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一种选择-幸福在当下,享受每一天(5)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有一天,富翁要进城去办点事。他走在路上看见一个人的背部被马鞭抽伤了,而这个人却用热马粪去涂抹伤口。他好奇地在那个人身边站了一会儿,指着那人问道:“马鞭把你的背给抽伤了,你不会感觉很痛吗?为什么还要用热马粪去涂抹伤口呢?这样岂不是更疼痛吗?”

    那个人抬头看了看富翁苦笑着回答:“是的,我受伤的背部用热马粪涂抹是非常难受的。但是马粪可以消毒,这样不至于让我的伤口溃烂。”

    富翁听了这些话觉得很高兴,因为他觉得自己学到了治伤的秘诀,于是便把这个方子牢牢地记住。他回到家中就立即召集了家人,对家人说:“你们知道我这次出去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吗?知道我这么开心的原因吗?”

    家里人看见富翁很高兴,就随声附和道:“我想老爷可能在回来的路上捡到黄金了吧!”

    富翁听了家人的话立即没有了笑容,他郑重其事地说:“我没有捡到黄金,而是得到了一种大智慧,一种治病的秘诀。”

    家人有些不相信富翁的话,于是开玩笑地说:“老爷能够得到大智慧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应该说给我们一起分享。”

    富翁听了家人的话更得意了,于是拍掌笑道:“好的!好的!我一定说给你们听。你们还是仔细看我怎么做吧。”

    富翁说完就吩咐一个家奴去拿来了一条鞭子。

    家奴不知道主人为什么让自己去拿鞭子,但是不敢违抗命令,也不敢多问。他拿来鞭子后就交给了主人,然后莫名其妙地站在一旁,等待主人吩咐。

    富翁迅速地将自己上身的衣服脱得精光,然后大声对家里人说:“我现在就要与你们分享我的高兴事,也是一个秘诀。”说着又厉声对家奴喊道:“你们来呀!你们拿鞭子在我的背上重重地抽二百下。”

    家奴觉得富翁的话莫名其妙,大家互相看了看而不敢动手。富翁看见家奴那个样子很生气地怒骂道:“难道你们敢违抗我的命令吗?快给我抽打!”

    家奴看到富翁生气的样子只好无奈地提起鞭子,向主人的背上如落雨般地抽打着。不一会儿,富翁的背上鲜血直流,而且背上没有一块好肉。富翁这个时候虽然很疼,但依然高兴地命令家奴说:“赶快去取些热马粪来,把它涂在我背上的伤口处。”

    家奴虽然对富翁的话感到不可理解,但还是很快地取来了热马粪涂在主人的背上。

    这个时候富翁还自以为很聪明,认为自己拥有智慧,他忍着疼痛得意地向家人宣布说:“我的背虽被马鞭抽破,但用热马粪涂后就能消炎,这样就不会溃烂,你们看吧。我过几天就可以痊愈了,这就是我这次出去得到的智慧,现在我已经把它分享给你们了!”

    这个人的愚蠢之处在于,他看见别人有一种东西便认为是好的,虽然跟他平时的生活不是那么协调,但是他不经过任何辨别就拿来用在自己身上,觉得是好的。这其实也是一种违背自己的行为,凡事顺其自然比较好,勉强得来的终究不是什么好事。

    顺应自然,不刻意地去追逐某些东西,对于身边的事情见好就收,这种态度不是让人悲观厌世,而是让人在对自然的深刻把握上能够随遇而安,懂得抓住身边的幸福。

    林语堂曾经说过:“享受悠闲生活当然比享受奢侈生活便宜得多。”享受悠闲的生活需要具备艺术家的性情,在一种全然悠闲的情绪中,去消遣一个闲暇无事的下午。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顺其自然地享受身边所拥有的,见好就收,不刻意地去追寻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才是幸福的真谛!

