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课套装-良好的状态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如今,快乐、愉悦、平静、幸福的价值都是等同的。然而,古代的智者却总是千方百计地想要区分这些良好的状态。事实上,这些状态划分上的分歧至关重要,因为它们决定了不同哲学派别的生成。每个人根据自己对良好状态的定义都会在生命临近终点时经历不一样的感受。这也就是为什么对于良好状态的研究成为一个浩繁的课题。不同的学派就这一内容建立了各自的理论体系,犬儒学派、伊壁鸠鲁学派、怀疑论者、柏拉图学派等。每一学派的智者都对完美状态做出了截然不同的解释:快乐、幸福或平静。

    然而,行走的经历却并不存在任何派别。相反,徒步的经历总能及时地在不同场合为行走者创造各种可能,让他们从不同程度上感受这些良好的状态。这一经历是对古代所有智慧的一种亲身实践。

    首先是愉悦。愉悦是一种关乎相遇的感受。行走者通过与一具躯体、一个元素、一种物质的相遇,达到一种自我充盈的状态。在愉悦中,我们体会到的是惬意、温和、闻所未闻、动人的未知,以及原始的感受。愉悦是一种需要亲身体验的情感,它时常来自一场相遇、一次外界的确认,或是来自深藏于体内的各种可能。总的来说,愉悦来源于与优良事物的接触,从这种接触中可以绽放出让人们愿意去感受的可能。

    众所周知,愉悦的大敌是重复,因为重复会减弱愉悦的强度。试想,一件让我欢欣鼓舞的物品,当我第二次使用它时,不但可以重温当初的愉悦感,甚至还能体会到更加强烈的欣喜感受。因为第二次的时候我已经做好了准备,事先就处于一种欣赏的状态。我小心翼翼,尽量不错过任何细节,试图最大化地体验这一物件给我带来的愉悦感受。到了第三、第四次,我已经知晓所有套路,这件物品也逐渐为我所熟知、认可。事实上,物品从未变化过,还是同样的水果、红酒,等等。但是在我的身体内,它们却以一种虚线的形式呈现,当我穿越这条虚线时,不再深挖它的深层内涵。因为,人们在愉悦中追寻的是一种强烈的感受,当这种感受来临的那一刻,人类身上所有的感官都被唤醒、填充,它们抱成一团,处于一片混沌之中。然而,重复使得这所有的一切都变得索然寡味:新奇的事物如果总是一成不变,就会陷入“炒冷饭”、“老调重弹”的境地。于是就形成了不同的应对策略:多样性或数量。摆在人们面前的是两种选择:或者我们改变类型,寻找不同风格,追寻其他新奇的事物;或者我们加大剂量。这种选择性策略颇有成效,尤其是在使用初期,人们总能找回一部分丢失的强烈感受。然而,成效被赋予了过多的关注及过高的期望,正是这种对愉悦过于精确的期待,将其彻底扼杀。

    在行走时,我们总能感受到相遇后的那份纯净的愉悦时光:覆盆子或蓝莓的清香、夏日阳光的柔和,以及溪流的凉爽。这些都是我们从未经历过的感受。行走有时就像一团火焰,通过并不可观的数量,为人们开辟出一条感官之路,让我们在沿途中收获相遇。

    ***

    比起愉悦,快乐又完全是另外一种情感:它没有那么消极但却更为苛刻,没有那么强烈却更加完整,没有那么局限但却更为丰富。在行走时,人们逐渐认识到快乐也是一种与行为息息相关的情感活动。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与斯宾诺莎的理论从根本上来说是一致的:快乐总是伴随着确定的事实。

