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 (2)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东口相机行事,公子接应丞相去了!”

    话音未落,绯云已经霍然起身,消失在庭院了。

    张仪将苏秦送上小船,却又摇摇晃晃上山了。他在自己曾经住过的茅屋里转悠了一圈,托看守老仆给老暮之年的田忌带去了他的一封书简。从田忌山庄下来,正是太阳未出的清晨时分,晨雾弥漫,山野一片朦胧,跨上那匹纯黑色的神骏战马,他便从半岛山后的陆路回郢都了。这匹战马叫“黑电”,是河内大战时司马错特意为他挑选的,非但奔驰如风驰电掣,更有一样好处,便是走马极为平稳。这条路来时走过一遍,张仪便信马由缰,任黑电在大雾中不断喷着鼻子走马而去。虽是大雾弥漫,黑电也在片刻之间便出了山谷,来到一片大树林前。

    这片山林实际是两座浑圆小山包,中间一条小道穿出去,距郢都北门便只有十里之地,当地人称“十里林”。此时酒力发作,马背上的张仪便有些朦胧起来,一个恍惚,便伏在马背上呼噜了起来。

    突然,黑电不安的咴咴喷鼻,低低的嘶鸣几声,请示着主人的命令。见张仪依旧呼噜着,黑电骤然人立,长嘶一声,连连倒退!张仪惊醒,使劲揉揉眼睛,瞄着大雾中黑黝黝的山林,嘿嘿笑着拍拍马头:“黑电,走吧,身经百战了,还怕这鸟树林子?”黑电却又是一声长嘶人立,不断喷鼻倒退,显然更为紧张!

    张仪骤然一身冷汗,右手一伸,那口闪亮的越王吴钩已经出鞘:“黑电,几个山贼挡不住我,冲出去!”正在此时,一声尖利的口哨,右侧山梁上一只黑色猛犬与一道白影掠地飞来!张仪未及反应,白影已经飞上马背抱住了张仪,同时伸手一圈马缰,黑电倏的转身,那条猛犬已经顺斜刺里冲上山坡,黑电长嘶一声四蹄腾空,风驰电掣般追随猛犬而去!

    便在此时,突然一声呐喊,山坡上立起两队甲士,箭如飞蝗便挡住了去路。猛犬黑电灵异般飞转回来,密密丛林中已经涌出了一片森然无声的甲士,弧形包了上来!千钧一发之时,丛林中杀声大起,一支骑兵从山林中呐喊冲出,人人头戴青铜面具手执阔身长剑,在清晨迷雾中竟是显得威猛可怖!面具骑队冲开甲士弧阵,与迎面而来的黑电猛犬堪堪相遇。

    骑队中一个清脆的声音高喊:“杀上山坡!黑电快走——!”

    骑队立即旋风般卷了过来,一个冲锋便将山坡上的弓箭手杀散,紧随其后的黑电一声长嘶,与那只猛犬便飞出了包围圈。堵在山坡上的面具骑队呐喊大起,反身便压了下来,与山林中的步兵甲士杀在了一处。步兵甲士却如潮水般不断涌出,弓箭手也重新聚拢,三面围住了死战不退的面具骑士,渐渐的,面具骑士在箭雨中一个个倒卧在血泊之中……

    黑电飞出伏击圈,眼见一个转弯便是官道,却闻突然一声低吼,弯道两边山头凌空飞下一片黑影,便有吴钩霍霍迎面扑来!黑电久经战场,突然一个人立嘶鸣,马背白色身影已经凌空跃起,挥剑一个横扫,立时便有几声惨叫与沉闷坠地声。张仪早已经清醒过来,一声怒吼,跳下马便杀入战圈。白衣嬴华高声喊道:“快上马!步战危险!”张仪却是怒火中烧,愤怒骂道:“阴险楚贼,背后下手,杀光你们!”吴钩连劈,竟有两三个黑衣人倒在了面前。

    嬴华一瞄,猛醒张仪不会马战,立即一剑荡开身边强敌,一声口哨飞身跃起,黑电堪堪冲到,正好坐上马背。嬴华本是马背长大,手中那口奇特的弯剑又是天下闻名的蚩尤天月剑,一旦跃上神骏无比的黑电,顿时成为威猛难当的骑士!拦截黑衣人只剩下二十多个,她一声怒喝,黑电便嘶鸣着冲进人圈。嬴华也不一个个劈杀,只是伏身将长剑连续横扫,天月剑光华大展,几乎整个人圈都被一片森森青光笼罩!

    张仪纵身跳出战圈,顾不得胳膊伤痛,只是连声高喊:“杀得好!杀!”

