    生:机器人小叮当。

    师:对,机器人小叮当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同学们带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吗?

    生:想!(学生很好奇地观察礼物)师:赶快打开看看,喜欢这些礼物吗?

    生:喜欢!

    2.激趣师:这么多礼物,你们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吗?试试看。

    二、活动与交流1.分一分,按要求分组活动师:谁能说说你们是怎样分的?

    生1:我们组把牙膏、鞋盒、烟盒……放在一起。

    生2:我们组把魔方和那些正正方方的盒子放在一起。

    生3:我们组把篮球、足球、乒乓球、垒球放在一起。

    生4:我们组把茶叶筒、易拉罐放在一起。

    ……师:大家分得真不错。刚才我们分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现在老师还有一些东西请大家分一分。(出示课件:动画球,魔方……)师:请大家看屏幕。这是小叮当留给自己的一份礼物,它想请大家帮忙,把这些礼物按相同的形状分一分。各小组讨论一下,看看该怎么分。

    生1:把球放在一起,蛋糕和易拉罐放在一起。

    生2:把魔方和玩具盒放在一起,牙膏盒单独放在一起。

    生3:把降落伞和灯泡放在一起,因为他们的形状很相像。

    师:观察得真仔细,还有补充的吗?

    生4:我觉得应该把筷子笼、降落伞、灯泡三种东西放在一起,因为它们和前面四堆物体的形状都不相同。

    师:说得真好。小叮当也分了一下,看看你们分的和他一样吗?

    2.摸一摸(感知物体的形状)师:请你们把刚分好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认真地看一看、摸一摸,看你会有什么感觉并把你的感觉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告诉老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牙膏盒长长的方方的。

    生2:有6个面,每个面摸起来都是平平的,相对的面一样大。

    生3:我摸到了尖尖。

    师:有什么感觉?

    生:手摸在上面痒痒的。

    生4:我看到魔方是正正方方的。

    生5:魔方也有6个面,而且6个面一样大,摸起来也是平平的。

    生6:魔方也有尖尖。

    生7:我看到茶叶筒是直直的,摸起来光光的。

    生8:茶叶筒上下两个面看起来圆圆的。

    生9:茶叶筒上下两个面积一样大。

    生10:茶叶筒的面是平平的。

    生11:球是圆溜溜的。

    生12:球摸起来光光的。

    3.搭一搭(区别物体的特征)师:把桌子上的学具像搭积木一样搭一搭,看谁搭得最漂亮、最平稳。(学生按要求分组活动)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不能把球放在最下面,因为它容易滚动。

    生2:茶叶筒或易拉罐只能竖着放在下面,如果横着也容易滚动。

    生3:我发现把牙膏盒或魔方放在下面搭得比较平稳。

    师:说得不错。所以我们建筑房子的时候用的建筑材料通常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比如:红砖、预制块。

    4揭示概念师:每种形状相同的物体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们知道吗?

    生1:我知道牙膏盒,鞋盒……叫长方体,因为它们是长长方方的。

    生2:茶叶筒、易拉罐叫圆柱。

    生3:魔方是正正方方的,叫正方体。

    生4:篮球、足球、垒球、乒乓球都叫球。

    板书四类物体的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5.形成表象师:通过看、摸、搭我们了解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样子,那么,它们的图形又是怎样的呢?通过电脑,抽象出四种图形。

    6.游戏:看谁摸得准师:每组3名同学蒙住眼睛,另外两名同学一位提要求(摸什么),一位当裁判(看摸得对不对)。师示范游戏的做法, 学生兴致高昂地分组做游戏。

    三、解释与应用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板书课题)。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其实,像我们今天学习的四种形状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很多,想一想,你见过哪些东西的形状分别与我们今天学习的四种物体的形状相同呢?

    生1:我们的教室是长方体的。

    生2:数学书是长方体的。

    生3:我家的电冰箱是长方体的。

    生4:牙膏盒、鞋盒、酒盒、烟盒都是长方体。

    生5:魔方是正方体的。

    生6:我的玩具是正方体的。

    生7:旗杆的形状是圆柱。

    生8:铅笔的形状是圆柱。

    生9:易拉罐是圆柱。

    生10:我爸爸抽的香烟是圆柱。

    生11:篮球、足球、垒球、乒乓球都是球。

    ……四、点评本节课的教学有三个特点:

    1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是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本节课中,学生并不觉得“难”,就是因为整个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搭一搭……为图形概念的建立作了坚实的铺垫。

    2学生的活动充分好动是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师利用这一特点,设计了一系烈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使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并且活而有序,活而有趣,活而不乱。

    3学生探索的空气很浓整节课,学生都处在不断地“探索”之中。当然,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探索只能是浅显的、表面的。实物—图形—实物,再到建立较清晰的图形概念,就是不断探索的结果。同时,分组讨论、小组合作也为学生探索的开展起了重要作用。

    总之,这节课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老师的指导性,即重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又让课堂生动有趣,是一堂好课,通过这次观摩,让我们学到了许多东西。

    确实,这堂课对我们如何使课堂生动有趣是一个有益的启示,那组织课堂教学观摩要注意些什么问题,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呢?

