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跨越:韩培信踏遍大江南北的脚印-积基树本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01省委换届之前

    南京作为江苏省的省会,是一个集文化,政治,经济为一体的城市。风光秀丽,人文景观星罗棋布,自然景观优美,境内生态环境良好,是典型的水乡城市风格。山水城林的最佳人居环境全面显现、韵味独特的历史文化特色得到充分挖掘、建管并重的现代管理体系日渐完善

    一向享有盛誉的紫金山,巍巍盘旋,好像一条巨龙盘卧在南京的东面。在阳光映照下,山顶闪耀着紫金色光芒。山上松木参天,景色宜人,大片的树林和青翠的竹林,形成绿色的海洋,江南的春色,岂止是丹青大家笔下的作品,她是一幅永远无法描绘的图画。

    “浓墨重彩”的“天堑飞虹”绘于滔滔长江之上,这就是名闻暇尔的南京长江大桥,她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上层为公路桥,下层为双线铁路桥,真是“长虹接地通南北,远水浮天贯古今”,长江之险,大桥之壮,当之无愧地被收入金陵新四十景之中。“虎踞石城,雄视千古,凭借裂岸惊涛,曾使江南成半壁;龙蟠钟阜,功高百代,化为长桥卧波,终教天堑变通途”,这不愧为金陵名胜槛联中的佳句

    “碧波浩淼”的玄武湖、素有“莫愁烟雨”佳景的莫愁湖、茂林修竹绿荫如盖,成为百鸟栖息之所的白鹭洲……满目苍翠,春色缠绵,清逸秀丽、意味隽永。

    中山陵前列冈峦,后峙青嶂,左邻孝陵、右毗灵谷,气势雄伟;雨花台庄严肃穆,气势恢宏;栖霞山连绵起伏,层峦叠嶂,秀丽峥嵘,春天卉木萋萋,每逢秋季,枫叶流丹;梅园新村、总统府……六朝胜地、十代都会的名胜古迹,具备着独特的魅力,引来中外无数游人低首徘徊,驻足忘返。

    唐人有诗曰: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

    清晨6点30分,北京西路62号那幢黄色的两层楼里,响起中央人民广播电

    台新闻节目的声音。韩培信准时起床了。随后,这个幽静的庭院中出现一个腰板

    坚挺、身材魁梧的身影,他精神矍铄、步履稳健,早起散步是他多年来形成的习惯,或许这个习惯不只是为了锻炼身体,从他那坚定而睿智的目光里,你一定会感觉到他有思考不完的问题……

    1988年3月25日全国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韩培信心里清楚,他已经67岁了,明年省委召开第八次党代会,省委将要进行换届,他在心中思忖着:也许他到了该“退役”的时候了,中央会做出怎样的决定?他又将怎样打算?

    这些年里,他总是马不停蹄地从苏北到苏南,又从苏南到苏北,用生命“丈量”着热土,大江南北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脚印。有人说他是“做不住的书记”,他觉得这个称号很好,他是孤儿出生,他的根本身就扎在黄土地里,省委书记是属于全省七千一百万人民的,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的只会看文件的官老爷。

    按照韩培信的习惯,他每天晚上吃完晚饭,在院子里活动一会儿,就进入书房,处理文件,翻翻报纸,王浩已经习惯了他的生活。可是今天晚上,韩培信坐在书房的椅子上,没有看报纸,也没有批文件,却凝神望向窗外。王浩轻轻地进了门,他想给丈夫重新换点茶叶,却发现丈夫似乎在发愣。王浩立在他身后,轻声问道:“怎么啦,有什么心事?”

    韩培信被妻子的说话声从茫茫思绪中拉回到现实中来,忙回过头说:“王浩,你来得正好,中央马上要召开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我要去北京参加会议,明年我们省里要召开第八次党代会,你是知道的,党代会除了总结过去五年工作,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换届。从年龄上来说,我已经67岁,中央规定省委书记年龄是65岁,我已经超过这个界限了。我这次到北京开会,说不定中央领导会找我谈话,我在考虑我这个省委书记的去留!”

    王浩愣住了,这样重大的事情,她真的还没有想过,不知不觉他们结婚就快50年了。从年龄上来说,丈夫也该退出省委书记这个重要的领导岗位了。在这个时候,她能够理解丈夫的心情。

    王浩来在韩培信身边的沙发上坐下:“你不说,我还真的没想到这个问题。”

    韩培信说:“省委书记,这是一个多么耀眼,而又多么显赫的位置,走上这个位置的每个人都会雄心勃勃,壮志凌云,可是从这个位置上走下来,是否也能够超然平静呢?”

