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你的黄金人脉-成功有技,人脉绝学凌波微步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很多前人的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有技巧可循的,人脉越广越深,便越容易成功。因此,每个人要获得成功,先得学会结交人的绝顶“武功”,花比别人更少的时间结识到最有价值的人。只有网罗人脉,才能更接近成功。

    踏破铁鞋无觅处,原来在天涯咫尺

    我们知道马克思哲学有句话,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人与人之间也存在着某种千丝万缕的联系,只不过这些联系有的像树杈相触在云里,而有一些像树根交织在地下。在茫茫人海中,一个人要联系到另外一个素不相识的人需要多少人,从感观上觉得那难度简直如同大海捞针。但科学的实验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距离短得可能远超过你的想象,任意两人之间的最短距离都不超过五个人。

    这个理论告诉我们,在事业上,常常后悔没能认识哪位有权有势的人物;在学业上,希望能结识你所学领域的一位专家;在生活上,希望与你擦肩而过的一个街头女孩发生点儿故事,那距离感只不过是由我们心理上的怀疑,以及没有采取行动的恐惧和懒惰造成的。

    这个理论叫做六度分离理论,也叫“小世界理论”,是1967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伦提出的。理论的核心内容就是:“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五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五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根据这个理论,你和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之间只隔着五个人,不管对方在哪个国家,属哪类人种,是哪种肤色。

    2001年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的一个研究小组开始在互联网上进行这个实验。他们建立了一个实验网站,终点是分布在不同国家的18个人(包括纽约的一位作家、澳大利亚的一名警察以及巴黎的一位图书管理员等),志愿者通过这个网站把电子邮件发给最可能实现任务的亲友。结果一共有384个志愿者的邮件抵达了目的地,电子邮件只花了五到七步就传递给了目标。

    微软公司的研究人员为证实这种理论而专门开展实验。他们随意挑选了2006年的某一月,记录下当月所有通过微软网络发送短信的用户地址,分析了300多亿条地址信息,最终统计得出,多达78%的用户仅通过发送平均6.6条短信,或者说通过6.6步,就可以和一个陌生人建立联系。

    这个理论更是有力地证明了天涯若比邻的人际关系。在六度分离理论中,这个原本很大的世界其实就是一个“小世界”,不管他待在镁光灯照耀的舞台上,还是待在地球的某个角落里,通过人脉形成的关系网,他们每个人其实都有可能成为我们的熟人。

    按照六度分离理论,我们甚至可能跟奥巴马、麦当娜、迈克尔·乔丹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难道真能这样吗?德国一家报纸做过一个实验,一个德国烤肉店的老板与著名影星马龙·白兰度会存在联系吗?从地理位置上看,一个在欧洲,一个在北美,这简直是天方夜谭,但一切就神奇地发生了。

    为了帮助这个烤肉店的老板能够与马龙·白兰度取得联系,德国报纸帮着他积极地寻找与排查有可能起到中间人作用的朋友,经过几个月居然成功了。原来,这个烤肉店老板的一个朋友住在加州,刚好这个朋友的同事是电影《这个男人有点色》的制作人的女儿在联谊会上结拜的姐妹的男朋友,而马龙·白兰度正是这部片子的主演。就这样,这两个身份、地位悬殊,看起来毫不相干的人,只经过几个人就建立了人脉关系。

    从这个故事,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不要对结识成功人士存有畏惧心理,认为自己高攀不上,任何人之间都可能建立起联系。就是这样神奇,看似毫无联系的两个人,说不定通过哪一条人脉就建立起了联系,而一个人的人脉越广,就越能快捷地联系到所需要的人。

    因此,每个人只要积极地投身于人脉经营,总会有办法联系到自己想认识的人。只要我们有自信,有恒心,加强联系和沟通,我们就可以交到来自各行各业、世界各地的朋友。这种想法在十几年前实现可能困难要大一些,但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通信方式的发达,沟通手段的多样化,联系到一个陌生人变得越来越容易,人和人之间的距离一步步变短,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一步步密切。从你身边的人着手,将亲戚、朋友、同学、老乡的人际关系一一摸透并能为己所用、为己所知,说不定就藏着一位你正千方百计想认识的人。相信你能够与任何一个对你有帮助的人达成联系,那你的事业将会如日中天。

    融入人脉的海洋才不会干涸

    在庞大的人际海洋中,每个人都如同一颗水滴,如何让它永不干涸,只有把它放进大海之中。在人脉网中,每个人都是其中渺小的一员,也是一个属于你的人际网络的中心,为了让自己的人脉永不僵化,也要把自己变成整个脉络中的一个节点。通过自己为其他不相识的朋友牵线搭桥,这样在他们建起的人脉之中无形中包含了你,就能不断将你的人际网络拓宽,你的人脉资源将会越来越丰富。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感到有一些事情非常蹊跷,对于一个人来说急需的东西,对另一个人却是急于脱手的东西;对一个人来说十分困难的技术,对另一个人却几乎是天天在操作的工作。比如,当你的某个同事因为要搬家而四处找房子,而你的一个亲戚却正好有房子要出租;当你的领导为了家里的电脑坏了而焦头烂额时,你的一个朋友却可能正是维修电脑的高手;当你的一个朋友说自己要买房子而无从下手,而你的一位同学刚好是某房地产公司的项目经理。面对这些情况,你会不会主动提出帮助他们呢?如果你抱着事不关己的想法而选择沉默,那你可能就错失了一次扩大人际网络的机会。

