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总比问题多-问题也能变机会,成功一定有方法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从Know How 到 Know Why——提升问题发现力

    爱因斯坦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只有能发现问题,才能够进一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我们要将自己的思维从“Know How”转换到“Know Why”,努力提升问题的发现力。

    苹果落在了牛顿的头上,于是,一个伟大的定律出现了。有人说,如果没有那个苹果落下来,万有引力定律也许不会由牛顿提出。其实,苹果也许已经落下来许许多多,也许已经砸了无数人的头,可大家的反应都是“这个苹果真是讨厌,砸得我头好痛”。没有人能够像牛顿一样去想:苹果成熟后为什么会向地面上落,而不是向天空飞呢?这就是牛顿与一般人的不同,牛顿有发现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也就决定了包括万有引力定律在内的很多发明发现是由牛顿来创造的。

    在工作中,如果我们能够像牛顿一样保持职业敏感性,将自己的思维从“Know How”转换到“Know Why”,从知道“怎么样”到知道“为什么”,随时从不寻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并能够拿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我们就会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人。

    下面故事中的主人公就是这样一个善于发现问题的人。

    一天,工程师梅斯塔尔打猎回家,他发现自己衣服上挂着一些牛蒡草的子实。在显微镜下,他发现每一个子实都环绕着许多小钩,正是这些小钩使牛蒡子头挂在衣服上掉不下去。

    受此启发,他突发奇想:如果在布条上也安上相似的小钩,不就可以用作扣带了吗!他花了八年的时间把这个设想变成原始的产品:两条尼龙带,一条上布满成千上万个小钩,而另一条则是更为细小的丝绒。当两条尼龙带合在一起的,就迅速成为一条实用的扣带。这项发明之所以叫尼龙搭(Velcm),是因为它取自两个法语单词,一个是天鹅绒(Velour),一个是钩针编织品(Crochet)。

    梅斯塔尔并没有停留于将牛蒡草的子实从衣服上摘下来,而是从中发现了问题:为什么它会挂在衣服上掉不下去呢?继续观察,明白了为什么,也就为下一步的发明做了准备。

    生活常常会给我们提供很多发现的机会,就看我们能不能练就一双慧眼,善于观察,还要有一颗善于思考的头脑,将发现的问题转为实用的创造。

    1976年12月的一个寒冷早晨,三菱电机公司的工程师吉野先生两岁的女儿将报纸上的广告单卷成了一个纸卷,像吹喇叭似的吹起来。然后她说:“爸爸,我觉得有点暖呼呼的啊。”孩子的感觉是喘气时的热能透过纸而被传导到手上。正苦于思索如何解决通风电扇节能问题的吉野先生突然受到了启发:将纸的两面通进空气,使其达到热交换。他以此为原型,用纸制作了模型,用吹风机在一侧面吹冷风,在另一侧面吹进暖风,通过一张纸就能使冷风变成暖风,而暖风却变成了冷风。此热交换装置仅仅是将糊窗子用的窗户纸折叠成像折皱保护罩那样一种形状的东西,然后将它安装在通风电扇上。室内的空气通过折皱保护罩的内部而向外排出,室外的空气则通过折皱保护罩的外侧而进入保护罩内。通过中间夹着的一张纸,使内、外两方面的空气相互接触,使其产生热传导的作用。如果室内是被冷气设备冷却了的空气,从室外进来的空气就能加以冷却,比如室温26℃,室外温32℃,待室外空气降到27.5℃之后,再使其进入室内。如果室内是暖气,就将室外空气加热后才进入室内,比如室外0℃,室内20℃,则室外寒风加热到15℃以后再入室。这样,就可节约冷、热气设备的能源。

    三菱电机公司把这一装置称作“无损耗”的商品,并在市场出售。使用此装置,每当换气之际,其损失的能源可回收2/3。

    有人说解决问题很重要,爱因斯坦却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发现一个问题,有时就是发现了一个机遇。

    工作中不怕问题的出现,最怕的恰恰是“没有问题”。这里的“没有问题”不是真正的没有问题产生,而是发现不了问题,至少在问题刚刚出现时发现不了,直到问题发展得不可控制,或者遭受重大损失,或者失去了绝好的机会,才后悔莫及。