    1课例要有较强的示范性教学观摩课一定要让受训者观摩后,有一种境界大开、耳目一新、受益匪浅之感。为达此目的:①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培训目的,就是说要从受训者的需求出发,确定观摩主要解决什么问题。例如是观念方面的问题,还是实践方面的问题,而且问题要集中,重点要突出。②围绕需要解决的问题,选好课型。如语文是阅读课,还是习作课,或是口语交际课;数学课是概念课,还是计算课,或者是解决问题课等。③找准问题和课例实施的结合点,认真设计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力求达到培训要求。

    2执教者要有较强的教学能力要体现示范作用,关键因素是执教者。一般情况下,执教者从学校教师中推荐产生,特殊情况可向校外聘请专家、教师担任,学校必须把观摩课或研讨课的意图、要求向执教者说清楚,并参与执教者的教学设计活动。执教者在明确意图、要求的基础上,还要对受训者的需求和学生的学情做调查,把教材、学生、受训者、培训者、教学环境等诸多因素综合起来加以深思熟虑,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必要时,请相关人员提出意见。

    3条件保障学校要在教学设备,如多媒体、声像、场地以及交通、安全等方面提供支持,确保教学观摩的顺利进行。

    4提前做好准备要提前同受训者讲明此次教学观摩的目的、要求,使之做必要的资料准备,心中有数,这样,观摩的效果会更好。

    5课堂观摩要注重形式课堂观摩应以现场的形式展开,尽可能避免录像式观摩。因为录像观摩虽然也是教学实况,但受训者一般没有身临其境之感,课堂生成性成分少,施受双方不便面对面交流,培训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培育细节精神

    细节决定成败。要让课堂生动有趣,教师就要学会关注细节,培育自己的细节精神。

    教学活动是由一个一个的细节构成的。教学细节是指教学中细小的环节。细节虽小,却不容忽视,值得教师认真关注和研究;细节虽小,却能折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细节虽小,却能闪耀出“生命”智慧的光环;细节虽小,却是“生命”的智慧创造……若能谨慎地、智慧地处理好每一个教学细节,那“生命”就会不断地给课堂生成智慧,给课堂注入新鲜血液,课堂就将成为人间最美好的诗歌。教师在雕琢、挖掘、处理教学细节中也能更好地发展。细节造就专业,关注教学细节是教师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的途径之一。

    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这是一位教师教学37+5的场景。

    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生说出了很多计算方法,教师脸上闪耀着兴奋和自豪。这时候,又有一个学生举手,教师迟疑了一下,最终还是让他站起来回答。这位学生说:“老师,黑板上37+5=42,你写成43了。”教师脸上顿时暗了下来,“哦”了一声,转过身把黑板上的题目改了。(可能因为是公开课)这位教师忽然又想起了什么,说:“虽然平时上课不太积极,但是今天却很细心,我们表扬他。”学生听着教师的口令,机械地“啪啪啪”,响起了几声掌声,脸上也不知是什么表情坐下了。

    这位教师已经认识到激励性评价的重要性,但只是把它作为自己实现新课程的一种点缀,而不是发自内心地、由衷地赞叹,在表扬的同时有一种“高高在上”的评判味:你平时学习是不认真的。学生听后的感想如何呢?这种表扬是不是一种“扼杀”呢?如果换一种评价:同学发现了一个大家不太注意的细节,真不简单!或者是:你敢于指出老师的错误,真佩服你的勇气!效果又如何呢?因此,教师应关注教学细节。成功的教学必定离不开精彩的细节。关注教学细节,其实就是关注教学行为的改变,就是关注新课程的理念能否落实到位;关注教学细节,就是追求教学实践的智慧与艺术的统一。

    一、精彩的细节,来自于对学生的倾听如一位教师教学《观潮》这篇课文时,有位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把“漫天卷地涌来”读成“漫天卷的涌来”,由于教师当时没有认真倾听学生的朗读,因此没有及时指出学生的错误。如果教师及时作出价值判断,“漫天卷地”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词语,这个教学细节也许会很精彩。注重细节首先表现为对学生思考的尊重,对学生发言的观察。学生深入、独立思考后创新的火花,是我们教育所期望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精彩的细节,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才能产生。当然,学生意外的发言也许会打乱原先的教学设计。这里就有一个价值判断的问题,这个价值判断反映了教师自身基本的教育观和价值观,是值得我们所有听课教师关注的。

    二、精彩的细节,来自于对内容的探究对教学细节的处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只有对学生、环境的深入把握与文本内容的深入探究,才会生成精彩的细节。一位教师教学《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备课时根据文后的思考题预设了两个知识点——认识引号的用法:①贝加尔湖曾是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正被沿河工厂排放的废水“吞噬”着;②歌中唱到“太湖美,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学生自己体会到前者时表示“不是真的”,后者表示“引用原话”。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有学生提到——文中“素有‘鱼米之乡’美称的太湖”中间的引号表示什么?“指什么地方?”“太湖——哦——表示特定的称谓”。想不到一个关于引号的知识点在本课中得到落实。教师抓住时机因势利导——“请说出三个分别表示这样三种不同用法的句子。”顿时学生兴趣盎然,沉浸在运用知识的创造之中,从而形成了一定意义上的构建!

