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我国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我国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心理健康越来越为国人所关注。特别是学校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来,人们在寻找解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同时,也逐渐开始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认识到教师心理健康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与地位。但近年来,教师的完美形象又似乎由于教师高职业压力而趋于瓦解,诸多有损教师形象的行为,如对学生的恶劣体罚现象等,更激发了社会公众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关注。

    根据李作佳等人(1995年)的研究,我国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发生率为19.3%。其中,轻度占17.6%,中度占1.7%,SCL—90各项目得分均明显高于全国常模。但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变革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环境改变,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呈现明显的恶化趋势。

    根据《中国教育报》2002年6月报道:中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辽宁省14个地(市)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抽样检测。结果表明,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存在中度的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而目前我国正常人群心理障碍的比率一般在20%左右。

    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更不容乐观。段辉涛(2001)对湖北省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有71.76%的体育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其中,出现中度以上心理障碍的占30.25%。董玉福等(2003)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420名中学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测试,其统计结果显示,体育教师心理问题检出率占调查总人数的78.57%,其中,有61.43%的体育教师存在着各种轻度的不良心理反应;有12.62%的体育教师存在着各种较为明显的心理问题。但盛绍增等(2003)对山东省初中体育骨干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受试者中心理健康存在轻度问题的占27.09%,存在中度以上问题的仅占7.99%。

    本课题组(2004)对湖北、福建二省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在受试者中小学体育教师中,心理健康存在轻度问题的占29.63%;存在中度以上心理健康问题占9.5%。二省中小学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状态无显著性的差异,然而湖北、福建二省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比国内普通人群差,但无明显心理障碍。

    以上这些研究存在较大的差异,著者分析,可能是一些学者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只是信手拿来SCL—90症状自评量表,未加研究或事先对它有个清晰的认识就施测,或没有详细考虑一些相关的因素。同时,由于SCL—90量表本身就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缺陷,所以,调查结果就必然难以符合现实。但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存在较大的心理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现实问题,这些研究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教育过程的教育者、组织者、领导者,他们工作在学校体育的第一线,既要有健康的体魄,丰富的知识,又要有健全的心理。因而广大体育教师的身心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学校体育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也间接影响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

    体育教师由于工作性质特殊,长年要面对各种恶劣的自然条件,这不仅需要健康的身体,还要有健康的心理。健康的心理包括开朗的性格、坚强的意志、宽广的胸怀和具有自我控制、自我完善的能力等。心理因素不仅是衡量个人素质的内容之一,而且也是一种教育因素,只有具备健康心理的体育教师,学生才会把你当作知心朋友,进而由“亲其师”到“信其道”、“乐其道”,才能培养出道德内蕴丰富、知识外延较宽、体魄健壮,能适应新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挑战的人才。

    体育教师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会遇到许多不顺心的事,情绪容易发生波动,并产生压抑、烦躁、沮丧等不健康的心理。久而久之,不仅会影响生活和工作,还会使身心健康受到损害。因此,正确分析造成体育教师心理压力和心理障碍,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原因,并进行适当的心理调适,寻求自我保健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心理疾病,促进心理健康。

    二、体育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概而言之,体育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源于工作压力较大、负担过重,以及人际关系复杂等多种因素。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一)工作压力过大,导致心理适应不良

    与其他学科教师一样,体育教师工作压力过大,导致心理适应不良。国内外许多研究结果表明,过高的压力必然降低工作效率,影响身心健康。压力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密切,当个体长期面对压力时,自主中枢神经系统会阻碍免疫系统的功能,影响内分泌与荷尔蒙的激素的协调,当免疫系统失调时,疾病就容易产生。随着教育社会化功能的增强,体育教师所面对的不只是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更是来自社会大众、学生家长的期望与干预,以及学校诸如升学压力、学生人数激增、体育学科特性等层出不穷的问题所带来的负面震荡;加之菲薄之待遇,或面对复杂的环境、恶劣的条件,以及质劣的生源,教师很难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一个长期处于过重压力的教师,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心理适应不良,这就导致工作热忱和工作效率降低,影响其身心健康。

