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为党为民操劳一世,可以用八个光辉的大字来概括,就是生前“一无所求”,死后“一无所有”。
他多次在党小组会上,请大家提意见、批评,并诚恳地说:“如果大家不好意思当面说,就写在纸上,放在我办公室写字台的
台历上,我一进办公室就看到了。”
初到总理身边
1953年春,周总理办公室要选配一名机要秘书,条件是共产党员、历史清白、懂得机要业务、有一定办事能力的处级干部。经过党组织推荐,并经组织部门和总理办公室共同审查,我有幸被选中。很快我便去中央组织部报到。当时担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的帅孟奇大姐,亲自同我谈了话。她对我说:“你到总理身边工作,是组织对你的信任,也是你的荣幸。到总理那里工作,一定会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受到多方面的教育。但有一点要特别注意,要守口如瓶,严守党的机密。”之后,我便去周总理办公室报到上班。
40年代初,在革命圣地延安时,周副主席长期在国民党区工作,很少回到延安,没有机会见到他。1947年年初,蒋介石发动内战,胡宗南进犯延安,周副主席留在陕北,协助毛主席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这时我在第一野战军司令部做机要工作,转战陕北,保卫党中央。在此期间,经常离中央机关——解放军总部很近。但战事繁忙,环境残酷,也很少见到恩来同志。1950年奉调北京,1952年住进了中南海,来到中央机关后,曾多次见到总理和聆听过总理的报告,但从来没有想过能到总理身边工作。
上班的第一天深夜,总理办公室负责人李琦同志,领我去见总理。当时总理在办公室正聚精会神地批阅文件,看到我们进屋后,总理停下笔。听完李琦同志简要介绍我的情况后,总理便亲热地对我说:“好,你十几岁参加革命,从儿童时代就受到党的培养教育,又做过多年机要工作,要和大家团结合作,注意保守党的机密,把工作完成好。”
外交无小事
总理在办公室处理公务时,为了提高办事效率,直接而及时地召唤各位秘书,当面交代工作或让秘书汇报事情。在写字台左侧的一个抽屉中,把每位秘书的名字贴在电钮上,通过电线直通每位秘书的办公室,只要每位秘书座位上的电铃一响,不论在做什么工作或处理什么事情,也要立即停下,轻声快步到总理办公室,听从总理的吩咐。
一天夜间2点左右,我座位上的电铃响了,这是夜间值班总理第一次招呼我。我疾步来到总理的办公室。一进屋看到总理正批阅文件,我站在一旁等待吩咐。一会儿,总理抬起头,搁下笔,对我说:“小刘,给我接通主席的电话。”总理办公室内有3台电话,每台的性能我都已经熟悉,由于第一次值夜班,加之心情紧张,一开始竞错拿了外线电话。总理同主席通话后,让我查找一份文件。当时,我听得清清楚楚,但一回到办公室,竟然给忘记了。经过再三想,认真回忆,也想不到总理让我查找哪份文件,急得我满头冒汗。之后,又查阅文件登记簿,回想总理最近处理哪方面的问题,还是无济于事。正在我作难之时,总理来到值班室,我急忙站起来,老实向总理汇报说:“总理,您让我查阅的文件,当时我好像听清楚了,可是回到办公室后,却忘记了,我错了。”总理说是一份中央关于外交政策的文件。我很快把文件查到递给总理。总理没有批评我,只是说:“今后我向你们交代工作时,没有听清楚和没有听懂的时候,一定要问清楚,不要似懂非懂,好像听清楚,好像听懂了,免得耽误工作,出现差错。”总理还特别强调指出:“关于涉外工作更要注意,丝毫不能马虎,不能出现任何麻烦和问题,要牢牢记住:外交无小事。”通过这件事,对我教育深刻,震动很大。
慈祥的严师
工作、生活在总理身边,受到总理思想作风、革命情操的感染熏陶,受益至深。特别是如何做好秘书本职工作,在总理亲切教诲和示范影响下,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提高很快。我们在总理身边的秘书一致感到,总理对大家既在政治上关心信任,又在工作业务上严格要求,也可以说有着独特和鲜明的特征。