    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培养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从“Know How”转换到“Know Why”,才能够在工作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够做到卓越。

    没有问题,只有机会

    问题带来的不仅仅是麻烦,往往会带来更重要的机会。对于我们的工作和方法来说,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改进机会。

    工作中常常见到有的人因为害怕问题而躲避问题,认为只要没有问题就万事大吉。其实,根据辩证法的规律,任何事物的特征都是辩证存在的,有不好的一面,必然就存在着好的一面。问题也是如此,它会给我们带来麻烦与困扰,同样可以带给我们机会。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老总叫来第一个人,说:你在十分钟之内,给我倒一杯水来。第一个人说到第一点:公司饮水机里没有水了。老总说,你不会想别的办法吗?第一个人说到第二点:我可以去邻居家借一杯水,可是我跟邻居家的小妹不熟,再说邻家小妹长得太丑,我看了怕有心理阴影。老总又说,没有别的办法吗?第一个人说第三点:我可以下楼去超市买一杯水,可是我担心十分钟之内不能赶回来,我还担心这一笔财务开支,财务部的主管比较凶,他可能不会批。

    大家说,这个故事里的第一个人,是不是一个称职的员工呢?不是!

    故事继续,这个老总又叫来第二个人,说:你在十分钟之内,给我倒一杯水来。第二个人说:好的。说完就出了办公室。离开办公室后,第二个人想到第一点:公司饮水机里没有水了,那我可以用别的办法得到水,这是一次锻炼我才能的机会。他又想到第二点:我可以去邻居家借一杯水,虽然我跟邻居家的小妹不熟,但是今天正好有了认识她、和她混熟的理由和机会,今天不熟,以后就会熟了;虽然邻家小妹长得太丑,但是我多看几眼,可以锻炼增强我的心理承受能力。假如去邻居家借不来水呢?他又想到第三点:我可以下楼去超市买一杯水,动作快一点就能来得及,多跑几步正是锻炼身体的机会,虽然这是一笔财务开支,虽然财务部的主管比较凶,但是和他交往,可以锻炼我的沟通能力和部门协调能力。于是,一分钟后,他写了个报告提交给老总,提出了两个方案,一个是去邻居家借水,一个是去超市买水,让老总选择。

    那么,你认为这个故事里的第二个人,是不是一个称职的、甚至可以说是优秀的员工呢?是!他正是每个企业所需要的称职的、优秀的员工!

    一个总是让领导做问答题的员工,不是好员工;一个总是让领导做选择题的员工,才是优秀企业所需要的优秀员工、优秀主管、优秀领导。

    通过上面这个故事,我们看到,同样一件事,为什么第一个人看到的是问题,而第二个人看到的却是机会呢?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事、各种各样的东西,它们究竟是问题,还是机会呢?

    有人说,人生的一半是问题,一半是机会;还有人说,我们要学会从问题中找到机会。但是对于一个积极乐观、优秀卓越的人来说,他的字典中,没有“问题”一词!

    一位企业家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一位好友到他家中聊天,突然,朋友很生气地抱怨起他公司的产品和一些客户。原来他在一家机械制造商的服务部门上班,每天都会遇到一些机械出问题,或客户使用时出现的问题,要他去解决。久而久之,他对这些制造问题的客户和产品,产生了很大的不耐和反感。等他吐完苦水后,这位企业家对他笑着说:“其实我觉得,你不但不应该怪这些产品和对客户生气,反而应对他们产生感恩的心才对。”他睁大眼睛问企业家:“为什么?”企业家回答说:“就是因为产品和客户在使用时,会产生这些问题,公司才需要请你来工作,否则公司何需花钱请你来上班呢?问题的制造者,才是促使你今日有饭吃的缘由,不是吗?再比如说:到医院看病的病人,难道他们都愿意自己生病吗?他们本来就因为生病心情不好,情绪不稳定那是必然的,给予他们多一点关心、多一点理解,更多一点细心,有何不可?”他顿时哑口无言。

    之后,这位朋友尝试着改变态度去面对工作和客户,渐渐地,佳评不断,开始升职,薪水也提高了不少。

    这位企业家说出的道理实际是最浅显的,就是因为有问题存在,需要去解决,公司才需要我们,否则,有哪家企业会拿出钱来养“闲人”呢?而且,出现了问题,也就给了我们改进的机会,我们确实应该感恩而不是抱怨啊。

