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给想法设限:活出无限人生的思维法-心有所向,活在坚定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朋友们总是说起生活的状态,多数人表达的是一种迷茫的感觉。迷茫是罂粟花妖冶的美丽,一旦上瘾,慢性毒药便缓缓渗入肌理,终有一天会一命呜呼。但撩人的罂粟花不是谁都能够抗拒的,在这迷茫的诱惑中独善其身,是一项不那么容易的工作。不迷茫又不功利,在一步一个脚印的正能量中走完一生,那样的你,定能安然看待生活的得与失。

    ◎ 崭新的人生始于足下 ◎

    行色匆匆地奔走在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人可能会因为面临新的工作挑战而如履薄冰,深感力不从心;也有人会因为初入职场而状况百出从而自我贬损、丧失自信;也有人即使已经在职场多年,却还会像职场菜鸟那样感到迷茫;还有人即使工作顺利、财源滚滚、家庭和顺,却还是无法从当前的人生中收获一定的幸福感。

    像很多人一样,我也对自己的人生有很高的期望。希望能够自由地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生活,在云卷云舒的清淡时日里,也能够感受到人生的一种向上的希望和力量。

    但人生都不是完美的,总会在人生的交叉路口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大学毕业后未来发展的定位和选择问题,就已经让我焦头烂额了,本以为凭借着一种理想主义的方式去生活,用飞蛾扑火的力量追逐理想,就能够成功。但现实的残酷让我遇到各种挫折,虽是愈挫愈勇,却还是在这蹉跎中忍不住怀疑自己,甚至会陷入一种迷茫:付出这么多,到头来为什么却换来满意的结局?

    不顾家人和男友的反对,我选择了一条艰辛的求职之路,怀揣着一个传媒梦,希望自己有天能够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传媒界精英。一次次地满怀希望投递出简历,可每一次都石沉大海、杳无音讯。在一次次的失败面前,我甚至有过要放弃的打算,但如果放弃的话,下一步该何去何从呢?又该怎么和当初那个义无反顾的自我交待?

    幸运的是,两个多月之后,有一家公司愿意接受我,虽然是只有十几人的小公司,但于我而言,这已经是一个不错的工作机会了。本来以为找到工作就万事大吉了,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无非就是好好工作,争取加薪升职,以证明自己,其他的都不用想。却没想到,工作中还是难逃各种各样的问题。每天顶着压力上班,面对不熟悉的业务,还有似乎永远也做不完的工作,成为北漂一族的我还要面临物质上的拮据。各种各样的压力面前,我感受到了个人的渺小和无助。

    夜深人静的时刻,蜷缩在被窝里,悄悄地抹眼泪,我扪心自问:未来的路到底在哪里?

    对很多初入职场的人来说,基本上对自己第一份工作满意程度较高的人寥寥无几。要么嫌薪资太少,要么觉得根本就是在浪费生命,丝毫不能体现自我的才华。很多企业不喜欢招聘毕业生也是这个原因。刚从学校走出来的大学生凭着一腔热血,觉得自己是个人才,在实际的工作中,却屡屡碰壁,遇到很多问题不能解决,处理起事情来也很不成熟;对很多事务性的工作,总是嗤之以鼻,觉得不做些惊天动地的大事,似乎就对不起自己的学识。这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有工作经验的职场中人更容易赢得招聘者的青睐。

    庆幸的是,我是以这样年少轻狂的姿态走过来的一个人,最终战胜了那个不谙世事的自我,直到现在,我也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成功的人,只能说是一个从迷茫中挺过来的人。

    一个关系很好的同事菲菲总是笑嘻嘻的,从不抱怨工作,跟我这个满腹牢骚的“怨女”完全不同。我问她为什么能这么坚定、快乐地工作,从来没有过迷茫。她却回答,其实她也经历过迷茫的阶段,一度曾经有轻生的念头。但现在的她长大了,她告诉自己,迷茫是人生中的一个报警器,告诉我们该在这个时候放缓人生的步伐,好好思考,再启程上路。

    我知道,不管怎样,对待迷茫应该有一个积极的态度,就像菲菲给我的启示,即使我们会在人生中过得凄苦、孤单,找不到人生的意义,也要咬咬牙走过那个阶段,等再回望曾经经历的种种苦痛、挣扎,以前不能承受的那些伤痛都变得可以接受了。

