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颗心都有一双翅膀,要勇往直前地飞翔,没有到不了的地方……”生活,就是面对现实的微笑,就是跨越障碍,迎接挑战!
愿我们的成长之歌,越唱越高亢!
读这一组文章——
体验成长的快乐;
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
谨记让你心动的语句。
成长随感
辽宁考生/邬桐
古希腊有句名言,认识你自己。在我看来,这句话等价于:你将用一生的代价去认识你自己。
我叫邬桐,很富诗意的一个名字。较为可惜的是配套的人不是很诗意,常常游离于梦的家园,在现实而烦恼的俗世浮浮沉沉。
其实,在现实中的挣扎有时也是种幸福。它让你体味到生活的现实总是和梦的希冀相连的,只要你有一颗活的心。
一
人总是在迷惘中走向成熟的,譬如我。小学时代的我在学校里叱咤风云,一帆风顺。可临毕业的学期期中考试79分的成绩让我清醒地意识到学海的无涯与艰辛,残秋的萧瑟,一曲悲歌。痛定思痛,身上似乎拂去些昔日的浮华,一时沉稳得如同年逾古稀看破红尘俗世的老者。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伤口的疼痛日益消失,又有死灰复燃的趋势。其实把握住火候,有点儿威严的傲骨也未尝不可。毕竟“不浮不躁,枉为年少”嘛。
黑暗中的亮丽。人生中最宝贵的——成熟。
二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风雨交加的冷雨夜,凄神寒骨,分外磨人。
我在小学时乃一班之长,理所当然地承担起主持中队会的工作。记得首次登台试演时,不知从何而来的惶恐和紧张,统统地堵塞了心头。望着那一张张熟悉的脸,竟欲言又止,直憋得满脸通红,泪水很自然地淌出来。当时班里很静,只听得见我的啜泣声。现在觉得,那时流的眼泪,定然像雨过天晴草叶上的甘露,晶莹而透彻,一定很美。
为什么美呢?
美,总是美的,无从改变。
三
落叶的飘零。我们真的学会沉默了吗?
1999年10月21日,我真切地接近了死亡。挚友父亲逝世的噩耗传来,感觉犹似一个遥远而现实的梦,使我徘徊于现实与虚幻的恍惚间。直至瞧见朋友黯然的脸,缄口无言[缄口无言]闭口不说话。缄,封口,闭口。的我无力抚慰他全部的心。在万籁俱寂的长夜,我俩相视而坐,“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默默的无言,情感的升华。明月之下,他凝眸于苍穹[苍穹]天空。极尽处,一片朦胧。
在黑暗中,我看见了夜的眼睛。
漫漫征途,我在静静地走着我的路。一个13岁男孩的希望与梦想,如同一支饱浸深情的笔,描绘出点点时光大道上的尘与土。
我伫立于虚幻与现实之间,眺望未来。
你静站在灯火阑珊的角落,寻找着我。
一段往事的回忆,一幕成长的经历,引发成一篇成长随感。
文章以开头的轻松,渐渐转入结尾的沉重。在发人深思中让你渐渐明白,这便是成长,这便是一个由孩童转入少年的成长,更是一段慢慢认识自我的心路历程。
1开头引用古希腊的名言,有何用意?
2本文叙述了哪三件成长历程中的事?事例的选择有何不同的侧重?
3“我伫立于虚幻与现实之间,眺望未来。”“你静站在灯火阑珊的角落,寻找着我。”你如何理解这两句话?其中的“你”指的是谁?