    此时,那只被黑电甩在身后的猛犬刚好赶到,凌空跃起便扑入了战团,不偏不倚竟恰恰扑中了呼喝呐喊的头目咽喉。只听一声长长的惨嚎,头目的脖子竟被血淋淋咬断!大骇之下,剩余几个拔腿便逃,却被黑电与猛犬兜头圈住,在天月剑青光下竟立时毙命。

    遥闻山后马蹄如雷,嬴华大喊:“大哥上马!”张仪右腿本来有伤,加之方才又被杀手刺中一剑,急切间竟是无法纵跃。嬴华飞身下马,情急神力,竟是将张仪一举上马。黑电发动间嬴华已经飞身跃上马背,黑电大展四蹄,飓风般卷出了弯道。

    官道边正有两名商社骑士与一辆驷马篷车等候,见黑电飞驰出山,便立即迎了上来。嬴华一跃下马,将张仪抱下马来:“立即护送丞相回馆疗伤,我不到馆,不许任何人出入!”不容张仪分说,嬴华便将张仪抱进了篷车,一声“快走!”骑士篷车便哗啦飞了出去。嬴华却飞身上了黑电,一声呼哨,猛犬前冲,绕向了另一条山道。

    晨雾弥漫的十里林中,楚国军兵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连尸体都没有了!只有面具骑士们的尸体与战马纠缠夹裹在一起,竟是一片血腥。嬴华驰马林口,望着遍地青铜面具,只觉眼前一黑,便从马上倒栽了下来。黑电嘶鸣喷鼻,猛犬立即在嬴华脸上猛舔……嬴华一个翻身坐了起来,从怀中掏出一方汗巾凑到了猛犬鼻头前:“猛子,闻仔细了。”猛犬咻咻几下,便箭一般窜进了林间尸体中,一阵急嗅,猛子突然狂吠起来。

    嬴华摇摇晃晃站了起来,走到猛子狂吠的尸体前,只见一具尸体的双腿被马腿压在下面,肩头两脚竟分别中了四箭。嬴华连忙伏身打开了尸体头上的青铜面具,一绺长发顿时散了出来。嬴华惊叫一声:“绯云!绯云……”绯云却没有声息。嬴华连忙将手探到绯云鼻翼,立即感到了一股微弱的热气。此时,猛子已经全力拱开了压在绯云身上的马腿,嬴华顾不得细想,摘下了那副青铜面具,双手一伸,便将绯云托了起来。黑电立即沓沓走到了一块大石旁边,嬴华费力上了大石,跨上了马背,左手将绯云抱在身前,右手握住马缰,一声轻轻的呼哨,黑电便飞出了晨雾弥漫的山林。

    张仪的剑伤在左上臂,虽不致命,却也挑开了两寸多深。幸亏嬴华事前已有准备,派商社干员从震泽岛请来了一个专治各种创伤,人称“万伤神医”的隐居老人。老人仔细看了伤口:“狠了些,却是无毒,不妨事。”便用自治药汁为张仪清洗了伤口,敷药包扎后又用一副白布吊住了胳膊。张仪腿上本有楚国老伤,经此激战颠簸,竟有些发作起来,便拄了一支竹杖在庭院中强自漫步,等待嬴华消息。正在焦躁间,便闻门口马蹄声疾,黑电与猛子竟从车马门直接冲进了庭院。张仪闻声上前,便见嬴华抱着长发散乱的绯云走了过来。

    张仪脸色苍白:“她,伤得很重么?”

    嬴华低声急促道:“四箭两刀!你怎么样?”

    “我没事。绯云……”

    “快请万伤老人。”

    张仪猛然醒悟:“快!快请万伤老人来!”

    绯云被平展展的放在了一张竹榻上。嬴华轻轻的解开了绯云血迹斑斑的衣甲,颤巍巍的四支长箭不断带出伤口鲜血,大腿上的两处刀伤翻着三寸有余的惨白伤口,令人心惊肉跳!张仪看得咬牙切齿,拐杖跺得笃笃直响。万伤老人察看完伤口,却皱起了眉头:“刀箭无毒,伤口也医得,只是这箭杆碍事,很难挖出箭簇了。”嬴华猛然醒悟:“前辈退后,我有办法。”说罢横托着天月剑喃喃祷告:“天月剑啊,当年你为公祖父去箭有功,今日可是四箭,嬴华拜托你了。”话音落点,便闻天月剑“嗡嗡”鸣金震音,观者无不惊诧!

    嬴华站起,天月剑倏的出鞘,便见青光划出一个闪亮的弧线,四支箭杆竟被剑锋立时扫断,却是毫无声息。万伤老人大是惊叹:“如此神兵利器,伤者之福也!”老人虔诚的对天月剑拜了三拜,便开始治伤:几滴浓稠的药汁渗入箭簇伤口,一把雪亮的三寸匕首便“噌”的一声插进肌肤,手腕一旋,“当!”的一声,铜盘中便多了一个血乎乎的箭簇!箭簇挖完,几滴药汁又进伤口,然后便包扎妥当。大腿伤口虽然可怕,老人却说没伤着血脉不打紧,创口一清洗,撒上些须白色药末,便用两副大白布裹了起来。临了老人说:“三日一换药,半月之后便可痊愈。”张仪向老人深深一躬,吩咐嬴华赠送老人医资百金。老人却只拿了两金,笑呵呵道:“山野之人,多金多累。一金衣食,一金治药,足矣足矣!”竟是扬长去了。

    张仪心一松,竟颓然跌在坐榻,铁青着脸死死沉默着。嬴华备细说了事件经过:楚国出动了一千新军甲士,一名被俘获的头目供认:新军奉大司马屈原紧急军令而来;秦骑护卫伤亡二百零八人,商社探员骑士伤亡十五人。

