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应掌握的生存本领-成功理财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理财已不单纯是花钱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体现了青少年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大多数成功人士尤其是商人,很小就具备了理财的能力,为日后的成功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基础。让青少年从小炼就会花钱(节省而且用在点子上)、会存钱、会赚钱的方法和能力,会让青少年一生快乐富有。

    1.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秦琼卖马”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讲的是隋末唐初的英雄秦琼因为穷苦潦倒,身无分文,被逼到卖马的地步。没有钱真是寸步难行,现在的经济社会更是如此,正应了这句俗语:

    “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

    是的,现在一毛钱正像有的人说的不能买啥东西,但如果没有这一毛钱你将:

    坐不到车;

    买不起想看的书;

    打不了电话;

    漆黑地过一晚;等等。

    我们要在生活中珍惜它,有计划地利用它,尤其要学会去有计划地使用身上有数的钱。

    (1)制定用钱计划

    “量入为出”,计划用钱,是从小就要培养的好行为。我们可以依据自己的需要和家庭负担的能力,确定每月可以由我们支配的钱数(数目要恰当,不宜太多),同时和父母一起制定开支计划,和父母约定,我们要按计划开支,节约下来的钱也可归我们自己。这样,我们有自己支配的资金,满足了我们的经济需要,也满足了我们要求自立的心理需要。因为钱是“自己”的,数目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就能够自觉地控制自己的开支,并能有效地防止我们乱花钱的毛病。

    (2)牢固树立勤俭节约的作风

    有一则关于苏轼“房梁挂钱”的故事: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我们这一代诞生在物质充足的年代,富足的物质条件将我们节约的品质悄悄给掩盖。一些“理所当然”的浪费便随处可见。垃圾箱里有随手扔掉的馒头,餐厅里有一桌桌吃剩的佳肴,水龙头里的自来水哗哗流上几个小时却无人问津。人的私欲越来越大,不停地向无言的自然界索取原料,却又轻易将它放弃。人类辛勤创造出来的东西,最后却被这样白白浪费掉。难道不可悲吗?

    不要认为我们的生活是富足的,不要认为我们可以随手扔掉我们不想要的东西,不要认为这个世界没有饥饿的阴影。现在全世界处于饥饿和营养不良的人口高达8亿!就连美国这样堂堂的“金元帝国”也有2000万人口处于半饥饿状态中。

    人们往往忽略了非洲那些由于饥饿而头大身枯、肋骨清晰可辨的孩子们。同时,也忽略了在世界阴暗角落里由于饥饿仍饱受折磨的人。

    《治家格言》中有名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而现在的我们,竟在饱暖中淡忘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名言。

    春游或新年给我们做过多的准备,过生日搞得十分隆重,这些看起来是小事,父母在经济上也完全负担得起,但这却会给我们的思想带来不良的影响,使我们觉得花钱是很随便的事,越阔气越光彩。而这些想法正是乱花钱的思想根源。

    (3)树立正确思想

    不乱花钱,就要从这些具体小事着手,要树立以节俭为荣、以铺张浪费为耻的思想。同时,培养我们计划用钱的能力,养成计划用钱的良好习惯。

    有些青少年花钱大手大脚,可以听父母讲讲花钱大手大脚的坏处,体会一下自己的错误所在,从而改掉花钱大手大脚的坏毛病。

    要懂得“一分钱逼死英雄汉”的道理,金钱上的比阔是有害于我们身心健康的,树立我们的正确金钱价值观是当务之急。

    2.要知道金钱的来源

    王标今年13周岁,上初中一年级。不久前,他滋生了一种和别的同学比阔气、比花钱大方的思想。比如,学校组织校外参观,他听说有的同学带了20元零花钱,就要家长给他30元;以前,踢足球穿一般的足球鞋就行,现在则嚷着要买名牌球鞋,还说:不少同学穿的是进口名牌,我买国产名牌已经是低标准了。为了他上学方便,家里去年专门给他买了辆轻便自行车,结果没骑多长时间,他就又缠着要买变速车。

