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气质与个性-科学评价,把握自我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还要对自我进行评价,也就是认识之后对自己的一个终结性的结论,即“我是谁?”“我是怎样的一个人?”等问题。有的同学能够认识到自身的身心特点,但却不能正确、客观地做出评价。这就需要我们了解正确地评价自己的途径及方法。

    从自我评价开始

    认识自我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而自我评价是个人对自己身心特征的判断和评论。其重要作用在于“人贵有自知之明”。

    不同的自我评价就会影响不同的行为表现,因此,正确客观地评价自我对青少年认识自我十分必要,可以通过以下的途径形成自我评价:社会上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与评价;与其他人的比较;个人对自己的心理活动的特点分析。具体而言,可以有以下的方法:

    回顾经历通过回顾小时候的经历,借鉴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发现自己的个性特点。因为成功与挫折最能反映个人在性格、能力等方面的优点和劣势,这样就能更好地把握自己,扬长避短,在人生的道路上迈上一个新台阶。

    比较即以人为镜,在比较中认识自己。通过与同龄伙伴在个性、能力、与人交往的态度、情感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找出自己的特点,确定自己在同龄群体中的位置,进一步认识自己。比较中要注意比较对象的选择,要寻找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和自己多方面条件相近的人进行比较,才能比较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认识自己。

    他人评价“他人”包括同学、朋友、老师、家长等对自己的看法。通过他们对自己的评价来完善自我评价。他人评价比主观评价有更大的客观性。在现实生活中,青少年常常通过同龄伙伴的评价来认识、评价自己,也注意周围人对自己的认识、评价。经常容易犯的错误是根据自己的心理需要,只接受某些方面的评价,比如有的人只听得赞美的话,听不得不同的评价或建议。另外,对他人的评价也要注意完整性,“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要注意片面的,或者是以偏概全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恰如其分地认识和评价自己。

    自省自省也就是自我反省,它是一种自我体验。在实际生活、学习、工作中,人们往往通过反思和自我体验来认识自己的个性特长、能力以及自己的优缺点。自省实质上也是一个正视自己、反思自己、认识新我、发现新我、促进自身发展的过程。

    一些科学的测验通过科学化的测试,可以帮助青少年了解自己未知的、别人未知的部分。比如心理测验就可以帮助青少年了解自己的性格、气质、价值观、职业兴趣与爱好等。当然心理测验有其局限性,它只是帮助青少年了解自己的工具,因此既不要完全依赖其测试结果,也不必不屑一顾,做心理测验必须要有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来解释结果,对青少年才会有帮助。

    重视同伴的看法

    其实同伴评价属于他人评价中的一部分,对现在的青少年来讲,他们最信任的不是自己的父母,也不是老师,而是自己的同伴。他们特别在意自己在同伴中的形象,常常把自己的烦恼和痛苦告诉同伴,需求同伴的帮助,把自己的快乐和喜悦与同伴一起分享。但是,由于他们同在一个年龄段,有着共同的心理和生理上所凸现出来的缺点或不足,看待人和物往往会局限在自己的世界里,难免有失公允。因此,同伴评价也只能作为评价自我的一个参考。

    倾听师长的建议

    师长是青少年的引领者,他们担负着教育和引导孩子们的艰巨任务,所以师长对青少年的评价更具有科学性和方向性。

    首先,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除了为孩子提供衣食住行的生活必需之外,更重要的是教育和规范自己的孩子,对自己的孩子应该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根据他在家所表现的行为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指导他们应该怎么做会更好。比如,家长给孩子这样的评价:“你是一个不怎么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的人。如果你能爱惜妈妈刚拖过的地板,如果你不随便倒掉碗里的饭菜,那你就更不错了。”孩子从这样的评价中知道是哪些具体的行为导致自己成为一个不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的人,可能在以后的生活中便会有所改变,甚至为成为一个十分爱劳动和尊重劳动人民的人。

    而老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除了教授他们基本的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因此,教师应该站在一定的高度,给予孩子一些科学的、对他们有实际帮助意义的评价,让他们找到自己行动的方向。比如,一位老师为一个成绩很差的学生作出这样的评价:“甲同学,你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因为你在乙同学的家庭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伸出了援助之手。那么我希望其他同学能够像甲同学帮助他人一样,也来帮助甲同学提高一下他的学习成绩。”这样的评价非常实在,既让孩子知道了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又让他知道了什么样的行动才能体现这样的品质。同时也给了这个孩子一个暗示——你很不错,如果再加把劲儿,学习就更好了。这样的评价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当然,老师由于受年龄、时代以及传统观念的影响,与孩子之间会存在一些代沟,对现阶段的青少年的喜好、个性特点等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认识,给予孩子的评价就难免出现偏颇,往往被孩子们认为是“不公平”“偏心”等,例如老师眼里学习成绩好,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反之则是坏孩子。还有,同样是“上课接嘴插话”,对“好孩子”就会这样评价:“思维很活跃,反映很快”,而“坏孩子”则评价为“你就知道捣乱,难怪成绩上不去”。这样的一正一反的评价就显得有失公平,“好孩子”会十分得意,行为得到老师认可,可能以后会更加肆无忌惮,容易养成自以为是,目中无人的个性,不利于成长;而“坏孩子”则要么会因此自卑,要么因此“破罐子破摔”,当然也有个别的孩子因此激发了自身斗志而发奋学习,最后成功了。

    因此,对于师长的评价,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全面的看待,吸其精华,去其糟粕,正确的指导自我的评价。

    综合广泛意见

    除了同伴、师长对我们的评价之外,还有社会对我们的评价,也就是我们在每一个实践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好与坏,社会就其结果做一个反馈和评论,这样的评价一般是通过社会舆论呈现的。比如,你参加社区帮助孤寡老人的活动,在活动中表现十分积极,而且不怕脏、不怕累,长期坚持。这样一来,凡是社区周围的人都会给予你这样的称赞:“你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这就是对你的评价,对你付出的认可。当然,还有的会以组织的形式给你以书面的表扬,或者是受助者个人向你当面道谢、送锦旗等等。

    这类评价仅仅是就事论事,不排除有的孩子是为了达到某种个人利益而采取的举动。因此,对于社会评价还需要更广泛的调研取证。但不管怎样,这类社会评价可以作为指导我们行为方向的一面镜子,做得好的可以激励他做得更好。做得不好的、动机不纯的,可以通过舆论的压力加以完善和改正。这是评价自我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