    20世纪50年代初期,有个叫丹尼尔的年轻人,从美国西部一个偏僻的山村来到纽约。走在繁华的都市街头,他发誓一定要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然而,对于没有进过大学校门的丹尼尔来说,要想在这座城市里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简直比登天还难,几乎所有的公司都拒绝了他的求职请求。

    就在他心灰意冷之时,有一天,他接到一家日用品公司让他前往面试的通知。他兴冲冲地前往面试,但是面对主考官有关各种商品的性能和如何使用的提问,他吞吞吐吐一句话也答不出来。说实话,摆在他眼前的许多东西他从未接触过,有的连名字都叫不出来。眼看唯一的机会就要消失,在转身退出主考官办公室的一刹那,丹尼尔有些不甘心地问:“请问阁下,你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主考官彼特微笑着告诉他:“这很简单,我们需要能把仓库里的商品销售出去的人。”

    回到住处,回味着主考官的话,丹尼尔突然有了奇妙的感想:不管哪个地方招聘,其实都是在寻找能够帮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既然如此,何不主动去寻找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想,总有一种帮助是他能够提供的。

    不久,当地一家报纸上,登出了一则颇为奇特的启事。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谨以我本人人生信用作担保,如果你或者贵公司遇到难处,如果你需要得到帮助,而且我也正好有这样的能力给予帮助,我一定竭力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让丹尼尔没有料到的是,这则并不起眼的启事登出后,他接到了许多来自不同地区的求助电话和信件。原本只想找一份适合自己工作的丹尼尔,这时又有了更有趣的发现:老约翰为自己的花猫生下小猫照顾不过来而发愁,而凯茜为自己的宝贝女儿吵着要猫却找不到卖主而着急;北边的一所小学急需大量鲜奶,而东边的一处牧场却奶源过剩……诸如此类的事情一一呈现在他面前。

    丹尼尔将这些情况整理分类,一一记录下来,然后毫无保留地告诉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不久,一些得到他帮助的人给他寄来了汇款,以表谢意。据此,丹尼尔灵机一动,辞了职,注册了自己的信息公司,业务越做越大,他很快成为纽约最年轻的百万富翁之一。

    帮助别人才能成就自己,丹尼尔其实做的就是将自己变成人脉中的一部分,有偿提供信息帮助,简单地说就是让两个原本不相识的人通过第三个人而相识,通过人脉的交换,找到更多的商机,而为两者牵线搭桥的人也同时为自己创造了最好的成功机会。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一定的人际价值,你有价值,你身边的朋友也各有自己的价值,那么为什么不把他们联系起来,彼此传递更多的价值呢?如果你只是接受或发出信息的一个终点,那么你的人脉关系就是单向的,其产生的价值也是有限的;但如果你将两条有价值的人际关系连接起来,那你就是人际网络的一个枢纽,也就有更多的机会去巩固和扩大自己的人脉关系网了。

    团队合作胜过单打独斗

    在现在这个时代,千万不要迷信“单打独斗”,只有懂得广结善缘,才能事事亨通。一意孤行只会害人害己。一个人之于商场如滴水之于大海,实在微不足道。一个人终其一生,顶多在一两个领域颇有建树,大多数领域对他来说,都是未知,都是零,要想做成更多的事,做成更大的事,只有依靠群体,依靠众多人的合力才能完成。

    那些成功的人从来不认为自己的成功是“单打独斗”出来的,比尔·盖茨曾说:“我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有更多的成功人士在为我工作。”一个人的成功往往不是自己一人之力,其背后一定有一个团队在支持他。舞台上光鲜亮丽的明星,背后往往都有一个实力雄厚的大公司支持,电影明星离不开制作群,也离不开摄制组和众多演员的合作。歌星也不是张张嘴就声名鹊起了,他得有作词、作曲的人,得有人为他出唱片,有人为他炒作为他宣传,这样他才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当下是一个合作的时代,没有合作,成功无从谈起。

    张瑞敏领导下的海尔一向是国人的骄傲,可是,伟岸如海尔也是凭借团结的力量才走到今天的。海尔的每一单生意,没有合作都无法进行。比如有一次,德国的某经销商要求海尔务必在两天之内将货物送到,否则他们就取消订单。海尔人当然知道这两天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在德国经销商打来电话的当天,他们就必须将货物装船。这简直是无法实现的。

    然而,此刻海尔的团队合作产生了强大的力量,他们分工合作、齐头并进,联系船期的联系船期、调货的调货、报关的报关,全部都投入到这场“战斗”中。当天下午5点半,当德国经销商收到了海尔发货的消息后,非常震惊,继而由衷地表示感激。

    海尔产生的非同一般的攻坚战斗能力,必须调动起每位员工的积极性。海尔公司真正验证了人多力量大这句话,正是这种合作的强大力量,海尔奉献出最好的产品和服务,同时也赢得了最大的荣誉和效益。

    成功者尚且如此,作为还未成功的普通人更应该将合作视为成功的必要手段,唯有如此才能在强者如林的竞争中增加成功的概率。有些人认为自己是个小人物,出身卑微做不成大事,这是大错特错的。每一个平凡的人只要心怀梦想,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靠着人脉的力量终会做出一番成就,不信请看下面这个故事。