在日常工作中,总理要求秘书必须做到六点:一是准确。办事、处理问题,必须认真,精益求精,上情下达,绝对不能走样,时间、地点、人名不能搞错。在总理的要求和影响下,我们写一个通知总理临时开会的便笺,也要一笔一画,校对准确才能呈上。二是及时。总理日理万机,都是有关党和国家的大事,必须增强时间观念,时间就是效益,就是命令,就是胜利。总理阅批电报,要求收到时间,抄出时间,送阅时间,必须清楚。遇有紧急情况,必须随时报告,以掌握最新情况,抓住有利时机处理问题。三是扼要。总理要求秘书写文字材料或口头报告,必须做到简明扼要,要突出重点内容,讲明主要情况,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切忌文字冗长,讲话漫无边际。四是保密。在总理身边工作无小事,增强保密观念极为重要。总理要求秘书和所有工作人员,要严守党和国家的机密,做到守口如瓶,外出不能随便接触生人,不能对外人说的话,绝对不能说,包括爱人和亲属朋友。不能公开的事,绝对不能外传,严禁犯自由主义。五是建议。在工作中,总理要求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创造性地工作。总理在交办事情时,鼓励秘书多动脑筋,勤于思考,多想问题,多提建议。六是回报。凡总理交办的事情,必须按时回报情况和处理结果。处理每件事和解决每个问题,都要做到有头有尾、有始有终。总之总理交办的所有事情,都要做到及时、准确、扼要、保密,有情况,有分析,有解决问题意见,有处理问题的结果,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报。
一次严厉的批评
1950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了疯狂的侵朝战争。党中央、毛主席为了朝中人民的伟大友谊和维护世界和平,英明决策,发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派出了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女——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当时,恩来同志作为政务院总理和中央军委副主席,协助毛主席运筹帷幄,指挥抗美援朝战争。在中朝人民共同努力和中朝军队英勇抗击下,美帝国主义迫于形势,不得不坐下来,在板门店开始谈判。
在谈判过程中,美方狡猾抵赖,毫无诚意,特别是不能及时得到白宫的电示,所以,每天上午10时,回到板门店谈判桌上时,常常是没有新的内容或不表态。在这种情况下,我方代表义正词严,强烈提出抗议。而后美方表示遗憾,谈判暂时停止,第二天上午10时继续谈判。
1953年10月的一天晚上,我方代表团从开城发往北京急电,请示党中央关于谈判的内容。电报很快送到中南海西花厅,立即送到周总理批阅。总理亲自拟复回电,并送毛主席批发。此时已到深夜,我们及时把电报送到中央机要室,因为复电待主席审批后,要连夜发往朝鲜我方代表团,时间就是胜利,十万火急。
不料中央机要室值班秘书,主观臆断,出现了失误。他给主席处的秘书打电话,问主席就寝没有。答复是:“主席就快要就寝了。”这位机要室的秘书误以为快要就寝,可能已经就寝了,或者等电报送到时主席也已经就寝了。就这样,电报没有及时送主席批发。当然,我方代表团也就没能得到中央的复电。