    “你说,苏秦真的不知道此事么?”只此一句,嬴华便打住了。

    张仪脸色难看极了,牙齿将嘴唇咬得几乎要出血。突然,他霍然起身:“进宫!”拿起竹杖便笃笃笃到了廊下。嬴华连忙追出来扶住他:“大哥,明日再去吧,你有伤!”张仪一甩胳膊:“就要今日!死了那么多人,张仪忍心?!”嬴华不再劝阻,高喊一声:“备车!”轺车来到面前,嬴华扶张仪上车,便跳上车辕亲自驾车出了驿馆。

    时当正午,楚怀王正在观赏着例行的饭后歌舞,听得张仪进宫,不禁大皱眉头——他最不喜欢在观赏歌舞时被人打扰。可听内侍一阵低语,竟惊得脸都白了:“下去下去!快,扶本王迎接丞相。”刚到宫门,便见吊着胳膊拄着拐杖一脸怒容的张仪笃笃走来。

    “几日不见,丞相何得如此啊?快!来扶着丞相!”楚怀王确实有些慌乱了。

    张仪却一甩胳膊,径自笃笃进了大殿。楚怀王快步跟进来扶他入座,张仪却昂昂然挺立在殿中:“秦国丞相张仪禀报楚王:楚军在郢都北门外十里林截杀张仪,我方救援将士死伤二百余人!敢问:可是楚王下令?”

    “啊——!”楚怀王惊呼一声:“断无此事!断无此事!本王要杀丞相,丞相入楚时不就杀了么?何须暗杀了?”

    “我想也是如此。”张仪冷笑道:“然则,此事何人主使?楚王必须在三日内查明严惩!否则,我大秦国兵临郢都,可是师出有名了!”说完便头也不回的去了。

    楚怀王连忙追了出来:“敢问丞相,你知道何人主使么?”

    “我只知道是楚军!”

    楚怀王眼睁睁的看着张仪去了,脸上青一阵白一阵,当真焦躁极了。暗杀出使丞相,这在战国还真是头一遭,杀成了还则罢了,杀又没杀成,岂不成为天下笑柄?成为令人不齿的“不堪邦交”之国?秦国一旦发兵,别国如何敢来援救?这不是葬送楚国么?楚怀王越想越怕,竟是大声吼叫起来:“找屈原!给我找屈原!快了!”

    片刻之后内侍回报:屈原前日便返回了新军营地,大司马府连书吏也跟着去了。楚怀王一听顿时懵了,这军务上的事儿,除了屈原还能找谁?忽然心中一亮,高声道:“找苏秦、春申君!快!”内侍刚跑出宫门便又跑了回来:“禀报大王:武信君、春申君自己来了!”

    “快领他们进来!”楚怀王松了一口气,稍一愣怔便疾步坐回了王案,胸脯却还在大喘不息。苏秦春申君刚刚进门,尚未走到行礼参见的距离,便听楚怀王高声问道:“黄歇!屈原哪里去了?快说!”

    “噢呀我王,大司马留下书简,说奉了王命赶回新军营地,臣却如何知晓了?”

    楚怀王拍案怒喝:“岂有此理?本王何时命他去军营了?分明是暗杀张仪不成,他负罪逃亡了!是也不是?”

    春申君大惊道:“噢呀不会!臣启我王:谋杀张仪之事尚须查实问罪,何能仓促指人?”

    “查查查!”楚王拍案喝道:“怎么查?谁来查?张仪只给三日,否则大兵压境了!”

    刹那之间,殿中空气凝固了一般。一直沉默的苏秦拱手道:“楚王切勿愤激过甚,容苏秦一言:无论何人主使截杀,都是楚国之责;秦国若趁此兴兵问罪,山东六国又恰逢新败,肯定无人救援,如此楚国大险也。为今之计:楚王当与张仪好生协商,宁可割地结好,也不能孤注一掷。苏秦身为合纵丞相,主张秦楚结好,殊为痛心!然则为楚国存亡大计,臣以为唯此一法可救楚国,望楚王三思。”

    楚怀王泪流满面,站起来向苏秦深深一躬:“丞相啊,本王听你的,实在说,我也恨秦国,也想抗秦啊……”

    回到府中,春申君唉声叹气,苏秦脸色铁青,大半日中两人面面相观,竟都没有说话。

    十里林截杀张仪,已经惊动了郢都,朝臣国人都骚动了!早晨,当苏秦被春申君从大梦中唤醒,一听便昏倒了过去!好容易醒来,立即拉着春申君去找屈原。谁知大司马府家老却说:屈原留给春申君一封书简,从前日晚出去便没有回来。苏秦顿时冷汗直流,连忙让春申君打开书简,却只有寥寥两句:“兹告春申君:屈原奉王命再练新军,后会有期。”春申君慌得没有了主张,只是反复念叨:“噢呀呀,这可如何是好了?如何是好了?”苏秦二话没说,拉着春申君便走:“快!不能让昭雎抢先,否则全完!”

    出得王宫回府,两人的心都凉了,最后还是苏秦开了口:“春申君啊,屈原将你我,将楚国,都推上绝境了。”

    “噢呀哪里话?张仪没死,楚王又听了你的话,如何便能绝境了?”

    苏秦沉重的叹息一声:“春申君,屈原早早便谋划好了,他就是要拿张仪做文章,逼得楚国与秦国对抗。此心也忠,此性也烈。可是,他却全然不计后果,恰恰将楚国毁了!”

    “噢呀武信君,我不明白了,楚国究竟如何能毁了?”

    “春申君啊,你当真没有想明白此事?”

