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博弈心理学-铁腕震慑的心理操纵术:拒做受人欺负的老好人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所谓铁腕震慑,不是拳头上的暴力,而是心灵上的强大气场。有的时候,留面子是最起码的尊重;但有些时候,给对方些颜色瞧瞧,也是很必要的。因为只有当你能主动改变自己的性格和行事风格时,别人才能改变对你的轻蔑态度。

    大好人可以做,滥好人不能做

    琳琳她们寝室中有一个脾气很暴躁的人,动不动就因为一点小事大发脾气。琳琳说,她一发脾气就常常让人感觉到好像是自己惹她生气了,这样一来,寝室里的气氛一下子就紧张起来,大家都觉得很压抑。

    由于琳琳和那个女生是一个班的同学,两人在一起的时间很多,琳琳就觉得自己应该去迁就她。琳琳总是在看她的脸色行事,在她面前没有发言权,事事都要让她先考虑。

    后来,琳琳发现自己的情绪常常会受到那个女生的影响,这样一来,不但在学习上感到很吃力,还要天天忍受对方的坏情绪,琳琳觉得自己实在是受不了了。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看到琳琳就有一些我们所说的“滥好人”倾向。

    滥好人就是指在人际关系中,对他人有求必应,不管对方的要求是否合理。琳琳对那个爱发脾气的同学的处理办法就是迁就对方,常常会自觉地将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往自己身上揽,这样不但浪费了自己的学习时间,还让自己心里感到十分压抑,将自己变成了没有主见的人。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是滥好人。他们的特征就是在看待问题上不注意事情的本质而注意事情的表象,常常使用感性思维来思考问题,这样就会看不到事情的真实面目;很有同情心但是正义感不足,常常会因为对方的遭遇而忽视法律和公众的权益;无条件、无原则地站在那些在他们看来是弱者的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并对他们进行支持。

    滥好人们常常会把不拒绝他人的要求变成自己人际交往中的准则,他们总是会在最大限度上为他人着想,将自己的利益放到一边不去关心。很多人都觉得这类人是真正的好人,但是这些人的内心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轻松。

    王岚的一个朋友刘宾似乎总是能够将自己的工作、家庭、朋友关系处理得很好。对于刘宾每天的生活来说,不但有自己的孩子和母亲需要亲自照顾,就连亲朋好友们有什么事情都向她求助,有什么烦心事也向她倾诉。

    在大家的眼里,刘宾是个很善良、很无私的人,但是王岚不止一次接到她哭诉的电话,她在电话中说:“我感觉自己都已经受不了了,每一次面对那些向我倾诉的人我都恨不得对他们说:‘闭嘴,别说了。’但我还是微笑着听他们说完,还要安慰、鼓励他们,我真觉得自己很累。”

    其实王岚的这个朋友的行为就是滥好人的行为,这已经不算是让他人称赞的善良的品德了,这其实已经成为一种心理上的病态行为。

    在生活中,这样的人常常获得“大好人”的美誉,但是他们内心总是充满了孤独感、压抑感,甚至是愤怒和焦虑。这种过分取悦他人的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多,长时期陷入这种不良情绪当中,就会导致内心更加脆弱和敏感,表现为因为对方的话感到焦虑,渐渐变得自卑。这样下去的话,原本的“大好人”就更加不会处理与亲戚、朋友之间的关系了。

    好人的概念是指人的品行好,对他人没有侵害思想、侵犯行动等。总是在考虑他人的感受而忽视了自己感受的行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人行为,这种行为往往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压力,让自己的情绪处于被压抑的状态。

    人际交往最注重的就是双方的付出和接受的平衡。如果对他人只是一味地付出,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心理就会很不平衡,由此就会产生挫折感和自卑感。

    他们虽然自己内心不想再答应对方的请求,但是要真正地实践起来,却又会觉得这种做法是不好的,觉得自己对朋友很不真诚,结果往往会不再愿意与他人接触,让自己人际交往的圈子变得越来越小。这种思想最终会导致滥好人对生活缺乏激情,甚至害怕生活,极易产生身心疾病。

    我们从小所接受的教育就是要做一个好人,但是好人不等于滥好人,对于他人的任何要求都答应的人,往往会迷失自我,丧失自己的自主判断能力。

    有一位处理夫妻关系中的矛盾的专家说:“在生活中,如果一方总是顺从他人的想法,不争取自己的利益,在遇到对自己不利的事情时也不挺身而出,这样就很容易受到他人的排挤和欺负。”如果我们想要改掉这个对自己不利的习惯,我们就要了解自己内心的恐惧和担忧出自哪里,我们要学会对他人说“我不想去”“我不接受”等这类话。

    不过改掉这个习惯的过程是很漫长的,我们需要记住:在不违背我们自身意愿和利益的情况下再去满足他人的请求。而且要时刻牢记:我们在爱他人之前,要先爱自己,这样才能让自己活得更自信,活得更快乐。

    滥好人就是指在人际关系中对他人有求必应,不论对方的要求是对还是错的人。这类人很有同情心,主张对他人要宽容。但是这类人常常会在他人的要求中迷失自我,丧失自我的思考能力,往往会受到他人的利用和排挤。

    热炉效应:自己的权威不容挑战

    铁腕震慑的心理操纵术:拒做受人欺负的老好人《左传》中有这样一个记载:

    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学家孙武拜见吴王阖闾,两人一起讨论军事中带兵打仗的事情。孙武侃侃而谈,将事情说得头头是道。但是吴王阖闾在心中想道:“光是在口头上说得那么好管什么用?我得出个难题考考他。”

