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特伦·福勒通过实验得出结论:每个人都会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自己的特点。
思想工作者要透过这些认知方面的迷雾,引导工作对象排除周围信息的干扰,避免巴纳姆效应,不受社会上形形色色的骗术影响,进而客观真实地认识自己。
(1)摆脱干扰,认识自我
(2)反躬自省,认识自我
(3)通过要事,认识自我
(4)以人为镜,认识自我
21.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苏东坡效应
其实,人们不能准确认识自我的苏东坡效应现象十分普遍,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通过学习苏东坡效应的相关原理,思想工作者首先要学会正确地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同时也要帮助、指导工作对象掌握认识自我的重要性、必要性及方法途径,扬长避短,发挥出更大的能量。
(1)客观地认识自己
(2)通过别人来认识自己
(3)持续不断地改进自己
22.打破思维的枷锁和围墙——思维定势效应
对于思想工作者来说,要发挥思维定势的正效应自不待说,重点是如何克服思维定势的负效应,走出呆板、机械、墨守成规、千篇一律的思维误区。
(1)摆脱原有的思维习惯
(2)突破常规的思维“围墙”
(3)善用比较的思维方法
(4)勇于运用创新的思维
23.比较的作用妙不可言——对比效应
在认知心理学中,人们把某一特定感受器因同时或先后受到性质不同或相反的刺激物的作用,引起感受发生变化的现象,叫作“对比效应”。
对于思想工作者来说,认识和掌握对比效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更好地开展思想工作和其他管理工作。
(1)有助于获得进步的动力
(2)有助于认识事物的真相
(3)有助于增强说服力
(4)有助于平衡对方的心态
(5)有助于让对方接受安排
24.外面的世界更精彩——乡村维纳斯效应
心理学上还有相类似的“隧道视野效应”,指的是一个人如果身处隧道,他能看到的就只是前后非常狭隘的视野,于是就把所看到的有限部分当作了事物的全部,因而缺乏远见和洞察力。
思想工作者应当不断地拓宽自己和工作对象的视野,勇于开拓,勇于创新,不断地超越原有的水平,创造出更加美好的业绩。
(1)开阔眼界和胸襟
(2)克服自我满足的心态
(3)不断接受新理念新知识
25.准确认识事物的成因——归因偏差效应
归因偏差会导致后续的心理和行为等一系列反应,乃至更大的偏差,这种现象就称为“归因偏差效应”,相关的还有“失败归因效应”“过度归因效应”。
思想工作者学习并运用以下四种思维方式,有助于避免归因偏差效应。
(1)系统思维
(2)客观思维
(3)自省思维
(4)综合思维
26.小事决定大局细节成就完美——蝴蝶效应
如今,蝴蝶效应几乎是一个尽人皆知的心理现象,思想工作者从中仍然可以从多角度获得启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灵活地运用。
(1)洞察秋毫,发现蛛丝马迹
(2)防微杜渐,认真对待小事
(3)及时果断,阻断连锁反应
(4)恰当引导,强化传播效果
27.德高智优威自崇——权威效应
对一个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的人,人们总是倾向于重视他所说的话及所做的事,并容易相信其正确性。
面对权威效应,思想工作者要全面地把握、理性地运用,促成思想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避免不良的副作用。
(1)遵从权威,获取智慧
(2)辨识权威,理性对待
(3)突破权威,勇于创新
(4)借重权威,提高效率
28.重视位卑者的真知灼见——地位效应
对于这种“言由人定,人以位尊,人贵言重”的社会现象及原因,思想工作者要有清醒的认识,并且有针对性地做好纠偏和补救工作,更加全面地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
(1)让位卑者有机会发表意见
(2)位卑者发表意见要注意与职位的匹配度
(3)位卑者提出意见要注意方法
29.让名人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名人效应
由社会名人的出场所引起的广泛关注、强化印象、扩大影响的效应,以及人们追逐、模仿名人的心理现象,统称为“名人效应”,相关的还有“偶像效应”。
思想工作者对名人效应要一分为二,注重发挥思想工作的导向作用,与相关业务部门一道,尽量发挥其积极的效应,注意防止其消极的影响。
(1)以名人效应激励人
(2)增强对名人效应的判断力
(3)避免名人广告的误区
30.走出习惯思维的“怪圈”——毛毛虫效应
法国动物行为学家约翰·法布尔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实验”。后来,科学家把这种喜欢跟着之前路线行走的行为称之为“跟随者习惯”,把因一味跟随而导致失败的现象称为“毛毛虫效应”。
分析了出现毛毛虫效应的原因和表现,思想工作者就不难采取对策,引导自己和他人,改变一味跟随前人路线和脚步行走的思维习惯,走出因循守旧的“怪圈”,从而开辟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创新之路。
(1)择善而从,不盲目地跟随他人
(2)另辟蹊径,不一味遵从过去的经验
(3)与时俱进,敢于创新突破
(4)勇抢先机,打造核心竞争力
31.摘下心灵上的“有色眼镜”——刻板效应
思想工作者尤其要注意,刻板印象一经形成,就很难改变。因此,在发挥刻板效应积极作用的同时,尤其要注意防止和克服刻板效应的消极影响。
(1)用全面认识来消除偏见
(2)用直接接触来掌握实情
(3)用创新思维来克服定势
32.摆脱惯性思维的困扰——鸟笼效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心理现象,人们往往会在偶然获得一件原本并不需要的物品上,自觉不自觉地继续添加更多自己不需要的东西,这就是“鸟笼效应”。
对于思想工作者来说,无论是自己开展工作,还是对工作对象的引导,以下三点提示值得重视。
(1)不要受惯性思维的支配
(2)不要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
(3)不要绝对化地看待事物
33.不为月晕遮望眼——晕轮效应
在人际交往中,思想工作者要告诫自己,不要被表面的、局部的现象所迷惑,而陷入晕轮效应的误区。为避免晕轮效应影响自己对他人或他人对自己的认识,应当注意以下几点,客观、公正、理性地处理相关的工作事务,协调好人际关系。
(1)消除成见
(2)慎重推断
(3)防止偏见
(4)要有主见
(5)听取意见
34.适度的自我安慰是一种生存智慧——酸葡萄效应
这种“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现象,表现了一种心理防御机制,也称为合理化机制、超理智机制。
思想工作者要科学地运用酸葡萄效应的原理,做好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工作,帮助自己和工作对象适当地宽慰自己,缓解压力,摆脱烦恼,防止言行上出现偏差,将会是颇有成效的。
(1)宽慰自己,要合理适度
(2)宽慰自己,不能贬损他人
(3)宽慰自己,是为了更好地成长
35.心理满足莫过度——甜柠檬效应
思想工作者要从甜柠檬效应中受到启迪,帮助自己和工作对象,在运用合理化的心理防卫机制、平衡自身心理的同时,激励自己奋发有为,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
(1)勇敢接纳自己的一切
(2)充分发展自己的优势
(3)理智地防范不足与弊端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