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职业生涯的轨迹都是一条曲线,描绘它的画笔就在自己手中。你到底要如何描绘这条轨迹呢?你是否已经规划好在画布的某处落笔了呢?在展开这条轨迹之前,你准备好了吗?
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社会在变革,每个人也处于不断变换的生活场景之中。对职场人士而言,自我变革主要是职业的选择与变化。在这样一个时代,如果想保持事业上的主动,应该自踏入职场那一刻起,就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如此才能保持方向的明确性和行动的及时性,才能保证事业不断进步,这也是自我管理的一种重要方式。
规划能帮助个人确定职业发展目标。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对个人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估计自己的能力,评价自己的智慧,确认自己的性格,从而确定符合自己兴趣与特长的生涯路线,正确设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制订行动计划,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使自己得到应有的发展,以实现职业发展目标。
王艳到日本去留学,是以交换学生的身份去的,还是继续攻读自己的本专业——自动化控制。一年的本科课程结束后,由于考虑到在日本待的时间较短,不论在知识还是能力上都没有太大的提高,于是,王艳选择攻读硕士。
在攻读硕士期间,除了努力补充自己的专业知识外,王艳开始有意识地寻找一些工作的机会。她的目标非常清楚,“一是与自己的专业相关,二是公司要在上海有分公司”,这样的工作岗位可以充分发挥自己跨文化交流的优势,而且若有可能,毕业后可能被正式录用,派到中国工作。
目标确定之后,王艳通过朋友、网络等方式,开始时刻注意这方面的消息。功夫不负有心人,临近硕士毕业的时候,正好有一家公司的跨国事业部招人,王艳非常轻松地通过了面试。在日本,技术人员毕业后办理就业签证比较容易,所以毕业后王艳顺利留在日本工作了两年。两年后,公司正好准备扩大在中国的投资,于是总部派她到上海负责统筹工作。王艳每一步的成长,完全在她的计划之中。
“机会永远青睐有准备的头脑”,这是众人再熟悉不过的话,而真正能做到的人却不是很多。精准的专业定位,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踏实的工作,使王艳成为海归成功就业的典范,也使她借助海外的高学历更快地走向了职业生涯的另一个阶段。
由此看来,成功的事业人生是需要正确规划的。追求自我实现、事业成功是许多人一生的奋斗目标,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其差别就在于能不能做好你的职业规划。你今天站在哪里并不重要,你下一步迈向哪里却很重要。你不仅要知道应该做什么,你还要知道不该做什么。对于那些能够在人生道路上设计好自己的人生策略,不放松学习,时刻保持一颗进取之心,同时不断总结经验的人,成功不是一件难事。
职场箴言:规划能帮助个人确定职业发展目标,制订行动计划,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管理时间,经济效益最大化
金钱可以储蓄,知识可以积累,时间却是转瞬即逝,不可保留的。工作要有高效率,就要有时间管理的意识。只有善于掌控时间,才能摆脱忙碌紧张的状态,使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在最短的时间里创造出最好的业绩。
有效管理时间,首先要明确工作的主次。没有工作计划是浪费时间的首要原因。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毫无意义的事情上。
被人们称为时间管理大师的哈林·史密斯曾经提出过“神奇三小时”的概念。他鼓励人们自觉地早睡早起,每天早上5点起床,这样可以比别人更早开始新的一天,在时间上就能跑到别人的前面。利用每天早上5~8点的“神奇三小时”,你可不受任何人和事的干扰,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每天早起3小时就是在与时间竞争,养成早起的习惯,会受益无穷。
美国一家权威机构曾对2000名职业经理人作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凡是成绩优异的经理都是非常合理地利用时间,让时间消耗降到最低限度。
美国著名保险推销员弗兰克·贝格特自创了“一分钟守则”,他要求客户给予自己一分钟的时间介绍自己的工作服务项目。一分钟一到,他自动停止自己的话题,谢谢对方给予他一分钟的时间。信守一分钟,既保住了自己的尊严,也没有减少别人对自己的兴趣,而且还让对方珍惜他这一分钟的服务。
有一家公司的老板为了提高开会的效率,买了一个闹钟,开会时每个人只准发言8分钟。这个措施不但使开会颇有效率,也让员工分外珍惜开会的时间,把握发言时间。
生活中,有效利用财富的人很少,更遗憾的是,有效利用时间的人更少。善于利用时间要比善于利用财富更重要,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常识。
时间管理是现代人必备的一项工作技能,是一个人提高工作效率最有效的武器。一个人工作是否有效率,是否能够圆满完成任务,让老板满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能否合理地管理和利用好自己的时间,在同样的时间内比别人做更多的事。
有人也许会说,时间管理只是一种形式而已,再怎么管理,不就是那24小时吗?其实,这是对时间管理的一种误解。时间管理主要是制定科学的工作方法,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浪费,从而提高时间利用率。当你的时间利用率提高了,你每天能做的事情多了,不就多出几个小时了吗?