    这是我们的一种攀比心理,而父母因为我们是全家的宝,所以我们要什么就给买什么。无形中使我们变得花钱大手大脚,一点也不知道爱惜。我们不知道钱是怎么来的,觉得来得很容易,久而久之,乱花钱的行为就会根深蒂固,也许真的会有那么一天,我们的生存会因此受到威胁。

    没有哪位父母会赏识我们大把大把地花钱,用钱与伙伴们去攀比、卖弄虚荣,因为他们知道金钱来之不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金钱也同样是大人们用血汗赚来的,尽早地知道金钱的来源,对树立我们正确的金钱观很有帮助。

    (1)懂得钱的价值

    我们了解自己父母的收入来源、开支、储蓄等经济情况,并通过可以上街购物等机会,做一些物品价格的比较。

    我们和父母上街,我们要买3块钱一个的冰淇淋,父母们就告诉我们3块钱可以买1斤黄瓜(6毛)、1斤西红柿(1元)、半斤豌豆(8毛)、3斤小白菜(6毛),这些菜一家3口两顿也吃不完。

    从这样的比较中,我们也许会恍然大悟:“原来3块钱可以买这么多的菜呀!”当我们了解了3块钱在生活中意味着什么,也许会主动对父母说:“那我还是别买冰淇淋了吧!买根便宜的冰棍吧!”我们非常高兴地接受了,结果仅花了3毛钱。

    (2)了解家庭的收入

    了解家庭的收入,提醒自己不要和别人攀比。要懂得使生活过得更好,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将来要靠自己自食其力。尽管我们不必了解家庭经济的具体状况,但是家庭经济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是我们应当了解的。父母毕竟不是我们的“银行”。

    (3)到父母的工作场所去参观参观

    青少年往往不知道父母的钱是从哪里挣来的,并对父母给予的每分钱抱有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但是,当我们去参观父母工作的场所,特别是体力劳动者那些流血流汗的挣钱场所,情况就大不一样了。父母的劳动会对我们的心灵产生一种惊心动魄的震撼效果。

    3.积少方能成多

    美国有一本畅销书叫做《钱不是长在树上的》,这本书的作者戈弗雷在谈到储蓄原则时指出:我们可以把自己的零花钱放在三个罐子里。第一个罐子里的钱用于日常开销,购买在超级市场和商店里看到的“必需品”;第二个罐子里的钱用于短期储蓄,为购买“芭比娃娃”等较贵重物品积攒资金;第三个罐子里的钱则长期存在银行里。

    为了激励自己存钱,我们可以陪父母一起去银行存钱,并请求父母以我们的名字开一个户头。当我们在铅印的存单或存折上见到自己的名字时,我们会感到自己长大了,变得重要了。

    银行存钱的另一个好处是:它能使我们充分理解钱并不是随便地就可以从银行里领出来,而是必须先挣来,把它存到银行里去。以后才能再取出来,而且还会得到多出原来所存入的钱的利息。

    那么,怎样培养自己储蓄的习惯呢?

    (1)决定应该存多少钱

    虽然我们能从礼物或零用钱中拿出一定比例的钱来存,所存的钱会随礼物和年龄而有所不同,但重要的是我们在拿到钱之前,就要先建立储蓄的习惯。

    (2)储蓄优先

    我们和大人一样,都会把储蓄这件事延后再做,结果到最后才发现自己没钱可存了。所以我们在做其他事之前就应先把钱存起来。我们长到15岁,可以用家里的钱玩储蓄“游戏”。我们将自己的积蓄存到家中的“银行”时,用我们的名字开一个“账户”,让我们有自己的“存折”,并妥善保管。应该让我们理解,把钱存到银行里,不是银行把钱“拿走”了,而是把钱安全地存放起来,并使之有所增加。