    王浩说:“中央的规定是有道理的。在这个时候,你考虑这个问题也是很正常的。我希望你早日从省委书记的位置上退下来,担子也轻些。”

    韩培信说:“你是最了解我的,我不是因为要离开省委书记这个岗位而纠结,而是觉得我在这个位置上干了七年,中央给我的‘责任’,我在这七年里,是否按照中央指引的航线,不折不扣地贯彻中央的大政方针,牢牢地掌控着江苏这艘大船,按照中央制定的行进方向前进?明年的全省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上,这个答卷全省7100万人民会满意吗?”

    王浩也许很难理解韩培信此时此刻的心理。中国有句俗话,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从中央决定让韩培信担任江苏省委书记这个重要职务起,已经七年,七年来,他一直告诫自己,居此高位,

    来不得半点疏忽。他觉得一贯以来,自己是努力这样做的。但是无论是谁,无论他在多高的位置上,人都会变老,这是自然界的规律,谁也无法抗拒的。作为身居江苏省委书记位置已经七年的韩培信来说,他已经过了年龄界限,这个千真万确的事实还是摆到他的面前。于是他想到了“激流勇退”四个字……

    果然,出席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时,一到北京的当天下午,中央办公厅通知他到中南海。接他的轿车三点半钟到达中南海西南门,一路顺利到达勤政殿前,一位年轻人迎了出来,韩培信知道他是总书记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他下了车,跟着工作人员进了勤政殿的办公室,一眼见到总书记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韩培信大步走上前去,远远地伸出手,笑着说:“总书记好,委员长好!”

    万里握着韩培信的手,说:“辛苦了,培信同志,做了那么长时间的火车,风尘仆仆啊!”

    总书记说:“本来打算在会议期间和你谈的,但是会议期间事情太多,特别是委员长,所以,你刚到,就把你请来了。”

    韩培信说:“中央领导日理万机……”

    总书记说:“明年江苏要开党代会,江苏省委、省政府的班子问题,你有什么想法?”

    果然不出韩培信所料,中央领导真的和他谈话了。在这一瞬间,韩培信想到在家临来北京前一天晚上和妻子说的话,该怎么说呢?任何工作,谈别人都好说,难的是说自己。

    “总书记、委员长,我已经过年龄了……”

    万里笑笑,说:“你虽然过了省委书记的年龄,但你身体还很好嘛,省委书记什么时候退出来,中央会通盘考虑,今天想和你共同商讨一下关于省委和人大的关系问题。”

    总书记说:“到明年江苏的党代会,还有一年多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中央准备在江苏试行由省委书记兼任省人大常务委会主任,看看由书记兼任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有哪些利弊。因此明年江苏党代会前你还是江苏省委书记,省委、省政府的班子还要听听你的意见,特别是省委书记。这关系到江苏这样一个省的各项工作的延续性。到明年江苏党代会时,你从省委书记位置上退下来,可以再干两年专职省人大主任。”

    这完全出乎韩培信的预料之外。总书记和委员长谈了一个多小时的话,他对江苏省委、省政府的班子,自有他的想法,他毫无保留地把他的想法,有些虽然是当时的即兴之谈,但却是他工作中的观察已经在他潜意识中形成的观点。

    从中南海出来,已经是下午五点多钟,自从接到中央通知,以及中央办公厅的车把他接走,有些同志产生了联想,主要是韩培信的年龄引起江苏政坛的注意,而且明年将要召开江苏省党代会,人们关注的不仅是韩培信这个江苏省委书记,还有整个省委常委的调整。

    奇怪的是,韩培信到北京开人代会,被中央领导找去谈话的消息,居然在当天就电流般地传到南京。一些关心政治的人便开始猜测,中央领导找韩培信谈什么呢?在这个特殊的时刻,除了干部上的事,还能有其他什么事呢?当然,总书记和委员长对韩培信谈些什么,没有别的人在场,外面所有的消息都只是一些人的主观猜测,自然有人说韩培信从省委书记的位置上下来了,有的还有鼻子有眼的说,某某人担任江苏省委书记了,某某人是韩培信一手栽培起来的,进了省委常委。

    细心的人还观察韩培信从中南海回到宾馆时的情绪变化,可是并没有发现什么。

    02家中的震荡

    韩培信去北京参加七届全国人代会了,王浩在家中也是思如泉涌。韩培信是一个孤儿,他们走到了一起,相濡以沫,志同道合,同生共死,47年来,她支持丈夫所做的一切,看着丈夫是怎样从一个没有父母关爱的贫苦孤儿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今天。她从小养成文静、宽容、厚重、谦和的品质,在婚姻家庭中更是任劳任怨,她早已下定决心,牺牲自己的事业,照顾好孩子,把家里所有的大事、小事,全都担当起来,为丈夫分忧解难,俗话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身后必然有一个奉献的女人。

    韩培信去北京开会的第二天下午,琴生匆匆回到家里,王浩从楼上下来,说:“琴生今天怎么这样早就下班了?”

    “爸爸没打电话回来?”

    “他去北京开人代会,又不是出国,昨天才走,打电话回来干什么?”