第二天总理起床后,在卫生间时就从当天的《人民日报》上,看到板门店谈判的消息,从我方代表的表态中,知道了我方代表没有接到中央的复电。紧接着总理亲自追查了此事,并立即把中央办公厅负责同志、总理办公室负责同志、中央机要室的秘书和我们有关的几位秘书,召集到总理的办公室。当时,我们一个个站好,心绪有些紧张,等待着总理的严厉批评。开始总理问大家:“什么时候参加革命?什么时候做机要工作?做机要工作的纪律是什么?朝鲜板门店正在干什么?”我们一个个回答了总理的责问,做了深刻的自责,认识到这次失误造成的政治影响,牢记这次失误的严重教训。决心在今后工作中,一定要做到:一要保密;二要准确;三要及时。最后总理告诫我们:“美帝国主义在军事上得不到的东西,在谈判桌上也不能让他得到。谈判和打仗同样重要,一定要在政治上处于主动,要有时间观念,一定要精密部署,指挥得力,一定要全力支持前方的工作。”通过这件事,大家深深感到,周总理对工作精益求精,严格要求;对下属批评教育有理有节、有力有方,既严肃认真,又和蔼可亲,既说明问题的严重性,又指出改进的方向。
非凡的拼命精神
在周恩来总理身边工作的日子里,对我教育最深触动最大的,是总理对党的事业无限忠心,有一种非凡的拼命精神。正如马克思曾预言的那样:“到了人类文明的高级阶段——共产主义社会,劳动将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周恩来总理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伟大领袖之一,他把马克思的预言提前变成了现实。总理的脑子想的都是如何为党为人民革命做有利的事,只要是党组织交代的事,只要是人民群众要求办的事,他都拼命地去干,总理已经把革命工作完全同自己的生命融为一体了,已把工作视为最大的乐趣,当成生命的第一需要。从长征开始,几十年如一日,总理几乎天天都是夜以继日工作,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一年365天,总理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很少有休息和娱乐的机会,总是日日夜夜,日理万机,为党操劳,拼命工作。我们亲眼目睹在抗美援朝前后,可以说是总理一生中最劳累最繁忙的时期,经常是连续几昼夜工作,长期缺乏睡眠。
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总理他是人,不是神,休息过少,也会疲劳过度,睡眠太少,也会犯困打瞌睡。出现这种情况时,总理就捏捏鼻子,揉揉眉毛,揪揪头发,抹清凉油。有一次我值夜班,白天清理总理批阅的文件时,发现文件上毛笔点污的墨水疙瘩,当时我很纳闷儿,总理批阅文件时总是一笔一画,聚精会神,连错别字和误用的标点符号都要改正过来,这是怎么回事呢?事后才知道,这是总理疲劳过度,毛笔掉在了文件上。以后我还几次发现在总理修改的文件上,有跑笔的痕迹和写花了的字。毫无疑问,这都是劳累过度所致。但是,出现这种情况,我们的总理却想尽办法,驱赶疲劳,而不愿退缩。
总理之所以能有非凡的拼命精神,是什么原因呢?大家一致认为:一是,总理信念坚定,有全心全意为人民、鞠躬尽瘁干革命的无私奉献精神,这是坚实的思想基础;二是,总理有超人的精力、健康的体魄,总理青少年时代就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典型,这是坚实的物质基础;三是,总理知识渊博,学问扎实,学术功底深厚,这是干好工作的动力和智力资源;四是,总理思想方法端正,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善于掌握和运用唯物辩证法,这是干好工作、避免失误的思想路线。以上四点是深值我们效仿的。
精减办公室
1956年初,在“一化三改”基本完成之后,党中央发出了精简机构、精减人员的号召。周总理坚决贯彻党中央的决议,决心从身边的机构和工作人员做起,简政减人。总理要求身边的秘书和工作人员一定要到边疆去,到基层去。在中央机关精简时,通过总理办公室党组织动员,个人申请报名,最后报告总理审核批准后,决定我和十几位同志赴西藏工作。由于当时环境比较艰苦,条件还不大具备,我们本人先进藏工作,家属和子女暂时留在成都。当时可以说一点私心杂念都没有,愉快服从了组织分配。心里想,到西藏去工作,是党组织和总理对我们的信任、关怀和考验。那时,确实是越是艰苦越向前。