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报国英模谱-航空报国杰出贡献奖(7)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ARJ21百日会战中,李守泽要求试验单位要坚决贯彻“严、细、慎、实”的原则,并要加强过程控制,注重督导检查。同时,他经常深入一线到试验现场检查试验情况,详细了解试验进展程度,做到了对试验状况了然于胸,确保了ARJ21飞机总装下线的顺利进行。

    他,是一个开拓者

    主管一飞院民品经营工作期间,为做大、做强企业,李守泽坚决推动建立现代企业法人治理模式,对研发和生产资源实行大规模专业化整合,并积极改善硬件环境,构筑企业发展平台。在此基础上,他针对“飞豹”知名度持续提升的现状,及时实施知识产权防御性策略,对“飞豹”品牌进行了系列商标注册,使其发展成为西安市著名商标,并实现企业年销售收入过亿元、年递增30%以上、利润过千万的良好业绩。

    作为主管一飞院科研工作的副院长,面对多型号交叉进行的现状,李守泽积极探索多项目下的科研计划管理模式,提出并建立了科研计划三级体系,明确了各级计划的责任体系;组织开发科研计划管理平台,实现了计划的网上下达、分解、考核的数字化管理模式;组织开展科研计划执行分析和风险评估,并通过科研周例会及项目中期评估会等形式,提高了计划的科学性和执行力;主持构建具有一飞院特色的柔性矩阵式项目管理机制,开展了项目全寿命周期的综合管理,解决了多型号并行的矛盾。行之有效的举措极大地促进了科研任务的圆满完成。在技术跨度大、时间周期紧的情况下,一飞院先后圆满完成歼轰 7A、小鹰 500、空警 2000、ARJ 21 等型号的研制任务。同时,在关键技术突破、预先研究、专业建设等方面均取得长足进步。

    他,是一个掌舵人

    2010年6月,李守泽开始担任一飞院院长。在认真回顾总结一飞院发展经验后,李守泽明确提出了“以全面客户观为指导,夯实管理基础”的管理改进方略,并实施了一系列提升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建立科研调度例会制度,集中分析和研究一周内型号研制中存在的管理问题与资源所需;加大机关工作计划的考核力度,要求院长办公室有针对性地对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督查办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机关工作例会制度,提高了职能机关的危机意识和服务意识;建立工作情况通报制度,由院长办公室负责,定期对各单位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予以点名批评,并要求相关单位限期整改,有效提高了执行力;针对质量、保密、6S等基础性工作现状,以“狠抓问题落实,完善规章制度”为重点,通过整顿思想作风、全面清查、健全管理机制等措施,短时间内提升了工作水平。

    在李守泽的带领下,一飞院科研经营工作蓬勃开展,赢得了各方赞誉:2010年,一飞院被国资委授予“军工能力建设先进单位”,并一举摘得由集团科技与信息化部颁发的“中航时代杯”技术突破奖。

    徐 军

    砥砺奋进 圆梦蓝天

    时代在造就卓越企业的同时,也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推向了历史的前台。中航工业起落架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徐军就是一名长期献身于航空事业,在深化改革、战略管理等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企业家。

    坚韧破解事业发展的密码

    1982年7月,徐军怀着对航空事业的美好憧憬来到了572厂,在传统制造业面临数字化挑战的背景下,他以其丰富的计算机基础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参加了多项系统软件的开发和维护,特别是某型大型飞机主起外形数控加工课题的攻克,填补了国内空白,使工效提高了数十倍;在长期的技术实践中,他牵头建立了公司计算机中心、CAD/CAM(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中心、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模型,主持了民品特种油缸生产线技改和车用特种橡塑制品生产线技改等项目,这些成果先后在型号起落架和民品油缸设计中广泛应用,荣获全国、陕西省、汉航集团等多项表彰,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技改管理工程的航标。