    “妈,你不知道?听说昨天爸爸一到北京,中央领导就找他谈话了。”

    “你听谁说的?昨天中央领导找他谈话,今天你在南京就知道了?你是千里耳?”

    “我也是这样想的,可是人家说得有鼻子有眼的。”

    “他们说都谈了些什么?”

    “这还用说?爸爸今年都67岁了,省委书记规定年龄是65岁,中央还能不叫他下来!”

    “下来也是正常的!”

    正在这时,建中回来了,见到妈妈和琴生正坐在客厅里谈话,朝母亲和琴生看了一眼,说:“领导在谈话哪,这样严肃!”

    王浩没理会儿子,琴生瞥一眼二哥,说:“领导去北京开会呢!这里没有领导。”

    建中笑起来了,指着妈妈说:“他?领导在这儿呢!”说着,坐到母亲身边。王浩看了看建中,伸手拍了儿子一下,说:“你尽瞎说,我是家庭主妇,是你们的管家婆。”

    建中说:“领导,我有重要情况向您汇报,您有时间吗?”

    “别贫了,有什么话?”

    “是关于江苏省委书记韩培信同志的去留问题……”

    王浩抬起头,没好气地说:“你又是从哪里道听途说的?”

    “妈,亏你还是1944年就入党的老革命家,这叫什么?这叫关心政治,你想,老爸都已经67岁了,明年又是江苏召开省第八次党代会的时候,这样敏感的问题能没有人关心?”

    接着,庆秋、新苏也回来了,这时,电话响了,王浩摆着手,意思是不让他们接,她伸手拿起电话,电话里传来建明的声音:“喂……”

    王浩说:“韩建明同志,你找谁?”

    “老妈,干吗这么凶啊!我爸没向你请示汇报工作?”

    “有什么事,就直接说,别没话找话说。”

    “妈,你不想我啊?”

    “这是我要问你的话,你想不想你爸、妈?”

    “好吧,那我回家蹭晚饭行吗?”

    “你都蹭了那么多年了,还客气啥?”

    吃晚饭时,除了建华,大人孩子坐了满满一大圆桌,建明给大家倒好酒,王浩说:“先别忙着喝酒,我给你们说句话。”

    建明说:“妈有祝酒词啊!”

    王浩正要说话,电话响了,她急忙去接电话。

    电话里传来韩培信的声音:“王浩,你们在干什么?”

    “你吃饭了吗?”

    “吃了,孩子们呢?”

    “正在吃饭,你怎么样?”

    “我挺好的!”

    孩子自然听出来了,这是爸爸的电话,个个都屏住呼吸,听着爸爸从北京传来什么消息。王浩又何曾不是,可是韩培信什么话又没说,说了半天闲话,最后居然对王浩说:“今天别管着他们,给他们喝点酒。”

    王浩听着韩培信云里雾里不着边际的话,说:“好了,没什么重要事情,挂了,我们正在吃饭。”王浩挂了电话,回到饭桌上,孩子们都看着她,想从妈妈那里得到什么消息,可是王浩若无其事地回到桌子旁。

    王浩说:“我给你们说,外面怎么议论是他们的事,你们都给我把嘴巴关紧了,不准参与议论你爸的事。”

    琴生和庆秋伸了伸舌头,建明端起酒杯,说:“来,大家喝酒!”

    03静静的省委大楼

    其实,从1988年3月全国第七届人代会,到1989年12月,从时间上来说,还有一年零9个月,对于一届领导来说,还不是谈去职的时候。可毕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各种议论和传说是免不了的。会议期间,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宋平和韩培信进行了谈话,主要是明年江苏第八次党代会换届时的省委领导班子问题,韩培信在谈话时毫无保留地谈了自己的看法,当然也说明自己明年过了中央规定的省委书记年龄界限,建议中央考虑让年轻的同志担任江苏省委书记。

    全国第七届人代会结束后,4月底,江苏召开了省委常委会,其实,在这段时间里,社会上的,机关里的,种种议论和猜测,甚至有些常委们也在不同程度上流露出来。

    常委会开始时,会议室异常寂静,简直可以听到大头针落地的声音。在北京开会期间,以及回到南京的这些天,韩培信的耳朵早已灌得满满的,但有些事只能是左耳进,右耳出。常委们已经到齐了,大家都在等着韩培信的开场白。韩培信的目光从常委们身上移动了一圈,他和往常的常委会一样,没有多少开场白,直奔主题,讲到今后工作时,他突然说:“从1981年我调回江苏工作,从省长到省委书记,到明年的江苏第八次党代会,九年时间,江苏改革开放是摸着石头过河起步的九年,也是为后续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打基础的九年。这段时间,正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许多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亲临江苏指导工作,并且在政策上、财政上给予切实帮助和支持,全省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群众同心协力,我们得以抓住机遇,并借鉴兄弟省市的经验,为江苏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做了一些工作,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打开了局面。但这些成绩,只能说是为江苏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初步的基础。”

    韩培信的这段讲话引起常委们的注意,大家在心中揣摩着书记讲话的含义。

    吃了晚饭,韩培信在院子里散步,王浩来到他的身边,一对老夫妻在朦胧的晚霞中并肩走在小花园里。

    王浩说:“在常委会上透了点风了?”