可是,行装已备好,车票已到手,就要踏上去西藏的征途时,突然消息传来,西藏上层阶级发生了问题,西藏之行未能实现。这样,我们便等待分配新的工作。每天除看看报纸,别无他事,等得心情焦急。有时便向组织上打听打听消息,问问新的去向定下来没有。没过多久,东北局向中央要干部。经过总理同意,我们十几位同志,有幸赴东北工作。当时50年代去东北工作还是不容易的,因为当时全国的大型工业企业大都在东北,到东北工作能学到更多东西,对自己的进步和发展会更快。临行前,周总理和我们照了相,并语重心长地叮嘱我们:“这次你们离开北京,到外地工作,一定要到边疆去,下到基层去,不要留在上边,要到艰苦的环境去锻炼、去提高自己。”总理还特别告诫我们:“到地方工作以后,任何时候都要在思想上、行动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自觉地维护党中央的威信。”总理的教导,犹如座右铭,几十年如一日,我始终记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中。
严于律己
从战争到和平环境,从农村到城市,环境变了,总理率先垂范、带头执行七届二中全会决议,继续保持和发扬延安时代艰苦朴素的作风,克勤克俭,严于律己,日常生活非常简朴。就用餐来说,总理的早餐很简单,一般都是小米、大米粥,馒头花卷,几碟自做的小菜;午餐和晚餐也多半是一荤一素一汤,每周还要吃些粗杂粮。总理在饮食方面,从不搞特殊,也不准超过伙食标准。总理的亲属和客人,特别是在总理身边工作过的干部的子女,每逢年节假日,到中南海西花厅看望总理和邓大姐时,总理从不用公款请吃,而是让秘书带亲属和客人到食堂用餐,伙食费从自己的工资中扣除。总理到外地视察时,也总叮嘱秘书不要给地方增加麻烦,要入乡随俗,带头遵守制度,不准搞宴请。总理到工厂视察时,都要到职工食堂看看,并亲自到厨房和炊事人员交谈,详细询问饭菜的质量。有时赶上开饭时间,就在食堂和工人们一起用餐。
总理的办公室和卧室也非常简陋。总理的办公室只有两间平房,室内陈设很简单,除一个写字台、几把椅子、两张方桌(并在一起供开高级会议时用)、几个书架、墙上挂两张地图之外,别无他物。总理的卧室、客厅兼用餐,也只有3间平房,而且这些房子都是旧房,年久失修,质量很差。管生活的秘书曾多次劝说和动员总理把房子维修一下,而每次总理都表示不同意,并且不止一次地说:“这就很好了,这就很好了。”此情此景,办公室的同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深受教育和感动,都以总理为榜样,艰苦奋斗,勤俭朴素,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永远不脱离群众,永远和人民群众保持最密切的联系。
总理的穿戴,非常俭朴。一双皮凉鞋,换过3次鞋底,穿了20多年。戴的帽子,旧了,舍不得扔掉,帽檐破了,让工人和工作人员想尽办法给修理好,总理一直戴着。穿衣更是节俭。过去中央领导同志穿用的服装,大都是北京人民服装厂负责制作。这个服装厂为总理服务了20多年,总理做过几件新衣服,工人们清清楚楚,但是给总理修补的旧衣服,却没法数清。20多年,总理没做过一件新大衣,可是总理的两件旧大衣,却多次修补过。工人们为总理修补衣服的时候,心里都非常难过,禁不住热泪滚滚。他逝世的时候,还穿着一身旧衣服,就是他常年会见外宾时褪了色的灰派里司衣服。周总理为党为民操劳一世,可以用八个光辉的大字来概括,就是生前“一无所求”,死后“一无所有”。