    然后吴王便下令,让孙武训练自己的妃子和宫女,让她们成为训练有素的士兵。孙武果真挑选出了100个宫女,并让吴王十分宠爱的两个妃子担任这支“部队”的队长。

    第二天,孙武和宫女、后妃们来到练武场,吴王也坐在练武场边观看。孙武在训练之前,将一些要领和规范说得很清楚,但当正式开始喊口令时,这些妃子和宫女都笑闹成了一团,谁也不理会孙武的口令。

    孙武只好再次将一些要领讲清楚,并要求吴王的两个宠妃以身作则。这些宫女和妃子看到吴王并没有因为她们不听从孙武指挥而训斥她们,便没有理会孙武的命令。当孙武再次喊口令时,宫女们还是笑闹成一团,吴王的那两个宠妃更是不在意孙武的命令。

    这时,孙武从座位上站起身来,对这些人严肃地说道:“这里是演武场,不是后宫;现在你们是军人,不是宫女和妃子;我说出的命令就是军令,不是值得你们笑弯了腰的笑话。你们不遵守军令,两个队长更是明显地违抗军令,在军法中,理当斩首!”说完,孙武便命令身边的士兵将吴王那两位宠妃斩首了。

    整个练武场顿时静了下来,宫女们被吓得大气也不敢出。当孙武再次喊口令时,这些人的步伐整齐划一,一举一动和军人没有什么两样。这时,孙武便让吴王检阅成效,但是吴王因为失去了两个宠爱的妃子正在伤心,根本没有兴趣去看宫女们的演练,只是说了一句:“先生带兵的能力我已经领教了,您训练的军队一定是纪律严明、能打胜仗的勇猛之师。”

    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孙武在训练这些宫女、后妃时,并没有长篇大论地讲述应当如何去做,而是简洁明了地从树立军威开始,让她们知道违抗军令的下场,硬是将一群宫女训练成了合格的士兵。

    这便是“热炉效应”的运用。热炉效应的概念包括四个原则:

    烧热的炉子我们不用手去摸都知道是烫的,会灼伤他人,这是热炉效应中的警告性原则;当我们碰到热炉时,肯定会被烫伤,这是热炉效应中的一致性原则,意指只要我们违背了规范,我们就一定会受到惩罚;再碰到热炉时,马上就会被烫伤,这便是热炉效应中的即时性原则—惩罚一定在对方错误的行为发生之后立刻进行,绝对不能拖延,这样才能让对方及时地改正错误;不论是什么人,只要碰到热炉就会被烫伤,这是热炉效应中的公平性原则。

    在原则面前,人人平等。孙武在训练宫女和妃子们时,先是对她们的行为予以了一定的警告,但是她们并不以为然。这时,孙武说到做到,指出了她们的错误后,立刻将为首的吴王的两个宠妃斩首,孙武没有因为对方是吴王的宠妃而徇私。

    这便是孙武能够在第一时间震慑在场宫女们的手段—合理地运用热炉效应。

    三国时期,诸葛亮在街亭与司马懿对战时,猛将马谡主动申请死守街亭。诸葛亮对于马谡的性格、脾气很了解,觉得让他去守街亭有些不放心,但是马谡一再请求并立下了军令状:若是此次失败就满门抄斩。诸葛亮这才勉强答应让马谡去守街亭,并让王平随军帮忙。

    诸葛亮嘱咐马谡在部队安营扎寨之后立刻回报大营,有什么事都要和王平多多商量,马谡一一答应了下来。但等军队到达街亭后,马谡却完全不理会王平的建议,硬是将军队安置在山上,也没有像一开始答应诸葛亮那般将安顿的地图派人送回大营。

    等到司马懿派兵攻打街亭时,司马懿利用马谡在山上扎营的弱点,命令士兵们将整座山团团围起来,切断马谡部队的粮草和水源供给。马谡的军队一败再败,致使街亭这个重要的据点失守。事后,马谡回到大营,诸葛亮为了稳定军心、维持军纪,不得不挥泪斩马谡,并自己向上请示降级三等。其实诸葛亮处死马谡之前,心中也有很多不忍和不舍。但是为了军纪的严明,却不得不“挥泪”这样做。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一味地宽容,就会让事态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一定要收起温顺的面孔,亮出自己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权威不受到他人的挑战。只有当自己身先士卒维护好原则的时候,才能让他人更加信服你,达到震慑他人的效果。

    同时,只要是决定好的就必须立即执行,如果一拖再拖,反而会让他人对你的原则产生质疑,从而对你的话不再信服。

    一方面,热炉效应告诉我们,不能随便让别人践踏我们的原则和制度;另一方面,我们也要从中汲取做错事就要受到惩罚的教训,无论在生活中做错了什么,都不要抱着企图侥幸逃脱的心理。具有公平性和一致性的热炉效应是维持社会秩序、把握事态平衡发展的重要法则。

    魄力法则:让对方明确知道自己的目的

    查理新收购了一家小工厂,而后这家工厂因为产量低面临着被转让的困境。有一天,查理来到这家工厂视察,这家工厂的经理向他反映说,这里的工人们总是偷懒,别说份外的任务了,连自己本该做好的任务都无法完成。

    这个经理说:“对这些员工我先是好好和他们说,给多完成任务的员工发一定的奖金,他们听了之后工作很是努力。可是好景不长,一个星期之后他们又变成了那副懒洋洋的样子,工作也不好好干了。后来我也威胁他们,如果不好好工作就要开除他们,但是这样更没有效果了,他们更不好好干了。您说我能怎么办呢?”