某部门主管因患心脏病,遵照医生嘱咐每天只上班三四个小时。他很惊奇地发现,这三四个小时所做的事在质和量方面与以往每天花费八九个钟头所做的事几乎没有两样。他所能提供的唯一解释便是:他的工作时间既然被迫缩短,他只好作出最合理有效的时间安排。这或许是他得以持护工作效能与提高工作效率的主要原因。
由此可见,做好时间管理,合理利用自己的时间,是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价值的重要方法。
所以,时间管理学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有实用价值的,可以让你的生活更加惬意美好。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计划,分出轻重缓急,然后全力以赴地行动,这样才能成功。
职场箴言:一个人工作是否有效率,是否能够圆满完成任务,让老板满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能否合理地管理和利用好自己的时间,在同样的时间内比别人做更多的事。
控制自己,情绪调节有妙招
身在职场,无论是穿梭于高楼大厦的白领,还是刚刚开始创业的菜鸟,无一不需要面对办公室简单而又复杂的竞争环境,情绪问题的困扰更是不可避免。因此,我们要学会控制情绪,进行自我调节。
常言说:事从容者有余味,人从容者有余寿。但低落的情绪有时候是一个连锁反应,生气犹如毒药一样可以传染到四面八方。处于情绪低潮当中的人们,容易迁怒周遭所有的人、事、物,这是自然而然的,所以孔子才会称赞颜亮:“不迁怒,不贰过。”
一位经理一大早起床,发现快要来不及上班了,便急急忙忙开着车往公司奔。
一路上,为了赶时间,这位经理连闯了几个红灯,最后在一个路口被警察拦了下来,给他开了罚单。这样一来,他上班迟到了。到了办公室之后,这位经理有如吃了火药一般,看到桌上放着几封昨天下班前便已交代秘书寄出的信件,经理更是生气,把秘书叫了进来,劈头就是一阵痛骂。秘书被骂得有些莫名其妙,拿着未寄出的信件,走到总机小姐的座位旁,照样一阵狠批,责怪总机小姐昨天没有提醒她寄信。总机小姐被骂得心情恶劣之至,便找来公司内职位最低的清洁工,借题发挥,对清洁工的工作,没头没脑地又是一连串声色俱厉的指责。清洁工没有人可以再骂下去,她只得憋着一肚子闷气。下班回到家,清洁工见到读小学的儿子趴在地上看电视,衣服、书包、零食丢得满地都是,当下逮住机会,便把儿子好好地修理了一顿。儿子电视也看不成了,愤愤地回到自己的卧室,见到家里那只大懒猫正盘踞在房门口,儿子一时怒由心中起,恶向胆边生,狠狠地踢了一脚,把猫给踢得远远的。无故遭殃的猫呢?只能用疑惑和恐惧面对主人没有来由的怒火。
情绪的控制,有待智慧的提升。其实人只要肯换个想法,调整一下态度,或者移转一下视角,就能让自己拥有新的心境。只要我们肯稍作改变,就能抛开坏心情,迎接新的环境。不应把坏情绪肆意发泄,不仅破坏了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而且影响了与他人的关系。
控制自己的愤怒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因为每个人的心中永远存在着理智与感情的斗争。如同所有的习惯一样,控制冲动也是一种经过训练而得到的能力。要具备这种能力,有两个基本方法:第一,你必须不断地分析你的行动可能带来的长期后果。第二,你必须不屈不挠地按照符合你的最大利益的决定行动。我们不能让自己的情绪只停留在问题的表面,我们必须学习“转念”、“少点怨,多点包容”、“多洒香水、少吐苦水”,让负面的思绪远离。
只有放下包袱,好好审视清楚,看看哪些是事实,然后勇敢面对它并设法解决它;对于那些垃圾,那些给自己制造困扰的想法,就要狠下心来,把它抛开。这样,就能应付自如,给自己带来好心情和清醒的头脑。
职场箴言:情绪的控制,有待智慧的提升。在工作中,远离负面情绪,才能减少困扰,使工作更加专注。
努力适应,职场才能如鱼得水
比尔·盖茨和史蒂夫·鲍尔默是微软公司最重要的两个人。他们都是适应力很强的人,能够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角色和工作方式。他们都在不断地学习,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例如,比尔·盖茨在讲演失败后,拜师学习演讲技巧;2000年,为了使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比尔·盖茨将首席执行官一职交给了史蒂夫·鲍尔默;设立7大商业部门后,史蒂夫·鲍尔默从拉拉队队长转型成为幕后的教练……这些都是微软公司的员工所津津乐道的。
适应能力对于每个渴望获得成功的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他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如果一个人连最基本的适应能力都没有,恐怕会连生存都出现问题,更不要说其他了。
比如,一群人同时到一家公司工作,他们的能力相当,那些最先适应新环境的人,最容易得到提拔。
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我们应该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改变自己,而不是逆来顺受。很多人错误地以为,逆来顺受就是对环境的适应,这是错误的想法。对环境适应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强,而逆来顺受只会让你成为弱者。
当环境改变,尤其是向坏的方面变化的时候,一方面,我们不能逆来顺受,当做什么也没发生;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怨天尤人,让失望与愤怒冲昏头脑。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用乐观的精神,不断去适应新岗位、新环境,面对新的机遇,在变化中寻找走向成功的机会。