    “噢呀呀,不就是屈原杀张仪,瞒了你我么?”

    苏秦冷冷一笑:“你可知道屈原现在何处?”

    “新军营地啊,他自己说的了。”

    “新军营地何干哪?”

    “训练新军了。”

    “春申君便等消息吧,只恐怕楚王媾和都来不及了,楚国只怕要大难临头了。” 苏秦淡漠而又凄然的笑了。春申君仔细一琢磨,脸色倏的变白了,霍然起身:“我去新军!”

    六、壮心酷烈走偏锋

    就在郢都一片慌乱的时候,屈原已经到了安陆的新军大营。

    安陆大营,是屈原多年苦心经营的新军训练大本营。从楚威王委派屈原秘密筹划第二次变法开始,屈原便将训练新军作为最重大的事情对待。战国以来,所有的半截变法都失败在老贵族掌握的封地私兵手里。吴起在楚国的失败更是引人深思:一个手握重兵的统帅都无法防备老贵族的私家武士兵变,可见私家武装的危害之烈!封地建私兵,又恰恰是楚国军队的根基,是楚国成军的传统,是最难改变的。要想使变法与变法势力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训练出一支真正忠于变法的新军!为此屈原花了许多心思,非但请准楚威王:允许新军招募隶农子弟做骑士,而且破例的在新军中取缔了将领的世袭爵位,所有将士都凭功过奖惩升迁。正因为如此,楚国的世族子弟都不愿意到新军中来,而几乎所有的穷苦壮丁都争先恐后的往新军里挤。屈原要的正是这般效果。

    屈原对这支新军的管制颇具匠心:他用楚国著名的老将屈丐做了统兵大将,这个屈丐是屈氏步族的元老,也是屈原的族叔,论军旅资望,屈丐是当年吴起部下的千夫长,身经百战,秉性刚烈,更是不折不扣的反秦将军,每每说到秦国对楚国的欺凌,便是声泪俱下。屈原将所有的战阵训练都交给了屈丐全权处置,他在军中只有一件事:常常到帐篷中与兵士们闲说变法,说变法给隶农穷人能带来的好处,说这支大军能如何如何支撑变法。屈原是大诗人,还专门编了一支楚歌在军中传唱:

    我无耕田牛羊兮 我执矛戈

    我无渔舟撒网兮 我持吴钩

    我无官爵荣耀兮 我望新法

    我有国仇家恨兮 我上疆场

    时间一长,新军将士们便对变法充满了殷切的期望,对“使楚不能变法”的秦国充满了仇恨。屈原第一次被楚怀王贬黜的时候,新军将士万众愤激高呼“还我大司马!”竟要开到郢都向楚王请命!屈原虽然痛心之极,但还是苦苦劝住了三军将士。他相信,他肯定还会有一次机会。联军兵败,他重掌军权,看到的却是楚王的闪烁不定,听到的是老世族们仇恨的诅咒,于是他有了一种强烈的预感:他随时都可能被再次罢黜,甚或会象吴起一样被老世族兵变杀害,反复思忖,屈原暗暗咬着牙关做了决断:一定要使这支新军在他手里生发威力,将楚国逼上变法大道!

    楚王将张仪将秦国看作仇敌时,屈原很是兴奋了一阵,认为变法的时机到了——要复仇要强国,便要变法,这几乎是战国新兴的铁则。可是倏忽之间,楚王便放了张仪,昭雎郑袖又暗暗活跃了起来,张仪居然在郢都重新施展,又将楚国搅得是非大起!

    骤然之间,屈原惊醒了:这便是他的最后机会,至于能否如愿以偿,便要看天意了。他瞅准了张仪是楚国生乱的祸根,是秦楚波澜中的要害人物,如果杀掉张仪,便能在秦国的强大压力下,迫使楚国走上救亡图存的变法之路。本来,屈原是准备与苏秦春申君联手做这件大事的,可一试探出苏秦反对,春申君犹豫不定,屈原便决意自己秘密行动了。

    一千新军甲士秘密开到云梦泽北岸,屈原便立即出了郢都。他要做最坏的准备,要立即准备第二步棋,而绝不能留在郢都听任被罢黜治罪。走到半途,他便接到了截杀失败的消息,不禁热泪纵横,仰天大呼:“上天啊上天,你庇佑妖邪!你何其不公?!”

    安陆大营,老将军屈丐已经率领部将二十余人,在中军大帐焦急的等待。将近正午,屈原飞马赶到,低声对屈丐说了几句,便走到帅案前痛心疾首道:“诸位将军,屈原无能,没有除掉张仪。目下秦国虎视眈眈,楚王却一味退让,楚国危如累卵,屈原敢问各位:我当如何处置?”

    “讨伐秦国!雪我国耻!” 大将们异口同声。 “好!众将有复仇猛志,楚国便有希望!”屈原一拍帅案,竟是感慨万端:“这一仗没有王命,非同寻常。但是,屈原有王室兵符,楚王战后追究,罪责便由屈原一身承担。战胜了,诸位大功!战败了,诸位无罪。”

    帐中沉默了,良久,大将们轰然一声:“愿与大司马同担罪责!”