    三、精彩的细节,来自于对情感的体验教育的意义就在于让学生自己理解,自己触动,自己体验获得。以语文教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整体感知后,需要对重点的词句进行品读,进行深层次的情感挖掘,让学生自主发现,寻找自己感触最深的句子,谈谈想法和体会,教师适时进行引发和启示。一位教师在上教研课《黄河的主人》时,一开始让学生看一段黄河汹涌的录像,用语言描述情景——有的说“波浪滚滚”,有的说“汹涌澎湃”,有的说“黄河滚滚,万马奔腾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在此基础上学习课文第一段:①体会气势大;②站在黄河上会说什么?(或说“心里害怕”,或说“黄河雄伟”……)③用感情朗读课文。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恰到好处地抓住“黄河滚滚”这个词语的细节,精彩生成,从而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

    课堂中的教学细节很多,我们要记录、交流教学细节,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建立“细节优势”,铺就专业成长之路;我们要注入理论,搭建平台,构建团队,协力攻关,突破“细节难点”,共享教学智慧,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适应教师角色的调整

    要想营造出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教师就要尽快适应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很难想像,一个在传统“角色”支配下,只管自己“如何教”,而不管学生“如何学”的教师,能让课堂生动活泼,充满情趣。

    新课程下,教师应该扮演学生成长的对话者、促进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新课程更加关注的是学生的成长,教师应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在知识、人格诸方面与成长中的青少年进行知识与人生对话,对其在学习、生活上进行指导与帮助。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这要求教师要走下讲台,不仅仅是身体走下来,更重要的是心灵也要走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教师要尽量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从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角度、文化积累等方面体验和把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与学生一起交流,与学生一起活动,与学生一起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对话”是一种以沟通与交流为基本特征的动态行为,它将以往教学中常常存在的“课堂权威”、“话语霸权”转变为“课堂民主”、“心灵沟通”。教师在与学生平等的对话中,不仅能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能培育新型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在传播知识信息的同时也在传播着情感,进行着心灵与心灵的沟通与交流,思想与思想的碰撞与共鸣。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促进者。新课程下,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自主性、创造性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转变。教师作为促进者,他要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学生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与方法运用中的行为,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教师要引导、激励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方法,引导学生正确导演自己的人生。教师作为引导者,他要全面接纳自己的学生,要牢记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因而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力;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地给每位学生同等的参与讨论的机会;要经常仔细地检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对待不同学生上有差别;要经常了解学生的意见,了解他们是否察觉到了教师在期望上的偏差,随时审视,随时修正;教学中,要因势利导,要多一点启发引导,多一点参与激励,多一点多元思维;要有法可导,要遵循科学的方法,要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空间中引导。当然,“导”只是手段,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才是目的。

    我们来看下面的案例: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两种教学案例设计案例A一、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

    二、出示挂图,由猴子吃桃引出“0”的认识,并让学生举例。

    三、学习0~5之间的数序。

    四、教学“0”的写法。

    五、教学有关“0”的加减法。

    六、练习。

    案例B一、创设“送小动物回家”情境,让学生直接把迷路的动物送到相应的家中,引出0的认识。

    二、学生举例并拿出课前收集的“生活中的0”相互交流。

    三、学生自己用数学卡片摆一摆,说一说0~5之间的数序。

    四、教学“0”的写法。

    五、根据“送小动物回家”的过程,学生把算式写到卡片上,贴上黑板。

    六、学生感悟出3-3=0、4+0=4、5-0=5这些有关“0”的加减法算式的特点,并再举例说出几个这样的算式。

    七、学生在卡片上写出几个这节课所学的有关“0”的加减法的算式,并根据得数,送到小动物的信箱中。

    八、学生评价与交流。

    从这两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同样的一节课,前者是教师牵着学生走,教师是教案的执行者,课堂环节好把握,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渐渐丧失。而后者是教师帮着学生走,以学定教,课堂环节要难把握一些,但学生真正经历了学习的全过程,学得积极主动而有价值,也让课堂气氛更活跃,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给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塑造自己的新角色。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要发生很大的变化,要改变过于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努力形成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式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个角色的塑造,需要教师把学生的发展放在一个主体的位置上,这样才能真正由传统的“重教师的教”向新课程理念下“重学生的学”转变。也只有真正适应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我们的课堂也才会变得吸引学生真正富有生命活力。

    多问问自己:你的教学靠什么

    作为教师,谁都想让自己的课堂生动有趣,谁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学习成长。但是,又不是谁都能够做到这一点。

    那么,原因何在呢?

