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即是:“这里好像是缩小了的法国凡尔赛宫嘛!”邓小平作为中国第一位国家领导人访问日本,并住进赤坂迎宾馆,也算是实现了周总理的遗愿。
对此外国人评论说,邓小平和毛泽东外事活动时的共同习惯是乐滋滋地吸烟,喷云吐雾。这在世界上国家高层领导人会谈时是少有的。
提到钓鱼岛问题,会场气氛高度紧张,邓小平却神情自若地说:“这样的问题放一下不要紧,等十年也没有关系。”
后来园田回忆说:“他在那里优哉悠哉,我觉得全身像瘫了一样。”
70年代初,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日本一向小心翼翼侍候的“大哥哥”美国竟置“小弟弟”的荣辱于不顾,先后实现了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和1972年尼克松访华。为赢得主动,日本于1972年抢先于美国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此后中日关系犹如老牛拉破车般缓慢地向前发展着,始终未成奔腾之势。直到1978年邓小平踏上日本国土,才为两国关系的健康快速发展注入了“催化剂”。美联社著名记者约翰·罗德里克评论邓小平访日说:“邓在日本访问期间扮演了一个中国超级推销员的角色,他以逗人的微笑和精力充沛的交谈不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为中国结交了新朋友。”日本新闻界则称邓小平访日在日本掀起了“邓小平旋风”。
1978年10月22日下午4时20分,一架尾翼上漆有红色五角星的三叉戟军用专机徐徐降落在日本首都东京的羽田机场。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率团抵达日本。邓小平此行的目的,是对日本进行正式友好访问,并出席互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的仪式。
飞机的舷梯刚刚停稳,早已等候在机场的日本外相园田直突然改变在舷梯下迎接外宾的国际礼仪常规,以礼宾官员猝不及防的速度疾步登上舷梯,奔入机舱。机舱内,还未等园田直开口,满面笑容的邓小平就握住他的手说:“我还是来了嘛!”园田直也紧紧握住邓小平的手,激动地说:“您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艳阳天。”
园田直之所以这样说,其间还有一个小小的插曲:1978年8月8日,园田直为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和安排邓小平访日事宜访华时,正值北京地区久旱之后下了一场瓢泼大雨。前去迎接的中国外长黄华一语双关地对他说:“您给我们带了雨来,太感谢了。”而邓小平此次访日,又恰逢东京阴雨连绵数日之后的第一个大晴天,东京秋高气爽、枫叶如丹。如此,园田直这样说也是一语双关,意思是邓小平访日意味着中日关系将有“艳阳天”般的好前景。奔入机舱迎接外宾,这在世界外交史上是罕见的举动。有人评论说“园田外相的举动和1972年田中角荣访问中国时的心情一样,迫不及待想和西邻大国搞好关系”。
邓小平和园田直驱车前往坐落在东京市中心的赤坂迎宾馆。赤坂迎宾馆原是天皇的离宫,1968年到1974年照巴黎凡尔赛宫的模式,改建为富丽堂皇的国宾馆,专门接待来访的各国元首和政府首脑。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1972年访华与周总理会谈时曾表示,希望周总理能成为这个宾馆的第一位客人。周总理表示,中日签订友好条约后,一定要去日本访问,到赤坂迎宾馆看一看。邓小平曾在法国勤工俭学,对凡尔赛宫并不陌生,所以他一进入赤坂迎宾馆,便有股熟悉和亲切的感觉。因此,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即是:“这里好像是缩小了的法国凡尔赛宫嘛!”邓小平作为中国第一位国家领导人访问日本,并住进赤坂迎宾馆,也算是实现了周总理的遗愿。
