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报国英模谱-航空报国杰出贡献奖(1)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益小苏

    创新成就飞天梦想

    益小苏,教授,博士生导师,中航工业航材院科技委主任、先进复合材料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任国家“973计划”项目“先进复合材料空天应用技术基础科学问题研究”首席科学家、中航工业复合材料技术首席技术专家。现任国际复合材料理事会执行理事,亚澳复合材料理事会理事,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和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常务理事,《复合材料学报》主编等。

    低调内敛,成就创新的力量

    “‘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上,“高韧性液态成形复合材料技术体系的基础研究与实践应用”项目简介中说,“航空结构复合材料的国际发展方向是更高的冲击损伤阻抗和损伤容限、更高的耐温等级和先进的低成本、整体化制备技术。我国科学家首次提出并验证了‘离位’增韧的新概念及其表面功能化附载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装备,实现以较低成本大幅度提高复合材料的冲击损伤阻抗和容限,研制成功环氧树脂、双马来酰亚胺、聚苯并噁嗪和聚酰亚胺树脂基全系列航空复合材料新体系,其标志性指标冲击后压缩强度(CAI强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上述的“我国科学家”指的就是益小苏和他领导的国防科技工业创新团队。关于他们这项在国家“973计划”支持下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也许还是周光召院士的评价最为中肯,早在2007年元月,国家“973计划”顾问委员会主任、原中科院院长周光召院士亲临该团队科研现场考察时就指出:“我认为你们的‘973计划’课题完成得非常好,非常出色!你们采用了全新的学术思想,使复合材料冲击后压缩的强度提高了一倍以上,说明你们取得的技术进步的确依靠了创新的力量。”

    奖掖后学,赋知识以尊严

    2010年11月1日,在第12届中国科协年会上,益小苏获得“周光召基金会应用科学奖”,2009 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 Thomas A. Steitz 教授亲自为他授奖。获奖后,益小苏将奖金35万元港币悉数捐献给航材院。随后,航材院又注入200万元人民币,设立了航材院“益材青年基金”,用以资助中青年科技英才开展材料创新等研究。

    作为中航工业复合材料技术首席技术专家,益小苏对自己的成长经历也有过一段总结。益小苏1986年于德国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在我国刚刚兴起的第一波出国大潮中回到浙江大学,33岁就被破格提拔为教授,在当时应该算全国最为年轻的教授之一。至今他仍感激当时浙江大学路甬祥副校长的知遇之恩,因为路校长给了他在国内起步的第一笔2万元的科研基金,并鼓励他在国内好好发展。1998年,益小苏来到中航工业航材院,担任科技委主任兼先进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引领高科,从换飞机到造飞机

    2006年,曾有媒体报道称,我国用“8亿件衬衫才能换来一架波音飞机”,这个等式曾引起许多国人感慨和思考,也更促使航空材料人树立忧患意识,思索如何实现从换飞机到造飞机的跨越。

    中航工业总经理林左鸣曾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要“发展绿色航空,推动绿色转型”,“中航工业正在尝试使用来源广泛的植物纤维、碳纤维等材料,打造一种新的复合材料。”益小苏他们正在实践着这种“奇思妙想”。

    注意到苎麻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重要性,益小苏联合同济大学等合作伙伴,研制成功连续苎麻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其力学性能优异,同时其阻燃性能基本满足FAA(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的要求。这种新型的复合材料又被进一步制备成蜂窝夹芯复合材料,为将这种“三明治”复合材料制备成为飞机的内饰结构件奠定了基础。

    就如同周光召基金会对于益小苏的评价一样:“历史经验已经充分证明,尖端高技术产品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是不可能引进的。在知识产权保护下也不能依靠跟踪去仿造,我国的产业和国防技术转型,达到世界的尖端,只能依靠自身的创新,我国有众多从事应用研究的科学家团队,只要克服急于求成和浮躁的行为,只要自尊、自信、自强,我们相信必然会出现一大批像益小苏这样的团队,他们的首创技术必将引领民用和国防高科技屹立于世界技术之巅。”