    “什么风?”

    “明年不是要开省第八次党代会吗?最敏感的是干部问题。”

    韩培信极目远方:“我说那些干什么?那是中央的事。”

    王浩说:“在北京开会期间,中央领导和你谈了?”

    韩培信说:“你怎么知道?”

    “社会上都在传说。”

    “这就奇怪了,社会上怎么知道中央领导找我谈话的?”

    “或者是群众猜测,或者是从北京传出来的。”

    韩培信说:“我现在不去想别的,只想我在省委书记这个位置上已经干了七年,我还能再为江苏人民做些什么?”

    春去秋来,韩培信依然忙忙碌碌,进出那栋小二楼,进出省委大院,奔波于大江南北……

    04工业发展

    江苏不是工业省,首先是纺织服装业也就是轻工业,然后是工业,农业,服务业。江苏在接受外资方面处于优势地位。苏锡常常是江苏的经济命脉,苏州与无锡每天的税收收入都在亿元之上,可以说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韩培信怎么能不知道,一个省的工农业总产值,光靠发展乡镇企业和扩大农村的多种经营的远远不够的,也是无法实现十二大提出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这样的目标的。那么江苏的工业是怎样的呢?

    很长一个时期,江苏工业企业数量虽然很多,但规模不大,门类不齐,设备陈旧,原材料、能源紧缺,基础设施薄弱。韩培信在当上江苏省委书记之后,从实际出发,在继续抓好农村乡镇企业的同时,迅速把目光转向城市,借助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堰桥“一包三改”和抓好乡镇企业“两头在外”的经验,从1984年起,江苏逐步深化城市改革。到1987年,厂长负责制在全省普遍推开;90%以上的预算内工业企业、65%以上的大中型商业企业推行了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陆续出台了计划、流通、价格、分配、金融、外贸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全省80%的工业企业实行浮动工资制,出现了8000多个经济联合体,300多个大中型企业集团和一批股份制合作企业,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合作经济、个体经济共同发展的混合经济,大大激发了商品生产和市场调节的活力。我们在抓好城市改革的同时,抓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对外开放,把城乡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结合在一起,尽可能加快提高全省经济综合实力。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逐步增加投资。江苏抓住契机,创造条件,争取国家投资建设一批重点项目。

    建设仪征大化纤,早在70年代初,上海金山、辽宁辽阳、天津大港、四川长寿建设四大石油化纤企业,使我国化纤产量有相当大的提高,但与世界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为此,国家决定再建一个大化纤。中央同意这个大化纤落户江苏仪征。韩培信还在担任扬州地委书记时,就参加仪征建设化纤的实地考察。但这项工程迟迟没有完全落实。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仪征大化纤终于被列入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在一期工程总投资概算25亿元中,工程前期由国家少量财政拨款,其余由纺织工业部和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联合向国内筹资,一次规划,分期建设,由企业承担还本付息风险。1982年1月,我国最大的化纤企业——仪征化纤的一期工程全面开工。到1984年底,年产18.3万吨的涤纶一厂及其各项配套工程顺利建成,投料试产一次成功。二期工程于1985年动工,1990年建成。这个期间,仪化公司累计生产聚酯切片和涤纶短纤维124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达112亿元,创利税22亿元,产品畅销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并打入国际市场,在国内外都获得良好声誉。中央领导和国际人士认为这是一个办得很成功的现代化企业。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扬子石油化工公司的乙烯工程,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大厂镇,紧邻于南京化学工业公司,其生产装置区南临长江,北靠宁六公路,与仪征化纤联合总公司直线距离仅三十公里。设有铁路专用线,并可与津浦铁路相连接,水陆交通方便,地理位置优越。

    建设扬子乙烯工程。是国家80年代最大的石油化工引进工程之一。由于我国轻烃资源很少,原油偏重,从构成和所占比例来看,我国乙烯原料以石脑油和轻柴油为主,加氢尾油和轻烃所占比例较小,其他只是个别使用。1984年6月1日,扬子乙烯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这项重点工程包括以30万吨乙烯和45万吨芳烃为核心的10套大型化工装置,具有化工型炼油、综合利用好、自动化水平高、能量使用合理和能耗低、环境保护好等特点。工程的各个装置紧密配套,形成石油与化工相结合的整体。工程验收后,被评为江苏优质工程和设计一等奖。1987年7月,乙烯装置等投料试车一次成功。投产后,生产负荷逐步提高,经济效益不断增加。1991年10月18日通过国家竣工验收。到1991年底,实现工业总产值达90亿元,创利税26亿元,创汇8亿美元。

