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品读历代佳人的悲欢离合-刘令娴·非妬舞腰轻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赠内

    徐悱

    日暮想清扬,蹑履出椒房。网虫生锦荐,游尘掩玉床。

    不见可怜影,空余黼帐香。彼美情多乐,挟瑟坐高堂。

    岂忘离忧者,向隅心独伤?聊因一书札,以代九回肠。

    小幸福迈着细碎的步子走在光阴的深处,《诗经》的扉页被风吹得扑簌簌作响。从远古小巷走来的寂寞庭前花,落在一把红纸伞上,窗外,漫天飞舞的雪把故事挂到枝头。只待春天一到,岁月就会生发暗香。

    相守时,幸福是一粥一饭的温暖,相离时,一封书信、一首诗词的对唱,便是人间最美好的浪漫。南朝诗人徐悱的这首《赠内》是写给不在自己身边的妻子刘令娴的,刘令娴与徐悱一生写出无数诗词,可唯有他们相和的诗词流传后世,这与人们内心对幸福与爱情的无限向往与美好追求有关。

    徐悱的这首《赠内》有无限的小幸福与思念在诗行中跳跃,一入笔便是动静结合,尤其是“蹑履出椒房”中一个动词“蹑履”一下让整首诗歌的画面鲜活灵动了起来,那有血有肉的思念、恩爱都跃然纸上,触动着读者的灵魂,让相守在一起时的小幸福,与分离时的思念一下就抓住了读者的心。那么徐悱的妻子刘令娴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女子?他们是怎么相识、相爱、相恋并执子之手的?

    刘令娴自然不是等闲人家的女儿,她是南朝时期书法家、诗人、从事中郎(即省中之郎,为帝王近侍官)刘绘最小的女儿,神童、书法家、诗人刘孝绰的第三个妹妹。刘绘的四个孩子中,儿子刘孝绰七岁时便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童,刘令娴与两个姐姐同样是蕙质兰心,聪明过人,姐妹三人也是美名远播。大姐被世人称为刘大娘,二姐称刘二娘,而刘令娴自然被称为刘三娘。

    显贵的出身与良好的家庭教育,让姐妹三人琴棋书画、纺织女红样样精通,她们的诗词一经问世,文字的优美,小资的情调,通俗易唱,接地气的语言,立刻得到人们的喜爱,并口口相传开来。在姐妹三人中,刘令娴的相貌与才气是最出类拔萃的。

    刘令娴姐妹三人为什么会如此博学多才?自然与她们的母亲有关,刘令娴的母亲生在官宦之家,她的舅舅王融是南朝齐文学家、竟陵八友之一。所以生长在这样家庭中的孩子自然是幸运的,她们不仅学纺织女红,同样可以识文断字,写诗作画。

    传说,中国第一副对联,就是刘令娴与哥哥刘孝绰和对而成。因刘孝绰是一代神童,所以他十四岁便开始在朝堂为官,且很有成就,但因为年轻气盛,对朝堂上那些奸诈狡猾之人自然看不习惯,便会直言不讳地说出来,结果就得罪了小人。那些人怎肯放过刘孝绰,找各种理由来污蔑他,刘孝绰因此被罢官。被罢官后的刘孝绰拒绝接客,在自家门前这样写道:“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卿。”

    刘令娴看哥哥的诗句有些消极,便提起笔,在门的另一侧写了另一句话:“落花扫仍合,聚兰摘复生。”刘孝绰望着妹妹的字,禁不住嘴角上扬,他知道这是妹妹在鼓励自己,只要自己志向在、才气在,终有一天会再次飞黄腾达。

    转眼,刘令娴姐妹三人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大姐与二姐很快就有了如意郎君。前来给刘令娴提亲的媒人差不多要把刘家的门槛踩破了,但这些凡夫俗子怎能入了刘令娴的眼?她心目中的夫君一定是要会诗会文的,一定是儒雅的。

    答外诗·其一

    刘令娴

    花庭丽景斜,兰牖轻风度。

    落日更新妆,开帘对春树。

    鸣鹂叶中响,戏蝶花间骛。

    调瑟本要欢,心愁不成趣。

    良会诚非远,佳期今不遇。

    欲知幽怨多,春闺深且暮。

    从这首《答外诗》中,我们不难读出刘令娴内心对某人的思念与牵挂,在这春光美好的日子里,她独自徘徊在花红柳绿之中,无人相伴的日子,心里满是愁绪,哪有心思玩弄琴瑟,更是懒得梳理自己的妆容。这样的分别什么时候才是尽头,什么时候才能再见面呢?淡淡的忧,淡淡的愁,一直萦绕在这个多情女子的心头。