    问题本身就是机会,能否抓住这个机会,还要看我们的表现。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不但要不畏惧问题、不躲避问题,更要积极地发现问题,在问题中把机会挖掘出来。

    抓住问题的根源,在危机中找转机

    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往往是事事着手、事事落空。与此相反,有的人不管遇到多棘手的问题,都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抓住问题的要点,并采取相应的手段,这样,再棘手的问题也能很快得到解决。

    有这样一则故事:

    有一天,动物园的管理员们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开会讨论,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所以他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十米加高到二十米。结果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还是跑到外面来,所以他们又决定再将高度加高到三十米。

    没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于是管理员们大为紧张,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一百米。

    一天长颈鹿和几只袋鼠们在闲聊,“你们看,这些人会不会再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长颈鹿问。

    “很难说。”袋鼠说,“如果他们继续忘记关门的话!”

    看到故事的结局,我们会哑然失笑。而后想一想,这个故事是在向我们讲述一个道理:解决问题要抓住问题的根源。如果不能探究根源,所想出的办法大多也只是“隔靴搔痒”,不能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

    在老板看来,一名称职员工最关键的素质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在紧要关头。正如一家知名的跨国集团总裁所说的那样:“通向最高管理层的最迅捷的途径,是主动承担别人都不愿意接手的工作,并在其中展示你出众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解决问题不能一味地靠决心和蛮力,最重要的还是要发现问题的关键。就像人们常说的那个“钥匙圈”的故事说的,任意抽出一把钥匙,并问道:“这是什么地方的钥匙?”“开家门的。”“它可以用来开你的汽车吗?”“当然不行。”“为什么不能用这把钥匙开车门呢?”答案显而易见,问题不在钥匙本身,而在你的选择和使用。解决问题也一样,最为紧要的是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1793年,守卫土伦城的法国军队叛乱。叛军在英国军队的援助下,将土伦城护卫得像铜墙铁壁,前来平息这次叛乱的法国军队怎么也攻不下。土伦城四面环水,且有三面是深水区。

    英国军舰就在水面上巡弋着,只要前来攻城的法军一靠近,就猛烈开火。法军的军舰远远不如英军的军舰,根本无计可施,法军指挥官急得团团转。

    就在这时,在平息叛乱的队伍中,一位年仅24岁的炮兵上尉灵机一动,当即用鹅毛笔写下一张纸条,交给指挥官:“将军阁下:请急调100艘巨型木舰,装上陆战用的火炮代替舰炮,拦腰轰击英国军舰,以劣胜优汰。”

    指挥官一看,连连称妙,赶快照办。

    果然,这种“新式武器”一调来,英国舰艇无法阻挡。仅仅两天时间,原来把土伦城护卫得严严实实的英军舰艇就被轰得七零八落,不得不狼狈逃走。叛军见状,也很快缴械投降。

    经历这一事件后,这位年轻的上尉被提升为炮兵准将。

    你知道这位上尉是谁吗?他就是后来成为法国皇帝、威震世界的拿破仑。

    和许多卓越的人一样,拿破仑的成功在相当程度上是在关键的时候开动了脑筋,为指挥官找到了突破难关的方法。就这样,他才走上了一个有高度的新起点。他后来每一步的升迁,几乎都和他善于运用智慧突破难关的惯常做法有关。

    抓住问题的关键,可以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地把握主动,在危机之中找到转机。

    在美国纽约,有一家联合碳化钙公司,为了进一步谋求发展,斥巨资新建了一栋52层高的总部大楼。工程马上就竣工了,但如何面向社会宣传而又不引起人们的反感呢?公司的广告部人员绞尽了脑汁,仍然找不到一个满意的宣传方式。