    如果将人生比喻成一段征程的话,迷茫就是这征程中不可避免遇到的第一个拦路虎,如果能够将其转换为人生的正能量,从对迷茫的思考中寻觅到人生的新方向,那崭新的人生就在眼前。但要是沉溺于迷茫带来的懈怠和懒散中,人生就如同一辆没有方向盘的汽车,只能落得个车毁人亡的下场。

    迷茫是新旧人生的交汇点。崭新的人生始于迷茫,但又不止于迷茫。中国古人有句话叫“三十而立”,而三十岁的小秦却在三十岁的时候过着不上不下的日子。他在攻读完硕士学位时,在就业和继续深造之间犹疑徘徊,似乎总是不确定哪种人生才是自己想要的,在迷茫的漩涡中越陷越深。最后看周围的同学都在考博士,就随波逐流,也选择了考博这条路。却不曾想进入学术生涯中,他才发现自己既没有兴趣,也无法耐住性子进行枯燥而冗长的科研工作,在学术苦海中苦苦挣扎,每天被迫做自己不喜欢的科研项目,因为没有兴趣作为激发点,也鲜有什么大成绩,不过是在故纸堆里讨几口饭吃。

    小秦是迷茫的一个牺牲品。实际上,迷茫不要紧,但不应该在迷茫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人生迷茫的当口,要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如果小秦当初冷静思考,在这迷茫中拨开重重迷雾,顺从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对学术生活多几分了解,肯定不会做出让自己抱憾终身的选择。可惜人生没有后悔药可买,不管我们是否有过悔恨,逝去的人生就再也回不来了。

    所以,不要小瞧人生的某个选择或者际遇,而迷茫中正孕育着人生选择的无限可能性。正视迷茫而又超越迷茫,拒绝心无所向地度日,不要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样的人生才有希望。

    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有言“他人即地狱”,无法正视他人和自身的关系,他人是地狱,同理,人如果无法正视自我,那自我也会是自己最大的敌人和无法救赎的深渊。

    有谁的人生不迷茫呢?没有谁是天生的智者,崭新的人生始于迷茫,超越迷茫之后,我相信每个人都是人生的强者,在温暖的太阳下沐浴光辉。相信迷茫就像是头顶暂时遮住太阳的乌云,它总是会消散的。

    ◎ 迷茫之后的奋起拼搏 ◎

    迷茫的阴云从不定的内心消散之后,就是整理好心情,准备出发的时刻了。那种心无所向、惶惶度日的感觉折磨得人身心俱疲,甚至对人生的方向早已经没有把握的人,终归还是松了口气,能够继续踏上新的征程。

    听过很多成功学的故事,知道成功背后必定充满心酸和血泪。一些出身于农村、相貌平平的人通过自己的成功,告诉世人,即使我平凡,我微不足道,但只要有方向,肯拼搏,幸运之神迟早会光顾的。当他们回头看看当年自己的经历,会不会潸然泪下,抑或是感慨万千呢?

    一个熟识的同学也是这样的成功者。他从小学习成绩不好,总被老师训斥,父亲总说他这辈子也不会有大出息。他也曾自暴自弃,索性放任自流地生活,得过且过,不知道自己要追求什么,也不知道要过怎样的生活。后来他喜欢上了文学,在一次次地投稿被拒后,他没有气馁,终于成为了小有名气的作家。

    每次怀着忐忑的心情寄出一次稿件,经过几天、几个星期焦急的等待,内心残存的希望一点点儿地被稀释,终于在某天彻底放弃了。偃旗息鼓之后又投入新一轮的拼搏中,新的稿件又被寄出去了。这时候压抑的内心才长长地舒了口气。如同一个死刑犯在刑场上本来面临的是必死无疑的结局,却不想在最后关头迎来一道特赦令。

    他这样跟我描述自己投稿被拒的情形时,眼神中有些回忆过往的心酸。但他成功了,短暂的神伤后还是那自信的炯炯目光。总会有些艰难的时刻是需要我们咬着牙度过的,即便伤痕累累,也需要在这份困难中坚守内心,命运终会不枉此番努力的拼搏。

    那些社会上的成功人士大都有着不堪回首的过往,曾经随波逐流的懵懂少年,最终成长为叱咤风云的商界精英。很多平凡的人,通过这样或者那样的方式获得了成功。只是当作对自己的一份证明吧,这成功在旁人看来也许没有那么伟大,但是对自己过往努力拼搏的一次印证和奖赏,这已经足够了。

