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是正宗的和田籽料,又是大师级的作品,五十万块可一点都不贵。您要是还不信我可以做个试验。”摊主冲着外国人一笑,手里多了一根长发,和一个红色塑料打火机。
“真正的好玉水头足,头发缠在上面绝对烧不着。”摊主一边说着,把头发往玉上一缠,接着点燃了头发。果然,一分钟过去了,头发丝居然还没烧断。
燃发断玉这种方法,林谦以前在古玩摊上不知道见过多少次了,文物局和管理部门也专门来辟过谣,并且禁止古玩街再出现这种骗人伎俩。它是利用热传递的物理原理,对顾客进行消费诈骗,其实不管真玉假玉,哪怕是一块石头,头发丝也不会烧断。估计是摊主见来了外国人,想狠狠地宰他们一顿,这才临时起意,想到这种低级骗术吧。
摊主用了骗术,加上双眼也没有出现异能提示,林谦摇摇头走了。刚走了几步,就听到外国人嘴里唧唧歪歪的,说了句什么“Heat
transfer”后,也都离开了。只留下满脸遗憾的摊主,用落寞的表情看着玉石,摇头叹息,“他大爷的,玉还是那些玉,老外已经不是当年的老外了啊。”
“我说,你到底买不买啊,不买赶紧走,别妨碍我做生意!”
“你这纯粹是邪价!一张破纸敢卖两千块钱,你是穷疯了怎么的,干脆去抢好了!”
林谦听到一阵吵闹声,前面几步远的摊子前,买家跟摊主发生了争执,一堆人正围着看热闹。
林谦走进一看,那摊主光着膀子,脚下用两条黄色化肥袋子拼成的摊子上,摆放着一些烟斗、古书、佛像和青花瓷器。买家三十岁左右,白衬衫黑西裤,手里拿着一张发黄的书页,绷着脸正跟摊主讨价还价,眼睛还不时往人堆里瞅来瞅去。
“这样吧,一千块我就买了,也就一张破纸,你还真把它当宝贝啦?”白衬衫说道。
“敢情儿,你在我这儿憋着捡漏来了?我可告诉你,别看就一张破纸,可这是明代大书法家陈修的信札!”摊主有意无意地提高了嗓门,显摆一下不知道从哪里查来的资料:“陈修知道不?那可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人事部长!他的真迹还值不了两千块?这个价也就是在我这摊上,要是在拍卖行,没有三万五万的,门儿都没有!”
摊主的话一出口,围观的人群里发出阵阵窃笑声,看热闹的不少都是经常逛古玩街的老客,听摊主和买家一唱一和的,明显就是在作局,行里人管这个叫“拉网套兔子”,其实只能用来骗一些不懂装懂的门外汉。
古玩一行,唱双簧、敲边鼓的骗术层出不穷,主要骗的就是一些看过几本古玩书,又一心想着捡漏发大财的初学者,除非能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否则很容易打眼吃药。
当然,作局归作局,只要卖的东西看老,就算真是个局,买家也不会吃亏。所以,古玩行历来不打假,打眼捡漏,倾家荡产或者一夜暴富,靠得就是买家的一双眼睛。
趁着大家都在看热闹,林谦双眼死盯着白衬衫手里的书页,暗暗发动了异能。令林谦惊讶的是,这次他的双眼中,居然同时出现三条金龙!
金龙飞过,林谦的眼前出现一个头戴直角幞头,身穿圆领窄袖锦袍的老年男子,屈膝坐在衙床之上,俯身在几案前写字。锦袍男人身后是木质屏风,上刻远古怪兽,头长独角,双眼明亮有神。
“六一先生,别来无恙否?”
苍老浑厚的声音打断了锦袍老人,抬头一看来者,老人忙起身拱手,笑道:“不知梅都官驾到,恕罪恕罪!”