    1968年春天,罗伯·舒乐博士立志在加州建造一座水晶大教堂。

    “我要的不是一座普通的教堂,我要在人间建造一座伊甸园。”他向著名的设计师菲力普·强生表达了自己的构想。

    设计师听完他的话后,不禁哑然失笑:“建这样一座教堂至少要耗费700万美元,我想这对您来说,不仅是超出了能力范围,甚至是超出了理解范围的数字。”

    谁知,舒乐博士听到这个天文数字之后,坚定而明快地说:“我现在一分钱也没有,所以100万美元与700万美元的预算对我来说没有区别,重要的是,这座教堂本身要具有足够的魅力来吸引捐款。”

    当天夜里,舒乐博士拿出一页白纸,在最上面写上“700万美元”,然后又写下10行字,分别是10种筹集700万美元的方式。

    1.寻找一笔700万美元的捐款。

    2.寻找7笔100万美元的捐款。

    3.寻找14笔50万美元的捐款。

    4.寻找28笔25万美元的捐款。

    5.寻找70笔10万美元的捐款。

    6.寻找100笔7万美元的捐款。

    7.寻找140笔5万美元的捐款。

    8.寻找280笔25000美元的捐款。

    9.寻找700笔1万美元的捐款

    10.卖掉10000扇窗,每扇700美元

    60天后,舒乐博士用水晶大教堂奇特而美妙的模型打动了富商约翰·克林,让他捐出了第一笔100万美元。

    第65天,一对倾听了舒乐博士演讲的农民夫妇,捐出了第一笔1000美元。

    第90天时,一位被舒乐博士孜孜以求所感动的陌生人,在生日的当天寄给舒乐博士一张100万美元的银行本票。

    八个月后,一名捐款者对舒乐博士说:“如果你的诚意与努力能筹到600万美元,剩下的100万美元由我来支付。”

    第二年,舒乐博士以每扇500美元的价格请求美国人认购水晶大教堂的窗户,付款的办法为每月50美元,10个月分期付清。六个月内,一万多扇窗户全部售出。

    1980年9月,被誉为建筑史上的奇迹和经典的水晶大教堂,终于在加州竣工。其历时12年之久,最终造价为2000万美元,而这个令人不敢想象的工程的花费,竟然都是舒乐博士动员了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筹集起来的。这里面既有100万美元的巨额捐款,也有几美元的点滴赞助,正是这些人的共同努力,才有了大教堂的最终建成。

    如果将我们的人脉资源比做建大教堂,我们不难想到,这些资源的建立不但需要我们去结交那些看起来风光无限的能人,也要去结交那些看似平凡的普通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收获最多的人脉资源。不管那人现在的力量有多么微弱,众人拾柴火焰高,每个人都贡献出微薄的力量,集合起来也会提供强大的能量。这向人们证实了,成功从来不是单打独斗的结果。

    成功之前请记住每一个人的名字

    戴尔·卡耐基曾问吉姆成功的秘诀。吉姆简单地回答说:“勤奋。”

    “别开玩笑了。”卡耐基忍不住说。

    “那么,你认为是什么呢?”吉姆反问道。

    “听说,你记得一万人的姓名。”卡耐基不好意思地问。

    “不,不止,我大概可以叫出六万人的姓名。”吉姆订正说。

    吉姆在身居要职之前,是一家石膏公司的推销员,就在这个时候,他发明了牢记别人姓名的方法。他与别人初次见面时,就把对方的姓名、家庭情况、政治见解等等牢记在心,下次见面时,不论相隔一年半载,都能直呼其名,还会问问对方家里人的情况以及某盆花长得怎样之类的问题。因此,他获得了许多人的喜爱,业绩自然也因此节节攀升。

    通常能叫出对方的名字,会使对方感到亲切、融洽;反之,对方会产生疏远感、陌生感,进而增加双方的隔阂。所以,能叫出客户名字与不能叫出客户名字的销售人员,他们的业绩相差悬殊。这就是为什么当你问一位擅长销售的人“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是什么”时,你所得到的答案是“听到自己的名字从别人的口中说出来”。

    事实上,“叫出对方的名字”这招不只在销售领域管用,就是在其他领域也能派上用场。乔治·沃克·布什就是一个深知记住别人名字重要性的人,他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熟练地运用该能力,来拓展自己的人际关系。

    1965年,当小布什在耶鲁大学开始他的新学期时,他进入了达文波特学院。小布什注意到达文波特楼的不远处便是DKE联谊会,是一个常有大人物出现的地方,是一个可以开展他的政治理想的地方。但要想进入DKE联谊会,首先要做的就是申请加入达文波特学院的学生会,这样才可以让他有更多的机会在DKE联谊会上崭露头角。

    一天晚上,达文波特学院召开了一次选拔新人参加学生会的会议。早有此愿望的小布什当然不会错过这个绝好的机会。当小布什来到召开会议的教室时,发现已经有50多个新生和老生在那里坐着了。

    会议开始了,学生会中的一个负责人在对学生会作了简单的介绍后,叫起了一位新生:“约翰逊,请你看看这屋里的人,你能叫出几个人的名字来?”那个叫做约翰逊的同学站起来,环视了一周,费力地说出了三四个人的名字,然后坐下了。