    我们都喜欢励志的故事,尤其是那些小人物逆袭,最终成长为大人物的过程,格外叫人振奋。这是现实中我们对自己的一种激励,这么多励志的故事应该足以告诉我们拼搏的意义了吧。

    我的发小儿婷总是跟我说起“后悔”这个词。我有些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她。她总是用一次比一次还要激烈的言词否定自己,说如果当年不混日子的话,现在的自己也不会落到这个地步,工作一般,薪水不高还累得要死,没有能力为自己找工作,只能依靠家人的关系谋得一份工作,而不得不与男朋友异地恋。这些累积的不幸和痛苦,她都将之归于自己当年的迷茫,还有浑浑噩噩的生活。

    我总说,你现在开始拼搏吧,既然你已经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就总比一辈子这样混下去要好得多。

    她无奈地叹口气,说为时已晚了,感到很多机遇都过去了,再怎么努力也来不及了,就像是逝去的青春。她说优秀是一种习惯,相反,她的散漫也成为了一种习惯,改变的过程像是破茧的蛹一样,特别痛苦。

    我面对悲观的情绪不知所措,尤其是对自己熟悉的人,有感同身受的悲伤,就难以做出强大有力的决断。她似乎感觉到我被她的坏情绪感染了,知趣地结束了谈话。

    过了不久,她给我打电话,告诉我她近日来奋斗和拼搏的快乐,还有摆脱迷茫阴影后的安心。

    每个人都该具有自救的能力,在困难面前,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不管别人有多强大的支持,最后还是要自己一个人经历生命的严酷考验。我庆幸婷做到了,即使我这个不怎么称职的朋友也难免沉湎于伤感,她竟然自己做到了,告别了过去灰色的日子。

    平安夜去参加一个圣诞晚会,大家玩得很高兴,大快朵颐地享受着晚会上的美食,喝酒自是免不了的。一个醉酒的朋友告诉我,她又离婚了。这已经是她第三次离婚了,她不明白自己怎么就不能得到幸福呢。回想她的婚姻经历,前几任老公不是通过相亲认识的,就是通过朋友介绍的,她也是觉得差不多就结婚了,只要对方具备结婚的条件,却忽略了婚恋中最根本的要素是“爱”。她在婚姻生活中迷失了,最近都是借酒浇愁,孩子也送到了外婆家里。

    我耐心地安慰她,尽管我显得有点捉襟见肘,但我知道,她现在的无助和彷徨。

    人生包含着很多不同的面向,不管是你选择一种什么样的人生,都要有一个清晰的方向。就像是一艘在汪洋中远行的航船,如果无法掌握好航向,便只能在浩渺的海洋中迷失方向,最终被暴风雨吞噬。

    如何选择人生的方向呢?总有些人喜欢提问。这是我所不能回答的。每个人只能为自己做出选择,就像是前面提到的两个朋友,只有自己去面对,自己去吞噬苦果,克服困难。

    有人在事业巅峰和人生最为辉煌的时刻,放弃当下的生活方式,只为了享受闲云野鹤的生活,想要好好为自己的人生寻找多种可能性。这对于那些以事业为自己人生导向的人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稍显懈怠的隐退。但那些昔日办公室白领化身为今日游走各地的乐游者的时候,他定会一笑而过,不多解释,懂的人自会懂的。

    每个人都只能为自己立法,迷茫过后选择自己想要过的生活。

    可能你会觉得自己各方面都不那么尽如人意,相貌平平,语不惊人,也算不上是才华横溢,性格也是不好不坏的,属于扔到人堆里马上就找不到的那种人。于是便会怀疑自己,不管如何努力克服迷茫情绪,进而拼搏进取,似乎总不能赢得幸运之神的光顾。

    可是现实中很多人都很平凡,我们已经习惯用崇拜的目光看待那些成功者,却不知天鹅并不是一直美丽的,它也曾经是那个在暗影里顾影自怜的丑小鸭。抬头仰望星空,不管你是谁,所有人仰望的都是同一片璀璨,只要肯踮起脚尖望向美好,人生总有那么多可能的不可能会一一实现。

    ◎ 拒绝在安乐窝中醉生梦死 ◎

    北宋的王安石在《王临川集》中讲了“伤仲永”的故事,小时候每当我学习不认真的时候,妈妈就搬出这个故事,要我谨记仲永是怎么从一个神童而变成泯然众人的庸人的。

    听着长辈的教诲,自然是要悉心受教的。即使从不自诩为天才的我,只要一想到从天上落到地下的那种巨大落差,还是会给我小小的心灵以不小的震撼。天才仲永只凭借着吃老本尚且不行,我这个智商和情商都是平均水平的人,从小就知道了后天努力的重要性。