    毫无疑问,悲伤是一种当我们无能为力时所做出的消极反应。我受到了限制,开始自我激励,然而一切照旧。我逼迫自己坚持不懈,于是重新开始尝试,但是依然面对的是停滞的状态:我无能为力。当我俯首案头,面对稿纸才思枯竭时,感到一切都太过艰辛。词句裹足不前,它们犹如笨拙、庞大的动物一般拖拖拉拉,互相冲撞,凌乱地散落在纸上,组成荒唐的段落。体育比赛的失败也同样让人感到困难重重:双腿像两根立柱,臃肿迟钝;身体则像耳朵里的砧骨,绵软无力。当人们向它发号施令时,身体毫无反应或者一味出错,犹如一团不成形的物体。有时,手指在演奏乐器时也会变得不听使唤,仿佛十根笨重的木槌。不难想象,在这种情况下演奏出来的乐章之扭曲、尖利,与钻孔器发出的声音别无二致。琴弦也吱呀作响。最后,人们还时常需要面对令人厌倦的工作,总是那么重复、繁重。我们不得不振作精神,来抵抗无聊与疲惫。在这种事事不顺的情况下,人们很容易产生悲伤的情绪。此刻,这种悲伤的情绪是对处于被束缚、被阻碍、被牵绊状态的一种确认。

    当我需要完成一项艰巨任务时,不得不从头开始,咬紧牙关,坚持到底。最终,任务终于顺利完成。从此以后,每当我再次执行相同任务时,就会更加灵活、自如。一切都会进行得很快也很顺利。同样,当我们在体育训练时只要跨越最初的停滞阶段,身体就会逐渐变得轻盈,就会对人们向它发号的施令有所回应。说到底,快乐不是对圆满完成的任务投去的满意眼光,不是面对胜利时的激情澎湃,也不是面对成功果实时的心满意足。快乐是一种在自如状态下释放出的能量符号,是一种自由的存在:所有的一切都手到擒来。快乐也是一项活动,轻而易举地完成那些耗时费力的艰巨任务,确保思想和身体的良性运作。毋庸置疑,思想的快乐来自寻找和发现,身体的快乐则来源于不费吹灰之力地完成各项任务。这就是为什么和愉悦相比,快乐随着重复呈递增的趋势。同时,快乐的含义也变得更加丰富。

    在行走时,快乐是一曲持续低吟的乐曲。毫无疑问,行走的过程满是汗水与辛劳,然而却也时时能够收获满足。有时,人们转身就能望见自己徒步攀登的陡峭山坡,心中充满了骄傲。然而,这种内心的满足却时常带给人们对数量、比分,以及数字的渴望,总是不由自主地抛出如下问题:两地相距多远?需要耗时多久?海拔有多高?此时,行走成为一场竞赛。这也是为什么高山攀岩(对顶峰的挑战)总显得有些动机不明,因为这项运动会引发一种自恋式的满足。众所周知,行走的意义绝不是哗众取宠的炫耀,而是在身体内感受行走这一最古老的自然运动所带给我们的简单快乐。其实,成人很有必要看看婴儿蹒跚学步时的情景,感受一下他们把一只脚放到另一只脚之前时的由衷喜悦。当人们在行走时,总能感受到一种持续的快乐。这种快乐来自身体与行走这一行为的高度匹配。同时,行走者也欣喜地认识到自己正在走的每一步总能为下一步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

    人们在行走时还能感受到另一种完满的快乐:存在的快乐。在徒步完成一天的旅程后,行走者消除疲劳的最好方法往往是伸展双腿,用完简餐后,安静地喝水。随后,回望将要结束的一天,欣赏夜幕降临时的美丽。[1486]人们吃饱喝足,休憩的身体感受不到任何痛苦。在这一刻,行走者感受到一种单纯的存在感充盈全身,体会到一种至高无上、纯净强烈、柔和谦卑的快乐。这是一种存活于世的快乐,是一种身处此地,品味生命美好与世界和谐的快乐。然而很久以来,我们经常被一些负面观念所影响,误认为完满的人生仅仅意味着拥有财富,或是获取社会认同。为了寻找快乐,我们常常不惜长途跋涉。殊不知其实快乐近在咫尺。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总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的原因所在。事实上,快乐就在身边,而我们却视而不见,并时常与之擦肩而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行走是人们挽回错误的一次机会。因为,当我们把身体投入到一场漫长的活动中时(上文已经提到,这是一场能够生成快乐,同是又会产生疲惫和无聊的活动),我们的身体会伴随着休憩和幸福生出一种更为基本、深刻的快乐,这种快乐与一个隐秘的事实息息相关:身体缓慢地呼吸着,我活着,我在这里。