    “岂有此理?”屈原笑了:“诸位记得了:有你们在,楚国便有振兴生机。都跟我一体论罪,连救我的人都没有了。屈原不会打仗,只能为诸位做这一件事,就不要争了。”

    白发苍苍的屈丐道:“我等早就准备好了,随时都可拔营!大司马就下令了!”

    “好!屈原只定两件事:屈丐将军统兵攻秦,屈原调集粮草辎重。”说罢一拱手:“老将军,调兵军令你来了!”

    屈丐大步赳赳走到帅案前:“大军立即集结,由大司马训示全军!随后按三军顺序开拔,兼程赶赴丹阳!”

    “谨遵将令!”大将们轰然一声,立即鱼贯出帐了。

    片刻之间,山野军营便响彻了此起彼伏的牛角号,尖锐急促,听得人心颤。不消半个时辰,八万新军便在大校场列成了整肃的方阵,除了猎猎战旗竟是毫无声息。已经跨上战马的屈丐可着嗓子喊了一声:“三军整齐!大司马训示——!”

    一身软甲,金黄战袍,屈原大步走上了将台:“三军将士们:秦国大军压境,楚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关头!不打败秦国,楚国不能变法,就只有灭亡!你们将沦为亡国之奴,你们的好日子,就会象云梦泽的晨雾一样被风吹散!你们的爵位,你们的土地,你们的家园,你们的父母妻儿,都会被秦国虎狼的利爪撕得粉碎!楚国勇士们,为了楚国,为了变法,为了你们的梦想,为了新军的荣耀,用你们的满腔热血去洗雪国耻,去打败秦国虎狼——!”

    “洗雪国耻——!灭尽虎狼——!”

    “楚王万岁——!”“变法万岁——!”“大司马万岁——!”群情沸腾,万众汹涌,那山呼海啸般的吼声震得大地都在颤抖。

    号角呜呜,马蹄沓沓,八万大军开拔了。屈原飞身上马,泪眼朦胧的将大军送出三十余里,方才忍痛折返。他要做的事任何人都替代不了,这便是为大军征集粮草。调集粮草如同调集军队一样,必须持有国王的兵符。楚国军法:兵粮一体,要想调粮,须得先有调兵权,无调兵之权便无调粮之权。这次大军出征没有王命,调集粮草便成了最大的难题。军营屯粮只够十日,已经先行运出。连同路程耗粮,大军到达战场后便只有三日余粮了。其后粮草若不能源源接济,新军抗秦便将成为天下笑柄。在楚国大臣中,只屈原有楚王叫嚷复仇时秘密特赐的兵符,与中原各国的虎符不同,那是半只有铭文的铜象,军中呼为“象符”。若楚王还记得此事,紧急下令各粮仓取缔屈原象符的效力,屈原便要抓瞎了。目下,屈原便不断祷告上天:但愿楚王一时颟顸,将秘赐兵符的事忘记了。

    回到留守大帐,屈原立即命令军务司马:携带大司马令箭,到安陆仓调集军粮十万石先行运出!这是一次试探,若能够调出,则十万石粮米足够八万大军支撑一月有余,即便此后楚王废了屈原象符,至少也还有回旋的余地。安陆仓是供应新军粮草的最近粮仓,仓令已经好几次与屈原堪合兵符,若安陆仓调不出粮草,就意味着楚国所有官仓都对屈原关闭了。

    次日清晨,军务司马风尘仆仆的禀报:安陆仓能调粮,但却只有两万石存粮,压仓之外,只能给新军一万石!屈原一听大急,一万石仅仅只是十天的军粮,对于七八百里的运粮距离来说,除去押运军士与民伕牛马的消耗,运到也几乎只剩下七八万石了。所谓千里不运粮,便是这个道理。往昔,房陵大仓在楚国手中,那里距离丹水最近,虽然是山路难行,却也可以牛驮人挑天天运,不愁接济不上;如今房陵丢失,楚国其他几个官仓便显得顿时干瘪起来,不是没有充足的粮草,便是距离遥远难以运输;安陆仓堪堪合适,偏偏却只有一万石!若不立即筹划,大军断粮便是完全可能的。

    “一万石运走没有?”

    “正在装运,午后便可上路。”

    “好。备马!立即回封地!”

    “大司马,这,这如何使得啊?”军务司马顿时急了。

    “快去!走啊!”屈原铁青着脸色喊起来。

    屈氏是楚国的五大世族之一,封地八百里,正在云梦泽南岸的湘水、资水、汨罗水的交会地带,土地肥沃宜于耕耘,是楚国著名的粮仓宝地之一。在五大世族中,屈氏部族的封地最偏远,但却最大,拥有的粮草也最多。情急之中,屈原的心思便动到了自家身上。但是,屈原也不敢说有把握调出屈氏粮草。他虽然被立为屈氏嫡子,承袭了屈氏门第爵位,成为屈氏部族在朝中的栋梁人物,但却还不是族长。粮仓是部族公产,要大批的无偿的调做军粮,纵然是部族首领,也难以一言了断,更何况屈氏部族中的前三代老人们还都稀稀落落的健在,如何能容得你一句话便开了公仓?