    仲永是在鲜花和掌声中沉沦了。众人的追捧,世俗的赞誉,这些都足以让一个幼小的孩子虚荣心爆棚,而终究被虚荣打败,不思进取,再无过人之处了。

    每次去幼儿园接小侄子,见到那些年轻的父母亲们,对孩子基本是有求必应的,孩子犯了错误也很少及时纠正,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去理睬。

    我于是心里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做个虎妈。在孩子的教育上,温室花朵的培养方式终会扼杀一个有活力和独立的生命,更何况是人生的其他方面呢?如果是我的孩子犯了错误,我肯定会让他认识到自己错在哪里,然后纠正他,让他明白人生的道理。

    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讲了一个捕鱼的老人坚持每天捕鱼的故事。老渔夫在无边的海上捕鱼,好不容易捕获一条大马林鱼,却因为沿途遭遇鲨鱼无功而返,大马林鱼只剩下了一副鱼骨架。

    老渔夫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即使遭遇鲨鱼的围剿,也没有放弃大马林鱼,哪怕最终只落得被鲨鱼啃得精光的鱼骨头。狂躁不定的海面,艰难的捕鱼过程,还有不期而遇的威胁,这些艰难的因素都不能让老渔夫放弃。这种精神是超越时代并值得深思的。

    而生活舒适的当代人呢?我们在安逸的生活中却常常犯了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大毛病。

    阿南原先是一个中学的老师,工作了七八年之后,实在受不了一眼望到头、从年轻就能看到退休的日子,于是毅然辞职北上,即使家人、朋友都表示不理解,觉得阿南是不想好好过日子。到了北京,阿南找到了一份文案策划的工作,生活压力很大,忙的时候甚至没日没夜地加班。开始的时候,阿南很不适应,甚至有些迷茫,他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到底对不对?这样有工作没生活的日子是自己想要的吗?但后来,随着对新岗位的熟悉和工作的投入,阿南从快节奏中学会了如何处理生活和工作的关系,深感如鱼得水。他喜欢这份工作带给他的人生中不断充满新鲜感的感觉。

    阿南是很多人中的一员,他的经历代表了很多有同样困惑的人。人生在面临抉择的时候似乎总是在刻意考验我们的承受能力,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重要的是看我们希望过怎样的人生。

    阿南的老婆不支持阿南,觉得在家乡生活很好,北京什么都贵,压力还大,老公的选择显然是自讨苦吃。但阿南说,他只是不想在这舒坦的日子中忘了自己是谁。

    这让我想到了如今年轻群体中流行的两种流动方式:涌入“北上广”和逃离“北上广”。“北上广”就像是《奥德修斯》中迷人的女妖塞壬,一方面有美丽的歌喉让人陶醉,另一方面这歌喉又是伤人的武器。

    其实在哪里生活并没有那么重要,就像是一个老师曾经告诉我的,重要的是你以怎样的方式来生活。多年来,坚持文人操守的老师在学术圈里并没有很高的知名度,发表的文章比起那些知名专家学者来可以说是屈指可数,很多人根本不认识他。但他仍然坚持自己对学术的追求,深入钻研,废寝忘食,从这份坚守中收获快乐。

    如果说这是个没有英雄的时代,那么我想说的是,不在现实的名利面前沉沦的人,不在舒适和安逸中忘乎所以的人,就是真正的英雄。

    生活有很多不同的面向,不管你是慢生活的身体力行者,还是快捷精英生活的追求者,都不要忘记在适度的原则指导下做好你自己,那样的你,才是一个成就了成功人生的人。

    十年同学聚会是我们当年立下的约定,转眼间十年的岁月已经悄然而逝,前些日子怀着几分激动的心情,参加了高中同学十年之约的聚会。十年的变化真的很大,当年那个愤青一样的男同学,现在却甘于做倒买倒卖的生意,当年的文艺小青年如今是只为稻粱谋了。曾经的他是怀揣梦想的,立志要成为一个编剧。我问他当年不是很喜欢编剧本吗?他回答说做编剧在国内太辛苦,不像国外已经产业化了,能挣很多钱,国内编剧的收入实在对不起他们在一部剧作中的付出。

    我听了骇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敷衍地说了句,你现在的日子不也很好,然后干笑两声,随即转移了话题。