    在问了两个同样是只能叫出几个同学名字的新生后,那个负责人向小布什提出了同样的问题,小布什不慌不忙地站起来,一口气叫出了教室中全部的54个人的名字,这令包括几位学生会负责人在内的其他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小布什在入学的最短时间内记住了最多的同学名单,而且他经常会在球场、走廊、教室甚至浴室等一切可能的场所与更多的人结识。他的主动和诚恳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们对这位成绩并不优异的学生似乎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不仅如此,小布什几乎对所有的学校组织和社会活动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学生会和社团组织里的锻炼,为日后的政治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即便是在竞选总统时,去电视台作演播的空闲时间,他也会到后台转转,与摄影师等工作人员开玩笑,还经常在摄像机镜头前扮鬼脸、讲笑话。用这种方式,他与普通人和精英人士都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为他竞选总统积累了重要的人脉资源。

    据统计,在2001年1月当选美国第43任总统的选票中,就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他在耶鲁和哈佛的校友通过自身和社会关系所带来的。有人曾笑称,如果你能叫得出大学校园里三分之一人的名字,那你也可以去竞选美国总统,可见记住别人名字是多么重要的一条成功捷径。

    每个人都想建立强大的人脉网络,其实这并不难,让别人对你印象深刻、有好感是最重要的一步。记住对方的名字,一见面就能让对方感到你对他的尊敬和仰慕,尤其是两人第一次重要会面,会让他感到吃惊甚至发出“啊”的感叹,这时你已经成功地踏出第一步了。

    以善念播种,结出美丽的补偿

    遇到有困难的人,能主动去帮助、用爱去温暖他,是高尚的行为。仁慈、同情心和爱心,都是能受到祝福的。祝福,既为那给予者,也为那接受者。用善念去帮助他人和献出爱心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会体会到内心的幸福感和成就感,有时无意插柳竟会获得难以想象的宝贵人脉,也许只是一个随手帮助的路人在未来的某刻也有可能会成为你的贵人。

    一个冬天的雨夜,英国国会的一位议员冒雨赶往苏格兰乡村,去发表一次至关重要的演说。在距离目的地还有几英里远时发生意外,马车偏离大道,车轮深陷在了泥泞里,车夫和议员一起推车,费了很大力气仍然无济于事。

    两人正一筹莫展之际,一位苏格兰农村青年正好赶着一群马经过这里,看见这种情况便主动上前帮忙,三人齐力终于把马车从烂泥里拉了出来。小伙子的衣服弄得又脏又破,但他坚决拒绝议员用钱来酬谢他。于是,那位议员问他长大后想干什么。

    “先生,我想当一名医生。”小伙子回答说。这位议员对他的回答深为感动,并对他的帮忙表示感谢,他说道:“这个,我可以帮你。”后来,小伙子在议员的帮助下,终于上了大学。

    50多年后,英国首相温顿斯·丘吉尔得了肺炎,生命垂危。由于使用了一种名叫盘尼西林的新药,终于转危为安。后来人们才知道,这种新药是由一位在苏格兰出生的医生亚历山大·弗莱明发明的,而弗莱明就是那位在雨夜帮助国会议员的农村青年,那位国会议员则是温顿斯·丘吉尔的父亲兰多尔夫。

    这个故事令闻者无不感动,并称之为世间“最美丽的补偿”。的确,当人们真诚地帮助别人之后,播种下的善良种子却在悄无声息中萌芽并茁壮成长,在一个恰好的时机得到了报偿。其实,当初兰多尔夫在帮助这位青年时料想不到,将来这位青年会有这么高的成就,最后以间接的方式救了自己儿子的命。这种微妙的关系证实了人与人之间是普遍联系着的,这种因果使为善者终获善报,当它们在给予者心中结出丰硕果实的时候,也就是在接受者心中生长出仁慈和爱心之时。

    某一年,美国的哈佛大学要在中国招一名学生,并且为其提供全额奖学金。这是许多大学生梦寐以求的机会,预选考试后30名脱颖而出的佼佼者将进行由主考官劳伦斯·金主持的面试。

    考试结束后的第10天,是面试的日子。30名考生及其家长一早就云集在面试门口等候着劳伦斯·金的出现,每个考生都希望在第一时间给劳伦斯·金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于是,当劳伦斯·金现身的那一刻,所有考生蜂拥而上将其围了个水泄不通,他们或是用熟练的英语向他问候,或是迫不及待地向他作自我介绍。

    就在劳伦斯·金被围得水泄不通、不知如何招架的时候,谁也没有注意到一位金发碧眼的中年妇女被冷落在一边。这时,一位成绩不是最好的,表现也不是最出众的候选者,出于礼貌主动跟这位同行的妇人打了招呼,并聊起来对这座城市的感受之类的平常话题,两人聊得还挺投机。谁料这位妇女就是劳伦斯·金的夫人,而这位学生便是最后被劳伦斯·金选中的那个幸运者。

    这是个急功近利的社会,所有人都懂得有需要时,最大限度地去结交对自己有帮助的人。但这种因利而聚,因利而散的关系,特别脆弱,尤其在两者势力并不均衡,明显你是有求于人,死命巴结时效果并不是很好。相反用自己的关怀去打动他人的心灵,用自己的热情去融化冷漠的坚冰,这种因友善而建立起的关系,更能产生力量,会具有更长久的生命力。

    也许有人认为自己生活圈子小,不需要别人帮助也不用帮助别人,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已经渗透到了你的日常生活细节之中,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改变“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那种传统的消极看法,积极地投身结友互助的生活中去。《圣经》里有句话,叫做“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中国也有“自助者人助,人助者天助”的俗语。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我们都要积极地帮助别人。

    没有谁的人脉资源是从天而降的,无论多么庞大的人际网络都是一点一滴建立起来的。在生活中,每个人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烦恼,在不涉及隐私的前提下,我们可以用我们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知识技能帮助朋友们解决烦恼,慢慢培养自己的人脉。因此,想要建立和充实你的人脉网络,广结善缘是一个基本的方式。