卡加隆是德国大众汽车公司某区域经理。正当他事业上一帆风顺、业绩蒸蒸日上之际,公司开始大规模裁员,将近1/3的人被解聘。他虽然幸运地保住了饭碗,但丢掉了经理的职位。卡加隆痛苦了一段时间,他甚至考虑过转行做饮食方面的生意。值得庆幸的是,最后他没有被环境变化导致的挫折所压倒。降级后的他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逐渐适应了新环境,没有消沉下去,更加努力地工作。几个月后,他重新被提升为该地区的销售经理。
优秀与平庸之间的差别往往就在于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越是适应能力强的人,越容易抓住宝贵的成长契机,从而在变化中适应,在适应中为自己架构成功的阶梯。
实际上,当一个人进入一个新环境时,难免会有些不适应。有的人能够很快调整自己,很快融入新环境,所以他们能活得很精彩。那些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甚至拒绝调整自己的人,只能在新环境中屡屡碰壁,慨叹“生不逢时、怀才不遇”。
中国有句老话叫“入乡随俗”,适应环境的过程,其实质就是一次优胜劣汰的过程。我们要改变自己,以最快速度适应环境,成为在任何环境下都能生存的强者。
职场箴言: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我们应该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改变自己,而不是逆来顺受。要积极作出调整,而不是感叹“生不逢时”,这样你的职场生活才能如鱼得水。
统筹全局,思维能力不可忽视
谋略全局,定目标、做计划,不仅是我们完成任务的方法,也是对我们思维能力的严峻考验。我们要对自己所处阶段和环境有个清晰的认识,为我们提高工作质量找到一个良好的渠道。有的人常说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做成什么样的事情,这是好现象,至少他们有了目标。但有目标并不代表有结果,必须列出具体的实施计划,按照计划按部就班地做下去,这样才能达到目标。
在日常工作中,很多事情都是千头万绪、条理混乱的,为了能将它们分门别类,分出重点,依次解决,就需要我们对此进行整理和规划,分出主次,这样操作起来就会很快捷,也能有一个良好的结果。实现自己的理想同样如此,它需要定出工作所要达到的目标,做好阶段性计划,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进展到什么程度,这些都要规划得细致到位。只有这样,才能从全局角度把握事业进展,有效地对工作进行掌控。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规划思维能力”。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凭正确的规划战胜对手。”两年后,他又在米兰获得了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冠军。当记者又请他谈经验时,他说了同样的话,人们对他的这些话迷惑不解。
后来,他在自传中公布了谜底:“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个弯道……起跑后我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被我分解成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
山田本一就是一个有规划思维的人,懂得下手的方向和步骤的制定,正因为如此,他没有盲目无序,而是懂得做规划,将任务分解,设置成若干个小目标,分阶段、有层级地推进,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付出最小的代价,得到最好的结果,获得最大的成就。
在企业中,员工要站在全局的、发展的高度,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用全面、协调、可持续和统筹兼顾的方法,对问题进行全面准确地分析、把握和执行。
一是要整体地思考。例如对经济发展问题、安全生产问题、改革改制问题等,都要从主客观条件、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等多方面进行思考,以从整体上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判断和结论。
二是要动态地思考。员工要认识到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今天的困难不能代表明天的失败,今天的成绩也不能代表明天的胜利,正如古希腊人所说的“人不可能两次蹚过同一条河流”。困难与希望同在,利益与风险共存。学会动态思考的目的,是把困难看做希望,把获取利益的过程看做向风险挑战的过程,想尽办法克服困难,规避风险,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
三是要本质地思考。本质是事物的根本内在联系。本质常常被假象所掩盖,只有拨开迷雾才能见到太阳。因此要抓住事物的本质,必须做好拨云驱雾的工作,即透过现象看本质。
职场箴言:统筹全局,才能避免盲目无序。懂得做规划,将任务分解,分阶段推进,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付出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好的结果,获得最大的成就。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