    有人说过,反思是成长的桥梁。那就多反思自己,在上课之前,多问问自己:你的教学究竟靠什么?

    有位资深专家说:“如果离开了《教学参考书》,至少有80%的教师写不好教案,上不好课;离开了《课堂同步练习》,至少有85%的教师出不好练习题;离开了《标准化试题》,至少有90%的教师命不好考试题;要是离开了统编教材,至少有95%的教师不知道怎样给学生上课。”

    在教师队伍中出现了一批上课靠《教学参考书》、布置作业靠《课堂同步练习》、《标准化试题》的“三靠”教师。这些教师的教学视野较为狭窄,唯课本、“教参”是举,不能跳出课本、“教参”来组织教学,导致课堂气氛枯燥,学生兴趣全无。这种状况说明了一些教师缺乏课程意识,也与我们传统的课程政策有关,教师养成了看教参、把教参上内容进行复制、准备标准答案、大运动量的训练等习惯。但这种机械模仿、照搬照抄的做法是不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当然,我并不是简单地否定本本,关键是教师如何去吸收。

    教师依靠教参也出于无奈,他们也有苦衷。有的教师说,平时教学工作量大,工作生活压力大,哪有时间去钻研教材,能把教参研究透就算不错了,离不开教参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还有的教师认为,自己的业务素质、教学能力达不到编写教参的那些水平,依靠教参也是必然的选择。

    怎么看待教师阅读、使用教参问题,目前教育界内部分歧明显。反对者认为,教参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一纲一本一答案”。它导致了教学方法的简单化,使学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丧失自我,束缚了教师和学生的思维,窒息了课堂活力,长期下去不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不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赞成者认为,教参是教学参考用书,给教师提供了许多教学背景性资料,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方便教师教学。正反两个方面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各自的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不能简单地肯定和否定。

    存在决定意识。教参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市场?这说明教参有存在的合理性,特别是对一些教育资源匮乏、教育现代化水平低、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的地区,教参的确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使教师可以少走弯路,节省时间,启迪教学思路。但是,如果盲目、机械地依赖教参,就会使教参异化,使其原有的价值发生错位。叶圣陶说:“这个教参是个鸦片烟。”说的就是教师开始用教参时可能觉得效果好,但时间长了就会产生依赖心理,自己不愿钻研教材了。而且一份教参再怎么设计、再怎么完备,它也仅为“一家之言,”不可能顾及到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也不能适合每一个教师的口味,也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在承认教参存在的前提下,教师应该在使用上进行相应的处理,使教参能够激活教师的智能火花,体现出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同时,教师还要“活学活用”,既依靠教参又不受教参的束缚。

    教学参考书、参考答案,顾名思义,应该是作为教学的参考。可是,我们的一些教师却把它视为“圣书”,迷信它、依赖它,甚至对它出现的错误也不敢纠正。这些教师成了“教学参考书”的传话筒,只是力图复制教参编写者的教学思想与教学风格。这种对权威、专家的盲目追崇导致教师的思想受到禁锢,这样的教师其专业化怎能实现?又怎能让课堂生动有趣吸引学生呢?

    有位在美国任教的教师把我国的教参与美国的教参进行比较后,认为中美教参的最大区别在于具有两种不同的教育教学观。中国的教参偏重于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强调的是落实重点、突破难点,重在“教什么”;美国的教参更多地是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的具体指导和介绍,重点在于指导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重在“怎么教”。此外,美国的教参为教师服务的意图体现得非常明显,教参所附的教学资料丰富、形式多样,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各取所需,同时,教参所提供的教学组织方案的操作性、实用性也比较强。

    那么,教师的教学到底靠什么?

    教师首先应该具有真情。

    有了教师真诚的激情,课堂就会变得生动、活泼,学生生命的激情就会被点燃,教师与学生的创造能力就会得到增强。然而,一些教师却缺乏激情,尽管我们的课堂中不乏先进的教学设施、最优的教学设计、高层次学历背景的教师队伍。但总觉得课堂缺少些什么。看到的是教师以冷漠的表情机械地施教,学生漫不经心被动地受教;看到的是教师花里胡哨的“教学表演”,学生“职业化”的配合。没有真情的表白,没有激情的涌动,一学期下来,连一节能够震撼学生心灵、触发学生激情、甚至对学生一生产生重要影响的好课也不曾有过。

    一则梁启超先生上课情景的描述令人深思:说到精彩处,梁启超“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叹息”,“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情绪转好又“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每当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

    试想,这种真情的流露是不是更能打动学生的心,能使更多的学生难以忘怀?要成为一名有激情的教师,就应该用“心”来教学,通过不断地学习与反思来增强自身的人文素养,从内心深处来唤醒自己的激情,使课堂教学充满着生命的气息。