    就在这时,值班人员报告,在大楼的32层大厅中发现了大群的鸽子。这群鸽子似乎将这个大厅当成巢穴了,把整个大厅搞得脏乱不堪。可是,应该怎样处理这群鸽子呢?如果处理得不好,势必会引起环保组织的攻击。终于,他们找到了问题的根源,那就是处理鸽子的方式。如果处理得巧妙,就可以使麻烦变成机遇。相关工作人员冥思苦想,终于得到了一个“一举两得”的好办法,那就是利用鸽子这一偶然事件大做文章,制造新闻。他们先派人关好窗子,不让鸽子飞走,并打电话通知了纽约动物保护委员会,请他们立即派人妥善处理好这些鸽子。

    可想而知,历来以注重动物保护而自誉的美国人会怎么样。

    动物保护委员会的人闻讯后立即赶来了,他们兴师动众的大举动马上惊动了纽约的新闻界,各大媒体竞相出动了大批记者前来采访。

    三天之内,从捉住第一只鸽子直到最后一只鸽子落网,新闻、特写、电视录影等,连续不断地出现在报纸和荧屏上。这期间,出现了大量有关鸽子的新闻评论、现场采访、人物专访。而整个报道的背景就是这个即将竣工的总部大楼。此时,公司的首脑人物更是抓住这千金难买的机会频频出场亮相,乘机宣传自己和公司。一时间,“鸽子事件”成了酷爱动物的纽约人乃至全美国人关注的焦点。

    随着鸽子被一只只放飞,这家碳化钙公司的摩天大楼以极快的速度闻名遐迩,而这家碳化钙公司却连一分钱的广告费都没花。

    回过头,我们再想一想,如果这家碳化钙公司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源,没有意识到鸽子的处理方式会关系到公司的利益,若处理不当,不但会损害公司的形象,更会丧失免费宣传公司大楼的机会。

    在工作中,没有人不希望能最快、最有效地解决问题,但有的人能做到,有的人却做不到,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而是否懂得抓要点、抓根本,是关键。

    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往往是事事着手、事事落空,即使事情能做成,也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与此相反,有的人不管遇到多棘手的问题,都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抓住问题的要点,并采取相应的手段,这样,再棘手的问题也能很快解决。

    非常的智慧让劣势变优势

    工作中,劣势与优势常常是可以相互转变的。如果找到巧妙的方法,劣势就可以变成优势。因此,虽然每个人都希望求取势能,但只有那些勇于开拓思路、积极寻找方法、谋得有利于发展的资源的人,才能成就大业。

    当你身处劣势时,可以选择两种表现:

    一是一味抱怨。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有才华却毫无用武之地;抱怨天公不作美,陷自己于困顿之中。

    二是积极行动。面对劣势,积极思考,用灵活的思维、巧妙的办法解决问题。

    与之相对应,两种表现也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一味抱怨的仍在抱怨,因为他仍旧身处劣势而没有丝毫变化;积极行动的则会开怀一笑,因为他已经用头脑与行动化解了困难,甚至会将劣势转化为优势。

    有一次,英国一家足球生产厂接到了一份“莫名其妙”的控诉,因此而面临一场不大不小的危机。但他们的工作人员凭借着超常的智慧和方法将自己所处的“劣势”转变成了“优势”。

    一天,在英国麦克斯亚洲的法庭上,一位中年妇女声泪俱下,面对法官,严词指责丈夫有了外遇,要求和丈夫离婚。她对法官控诉了自己的丈夫,指责他不论白天还是黑夜,都要去运动场与那“第三者”见面。法官问这位中年妇女:“你丈夫的‘第三者’是谁?”她大声地回答:“‘第三者’就是臭名远扬、家喻户晓的足球。”

    面对这种情况,法官啼笑皆非,不知如何是好,只得劝这位中年妇女说:“足球不是人,你要告也只能去控告生产足球的厂家。”不料,这位中年妇女果真向法院控告了一年可生产20万只足球的足球厂。

    更让人意不想到的却是这家被人控告到法庭上的足球厂,他们在接到法院的传票后,不怒反喜,竟十分爽快地出庭,并主动提出愿意出资10万英镑作为这位中年妇女的孤独赔偿费。这位太太喜出望外、破涕为笑,在法庭上大获全胜。

    大家知道,英国是现代足球的发祥地,国人对足球的酷爱几乎达到了发狂的地步,这场因足球而引起的官司自然在全英国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各个新闻媒体纷纷出动,做了大量的报道。

