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是人民的勤务员,不是人民的老爷,应该为群众办好事,办了好事群众会感谢你的。”
在场的群众听了这激动人心的讲话,像甘露一样甜润着心田,他们的脸上顿时露出了几年来从未有过的喜悦和微笑。微笑中饱含着对领袖的无限热爱、信任,以及对创造美好幸福的明天的强烈渴望。
1961年5月2日下午,刘少奇从长沙回到宁乡县。听取了宁乡县委的情况汇报。宁乡是刮“五风”严重的县,当时的县委第一书记康政向刘少奇汇报:1959年宁乡全县人口为83万人,到1961年减少到77万,因饥饿水肿和其他疾病死亡5万外,外出谋生的约3万。1959年全县粮食产量6亿斤,1960年减少到3.6亿斤,造成群众生产、生活极端困难。
5月3日下午,刘少奇回家乡炭子冲作调查,从车上向外望去,山光秃秃的,往日秀丽迷人的山水和画卷般的田野,变得像一个贫病交加的老人,失去了生机和自然的美。在刘少奇的脸上也看不出一点回家乡的喜悦。傍晚,他回到了阔别40年的炭子冲屋场,在这里住了六天六夜。几天中除请基层干部、社员来旧居交谈开会外,大部分时间下去走村串户,细察民情,倾听干群的心声。5月6日,刘少奇请炭子冲原党支部书记王升平来旧居,向他了解农村有关情况。
王升平,本地土生土长,解放前讨过米打过工。个子不高,身体健壮,讲话声音粗大,有点结巴;但他能说会道,有话直说,办事果断,有板有眼。50年代初任过村长、农业社长,人民公社化时任炭子冲大队党总支书记。1952年起曾多次写信给刘少奇,反映合作化、“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反映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意见与要求,被称为是刘少奇的“农民通讯员”。刘少奇在国事繁忙、日理万机的情况下,还给他写过三封回信。在大跃进中,王升平犯了“五风”错误,被上级宣布撤销了职务,要他停职反省。但他不服气,认为当时一切要大办、大跃进都是上面号召的;鼓干劲“放卫星”、“一天等于20年”动机是好的。反省期间,他赌气到外面去钓鱼、捉黄鳝。5月6日上午,王升平正在塘边钓黄鳝,公社领导陪着公安厅的干部走到他的跟前,要他马上去见首长。王升平脑子“轰”地一下,心想这回十有八九是去进“班房”。当他来到炭子冲屋场时,王升平惊喜万分,出来迎接他的竟是刘少奇。
刘少奇和王光美热情地接待了他。刘少奇关心地问王升平:“你知道你为什么会犯错误吗?”王升平答:“没有听党和毛主席的话。”刘少奇补充说:“我看还要加一条,没有听群众的话。”
刘少奇问:“你说说看,这公共食堂到底好不好?”王升平带着为难的表情闭口不谈。那时因宣传公共食堂是大跃进、人民公社的产物,是“社会主义的坚强阵地”,谁讲公共食堂不好,就会被视为“右倾”、“反对新鲜事物”、“砍共产主义萌芽”,轻则批评,重则批斗。
刘少奇便启发说:“你不要顾虑,好就说好,不好就说不好,实事求是。”
这时,王升平才说:“实话讲给刘主席听,大锅饭再吃下去,就会人死路绝,国破家亡。如柘木冲才办食堂时有110多人。办食堂后饿死12个,外流10多个,剩下80多人,其中不少人患水肿、干瘦病住在临时医院,有的人只怕有命插田,无命过年。堂客们(已婚妇女)不生崽(小孩)。农民吃饭不饱,做功夫没有劲。炭子冲1957年亩产粮食近700斤,1960年亩产280斤。未办食堂时,家家有存栏猪,鸡、鸭、鱼、蛋样样有,如今溜光的。仅队上一头母猪,皮有三分厚,毛有五寸长,只见骨头不见肉,全队还有只母鸡,公鸡绝了种。社员没得一个零用钱,到处卡得死死的哩!”