    教师也应当具备一种教师精神与境界。

    教育中最大的失败是把教师的脑筋搞僵化了,然后又影响他的学生。有位清华大学学生说。“印象中的清华学生,是一届又一届做着几十年不变的作业,我们还有思考的空间吗?”有的教师多年使用的是同一个教案,没有什么新的东西,每天都在“重复过去的故事”。

    英国剑桥是培养了2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约三分之二的英国首相的名校,它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是每周至少一次的师生一对一面谈。它实行导师制,导师一般先指定学生阅读一些书籍,要求写出心得报告,然后与学生进行讨论。导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对学生的讲评并不是评分,学生没有压力。这体现了师生的一种和谐关系,教师的一种精神。

    教师的精神与境界应该体现出人文情怀,将人文关怀渗透在各个不同学科之中。语文就是一门工具性人文学科,不仅承担着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任务,而且还要使学生汲取人文精神,自古以来就有“文以载道”的说法。因此有人说,语文是一门“人学”,这就要求老师首先必须做到眼中有“文”,心中有“人”。

    一个澳大利亚物理教师任教30年,在他退休时,有人问他任教30年有何体会,如何当教师的?他讲:第一个10年我是在教物理,第二个10年我是在教学生探索,第三个10年是学生在探索时,我在一旁给他们提供帮助。

    我认为这就是教师精神!这就是三个10年的三种不同境界!是否可以这样认为,教师由教学生知识到教学生运用这些知识去探索他们未知的实践,再到教师站在后台去帮助学生,这就是优秀教师成长的三层境界。作为一名好老师,就是要完成从教书到教学的转化,从以教师为主体的传输知识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学生自学的转化,从事务型到研究型教师的转化。

    教学与教书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但是我们通常却把它们给混淆在一起了。所谓教书指的是教教材,出发点是传授知识,强调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是以知识为本位的。而教学就是用教材教,注重的是知识传输中能力的培养。如果说教教材是教学基本功的话,那么用教材教则是教师的高本事了。如果一个教师不仅能用教材而且还不受教材限制的话,那么一般来讲他更容易成为一个名师。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面临着按照教材的思想组织教学还是按照教材编写的顺序组织教学的问题,同时还面临着是否可以超越教材,怎样利用教材以外的知识和其他教学资源等问题。作为一个有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师,在教育创新上不能一味地死守书本知识,不能简单地考虑着教材顺序上的变化,不能按照一个固定的教学模式来应付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群体。教师应该先钻进教材里,再站在教材上,从更大的范围与视角来看待课堂教学。

    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中批评了那种消极对待儿童的旧的教育。杜威指出:“兴趣是生长中能力的信号和象征,兴趣显示着最初出现的能力。因此,经常细心观察儿童的兴趣,对于教育者是最重要的。”“这些兴趣不应予以放任,也不应予以压抑。”不能“以任性和好奇代替了真正的兴趣”。对待儿童的兴趣,教师应该积极地因势利导,不能对学生的那些毫无道理和可能、甚至对学校教育教学产生负面影响的所谓“兴趣”不加干涉,任其发展。

    对于学生的兴趣培养,要注意帮助他们拓展兴趣面,使他们获取更多的书本和课外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确定一个兴趣的中心,再围绕这个中心去强化研究的深度,并在研究中培养他们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与习惯。当然,选择有意义、有成效、适合学生的学习内容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教师应该使课堂教学成为体现学生积极思维与主动实践的过程。江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就体现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从原有的那种以教师主导课堂教学的教育观中解脱出来,将课堂的主人翁地位还给学生。只有解决了教育的观念问题,才能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去寻找那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才能使课堂教学效益与效能最大化成为可能。

    教师信赖对学生所产生的力量往往是巨大的。

    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小时候天资聪明,但有小偷小摸的毛病,令许多教过他的老师头疼,他也由于经常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冷眼,从内心打算“破罐子破摔”,就在这时换了一位新班主任。有一天,班主任让他把一个鼓鼓的包送到指定的一个地方,他欣然答应。途中他抵不住好奇心,悄悄地打开包,他惊呆了,原来包里装着整叠的钞票,他想不到老师对自己竟然这么信任,他震撼了!从此改掉了坏毛病。

    教学需要教育智慧。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你究竟是一名优秀的教育者,还是拙劣的教育者,这个问题非常简单。你是否发展了一种机智感(a sense of tact)?”关于机智他认为,机智介乎于理论和实践之间;在日常生活里我们“作瞬间判断和迅速决定”的过程中,机智自然地展示出来;机智是一种行为方式,“首先依赖于人的情感或敏感性,仅仅从遥远的意义上依赖于由理论和信念形成的判断;机智对情境的独特性非常敏感;机智是实践的直接统治者”。教育智慧是教育机智形成的基础,教育机智是教育智慧外在的表现。

    有了“真情”,有了一种“精神与境界”,有了“教育智慧”,我们的课堂还会是那样的老气横秋、死气沉沉吗?

    答案是,当然不会!