    (3)为特定的购买目标设定期限

    如果我们要存钱买一组电视游戏机配件,可找来一张那组配件的照片,然后在上面写上希望购买的日期。用磁铁把照片钉在冰箱门上或钉在卧室的门上,以便能时时看到自己的目标。

    (4)“自我存钱”的技巧

    每周存下部分的零用钱;将所有在节庆时收到的礼金都存起来;少花点钱在自己身上,多做些额外的有意义的活动;在有时间把钱花掉之前先存起来。

    4.钱应花在点儿上

    我们渐渐长大,在我们的生存中对钱必定会有某种需要,这是正常的,我们认为,花钱本身无可厚非,关键是怎样花。

    有这样一个传说:三个小伙子同时向一位姑娘求婚,姑娘开出条件:谁能用最少的钱装满一间仓房,不论任何东西,我就答应嫁给他。

    第一个青年想了好久,发现稻草最便宜,便买了许多稻草,装满一屋。姑娘没吭声。

    第二个青年运了许多泥土,装满一屋,只花了点搬运费,代价最低,以为胜券在握。仍遭姑娘拒绝。

    第三个青年把姑娘带到空空的房里,用火镰打着灯芯,霎时满屋生辉。终于赢得了姑娘的芳心。

    由此可见,怎么花钱也需要智慧,而且这种智慧往往折射出一个人的智慧。

    我们可以这样得到如此美丽的智慧:

    (1)要节制零花钱

    小雯开始上小学了,每当休息的时候,大多数的同学都涌到小食站,购买零食、汽水。虽然妈妈已为小雯预备了点心和开水,但她也希望能像其他同学一样,可以有自己的零用钱买喜欢的东西。回到家里,她伸手向爸爸要零用钱,爸爸不置可否,没有答应。于是小雯待妈妈下班回家后,又向妈妈要。妈妈想想,觉得也该给她零用钱。

    小雯欢天喜地捧着她一星期的零用钱,买零食、玩具……不到几天,钱用光了,小雯又拿出她的看家本领——向妈妈撒娇,对着自己唯一的掌上明珠,妈妈很快就心软下来,又再给她零用钱,只要小雯一吵,妈妈便要掏腰包。

    青少年不了解钱的价值,不懂得工作的辛苦,在大人的宠爱下,养成乱花钱的习惯,这不仅会宠坏我们,更可能给我们的将来埋下祸根。

    而今的中国人生活大为改善,更有一部分家庭进入富有阶层。有了钱,但要懂得节制,不能“有求必应”。中国有句俗话:富不过三代。意指第一代创业,第二代守业,第三代败家。

    从小在钱堆里长大的青少年,会过度重视物质享受,爱慕虚荣,缺乏刻苦奋发的毅力和精神,在现代社会无情的竞争与太多的诱惑面前,他们极易被淘汰。

    无论我们年龄多大,也无论家庭经济条件如何,我们在使用零花钱方面,一定要有所节制,把钱的数额控制在我们有能力支配的范围之内。一般来说,零花钱的数额并没有一个定数,要根据我们的日常消费来预算。这些开支大多包括买零食、午餐费、车费、购买学习必需的费用。另外,再准备一些额外的钱,也就是说,零花钱,要比预算宽裕一些,这样才能为我们的存储创造可能性。

    (2)明智消费

    琳达是纽约市一位心理医生,她曾带着她的儿子埃里克逛了3家商店,她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孩子的父亲买台物美价廉的收音机。

    作为奖赏,埃里克获得了最高价与最低价之间的差价10美元。

    在寻找物美价廉的商品过程中,差价成为可触知的盈利证据。通过这样言传身教的消费示范,我们可以学会一些节俭的美德。

    为了我们真正地获得幸福和快乐,不要过多地索求,而应有所节制,而且我们还要学会合理地购物。

    购衣,重在实用、舒适,而不应追求高档、名牌;在饮食方面,应重营养成分,而不应追求高级补品、营养品等。

    然而在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下,我们可能会产生一些非分要求。应告诫自己坚持己见,绝不退让;树立权威,严格要求;努力配合,互补互利。

    5.理财容易犯的二十个错误

    一位要外出旅行的人把自己的财产委托给他的三个仆人。他按他们各自的能力,分别让他们保管500元、200元和100元钱。他走后,领500元的人用这笔钱做买卖,另外赚了500元。领200元的人做生意,也照样赚了200元。但领100元的人却把主人的钱埋在地里。

