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里的博大胸怀-陈云视察抚顺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陈云一踏上抚顺的土地,就急如星火地忙着视察抚顺的工厂、矿山。所到之处都留下了陈云同志闪光的足迹。

    陈云同志在交谈中知道李厂长的名字时风趣地说:“你的名字很不错嘛,波涛汹涌,好有气魄!”

    这两位专家很高兴,事后逢人便说:“我见到陈云同志了!”

    1958年,党在经济工作的指导方针上犯有“左”的错误,使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遇到严重挫折,城乡人民生活发生很大困难。陈云同志较早地发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的问题。1958年12月他提议,不要公布中共八届六中全会确定的1959年钢、煤、粮、棉四大指标。之后,他又指出四大指标是难以完成的。这些正确意见,当时没有受到重视和采纳。

    1959年6月,身为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的陈云同志在因病休养期间,来抚顺考察工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等实际问题。陈云此次来抚视察不单单是为了指导抚顺的工作,同时也为全国的经济建设摸索经验,纠正“大跃进”以来“左”的偏颇。

    陈云一踏上抚顺的土地,就急如星火地忙着视察抚顺的工厂、矿山。所到之处都留下了陈云同志闪光的足迹。

    陈云同志在抚顺视察期间,处处体现了“不唯书”、“不唯上”的唯实精神。

    陈云同志来到了全国最大的露天煤矿——抚顺西露天矿。

    “大跃进”以来,西露天矿为了多出煤,追求高产量,缺乏严谨的科学态度,造成采剥比例严重失调。生产处于一种无序的混乱状态,长此下去,将会给煤炭生产带来严重恶果。陈云同志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便严肃告诫有关领导,采剥比例失调问题一定要解决好,不然后果将不堪设想。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煤炭生产的弊病和今后的方向。然而在那“大跃进”的年代里,不切实际的高指标,浮夸风,不但在中央得不到纠正,就是在基层,陈云的正确指示也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1961年抚顺西露天矿大南帮的倒塌正说明陈云同志预言的正确。

    他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发现矿区存在着严重的交通堵塞状况,特别是地处西露天矿交通要道的大官屯附近的矸子山下,通道非常狭窄,上面的线路和下面的线路、公路与铁路纵横交错,出现了“天上地下乱打架”的现象。此处成了“三不管”地区,交通运输矛盾比较突出。陈云同志亲临现场实地考察,提出解决矛盾、缓冲矛盾的一些具体建议,并责成市委有关部门尽快解决。

    陈云同志在亲自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抚顺矿务局总体改造的基本指导思想:以抚顺地下的煤炭资源为主,发展抚顺的配套重工业,即水、电、铝、硫氨、石油、水泥等各条生产线。概括为:合理利用地下资源,发展地面重工业,搞好综合利用。

    陈云同志来到三〇一厂(现抚顺铝厂)还十分注意关心协调苏联专家在抚顺的援建工作。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援建中国重点建设项目156个,仅抚顺市就占了8项。苏联专家在抚顺的工作,对抚顺经济建设的恢复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产生不良影响。例如,苏联专家在援建三〇一厂过程中存在着分工不细,管上水不管下水,工程不配套,不配合和严重扯皮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进度。当陈云同志了解到这些情况后,立即找到苏联援助中国专家向负责人说明来意,苏方遂派人到三〇一厂了解情况,并批评了苏方专家。在陈云同志的积极努力下,抚顺其他几个厂家存在的类似问题都得到了解决。苏联专家与抚顺人民的关系得到了协调、友好发展。

    陈云同志在对煤炭、石油、制铝等工业调查研究之后,对抚顺市委的工作作了部署,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抚顺的城建工作要协调发展,防止单打一。

    建国之初,我党还缺乏城市建设管理方面的经验,缺乏可供参考的依据。因此,只好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完善自己的工作。

    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抚顺市委的工作出现了“单打一”的现象。由于抚顺的煤炭生产在全国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从而导致市委把主要精力放在抓煤炭生产上,出现了“市委成了矿务局”的局面,而忽略了全市城市建设、城市管理、人民生活等各项事业的均衡发展。具体体现在城建设施跟不上,人民生活得不到改善等。

    对此现象,陈云同志严正指出:应组织社会主义的协调发展,防止单打一。陈云同志的这一指示,扭转了“单打一”的现象,使抚顺市委的工作步入了正轨。

    这一点,在我们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也有其指导意义。

    陈云同志在抚顺视察期间,体现了他注重实践、亲自动手、踏实细致、多谋善断、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的领袖风范。

    陈云同志来到抚顺,亲自跑工厂、下矿山。他不但亲自听取有关领导关于辽宁电厂厂址的选定及施工计划的汇报,而且亲自前往章党实地考察辽宁电厂厂址的周边环境;他还亲自到石油二厂察看该厂有关建厂、生产和计划落实情况;他在三〇一厂听取了铝厂领导的全面汇报,并同厂领导探讨了铝厂改造、新建铝厂所需投资经费等问题。

    陈云同志在同三〇一厂厂长李波涛交谈中知道李厂长的名字时风趣地说:“你的名字很不错嘛,波涛汹涌,好有气魄!”

    陈云同志询问:“你们厂在改造、分期新建工程中共投资多少?”

    李波涛厂长答道:“在原有基础上改造了一期工程,又新建扩建了二期工程,总共投资约2亿元。”

    陈云同志又问:“搞一个新的系列铝厂需投资多少?”

    厂长回答:“建一个新的系列铝厂需投资8千万元。”

    从这场对话中可以看出,陈云同志对待工作是多么认真、细致。

    陈云同志对待工作是积极认真的,对待同志又是那样谦虚谨慎,爱护干部,珍惜人才。

    陈云同志在铝厂视察半连续铝锭铸造机操作时,李波涛厂长向陈云同志介绍生产过程。当时,陈云同志注意到黄欧东省长在大家的后面,便立即让黄欧东到前面来,一起听介绍。这种对干部、对下级的尊重和关怀的品格,使在场的人深感钦佩。

    当陈云同志在三〇一厂视察时,得知在厂的两名苏联专家想见见自己,便马上满足了这两位专家的要求。陈云同志同他们一一握手,并向他们对中国援助表示谢意。这两位专家很高兴,事后逢人便说:“我见到陈云同志了!”

    陈云同志在视察了抚顺的工矿区后,向市委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并要求市委讨论,拿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陈云同志离开了煤都抚顺,却把抚顺各界都调动起来了。在经过一个月的研讨、论证后,抚顺市委作出了具体规划,并组成了由陈安市长带队的汇报组专程赴京,向中央汇报。陈云同志责成薄一波同志负责接待,并调集专家组织人力研讨抚顺规划的可行性。中央有关各部如煤炭部、水利部、冶金部等抽调一批专家学者,听取了抚顺汇报组的4次汇报。经过论证各部很快帮助拿出了详细的方案,并形成文件《抚顺“二五”规划概要》。

    不久,中央又派以万里同志为首的工作组到抚顺,帮助指导抚顺“二五”规划的落实。

    陈云同志视察抚顺的时间虽然短暂,但留给抚顺的精神财富却很多很多。

    (刘品荣)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