    建设徐州铁路枢纽。徐州铁路枢纽为京沪铁路、陇海铁路两大铁路干线交汇点,是沟通华东诸省与全国各地物资交流和连云港出口物资运输的路网性枢纽之一。1984年12月开工建设(1990年9月全部建成投产)。这项工程投产后,徐州铁路分局运载能力提高40%以上。

    国家投资的重点工程在江苏大地一个一个拔地而起,对全省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全省各级政府多方筹集资金,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新建和扩建一大批大中型企业。在能源工业方面,先后建成徐州、丰沛、大屯新矿区,开发建设苏北油田,新建扩建了盐城、淮阴、谏壁、华能南通等电厂。在钢铁、化工、电子、机械工业方面,先后新建扩建冶山、利国铁矿,南京、无锡、苏州等钢铁厂、铁合金厂、焦化厂等;南京炼油厂、连云港碱厂、南化公司磷铵工程等;南京汽车制造厂、南京机床厂、清江拖拉机厂、华飞彩色显示有限公司等;铜山、苏州光华、江南等水泥厂,以及一批建筑新材料厂等建材骨干企业。在交通运输、邮电通讯方面,先后建成南京长途通信枢纽、南京新生圩港二期、京沪微波工程、宁汉渝光缆工程等一大批工程,在全省形成了公路、铁路、水运、空运、石油管道五个交通运输体系和新型邮电通信网络。连云港、张家港、南通港、镇江港、南京港开始投入运行。在此基础上,江苏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了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的工业企业改造,提高中小企业的专业化、现代化程度,改善大中小工业企业之间的相互配置状态。江苏工业从原来以轻纺为主、缺门少类的工业行业布局,发展为能源、原材料、机械设备和产品加工等门类配套、行业比较齐全,同时具有自己特色的工业生产体系,工业生产能力大为提高,基础已比较雄厚。

    05“昆山模式”

    韩培信在新华日报上发表文章《昆山发展的起步》,他说,1988年6月,昆山工业开发区正式更名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块15亩国有土地的使用权,开创了全国县级城市工业用地有偿出让招商的先例。同年8月,昆山落户了全国县级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苏旺你手套有限公司。

    昆山迅猛的发展态势,很快吸引了中央各有关部门的领导,以及一些研究机构的著名专家、学者来到昆山。像著名经济学家薛暮桥、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等都先后到昆山考察。薛暮桥充分肯定了昆山搞横向联合的做法,还题词勉励昆山以上海为依托,发展横向经济联系,促使经济高速度发展。费孝通好几次赴昆山,对昆山搞自费开发很赞赏,还慨言他的同行都应该来昆山看一看,住上一段时间,好好作一些调查,了解昆山的奇迹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会在这里发生?这些著名专家、学者往往具有世界眼光,思路开阔,他们的意见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迅速传递到中央最高决策层。另外,中共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谢华同志、国务委员张劲夫同志等也都实地看了我们的昆山自费开发区。

    这样一来,昆山的名声大起来了,很快传到了北京,以后在全国都有了很大名气。江苏省委、省政府大力宣传昆山借鉴沿海城市开发开放的经验。昆山搞自费开发区搞得成功,很快推动了全县农村工业小区的兴办,对全省发展经济、发展乡镇工业也都有好处。

    1989年,江苏省政府对外开放办公室的同志赴昆山考察调研,并写了份专题报告,上报给国务院特区办公室。1988年与1989年,全国沿海城市14个经济技术开发区研讨会分别在天津与烟台召开,昆山作为特邀代表出席了会议。除了昆山外,其它都是“国批”的国家级开发区,叫“十四加一”。昆山汇报了成绩,居然名列前茅。这就充分说明昆山的路走对了。后来,昆山利用“十四加一”这块牌子,引进外资。1990年夏天,韩培信刚刚卸任省委书记,成为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再次来到昆山,给他们提字:“更上一层楼”。希望他们能继续创造奇迹。1991年年初,省政府办公厅发出通知,确定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省重点开发区。1992年8月昆山通过了“国批”,正式进入国家级开发区序列。这样,昆山就开创了地方自费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的先例,在全国影响很大,被誉为“昆山模式”。以后省内外各地基本都学习借鉴昆山的经验,兴办了自费开发区。

    上世纪80年代(20世纪)的时候,台湾大部分的制造企业有技术、有资金和管理营销经验,但是受到土地、劳动力价格、市场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发展受阻。祖国大陆有项目、有市场,昆山考虑两岸合作共赢,引进台资的工作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做好台胞工作,台商想到大陆来投资,但有顾虑啊。昆山就利用江苏省的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同学情、故乡情、同胞情、做好与台湾各阶层的联系、交流与团结工作;另外一个方面,对台商敞开提供土地,工人薪金也比较低,台商来祖国大陆办厂创一番事业,从昆山起步。