    1998年,时任572厂副厂长的徐军肩负起企业改制工作,面临不断增长的民品市场需求,他审时度势,大胆进行产品、人员、资产重组,实施民品生产线易地建设和股份制改造,组建了陕西燎原液压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徐军担任572厂总经理职务。此时多项国家重点型号研制刚刚上马,项目多、任务重、时间紧。面对压力和危机,徐军以坚韧的意志,组织参与了多项技术攻关,填补4项行业空白,并带出一支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的队伍,蓄积了企业的设计、试验、生产实力,极大地激发了干部职工上主战场、干大事业的激情。与此同时,徐军敏锐捕捉到了国家主辅分离、改制分流的政策机遇,积极推进公司主辅分离工作,成功实施了民品辅业、三产实业的整体剥离、平稳过渡。

    精诚打开专业化整合的钥匙

    企业在三线建设中的成功,并没有让徐军航空报国的圆梦之旅停歇下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航空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内飞机起落架专业化程度不足,产能资源重复,严重制约着起落架行业进一步参与国际竞争。为了使公司飞机起落架专业化程度做大做强,他瞄准了区位优势明显、活力无限的湖南长沙,2007年,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原572厂与原湖南湘陵机械厂(3028厂)进行资源整合,成功引进中南大学等新的战略合作伙伴,发起设立了中航工业飞机起落架有限责任公司,徐军任董事长。

    继起落架专业化整合取得突破,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后,2010年公司成功签约C919大型客机起落架系统项目,承揽了中国首个大型水陆两栖飞机“蛟龙”600等机起落架整体设计;成功召开首届科技大会,在产学研合作广度和深度上取得新进展,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也通过国防科工局审批,将为公司在飞机起落架系统技术创新上提供强大的硬件保证。与此同时,技术基础管理水平、信息化建设和自主科研成果都得到显著提升。

    创想让腾飞之路无限延伸

    今天的徐军在普通员工眼里,常将其与“儒将”联系在一起。沉着、稳健、练达的他犹如一名优秀的航船舵手,带领着起落架公司搏击于市场浪潮之巅。在他的带领下,随着湘、陕两地的起落架制造和市场资源的整合与调整,起落架公司已形成了航空主业、民品辅业、三产实业三足鼎立;国际转包,起落架维修两翼齐飞;起落架“科研、制造、试验、服务一体化”的发展格局。

    于2008年8月开工建设的长沙航空工业园是实现集团公司“两融、三新、五化、万亿”战略的重大举措,围绕大飞机等关键项目,参与军、民两用飞机研制生产,大力建设飞机起落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园区建设占地1200亩,计划分三期六个子项、三个五年计划建成世界级的飞机起落架专业化产业基地,目前,一期工程4万米 2厂房已竣工。这又是一个新的开始,结合自己的人生哲学和对航空业形势的高度展望,徐军站在国家航空工业发展,“军民结合,寓军于民”、“航空报国”的角度上对公司的发展定位加以思考,将通用飞机起落架、军机产品、国际转包和高端优势民品作为四大市场做通盘考虑,着眼于当前和长远发展。

    在坚守航空工业战线29年中,徐军一步步脚踏实地的坚实经历,从传统工艺到数字化应用,从系统工程到管理创新,从企业改制到专业整合,他以严谨务实态度和大刀阔斧的改革,演绎着中航工业起落架公司那精彩的篇章。

    向克阳

    做好航空工业的支点

    “做好航空工业支点,建设富裕和谐航空企业……”这是向克阳为纪念新中国航空工业创建60周年写下的一段贺词。“做好航空工业支点”,短短的一句话不但提炼出了中航工业制动的一个文化特征,也刻画出了向克阳本人勇当“支点”献身航空的人生轨迹。

    1981年秋,贵州新安126厂崎岖的小路上走来一个二十出头、戴着眼镜、个子不高,却浑身上下都透着精干的小伙子,他就是刚从西安航空工业学校毕业分配到厂里当设计员的向克阳。从此,在126厂的车间、工段和设计室里我们就常常能看到向克阳那忙碌、干练的身影。在新安公司工作的27年中,他从设计员到担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走过了一段不凡的历程。

    1986年他参与某新机研制荣立航空部二等功;