    查理听了这位经理的话之后,沉默了一会儿,说道:“我知道了,你先去忙吧。”这时正好工人们该上夜班了,查理来到工厂车间,看到那里有一个黑板。他走过去询问身边的工人:“今天白班的工人们生产了多少部电暖气?”那位工人看了看他,说道:“9部。”查理听完之后就在黑板上写了个“9”字,便离开了。

    夜班开始之后,工人们陆陆续续来到了车间,他们看到黑板上的“9”字都觉得很奇怪,纷纷问起是怎么回事。那个告诉查理数字的人说:“今天老板来车间了,他问今天白班的工人们生产了几部电暖气,我告诉他是9部,他就在黑板上写了个‘9’字。”

    第二天清晨,查理来到了工厂的车间,看见黑板上那个“9”被人改成了“10”。这时正好上白班的工人们来了,看到黑板上的“10”便询问是怎么回事,得知情况后,白班的工人们心中都憋着一股劲,心里想着:“你们不是10部吗?我们就要比你们多一些。”

    到了夜班的时候,黑板上的“10”变成了“11”,夜班的工人们也出于同样的心理,开始努力工作起来。就这样,这家生产力低下的工厂终于摆脱了困境。我们常常遇到不论用什么方法都无法让对方服从的时候,这时可以考虑使用魄力法则,一开始就让对方知道我们的目的,给他们以挑战,这样对方就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处境,从而明白自己该怎么做。

    很多实践证明,这个法则比我们用尽软硬兼施的方法更为有效。就像上面那个小故事,查理听了那位经理的话之后,没有再用其他方法让工人们努力工作,而是将白班和夜班的工人们分成两组,让他们互相竞争。

    有一位心理学家就曾这样说过:“直接向对方提出挑战,往往可以激发起双方的斗志。”

    美国总统罗斯福当年只是一名刚从古巴回国的义勇骑兵队的小兵,他一回国就被人推举出来竞争纽约州的州长,罗斯福心中很不自信。这时,反对党发现了罗斯福不是纽约州的合法公民,便在选举时将这件事说了出来。

    罗斯福心中十分恐惧,想要赶紧退出选举。这时,反对党的科里尔?普列特向罗斯福发起了正面挑战,他用轻蔑的语气对罗斯福说:“刚从古巴回国的英雄原来是一个胆小的懦夫。”

    罗斯福听了他的话之后十分气愤,便打消了退出竞选的念头,积极筹备竞选活动,最后成功当选为纽约州的州长。这不但改变了罗斯福的命运,也改变了美国的命运。

    普列特挑衅的话竟成就了罗斯福,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使用魄力法则可以激起对方的斗志,这个方法尤其适用于竞争意识强的男性。

    不过,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使用这个法则,也要充分考虑自己所处的立场和215时机,不然也很有可能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1812年,法国侵俄战争失败之后,普、英、俄等国组成了反法同盟军,企图反攻。与此同时,原本作为法国同盟军的奥地利也有了解除同盟的意向,同时对法国提出种种威胁条件。

    不过,态度强硬的拿破仑丝毫没有表现出受到威胁和身陷四面楚歌的恐惧,反而带着强硬的态度在德累斯顿的马尔哥和宫会见奥地利使者梅特涅。

    一见到梅特涅,拿破仑就开门见山地对他说:“原来你们也想打仗。好吧,仗是有你们打的。我已经在包岑打败了俄国,现在轮到你们了。你们愿意这样就这样吧,维也纳见。”

    其实,拿破仑嘴上虽然说不怕奥地利跟法国打仗,但心底想的却是以此来打消奥地利解除同盟的意愿。

    但是,听到这话的梅特涅却觉得拿破仑不可一世,他提醒拿破仑道:“和平与否取决于你,你必须把你的势力缩小到合理的限度,否则,你就要在今后的斗争中垮台。”

    此时,拿破仑果然没有抑制住自己“不可一世”的本性,竟然忘了自己只是想刺激一下梅特涅,更加强势地说道:“任何声音都吓不倒我,无论你们的兵力有多么强大,我都能制胜,而且,我每天都能收到奥地利军队方面的情报。像我这样的人,是不会在乎100万人的性命的。”

    梅特涅被拿破仑的话噎得说不出话来,拿破仑见势又接着说:“我和一位公主结婚,是想把新的和旧的、中世纪的偏见和我这个世纪的制度融为一体。那是自己骗自己,现在我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我的宝座可能会因此而倒塌,不过,我要使这个世界埋在一片废墟之中。”

    这时,拿破仑终于发表完了自己的言论,便转而缓和地拍着梅特涅的肩膀问:“好啦,你知道事情会怎么样?你不会对我开战吧!”