    确实,辛苦,这是很多人在人生旅途中的拦路虎,会改变很多人当初信誓旦旦的理想和追求,只一句“我也要生活”便可以轻松推诿掉放弃昨日的理想,继续与庸庸碌碌中麻木的生活为邻。

    项羽若不是豪气万千,怎么在目睹秦始皇游会稽时,发出“彼可取而代之”的豪迈誓言?尽管最后落得个功败垂成,但却成就了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楚霸王传奇,名垂青史,这显然也是一种成功。

    我知道,总有那么一种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一旦在安乐窝中住下,便时刻警惕丧失人生奋斗目标的危险,总是警醒着要继续进行。这个安乐窝只是个临时的住所,从来都不是灵魂栖息的家园。

    回家,这是让很多人魂牵梦绕的字眼。中国人骨子里的安土重迁,对人之本的大地的重视,还有对于家园的不忍舍弃,更是让我们对家有着异乎寻常的牵挂。但真正的家园是能够激人奋进的灵魂港湾,而不只是一个舒适的居所。

    下沉的坠落总是比向上的攀爬来得轻松容易。很多人都愿意下沉,因为下沉简单而舒适,但下沉后的人消失在了舞台中;而向上攀爬的人,依然在漆黑的舞台中,为隐隐的光明而行动着,即使艰辛,但这艰辛中包含着抬头见到星空的喜悦,这份艰辛便值得了。

    ◎ 拒绝过犹不及的功利心 ◎

    目的性强总不是什么坏事情,说得好不如做得好,而要做得好显然要依赖于良好的规划。没有规划的人生就像是一盘散沙,风一吹就散落了,了无痕迹。而如何规划人生却是个萦绕在每个人心头的大问题。

    总是谈规划,把人生规划挂在嘴边的人未必就是什么成功人士。小张是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刚刚进入公司的时候,同事们都觉得小张直率可爱,单纯没有心机,同事关系处理得很融洽。但日子久了,主管就发现小张特别爱问一些没头没脑的问题,比如怎么能升职加薪,怎么发展自己的职业,以后的方向到底选什么。这叫主管头痛不已,心想小张好歹也是大学毕业生,怎么就不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能什么都问吧。过了不久,小张果然没有通过试用期就被公司解雇了。

    如小张一样的人随处可见,这与年龄和阅历无关,有些人活了一大把年纪,似乎都不知道自己的人生要怎么过,却还是满脑子想着怎么能活得成功。这是一种好高骛远,或者说是一种过分渴望功利需求而内心空虚的人。

    成天把怎么成功挂在嘴边,而不动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人生的人,扰人也自扰。其实,小张这种人倒不算是太可怕。更可怕的是另外一种人,他们从不大声嚷嚷怎么成功,但有着满脑子的有关成功的规划和实际的行动力。每每我描述这种人的时候,朋友小贝总是半开玩笑道,你这纯粹是看人家太成功了眼红吧,这种人哪里可怕,又有能力,还有抱负。

    大学中总有这么一类人,在我几年的大学生活中,我总与他们过着完全不同的人生。他们一入学似乎就目标明确,任何能够得到好处的活动总要插上一脚,不管是学生会、社联,还是校级院级的活动中,总是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奖学金更是不在话下,什么校级的、国家级的,通通收入囊中,简历上的荣誉奖励两页纸都写不完。

    同学白丽就是一个典型。我从来没忌妒过白丽的荣誉,甚至在这几年的大学生活中,和白丽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关系。她参加过很多活动,我心中也很佩服她。毕业招聘的时候,有个实验中学来招聘,白丽顺利通过初试,复试的时候,面试官问她存在主义文学的问题,她吞吞吐吐半天才吐出“萨特”两个字,然后脸涨得通红,就支支吾吾不知道说什么了。

    后来,她因为没有通过面试而与这所中学失之交臂。

    白丽是优秀的,但是在那优秀的光环下,总是有些暗影时不时地跃出来,提醒我们:为成功打基础,赢得荣誉是值得赞许的,但人生不能只为了荣誉和奖励而活。

    真正优秀的人,既要具备白丽对荣誉的热衷,又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最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爱好,而不是只为了获奖而去获奖。当我们垂垂老矣的时候,自己的人生不是一大堆空洞的奖杯和荣誉。

