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专心地注视和欣赏它们时,它们就一个个都有了灵气;当你静下心来聆听它们时,它们就都会发出静默的天籁之声,和你交谈。你从它们身上,会发现人间所没有的东西,正如我们在秋雨的身上读出了端庄和沉思的生命之美。那实际是我们内心隐秘的人性之光的一次优美的折射,但只有对大自然满怀关切和敬畏,它才会折射出来。
阅读文章,体会写景的技法;
领悟山水之间的神韵,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学习本组文章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林中速写选自《百年百篇经典散文》,长江文艺出版社。
张守仁
这里是方圆百里的原始森林。空中,叠翠千丈,遮阴蔽日;地面,葛藤缠绕,落叶盈尺;地下,盘根错节,根须如网。这几乎是一个密封的世界。这里有巨栋大梁,珍禽异兽,奇葩硕果,灵芝妙药。高大挺拔的望天树是林中巨人,直冲云霄,傲视碧海。大青树广展绿冠,庇荫着众多伙伴。松杉竞生,乔灌咸长,荆棘丛集,低层杂草繁密。阴翳处蕨类葳蕤,卧倒的枯树上覆盖着苔藓,又有小树从苔藓中探出新苗。巨蟒似的绞杀植物盘绕于树干。大蚜趴伏在枝杈上吸吮汁液,野雉在林梢飞翔,猴子在树冠摘果,孔雀在泉边开屏,野蜂在花丛中采蜜,蚁群在腐殖层上蠕动。这里蚊蚋成阵,蚂蚱跳跃。长虫在拥挤的空间里扭曲穿行,林间流泻着婉丽的鸟鸣。更有山溪潺潺,叶丛滴翠。幽暗的草丛中,兰花放出馨香,海芋叶旁,龙舌兰伸出锐利的绿剑。开放红白花朵的茑萝,在枯枝上攀援盘旋。阔叶下的蛛网上缀着露珠。蜗牛驮着贝壳在湿地上爬行。远处林边大象甩动长鼻,悠然踱步。层林之上,鹞鹰在蓝天里滑翔,用它那对犀利的眼睛,窥伺着下界的猎物。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惊骇于万千动植物形体结构是那么完美:随便一茎小草,一朵鲜花,一颗果实,一株树木,一只飞鸟,一头走兽,它们的躯体组织,它们的色泽、形态,是那么气韵生动,血脉通畅,和环境之间显得和谐无间,浑然天成。啊,那是竞争、完善,才能达到目前这种鬼斧神工、天衣无缝的状态!和自然界生物的完美结构相比,人间一切科技、文艺作品,都相形见绌。万千物种在这里多层次、高密度地孳生、繁衍、更新、斗争。岁岁年年,世世代代,永不停息。物竞天择,各司其职。相克相生,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相互补充。如果上帝偏爱某一物种,要求纯粹、划一,这无异于毁灭某一物种自身。在这里,同一就是同灭,差异才能互补,共生方能共荣。如果它们分离,许多物种将因失去相互制约、转化、补偿、交换等生存条件而死亡。它们只有集结、混生在一起,才能生机蓬勃,旺盛葱茏,荒蛮野性。在这里,每一瞬间,都在发生亿万次的新陈代谢。腐烂与新生、繁荣与枯萎,都在这生命的大舞台上演替。这里有最美妙的天籁,这里有最丰富的色彩,这里有最生动的形象。而当暴风袭来,林海枝舞叶涌,俯仰起伏,万千树干就是万千根摇曳的琴弦,弹奏出惊心动魄的交响乐;云雾涌来,一切淹没在白茫茫的浪涛之下,变成一片摇摆晃动的海底森林;但当热带雨倾泻过后,太阳重又照耀,亿万叶片上的水珠,闪烁出亿万颗晶亮的星星,炫人眼目。哦,森林,地球上最繁密、复杂的生物群落。只有用一种不分段、头绪有点混乱的文字,才能充分表达出杂乱成一个板块的整体感受。且让我以身边潮湿的树墩当书桌,迅速记下这篇即兴式的短文……
本文像是一位画家深入热带原始森林里创作的速写画,但远比速写画要丰富、细致。它描写了雨林中的树木花草、禽兽昆虫,表达了作者的新奇、激动和感悟。这篇不分段的短文,是作者在潮湿的树墩上句句写成的,散发着一种“原始”的气息。在原始森林越来越少的今天,能深入其中亲睹这样的景象,记录下观景的感想,显得十分珍贵。
1你能用一两句简短的话概括这篇森林速写的主题吗?