随感,是夹叙夹议的体裁。叙,是基础,是铺垫;议,是升华,是点睛。叙议结合,深入主旨,相得益彰。
走好青春之路
浙江考生/刘君
时间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圆了天下人的梦。时间把我们带到了青春的路口,在青春的路上,我会走好我的青春之路。
青春是美好的,它让我们插上翅膀去追逐理想。青春的道路,理想的实现,不会一帆风顺,其中艰险无数。它需要我们用汗水筑就坚实的路基,凭借信念指引前进的方向,用智慧开启希望的征途。青春是花季,处处是温情、关爱,处处是鲜花、掌声;青春也是雨季,处处是沼泽、泥污,处处是泪水坎坷,如不小心便会迷失前进的方向,便会在青春这条路上漫无目的地徘徊,便会走向岔道、错路。
鲜花诚然美丽,掌声固然醉人,但不要忘记自己的责任,走自己的路,唱自己的歌,不会再沉醉于鲜花、掌声,不再迷恋风云人物,不再钟情那种神秘自然,找回真正的自我,在激烈地竞争中步步高升。让今天务实真我的风采,来代替曾经的浮躁与不安。
生活上的失恋、工作中的烦恼、与人之间的摩擦,这些都会影响我们的情绪,使我们空虚、惆怅、迷惘。此时千万不要自暴自弃、停滞不前,这只不过是青春路上的一块小石子,它不会绊倒我们。我们要把这些不愉快的事当做身上的灰尘,用力抖下去,整好路上的不平,铺就宽阔的大道。
青春的路上会枯燥、乏味。学习的紧张让我们放弃了很多,我们的生物钟彻底被打乱,我们的神经被弄得颠三倒四。然而青春也有它的美丽,这种美丽需要我们用内心去领悟。它的美丽犹如清晨草尖上的露珠,犹如盛夏含苞的花蕾,犹如晶莹的冬雪。青春的路上只有珍惜时间才会不枉此生。只有不断进步才会取得成功。
青春的路还很长很长,让我们散发爱的火焰,燃烧心中的激情,让欢乐回归疲惫的心灵,有喜有忧,有色有香,有情有爱,有花有果,这便是青春之路。
用手拂去昨日的狂热与浮躁,用手握住今日的执着与沉默,走好青春之路。
认识青春,了解青春,赞赏青春,领悟青春。这些,是青春的拥有者与追逐者必做的功课。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享受快意,品悟坎坷,淡定平和,不屈执着。这才是真正的青春本色。“有喜有快,有色有香,有花有果……”这便是青春。善待青春,超越青春,这些,是现代人应有的觉悟。
1“时间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圆了天下人的梦。”一句中“红”“绿”分别是什么意思?
2青春的美丽在每个人心中,请仿照文章倒数第三段的第四句比喻排比句诠释你心中的青春。
3你认为该如何走好青春之路?
卒章显志,是指在文章结尾处对文章内容进行揭示,深化主题,或采用直言式的评价表明自己的看法,体现自己的主观态度。这种技法的运用,需要强硬的事实或理论基础,“志”才能“言”得让别人心服口服。
珍惜所拥有的平凡
安徽考生/赵茹
我幸福,因为我拥有平凡。平凡就是陶渊明退隐后的田间生活,平淡且恬适;平凡就是虚伪后的真实,实实在在;平凡更是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豁达的胸襟。平凡使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生活的真谛,用理性对待我的得,用微笑面对我的失。
因为我平凡,我才会有机会捧着父亲那浑厚而宽大的长满老茧的手,为父亲剪去那坚硬的指甲,读懂了父亲的沧桑;我同样也会拿起一把木梳,在母亲花白的头发里,感受着母爱的辛酸;我更会肆无忌惮地和弟弟、妹妹打成一片,绝不会担心如此粗俗的举动会降低我的身份。相反,我会在此刻释放我全部的情感,因为我已拥有了平凡。
平凡已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于是我除了学会用平凡感受亲情,更学会了自我的“放纵”。
浪漫地感受一场雨,或是在回廊一角远眺漫天银丝,或是至菜田深处寻味细雨润青。在闲暇时种种花、养养鸟可以让人触摸到真实,进而明白了生活需要平凡。于是一朵花的盛开,一只鸟的迁徙,一抹云的变幻成了我拾获的平凡。
但是,总有些人抱怨,生活太过于平淡,如一碗白开水,没有味道更没有快乐可言。而另有一些人则是一面苦于找不到平凡,一面却在为自己升官发财而未雨绸缪[未雨绸缪]在未下雨时就要修缮房屋。比喻事先准备,防患于未然。由此可见,一个脱掉了平凡外套的人是那样的苍白,不堪一击。
这使我想起了一则故事。一个富豪背着满是金银珠宝的袋子,出游寻找快乐。他游遍了所有的名山大川,吃遍了无数的山珍海味,结果仍未找到快乐,反而使自己的心更加沉重。因为,他一路上只顾着担惊受怕,还有什么心情去欣赏周围的风景呢?这样的人何来快乐?这则故事虽然有些荒诞,但细细品味,却不无道理,而且社会中这样的人还不少呢!
而这个用金钱用名利都无法得到的平凡,却被我们捕获而拥有着,我又为何不去珍惜它呢?