    经过一夜奔波,天放亮时屈原终于到了封地治所。这是湘水汨罗水交叉点的一座城堡,北靠汪洋连天的云梦泽,西依莽莽青山,东临两条大水,南面便是片片盆地沃土与星罗棋布的小湖泊,当真比得中原一个二三等的诸侯国。

    屈原多年未归故里,仓促回来,城堡外的年轻后生们居然认不出这风驰电掣的人物是谁了。若在寻常时日归来,激越奔放的屈原一定会早早下马,与耕夫渔樵们谈笑唱和起来,可今日却是顾不得了,屈原匆匆与城门头目验证了身份,惊喜万分的守军头目未及飞步禀报进去,屈原便打马一鞭去了。

    “咳!你,你是屈原?大司马?”白发苍苍的老族长眯缝着双眼,颤巍巍的上下打量着。

    “屈原参见前辈族长。”屈原破例的拜倒在地,行了一个大礼。

    老族长连忙伸手扶住:“快起来了,大司马是我屈氏宗嫡,岂能行此大礼了?”

    屈原高声道:“家国一体,屈原归乡,自当以老族长与诸位前辈为尊了。”

    “啊,大司马有此胸襟,我屈氏振兴有望了,来人,接风宴席侍侯了。”

    “老族长在上,屈原归来,可是有事相求了。”

    “有事?那就快说了。”

    屈原便匆匆将事体原委及调粮请求说了一遍。老族长顿时皱起了眉头:“不瞒大司马,粮草是有啊。可楚王刚刚下了诏令:房陵失守后官仓空虚,要增加封地粮赋三成……”老人沉吟片刻,一拍长案:“老夫之见,先将族老们请来商议一番再说了,缓赋抗赋的事不是没有过,只要族中同心,便好说了。”

    “谢过老族长!”

    族老们原是各支脉七十岁以上且有战功爵位的老人,大多曾经是各支脉的显要人物。按照屈氏族规:支脉要人但入赋闲高年,便移居部族城堡颐养天年,同时成为参与族务商讨的族老。因了都住在城堡,所以来得也便捷。老族长使者出去不消半个时辰,三十多位族老们便聚齐了。

    老族长站了起来,笃笃点着竹杖:“大司马,都是自家人,一个屈子掰不开,你就说了!”

    屈原恭敬起身,向厅中族老们深深一躬:“诸位前辈:虎狼秦国欺凌楚国,虎狼丞相张仪,更是多次欺骗戏弄楚国。楚王偏信昭氏,不纳忠言,非但放了张仪,还要向秦国割地求和。屈原愤然截杀张仪,不想却失手未果。为了挽救楚国,屈原以王命兵符为名,将八万新军开到了丹水,与秦国决一死战!奈何自房陵被秦国攻占后,军粮难以接济。万般无奈,屈原只有求助本族了……”骤然之间,泪水涌出了屈原眼眶:“四百多年来,我屈氏从来都是楚国的忠烈望族,新军将士更是多有屈氏子弟。而今,楚国的生死存亡,便扛到了屈氏部族的肩头!屈原空有一腔热血,却是独木难支,垦望我族前辈,撑持破碎的楚国了……”

    大厅中一片苍老的喘息唏嘘。一个老人颤巍巍站了起来:“大司马,统军大将可是我那个小子?”屈原拱手道:“正是屈丐将军。诸位前辈:新军三十二员将领,二十六位是屈氏族人哪。”

    “大司马是说,我屈氏一族,扛起了八万新军?”一个老人跺着竹杖。

    “不!还扛起了楚国啊!”又一个老人站了起来。

    屈丐的老父亲走到了屈原身边,笃笃点着竹杖:“老哥哥们,还说什么呀?屈氏不救楚国,还等别人救了?屈氏一族为楚国流的血,比这汨罗水还多!还有什么舍不得的东西?啊!”

    “老二哥言之有理!”“屈氏义不容辞!”“家国一体,大司马就说话吧!”“大司马,编一支苍头军,老夫也去打仗了!”族老们竟是慷慨激昂的嚷成了一片。

    老族长:“大司马,你就说吧,要多少军粮了?”

    “回老族长,至少十万石。”

    老族长一咬牙:“十五万石!只留五万石压仓救急!老哥哥们以为如何?”

    “赞同了!”族老们异口同声,竹杖笃笃成了一片。屈原激动了,热泪夺眶而出,肃然整衣,向老族长与族老们扑地拜倒。当日午后,屈氏老族长发出了征发令,整个三百里封地便紧张忙碌起来了。

    农家商贾的牛车从四面八方赶来,渔家舟船也从湘水资水汨罗水络绎不绝的顺流而下,几百个大村落聚集的一万多兵勇,也极快的组成了一支护粮军。入夜开始装车装船,人声鼎沸,城堡内外的灯笼火把连成了一片海洋。两日之内,十五万石粮草竟是从水陆两路悉数运出,连族老们都乍舌惊叹。

    屈原总算松了一口气,可心里却更加沉重起来。屈氏部族不但献出了十五万石粮草,而且征发了全部牛车马匹渔舟与族中壮丁。这意味着屈氏部族献出了全部实力,一旦国中有变,大族抗衡,屈氏部族便丧失了反抗能力,便可能任人宰割!其中的全部关键,都在于对秦国的这一仗能否战胜?战胜了,屈原与屈氏部族便是挽救楚国的功臣,挟战胜大军之威,楚王也只有按照他的主张进行第二次变法。可是,一旦失败了呢?屈原不敢想,也不愿想。目下,他只有一个愿望:尽快赶到丹水战场,与新军将士同心浴血,战胜秦国!