    提升你的品质与魅力

    有一位教师,每次给学生上课,课堂总是欢声笑语,而且他带的每个班,平均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有些人向他请教“秘诀”,他总是淡淡地说:“还是那句熟得不能再熟的话:‘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要说秘诀那就只有一个:‘让学生喜欢你’。”

    这位教师的话我是相信的,这就像恋人或夫妻,只有喜欢你,才愿意和你在一起;只有互相喜欢,双方之间关系才会融洽,才会有欢声笑语。所以,要想让你的课堂活力四射,温馨宜人,在你喜欢学生的同时,也要让你的学生喜欢你,亲近你。

    什么样的老师会招学生喜欢呢?

    一位有心的班主任在他的学生中做了“我喜爱怎样的班主任”的调查。

    学生甲:在我接触的班主任中,有一位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他有一种使人着迷的力量,平时见到学生总是微笑,使人感到亲切而真诚,一看就叫人喜欢他。但是,当他严厉的时候,我们的心都会跳出胸口,然而说出的话句句在理、字字铿锵,让人信服!

    学生乙:总的来说,我喜欢有个性的年轻班主任,他们热情、坚定、爽直、干练、风趣,适合我们年轻人的口味。

    学生丙:学生会思考,老师更应该会思考。对学生的引导并不是要班主任包办代替,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得出结论。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回避,否则将失去在学生中的威信。学生有时和班主任唱反调,但真理不一定总在班主任手上。

    再让我们看另一份调查结果,学生喜爱的班主任具有如下能力:

    1真心实意关心爱护学生,体贴、理解学生。

    2平等地对待学生,每天用微笑面对学生。

    3能督促学生抓紧时间。

    4经常给学生鼓励,不打击不训斥学生。

    5不说套话,布置工作有重点。

    6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给予学生心理指导。

    7能把学生的意见反映到学校领导那里去。

    8能融入学生之中,有号召力、凝聚力,能带动班级活跃气氛。

    9能如实公布班级的每一点进步和退步。

    10博学多才、幽默、性格好、易相处。

    11经常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12小事糊涂,大事清楚,该管的管好,不该管的不管。

    13经常开展有利于发挥学生才能的活动。

    14教会学生怎样才能做好,而不是一味讲道理。

    15经常与学生聊一聊社会动态方面的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

    16不拿扣分数来约束学生。

    我们总结一下,学生所喜欢的班主任(当然也包括其他教师)是拥有广博知识和拥有多种魅力的导师。使学生着迷的力量源自什么?源自教师的崇高理想和对事业的无比热爱,它渗透在教师的举止言谈中,每一个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得到。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较高的专业知识素养,丰富的文化知识让人看到了你的博学,因此还要努力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因为这些知识能帮助学生求知,辅导学生成才。教师的教学水平高了,课讲得好,这能使他在班上的威信提高很多倍。还有,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培养学生成为创造型、发展型人才的能力。

    一个教师要想打造有生命力的课堂,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就必须获得学生的认同和喜爱,而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地提升个人品质和个人魅力来实现。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几乎所有学生都有模仿教师行为的倾向,对班主任言行的仿效显得尤为突出。强烈的模仿心理使他们常常自觉不自觉地把教师的人格形象作为完善自己心理结构的参照系数和人生旅途的导向标。因此教育家乌申斯基总结道:“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

    首先,提升你的情感魅力。

    爱是教育的先决条件,充满爱心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润滑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为教师工作特别是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非常细、杂的繁琐工作,他的工作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独特的生命,随时随地都萌动着不同的想法,生成着不同的行动。而这些生命又来自不同家庭,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思想、行为相差甚大。如何将他们聚拢在一起,并形成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群体,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没有对这份工作的热爱,没有对学生的爱,一定会产生怠惰和消极情绪,最终导致与学生的隔阂、冲突,所有的教育都成为泡沫,失败是在所难免的。

    优秀的教师则永远保持一份爱心,无怨无悔全心全意,他用爱滋润着自己,也滋润着他人,在他身上,你能看到慈爱、宽厚、清纯的光辉,让你不知不觉地聚在他身边,聆听着他的教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多么美好的画面,多么理想的境界。

    然而,他们对学生的爱仅仅是慈爱善良的播种么?仅有这样的情感,就能获得学生的尊敬么?赞可夫说:“不能把老师对学生的爱,仅仅想为用慈爱的、关注的态度对待他们。”他说出的话还要句句在理,字字铿锵,让人信服。所以在这高尚的师爱中,爱应是公平的,是深刻的,是艺术的。

    爱是广博的。优秀的学生是任何一位老师的掌上明珠,但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投入同样的爱才是最可贵的。假如你对他们产生了厌烦,很有可能你的教育就已经结束了,所有的问题后果就会接踵而来,让你苦不堪言,悔恨难当。所以我们要耐心地去寻找这些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去积极地鼓励、暗示、肯定他,你的关爱一旦被接受,一定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奇迹。所以,爱要是广博的,是施与班上每一个学生的,爱还应该是理性而深刻的。高尔基说过:“爱孩子,那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如何教育孩子,则是一件大事。”“所谓真爱,就是把孩子当成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满足其需要,引导其发展,而不求利欲之利。也就是说,这是一种纯粹的爱,科学的爱,理智的爱。”持有这种理念的爱,则能对学生产生更深远的影响。它体现着教师更深刻的教育思想:不止关注学生的智力,更关注学生的情感;不止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更关注其灵魂;不止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关注学生的发展与创造。