在文中,“平凡”一词被赋予了深厚的内涵。平凡,其实就是淡泊,就是真实,就是豁达,就是理智;就是重情重义和谦逊自然,就是高雅情趣和细腻感受;就是高尚人性的本真,就是幸福生活的箴言,就是快乐人生的真谛。小作者真诚的诉说,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生活的门,让我们看到生命状态的另一道风景。不由得,心中产生一丝冥想:平凡,也值得我们尊重。
1“用理性对待我的得,用微笑面对我的失”,这句话有很深的哲理,让人不禁想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来。你还知道其他内涵类似的名言吗?
2根据你对本文作者的“平凡”的理解,试举几个生活中“平凡”的事例。
3文中引用了富翁寻找快乐的故事,用意何在?
“人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说这话的人从未见过上帝的笑脸,文章的灵魂在其思想,而思想源自于人的思考,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思考的习惯和习惯势力惯性的思考。
生活,没了对手怎么行摘自枫叶教育网fyeedu.net。
李航航
美国的阿拉斯加有一个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中有一种特别珍稀的鹿种,人们为了保护它,几乎将保护区所有能伤害它的狼、豹等对手捕猎干净。原想鹿儿置身于如此宽松、安全的环境,就会迅速地繁衍生息,没想到,就在狼、豹等对手消失踪影后不久,鹿儿的体质却越来越弱,一场瘟疫过后,只剩下了可怜的几只。后来人们从外地“引进”了一群狼,鹿儿的生命力才逐渐地得到了增强。
人们想不通,为什么给鹿儿“创造”了没有对手的“好环境”,它们的体质和生命力却变得弱不禁风呢?相反,让他们生存在有强大对手的“恶劣环境”中,它们却能增强体质和生命力呢?
原来,生物学家发现,自然界所有的生物都有着天生的惰性。这种惰性一般和生物体所处环境对其生命的威胁性成反比,也就是说,环境对其生命的威胁性小,生物体本身表现出的惰性就大;环境对其生命的威胁性大,生物体本身表现的惰性就小。
用这个规律来解释人们对鹿儿体质和生命力前后大小变化的疑问可谓迎刃而解。你看,虽然起先人们“帮助”鹿儿捕猎干净了对手,但在这种环境中,鹿儿本身受到的生命威胁很小,因而,它的惰性就相对变大了,惰性一大,活动量自然减少,体质和生命力也就自然变弱了;反过来,后来人们“引进”了鹿的对手——狼,鹿儿的生存环境相对就恶劣、危险了起来,鹿儿本身的惰性随之变小。这样,它的活动量自然增加,体质和生命力自然增强。
由此来看,生物体对手的存在与否,对于该生物体本身的生存与发展有着多么重大的影响!
而我们有些人,却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对手,他们憎恨对手,妒嫉对手,甚至做出伤害对手的违背道德和违反法律的丑恶之事,实在不应该啊!他们就不知道,正是因为我们的对手,才使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激情和乐趣!
就让我们牢牢记住:生活,没了对手怎么行!
这是一篇给材料作文。小作者认真地研读了材料,弄清了材料的内容,明确了材料中深寓的哲理,为作文整理出“生活不可缺少对手”的观点,直观贴切深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行文的思路可见作者思考的深入:由鹿与天敌,拓展至生物体与环境,又深化至人类与对手,清晰又逐层升华,显示出探究问题的深度。
1除了本文的论点外,文章第一段的材料还可以抽取出哪些论点?
2为证明本文论点,你还能补充哪些论据?
3由动物联系到人,作者的思路是否牵强?为什么?
写材料作文,应注意:一要研读材料,整理观点;二要选择角度,进行阐述;三要联系实际,力求出新。
曾经走过
赵如蒨
从1岁开始,在掌声中踩出蹒跚的第一步起,就展开了披星戴月的奔波岁月。17个寒暑后,蓦然回首:烟尘滚滚中,只看见焦灼望向目标的自己,却搜索不到对路的完整印象。漫长而绵延的旅程,只有深刻在心板上重重叠叠的步履——抹不去的生命轨迹。
鞋子,让路的崎岖不致在我们年轻光滑的脚掌上磨出任何痕迹,却使我们与生俱来对土地的敏感渐渐迟钝。小学毕业旅行是我第一次接近乡下,迫不及待地将原始的一大片一大片绿塞入视线,使我兴奋得喘不过气来。趁老牛对我发呆时,悄悄溜下柏油路。脱掉鞋袜一步步小心地踩着田垄湿泥,大地孕育万物的浩气沁入脚心。人与泥土肌肤脉搏间粗犷而又细腻的契合顿时感动了我——我是“土生土长”的呢!当我将凋零长眠于泥土的温柔雨润下时,那土里土气的土孩第一次刻意沾上的泥土馨香必定再次感动我。
然而,我们都在若有若无地等待那真正属于我们的土地让我们拥抱。有一次看电视介绍大陆风光,我们姊妹俩瞪大眼睛,惊讶于大手笔的山水。而爸爸却轻描淡写地说:“我都去过呀!”多么令人羡慕啊,穿过塞北的草原风沙,踏过江南的温婉沃腴的土地。我们想着奔驰于秋海棠上的踏实,我的心思又飞回淮河畔的古老宅院,青石板长廊响起细细碎碎银铃般的脚步声。如果我能在小脚上套双绣花鞋,叩出一段纤纤柔柔的岁月,那该是怎样一种风情?