    李 天

    报国情志矢蓝天

    从儿时对航空的热爱到青年立志航空报国,李天淡泊名利,执著奋斗,48年如一日为航空科研事业的发展而艰苦求索,矢志不渝,在飞机空气动力学、先进气动布局、隐身技术、飞机总体综合设计和主动控制等航空技术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春去秋来,鬓染霜花,不懈的追求成就了航空报国的梦想,他用自己丰硕的研究成果为新中国航空工业60周年华诞献上生日礼物。

    倾心航空铸利剑

    1963年,李天从清华大学毕业后,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挚爱的航空事业,来到了中航工业沈阳所从事飞机气动设计和隐身技术研究工作,从此踏上了飞机设计研究的征程。从摸透歼7开始,他先后组织参与了歼8等多个型号飞机气动力的主要设计工作,并承担了新一代飞机的气动设计预研工作。扎实的功底,勤奋的学习,严谨的工作,钻研的精神使他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逐步成长为研究所副总设计师、首席专家。他创造性地解决了飞机研制过程中遇到的多项重大技术难题,在工程实践中完善了我国飞机气动力布局的设计方法。

    他善于思考,率先建立了“从风洞数据修正到飞行数值的相关性方法”,解决了喷流对平尾效率和方向稳定性的影响这一关键技术问题;他乐于创新,大胆提出并实施了增加襟翼偏度的方案,有效地改善了飞机的起降性能;他勇于实践,提出了在减速板上开孔消除振动的方法,并试验设计了多种方案,成功解决了放减速板振动大及减速性差的问题,打掉了飞机定型过程中的“拦路虎”;他勤于预研,早在1975年就组织开展对第三代战斗机各种先进气动布局形式及特性的系统研究,为我国第三代战斗机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一个个创新的设计方法、一条条迥异的思路方案、一项项攻克的技术关键,化为了工程研制的强大推力,拉近了中国与世界飞机设计研制的距离。

    勇攀高峰绘远景

    航空高科技的研究与探索永无止境,李天放眼未来,开拓创新,勇于探索,用执著的追求和不懈的奋斗辉映着生命的光华,为国内航空领域的尖端技术发展做出非凡贡献。

    作为我国许多前沿学科研究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从“七五”开始,他就主持领导了先进气动布局、总体综合设计技术、隐身技术等重点项目的研究工作。他主编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我国第一部《飞机隐身设计指南》,为航空设计部门的隐身设计提供了方法;设计并建造了国内第一个外场RCS(雷达截面积)测试系统;创造性地完成了新一代战斗机布局方案的气动和隐身设计;率先建立了气动与隐身综合优化方法和先进隐身进气道设计方法,为我国新一代飞机研制做出了开拓性贡献。李天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航空工业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三项、二等奖五项。2001年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授予武器装备预先研究突出贡献奖。

    人才是祖国航空事业的未来,他爱才、惜才,注重培养航空人才,并身体力行培养一批航空精英。作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航空研究院的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他诲人不倦,培养了博士后1人,博士生13人,硕士生23人。在李天的精心培育下,他们陆续成为航空领域各专业带头人和科研骨干,部分已走上重要领导岗位,成为航空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春华秋实,2005年12月16日对李天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面对这样的殊荣,他深知荣誉背后的责任重大,丝毫不敢懈怠。甚至在接受荣誉的那一刻,他心中还挂念着研究所“十五”预研课题总结报告的编写和“十一五”的预研规划工作。“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如今古稀之年的他还在为航空领域2030规划和“十二五”重点预研项目论证日夜操劳,尽自己所能为航空技术远景规划和祖国航空事业大发展贡献着智慧和力量。

    汪亚卫

    好男儿担重任不畏艰险

    汪亚卫现任中航工业防务分公司总经理、分党组副书记,负责防务分公司的全面工作。

    坚决贯彻集团公司战略,着眼未来,统领全局,规划战略引领发展

    汪亚卫在“十二五”发展规划和2020年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的基础上,重点组织开展对规划纲要的调整细化工作,完成规划的编制、修订和上报,并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公司董事会审议以及集团公司评议。他及时对将贵航5家单位并入防务分公司的规划进行调整,对航空产业布局做出新安排。组织召开了防务分公司改革与发展研讨会,有效促进了公司战略落地和执行,为防务分公司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强力推进公司改革发展,做实子公司取得突出成绩