    ……

    2006年他获“航空报国优秀贡献奖”。

    2008年6月,接到新的上级任命,他为了做好新的工作,毅然把年过八旬的双亲托付给亲属,只身来到陕西,挑起了中航工业制动党委书记、副总经理的担子,次年3月他接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短短几年,他用自己的睿智、果决、热情和努力为中航工业制动发展史和自己的人生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他的领导下,公司经营业绩持续增长,为全面完成集团公司和飞机公司“十一五”期间下达的各项指令性任务做出了卓越贡献。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45.2亿元,较“十五”增长263%。

    记得在他上任之初,公司正面临着产品市场巨大冲击的严峻形势。要想让公司获得发展的空间,只有“融入市场,直面竞争”。为此,向总用那充满激情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影响着大家,让大家树立起直面竞争的信心和勇气,他说:面对复杂、激烈、残酷的竞争,只要我们用“闯”的魄力、“抢”的意识,“争”的劲头,“拼”的勇气就能化危机为机遇,化挑战为动力;我们要在竞争中求发展,通过残酷的竞争来提升我们的管理,提升我们的技术,提升我们的智慧……

    为了让公司的发展紧紧围绕集团“两融、三新、五化、万亿”的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走“军民融合,寓军于民”的发展之路,并不断给部队提供更加先进和可靠的保障装备。他带领公司紧跟主机步伐,积极开展现役机型配套产品的改进改型研制,他要求科研部门必须以立足抢占机轮刹车技术制高点为目标,以科研开发为牵引,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加强新型刹车材料、全电刹车、机轮有限元分析、刹车振动、刹车仿真等前沿技术的探索研究,集中力量,快速突破,实现由跟踪创新向自主创新的转变。并以军机、民航、非航空民品、转包等产业为发展方向,不断做大公司产业规模。以确保公司在市场化竞争的过程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为此,林左鸣总经理2010年9月来公司视察时,对中航工业制动在残酷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所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欣然题词“直面竞争,善战必胜”以示对中航工业制动在市场竞争中勇于面对的勉励和期许。

    他深知:中层干部是执行层的关键,执行到位,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关键一环,只有通过人事改革,才能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肯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前途。有了这个“支点”,才能撬动起公司改革发展的巨大工程。

    为此,公司2010年聘请专业咨询机构对企业组织架构、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在公司对中层干部全面公开竞聘,改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让一批年富力强的青年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激活了用人的一池春水。一位退休人员这样说道:“对中层干部实行全员竞聘,建厂50多年来,这是头一回……”就这样,公司的改革发展又迈出了新的一步。

    作为公司的掌门人,如今他已带领班子成员统筹谋划,确立了“一强、二塑、三创新”的发展战略,为公司“十二五”及中长期发展指明了方向;目前他正以“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豪情和“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现金”的信念,带领中航工业制动在“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庞 真

    情鉴民机事业

    庞真,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82年从南京航空学院飞机设计系毕业,历任沈飞公司技术员、转包生产办公室项目经理、沈飞公司第一任常驻美国代表、转包生产办公室主管工程师、副厂长、民机项目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民机管理部部长,党委副书记。

    自2005年5月开始,庞真主抓与庞巴迪公司围绕C系列项目进行的多轮谈判,他充分利用庞巴迪重新启动C系列项目机遇,进行了新一轮价格谈判,大幅提高合同价格,合理规避了不可预见风险。在争取C系列项目的同时,庞真深谙国际民机市场规律,充分运用国际合作语言和诚意,成功赢得Q400飞机前机身、后机身和尾段大部件转包项目。

    2007年8月,这是丹桂飘香的季节,庞真走上沈飞民机总经理的岗位,从此踏上了激情创业的新征途,也开启了全新的沈飞民机的新里程。

    战略引领,凝心聚力

    “沈飞民机的战略就是要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成为世界级的民用飞机机体结构供应商和国际知名航空制造公司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力争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公司总体运转平稳,有一支激情创业,敢于亮剑的干部和员工队伍。当然,我们也存在一些劣势,比如……”会议室里静悄悄,所有的人都被这种透彻真诚的谋划和分析所吸引。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