    七、秋风沙场兮何堪国殇

    丹水谷地,楚军的土黄色大营与秦军的黑色大营遥遥相望。

    丹水谷地在秦国的武关东南,既是楚国的西北大门,又是秦国的东南大门,历来是秦楚两国兵戎相见的老战场。楚国在这里没有少过驻军,即或在六国联军攻秦的优势时候,丹水谷地的十万大军也没有移动。联军兵败后,屈原深恐秦国趁势偷袭,便又增调了五万兵马到丹水谷地。这十五万大军的统帅,却恰恰是昭氏一族的老将,柱国将军昭常,副将则是景氏大将景缺。景氏部族与屈氏部族长期通婚,素有渊源。昭氏却是屈氏的夙敌,如同屈原与昭雎一样水火不容。

    面对秦国开出武关的二十万大军,昭常只是深沟高垒防守不战。秦军也只是扎营对峙,没有进攻的迹象。两军大营如此对峙了几个月,秋风一起,楚军便渐渐松懈了。这一日,昭常突然接到斥候急报:八万新军兼程北上,已经到了三十里之外的丹水均水交会处!昭常大是惊讶:新军是屈原的台柱,如何突然便开到了丹水?他并没有接到楚王的增兵诏书,也没有接到伯父昭雎的密札,这八万大军来得不是太蹊跷了么?狐疑归狐疑,毕竟都是楚军,他拥有的兵力又超过新军一倍,也就没有太放在心上,只是吩咐总领斥候营的军务司马随时禀报消息便了。

    “禀报柱国将军:新军大将屈丐前来拜会。”暮色时分,军务司马匆匆走了进来。

    “屈丐?这头老犟驴!带了多少人?”

    “只有两名副将随身。”

    “噢——,那就请进来吧。”昭常本打算升帐聚将,一听屈丐只有三人,也就作罢了。

    屈丐昂昂进帐,径直走到帅案前:“柱国将军昭常,拜接王命兵符——!”

    昭常一阵愣怔,眼看着屈丐接过副将手中的铜匣,却也不得不躬身到底:“臣,柱国将军昭常,恭迎王命兵符。”屈丐一伸手,铜匣“当”的一声弹开,半尊青铜铭文象赫然入目!这便是楚军大将人人熟悉的象符,两符勘合,军中大将便得听命于新来大将。

    “柱国将军,勘合兵符了。”威严持重的屈丐却是不冷不热。

    昭常实在弄不明白这突然的变化,心中乱做一团面糊,可这是要命的时刻:不奉王命,持兵符大将便可立斩抗命将领!眼看屈丐脸色黑了下来,昭常只得下令:“中军司马,勘合兵符。”中军司马从后帐捧来一个一般大小的铜匣打开,昭常捧出了里面的半尊青铜象符,与屈丐手中的半尊青铜象符一碰,只听“咣——”的一阵振音,一尊大象便浑然一体了。

    “昭常将军听令!”

    “末将在。”昭常憋得满脸通红,心中依然是一团面糊。

    屈丐展开了一轴黄绢:“楚王诏命:昭常怯战不出,抗秦不力,着即革职,于军前戴罪立功!所部大军由屈丐统帅,大破秦军!”

    昭常大喊起来:“屈丐!何有如此王命?坚守不出,可是楚王严命啊!”

    屈丐冷笑:“莫非本将军不是王命?来人!将昭常押到新军大营看管!”

    不知何时,帐外竟多了一队新军甲士,轰然一声,进来便将昭常押了出去。屈丐立即击鼓升帐,聚齐了两股大军的三十多位大将,又一次当众勘合了兵符宣读了楚王诏书,昭常大军的昭氏将领们虽然多有疑惑,却也不敢抗命,毕竟楚怀王即位后,王命反复已经是家常便饭了,气恼抗命也没用,说不定过几日又变了回来,抗命非但有立时之危,过后也是军中笑柄,何苦来哉?

    屈丐是有备而来,立即对全部二十三万大军进行了整编:新军八万为中军主力,老军步兵五万为左军,老军骑兵五万为右军;老军中最特殊一千辆战车,车上甲士与随车步卒合计五万编为前军;屈丐自领中军,景缺任副将兼领右军,步战名将同匄令左军,车战老将逢侯良领前军;一日整肃部伍,演练协同,两日后开战!

    屈丐其所以没有立即进攻,是想等待屈原赶到之后再开战。毕竟,这是屈原呕心沥血冒着最大的风险谋划的一场大战,也许还是屈原握兵生涯中唯一的一次大战,尽管屈原交代的非常明确:抵达战场后若统编顺利,便立即开战,以防郢都随时生变!为此,屈原事先做了精心部署,派出五千精兵切断了郢都通往丹水的大小三条通道,凡是郢都派往丹水的快马特使,一律拘押,尽量给屈丐大军争取时间。凭经验与阅历判断,屈丐认为自己至少有五六日日的宽余,安陆到丹水是兼程三日的距离,屈原完全可以赶到。

    但是,屈原却来迟了。回领地出粮耽搁了整整三日,风风火火赶到安陆留守大营,又恰恰逢春申君在焦急的等候,俩人争吵了一宿,终于是屈原的激情无畏甘做牺牲征服了春申君,次日黎明,俩人便马不停蹄的兼程北上了。第七日的黄昏时分,终于赶到了丹水谷地。

    那一番景象真令人触目惊心!残阳之下,方圆二三十里的山塬上,到处都是层层叠叠的尸体,混杂着支离破碎的的战车,鲜血淋漓的战马,丝缕飞扬的战旗!啄尸的鹰鹫正在成群成群的飞来,大片大片的黑老鸦聚满了山头枯树,无休无止的聒噪着,温热的血腥味儿随着萧瑟秋风弥漫了整个河谷,浓烈得使人要剧烈的呕吐!