    凡事都有个度,超过了适当的限度,而一味追求一种极致的话,最后反而会收到反效果。白丽要不是过于追求名利,也不会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陷入一轮又一轮活动的漩涡中,以致忘记思考真正的人生是什么,而自己要追求的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生活。

    喜好传统文化的小贝喜欢那种超然物外的生活,他多年来倒也是活得潇洒,但难免散漫。在北京做职业编剧多年了,快四十岁了也不结婚,让小贝的妈妈急得逢人就说,让人给小贝介绍女朋友。但小贝根本不领情,为此还跟妈妈翻过两次脸。没有女朋友的小贝每天在北京跟圈子里的朋友混在一起,吃吃喝喝,好不潇洒,收到稿酬定是一场聚会或是一次旅行。

    这种人生是豁得出去的人才能经受的。纵使潇洒如小贝,也会偶尔唏嘘长叹一声,难免发出几句人生寂寞的抱怨,作为多年好友,能做的只是倾听而已。

    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来看,要么你选择一种出世的生活,要么你选择一种入世的生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但不管你选择的是哪一种生活方式,都不能够走得过于极端。

    年少轻狂的我,总是容易对世事下断语,偶遇不平之事,发现社会的阴暗面,就觉得这社会糟糕得不得了,简直和人间地狱无异。男友对此表示很头疼,总是说我这人什么都好,就是容易走极端,对待事情非黑即白的态度让人很头疼。

    我承认,这确实不是什么好个性。但是好在我有一颗善于反思的心,总是能够在一段时间内沉潜内心,静思近日来经历的事情,好好地进行一番自我教育。午后的大太阳底下,我坐在院子里的秋千上,舒缓地品着一杯浓郁的摩卡,微眯着双眼感受阳光的普照,感觉整个灵魂都要被净化了。

    我们的人生需要时不时地安静下来进行反思,过于急功近利,绝对不是什么好事情,而太过淡然总免不了在枯槁的人生中消耗殆尽生命的激情。

    最后,我祝福好朋友白丽和小贝能够走出不一样的人生,即使曾经过于执着,在今后的人生中,希望能凝神静思,怀着谦卑之心,回看过往的花开花谢。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如果心胸开阔,便能保有一颗进取的心而不汲汲于名利,这是人生的一种大境界啊!

    ◎ 规划让人生充满正能量 ◎

    成功的人生需要规划,即使这规划并不一定符合所有人的期望,甚至可能会遭到诸多阻力,也要进行规划。

    钟林是一个有追求的年轻人。大学毕业后他放弃了留在上海的机会,外企工作的诱人待遇丝毫没有动摇他。他说,他想要到西部去,到中国偏远的地方去支教,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可能有人觉得他肯定是吃喝不愁、家境优越吧,要是自己的生活尚且自顾不暇,又怎么能谈得上帮助别人呢?

    事实却并非如此。钟林家里也是农村的,家境一般,父亲供他上完大学,又跟亲戚借了钱在上海郊区给他贷款买了房,本来老父亲想着儿子找到外企月薪上万元的工作了,借点钱,再省些也是能还上的,却没想到钟林竟然不声不响地放弃了工作。

    钟林是一时心血来潮,头脑发热的决定,还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呢?原来,村子里的很多孩子没能上大学,甚至中学没毕业就出去打工的经历让钟林感触很深,尤其他的两个弟弟出于经济原因也早早辍学了。

    几年后,支教回来的钟林加入了一个社工组织,打算终身致力于为人民服务。他脸上总是流露出满足的笑容。

    钟林的人生是在坚定的人生规划的驱使下进行的,他不想要浑浑噩噩地生活,不希望每天睁开眼睛四顾迷茫的感觉,人生要活就活得痛痛快快,每天苦挨度日,这样的生活没有什么意义。

    那到底该如何规划人生呢?这是很多人尤其是青年人备感困惑的,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病急乱投医,容易陷入随波逐流中得过且过。

    Cindy一个人在北京坚持多年,就因为心中的一个梦,希望能在北京的文化圈子中多汲取营养,有一天成为一个真正的画家。家里人却觉得画画的工作太不稳定,接触的人也是鱼龙混杂的,便多次劝说Cindy回老家。

    也许Cindy一辈子都成不了知名的画家,只能终日混迹于北京,为了理想而自我放逐;也许过不久,她就能够成功地举办自己的画展。但不管结果如何,她都要过这样的人生,因为这人生是她自己选择的,她甘之如饴。