    令他没想到的是,梅特涅说:“陛下,你完了。来时我已有这种预感,去时更是肯定无疑了。”

    没有多久,奥地利加入了第六次反法同盟的行列。

    其实,古今政界中,利用魄力法则或激将法将对方说服的例子比比皆是。在拿破仑这个故事中,一代枭雄着实给了我们一个错误的示范,也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警示:在生活中,我们要把握好说话的“力道”,有些时候不宜拐弯抹角地说我们的想法,而应直截了当地说。这样往往会让对方很清楚我们的坚定立场和意图,在最短的时间里接受我们的想法,从而能够顺利地达到我们想要的目的。

    魄力法则就是指在与他人对峙时,可以开门见山地说出自己的目的,这样往往会激起彼此的斗志。在说服他人时,魄力法则可以让对方在最短的时间里接受我们的意见。在生活中灵活地运用魄力法则可以让我们事半功倍。

    借力使力:让对方无处藏身的化骨绵掌

    明朝著名文人冯梦龙的《古今谭概》中有一篇这样的小故事:

    有一个人出身于一个大户人家,他屡屡参加科举考试都名落孙山,因此家族里的人很看不起他。此人认为自己是没有伯乐相助的“千里马”,满腹经纶却无处施展,内心十分郁闷。

    更让他感到不幸的是,他自己每次都名落孙山,而儿子第一次参加科考,竟然就被皇上钦点为大状元。这件事再次让他深感自己无能,时常为此痛苦万分。

    有一天,他和父亲及亲朋们在一起吃饭,他父亲又当着众人的面把这些事抖出来开始教训他。这一次他实在忍受不了父亲的数落了,便大声地对他父亲说道:“我的父亲是当朝内阁大学士,而你的父亲却是一个靠打鱼为生的渔民;我的儿子是皇上钦点的状元,你的儿子却是次次都名落孙山的书生。你看,你的父217亲不如我的父亲,你的儿子不如我的儿子,这么说来我比你要好很多,你怎么还每天都骂我呢?”

    这个人的父亲听完之后愣了愣,接着哈哈大笑起来,之后再也没有骂过他。

    在上面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屡考不中的书生虽然没考中状元,但却是个辩论高手,他用自己儿子、自己父亲与父亲的儿子、父亲的父亲相比较,道理虽然说不通,但是却可以让对方信服,使得他的父亲再也不教训他了。

    这就是“借力使力”的原理,即将他人的言论或者论调转变成攻击对方的有力武器,往往可以在贬低对方的时候暗中称赞对方,在称赞对方的时候贬低回击对方。

    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那些让自己很生气,但是直接顶撞又会让自己看起来粗俗无礼的人时,就可以用借力使力的方法让对方哑口无言。

    我们一直都在强调,要了解对方的想法就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而现在,我们要做的是,在了解对方心思的情况下用对方的言论来反驳他们的话。

    人们内心的防线其实就是一个盾牌,而他们的言论就可能成为他们攻击他人的长矛。很多时候,我们恰恰可以用对方的矛来攻破对方的盾,这样,天下就没有我们攻破不了的盾了。

    王涛公司购买了另一家公司的产品,但是在使用这种产品的时候,常常出现各种故障。于是王涛拿了一些不合格的样品来到对方公司,要求退货。可是对方经理却说道:“我们公司的产品是经过重重把关、绝对合格的产品,不可能出现质量不合格的情况。”

    王涛说:“您说得对,我们就是冲着你们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把关才选择贵公司产品的。”

    对方经理说:“就是嘛,我们公司一切都是很正式的,在操作中只要按照产品的说明书认真操作就不会出问题了。”

    王涛笑了笑,说道:“但是我们在使用过程中,您家的产品屡屡出现故障。我们的操作方法是严格按照你们的产品说明书的指示做的。既然你说了只要按照说明书的指示来操作就是没有问题的,那我们在使用过程中的那些故障,您要怎么解释呢?”

    那位经理听了王涛的话之后便笑了笑,也不争辩了,爽快地带着王涛去财务室将钱退给了王涛。

    很多人都认为在与他人争辩时要态度强硬、用词激烈才能成功,其实这样往往会激起对方的反抗心理。

    我们要懂得在与他人争论时保持清醒的头脑,耐心找出对方言语中的漏洞,然后用他自己的话来反驳他,这样才能让对方无话可说。就像上面那个案例中,王涛就是先按着对方的思路来争论,然后利用对方的话来将对方驳倒,这样对方不但不会再与你争论,还不会冲你大发脾气。

    我们在逛街购物的时候,常常会出现这种状况:看到一件好看的衣服,自己穿上也很合适,但是这件衣服对于自己来说价格偏高,我们会觉得这么好看的衣服不买就太可惜了,所以会在看起来砍不下价格的情况下买了自己觉得很贵的衣服。

    很多人在砍价时不是对营业员软磨硬泡,就是大声地与对方争辩这个价格的不合理,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当我们想买一样东西时,对方也同样想把东西卖给你,这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如果你不买下来,对方就卖不出去,这样双方都会有一定的损失,所以我们在这种状况下可以从对方的心理出发来说服对方,我们可以用“便宜一些我们就买了,这衣服您不是也想卖出去吗?再稍微便宜一些我就买了”之类的话瓦解对方的心理防线,说不定就可以便宜一些拿下自己心爱的衣服了。

    利用对方的心理来说服对方就是在不同的情境下,在了解对方心理动态之后,利用他们的心理来说服他们,这也是借力使力的策略之一。利用他人的话和心理动态来瓦解对方的心理防线,可以轻松地让对方哑口无言。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灵活地使用借力使力的策略,从而轻松地将对方说服。

    借力使力就是将对方的陈述反用来攻击对方。他人的心理防线就好比一面面很坚固的盾,如果我们用他们的矛来攻击他们的盾,就会变得容易攻破。所以我们要在与他人争论时找出对方的漏洞,这样才能更好地说服对方。

    沉默效应:对方最害怕的是无声对抗

    有位知名学者应邀到某大学作演讲。他到达会场时,整个礼堂十分吵闹,好像这不是要听演讲而是在开联欢会一样。一位老师站到讲台上拿起麦克风让学生们安静下来,可是学生们就好像没有听到一般完全不予理会。