    头脑精明的厂长,敏锐地利用了一次非常糟糕的事件大做文章,没花一分钱的广告费,却让他和他的足球厂名声大振。

    这位足球厂厂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位太太与其丈夫闹离婚,正说明我们厂生产的足球魅力之大,并且她的控词为我厂做了一次绝妙的广告。”后来,这家足球厂的产品销量因此直线上升,成为同行中的“领头羊”。

    被告上法庭,是每一个企业都比较头痛的问题,更不用说是如此“无厘头”的原因。处于劣势的足球厂却没有放掉这个让劣势变优势的机会,而是积极地促成它们的转化,让人们在对这起案子“津津乐道”之时也将这家足球厂深深地记在了心里。

    优秀的员工往往能从危机中寻找可以利用的商机,在失利中寻找契机,从而使自己反败为胜。只要思路再灵活一些、方法再得当一些,遇上的麻烦可能会带给你推销自己和企业的机会。

    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功,但有时就差这么一点点火候,把握好时机,你便走到别人的前面了。

    1966年底,低迷了近两年的香港房地产业开始复苏。

    但就在此时,内地的“文化大革命”开始波及香港。1967年,北京发生火烧英国代办事件,香港掀起五月风暴。

    “中共即将武力收复香港”的谣言四起,香港人心惶惶,触发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第一次大移民潮。

    移民者自然以有钱人居多,他们纷纷贱价抛售物业。自然,新落成的楼宇无人问津,整个房地产市场卖多买少,有价无市。地产商、建筑商焦头烂额,一筹莫展。

    李嘉诚在此次事件中显然也受到了重大影响。但他一直在关注、观察时势,经过深思熟虑,他毅然采取惊人之举:人弃我取,趁低吸纳。

    李嘉诚在整个大势中逆流而行。

    从宏观上看,他坚信世间事乱极则治、否极泰来。

    就具体状况而言,他相信中国政府不会以武力收复香港。实际上道理很简单,若要收复,1949年就可以收复,何必等到现在?当年保留香港,是考虑保留一条对外贸易的通道,现在的国际形势和香港的特殊地位并没有改变,因此,中国政府收复香港的可能性不大。

    正是基于这样的分析,李嘉诚作出“人弃我取,趁低吸纳”的历史性战略决策,并且将此看做是千载难逢的拓展良机。

    于是,在整个行市都在抛售的时候,李嘉诚不动声息地大量收购。

    李嘉诚将买下的旧房翻新出租,又利用地产低潮建筑费低廉的良机,在地盘上兴建物业。李嘉诚的行为需要卓越的胆识和气魄,不少朋友为他的“冒险”捏了一把汗,同业的地产商都在等着看他的笑话。

    这场战后最大的地产危机,一直延续到1969年。

    1970年,香港百业复兴,地产市场转旺。这时,李嘉诚已经聚积了大量的收租物业,从最初的12万平方英尺,发展到35万平方英尺,每年的租金收入达390万港元。

    李嘉诚成为这场地产大灾难的大赢家,并为他日后成为地产巨头奠定了基础。他在困境中逆流而上,勇于化劣势为优势的胆识与气魄也着实令人钦佩。

    工作中,劣势与优势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因此,虽然每个人都希望求取势能,但只有那些勇于开拓思路、积极寻找方法、谋得有利于发展的资源的人,才能成就大业。

    可以离开学校,但永远不能离开学习

    现在已经步入终身学习的时代,作为一名优秀的员工,不能放过任何一个能学习、提升技能和寻求挑战任务的机会。持续不断地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适时地爆发出自己的潜能。

    孔子说:“好学近乎智。”说到底,方法作为一种智慧的产物,是离不开知识这一基础的,而学习则是获得知识的有效途径。

    邓中翰如果没有深厚的物理学和电子工程学基础,就不可能带领他的团队研发出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如果没有对经济学的学习,他也不会关注经济,从而走上知识创新带动民族经济的道路。

    杰克·韦尔奇说:“当今企业放弃了学习,就等于放弃了成功。”当今世界,无论是个人、企业或是国家,面对激烈的竞争,都在学习中赶超对方,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叫LCD理论,意思是讲学习(Learning)小于变化(Change)就等于死亡(Die)。这一句话很有道理。

    有一位企业培训师讲过这样一件事:

    有一次他到一家企业授课,其企业会客厅有一句话这样写道:“保持现状就是落伍。”后来他在课堂上提到这句话,但他说:写“保持现状就是落伍”这句话本身就已经落伍了,这个年代是“进步比别人少就是落伍”。课堂上几十位管理者都一致认同培训师的观念,认为自己确实要“洗洗脑”了。

    比尔·盖茨说:“你可以离开学校,但你不可以离开学习。”确实如此,学习应当成为我们的工作方式,学习还应该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

    学习的内容有很多,方式也有不少。技术工人需要学习专业技能,市场人员需要学习业务知识,管理人员需要学习管理知识,领导人员需要学习领导技巧。我们可以通过读书学习,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可以通过培训项目学习,还可以通过其他的你可以想到的一切方式来学习。

    有一类学习现在被许多企业所运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那就是——向竞争对手学习。

    美国斯图·伦纳德奶制品商店的经理斯图·伦纳德培训中层干部的方法很独特,其做法就是访问竞争对手。

    他经常挑选一个与自己商店的经营有相似之处的竞争对手作为访问对象。去访问时,不管是远是近,即使是几百公里以外的地方,他也会带上15个下属一同前往。

    为此,他还专门设计了定员15人的面包车,组成一个“主意俱乐部”,看谁能第一个从竞争对手的经营管理中受到启发,提出对本公司有用的新思想,能不能保证自己至少提出一条新思想。

    斯图·伦纳德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每个访问者都能至少找到一处比斯图·伦纳德商店干得好的地方。斯图·伦纳德说:“我们应当尽量找出一件竞争对手比我们干得好的事,很可能那只是一些小事,但是只有这样,你才能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

    山姆·沃尔顿是1991年的世界首富,当时他的资产高达250亿美金,他是靠什么起家的呢?

    他把食杂店变成连锁商场,后来成为全美零售业王国,即“沃尔玛百货”。

    他开第一家商店的时候,虽然只是一家小食杂店,可是他的人生目标就是成为行业中的顶尖,他知道一旦达到这个目标,财富自然会涌向他。

    他每天做什么呢?他不但每天早晨4点半起来工作,督促他店里的员工提供最好的服务,而且一有空就跑到他的竞争对手的商店里,不断研究竞争对手。

    山姆·沃尔顿不断到他的竞争对手商店里面去看看,对手的价钱是不是比自己便宜?对方的货摆放得是不是比自己美观?对方的服务是不是比自己优良?他不断地看他的对手做对了哪些事情,哪里做得比较好,以及做错了哪些事情。他不仅吸取对手的经验、教训,而且每当发现竞争对手比他做得好的时候,他就立刻想出一个办法,在那方面超越他的竞争对手。在他不断这样做的过程中,他的店自然变成全美最完美的商店,然后成为庞大的零售业王国。

    讲方法的时代要求我们不断学习和善于学习,在信息时代,我们更要时刻激励自己不断学习,站在众人的肩膀上前进。

    学会用“脚”做梦:事业的成功靠实践

    大多数人都喜欢做梦,却不懂得应该用“脚”去做梦。人不能徒有空泛的梦想,更应该为实现梦想去寻找方法,靠脚踏实地的实践让梦想成为现实。

    有个破落的中年人每隔三两天就到教堂祈祷,而且他的祷告内容几乎都相同。

    第一次他到教堂时,跪在圣坛前,虔诚地低语:“上帝啊,请念在我多年来敬畏您的分上,让我中一次彩票吧!阿门。”

    几天后,他又垂头丧气地回到教堂,同样跪着祈祷:“上帝啊,为何不让我中彩票?我愿意更谦卑地服侍您,求您让我中一次彩票吧!阿门。”

    又过了几天,他再次出现在教堂,同样重复他的祈祷。如此周而复始,不间断地祈求着。

    到了最后一次,他跪着祈祷:“我的上帝,您为何不垂听我的祈求?让我中彩票吧!只要一次,让我解决所有困难,我愿终身奉献,专心侍奉您……”

    就在这时,圣坛上空发出了一阵宏伟庄严的声音:“我一直垂听你的祷告。可是——最起码,你老兄也该先去买一张彩票吧!”