    台商落户昆山,早期是靠人脉,熟人之间相互介绍。后来发展起来了,产业配套和集聚效应,发生了重要作用。1990年10月,昆山首家台资企业顺昌纺织有限公司正式投产,投资200万美元。由于企业办得兴旺发达,4年时间,顺昌的这位老板又引进外资,兴办了顺发、顺隆、顺裕等7家台资企业,形成了“顺”字集团,总投资达到4000多万美元。1991年,台湾楠梓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落户昆山,建立了沪士电子有限公司。第一期工程总投资2900万美元,采用国际先进技术装备,生产高科技的多层线路板,成为国际著名的产品。“沪士电子”的到来,开启了昆山“以大引大”,与国际大型跨国公司合作的阶段。很快,通过“楠梓电子”老板的介绍,以生产捷安特自行车闻名全球的台湾巨大机械公司的董事长就到长三角地区考察。捷安特自行车在台湾是最好的品牌了。但台湾本身有100多家自行车厂,竞争非常激烈。而祖国大陆是世界自行车的王国嘛,市场很大。当时浦东开发开放形势很好,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许多外资闻风而至。不过,浦东建设开发的起点和进入门槛还比较高,台湾的传统制造业还不是他们的优先考虑,并且浦东的建设还在起步阶段,基础设施也不到位。巨大机械公司就开始在上海周边地区寻找投资机会。昆山适时地抓住了这个机会,以优质的服务,包括主动热情的态度、很高的办事效率,欢迎“捷安特”在昆山落地生根。最后说动了他们。巨大机械公司就在昆山独资兴办了捷安特自行车有限公司。奠基时请我和省里其他几位领导同志去参加剪彩的。以后“捷安特”开工投产,头一年生产了十几万辆。刚好遇上美国反倾销,经过多方反复沟通协商,它解决了出口困难。“捷安特”以后办得很成功,带动了江苏、浙江、上海一带的自行车生产。在它的周围,集聚了数百家为其配套的轮胎、车轴、齿轮等自行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在苏南苏北,与“捷安特”有配套关系的乡镇企业达二三十家。“捷安特”成为台资企业的一个成功榜样。

    06关键的1989年

    关于江苏省委领导班子的变化,随着省第八次党代会时间的迫近,人们发现韩培信还没有离开江苏省委书记位置的迹象。但各种消息还是不断传了出来:省委有两位副书记到年龄,一位接替省政协主席,另一位当顾问委员会主任,中央同意了省委常委的调整,苏州市委书记高德正、连云港市委书记季允石到省里任副省长,中央经过考察,也认为这个意见可以实施。

    终于,原来传说的消息得到了证实,曾经从江苏省委副书记调到宁夏任自治区党委书记的沈达人回到江苏了。

    1989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省第八次党代会将在12月20日一12月25日召开。韩培信在江苏省委书记这个位置上已经是第七个年头,在他执政的七年多时间里,江苏的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和各项社会事业到底发生了多大变化,是他要向中央和全省人民交出一份答卷的时候了。

    12月20日,中国共产党江苏省第八次代表大会开幕,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795名,代表着全省267万多共产党员。省委书记韩培信代表第七届江苏省委向大会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切实加强党的建设,为夺取江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胜利而奋斗》的工作报告。

    新华日报在报道这次大会的盛况时有这样一段文字:

    1989年12月,中国共产党江苏省第八次代表大会举行。这次大会与上一次代表大会相距五年,五年中,江苏的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和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是建国以来社会进步较为显著,各方面工作活力比较旺盛的时期。

    在这五年中,中共江苏省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各方面力量引导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上来,使江苏的国民经济有了新的发展。1989年同1984年相比,五年间全省社会总产值增长1.2倍,国民生产总值增长7l%,国民收入增长67.6%,工农业总产值增长1.2倍,财政收入增长61%,人均国民收入增长1.16倍,社会商品零售额增长1.47倍,城镇居民平均年生活费收入增长1.18倍,农民年平均纯收入增长95%。全省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状况正在逐步改善,基础工业的建设有所加强,逐步进行了产业和产品结构的适应性调整,市场竞争能力得到增强,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明显增加。农村经济逐步走向农副工协调发展,粮食产量保持高产、稳产,多种经营持续快速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试验稳步展开,农业服务体系得到加强,乡镇工业在调整中前进。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先导作用日渐增强,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取得进展。区域经济发展出现新的局面,苏南地区整体经济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苏北地区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贫困地区落后面貌初步得到改变,一些地区的群众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外向型经济也有了新的发展,五年中外贸收购额344.86亿元,创汇92.34亿美元,利用外资7.5亿美元,与前五年相比,分别增长96%、80%和7.8倍。

    这也是江苏7100万人民有目共睹的事实。

    韩培信在中共产党江苏省第八次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中是这样说的:

    过去五年,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各方面力量引导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上来,使我省国民经济有了新的发展。