    化敌为友,双赢是最大的胜利

    记得有这样一则故事:林肯在任美国总统时,他对政敌的态度引起了不少官员的不满,都纷纷批评他不应试图跟那些人做朋友,而应该彻底消灭他们。林肯十分温和而又肯定地说:“当他们成为我的朋友时,难道我不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世界上的最强者不是在竞争中战胜更多的敌人,而是能够拥有最多的朋友、最少的敌人。要想拥有更多的朋友、更少的敌人,就必须要学会把对手变成朋友。

    富兰克林总统年轻的时候,他把所有的积蓄都投资在一家小印刷厂里。他很想获得为议会印文件的工作,可是出现了一个不利的情况。议会中有一个既有钱又能干的议员,非常不喜欢富兰克林,还公开斥责他。这种情形非常危险,因此,富兰克林决心使对方喜欢他。

    富兰克林听说他的图书室里藏有一本非常稀奇的书,就给对方写了一封便笺,表示自己极欲一睹为快,请求议员把那本书借给自己仔细阅读。结果,议员马上叫人把那本书给富兰克林送来了。过了大约一个星期的时间,富兰克林把那本书还给他,还附上一封信,充分地表达了谢意。

    当他们第二次在议会里相遇时,这位议员居然主动跟富兰克林打招呼,并且极为有礼貌,他之前从来就没有那样做过。自那以后,他们逐渐变成了很好的朋友。

    这就是富兰克林在成功道路上处理人际关系的一件小事。诚然,每个人都不希望遭遇敌人,但现实生活,特别是商业活动中,很容易遇到敌人。这个时候怎么处理呢?富兰克林的智慧就是化敌为友,因为对一个强大的敌人反击可能带给自己致命的后果,而把敌人变成朋友,在少了一个敌人的同时又多出一个朋友可谓是一箭双雕。

    在商场中,我们遇到敌人很本能的反应是怎样去打败或直接消灭他。可仔细想一下这种做法很不妥当,因为在消灭对方时,你自己也会损兵折将。商场并不是你们两家争天下,等你们两虎相争两败俱伤时,很可能会被旁人得了渔翁之利。

    摩根曾说过:“竞争是浪费时间,联合与合作才是繁荣稳定之道。”可是有些人偏偏不懂得共荣共生的意思,总想从别人碗里抢食吃,为了恶意将对手挤出门外,不惜搅乱整个经营市场,不能不说是一种比较狭隘的小农意识。

    上海有一家公司,以每公斤6.8美元的价格向欧洲市场出口糖钠,这家公司产品质量好,信誉高,而且价格合理,很快在欧洲市场上站稳了脚跟,公司赚钱的同时也给国家赚了不少外汇。这时天津和江苏的两个公司眼红了,糖钠生意好做咱也赚一笔吧。于是这两家公司使出浑身解数,给外商发邮件打电话托关系,终于联系上了。天津的公司把价格压低到每公斤5.4美元,江苏的公司也不甘示弱,不惜血本地把价格压低到每公斤5.07美元。外商们悠闲地看着这三家企业“同室操戈”,时机一到,立刻和江苏的公司签订合约订购65吨。

    江苏的公司赚了?这么低的价格它当然没赚。且不说恶性竞争是无限循环的,马上出现的问题是欧洲用“反倾销法”,把江苏这家公司狠狠地制裁了一把——交巨额的“反倾销税”。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意场上,合作比竞争更重要,你死我活厮杀的结果还是自己受损。作为公司竞争的高层决策人应向林肯、富兰克林总统学习下,辩证地看待朋友与敌人,将竞争对手视为与自己共谋发展的盟友,通过“化敌为友”的方式真正瓦解、转化敌人,共同发展整合缺失资源,最终实现双赢,从而获取最大的利益。

    海尔张瑞敏在谈商场时说,现在的商场不是战场,战场就是你死我活,你败了,我才能胜利。如果你有十个竞争对手,你一定不可能打败每个对手,即使打倒了,也不一定胜利,因为还有新的更多的竞争对手。所有的公司应该有大局观,尽可能虚心地向竞争对手学习,韬光养晦,主动诚邀对方一起商议,寻找双方在利益上的共同点或差异性,及双方相关资源整合后可能带给双方的最大利益,共谋发展。

    当竞争双方逾越了“不共戴天之敌”的心理障碍,开始互相合作之后,就会发现这是一个可以获得最大利润的“双赢模式”。在商业竞争中如此,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也是如此。

    鲇鱼效应,对手让你更优秀

    “一山不容二虎”是中国人的传统意识形态。从政治发展到商业上,很多人觉得竞争就是尔虞我诈、你死我活,对手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不把对手打倒决不罢休。但事实上并非如此,竞争的目的像奥林匹克竞赛的宣传一样“更高、更快、更强”。目的是通过竞争的方式,使企业与个人更加优秀,从而抵达梦想的彼岸,事实也正是如此。