    围绕做实子公司,强力推进公司改革发展。筹建中航服务保障公司过程中获得空军的全力支持促成中航工业与天津市政府的战略合作签约,为公司开始投入运营打下了基础。配合集团公司完成与沈阳市政府达成协议,注册成立沈阳沈飞国际商用飞机有限公司。积极推进与营口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立航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为公司落实“两融”和“五化”发展战略,调整产品和产业结构,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保障。

    按照专业化整合要求,接收贵航五个飞机单位的工作有序进行。积极谋划,强力推进两个新机快速试制中心的组建,其中成都无人机快速试制反应中心已经挂牌成立。专业化整合,优化了资源配置,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支撑。

    大力推进资本化运作。完成了洪都航空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25.07亿元。抓住中航锂电大发展之机,及时提出由成飞集成非公开发行筹集资金支持中航锂电发展,方案得到集团公司批准。使该项整合取得了重大进展。

    推进公司国际化拓展。组织完成了与沈阳市政府、中航工业飞机公司合资的民用飞机C系列项目公司注册工作,C系列飞机设计工作全面展开,为开展国际合作建立了良好的开端。

    做实子公司取得重大进展。提出防务由分公司改为注册子公司的组建方案,得到集团公司的正式批准,注册公司的工作已全面展开。积极组织调整机构,充实力量,进一步加强对成员单位的服务和保障,强化本部行为能力建设,为子公司独立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管理创新稳步推进,经营业绩显著。强力推进IBSC(综合平衡计分卡)管理,组织制定全年重点工作KPI(关键业务指标)计划,实现战略管控,形成了具有防务特色的IBSC管理和考核思路。强化本部管理,组织制定每月总经理办公会,每季度公司经济运行分析会等制度,对各项工作定期交流,做到工作有部署、有检查、有归零。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组织制定下发有关文件,坚持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决策的制度,推进决策科学化、规范化、民主化。

    强力推进非航空民品的发展,上航发的汽车零部件半年完成全年任务,洛阳的锂电池产业高速发展,成为国内领先者,民品产值较2009年将增长约80%。公司2010年预计将实现328亿元收入和10.7亿元利润,全面完成年度经营任务。

    全力以赴,靠前指挥,“×××二期”工程取得重大进展

    面对2010年重点科研生产任务异常繁重的严峻形势,始终把保节点、保首飞和保交付作为重中之重,坚持深入一线,积极协调厂所、机体、主辅等关系,及时处理型号工作中的问题,“×××二期”工程任务取得了重大突破。某型验证机实现01架总装下线,保证了研制时间节点要求,为首飞奠定了基础;某型导弹在竞标中优势明显,全面胜出对手。其他“×××二期”工程任务也都按计划进行。在抓科研生产中,坚持严格要求,保证质量第一。在中航工业成飞年中停产质量整顿对完成任务造成压力时,主动与军方协调,得到了军方的支持。成功组织有关成员单位参加珠海航展,防务分公司作为主要参展单位,携40余项展品以多种形式参加航展,其中L-15“猎鹰”的加力型首飞后不到一个月即参加了珠海航展,并进行了飞行表演。

    作风民主,善于和领导班子成员沟通交流。工作中注重及时与分党组书记沟通,关心和支持分党组的工作,党政配合密切。讲究工作方法,善于团结同志,合理协调各方面的工作关系。坚持做到严以律己、廉洁自律,发挥表率作用。坚持实事求是,善于调查研究,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处理问题公道正派,在广大干部职工中有很高的威信。

    倪先平

    气贯长虹 殚精竭虑谱写航空歌

    倪先平现任中航工业防务分公司分党组书记兼副总经理,1982年2月进入航空工业。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省部级奖励及荣誉称号。

    1982—1992年,从事直升机总体设计工作,曾担任中航工业三大主力直升机机型之一的直11多用途轻型直升机的总体主任设计师,成功组织了该型直升机的总体气动设计。期间,参与并组织了我国第一种直升机的立项论证、总体设计以及关键技术对俄合作等重要工作,为该型号的立项和解决总体气动关键技术做出贡献。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