刘少奇听后,要王升平回去解散食堂,王升平说自己是“下台”干部,怕惹是非。刘少奇对王升平说:“过去‘五风’的错误,不能只怪你王升平,各级都有责任,中央和我也有责任,我回来是向乡亲们认错的。”“这个教训太深刻了,以后要刻石立碑,子子孙孙传下去,再不犯这样的错误。”
王升平答应回去做解散食堂的工作。谈话到了中午时分,刘少奇留他吃中饭,普通三菜一汤。席间刘少奇对王升平说:“干部是人民的勤务员,不是人民的老爷,应该为群众办好事,办了好事群众会感谢你的。”午饭后王升平带着刘少奇的重托回家去了。
两天后,刘少奇来到柘木冲。王升平汇报说:食堂已解散。群众听说刘主席支持解散食堂,个个喜笑颜开,举双手赞成,都说:刘主席摸透了我们的心,做了一件大好事。
刘少奇来到王升平的厨房里,见他用装盐的陶罐煮饭,心情沉重地说:“解放12年了,群众煮饭的锅子都没有。”他当即指示工作人员,要宁乡县委组织有关单位,迅速生产公共食堂解散后社员所需的炊具和各种生产用具。
王升平家里房子破破烂烂,里面空空的。他向刘少奇解释说:“这些年搞人民公社,组织军事化、生产战斗化、生活集体化,又种田又炼铁,大兵团大会战,一年搬几次家,东西丢光了。有的社员家里房屋被拆,没得屋住,有的几代人挤在一间屋里面哩!”
刘少奇把王升平叫到身旁,指着对门自己的旧居说:“纪念馆不要搞了,把我家的房子腾出来,分给无房和少房的群众住,里面的木头和楼板给乡亲们做门窗,你带个头搬进去,房子至少还可以住上10至20年,将来你们自己有了房子,又比我家的好,你们愿意搬再搬。”后来,大队根据刘少奇的意见,安排几户房屋特困户搬进了刘少奇的旧居。
5月7日,刘少奇走访了他少年时代的朋友李桂生,两人漫步安湖塘边,谈笑风生地回忆儿时一同放牛、杀草,一同光着屁股在塘中戏水游泳的情景。刘少奇问:“去年粮食减产,是不是遭了旱灾?”李桂生是一个忠厚老实的农民,一生务农,勤劳俭朴。他认真地回忆说:“你问去年干旱吗?安湖塘还有半塘水呢。去年粮食减产旱灾有点影响,但不是主要的。我讲直话给你听,主要不是天灾,硬是人祸,是‘五风’刮得咯样!例如:废田做鱼池,鱼没养,良田成了白水池,白天晒太阳,晚上照月亮。造成困难的原因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这一实事求是的评价和生动的比喻,刘少奇就是从这里了解到的。在后来党中央召开的多次会议上,他反复用这句话告诫全党,号召全体党员、干部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刘少奇了解到农村的这些真实情况后,在旧居召开的一次干部、社员座谈会上,他深有感慨地说:“这次回来,看到这里工作搞成这个样子,中央有责任,要向你们承认错误。人没有不犯错误的,世界上没有不犯错误的人。犯了错误不要紧,要紧的是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5月8日上午,刘少奇视察完刚解散的柘木冲食堂后,自己撑着一把雨伞,朝着一条依稀熟悉的小路,向赵家冲走去,他的姐姐刘绍得住在那里。她已年过古稀,是一位勤劳、俭朴、忠厚、善良的老人。刘少奇还是在姐姐出嫁时和母亲一道送亲来过这里。几十年过去了,往事如云烟,但在他的脑海里仍依稀闪过许多儿时的回忆。
走了半个多小时,他来到了姐姐的住处,进门后他用浓重的宁乡土话招呼:“姐姐!老弟看你来了,人好吧!”刘绍得视力不好,一阵子还未反应过来,当她清楚地知道是少奇弟弟来了时,顿时眼睛湿润了,那些遥远的往事一齐涌上心头,现在亲人就在眼前,她却激动得连话也说不出来。这时站在一旁的刘少奇的外甥女、心直口快的鲁新秀连忙插话说:“舅舅,想起父亲的死就难过,他是吃了糠巴巴屙屎不出闭死的咧!”