画面到这里就结束了,林谦揉了揉隐隐作痛的太阳穴,回想着方才的场景。林谦记得去年曾经看过一部电视剧《大宋提刑官》,讲的是宋理宗年间的提点刑狱司宋慈,为百姓洗冤昭雪的故事。电视剧里面郭达等官员所穿的圆领锦袍,与自己方才双眼中所看到的,几乎一模一样。
林谦虽然不懂这张纸的市场价值,不过花几百块钱买下宋人的真迹,肯定也亏不到哪去。
林谦往白衬衫身边一靠,从口袋里掏出新买的红塔山,撕开包装纸后递给他一支,笑呵呵的说:“这位老师,能让小弟也瞧瞧不?”
古玩行的规矩,货在谁手里谁讲价,否则就属于乱搅局,很容易被行里人骂,所以林谦才显得比较谦卑。白衬衫摆了下左手,意思是自己不吸烟,却把手里的书页让给了林谦。
看热闹的人见白衬衫这么大方,脸上又露出意味深长的笑意,心想果然不出自己所料,这白衬衫表面上杀价,其实就是摊主请的托,两人下好套,就等着林谦这样不明就里的傻小子往里钻呢。
信札拿在手里,林谦发现这张纸长宽约三十来公分,共八行字,里面的繁体字林谦也看不大懂,只注意到结尾处有“修頓首”三个字,看格式确实属于古人的书信,下面还盖着两方红色钤印,可惜林谦一个字也看不懂。
整体上看,这张古纸呈深黄色,质地非常柔韧,字迹浅淡,像是有涂改的痕迹。另外,信札的品相很差,上面有明显的油渍和污渍,还被人弄得皱巴巴的,可见保存环境相当恶劣。
“兄弟,其实我有点看不准。你瞧,这应该是张古毛边,可是看纸面发黄的程度又像是人为做旧的。还有,谁都知道古毛边是明朝末年的产物,怎么会在洪武朝出现呢?我劝你再仔细考虑下,别花了冤枉钱。”
林谦正认真看着书札,白衬衫忽然在他身边悄声耳语,林谦一愣,脱口而出道:“古毛边?什么是古毛边?”
“哈哈哈,原来是个啥都不懂的菜鸟!”
人群爆发出响亮的笑声,白衬衫怕摊主骂他瞎搅局,气的一跺脚走开了。看热闹的人大笑之余也有些惊讶,那白衬衫居然不是托。不过是不是托不重要,一个连古毛边也不懂的傻小子,愣头愣脑的居然要花钱买明代真迹,那才叫好笑。
“小老弟,怎么样,看准陈修的这张信札了?一口价,两千块!”摊主冲着白衬衫离开的方向狠狠的白了一眼后,又摆出一副笑脸,迎接他的新顾客。
“五十!”林谦开始杀价,“你说的什么修的我也不懂,我妹妹上大学有书法课,刚好我见这张纸写得不错,准备拿回去让她临摹。告诉你啊,五十块钱已经够多了,别再得寸进尺。”
摊主心里一喜,喝彩的是闲人,褒贬的是买主,肯杀价就是个好兆头。
“一千八,少一分也不卖!”
“五十!”
“一千五,兄弟,总得让哥哥够本吧!”摊主无奈打起了感情牌。
“五十!”
林谦不吃那一套,转身做出要离开的姿势,摊主叹了口气,最终开价二百块。林谦一看也差不多了,掏出钱付账,他实在想买回去好好研究一下,到底写这封书札的宋代老人是谁。
现在唯一能知道的是,这位老人穿官袍戴官帽,品级不知。另外,还有人称呼这位老人“六一先生”。
“六一先生......”
回去的路上,林谦反复念叨着,不过他除了知道饰演孙悟空的六小龄童,还真不知道历史上谁叫这个怪名字。
“这买卖做的划算。”林谦离开后,摊主得意的数着票子,“十块钱到手的一张破纸,转手卖了两百块,嘿嘿!”
夕阳西下,鼓楼街上的八方宫灯逐次亮起,米黄色的流苏吊穗随着晚风轻轻飘舞,映红了周围红墙绿瓦的明清建筑,更显得古韵昂然。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