    西班牙人爱吃沙丁鱼,但沙丁鱼非常娇贵,极不适应离开大海后的环境。当渔民们把刚捕捞上来的沙丁鱼放入鱼槽运回码头后,过不了多久沙丁鱼就会死去,而死掉的沙丁鱼味道不好销量也差。倘若抵港时沙丁鱼还活着,卖价就要比死鱼高出若干倍。为延长沙丁鱼的活命期,渔民想方设法让鱼活着到达港口。后来渔民想出一个法子,将几条沙丁鱼的天敌鲇鱼放在运输容器里,为了躲避鲇鱼的攻击,沙丁鱼会自然地加速游动,从而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一条条沙丁鱼就活蹦乱跳地回到渔港。这种被对手激活的现象在经济学上被称做“鲇鱼效应”。

    “鲇鱼”是带着斗志和热情来到陌生环境中,将其看做需要一展自己才能的新人,在适当的时候引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刺激团队战斗力的重新爆发。“鲇鱼”对于团队来说,就是对老员工及能力不足的员工施加压力,因为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清出团队,所以他们为了继续留在团队里会更加用功、努力。

    一种动物如果没有天敌,就会变得懒散,最终自我消亡。有一篇《鹿与狼的故事》讲一位美国总统为了保护鹿群,大量捕杀鹿的天敌狼、豹子等,最后当所有的天敌都被杀掉后,鹿没有生命危险大量繁殖,结果吃光了森林里的植物,缺乏锻炼的它们更是一个个病恹恹的,反而数量锐减。可见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也是相促进的。体制需要不同的声音,商业社会也需要对手。

    同样,一个人如果没有对手,那他就会甘于平庸,养成惰性,最终导致碌碌无为;一个组织缺乏内部的竞争就会让组织成员不思进取,缺乏活力;一个团队缺乏外部竞争就会导致其缺乏改革和创新的动力,从而导致发展缓慢。可见,在人类社会中,没有竞争的结果是不堪设想的,没有对手,我们也是不能进步的。从这一点上来说,对手并不是完全站在我们对立面的。

    希望能够超越别人获得荣誉,这可以说是人类的一种本能,也是值得人们效仿的一种价值取向。通过努力超越别人,激发个人的潜能,不断追求杰出和卓越,这不仅使个人能力得到提高,而且可以由竞争促进整个民族、人类的进步。在这里,对手变成了一个标杆,一个自我肯定的标准,相互之间的竞争使得自身变得更完美、更优秀。

    人是有惰性的,在缺乏竞争的条件下,人们会不自觉地松懈下来。在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中,男子110米栏冠军获得者罗伯斯跑出了12秒93的成绩,虽然他拿下金牌,但是却比自己在几个月前创下的世界纪录慢了0.06秒。这种退步的主要原因不是罗伯斯的状态不佳,而恰恰是最有力的竞争对手刘翔和特拉梅尔的因伤退赛。失去两个最强对手的竞争,罗伯斯的兴奋水平大大下降,最终没能实现自己再破世界纪录的梦想。可见,缺失对手对于一个人的自我发展来讲并不是一件好事。

    人类的潜能是有限而无边的,单从人脑的智力来说,加拿大心理学家汉斯·塞耶尔在《梦中的发现》一书中指出,人的大脑所包含的智力能量犹如原子核的物理能量一样巨大。许多年来很多心理学家致力于研究激发人类潜能,发现虽然人可能进行自我暗示来激发潜能,但最有效的手段却是通过外界刺激。人只有在与对手的竞争当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实力,爆发出惊人的潜能。因此要想获得成功,就要善于利用对手,与狼共舞,让他成为你的强心针、警策鞭,激发你的斗志和精神。

    让步定律,表面吃亏暗地赚钱

    在人际交往中,要懂得吃亏是福的道理。所有的交易往往都以公平为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如果你能巧妙地在表面上吃一点儿亏,却赢得了一份人情,这就为你的人际天平增添了一枚有分量的砝码。难怪有人说让步是一种智慧,是赢得人心的一个高明策略。另外,先给予一定的表面实惠,似乎是赔钱,实际上“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在其他地方上找平,甚至赚回了很多钱。

    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大、最重要、最具代表性和权威的国际组织,但在成立时却没有自己的办公地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美、英、法为首的战胜国几经磋商,决定在美国纽约成立一个协调处理世界事务的联合国。但当时刚刚成立的联合国机构还身无分文,而刚刚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各国政府都国库空虚,因此向世界各国搞经济摊派负面影响太大。正当联合国官员对此一筹莫展时,有人主动找上门来,提出要将一片土地买下来赠送给联合国,这个人就是洛克菲勒。

    在当时的经济大萧条背景下,在寸土寸金的纽约买下这么一大片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洛克菲勒家族经商议,仍然果断出资870万美元买下一块地皮,并无条件地送给了联合国。870万美元,对于战后经济委靡的美国和全世界,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而洛克菲勒家族却将它无条件地拱手相赠,这一出人意料之举,让当时的许多美国大财团都吃惊不已。“这简直是蠢人之举!”许多财团主和地产商都纷纷断言,“这样经营下去,不出十年,著名的洛克菲勒家族财团便会沦落为著名的洛克菲勒家族贫民集团!”

