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摄像艺术-动态构图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动态构图是指被摄对象或摄影机处于运动状态,使画面构图不断发生连续或间断变化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画面造型含义的构图方式。动态构图是影视镜头所独有的构图形式。它一般为多构图形式,有时也以单构图形式出现,如摄影机伴随动体在无背景变化、无景别变化的空间运动时,就是单构图形式。在动态构图处理中,要注意节奏感和上下镜头中动态造型因素的衔接。

    运动镜头因其连续的动态构图和画面运动所构成的视觉冲击力,使其在表现动感、加快节目节奏方面具有其独到的优势,是影视创作的重要手段和方式。而运动镜头的实现是由以摄像机运动为核心的系统创作手段来完成这个复杂的创作过程的。

    美国著名摄影师哈斯凯尔·韦克斯勒(Haskell Wexler,曾执拍上世纪70年代著名的艺术片《飞越疯人院》)曾经说过:“镜头运动是一种视觉上的引导,给观众传达一种感觉,它是情绪化的、符合逻辑的,同时也是活灵活现的。”

    以下三种状态都需要进行动态构图的设计:①摄像机不运动(不摇、不移、不推、不拉),只有被摄对象在画框中运动;②摄像机依照一定的方式运动,而被摄对象运动不明显;③摄像机和被摄对象同时都在运动。

    针对第一种情况,摄像机不运动,即摄像机处于静止拍摄状态,只有被摄对象在动,也就是说摄像机始终只是在拍摄一个固定的位置,只有被摄对象在画面中运动,比如人物出画、入画,从远处逐渐走进镜头或背向摄像机向纵深远离镜头等,被摄对象在画面中位置和大小都有变化,而所拍环境不变,这种情况下构图方式基本采用静态构图的方法,只是要注意人物在画面中与环境的关系。

    在第二种情况下,被摄对象不运动(比如山水、建筑、静物和静止的人物等),而摄像机根据内容的要求在运动(如推、拉、摇、移、变焦、综合运动等),在拍摄时要注意明确画面主体,并把主体作为结构中心来处理。由于摄像机是在运动中完成构图的,因此被摄对象在拍摄过程中的大小、空间位置、透视、光线和色调、影调等都会不断产生新的组合,发生新的变化,画面内部各种因素之间会产生平衡与不平衡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求画面起幅、落幅的构图以及运动中画面的美感要事先精心研究,然后再进行拍摄,要求拍摄的整个过程画面都是美的。

    针对第三种情况,画面主体和摄像机都在运动,这是最为复杂的动态构图形式。这样的动态构图最显著的特点是画面空间环境随摄像机运动随时发生变化,画面主体也在不断运动,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由于摄影机和被摄对象都处在不断的运动状态,必然带来表现元素的不断变化,这样在拍摄中须不断调整画面结构。一般来说在这种情况下,摄像机与被摄主体的运动方向、速度和节奏都是一致的,构图时只要将镜头跟住被摄主体,始终将被摄主体设置在画面主要位置即可。

    动态构图与静态构图一样要求画面具有美感,但也有很大不同。

    动态构图在有可能的情况下,需要首先确定起幅和落幅画面内容和景别,然后设计尽量完美的运动路线。起幅和落幅的构图都基本遵循静态构图的要求,而在运动过程中要保持画面稳定。在影视剧、音乐电视的拍摄中,基本是按照导演的构思进行创作的,因此所有的镜头都可以精心设计。

    但是在电视新闻和纪录片的拍摄中,大量的镜头都是在摄像机移动的过程中对现场进行拍摄的,拍摄的内容、被摄主体的运动路线和动作都是不可预知的,这就要求摄像师首先要具有扎实的肩扛式移动拍摄的基本功,拍摄过程中尽量保持稳定(一般使用广角镜头拍摄),协调自己的步幅和节奏与被摄主体保持一致,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对移动时的起幅、落幅和移动过程中的构图、拍摄角度和拍摄光线的选择以及对运动路线的预测、运动时的韵律的判断,在拍摄记录的过程中对画面语言的结构和节奏进行把握。

    动态构图比静态构图有更多的因素需要考虑,比如,在静态构图中,画面主体从静止开始运动,这样的镜头需要从动态构图的角度进行设计。一个人从画面中横着走进来,然后再走出画面,这样原本平衡的画面就会变得不平衡,那么针对内容需要有时就要根据运动进行重新构图,以达到动态的平衡。

    根据我们对运动镜头的分析,可以发现动态构图的主要目的就是在运动中时刻保持画面的均衡和美感,比如我们经常在追车镜头中看到画面的背景一直在变化,而运动的主体始终处于画面的主要位置。根据不同的要求,动态构图与静态构图有很多相似之处。

    人的眼睛比较习惯接受固定观察事物的状态,因此运动镜头在一部影视剧中往往所占比例不大,可运动镜头最容易调动人们的观看愿望,因此现在一般的影视剧的安排结构都是动静结合的,即在一段相对激烈运动的镜头后是一段相对舒缓的画面和情节内容,然后再创造戏剧冲突,再引出一段快节奏镜头……如此反复,推动情节向前发展。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