    这时,学者对那位老师说:“让我来试试。”只见这位学者一个人默默地站到讲台上,只是看着那些学生打闹,一句话也不说。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沉默,学生们慢慢地安静下来了,不到五分钟,礼堂里已鸦雀无声。

    上面的例子中,学者就是利用“沉默效应”让学生们安静了下来。

    沉默效应就是指在与对方对抗时,沉默往往会起到让对方感受到压力的作用。有这样一句俗语:“雄辩如银,沉默是金。”恰到好处的沉默是一种语言艺术,在与他人谈话时,觉得时机未到时,保持沉默便是一种很好的应对方法。

    心理学家曾经这样说过:“与大家的观点不同的是,拥有话语权的人不一定是强势的一方,而那些沉默时间较长的人往往是最具有决断力的人。”很多没有经验或者精神紧张的业务员想要自己看起来强势一些,就会通过不停地说话来避免怯场或者冷场的情况。这种举动不但不会让他人认为你是熟悉业务的,反而会让对方觉得你刚刚才了解这些事情。在与他人谈话时,喋喋不休的举动很容易让他人对你产生批判心理。

    就像著名作家史铁生所说的:“沉默常常是必要的。沉默可以通向有声有形的语言所不能到达的地方。”一个强势的人,往往可以用他的沉默来表达出力量,而不是通过无休止地说话来表现。

    善用沉默效应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十分必要的。那么,我们应当在什么情况下保持沉默?如何才能不将沉默与冷漠相混淆呢?

    1.在我们情绪不佳时要保持沉默

    人们情绪不佳时往往是最冲动的时候,这时候不论说话还是办事总是会达不到好的效果。当你与他人发生争吵时,双方的情绪一定会很激动,这时一定要保持沉默。等双方的情绪都稳定下来之后再坐到一起谈论事情,这样才能得到好的效果。

    2.碰到自己不了解的事情或者自己不能独自决断的事情时,要保持沉默如果我们遇到自己不能独自决断的事情,不要慌里慌张地答应对方,否则会使得自己很难做。在这种状况下,保持沉默就是一种无声的拒绝。

    3.在对他人或者事件不了解的情况下要保持沉默所谓“祸从口出”,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对事情或者他人不了解的情况下讲出片面的言辞,这样不但会让对方对你的印象大打折扣,想要解决的事情也会因此而耽搁。

    小王部门的部长升职了,他们部门开了一个宴会为他祝贺。在宴会中,小王端着酒杯对领导说:“陈部长,我敬您一杯。您真是有福气的人,在工作上这么有能力,您家孩子肯定也很有能力!”小王的话音一落,陈部长的脸就阴沉下来了,整个宴会的气氛也变得很尴尬。

    后来大家才知道,陈部长的儿子很不争气,前一阵子还因为打架斗殴进了派出所。小王的称赞之词让陈部长想到了自己家不争气的儿子,所以心情才会变得很不好。

    所以说,在不了解对方情况时,要尽量避免提及有关对方孩子和家庭的问题,可以聊一聊对方的兴趣爱好或者工作方法之类,但最好还是保持沉默,这样就不会戳到对方的痛处了。

    4.要学会说话之前先三思,没有把握就保持沉默在生活中,我们与他人交流时要注意自己的话题,不要不经过思考就将该说的都说了,不该说的也说了。

    王艳和林岚是一对很要好的朋友,两人常常会聚在一起说一些体己话。

    王艳是一个很大大咧咧的人,有一次和很多朋友一起聚会时,王艳在与他人谈话中将林岚生活中的一些私事说了出来,让林岚觉得十分尴尬和难堪。后来林岚再也不找王艳谈心了,两人的友情也破裂了。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是不经意间就说出了让自己很后悔的话。所以我们在说话之前要仔细地思考一番,再将话说出口。如果你是一个脾气很暴躁的人,那就遵循“沉默是金”的原则,这样才不会让自己后悔说出了不该说的话。

    孔子曾经说过:“君子敏于行而慎于言。”在生活中,很多情境都证明了“沉默是金”这句话的正确性。在某些场合里,沉默的对抗往往会让对方服输。所以说,在该沉默的时候沉默往往会达到我们预料不到的好效果。

    沉默效应就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场合,用沉默来回应对方可以比正面回应获得更好的效果。沉默让对方摸不到你的思路,也可以让我们避免“祸从口出”的事情发生。

    迂回策略:以退为进,反败为胜

    高岛武夫是日本一家四星级酒店的总经理。由于前任总经理是因为极力反对董事长及其夫人干扰酒店的日常运作而被解雇的,因此高岛武夫一直小心翼翼地避免重蹈前任总经理的覆辙。

    当他看了《欧也妮?葛朗台》这本书之后,深谙葛朗台的巧妙手段,并运用到他的工作中。自从接管酒店之后,高岛每天将酒店的各种事情甚至每日的菜价波动了多少等等之类小事都向董事长夫妇汇报。在各种会议中,高岛必定要先邀请董事长及其夫人,并请他们主持会议。

    这样一来,董事长夫妇一开始很是高兴,觉得高岛是一个很诚实、很尊重他们的人。

    但是每天忙碌于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和大大小小的应酬中,日子久了,董事长夫妇开始觉得既然他们请了高岛做他们酒店的总经理,这些琐事就应该是让他自己来管。