10月23日上午9点半,日本首相福田赳夫在国宾馆举行盛大仪式,欢迎邓小平一行。在军乐队奏完《义勇军进行曲》和日本国歌《君之代》后,邓小平由福田首相陪同检阅了由100多名陆上自卫队士兵组成的仪仗队。接着,在《江户日本桥》的乐曲声中,邓小平和福田相互介绍了在场的两国要员和28国驻日大使。
10时整,邓小平和福田肩并肩来到首相官邸二楼的首相办公室,开始进行大约30多分钟的恳谈。稍事寒暄,邓小平从容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包“熊猫”牌香烟,按中国的传统礼节递给在座的每人一支。不过,抽烟自有它的妙处,这样一来,会谈的气氛立即变得轻松活跃起来。人们知道,吸烟、打桥牌和看足球,算是邓小平的三大嗜好。邓小平曾自称是“中国第一号烟民”。对此外国人评论说,邓小平和毛泽东外事活动时的共同习惯是乐滋滋地吸烟,喷云吐雾。这在世界上国家高层领导人会谈时是少有的。
10点半,在首相官邸一楼大厅举行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换文仪式。园田和黄华用毛笔先后在双方分别用日文和中文写成的批准书上签字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从此生效。在与会者的热烈掌声中,两国外长激动万分,热烈握手。为表示庆贺,与会者举起斟满香槟酒的高脚杯,相互致意。邓小平走到日本首相福田面前祝愿:“为天皇陛下,为福田首相阁下,为日本朋友们的健康干杯。”在场的日方人员听了,个个笑逐颜开。接着,邓小平放下酒杯走到福田跟前伸出双臂紧紧拥抱住他。福田这位总是自称“外交家”的首相,显然对邓小平的这一举动缺乏思想准备,表现得有些慌乱,姿势也颇为僵硬。在他的眼里,共产党国家的领导人应该是很呆板的。只会握手。站在一旁正同黄华握手的园田大概正为首相的形象担心,没有料到邓小平会随即过来同自己拥抱,结果,一时反应不过来,弄得甚是狼狈。当北京的人们从电视上看到这一情景时,都禁不住大笑说:“园田外相不知所措的表情真滑稽。”
众所周知,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八年抗战中,中国军民死伤3500万,经济损失多达6000亿美元。这是一段令中国人不能忘记,日本人不能也不应回避的历史。日本如何看待这段历史,不仅中国人民,也是亚洲人民普遍关心的问题。邓小平访日期间,中日两国领导人也不可避免地涉及这个问题。
23日中午,邓小平前往皇官,在正殿行厅拜会了裕仁天皇夫妇,这是中国领导人在战后第一次会见天皇。此前,日方人士对此提心吊胆,生怕邓小平当面追究天皇在日本侵华战争中的责任,说出令天皇难堪的话来。然而,整个会见却是出人意料的愉快和轻松。
裕仁天皇首先开口说:“你在百忙中不辞远道到日本来,尤其是日中条约签订了,还交换了批准书,我非常高兴。”邓小平说:“中日条约可能具有出乎我们预料的深远意义。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我们今后要积极向前看,从各个方面建立和发展两国的和平友好关系。”邓小平这句话大有“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味道。裕仁天皇可能从邓小平诚恳坦率的话语中受到触动,松了口气说:“在两国悠久的历史中,虽然其间一度发生过不幸的事情,但正如您所说,那已成为过去。”