2替作者设想一下,如果将这篇作品作为素材,再度进行构思,那么精心改写这作品应该是什么样子?
3花草、果木、鸟兽……与环境相处得和谐无间,浑然无成,你的视野中还有哪些景象是和谐相处的?试举例说明。
本文从文面形式上未分段,不分节,但不能说没有“章法”。广义的章法,包括“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文”、“言之有体”等方面,而这些,本文大略具备。
雨的四季选自《寻找我自己·刘湛秋散文集》,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
刘湛秋
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雷的预告也没有,当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般的雨点就打来。可这时雨也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打伞,戴斗笠固然能保持住身上的干净。可光头浇,洗个雨澡却更有滋味,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睫毛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痒嗦嗦的。这时,你会更喜欢一切。如果说,春雨给大地披上美丽的衣裳,而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了。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不及待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当田野上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思了。这时候,雨不大出门。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也许,人们都忘记了雨。成熟的庄稼地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的晒甜。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也许,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在收获已经在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如果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人厌烦。你只会感到更高渺、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遥望到在一场秋雨后将出现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
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几乎没有春、夏、秋那样富有色彩。但是,在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对着瓷色的天空,像一幅干净利落的木刻。而近处池畦里的油菜,经这冬雨一洗,甚至忘记了严冬。忽然到了晚间,水银柱降下来,黎明提前敲着窗户,你睁眼一看,屋顶,树枝,街道,都已经盖上柔软的雪被,地上的光亮比天上还亮。这雨的精灵,雨的公主,给南国城市和田野带来异常的蜜情,是它送给人们一年中最后的一份礼物。
啊,雨,我的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跃,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但在北方干燥的城市,我们的相逢是多么稀少!只希望日益增多的绿色,能把你请回我们的生活之中。
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
本文写雨的景象、雨的音响、雨的气息,写出了雨的趣味,雨的性格、雨的情意,把雨写得可感可触,写得亲切可爱。文章全篇都是诗化的句子,形象感、动作性很强。如“水珠子从花苞里摘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这样的语句很值得认真品味。
1文章写雨的四季,分别抓住了怎样的特点?
2借描摹雨传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当田野上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思了。”试品味该句的表达效果。