刘少奇沉思良久,问鲁新秀:“你们这个食堂死了几个人?”“这几个月就死了11个。”鲁新秀回答。这时刘绍得插话说:“老弟呀,你小时候我带过你咧,还打过你的屁股。现在你当了主席在北京做事,硬要让大家吃饱饭咧!”刘少奇忙问:“你现在一天吃多少米?”“每餐吃二两米(老秤2两合现在1.25两),菜又少,又没放油。吃完肚子又饿。”刘绍得回答。刘少奇握着姐姐的手,对她说:“现在大家都困难,我送给你的那点米,你就每餐加点吧!”(这次刘少奇送刘绍得大米五斤,饼干、糖果各二斤,盐蛋九个,猪油一小瓶)忠厚、老实的刘绍得直言地说:“老弟呀!我把你送的米吃完后,又到哪里去找你啊!”刘少奇安慰姐姐说:“现在是国家暂时困难时期,你难过,大家都难过,我们要和大家同甘共苦,以后会慢慢好起来的。”
随后,刘少奇由鲁新秀等陪同又去看望其他乡亲们。当来到彭满阿婆家里时,她正在炒菜。刘少奇接过她手中的锅铲,把锅里的菜翻动了一下,里面全是没放油的野芹菜。房子里空荡荡的,没有一件像样的东西。把碗柜打开,提起油盐坛子一看,里面仅有一点点食盐,这时,刘少奇叹了一口气说:“油盐坛子名不副实啊!”走出彭家后,他动情地对前来看望他的乡亲们说:“看到乡亲们生活这样苦,是我们的工作没做好,对不起你们。但这是暂时的困难,《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六十条政策下达后,在搞好集体生产的前提下,允许发展家庭副业,你们今后种田有饭吃,喂猪有肉吃,养鸡有蛋吃,不久就会好起来的。”在场的群众听了这激动人心的讲话,像甘露一样甜润着心田,他们的脸上顿时露出了几年来从未有过的喜悦和微笑。微笑中饱含着对领袖的无限热爱、信任,以及对创造美好幸福的明天的强烈渴望。
5月9日,刘少奇怀着沉重的心情告别了炭子冲,前往宁乡黄材水库视察,在路经双凫铺黑塘垅时,他下车来到一社员家里访问。看到一位满面泪痕的中年妇女正在做饭,随行人员告诉她:这是刘少奇主席,有什么话直说。她忙跪在地上磕头,边哭边数落。刘少奇亲自把她扶起要她坐下来。这位妇女哭诉说:“食堂散了,大家都要回原屋住,大队限我今天腾出房子,我往哪里搬啊!”一位随行人员问:“你的房子呢?”中年妇女答:“我家土改时分了五间正屋,还有一间杂屋,人民公社化时办公共食堂,把屋拆掉做了肥料。”她哀求刘主席做主,给条出路。周围的邻居听到刘主席来了的喜讯后,纷纷涌来,刘少奇对大家说:“住房困难和其他的困难一样,这是暂时的,请你们告诉大队干部,不要急着要她搬,等县委下文再安置。鸟必有窝,人必有屋,一户人家没有一个落脚点,怎能安心生产呢!”
刘少奇当天回到县城后,立即要宁乡县委起草一个关于解决群众住房的文件。
宁乡县委根据刘少奇的指示,立即组织人员,连夜起草文件。待文件拟定后,已是5月10日凌晨2点,刘少奇当夜就仔细审阅修改。东方破晓时,他已定稿,并向县委主管农业的副书记写了如下批语:“何长友同志,此件我作了一些修改,是否妥当?请酌定;此件是否印发或在电话会上通知各公社、各大队?也请你酌定。又,此件应立即报告省委。”这个文件,刘少奇还派人送往在杭州的毛泽东。后来批转在全国执行。不到一年工夫,近80万人口的宁乡县基本解决了社员的住房问题,并做到社员房产定权发证,使社员安居乐业。
(何光国)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