    是的,这首《答外诗》是刘令娴回给自己的夫君徐悱的一首诗。当徐悱的《赠内》送达刘令娴的手中后,望着徐悱诗里的深情,刘令娴执笔写下《答外诗》让信使送到了徐悱的手中。这首《答外诗》情意绵绵,有着满满的对徐悱的爱与思念。

    徐悱与刘令娴盛大爱情的绽放,与刘孝绰有直接的关系。徐悱也是官宦人家的孩子,他的父亲是南北朝时期南梁文学家、中书令徐勉,徐勉的那句“居敬行简称为简,执心决断为肃”的至理名言,一直到现在还被世人奉为座右铭。从小生活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徐悱同样风流潇洒、才气横溢。因为文字上的惺惺相惜,徐悱与刘孝绰私交甚好,来往密切。当徐悱听说刘孝绰被罢官在家的时候,他提着酒就来看望自己的老友了。

    正在家中与妹妹刘令娴谈诗论文的刘孝绰一听是徐悱来了,急忙让妹妹刘令娴躲藏到屏障后面,并对妹妹说:“来者是我多年的好友,与你年龄相当,妹妹可以听听我们的谈话。”徐悱与刘孝绰一边饮酒,一边谈古论今,推词敲字,当两个人谈得兴起时,还忍不住会用筷子敲着碗沿儿对音律,只听得刘令娴心旷神怡,浮想联翩,忍不住从屏风后面喝起了彩:“好!”徐悱愣了一下,刘孝绰却笑道:“是家妹刘令娴。”然后对着屏风道:“妹妹,还不出来与徐公子相见。”当相貌倩丽、姿态轻盈的刘令娴从屏风后面走出来时,徐悱的眼睛看得直了也呆了,他早就知道刘三姐是个世间少有的美人与才女,但这简直是仙女下凡,人间哪有如此女子?刘令娴望到徐悱的第一眼,同样是怦然心动,这人就是自己痴心等待的如意郎君啊!

    徐悱与刘令娴佳偶天成,回到家中的徐悱便来下了聘礼,与刘令娴订下婚期。不久,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刘令娴与徐悱洞房花烛,成为世间一对恩爱夫妻。

    月下烛光,花前蝴蝶,清茶、美酒、糖酥果,大抵都是小资们追求的静好生活吧?从小家庭优越,不愁吃穿,受着良好教育的刘令娴和徐悱,他们门当户对、脾性相投,小资的爱情与浪漫都在他们的文字中得以体现。可爱情需要柴米油盐来养活,新婚不久,徐悱要到外地赴任,一对恩爱的人儿不得不暂时分离。在徐悱的心里,自己能娶到刘令娴这样的妻子是幸运的,他爱她,且挚爱。去外地赴任,一路的劳累与奔波,在夜深人静时,徐悱想起自己的娇妻,于是执笔为妻子写下了本文开端的情书。刘令娴收到徐悱的诗歌,她同样思念着,并痴情深爱着,于是,提笔写下《答外》与徐悱相唱和。

    光宅寺

    刘令娴

    长廊欣目送,广殿悦逢迎。

    何当曲房里,幽隐无人声?

    可以说,刘令娴的这首《光宅寺》是标新立异之作,为什么说是标新立异之作,这其中自然是有原因的。

    生活在南梁国的刘令娴应该算是幸运的,南朝梁皇帝萧衍治国有方,任用了一大批贤臣良将,当时社会稳定,人们生活富足。自古以来,什么样的社会背景,造就什么样的文学与文字,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下,歌颂盛世太平,华丽、空洞的文字是当时文学的主流。

    而刘令娴是一个富有生活情趣,善于观察,文字接地气的女子,所以她的作品读来风趣幽默而又富有生活气息,总是会轻易触动读者。

    这一日,刘令娴约了几个闺中好友到光宅寺上香,几个人上完香起身离开的时候,看到长廊尽头一位相貌俊美的女子对着一位敲钟的和尚挤眉弄眼,而那高大帅气的和尚哪里经历过这样的事情,望着那美貌少妇送来的秋波,骨头都要酥了,两人约进曲房之中,暗度了陈仓。刘令娴看得真切,灵感也自然而然闪现在脑海之中,提笔就写了这首《光宅寺》,然后丢到了寺院之中,让那对苟且的男女无地自容。