    爱还是一种艺术。“教育和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可以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成功的乐趣。”艺术的爱更可以激发我们的教育智慧,同时培养更为智慧的学生。

    比如在课堂交流中,我们通过两位老师对待同一件事的语言来讨论一下教育的效果。

    一个孩子打断了老师的讲话。

    A老师:我希望把话说完。

    B老师:你很没有礼貌,你在打岔。

    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两个男孩小声说话。

    A老师:我现在正在布置作业,你们应该记下来。

    B老师:除了说话,你们就没有其他更好的事情可做吗?为什么不把我布置的作业写下来?

    一个男孩没有举手或者不等轮到他就抢着回答了问题。

    A老师:我希望听到更多学生的回答。

    B老师:谁允许你说话了?班上不是只有你一个人。不要垄断大家的讨论,这是粗鲁而且不公平的。

    星期一早晨,教室乱成了一锅粥,孩子们四处走动,大声喧哗。

    A老师:我要开始上课了。

    B老师:别闹了!所有的人都坐下。周末已经结束了,这里可不是迪斯科舞厅。

    从两位老师的表达中,我们比较一下,谁的表达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呢?谁的表达能更好地避免冲突呢?谁的表达更有利于课堂气氛呢?

    答案显而易见。其实老师们都知道学生需要理解和接纳,但很少有人知道如何在实际工作中传达这种理解和接纳。因为这是一门复杂的语言艺术。A老师只陈述了他的感觉与期望,并使用“我”字开头的句子,这其中没有传达出批评的语言。B老师所使用的都是批评性语言、指责性语言,并且都是用“你”字开头的句子,将学生推向了对立一面。批评性语言会导致学生的对抗,非批评性语言可以赢得学生的积极合作。

    一个学生缺课一周以后再回到班里时,A老师说:欢迎你回来,我们都很想念你。这个学生非常高兴,表现良好。B老师却说:怪不得上星期教室里这么安静呢,原来你没有来啊。这节课这个孩子竭尽所能调皮捣蛋。这是教师对学生说话的艺术。有人说教育是一切艺术中最渊博、最复杂、最高的和最充分的艺术,学无止境。

    其次,提升你的专业能力。

    如果一个老师在工作上、知识上表现得平庸与无能,那么无论你多么温存,说话时如何耐心,如何善良殷勤,不管你如何体贴关心学生,仍然不能博得学生真正的尊敬,当然也很难打造出生动有趣的课堂。越是高年级的学生,对老师知识水平的期望越高。教师的文化素质越高,在学生中的威信越高。

    所以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要在所教的课程上下狠功夫,要求精求深,对专业知识不仅要知其然而且更知其所以然;还要求博求广,触类旁通,具有相关学科的知识;还要不断地探求教育艺术;不仅博学多知,还要拥有演说家的口才,艺术家的风采,使学生从语言和行动上羡慕你,模仿你,听从你的教诲,吸收你的学识,用良好的教学艺术赢得学生的信任,展现你的魅力。

    新的时代,我们所面临的教育改革,所面临的信息化的挑战,所面临的求知欲望强烈的对象,是动力更是压力,这一切都向老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挑战。我们不仅要全面地掌握知识,还要比学生掌握的高出几筹,深入几分,这样才能纵横千里,收放自如,让学生感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做一个学业专家,这就是教师源自知识的人格魅力。

    其三,师德高尚,提升你的品质。

    优秀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就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什么样的人,自己就该是什么样的人。“我们每位教师,都不是教育思想的抽象体现者,而是活生生的个性,它不仅帮助学生认识事情,而且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本身。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学生从我们身上看到的是什么样的人。”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绝不是老生常谈,而是一定要谨记在心,时刻提醒自己的行为规范,身教永远胜于言教。班主任拖沓,别指望你的学生积极主动;班主任马虎,别指望你的学生严谨认真;班主任消极,别指望你的学生开朗上进;班主任虚伪,别指望你的学生诚实守信……教师就是这样,拥有高尚的师德,永远是你心中的标杆。

    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首先表现出对教育这一事业的忠诚与热爱,对工作的热忱,爱生如子,甘为人梯。其次还要讲奉献,不求索取,安贫乐教,不能一切向钱看,利欲熏心,否则必被学生轻蔑。教师应该是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的公民典范;还应是团结协作,诚实谦虚的榜样,一个乐学上进,永不满足的探求者;更应是充满自信,富有勇气的先行者。

