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国年度作品·小小说-子弟票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田洪波

    我祖父是戏曲名角,大半生天涯海角漂泊,足迹踏过的地方多如牛毛,然而,他却至死也没回过让他成名的拉林城。

    拉林城是八旗子弟屯垦戍边之地,位于吉林和黑龙江交界,为交通要衢。数年间,多有不安心此地而逃亡者。朝廷便在大臣建议下,修筑水镜台戏楼,以稳定军心。每逢四月十八庙会,或逢年过节,水镜台吹拉弹唱,好戏连台,煞是热闹。参演者多为八旗子弟,车笼自备,茶水不搅,耗财买脸。均系高级官员及皇戚贵族。演唱曲目则为八角鼓、单弦等“子弟书”,尤以八角鼓最盛行。八角鼓即八角象征八旗,角与角之间镶有能活动的三块小铜片,共二十四块,鼓下坠有一对杏黄色的丝线穗,象征麦秀双穗,五谷丰登之盛世。

    朝廷内务府会发一张执照。因票上印有两条龙,故曰“龙票”。票面上写着发给某个票房,最早都设在贵族富户家里,没有演员和观众之分。水镜台建成后,票房就是露天舞台了。原始的自娱自乐切磋,变成了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竞技。

    这之中,祖父是活跃之辈。那时他正年轻,填词作曲均不在话下,兴致一来,水袖长衫,长靠短靴,鼓响片动,煞是出神摇曳。

    玩票玩得神,自然就有了拥趸,祖父根本不屑理睬,闲暇会偶尔去城外听戏。这在当时是冒大不韪之危险的,可祖父全然不顾,乐此不疲,甚至每次回拉林城,会绘声绘色讲述某个戏班戏服图案别样,扮相独特。久之,会考虑水镜台演出戏服的改良,扮相上也会借鉴。他认识的人天南海北,大票友之名如雷贯耳。

    有戏班老板请祖父喝酒,祖父欣然前往。醉了唱曲,醒了傻笑。

    祖父擅饮。老板问他是否愿意“下海”,转为专业演员时,祖父看定戏班老板眼睛,拿起酒壶,踉跄几步,顺势饮下,然后久久摇头,嘴角牵出一丝笑。许久,祖父将眼睛锁在天花棚上说,谢老板好意,今生只言痴戏,不言痴梦。

    信息接踵而至,某子弟票友下海后,一举成名,所到之处,观众趋之若鹜。祖父闻之笑曰,天之造化也。

    很快,祖父与门当户对之家小女成亲。我父亲随之出世,祖父气定神闲,开始乐于享受天伦之乐。与父亲玩耍,嘴里不由自主哼出的,依然是八角鼓之曲。

    时光荏苒,祖父技艺依旧炉火纯青,同门有喜庆之事,如不请专业剧班做堂会,就邀祖父去唱。祖父很少拒绝。只是祖父填词作曲兴致减少,更多时,是与道合志同之人切磋曲目的翻新。

    祖父人至中年时,正值民国时期。战事频繁,民不聊生,似只有唱曲演戏,才能暂时忘却国恨家仇。这段时间,我父亲已经长大。祖父参演曲目陡增,且过渡为京剧,一招一式竟也颇得章法。

    这一日,大汗淋漓唱罢下台,一身着长衫之人拜见了祖父。两人在得月楼推杯换盏,不觉月上五更,祖父再次喝得酩酊大醉。朗笑声不时从三楼木格窗中飞出。

    此时的八旗子弟境况迥异,四海逃离,埋名更姓,早不复往日光景。水镜台也早已荒草萋萋。祖父教了一阵儿私塾,便在一个晴天随了个戏班,浪迹天涯去了。祖母哭得死去活来。

    四十年代初,祖父病故。病床上,听不得别人聊戏,言不得“戏子”之类的字眼儿。其时,祖父已是红遍南北的名角。

    祖父临终前叮嘱:别把我丢在拉林……把我的骨灰送回北平老家吧。

    祖父去世,哭得最凶的是祖母。她那种哭,真的叫肝肠寸断。可是最终,她还是坚持把祖父葬在了拉林。家人追问她为什么,祖母始终闭口不言。直到去世,她也没揭开这个谜底。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