    可人们读了此诗感觉非常过瘾,再加上这首诗词易懂好记,竟然很快传到宫廷之中,那些位高权重,看腻了奉承、空洞之词的高官们,感觉这首小诗新奇有趣,通俗易懂,似乎看到了民间人们的真实生活。达官贵人们的欣赏,让刘令娴的文字风格很快流行了起来,人们纷纷效仿,一时之间,通俗文学一度盖过了严肃文学的名气。

    摘同心栀子赠谢娘因附此诗

    刘令娴

    两叶虽为赠,交情永未因。

    同心何处恨,栀子最关人。

    这首《摘同心栀子赠谢娘因附此诗》是刘令娴写给自己的闺中好友谢娘的一首诗。院子里的栀子花开了,洁白而又散发着浓郁的清香,刘令娴望着这美丽的栀子花自然是爱不释手的,想到这花香不能自己独享,她便挑选了几盆怒放的栀子花送给了自己的闺中好友谢娘,并附上写给谢娘的诗一首。

    会生活、有情调的刘令娴,虽然因为思念徐悱,深感闺房寂寞,但她却把寂寞写成了诗,写成了歌,并结交了一群与自己文化程度相当,家庭背景相同,夫君同样在外为官的闺中好友,她们没事儿的时候会闲聚在一起,谈天说地,吟诗作赋。如若不能相见,便会以诗传达彼此的心意。这样的小日子,倒也消遣了她们内心的寂寞。

    所以,刘令娴的闺怨诗同样也是一绝,被世人传唱着。南朝梁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在那个女性作品凤毛麟角的年代,刘令娴的作品能历经岁月的洗涤而流传至今,与民间百姓喜爱她的作品、传唱她的作品有关。

    刘令娴有些缠绵悱恻的小诗,让后人对她的人品大加怀疑,有些学者甚至说一代大文豪徐勉娶这样的儿媳,真的是有辱徐家门庭。却不知,后人这样擅自揣测,是真正侮辱了刘令娴高洁的品性。刘令娴的作品,是那个时代的代表,与刘令娴同一时代留下的诗词作品,无不缠绵悱恻,像在同时代诗人谢惠莲、沈约、庾信等人的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刘令娴作品的风格。

    刘令娴是一个气质高雅、柔情似水的女子,她与徐悱的爱情是忠贞的,也是专一的。虽然徐悱一生大多在外为官,却没有传出过任何绯闻。刘令娴与徐悱一唱一和,一生有无数书信来往,书信里的思念、恩爱与缱绻无不让世人羡慕这对神仙眷侣。

    祭夫徐敬业文

    刘令娴

    维梁大同五年,新妇谨荐少牢于徐府君之灵曰:

    惟君德爰礼智,才兼文雅,学比山成,辨同河泻。

    明经擢秀,光朝振野。调逸许中,声高洛下。

    含潘度陆,超终迈贾。二仪既肇,判合始分。

    简贤依德,乃隶夫君。外治徒奉,内佐无闻。

    幸移蓬性,颇习兰薰。式传琴瑟,相酬典坟。

    辅仁难验,神情易促。雹碎春红,霜雕夏绿。

    躬奉正衾,亲观启足。一见无期,百身何赎。

    呜呼哀哉!生死虽殊,情亲犹一。

    敢遵先好,手调姜橘。素俎空乾,奠觞徒溢。

    昔奉齐眉,异于今日。

    从军暂别,且思楼中;薄游未反,尚比飞蓬;

    如当此诀,永痛无穷。百年何几?泉穴方同。

    这世间,有多少爱失去了便不会重来,这世间最深刻的思念莫过于你在天堂,我在人间。刘令娴的这篇祭奠文《祭夫徐敬业文》,在古代诗词作家写的祭祀文中,同样有着相当高的地位。从文章的标题,我们一眼就知道,徐悱先刘令娴离世了,因为徐悱的字叫敬业,所以刘令娴才为这首祭文取名《祭夫徐敬业文》。

    这首祭文融入了刘令娴一生的情感,每一个汉字,每一句诗行,都是含着泪与深情的。文章开端的序详细记载了徐悱离世的年份。而正文一入笔,不仅赞扬了徐悱为人谦和,更是赞扬了徐悱的能力、才气与名气。接着便是刘令娴酣畅淋漓的情感爆发,字字句句都融合着对徐悱的爱与深切的思念,而她的这句“百年何几?泉穴方同”,成为表达忠贞爱情的千古名句,至今无人超越。

    我想,晚年的刘令娴定是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的吧。因为她是一个会生活、懂得生活的人,她把寂寞的日子写成了诗,作成了画,把自己的诗歌编成了三卷《刘令娴文集》,虽然文集已经被遗落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但那一定是刘令娴晚年的精神寄托和对美好生活的全部回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