裕仁天皇后一句话是脱离讲稿的“临场发挥”。他的讲稿并没有写有关战争责任的话,但对每一个有良知的日本人来讲,战争责任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是几个人的歪曲性言论就能抹杀的。共同社曾评论天皇这段话说:“陛下在首次会见中国最高领导人时使用‘不幸的事件’这一措辞,是从天皇的战争责任这个角度,间接向中国人民表明谢罪之意。”
晚上7点半,福田赳夫在首相官邸举行盛大宴会,为邓小平一行接风洗尘。在用过茶点之后,福田致祝酒词。福田首相说:“在漫长的历史中,我们两国交流关系的发展是无法分开的。到了本世纪,经历了不幸关系的苦难。”讲到这里,他也离开讲稿,像上午裕仁天皇的表现一样,突然冒出一句“这的确是遗憾的事情”,然后,他又接着讲稿说:“这种事情是绝不能让它重演的。”对于福田突然冒出的话,在场的日方译员由于按稿翻译,并没有译成中文。不过这话仍传到了邓小平的耳朵里,中方译员也牢记在心,并在第二天的《人民日报》上刊登了出来。
关于裕仁天皇和福田首相就日本战争责任问题的表示,日本新闻界并未大肆报道,相反倒是有几家报纸表示:日本对于自己的历史责任向中国人民表示忏悔也是应该的。
困扰中日关系正常发展的还有一个钓鱼岛(日本称“尖阁列岛”)问题。钓鱼岛是台湾省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甲午战争后曾一度割让给日本。1972年9月田中角荣访华时,曾要求周总理明确该岛的归属权。当时,为了不让它成为中日邦交正常化的障碍,周总理表示:“现在还是不要讨论,地图上又没有标,出了石油就成了问题了。”对此日方表示同意。
1978年8月10日,园田曾在北京想趁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之机,一鼓作气地要求中国承认该岛属日本领土。正好前不久,中日渔民因捕鱼事件在钓鱼岛附近发生纠纷,引起民间争端。园田结结巴巴地说:“说真的……还有一个问题……如果我这个日本外务大臣不提的话,就无脸见江东父老……”思维敏捷的邓小平立刻猜到了园田所要涉及的话题,他平静地说:“我理解,理解你,你尽管讲嘛。”当园田讲明日方有关钓鱼岛的观点后,邓小平微笑着摊开双手说:“上一次是偶发事件。渔民们追起鱼来,眼睛里就没有别的东西喽。那种事情再也不会发生,绝对不会发生。”邓小平说话时,园田真是提心吊胆,恐怕邓小平说出“钓鱼岛不是日本领土”,“是中国领土”,那可真要碰一鼻子灰,讨个没趣。邓小平接着说:“一如既往,搁置它20年、30年嘛。”当邓小平轻描淡写地说完这句话时,园田长长吁了一口气,竟禁不住使劲地拍了一下邓小平的肩膀,说道:“阁下,不必说了。”后来园田回忆说:“他在那里优哉悠哉,我觉得全身像瘫了一样。”
邓小平此次访日,日方又有人提出了钓鱼岛问题。25日下午一次令世人瞩目的记者招待会在东京日比谷的日本记者俱乐部拉开了序幕。主角是邓小平,他面对的是400多名分别来自时事社、共同社、路透社、美联社、法新社等著名通讯社的记者,都是些提问尖锐、毫不留情的“主儿”。据悉,这是中国领导人在出访时第一次同意以“西欧方式”公开接见记者。正因为是第一次,所以善于猎奇的西方记者希望能从邓小平的即席发言中找出些破绽来。但邓小平的自信沉着和思维敏捷,很快让记者们满意地“失望”了。邓小平还特意说了一句:“如果我的回答有错误,请大家批评。”使会场气氛顿时活跃起来,答问几乎成了谈心和聊天。但当日本记者涉及钓鱼岛这一微妙而又敏感的话题时,会场内又刹那紧张起来,大家都屏住呼吸,听邓小平如何回答。