    洛克菲勒家族在把土地赠送给联合国的同时,也悄悄地将与联合国相毗邻的大面积地皮全部买下。当联合国大楼刚刚竣工时,与联合国相毗邻的四周地价一夜飙升,洛克菲勒家族通过让步策略获得了相当于捐赠款数十倍的巨额财富。可见,让步也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生财之道。

    通过让步、表面吃亏的办法来赚钱,可以隐藏利润点,让对方感觉得了实惠,钱花得很值,于是痛快地掏腰包,实际老板早在其他方面赚到了,而且赚得更多。其实现在的很多商业策略已经由明转暗,最显著的就是网络时代,我们现在在网上什么信息、资源都可以免费下载,可以免费听歌、看电影,甚至当年靠点卡赚钱的网络游戏也一个个改制为终身免费。传统经济学称之为“交叉补贴”,先免费送你东西,比如手机、打印机等再通过服务、耗材来赚钱。

    一条街上两家电影院,由于市场不景气,两家影院的老板都使出浑身解数招揽顾客,顾客自然愿意去花钱少的影院。于是,两家打起了价格战,路南的影院推出了八折优惠,路北的影院就五折大酬宾,路南的电影院就跳楼大甩卖——门票两折。这种自杀式的打折,完全没了利润而且还要赔钱,目的就是把对手击垮。

    路北的电影院使出了撒手锏,不仅推出了门票一折优惠,并且凡是来影院的顾客每人赠送一包瓜子,等于说是让人来白看电影,路南的电影院结束了竞争宣告倒闭。大家都以为路北的电影院在挤垮对手之后会恢复原价,没想到这个送瓜子的“赔本买卖”一直坚持了下来。半年多过去了,路北的电影院的老板买了轿车,换了高级别墅,俨然发了大财的样子。

    原来路北的电影院一折票价又送瓜子自然是赔钱的,但送的瓜子是老板从厂家定购的五香瓜子,看电影时吃瓜子的人必然会口渴,于是饮料和矿泉水的销量大增。而影院推出禁止自带食品观影的规定使得影院赚得高额的利润回报。

    让步是先施予后索取的策略,世上没有赔本赚吆喝的买卖。这家影院的老板就采用了声东击西让步发财的策略,让来影院的观众们心甘情愿地掏钱。因为如果对方得到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而未对此付出应有的代价时,就会觉得亏欠对方,心里过意不去,所以当对方再提出一些要求时,便不好意思再拒绝了。原本观众就接受了一折优惠、赠送瓜子的好处,就不好意思拒绝只允许购买影院饮料的要求。

    由此可见,让步策略不仅是一种谈判技术,运用得当更是赢得成功的一种心理战术。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们常常需要与人谈判,这时采取让步策略是非常有效的,在赢得谈判的同时更会为我们赢得人脉。

    秀才遇到兵,惹不起就以德服人

    常言道: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这句话在生活中并不全对,因为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人做事是不讲道理的,这个时候就要审时度势如何处理人际。遇到可以讲理的人时进行谈判,但是遇到一些不跟你讲理又比你厉害的人,你还是不要因为较真而吃眼前亏,因为真理并不能挡子弹。布鲁诺倡导真理却被定为异端而烧死,秀才要是跟兵讲孔孟之道也会被打个乌眼青,这时我们要学会以德服人。

    所谓以德服人,其实也是一种让步,通过让步使对方感到自己人格的羞愧,因为你的大度而翻然悔悟。因为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杆秤,就算他是小人喻于利,也会被君子那种气量所吸引。就算退一万步说,对方没有因为你的让步而有丝毫愧疚,也不会对你有任何不满,以至于做出其他更为龌龊的事。

    汉朝的时候,浙江绍兴有个叫陈嚣的人。有一次,他在城外水边捕鱼,发现有人趁他不注意偷他的鱼。陈嚣既没有大骂偷鱼人,也没有装作没看见,而是追上他,把自己的鱼送给了他。那人非常惭愧,不肯接受,并发誓从此以后再也不偷鱼了。

    纪伯与陈嚣是邻居,两家的篱笆相连。一天晚上,纪伯在半夜里偷偷把两家之间的篱笆拔起来,故意向陈嚣家的那一边挪了一些,以增加自家的土地面积。陈嚣发现后,再次拔起篱笆,又向自己家这边移了一丈,使纪伯家的土地面积更大了。纪伯看到后,感到很惭愧,赶紧拔起篱笆,不仅把自己侵占的面积全部归还给了陈嚣家,而且将篱笆又向自己家这面挪了一丈二尺。

    陈嚣的让步使他通过和平的方式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让对方认识到自己人格的低劣,产生羞愧之心并主动改正自己的行为。而这种以退为进的手段,不仅使事情的结果往你希望的方向发展,更使对方对你产生了尊敬之意。

    战国时期,梁国与楚国毗邻,夙有敌意,故各自在边境上设了许多巡逻和瞭望的哨所。每逢夏季,边境的士兵都会在各自领地里种西瓜。梁国的士兵很勤劳,经常锄草浇水,所以地里的西瓜长势很好;而楚国的士兵比较懒惰,瓜秧又瘦又弱,这让他们感到很没面子。于是,一天晚上月黑风高,楚国的士兵偷跑过去把梁国瓜地里的瓜秧全都扯断了。

    第二天,梁国的士兵非常气愤,报告他们的长官宋就,要过去把对方的瓜秧也扯断。宋就摇了摇头说:“这样也保不住我们的瓜秧。我倒是有一个办法,你们照我的吩咐去做,从今天开始,每晚去给他们的瓜秧浇水,让他们的瓜秧也长得好。而且,这样做一定不要让他们知道。”于是,梁国的士兵每晚都要悄悄潜入楚国的瓜地去帮助他们浇水。