    ***

    行走时的另一种良好状态是被人们称之为“幸福”的状态。当谈论幸福时,作家显然要比思想家描绘得更为生动。因为幸福是一种关乎相遇,依赖实际情况的心理状态。人们通过欣赏沿途原生态的海湾,或享受吹拂在脸颊上的微风来收获愉悦;通过行走和感受行进时就像“独立个体”的身体来取得快乐;通过感知自己的存在来得到充实感。接着是幸福,它也许是在残阳下的紫色山谷,或是转瞬即逝的夏夜风景。这片风景的色彩每天都受到烈日的侵袭,最后在一片金色的光芒下自由呼吸,随即消散而去。幸福是在夜幕降临时,人们在歇脚处的相互陪伴,这些途中偶遇的旅伴很高兴通过行走而彼此相识。然而这所有的一切都与“接受”有关。幸福体现于一场演出、一闪瞬间、一种环境,就是去抓住、接受、理解时光流逝中的种种恩惠。要想达到这一境界,没有诀窍也无法准备:只要幸福降临时在那里即可。如果人们错过了这一时刻,那幸福就会变味,就会逐渐演变为成功做完某事后的自足,以及履行完义务后的窃喜。确切地来说,幸福无法重复,所以它很脆弱。有时,幸福就像世界这张大网上的金丝,是一些不可复制的时刻。毫无疑问,当我们遇见幸福时,应当全情投入。

    ***

    最后一种良好的状态是平静。比起上文提到的几种状态,平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心理状态:它更加超脱却少了几分让人惊叹的特质,更加隐忍却没有那么坚定。“平静”代表了灵魂的绝对平等。这种心理状态与行走不谋而合,两者都是悄然无息,逐渐进入状态,并不时地在休憩与行动中切换。同时,平静的状态与行走时的迟缓步调,以及总在重复的特性十分契合。总的来说,人们应该在行走时保持平和的心态。

    平静意味着不再被害怕与期待这两种令人担忧的两极情绪所牵绊,是一种凌驾于确信之上的心理状态(因为确信是一种自我防备、自行增长、自我塑造的内心状态)。当人们清晨出发,知道自己要经过数小时的艰苦跋涉才能到达下一个目的地时,除了行走和赶路,别无他法。路途是如此漫长,就算行走者迈开脚步,把两步并作一步,也无法缩短旅程的时间。当夜幕降临时,由于白天长时间奔走,并且重复着同样的动作,行走者的双腿会变得僵硬、麻木。这一结果几乎成为一种天命,无法避免,也无从抗拒。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无力选择、发问、计划。事实上,除了行走,人们没有其他任何可以做的事情。当然,我们可以做一些事先的规划,然而在行走时,一切都进行得过于缓慢。不难想象,事先规划的成效也势必令人沮丧。所以,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根据自己的节奏前进,直至终点。从这里不难看出:平静就是一鼓作气地依循自己的道路。另外,在行走时,所有的烦恼和闹剧,所有流淌在沟渠里试图掏空人们身体和生活的事物都犹如空中楼阁,悬挂在半空。因为在这一刻,这些纷杂的人和事过于遥远,让人无法触碰,从而也就无从处理。这样一来,那些被磨平的激情,那些对生活的深切厌恶(这种厌恶长久以来被压抑,已经濒临爆发)都最终被行走的疲乏所代替:只有行走。总而言之,平静是一种对所有事物都不再有所期待的温存:只需前进、行走。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