    放开手脚,思考下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什么样的人生是自己想要的,不受外界的干扰,这是自我规划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要是连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那注定要过一种迷茫而无所事事的人生,等到垂垂老矣的那一天,就只有洒出几滴悔过的泪水祭奠过去了。

    我知道父母都是为我们好,希望能好好为我们规划人生,以自己过来人的经验避免我们的人生少走弯路,过得顺畅幸福。我的好友蒙蒙的经历告诉我,父母的干预可能会带给子女无尽的痛苦。

    蒙蒙和男朋友异地恋,毕业在即的蒙蒙屈服于家人的压力,选择留在了学校所在的城市——北京。父母觉得北京是大城市,蒙蒙留在那里才会有好的发展,才不枉父母这么多年对她的栽培。但已经要谈婚论嫁的蒙蒙和男友,却不得不面临以后长久两地分居的僵局。男友浩是个有想法的人,不想去北京,况且他在家乡打拼多年,已经小有成就。而蒙蒙想到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和来之不易的工作,更不能说辞掉就辞掉。

    蒙蒙从第一天上班到现在,似乎每天都在抱怨自己的人生。开始的时候我还总是打电话过去表示安慰,但时间久了,大家各自都忙,我渐渐地也少了电话,多是在QQ上留言表示关切了。

    一年多过去了,她还困在迷茫之中,无法走出,似乎怎么做都无法解决现实的困境,而且家人的压力和现实的残酷更是束缚住了她的手脚,让她举步维艰。

    每每当我看到她在QQ签名上伤心欲绝的字句,就有种深深的哀伤的感觉,甚至有次跟她通电话,她的悲伤把我也给感染了。她说,“我不知道以后自己的人生该怎么办,错过了为自己规划的时间,现在只能被人生牵着鼻子走了。我想到以后,害怕去面对,恨不得一头扎进虚空里……”

    我也有爱我的父母,他们也曾经想要在我人生的交叉路口站出来干预我的选择。当年的我选择了逃避,而现在,我知道再遇到同样的事情,我会选择求得父母的谅解后去过自己的人生。

    人生如白驹过隙,短短数十载,最后不过是一抔黄土,要怎么才不枉这如水而逝的年华呢?想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名言,聊以鼓励吧,“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有人说,人生是单向的,人无论如何也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时间的单向性让人在做出选择的时刻变得庄重。人生没有后悔药,如果做了,即使是苦果,也要独自吞咽。我也讨厌后悔,所以未雨绸缪、细心规划总是题中之义,这样,我们才能始终昂起骄傲的头,大声说:“我从没后悔过。”

    ◎ 别再跟我说你不行 ◎

    从考场中走出,深呼一口气,迎着凛冽的寒风,却丝毫也感觉不到冷,我知道,只要觉得自己能行,在什么困难面前都不再感到恐惧。

    刚刚学开车的时候,我完全找不到感觉。本来方向感就不强的我,在掌控方向盘的时候,总不能达到教练要求的角度,车子怎么也行不正,只能来回地调整方向盘,于是车子就左摇右晃起来。为这个,没少挨教练的骂,以至于我后来上车的时候,只要教练随行指导,我就会特别紧张,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手指都会禁不住哆嗦。

    这样的感觉真不好,我也不愿承认自己是个笨蛋。但练车这事,虽不算那么难,但对我来说却有难于上青天的感觉。所以在上考场之前,我心中的忐忑可想而知。幸好同行的朋友一直给我加油打气,加上平日里威严的教练在陪考席上也慈眉善目了起来,一直叮嘱我不要紧张,按照平时训练的来,一定没有问题。

    最后,我顺利通过了考试。所谓困难,果真是不堪一击的纸老虎。总说“我不行”,这样的人肯定会被纸老虎吓倒,我庆幸最后自己战胜了自卑的情绪,闯过来,曾经的一切艰辛都变得值得回味了。

    自卑的人总有这样一种心理:觉得别人怎么都是好的,而轮到自己,总觉得做不到,怀疑自己的能力,也不相信能够有好运降临。即使侥幸成功了,还是无法树立起良好的心态。

    所以,他们从来没有过多的雄心,认为平庸的自己能够经历一段和顺的人生已属不易,更遑论什么大成就了。

    《 国王的演讲 》中国王乔治六世患有与自己的身份和尊严不相匹配的口吃。作为一个国王,他必须接受治疗,克服口吃,但任何一种治疗无疑都是对他自尊的一种伤害,但他后来和治疗师莱昂纳尔积极配合,最终战胜了口吃。不再口吃的国王可以发表圣诞讲话了,而这大大激励了“二战”中的英国战士们。