    用心生活,幸福在眼前

    有一只蚂蚁非常向往宽阔的马路,它在马路上悠闲自得地散步,完全不知道自己处在川流不息的车轮下的危险性。上帝看到了这只可怜的小蚂蚁动了恻隐之心,就用一场风把这只小蚂蚁吹到了路边的草丛里。小蚂蚁对此感到非常沮丧和无奈,并且一直抱怨这场破坏了自己快乐的风。

    仔细想想,不难发现其实很多人在命运的面前都是那只习惯抱怨的蚂蚁,人们向往着自以为是的幸福,埋怨命运不能让自己如愿以偿,有时候会把自己置身于另一条痛苦的道路上去。于是开始诅咒和抱怨命运,怨恨人生中的挫折和苦难,把这些苦难视做大祸,可是又有谁可以像塞翁那样理解苦难的真实意义,又有多少人会去感恩呢?古人云:“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苦难之事充满了你的生活,但是这一切并不可怕,可怕的反而是你面对事物的心态。是感恩还是抱怨,这才是你的生活快乐与否的决定性因素。

    在一座大山上有一所小寺庙,庙里住着一个老和尚和他的一个小徒弟。

    有一天,来了一个达官贵人,为这个小寺庙捐了很多财物,他在庙里住了一段时间,得到了老和尚和小徒弟的热情款待。在他离开不久后,又来了一个书生。

    这个书生衣衫褴褛、面黄肌瘦,饿得晕倒在庙门口。老和尚看见后,让小徒弟把他扶到了庙里,和上一个贵人一样端上最好的茶,准备了最好的斋饭。

    小徒弟心里开始抱怨起来,那个达官贵人为我们庙里捐了那么多的财物,自然有资格喝最好的茶,吃最好的斋饭,但是现在这个人不知道是从哪儿来的“叫花子”,师父竟然还这样厚待他,真是老糊涂了。

    书生住在庙里的这段时间,小徒弟一直没有给他好脸色看,有时候趁着师父不注意,就把已经馊掉的斋饭端出来给他吃,还不给他吃饱。

    书生离开以后,老和尚用泥巴塑了一个菩萨,放在庙堂的正中央,对小徒弟说这是庙里新请来的菩萨。

    小徒弟每天都认真地给菩萨上香、叩头、虔诚地念经。

    一个月后,老和尚又把那尊泥菩萨削琢成一只猴子放在庙堂中央。小徒弟觉得菩萨变成了一只猴子,吃了一惊,然后几天都没有去上香。老和尚问他:“你怎么不去上香了?”“师父,那菩萨变成了一只猴子。”小徒弟说。

    老和尚把那只猴子拿过来再次削琢,一尊菩萨又出现在小徒弟的面前,小徒弟呆呆地望着师父,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老和尚用棍子在小徒弟的头上轻轻地敲了一下,慢慢念经,不再理会他。

    这一敲打顿时使小徒弟醒悟过来,他说:“师父,我终于明白了。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就像这团泥,都是一样的,只是塑造了不同的表象罢了,而我之所以对达官贵人谦恭,对落魄的书生无礼,都是被表象所迷惑了啊。”

    老和尚笑了:“其实,认识到平淡却奇妙得可以捏塑出各种形象的生命之泥,才是生命赐予我们最大的意义。”

    生活有时候会和人们开一个大玩笑,乔装打扮而来,所有的事情,例如机遇、情感、成功、幸福、团圆……它们都看似是“菩萨”,但它们并不等同于“菩萨”。如果把人生的苦难和幸福分置到天平的两端,苦难的体积则会很庞大,幸福可能只是一块小小的石头。但是指针向哪一面倾斜,完全取决于你的人生态度,而非它的重量,所以不要被它的表象所迷惑了。

    一个富人虽然很有钱,但是他的生活并不快乐。先是亲戚和朋友都向他借钱,但却有去无回,让他很伤心。后来他自己出钱请戏班子唱戏,让家乡的人都去看,但是那天晚上他的家却被人盗了。他开始抱怨,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对别人那么好,命运却如此捉弄他。从此,他变得不快乐,一直在抱怨着。直到有一天,他家门前来了一位远游的高僧。他就把自己的烦恼和痛苦告诉了高僧,高僧听后笑了笑,说:“我有一个秘方放在山上的庙中了,施主可愿意和我去拿?不过路途很遥远,你可得带上足够的盘缠。”

    就这样,富人跟着高僧上路了。路途就像高僧说的那样很远,他们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村庄,翻过了一座又一座山。路上他们遇到乞丐和贫穷的人,高僧就会毫不犹豫地让他掏出钱施舍给那些人,直到口袋里的钱快用完的时候他开始担心自己拿到秘方后该怎么回来?