印象最深的只是一条极平常的红砖道,天主教堂倚着清真寺,隔着马路是相偎着的基督教会和小佛堂。每天放学我们三人就踏着这和谐肃穆,抖落一串串清脆的笑声。太阳早被我们聒噪得落荒而逃了。常常碰到教士一脸“世界末日”地发传单。我们就塞给迎面走来裹一身慈悲的和尚。常常上完辅导课时,路已经隐藏在漆黑中,我们用颤抖的声音又唱圣歌又念佛经;骑楼下不同的窗户透出相同的暖意同时照亮了这条可以属于任何人的通道。三年国中无变化的日子,全投资在放学后长长的路程了。仿佛路旁的茄苳才骄傲地挺出一身油绿,再一瞥,就已暮冬,干枯的枝条被寒风摆布,像无助的手臂在空中乱挥,想抓住什么,却什么也没能抓住……抓不住呀,那晶莹闪亮的日子。来不及细看路旁景物,就已到达终点。
毕业后,三人又开始分别摸索自己的新路。而我发现从新学校回家还是必须经过那条路,但我决定挤车。放弃那份悠闲后,再不想去走那条路,数着一格格的红砖回家;连坐车经过都不忍看,怕它也在随着我的改变,承载了新的一批人的笑声。前几天第一次一个人走了一趟,踩着陈旧的笑声,模糊的蜇声,像武陵人再次寻访桃花源,踏着似曾相识的桃花瓣铺成的地毯,披着缠绵织锦的“落英缤纷”——拾不完的醇香,只得让她再次飘落,落成一地春。
有一天下午我突然有一种想逃离地球的感觉,于是茫然穿过市区夹缠不清的纵横阡陌来到基隆海边。我在沙滩上一遍遍来回地走,想让自己沉入千年沉寂的沙中,但只留下两列深深的脚印。我蜷伏一角,看海浪冲锋陷阵似的将脚印全部吞噬,又不落痕迹、干干净净地撤退,只剩下和我面对的山也静静地蜷伏尽头,如一片歇脚的流云。我开始往回走,让暮色在我身后将苍青的山融化。是的,我不曾留下什么,不想带走什么,但我曾经走过。
前人谈写作曾说过相关的两句话,一是发前人之未发,二是发前人之已发。大意是说文章内容要创新,要写前人未写过的东西,或者前人已经写过,但要有新的发现。本文以“路”为线索,叙述“我”成长的经历,其中第二段叙述小学毕业第一次脚踏大地泥土的独特感受,既有着由实向虚的层次,又写出了“我”思想上的成长,简短的描写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是对前人之言最好的诠释。
1第二段中的“悄悄”一词令你对作者当时的情态有怎样的联想?“一步步”“小心”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2那条“极平常的红砖道”在作者心中有怎样的深意?
3你对本文的题目是如何理解的?
我们的文章要想“发前人之已发”,就要写自己对事物的独到感受,而且要想方设法把这种独到感受通过独特的角度表达得很鲜明。能做到这一点,也可说是“发前人之未发”了。
文贵真实。新课标在写作方面着重强调作文要有真实情感。
真实便感人,也感动自己。
真实便有话可说,不吐不快。真实便言从字顺,文由心出,汩汩滔滔。一味追求作文之法,忽视真情流露,那是本末倒置,便是缘木求鱼。
“成长”是中学生作文的重要话题之一。但我们往往盯住前方的目标,却忽略了脚下的路。在成长过程中,说过的话,做过的事,经历的风风雨雨,都是我们写作的素材。平时记下这些素材,再经过思想加工,就会对生活有了深刻的感悟。
以“成长的苦与乐”为题,写一篇以第一人称为叙述角度的600字作文,要有真情实感,有典型生活事例。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