    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总体实力明显增强。与一九八四年相比(工农业总产值和增长速度按一九八O年不变价格计算,其余均按当年价格计算)预计一九八九年全省社会总产值三千五百五十二亿元,增长一点二倍;国民生产总值一千二百八十六亿元,增长百分之七十一,国民收入一千一百一十四亿元,增长百分之六十七点六;工农业总产值二千二百五十七亿元,增长一点二倍;财政收入一百二十一点二亿元,增长百分之六十一;人均国民收入一千七百一十八元,增长一点一六倍;社会商品零售额六百零八亿元,增长一点四七倍;城乡人民收入也有较大幅度增加,城镇居民平均年生活费收入一千三百六十四元,增长一点一八倍;农民年平均纯收入八百七十七元,增长百分之九十五。

    农村经济逐步走向农副工协调发展,在苏南地区农业生产基本稳定的同时,苏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潜力得到进一步发挥,全省粮食产量从一九八四年到一九八九年继续六年保持人均千斤的水平。多种经营持续地较快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试验稳步展开。农业服务体系得到加强。乡镇工业在调整中前进,特别是基础比较薄弱的苏北地区也有了较大发展,已经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区域经济发展出现新的局面,“积极提高苏南、加快发展苏北”的战略逐步得到实施。苏南地区整体经济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经济实力进亍步增强;苏北地区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初步得到改变;苏南与苏北间的经济交流有所发展,初步展示出区域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良好趋势。

    外向型经济有了新的发展。一批工业企业有效地实现了由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的战略转移,农副产品的外贸生产正在向基地化、专业化方向发展,逐步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提高了出口产品档次。五年中外贸收购额三百四十四点八六亿元,创汇九十二点三四亿美元,利用外资七点五亿美元,与前五年相比,分别增长百分之九十六、百分之八十和七点八倍。

    韩培信在他的文章《昆山发展的起步》中这样写道:

    今天看来,昆山的起步,一个是紧靠上海,另外一个,就是利用境外资金。境外资金当中,台资特别重要,两岸人民血浓于水嘛。现在,昆山是大陆台商投资特别密集的地区之一。2007年有个统计,昆山已批准设立的台资企业有3000多家,台资占到了昆山利用境外资金总量的百分之六七十,创造了昆山百分之七八十的工业产值和出口。台湾十大电脑笔记本生产企业有6家在昆山落户,昆山笔记本电脑年产量突破1000万台,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而昆山以全国0.1%的土地,聚集了全国1.7%的外资和1/9的台资,创造了全国2.4%的进出口总额。可以说,台资企业成就了昆山,昆山也成就了台资企业。台资企业对昆山的发展功不可没。

    昆山是江苏发展的一个缩影,是率先发展的一个典型。2005年底的时候,昆山就被评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百强县第一名。按照江苏省制定的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体系来衡量,昆山已率先基本达到全面小康社会水平,成为江苏第一个实现全面小康指标的县(市)。它的GDP从1978年的2.4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150亿元,人均GDP从466元增加到171640元。

    1989年10月4日,新华社报道:

    苏锡常“工业链”率先实现小康目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800美元,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迅速、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这条“工业链”西起常州武进、东至苏州昆山,绵亘上百公里,沿沪宁铁路、江南运河和公路密布了3.5万多家大、中、小各类企业,当时一年创造出900亿元的工业产值,为国家提供50亿元的财政积累。

    12月26日上午,中共江苏省第八届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沈达人、陈焕友、邓鸿勋、孙家正、曹鸿鸣、岳德旺、胡福明、顾浩、曹克明、高德正、戴顺智为省委常委,沈达人为书记,陈焕友、邓鸿勋、孙家正、曹鸿鸣为副书记。

    关于江苏省委书记的猜测,终于尘埃落定了。

    一个领导在他执政期间的成绩,谁也不会刻意去张扬的,往往会在后来的点滴文字间表现出来。《人民日报》曾用一个整版发表了题为《

    以开放打造中国百强之首

    》的文章,这篇由中国特色发展之路课题调研组写的“昆山市经济社会发展调查”,显然是中国最高层对昆山经验的最具权威的总结。《人民日报

    》还特别加了编者按:改革开放30年,昆山初步实现了由单一农业向农业、制造

    业、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转变,由依靠外资带动向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转变,由分散布局向集中布局推进集约发展、节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转变,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向共同富裕、和谐进步的转变,由城市规模扩张向城乡协调发展的转变,由粗放型增长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的转变。昆山是“苏南模式”的一个缩影,“昆山之路”雄辩地说明,只要发展方式科学,快速度也可以有好质量,工业化也可以有好生态,城市化同样可以实现城乡统筹。只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抢抓机遇,创造性地开拓发展思路,就能探索出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之路。

    有的学者说,还没有看到中央权威机构会对一个地方的评价如此全面肯定和高度定性。中国改革开放30年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中央的结论和总结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之路”。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之路”呢?《人民日报

    》的编者按再明确不过地告诉我们:昆山之路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之路。

    昆山!江苏的一盏明珠,这个神奇的名字早已誉满神州大地,昆山是全国县(市)中的“百强之首”,这百强县(市)中,苏州有五个县级市一直处在前十名,而昆山则是多次雄居“百强之首”。不容易,很不容易,全国千百个县(市)谁都想争取名列百强,而昆山又处百强之首,且多次雄居这样的首位,也许除了昆山还没有哪个县(市)能达到如此水平。

    昆山无山却有“玉”!