    那么你会看到,你的垂范,会渐渐地在你的学生身上体现,形成一道闪烁的光环。

    其四,意志坚强,情绪稳定,提升你的心理素质。

    曾经,面对学生青春期的逆反,有位教师无能为力,万分焦虑。耐心说教,无动于衷;严格管教,冲撞反叛。

    后来去进修教育心理学的课程,教授讲解说,每个人的一生在不同时期都会出现逆反情绪,通过很好的疏导,会顺利度过,从而会有更高的发展,进一步的成熟。比如幼儿会在三四岁时出现逆反,为幼儿逆反期,表现为不再乖顺,挣脱大人的牵引,尝试去做大人禁止的事,不如意就大哭大闹;三四年级是儿童逆反期,初二前后是少年逆反期,高二阶段属于青春逆反期,当然还有中年逆反期——更年期,老年逆反期——老小孩的征象。每一个逆反期,都会有一个假想敌,有意无意地去挑战,并且在这种挑战中,试探虚实,采用各种手段达到目的。但是这个时期不会太长,一年上下。如果你掌握这样的规律,将其视为一种成长的过程,就会镇定从容很多,就会有耐心,就会以另一种心态接受它,进而去引导、疏通、包容,从而使其顺利过渡。经过这样一次成长,孩子会在智力上有所提高,情感上有所成熟,人生跨入一个新的高度。如果过渡不好,被压制、被扼杀,这种逆反就很可能延长,成为其性格的主导,或者在他下一个逆反期就会出现更激烈的反映。

    这样的心理学知识,让这位教师情绪稳定了,心理焦虑减轻了,他开始更理解学生,更理性地判断学生的行为,更耐心地讲道理,还能很有效地指导家长,减少他们的冲突。学生从这位教师的稳定情绪中获得了一种安全感,他们会逐渐调整自己的情绪,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舒缓压力,排解焦虑。比如唱歌、打球、旅游、读书,甚至吃些甜食,都是很有效的方法,所以,科学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加强理论学习,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是提升良好心理素养的先决条件。

    事业成就感能使人获得心理的极大满足,并发现自身的价值,所以人们都不断追求事业的成功。自信乐观的态度是帮助我们追求事业成功的驱动力。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事业往往一帆风顺。因为自信是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上,所以掌握更多的知识和多方位地学习教师的工作经验和技巧,才能有更强的自信。

    自我激励也是提升心理素养的好办法。自我激励会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它能促使你不断进取,不怕失败,坚持不懈,拥有乐观的态度;又会使人对生活充满期望,让人感到未来无限美好,让自己能够充满活力与激情,这样的情绪也会感染和培养乐观积极的学生。

    坚韧、执着的信念是最强大的心理支撑,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工作的繁琐和困难是大多数人无法想象的。我们每一个老师都知道,教育不是一劳永逸的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个班级的良好学风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形成,后进生的转化需要反复、多次的教育才能实现。有时我们会费力不讨好,有时是好心没好报,更甚者费尽千辛万苦不仅别人不能理解,还会遭到冷嘲热讽。这个时候,没有一种坚韧的信念很可能半途而废,所以我们必须培养自己坚韧顽强的意志和信念,才能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坚持下去,不轻言放弃。

    在人生和事业的追求中,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我们心灵的源泉。用稳定的情绪、宽广的心胸去对待他人,赢得他人。教师也是最普通的人,工作上、家庭中都会遇到不顺心的时候。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帮助我们克服这些困难,使生活工作更加愉快。所以,遇到不顺心的时候,要努力调整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平静下来,不能将这种情绪带到班集体中去,更不能借故向学生发泄。当你与学生产生矛盾冲突时,首先告诫自己要冷静,明确自己的责任与身份,转移注意力,冷静下来再处理,这样才能化解矛盾,处理好问题。

    良好的心理素养还包括要有不断反省,总结得失,完善自我的能力。优秀的教师会常常为自己做心理鉴定,善于解剖自己,对自己的认识、情感、意志、个性等特点,包括积极和消极两方面都有清楚的认知。只有了解自己,才能驾驭自己,调节自己的行动,扬长避短,使自己日见成熟,稳定完善。

    其五,发展你的特长,为你的人格魅力加分。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特别是青年班主任,你身上所特有的热情、干练、风趣、独特已经是你独有的魅力,跨越了师生的障碍,受到了学生的喜爱。除了教育教学受到学生认可之外,如果还能弹一手好琴,唱一首好歌,写一手好字,画一幅好画,或者能打篮球、踢足球等等,学生一定更加佩服你、尊重你、崇拜你。你的魅力会更加吸引学生,从而建立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

    现在,社会上有很多进修学校、各种艺术班,我们可以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去学习,学一些乐器的演奏,或者舞蹈、唱歌、书法、绘画等等。不仅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提高自己的生活品位,同时通过这些特长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提升自身的魅力,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提升你的品质与魅力,让你的学生喜欢你、崇敬你、支持你、配合你,这既是教师事业成功的基础与前提,也是营造生动有趣课堂气氛的基础与前提。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