周总理和身边工作人员在一个党小组里过组织生活。虽然他是总理,但他始终以普通党员出现,参加党的生活会,按时交纳党费。他多次在党小组会上,请大家提意见、批评,并诚恳地说:“如果大家不好意思当面说,就写在纸上,放在我办公室写字台的台历上,我一进办公室就看到了。”说心里话,总理为党工作,日夜操劳,日理万机,天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我们哪里还有什么意见呢?如果说有意见的话,就是希望总理注意自己的身体,要注意适当休息。特别是每当总理在公共场合露面和给干部作报告以后,我们办公室总要接到一些信,说总理身体不如以前了,又瘦了,批评我们身边的秘书,不注意总理的身体和休息。这样,我们每个同志的心里更加难受。所以,在总理身边工作的几年间,我们党小组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大家共同想办法,如何关心总理的身体健康和创造条件让总理多挤一点时间休息。大的方面,我们无能为力,只能从一些细小的方面,在一些具体的问题上想些办法。如总理夜间办公,白天休息时,我们办公室的全体同志,在白天上班时和总理在同一个院内,为了使总理休息好,我们大家从不穿硬底的皮鞋,而穿软底的布鞋,并自觉养成了轻声小步走路的习惯;不论室内室外,白天夜晚,大家从不大声说话;为总理抄写文件,都是清笔楷书,即使写个通知总理开会的便笺,也要一笔一画,校对准确;当总理召唤各位秘书交代工作时,大家都是轻声快步走到总理办公室接受任务,而且都是尽心尽力提前完成任务;总理离京出国或到外地开会,随行人员都是主动把所有准备工作做好,从来不让总理操心。总之,大家一心一意,一个共同的心愿,凡是能做到的一切,只要为总理的身体健康和多挤出一分一秒的休息时间,大家就感到非常非常的欣慰了。
总理是一个善于作自我批评的人。大家知道,总理是我们党最富有自我批评精神的典范,其特点是,有了成绩,总是归功于党,归功于毛主席,归功于别人,从不提自己。而他在党有些历史上的错误,作自我批评无数次。工作中一旦失误,主动承担责任,进行自我批评。特别是对待别人的批评总是热情欢迎,即便不够公允,不够实事求是,也能宽宏大量,不予计较,并把失误当作党的财富。总理对他人的批评,对我们身边工作人员的批评,总是严肃尖锐,直率恳切,入情入理,实事求是地分析错误的原因,指出错误的性质,指出改正错误的措施。被批评的人,都感到心服口服,温暖可亲。
宽以待人
总理虽然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别人却一向宽厚。他这种宽以待人的品德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善于关心体贴他人。总理不论对毛主席、高级干部、身边秘书、人民群众,都是关心体贴,平等相处。主席到外地视察时,总理对交通保卫、宣传报道、饮食卫生都要过问落实情况。为了处理紧急事务,总理经常嘱咐秘书:“主席有事找,即使我睡了也要叫醒。特别是夜间主席找,必有急事,不管睡没睡,都要马上去。”国务院召开全体会议,副总理、部委领导都参加会议,有时半天开不完,要安排一顿午餐,为了照顾年岁大和有午睡习惯的同志,总是下午3时再复会。总理在雨天出门时,总是反复叮嘱司机,车子要开慢点,再慢点,一定不要把行人衣服溅湿了。每逢年节,总理和邓大姐都要到机关家属区看大家,每家都去,亲切握手,给大家拜年,连保姆也不漏过。
二是善于尊重别人。总理日理万机,工作忙是大家公认的,每天的工作都是安排得满满的,很少有空余时间。在日常工作和交往中,总理严守时间,硬挤时间,宁肯自己不休息和少休息,也要保证公务时间和尊重他人。比如我们经常看到,总理正在开会,下一个节目是接见外宾,时间马上就要到了,可是还没有刮胡须,出于对客人的礼貌,只得拿来电动剃须刀当场作业。又比如我们经常看到,总理主持开会,会议已经到了晚饭时间,下一个安排的节目时间又到了,来不及吃饭。只好边开会边吃些点心。总理有时深夜办公批阅文件,顾不上吃饭,也是边批阅文件,边吃些点心。
我们深切地感到,敬爱的周总理,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总理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善于自我批评的一生,是关心他人的一生!
(刘震海)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