    “禀报大司马:我军战败了……”

    “上天啊!”面色苍白的屈原大叫了一声,一口鲜血喷出,从马上倒栽下来!

    悠悠醒来,屈原依稀看见了一圈火把,看见了火把士兵们的泪光,看见了浑身鲜血的一员大将正扶着自己 ……“你?你是景缺?快,快说,死了多少人?屈丐将军呢?” “大司马,新军将士兄弟们,全部战死了,屈丐老将军剖腹,殉国了……”

    “啊——”屈原微弱的惊呼了一声,又一次昏了过去。

    一片沉重的脚步声渐渐逼近,屈原睁开了眼睛,看见大片火把包围了过来,看见面色苍白的春申君与一个黑色战袍的大将走到了面前。

    “秦国上将军司马错,参见大司马!”黑色战袍的大将恭敬的深深一拜。

    屈原倏然清醒,竟神奇的霍然站了起来:“上将军,楚人有热血,楚国不会灭亡的!”

    “噢呀屈兄,上将军是来商谈分尸了。”春申君在屈原耳边说了一句。

    “大司马,”司马错肃然拱手道:“楚国新军人怀必死之心,战力之强,天下罕见,我秦军将士深为敬佩。此战我军伤亡六万,实为惨胜。司马错景仰大司马,敬佩楚国新军将士,愿与楚军合力,分开两军尸体,使英雄烈士各归故土。”

    屈原默默的对司马错深深一躬,热泪不禁夺眶而出,大袖一甩,便转身去了。

    次日午后,两军尸体已经完全分开。屈原本想将新军将士运回南楚故土安葬,可实在难以办到,无奈之下,便与春申君选择了丹水南岸一片山清水秀的谷地做了楚军坟场。楚军十万具尸体,百人一坑,一日一夜便堆起了一千座高大的坟墓。司马错亲自送来了一千方秦国蓝田玉,做了楚军墓碑。屈原亲自题写了两个大字“国殇”,镌刻与白玉之上,立于每座坟头之前。第三日,楚军残兵在谷地中为阵亡将士举行了隆重的祭奠仪式。屈原身穿麻衣,亲自主祭。当他将三桶楚酒洒在祭台前时,悲从中来,不禁放声大哭!楚军人人饮泣,哭声弥漫了河谷原野,屈原在遍野哭声中登上了祭台,激越吟哦——

    我有忠烈兮千古国殇

    猛士身死兮不得回故乡

    云梦渔舟兮一别去

    浴血沙场兮云飞扬

    挥吴钩兮夺秦弓

    血染甲兮大旗红

    身首离兮天地惊

    怀故国兮志坚诚

    心高洁兮不可凌

    子魂魄兮为鬼雄

    出不入兮往不返

    平原忽兮路超远

    猛士去兮栋梁折

    国殇沉沉兮何以堪……

    当天晚上,楚军便拔营后撤了一百里,回到了原先驻防的沔水河谷。

    屈原一直昏睡到夜半方醒,却见春申君还守侯在榻边,不禁迷惘惊讶道:“你?你还没有走啊?”春申君笑了:“噢呀屈兄,我到哪里去呀?回郢都送死了?你醒醒吧,我俩一起走,到燕国去,找苏秦了。”屈原翻身坐起:“春申君啊,你如何这般糊涂?大祸是我的,与你何干?快回郢都去,留一个是一个,莫非要一起上杀场,才心安了?”“屈兄哪里话了?”春申君真着急了:“你我同心,合纵抗秦,今日失败,我如何便能独生了?”屈原长叹一声,眼中又是泪光莹然:“春申君啊,义有大节方为义,我等固可同生死,但却不能抛下楚国啊!有你在朝,楚国终是有一线生机,你如何不明白?”春申君喟然一叹:“屈兄啊,我回去也是死,何如共担艰危,要死一起死了?”

    “不!”屈原光着脚便跳下地来:“你不似我这般激烈,楚王对你颇有好感,老世族对你也没有深仇大恨。你回郢都,至多稍有贬黜,断不至于杀身灭门。陪着我,既不能稍减我罪,又徒然让老世族独霸朝政,不能这样啊,春申君!”

    诙谐达观的春申君罕见的流泪了:“噢呀屈兄,非我人缘好,是你替我挡住了风雨啊……你获罪,我如何走得心安啊?”

    “春申君!你是大丈夫!妇人之仁,害死人的!”屈原几乎是吼了起来。

    春申君拭去了泪水,对屈原深深一躬:“屈兄,今日别过了……”猛然转身便大步去了。屈原一阵大笑:“春申君,多多保重——!”

    夜色之中,但闻一阵急骤的马蹄声渐渐远去。屈原走出军帐,看着漫天闪烁的星斗,听着点点零落的刁斗之声,竟觉得天旋地转,自己飘飘悠悠的飞升了起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