    终于,高岛接到了董事长的电话,董事长在电话中告诉他,以后大小事都自己看着办吧,不要老拿这些事来烦他。

    这样一来,董事长夫妇改掉了对总经理工作指手画脚的毛病,高岛也就能在经理的职位上安心地工作了。

    这种策略在心理学上叫“迂回策略”。迂回策略就是指在对对方进行正面进攻效果不佳的时候,采取欲进先退、欲直先迂、迂回前进,等到时机成熟时便自然很容易达到自己目的的策略。在上述的小故事中,高岛武夫就是采用了迂回策略。

    如果高岛像前任总经理一样直接反对董事长夫妇的行为,那么他的下场和前任是一样的,所以他很明智地选择了欲擒故纵的方式,成功地使得董事长夫妇不再对他指手画脚了。

    人的心理很奇妙,如果你直接对某人说“你这样做是不行的……”,那么不但不能说服对方,还会激起对方的抵制心理。所以,利用迂回的方法是最好的选择,这种策略可以帮助你很容易地说服对方。

    当俄国的十月革命取得胜利时,革命军攻占了象征着沙皇统治的冬宫。农民们点着火把嚷着要把这座著名的建筑烧毁,以此来慰藉那些受过沙皇压迫的百姓。一些有知识、有长远目光的革命工作者竭力劝说这些农民,但都没有什么效果。

    列宁得知这个消息后,当即赶到了冬宫。他诚恳地对在场的农民们说:“这座皇宫我们是可以烧的,但是在烧它之前,我有几个问题想考考大家,你们同不同意?”

    农民们一听列宁也支持他们烧这个皇宫,便回答道:“没问题,你问吧。”

    列宁问:“这个宫殿原来是谁住的?”

    农民们回答道:“是沙皇。”

    列宁又问道:“是谁修建了这个宏伟的建筑?”

    农民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是我们,我们这些广大的人民群众。”

    列宁继续问道:“既然是人民建的这个建筑,现在就让人民的代表住在这里岂不是更好,你们说呢?”

    农民们赞同地点了点头,纷纷表示不再烧冬宫了。

    面对义愤填膺的群众,列宁没有直接地否决要烧毁冬宫的决定,而是先表现出他对于群众的要求的理解和赞成,这样就可以让群众们有耐心听他说后面的话。随后的几个问题帮助农民们弄明白了:冬宫是人民群众修建的,现在革命成功了,冬宫也回到了人民的手中,理应让人民代表们入住。

    这个理由很能说服群众,所以人们最后都决定不再烧毁冬宫了。这便是迂回策略的典型效果。

    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作好完全说服对方甚至打败对方的准备,所以也不能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观点。这时同样需要采用迂回策略,暂且不声张自己的态度,一来为自己积攒实力,二来赢取时间,等到时机成熟时,一举促成胜利。

    老大庄公和老二公叔段都是姜氏的儿子。郑武公死后,郑国立庄公为国君。但是姜氏非常偏爱二儿子公叔段,一心扶植他当皇帝却没能如愿,如今见庄公已为君主,便让他把京邑分封给公叔段。庄公不好推辞,只好照做了。

    很多大臣都不支持庄公的做法,认为公叔段品性不良,也没有什么丰功伟绩,不应该拥有这么多的分封;而且其封地的都城面积过大,还会影响国君统治,潜藏叛变的危险。他们纷纷面见庄公说:“分封的都城,其周围超过三百丈的,就会对国家产生危害。按照先王的制度,国内大城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城不能超过国都的五分之一,小城不能超过国都的九分之一。现在将京邑封给公叔段,不合法度。这样下去恐怕您将控制不住他。”

    庄公不紧不慢地答道:“母亲执意这样做,我怎么能违背她的意愿,让她不高兴呢?”

    大臣们又说:“姜氏会有满足的时候吗?还不如想办法早点下手处置,以免他们的欲望滋长蔓延,再这样下去情况就更难解决了,就像蔓草一样永远不能清除干净。”

    庄公思考了一会儿,说道:“多行不义必自毙。我们姑且等等看吧!”

    其实,庄公并没有明说自己的心思,在他的心里,早已经想好了对付公叔段的方式。由于自己目前实力还不够强大,而公叔段还有母亲的支持,所以目前还不是除掉公叔段的好时机,不如先由着他们的性子放纵,等到他们罪行滔天、恶名昭著的时候,再顺应郑国民意,坚决讨伐,一举除之。

    果然,公叔段雄踞京邑后,就开始一步步扩大自己的都城,还逐渐把郑国西部和北部的一些地方据为己有。

    大臣们又着急了,对庄公说:“国家不能有两个君主统治的情况出现,您要怎么办?请早下决心。要把国家传给公叔段,那么就让我们奉他为君;如果不传给225他,就请除掉他,不要使人民产生二心。”

    庄公依旧淡然地回答:“你们不用担心,也不用现在就除掉他,有一天他会遭受惩罚的。”

    这之后,公叔段仍然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地盘,甚至大肆扩展到了与卫国相接壤的地方。

    这回,又有大臣来面见庄公,说:“不能再容忍了,应该除掉他了,如果再这样下去,恐怕郑国要易主啊!”