    你曾想过要中一次彩票吗?你是否真的想过要成功?要成功,光有梦想是不够的,还必须拥有一定要成功的决心,配合切实的行动,坚持到底。

    只有下定一个不变的决心,历经学习、奋斗、成长的过程,才有资格摘下成功的甜美果实。

    而大多数的人,在开始时都拥有很远大的梦想,如同故事中那位祈祷者,却从未掏腰包真正去买过一张彩票。于是,缺乏决心与实际行动的梦想开始萎缩,种种消极与不可能的思想衍生,甚至于就此不敢再存任何梦想,过着随遇而安、乐于知命的平庸生活。这也是为何成功者总是占少数的原因。了解成功哲学的你,是否真心愿意在此刻为自己的理想认真地下定追求到底的决心,并且马上行动?

    如果你还在为自己的梦想而迷茫,那么,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别人的梦想是怎样实现的吧。

    如果有人告诉你,用80美元可以环游世界,你也许会大吃一惊,并半信半疑地问:“有可能吗?”那么,我们就肯定地回答你,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主人公是一位叫罗伯特·克里斯托弗的美国人,他的的确确做到了用80美元环游世界。

    罗伯特与我们每一个人一样,从小就有着许许多多的梦想,80美元环游世界就是其中的一个。当别人认为他的想法近乎疯狂时,他用行动告诉大家:没有什么梦想不能实现,只要你能找到方法。

    那么,他是怎样做的呢?

    罗伯特找出一张纸,写下他为用80美元环游世界所做的准备:

    1.设法领取到一份可以上船当海员的文件。

    2.去警署申领无犯罪记录证明。

    3.取得YMCA(美国青年会)的会籍。

    4.考取一个国际驾驶执照,找来一套世界地图。

    5.与一家大公司签订合同,为之提供所经国家和地区的土壤样品。

    6.同一家航空公司签订协议,可免费搭机,但要拍摄照片为公司做宣传。

    ……

    当罗伯特完成上述的准备后,年仅26岁的他就在口袋里装好80美元,兴致勃勃地开始自己的旅行。

    以下是他旅行的一些经历:

    1.在加拿大巴芬岛的一个小镇用早餐,他不付分文,条件是为厨师拍照。

    2.在爱尔兰,花4.80美元买了4箱香烟,从巴黎到维也纳,费用是送船长1箱香烟。

    3.从维也纳到瑞士,列车穿山越岭,只需4包香烟。

    4.给伊拉克运输公司的经理和职员摄影,结果免费到达伊朗的德黑兰。

    5.在泰国,由于提供给酒店老板某一地区的资料,受到酒店贵宾式的待遇。

    ……

    最终,通过为达到目标而设置的一系列巧妙的计划,罗伯特实现了他用80美元环游世界的梦想。

    罗伯特的经历告诉了我们:只要朝着自己的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只要积极地开动脑筋、寻找方法,就没有什么实现不了的梦想。我们的工作也是如此,只要我们坚信“方法总比问题多”,能够积极想办法,我们就一定能够成功。

    本章要义

    ·不仅要知道怎样解决问题,更要知道为什么会出现问题,即提升问题的发现能力。

    ·问题并不总是麻烦,同时也是改进的机会。

    ·在解决问题前,要抓住问题的根源,对症下药,才能从危机中找到转机。

    ·不会有永久的劣势,运用适当的方法可以使劣势变优势。

    ·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中断学习。

    ·只用大脑去想,叫做“白日梦”;学会用脚去实践,才能梦想成真。

    心得体会

    读了本章内容,你有何感想和体会?不妨把它们写下来:

    行动方案

    1.工作中要多提出问题,知道了为什么会出现问题,才能够知道该怎样解决问题。

    2.当问题出现时,想一想可以从问题出发找到哪些改进的方案。

    3.遇到问题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分析哪些是重要的问题,问题的关键在哪里,找到了关键,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4.不要为身处的劣势而气馁,多想一想怎么把不好的处境变成好的。

    5.工作之余积极参加企业提供的培训机会,并结合自己的发展计划进行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学习。

    6.把自己最近要做的事情列一张清单,之后列一个尽量详细的计划,按照计划去做,并养成列工作计划的习惯。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