    人无完人,乔治六世作为堂堂的一国之君,还被口吃病困扰,经过艰辛的过程才得以克服,开始的时候他甚至也拒绝治疗,怀着对自尊的保护和对失败的恐惧。但最后,他战胜了自我软弱的一面,最终成功了。

    想想我们普通人,谁又能保证自己就十全十美呢?看过这部电影的人相信都会在深思之际有这样的感触。伟大杰出的人物尚且如此,人生实在是没有什么可以恐惧的,勇敢地迎接下一次挑战吧。

    Susan刚刚转行到一家外企的时候,她很不适应,话语间都是对生活的抱怨。外企节奏太快、压力太大,员工当牛做马的,好像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工作,难得休假还要临时加班,真让人沮丧。她工作了两个月,试用期马上就到了,据她的工作表现转正应该没有问题。但她心里却总是怀疑自己,做不下去的感觉总在脑海中盘旋。

    试用期最后一天,主管找她谈话,她战战兢兢地听主管说完自己试用期间的疏漏之处,就慌张地提出辞职的要求。主管问原因,她说觉得自己不行,可能无法胜任以后的工作。

    主管其实已经准备好了转正合同,但这么不自信的员工,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人,企业又如何能相信她能为公司带来利益呢?

    事后Susan跟朋友抱怨,只是想给自己个台阶下,所以主动提出辞职,她以为公司是要辞退她呢,没想到是自己太不自信了。

    Susan是典型的这样一类人:心中没有雄心,更别提什么明确的方向,对自己也没什么信心,总是觉得自己不行。如果连自己都觉得自己不行,别人肯定也不会高看你一眼。

    很多人每天都在很努力地工作,希望在这份努力中能收获一个美好的结果。可能是太过于患得患失了,或是本来就底气不足,在关键的时刻,总有人会掉链子,甚至还不如平时表现好。这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谦虚和骄傲的问题了,是对自己的人生不负责任,是浑浑噩噩的一团混沌状态的体现。这种人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样的,也不知道自己想过怎样的生活,在困难面前妄自菲薄,从没好好思考过该过怎样的人生。

    翻看中学时代的同学录,看到同学录上的每一页都有一项是关于未来的理想。长大后想做什么呢?每个同学的回答都五花八门。有什么科学家、作家,还有警察,甚至有想当亿万富翁的,还有比较稳妥的同学只想要上一个名牌大学……看起来让人忍俊不禁。年轻人的内心总有很多的想法,也有很多希望实现的梦,不管这梦是渺小还是伟大。因为年轻,我们敢于去梦想,对未来有着无穷无尽的想象。

    但现在我们长大了,那些当年的梦的宣言已经杳不可寻,只能在这安详地待在角落里发黄的同学录上看到些残破的影子,我们同学中没有什么亿万富翁,更没有科学家,很多人毕业后回到家乡,做着一份安稳的工作,想到当年的理想,很多人嗤之以鼻,自嘲当年的幼稚。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真的幼稚,或许我们该试一试,给自己的人生一次挑战的尝试,如果连试一下的勇气都没有,那成长后的我们比起年幼的我们,是不是更加懦弱不堪呢?

    我很不理解很多当年意气风发的同学,却变成了今日的满嘴世故,没有理想,没有梦,更没有激情的人。

    “你当年不是说要去当演员,怎么去做生意了?”我满腹狐疑地问一个朋友。

    他回答说觉得演艺圈太复杂,不适合自己,而且太吃苦了,怕自己扛不住。很多大明星当年都是在北京住地下室扛过来的,这对他来说太苦了。

    总说“我不行”的人不是真的不行,只是不相信自己,或者是不愿意吃苦而已。没有人是真的不行的。有句俗话说得好,“没有受不了的苦,只有享不了的福。”

    前路漫漫,人生有时候真的只需要对自己多一点信心,别总说“我不行”。当你踮起脚尖跃跃欲试地触碰星光的时刻,你的人生就开始有了不一样的图景,天幕上的星斗不再遥不可见,只要勇敢一点点,另一片天空也会为你敞开。

    我知道,机会从来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而有准备的人的炯炯目光中总是透露出自信的光芒——“我可以”。在别人的人生已成定局的情况下,我愿意继续去经历不一样的人生,因为我不想,从二十多岁就看到老、看到死。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