    庄公对大臣们道出了实情,说道:“你们不用担心,他多行不义,即使拥有了土地也不会拥有民心的。他每扩张一处土地,其所管辖的人民就会越了解他的品性,这样他所拥有的土地越多,反而会越增加人们对他的抵触情绪。”公叔段见庄公对自己的快速扩张不管不问,便想当然地认为庄公害怕自己,于是越加横行霸道起来,不仅集合民众为自己修建城墙,还号召本可以过安逸生活的年轻人参军入伍,许多做打铁生意的铁匠也沦为了他制造武器的工具。

    这天,公叔段觉得时机已到,便约母亲做自己的内应,企图偷袭郑国,篡位夺权。

    殊不知,这是正中庄公下怀的行为。他得知公叔段与母亲约定的篡位日期后,便命令大将子封率领二百乘兵车提前进攻京邑,搭建讲台,历数公叔段的罪行和不法行为。城中人民的怒火被点燃,纷纷出来响应,反攻公叔段。

    最终,公叔段落荒而逃,在城外畏罪自杀,而他们的母亲因为无颜面对庄公,也偷偷离开京城失踪了。

    可见,迂回策略并不是懦弱无能的表现,而是一种先退再进的胸怀。当对方做出了与自己意愿相悖的行为,自己又不能立即采取行动解决的时候,就可以先暂时容忍对方的行为,用迂回的方式完成自己的目标。

    迂回策略指的是不直接表明自己的目的,而是先忍让或同意对方,等对方放松心理防线,且时机成熟之时再顺势反攻的策略。

    在这个策略中,“迂”和“回”是同等重要的两个方面,有“迂”无“回”,会让自己的目标消失,沦为对方的手下败将;有“回”无“迂”,则常常会让事情恶化,仅凭目前的能力无法拯救,同样导致惨败的结局。

    所以,这个策略的本身就要求我们要灵活应用,不仅洞察对方的心思,也考虑周遭的变化,见机行事,才能在暂时失利之后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黑猫白猫法则:用实力来证明自己

    美国总统林肯上任之后不久,因为一件事情将他的六个幕僚召集到一起开会讨论。林肯针对这件事情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法案,而那六名幕僚的观点不一致,他们七个人便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最后六名幕僚一致反对林肯的提议,但是林肯仍然坚持道:“就算只有我一个人赞同这个法案,我也要宣布:这个法案通过了!”

    表面上看,林肯的做法过于独断专行,其实林肯早已在谈话中了解了其他六个人的观点,并在很慎重地思考过后才认定了自己的方案是最合理的。事实证明,最后这个法案给美国带来了很积极的影响。

    其实,其他六个人对林肯的意见持反对态度是一种心理上的条件反射,有的人很有可能只是在人云亦云,根本没有仔细地思考林肯提出的法案就顺从大部分人的227意见持反对的态度。这时就要靠实力说话,将他人的非议排除。

    所谓的大家在一起讨论不就是从各种意见中挑选出一个最为合理的意见吗?既然自己的选择是最正确的,这时就可以将他人的反对意见排除,从而认定正确的意见。

    这便是“黑猫白猫法则”,不论是黑猫还是白猫,只要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不管这件事情有多少人不赞同,只要是正确的就要坚持下来,用实力证明事件的正确性。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状况:当一种新意见被人们提出之后,肯定会有反对意见。在反对的人们中,有对于这个意见知之甚少,只是因为他人反对而反对的人。这时,提出新意见的人的处境往往是孤立的,因此就要靠这个新意见的正确性来证明你是对的。很多时候,我们都要用实力来证明自己的正确。

    曾经有一个人,他家老鼠成患,他为了消灭老鼠便找了一只很善于捕捉老鼠的猫。这只猫虽然善于捕老鼠,但是也很爱吃鸡。最后,这家的老鼠少了很多,同时养的鸡也少了很多。这个人的儿子见家里的老鼠少了,便想把这只喜欢吃鸡的猫扔出家门。

    但是他的父亲说:“我们不能将这只猫扔掉,给我们家带来困扰的该是那些老鼠而不是这只猫。老鼠们不仅偷吃我们的食物,还将我们的衣服咬坏;将我们屋子里的墙壁弄得到处都是洞,还损坏我们的家具;更重要的是,还会给我们带来疾病。不除掉它们,我们不仅会挨饿,还会因为房子出现漏洞而受冻,所以我们必须用这只猫帮我们除掉这些老鼠!鸡没有了我们可以不吃,这样总比挨饿受冻好多了!”

    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任何事物都会有不好的一面,人也是一样。我们不能因为对方不好的一面而否定对方的全部。面对对方无伤大雅的负面,我们不必过分计较,因为我们最需要的是对方的实力、能力。

    所谓的能力,就是指人们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特征。没有人是完美的,只要对方的缺点不是很严重,对方的能力又是显而易见的,那么这个人依然能够让他人信服。

    美国有一位著名的发明家,名叫罗纳特,这个人虽然嗜酒如命,但是美国福特公司依然坚持邀请他来公司工作。罗纳特的实力在福特公司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为福特公司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我国著名的运动员邓亚萍可谓家喻户晓,拿到全国性和世界性的金牌无数。

    邓亚萍的运动生涯十分坎坷。最初她在父亲的教导下学习乒乓球,学了五年之后便被父亲送往省乒乓球队接受训练,但是在那里训练了没多长时间就因为她个子不高、手臂不够长而被刷了下来。在父亲的鼓励下,邓亚萍更加刻苦地训练,她的父亲对她说:“要用自己的实力证明自己不是失败者。”

    这位被说成“没有发展前途”的小姑娘后来接连击败了当时很有名气的运动员,登上了领奖台的最高点。经过各种大赛的历练,邓亚萍最终确立了国际乒坛女霸主的地位。

    邓亚萍有这样一段总结自己成功经验的话,她说:“我不信命,每个人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有很多人都说我的命很好,因为我登上了乒坛的制高点。但是我想说,我的身材是所有乒乓球运动员中最差的,任何时候,只有用自己的实力证明自己,才能让他人敬佩你。”

    从邓亚萍的话中我们看出来,不论你有着怎样的缺点或者劣势,只要有实力,总有一天能让自己脱颖而出,成为大家敬佩的人。

    黑猫白猫法则说的是,不论是黑猫还是白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任何时候,用实力说话更让他人信服。实力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根本,也是我们得以震慑别人心理的最有力武器,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要忘了—用实力说话!