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文章四大法有:一曰章法,二曰股法,三曰句法,四曰字法。四法明,而文章始有规矩矣。四法中章法最重,股法次之,句法、字法又次之。重者固宜极意经营,次者亦宜尽心斟酌之。”
听潮选自《文苑》,2008年12期。
韩静雯
天光一暗,大海就开始孕潮,明月一照,大潮就睁了眼睛,拿身体往礁石上撞,潮来得让人没有防备。我向深蓝的海的腹地望去,一层一层的海潮,似乎还是天边骚动的白纹,可脚下,海潮的先头部队已经登陆了,飞沫如轮,白莲绽放,不知不觉间,沙滩瘦了,窄了,变成弯弓了,变成月牙了。
我的心顷刻间也举了起来,摇荡不已,我感觉到我的两耳正在跳跃,耳膜翕动,发出呜呜的声音。这时候,我浑身的每一个孔窍都开了,去迎接大潮的雄浑、壮丽与狂放,忽然间真正称得起潮头的奇观突如其来,大海似乎打了个滚,站了起来,把白得闪眼的浪花抛到半空,又接住。我被震骇得张大了嘴,找不到话说。大潮的飞猛,像昆仑极顶惊天动地的雪崩?像大漠深处蘑菇云的腾举?抑或像万里长江千帆疾驰?哦,黑沉沉的夜森林全部伐倒,又生出来;直耸入天的大雪山化掉,又崛起;千千万万的白盔白甲白衣小将驰奔而来,前锋覆没,后续又到……这是真正的前仆后继,继往开来啊。我的裤脚湿漉漉的,我的心湿漉漉的,我的眼睛里涨潮了,也湿漉漉的……
我的两耳灌满了大潮的喧响,一时难以分辨她的层次和色彩。多少面鼙鼓在擂动?多少面旌旗在翻卷?多少人组成的巨型乐队在演奏?潮声里有小号的豪爽,圆号的含蓄;有双簧管的言情,长笛的机灵;小提琴的歌唱,大提琴的感叹。哦哦,这不是小提琴E弦上美妙的颤指和竖琴弦上琶音的舞蹈吗?女性柔情的哼吟和男性昂扬的号子结合得这么好,靓丽青春的摇滚和苍劲古朴的叙述叠合得这么妙,这才是世间最佳的混声合唱呢?有低吟,有长啸,有咏叹,有宣叙,内容有爆炸性新闻,有连续小说,有屈原天问,有李白遨月,有虹桥赠珠,有敦煌飞天,有导弹之父倒计时报数,还有强大的合成军在天地之间联合演习。我惊喜地发现,听潮比观潮感觉的东西更多,更奇妙。大潮声音的色彩,让我的思绪冲破了躯壳的樊篱。一时,我面前的大潮不仅仅是海水的起落了,而是液体的阳光在流淌。液体阳光变幻着红黄蓝绿等七色,叠合,交融,碰撞、渲染出石花,石笋,石峰,一会儿举起了七星岩,一会儿起来了瑶台仙境,一会儿是繁华的都市霓虹闪烁,一会儿又是列队的舰艇挂满了旗……
大海,大潮。大潮,大海。大海是活脱脱的千年观音,大潮是大海充满魔力的手指,没有大海做力源,大潮哪有如此这般的强烈、浩大和雄奇?
轰隆,轰隆,潮声,潮声,世上无与伦比的英雄交响乐!
本文第一段先以拟人手法写,把大潮写得生动可爱,再以比喻描摹大潮的形态,逼真形象。接着,作者以感同身受的文字描绘了潮头奇观的雄浑壮丽,其间穿插个人的内心感受,起到了很好的侧面烘托作用。听潮比观潮感受更深更美,因而作者主写了听潮的美妙感受。在文章的结尾,作者则用反复修辞突出了大海的伟大,让人联想到社会生活中的“力源”。
1本文题为“听潮”,而第一、二段为什么大写观潮?
2作者写“沙滩瘦了,窄了,变成弯弓了,变成月牙了”的目的是什么?
3请你写出对第三段末“我的裤脚……也湿漉漉的……”句的至少两点联想。
4第三段末又从听觉写到视觉(幻觉)的原因是什么?
想把景物描写得生动逼真、细致入微,实际上方法颇多: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充分调动各种感觉器官;运用联想、想象虚实相生,都是绝佳方法。
倾听雨声
南通考生/于明川
每逢雨夜,我都会泡上一杯浓茶,倚在窗前倾听。
茶杯中冉冉上升的热气,浓浓的茶香,和着雨水敲打窗棂的声音,一齐将我淹没。
春夜,小雨淅淅沥沥地敲打茅屋,“沙沙……”的好似母亲亲切嘱咐的细语,亦如春蚕咀嚼着桑叶。它轻轻地吻着大地妈妈,滋润着世间万物,连窗外的路灯,都仿佛罩上了一层纱衣,那灯光便温柔得如美丽的仙子。
春雨,是柔和的,倾听春雨,我会想起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夏夜,一阵震耳欲聋的雷声夹杂几道刺目的闪电后,大雨倾盆而至,屋顶“丁冬”作响,像战歌——雄浑、高亢,似号角——庄重、威武。大雨使河道奔腾,使土地滋润。你瞧,和路灯相伴的芭蕉树沐浴着夏雨,一扫白天颓唐的模样,容光焕发,伸枝展叶,好不神气!空气顿时变得清新湿润起来。
夏雨,是威猛的,倾听夏雨,我会念起辛弃疾的“沙场秋点兵”。
秋雨连绵,一天傍晚,它又耐不住寂寞细细地飘洒下来。它轻轻拍打着芭蕉树枯黄的叶子,像母亲安慰着受伤的儿女;它柔柔地抚摸着金黄的大地,像恋人亲吻着心仪的伴侣;池水这时候也泠泠作响,歌唱着一首只有情人才听得懂的情歌。
秋雨,是多情的,倾听秋雨,我会想起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与秋雨比起来,冬雨就稀罕了,它甘愿为枯藤老树奏一首欢愉的乐曲,供雪花翩翩起舞。我侧耳细听,哈,还真像莫扎特演奏的钢琴曲!