邓小平微微一笑,神态镇定自若地说:“‘尖阁列岛’我们叫钓鱼岛,这个名字我们叫法不同,双方有着不同的看法,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时候,我们双方约定不涉及这一问题。这次谈《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时候,双方也约定不涉及这一问题。”“倒是有些人在这个问题上挑些刺,来障碍中日关系的发展。我们认为两国政府把这个问题避开是比较明智的。这样的问题放一下不要紧,等十年也没有关系。我们这一代缺少智慧,谈这个问题达不成一致意见,下一代总比我们聪明,一定会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方法。”邓小平竟把许多国家多年来一直为之大动干戈的领土纠纷问题以如此容易、如此巧妙的中国方式给“解决”了。会场又恢复了原有的轻松气氛。
邓小平“搁置主权、共同开发”的外交思想大概就源于此。1982年邓小平曾回忆说:“我访问日本的时候,在记者招待会上他们提出钓鱼岛问题,我当时答复说,这个问题我们同日本有争议,钓鱼岛日本叫尖阁列岛,名字就不同。这个问题可以把它放一下,也许下一代人比我们更聪明些,会找到切实解决的办法。当时我脑子里在考虑,这样的问题是不是可以不涉及两国的主权争议,共同开发。”
邓小平的这次记者招待会在日本及整个世界都引起了轰动,一时间人们称招待会为“邓小平风格”的招待会。《东京新闻》说邓小平“既诙谐,又善于雄辩,有时还岔开话题,很有谈话技巧——这位‘矮个子巨人’真是名不虚传”。《每日新闻》则说邓小平“既不显威风,也不摆架子,用低沉而稳重的声调和温和的口吻发表谈话——始终笑容满面地谈中日友好和世界形势。一想起被称为‘长生鸟’一再倒台和上台的坎坷人生,就会觉得他是一个多么难得的‘人才’”。
在日本访问的前几天,邓小平主要是同日本政要会谈和拜会知名人士。从26日起,邓小平离开大厦林立、欧化十足的东京,去访问日本关西地区,开始了他轻松愉快的与日本普通百姓交往的旅程。
27日邓小平来到满山红叶、雨雾迷蒙的京都岚山。周恩来留学日本时,曾几度在岚山游玩,并写下了《雨中岚山》、《雨后岚山》等几首诗作。在秋雨中,邓小平踏着周恩来总理青年时代走过的足迹,深情缅怀这位人民的好总理。
28日上午,邓小平一行到达和西安结为“姊妹城市”的奈良市。奈良市在历史上一直是中日交流的桥梁,至今还保存着中日经济文化往来的遗迹,其中包括规模宏大的仿唐建筑。中午,在奈良饭店吃午饭时,恰逢这家饭店大餐厅旁的“菊厅”里有一对新婚夫妇在举行结婚典礼。祝贺婚礼的民歌和阵阵掌声传进了邓小平的耳朵。邓小平当即表示“一定要前去看一看”。于是,饭店方面立即作了安排。邓小平步入“菊厅”,同新娘、新郎握手,祝贺说:“恭喜恭喜。祝你们幸福,白头到老。”邓小平还送上了精致的小礼物。新婚夫妇十分感动,连声说“谢谢”。参加婚礼的人看见邓小平如此平易近人,全都热烈地鼓起掌来。
下午,邓小平访问了奈良市郊的唐招提寺。该寺是公元763年由唐朝著名僧人鉴真和尚设计建造的,到如今寺内还供奉着鉴真的全身塑像。邓小平到来之前,该寺的森本长老就一直在考虑怎样向他提出让鉴真塑像回中国“探亲”的问题。
邓小平在鉴真塑像前默默停留了足足有40分钟,他是在追忆中华民族的历史,更是在反思中华民族的现实。之后,邓小平向塑像献了兰花,他的夫人卓琳献了菊花。邓小平敬香后,森本长老鼓起勇气试探道:“鉴真和尚来这里已有1225年了。一定要让和尚看看祖国的面貌。”邓小平明白了长老的意图,爽快地回答道:“非常欢迎和尚和长老前往中国。”话音刚落,森本长老激动地以满堂震响的声音答道:“谢谢!”并同邓小平紧紧拥抱。这时廖承志悄悄添了一句:“中国方面高兴地等待和尚和长老的光临。”
邓小平回国之后不久,就责成有关方面安排了鉴真塑像回国“探亲”的问题,使“和尚探亲”很快得以成行,成为中日友好关系史上的一段佳话。
(李进 王勇)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