    主人回来后,核对三个仆人的账目。保管500元和200元的人向主人解释他们投过资,并都增加了一倍财富。主人称赞他们两人是忠实的仆人,他会委托他们负更大的职责。

    保管100元的人走上来对主人说:“主人啊,我认定你是个无情的人,你会抢走我挣的钱,所以我把这笔钱藏在地里”。

    主人回答到:“你这个可恶的、懒惰的仆人。你知道我需要你的钱,你应该把钱存入银行生息。马上把你的钱交给有500元的人。那些能赚钱的会得到更多,那些不会用钱的人,会一无所有。”

    懂得金钱的价值,学会如何明智地理财,这是每个人必须做到的。

    所以青少年要接触钱、了解钱,学会合理地使用钱,这有利于培养自己的经济意识和理财能力,以适应未来经济生活的需要。

    有关专家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研究,总结和列举出了现在存在于青少年身上,在理财方面最容易犯的20种错误。这些错误是:

    (1)现在享用,以后付钱。大多数青少年对钱的认识不够,没有隐患意识,眼前只有享受,认为以后会有父母把钱送到自己手上。

    (2)没把钱当回事。我们总以为家长有的是钱,每天都能有大数目的零花钱,所以买东西从不考虑价格。

    (3)买东西时,把身上的钱花个精花。

    (4)向广告看齐。许多初高中生的早餐,不是“好吃看得见”的方便面,就是“口服心服”的八宝粥,他们不论是吃的还是用的都向广告看齐。

    (5)向大人看齐。看见大人们经常泡桑拿,吃“麦当劳”,他们感到一种气派,不仅有羡慕之心,也学着去进行高消费。

    (6)向明星看齐。据一家美容店老板介绍,她曾遇到不少崇拜明星的中学生来美容修发,还常常甩出100元的纸币。

    (7)许多初高中学生在钱花掉之前,已经有过数次的购买欲望。

    (8)买了许多东西,但很少有令他们长期满意的。

    (9)滥用别人的钱。

    (10)只在花钱时他们才有一种满足感。

    (11)如果手中有几百元,他们就觉得富裕了。

    (12)储蓄对他们来讲并不重要。

    (13)花掉的要比储蓄的多。

    (14)只能节省一点购买小件商品的钱。

    (15)认为钱的能量并不很大,而且没有多少潜力可挖。

    (16)花钱从来不做计划。

    (17)不能正确地使用活期存款账户。

    (18)不恰当地使用信用卡。

    (19)从不了解钱的时效价值。

    (20)忽略通货膨胀。

    6.理财能力的训练原则和方法

    高效率地理财是我们生活中必须具备的一种重要能力。良好的理财是去享受其他一切让生活有趣而且有收获的额外事情的关键所在。对我们来说,这也同样是正确的。在初中阶段我们越能在生活花销、学习花销、娱乐花销以及其他“被分派”中高效率地利用,我们节省出来用于自己的爱好阅读、会友及其他一些能丰富我们生活的资金就越多。这为我们将来在自己的事业中有效理财做好了训练和准备。

    下面是一些理财的训练原则和切实高效的方法:

    原则一:不同的青少年在理财安排及责任感上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有快有慢;

    原则二:确定要事优先是合理理财的一个主要方面。因此,价值判定在金钱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训练方法:

    (1)列一个一天所花钱和剩钱的表格,或举行个一天“用钱大会”,以帮助我们逐步确立理财观念。

    (2)准备一个精美的硬皮记账本,这对我们的日常理财生活很有帮助。

    (3)一般来说,在我们上学期间,就制订出一个详细的理财计划,具体到一周每一天的每一件事,然后做好记录。一周结束后,把各项活动所花的金钱数量加在一起,去发现我们是怎样花掉自己手中金钱的。由此可以思考如下问题:

    这一周你把大部分金钱都用在做什么上面了?哪方面用的金钱最少?

    你宁愿在什么事情上多花些?什么事情上少花些?

    你想去做的事为什么不去做?没有足够的金钱吗?

    你对你花费金钱的方式是否满意?

    金钱是用劳动者的血汗换来的,虽然有的人不珍惜它,不好好认识和利用它,但我们不能那样。我们要懂得钱要踏踏实实地挣,要一分一角地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