    日子久了,楚国的西瓜长势也开始好转。楚国将士细心观察发现梁国的士兵经常为他们的西瓜浇水,感到十分惭愧又十分敬佩,于是上报楚王。

    楚王知道后深感梁国人修睦边邻的诚心,于是特备重礼送给梁王以表寸心。结果,就是帮对方瓜地浇水这样一个小的让步,竟然修缮了两国之间的长期矛盾,使它们变成了友好邻邦。

    正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遇到大事时,一个人要学会忍。如梁国的长官宋就也像士兵们一样,为了泄一时之气就跑去扯对方的瓜秧,很可能双方的矛盾就会慢慢升级,这一件小事就变成了两国之间的战争导火索,而战争是残酷的,尸横遍野、民不聊生是所有人都不愿看到的。为了和平,即使对方不对在先,但能够以德报怨主动化解矛盾,就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的确,世间什么人都有,为了利益可能会生出各种各样不讲理的事件。其实不仅房子、存款这样的大事,哪怕是排队的些微小事也会起冲突。但并不是什么时候都能够靠讲理得到说法的,当遇到惹不起的人时,还是要以保存自我为第一。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当你觉得和某人之间的关系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时,不妨以退为进,做出微小让步。让步不仅可以让你在谈判中达到你想要的目的,或帮助你在生活和工作中赢得人心,而且对你的存在裂痕或是已经破裂的人际关系,也能起到很好的修复作用。

    求人的智慧,一事不烦二主

    刘震云的小说《一地鸡毛》里讲了一个故事,就是主人公小林为了孩子入托的事同时求了两个人,目的是“双保险”,结果被求的人得知此事以为小林并不信任他们,谁也没帮他办。

    这件小事,给我们一个启示就是,虽然你认识的人多,但办事时只能找一个人,这样他才会亲历亲为帮你解决;否则过多的人参与,就会导致“责任分散”,大家都来旁观,没有一个认真去帮忙的,结局往往是“三个和尚没水吃”。

    1964年3月,在纽约的克尤公园发生了一起震惊全美的谋杀案。一位年轻的酒吧女经理,在凌晨3点回家的途中,被一个不相识的男性杀人狂杀死。这名男子作案时间长达半个小时,当时,住在公园附近公寓里的住户中有38人看到或听到女经理被刺的情形和反复的呼救声,但没有一个人下来保护她,也没有一个人及时打电话报警。事后,美国大小媒体同声谴责纽约人的异化与冷漠。

    然而,两位年轻的心理学家——巴利与拉塔内并没有认同这些说法,对于旁观者们的无动于衷,他们以为还有更好的解释。为了验证自己的假设,他们进行了一个试验。他们让72名不知真相的参与者,以一对一或四对一两种方式,与一假扮的癫痫病患者保持距离,使用对讲机通话。在交谈过程中,当那个假病人大呼救命时,事后的统计数据出现了有意思的一幕:在一对一通话的那组,有85%的人冲出工作间去报告有人发病;而在有四个人同时听到假病人呼救的那组,只有31%的人采取了行动!

    这样,对克尤公园现象有了令人信服的社会心理学解释,两位心理学家把它叫做“旁观者效应”。他们认为,正是因为一种紧急情形有其他的目击者在场,才使得每一位旁观者都无动于衷。

    用这个效应试想一下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往往就会得出很多解释,比如突然一个儿童落水了,很多人都站在岸边看却没有下去救的人。因此并不是人越多,问题就越容易解决,过多的人只会导致“责任分散”,使每个人都成为旁观者,这时更需要一个领头的人,一个唤醒责任感的人。

    在求人办事时,我们也要利用心理学的智慧,不要像小说里的小林一样犯错误。当你想让别人来帮助你,最好托付给一个人,给很多人一起去办反而往往是一塌糊涂。一个善于用人的人是不会将一件事交给好几个人去做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如果信任一个人就应该放权给他去做。每个人做事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很难融合到一起。

    巴荣曾向特克尼恩技术学院的240个人发了一封电子邮件,询问该学院有没有生物系。向其中一半人是单独发的,另一半人则是以邮件组的形式发送的。结果发现,前一半人有64%的人回信了,其中有三分之一的人给出了详尽的回答,而后一半人只有50%的人回信,其中只有16%的人给出详尽的回答。巴荣认为,这也是一种责任扩散的现象。

    大家都知道鸡鸣狗盗的成语。孟尝君在秦国时被小人诽谤,差点儿丢了性命,多亏手下会钻狗洞偷东西与学鸡打鸣才逃出了虎口,世上人都说亏了孟尝君是懂得广纳人才的人。王安石对此在《读孟尝君传》里指出孟尝君不过是这些乌合之众的头目罢了,哪里算得上能够纳贤的人呢?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以孟尝君拥有的强大国力,只要一个贤明之士便能够治国安天下,与强秦对抗,还用得着那些雕虫小技吗?也正因为这些鸡鸣狗盗之徒,真正的贤明之士是不肯投靠他的。

    自古都是一将难求,可能大家都听过“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韩信投奔刘邦,不受重用就逃跑了,萧何听说之后来不及报告刘邦,径自去追。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见刘邦,刘邦问他为什么逃跑,萧何解释说是为了追韩信。萧何对刘邦说:“诸将易得耳。至于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可见,通过广撒网是捕不到大鱼的,真正的人才也没办法用平常的办法来获得。后来刘邦就听从萧何的话任命韩信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人做了大将军。

    当我们求别人帮忙时,也要找到最有用的人来办,而不是那些权力不大派头不小的小人;当我们结人脉时也要去找那些有才学、有本领的人来交,不要交那些酒肉朋友,他们对于你的未来是没有什么帮助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