    07为江苏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9年12月25日,江苏省第八次党代会胜利闭幕。1990年韩培信开始了江苏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的工作历程。

    也许,对于从省委书记这个位置上走下来的同志都会感慨万千,韩培信当然也不例外,他出生在江苏,从一个孤儿走上省委书记的这个位置,也许他和别人的感受更不一样。正如他在卸任时的讲话中说的:奋斗中送走岁月,离任后留下感情。我将永远热爱江苏,热爱我的家乡,关心江苏的发展和建设。

    当韩培信从省委大楼的办公室搬出去时,他的心里充满了感激和留念之情。

    他从省委副秘书长,到省委书记,在江苏省委这幢大楼里进进出出28个年头,在省委书记这个位置上7年,而且,从1983年到1990年,正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这是为江苏未来经济建设和发展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那么,在他执政这7年里,江苏取得了那些成绩?千秋功罪,自有后人评说。

    1982年,江苏全省工农业总产值722.98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88.11亿元,工业产值534.87亿元。国内生产总值390.17亿元。全年国民收入332.64亿元,财政收入67.56亿元。全年生产粮食2855.45万吨,棉花57.60万吨,油料91.87万吨,钢62.5万吨,铁81.47万吨,原煤1802.88万吨,布21.09亿米。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86.31亿元。

    1983年3月,中央任命韩培信为江苏省委书记,1990年1月卸任,1989年,江苏全省工农业总产值1228.49亿元,比上年增长2.4%,国民收入1055.52亿元,比上年增长1.6%。国内生产总值1321.85亿元。工农业产值3029.67亿元,其中农业产值522.25亿元,工业产值2507.42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597.32亿元。全省完成财政收入126.39亿元,比上年增长7.14%;财政支出92.25亿元,比上年增长13.26%。城乡居民储蓄余额331.85亿元,比上年增加99.97亿元。

    韩培信从省委大楼里搬出来,省委办公厅的同志们依然惦念着他,这天上午,省人大办公厅机要秘书送来一封急件,韩培信拆开一看,是一纸手写文字,主要是把1982年全省主要指标和1989年的增长比例算出来,看着这张纸,韩培信的心里无比激动,这是同志们关心他七年的政绩。看着这张同志们亲手写的密密麻麻的数字,韩培信的心里感慨万千,“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人民会用心中的那杆秤对离任的领导进行考量,而人民的标尺是最精确、最中肯的。他把这个珍贵的资料放进包里,让江苏七万人民去考量吧!

    韩培信回忆说:1983年我在任江苏省委书记期间,一次到中央开会,听说黄老(黄克诚)住院了,特地去探望黄老,一见面黄老就拉着我的手,殷切风趣地说:“当时叫你拆‘银八滩’,说等革命胜利后还你一个‘金八滩’。你现在当了省委书记,‘金八滩’还了没有?”我回忆起当年为了反“扫荡”,拆光八滩镇的情景,惭愧地回答:“现在八滩地区还没根本改变面貌,我一点要实现你当时的诺言,建成一个‘金八滩’。”我还向黄老保证说:“请你放心,我们一定要趁改革的东风,把这个地区的工作做好,让八滩人民富裕起来,让盐阜人民和全苏北人民都富裕起来。

    江苏实施“加快发展苏北,积极提高苏南”的区域战略,在滨海县委的领导下,想方设法恢复了八滩名酒五醍浆的生产,兴办了一个发电厂,八滩开始有了变化。

    现在的八滩是江苏的工业强镇,是商业大镇,也是江苏百强名镇之一。

    今日的八滩,垂柳、大河、高楼、宽桥、霓虹灯相映成趣,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整洁文明,如黄海之滨的一颗明珠,璀璨夺目,光彩照人。与当年的“银八滩”相比,足可以称得上“金八滩”了。

    谁能知道,江苏省在“文革”之前,或者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只是一个幅员小省,十年动乱更是雪上加霜,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一次拨乱反正的会议。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为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有了党的好政策,更重要的是江苏有了一位继往开来、具有开创精神的省委书记,从1982年,韩培信主政江苏,到1990年1月,他卸任江苏省委书记,在这八年时间里,江苏省已建成经济大省。这个变化,是巨大的,也是谁也没有想到的。江苏省在韩培信主政的关键八年,江苏的工业农总产值跃居全国第一,粮、棉、油、猪产量居全国第一,超过上海。江苏从此令全国人民,令中央刮目相看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