    羞耻心定律: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块柔软的地方

    三国时期,周瑜曾经想利用曹操将诸葛亮除掉,他自以为这一招神不知鬼不觉,哪知诸葛亮早已预料到他的行为。

    这天,周瑜让诸葛亮帮忙去截住曹操的粮草,诸葛亮答应了下来,并对鲁肃说道:“我不论是水上作战、步兵作战、骑兵作战还是车战都能应付自如,比周瑜不知强多少倍呢。周瑜只是对水上作战十分熟悉,到了陆地战就不行喽。”

    鲁肃回营之后便把诸葛亮的话说给周瑜听,周瑜十分气愤,便对鲁肃说道:“他敢小觑我!不用他去了,我要自己带着一万兵马前去断了曹贼的粮草。”鲁肃又将周瑜的话转告给了诸葛亮。这时,诸葛亮便对鲁肃说出了实情:“周瑜让我去断了曹操的粮草其实是想让曹操杀了我,所以我才会出此下策。”

    在这则故事中,我们看到,诸葛亮就是利用了周瑜不甘落后的心理才故意夸大自己、贬低他,这样就达到了刺激周瑜、让他自己带兵去断曹操粮草的目的。

    这便是“羞耻心定律”的应用。羞耻心定律就是指当我们用语言刺激到对方内心某个弱点时,对方便会恼羞成怒。如果我们想要对方主动去做某件事情,在你正面说服不起作用的时候就可以利用羞耻心定律让对方自己主动去做。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对他人一味谦让并不能让他人信服。在一些人和事当中,我们不能只是忍让对方。面对那些对待事情想法很顽固而且对你的意见置之不理的人,我们可以利用羞耻心定律,挑对方心中的弱点加以刺激,将对方的荣誉感和羞耻心刺激出来,这样比正面说服更有效果。

    但是应用羞耻心定律要注意,在刺激他人时,我们最好用间接的语言来诱导,这样才能准确地刺激到对方的内心,从而达到我们预想的效果。

    战国时期,苏秦在说服赵王让六国联盟之后,又开始担心秦国的势力过于强大,会主动地攻打六国从而破坏六国的联合。所以他想找一个最为合适的人选出使秦国,说服秦王不要攻打六国。

    这时苏秦想起了自己原来的好友张仪,他悄悄地派了一个人装作关心的样子去对张仪说:“你啊,原来不是苏秦最好的朋友吗?你看苏秦已经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你怎么不去登门拜访一下,看看他能不能引荐你,给你一个发挥自己才能的舞台呢?”

    张仪听了这个人的话之后,思考了一会儿便决定去赵国拜访苏秦。等张仪来到苏秦的府上时,苏秦却暗地里吩咐下人不要为张仪通报,让张仪在庭院中等着他。过了很长时间,苏秦才匆匆赶到庭院,对张仪说:“你先住下来吧,我现在有急事,等我办完公事再来找你。”

    就这样,张仪住到了一个小破院子里。后来苏秦招待张仪吃饭时,还让张仪坐在最差的位置上,饭食也很差。过了一段时间,苏秦觉得时机到了,便责备张仪说:“以你的才能,却使自己困辱到这步田地!我岂不能推荐你使你富贵?只是你不值得我收留罢了。”

    张仪听完他的话非常不解和生气:我那么远地来找他,本以为他能帮助自己一展宏图,没想到却遭到了苏秦这般侮辱。张仪一想到自己在六国中一直都郁郁不得志,便想转战到国力强大的秦国。

    次日,张仪便离开了赵国赶往秦国。秦惠王见张仪能力十分不俗,便拜他为客卿,并与之一起商量攻打六国诸侯的事宜。

    从张仪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来,想要利用他人的羞耻心来刺激对方,就要学231会使用正确的方法和言辞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利用羞耻心定律时,我们一定要注意我们讲话的分寸。如果我们的话没有力量,就不会激发对方的羞耻感,就没有任何意义;如果我们的话过于刻薄,又会伤害到对方的自尊心,很容易让对方产生反抗心理。

    孟子曾经说过:“一怒而天下定。”这句话中的“怒”就是指由于各种外界刺激而引起的情绪。这种情绪有可能会因为刺激而转化成一种斗志,对自己产生积极的影响;这种情绪也可能会因为过度刺激而让自己感到自卑或者愤怒,从而产生消极的影响。

    所以,羞耻心定律在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要使用。一旦你在刺激对方的时候没有产生原先所预料到的结果,就可能会让自己与对方的关系破裂,还可能导致出现相反的结果。

    而且使用羞耻心定律时,一定要在我们较为熟悉的人身上使用。因为彼此都很熟悉,我们就知道什么样的措辞能既不伤感情又能将对方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如果用在一个不了解的人身上,我们就不知道对方受到言语刺激之后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所以说,在生活中一定要慎用。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块柔软的地方,我们可以利用对方这一弱点调动起对方的积极性,这样就能轻易地让对方按照我们设想的路线走了。

    羞耻心定律是指用反面的语言刺激对方,让对方自己主动去做一些事情。越是让对方无法忍受的语言,越会激发出对方更多的潜能。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定律让对方自觉地去做我们要求对方做的事。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