冬雨,是崇高的。倾听冬雨,我会默念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每每雨夜,我都会手捧茶杯,静倚窗前,倾听雨声,烦恼便会随雨而去,像杯中慢慢凉去的茶水……
春雨的柔和、夏雨的威猛、秋雨的多情、冬雨的崇高,在小作者的笔下被描摹得如诗如画,行文构思中“我”与四季夜雨的神通,自有种天人合一的和谐。四处诗句的引用,更是精当典雅,文采四溢,读来犹如一杯醇香清逸的浓茶。作为一篇现场作文,足见小作者较好的作文功力。
1品析本文的结构,试概括其中的特点。
2本文的作者灵活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试举两三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3本文写雨分别抓住了怎样的特点?这是否给你了一些写作的启示?
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从写诗的格局来讲章法,他说:“有起有结,有伦序,有照应,若缺一不得,增一不得,乃见体裁。”
乡村让我陶醉
江苏盐城考生/赵芳圆
乡村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乡村是一个静寂的地方,乡村是一个与世无争的地方,乡村是一个淳朴的地方……
——题记
春姑娘把我带到了一个神奇的地方,我在这儿好快乐,小鸟为我唱起了圆润的歌,蝴蝶为我翩翩起舞,青蛙为我敲起了清脆的小鼓,蝈蝈为我弹起了心爱的吉他,树伯伯为我送来了甜甜的果子,风阿姨为我吹来阵阵花香,蜜蜂弟弟为我酝酿了喷香的蜂蜜,小草哥哥为我铺起了柔软的床被……
一切都好惊奇,一切都好留恋,一切的一切都好友好,这个神奇是什么?这是神奇的地方就是乡村!
是什么赋予了乡村的神奇?是什么让乡村如此的充满生机、富有吸引力?是大自然,是乡村人。乡村人以其粗犷的性格,友好善良的心地造就了这美丽的地方。乡村没有都市那种笼子般的套间,乡村人没有都市人那种勾心斗角的心境,乡村人没有都市人刻意追求华丽的习惯……
我爱乡村,爱她的树木成林,爱她的野花斗妍,爱她的流水澹澹,爱她的麦田片片,爱她的露珠调皮,爱她的鱼儿跳跃,爱她的蜻蜓点水,爱她的蝴蝶飞舞,更爱她的人心善良!
早晨,踏着露珠的痕迹,迎着朝阳的气息,闻着扑鼻的芳香,听着鸟儿的歌唱,拎着鱼竿,来到清清的小河旁,坐着石凳,学着姜太公和鱼儿嬉戏,心里是那般的坦荡无私,毫无杂念;乘着火辣辣太阳的脚步,再次踏上原来的路,回到乡村大伯家,吃着香喷喷的乡村饭,心里有说不出的舒畅!
乡村就是这样的神奇,乡村就是这样的美妙,乡村就是这样的富有活力,乡村就是这样的令人神往……
从文章看,小作者非常善于观察,也善于感悟,要不然,在常人眼里普通的乡村也不会这么五彩斑斓、温馨美丽,充满欢愉和欣喜。文章叙述了多个极具动感的美妙画面,并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形成了一种空灵、唯美的意境。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更显张力,是本文不可缺少的一个闪光点。开头的题记使用也很巧妙,铺垫、烘托了气氛。
1试品悟本文题记的作用。
2“文如其人”是指从文中所宣泄的思想感情和态度观点可推测作者的人品、爱好和性格见解。由本文,试对小作者的情趣性格推测一二吧。
3如让你为本文重拟一题目,你要怎样拟定呢?说明理由。
真实而传神的描写,是创新作文最重要的标志和出新制胜的妙诀。
当我们置身大自然时,万物扑面而来,我们一方面被大自然的美惊呆,一方面却不知如何下笔描绘。写景讲究顺序,远景近景,还是由近至远写,首先安排好由上至下,还是由下至上地写。这一顺序安排好以后,再重点选景,有面的介绍,又有点的精雕细琢。
人类与大自然斗争了一万年,今天才开始明白人类只不过是地球上的一个物种而已,与其他物种平起平坐,没有任何特权。但人类毕竟有思维、有情感、有语言,无论我们主动地认识大自然,还是被动地接受大自然的恩赐,都会涌动无限的思想和感情。喧嚣之空气,混沌的水泥。到大自然中去是人生的必修课,这是人生的需要,更是作文的需要。
浏览本地的一处风景,安排好写作顺序,写一篇游记,不少于600字。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