    高僧看出了他的忧虑,说:“你不用担心,我保证你到时候会满心欢喜地回家。”

    他听了高僧的话,就把剩余的盘缠也毫无保留地施舍给了穷人。

    后来他们终于到了庙中,他便向高僧讨要快乐的秘方。

    高僧说:“我已经把秘方给你了。”

    他听了高僧的话很吃惊,问道:“我怎么不知道?你什么时候给我的秘方?”

    高僧说:“既然你已经来了,就再过段日子再回去吧。”

    于是,他便在庙里度过了一段时间。在庙中,他听和尚们念那些他根本听不懂的经文,时间长了,他开始烦躁,便向高僧要回去的盘缠准备离开这。

    高僧说:“我已经把盘缠给你了。”

    富人终于明白了这是一个骗人的僧人,他前前后后都在逗自己玩儿,于是一气之下离开寺庙,下山去了。当他来到一个小山村的时候已经非常饿了,但是他的盘缠已经用完了,他不知道如何是好。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农夫从他面前走过,一眼就认出他来,说:“哎呀,这不是我的恩人吗?你怎么到这里来了?”他想不起自己对这个老农有什么恩情,但是老农已经把他当做一家人看待了。老农把他带到自己家中过了一晚,第二天,他继续赶路。在路途中,每当他遇到困难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就会有人来帮助他,那些人对他的印象都很深,一眼就认出他是曾经施舍过自己的人,这让他感到万分惊喜。一路上,他虽然没有分文,却受着大家的施舍快乐地回到了家中。

    回到家,他顿时恍然大悟,高僧原来真的把快乐给了他。原来,自己给予的施舍,迟早也是要回到自己身上的。而过去他的施舍里充满了各种回报的欲念,那种欲念带来的痛苦也自然回到了他的身上。

    其实生活就是这样,当你带着一种功利性的理念去面对生活的时候,生活反而会给你一个不满意的结果,但是当你抛开一切杂念和抱怨一心去对待生活的时候,生活自然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卷。就像毕淑敏所说,一无所有时也能说我很幸福,因为我们还有健康的身体。当我们不再享有健康的时候,那些最勇敢的人可以依然微笑着说:我很幸福,因为我还有一颗健康的心。甚至当我们连心也不再存在的时候,那些人类最优秀的分子仍旧可以大声说:我很幸福,因为我曾经生活过。

    有一个信徒问慧海禅师:“您是非常有名的禅师,可是您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吗?”

    慧海禅师答:“有啊。”

    信徒问:“那是什么呢?”

    慧海禅师说:“我饿的时候就吃饭,累的时候就睡觉。”

    “这算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每个人都是这样的啊?”

    慧海禅师说:“当然不一样!”

    “为什么不一样呢?”信徒又问。

    慧海禅师说:“很多人在吃饭的时候总是想着其他的事情,不专心吃饭;睡觉的时候也总是做梦,睡也睡不安稳。而我吃饭就吃饭,什么都不想;睡觉的时候从来不做梦,所以睡得很舒心。这就是我与众不同的地方。”

    慧海禅师继续说:“这个世界上很多人很难做到一心一用,抱怨的人总是在利害中穿梭着,囿于浮华的宠辱,产生了一种‘种种思量’和‘千般妄想’的意识。所以他们在生命的表层里止步不前,这也是他们生命中最大的障碍,因此而迷失了自己,丧失了一颗最为平常的心。只有把心融入这个世界,用心去感受生命的意义,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谛。”

    生活其实就是这样,人们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往往想着很多事情,但这些事情总难免会有不如意的地方,于是便开始抱怨。当你只专心做一件事的时候就无暇去顾念那些不公平的事情,在慢慢的轮回中也找到了生活本来的意义。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