    (二)学校体育地位低带来的情感压力

    由于世俗的偏见和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在实际工作中,学校体育在学校和社会上得不到应有的地位。与其他学科相比,体育教师在职称晋升、干部提拔、评优等问题上得不到公正的待遇。这在精神上给中小学体育教师严重的挫伤,在情感上造成了很大的压抑,觉得被人歧视和低人一等,因而造成精神压力。而体育教师的学历层次相对较低,使他们在认识水平、业务能力、知识结构等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而由于学历偏低,职称晋升困难,劳动报酬、外出进修机会与同单位其他教师相比反差较大,使得体育教师看不起自己的工作,职业所带来的诸如金钱、社会认可等回报少之又少,很多体育教师就产生了较强的自卑感。当较低的成就感与其他职业倦怠的感觉混合在一起时,它们就会减少体育教师工作的驱动力。在健康方面,他们易于发脾气,还经常陷入因压力过大而导致情绪失调、失眠等亚健康状态。

    (三)劳动价值得不到相应的认可带来的不平与失落

    体育教师既是体力劳动工作者,又是脑力劳动工作者。体育教师工作量较大,除了完成教学任务外,还必须组织早操、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体育竞赛和各种达标、统计等工作。由于体育教师工作量大而烦琐,加上长期在室外顶烈日、受风寒、日晒雨淋,工作环境极为艰苦,工作强度大、压力大,因而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同时,体育教师的这些工作还得不到人们的理解。一些人坚持认为,这是体育教师的份内职责,不必计入相应的工作量。同样是教学工作,体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还存在着同工不同酬的现象,由于大多数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劳动价值得不到相应的认可,因而在中小学体育教师心理上造成了不平与失落,严重挫伤了工作热情与积极性。

    此外,一些领导和行政管理人员也轻视学校体育,看不起体育教师的工作,认为体育课可有可无,体育课就是蹦蹦跳跳。在教育工作上重智育、轻体育、挤体育,违背了教育规律,也影响了体育教师的情绪与工作热情。加上课时费计算、职称评定、住房及服装等问题长期不能解决,体育教师的工作得不到社会、同事和领导的认可,其自尊心、自信心、好胜心常被严重挫伤。久而久之,体育教师就产生不平与失落感,产生一些心理健康问题。

    (四)工作负担过重,导致职业倦怠心态

    职业倦怠是西方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研究中较为流行的一个概念。是指个体付出与回报之间显示不平衡却又无力改变这种知觉反应,在这种知觉的影响下,导致对所从事工作的厌恶、冷淡,对所服务对象的退缩、不负责任,以及由此导致工作业绩抑制的生理、心理疲倦状态,这种状态被称为职业倦怠。人如果长期过多的消耗体力与脑力,甚至超过生理负荷极限,就会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目前,大多数中小学体育教师负担过重,“超负荷”运转的情况比较严重。调查资料显示,中小学体育教师一般每周要上十几节体育课,有的会达到20多节,加上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以及其他的社会活动,其工作负荷是繁重的。由于工作负荷过重,不少体育教师缺乏职业满意感。体育教师一旦形成职业倦怠,将对工作造成极大的破坏。且对体育教师的生理、心理、行为等带来不利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据本课题组(2004)的调查,42.9%的中学体育教师、25.5%的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师的职业表示不满意或不太满意。原因是中小学体育教师工资少、地位低、任务重、压力大,学生又不好教等。体育教师是培养健全人的专业工作者,需要投入大量的心力和情感,但如果缺乏职业满意感,最易产生职业倦怠,这不利于培养人的工作,也不利于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身心健康。

    (五)人际关系复杂,导致人格障碍问题

    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师必须与学生、同事、学校管理者、社会各界人士以及学生家长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体育教师作为多重角色的扮演者,在处理各种关系中可能遇到矛盾冲突,处理不好,由此产生激动、不安、烦恼和痛苦,不仅影响工作,而且有碍心理健康。在工作、生活中,如果缺乏良好的沟通方式与能力,会有部分体育教师无法适应环境变化的需求。而长期情绪上的倦怠,使体育教师常常表现出疲劳感,性急、易怒,容忍度低,并且在情绪上缺乏热情与活力,有一种衰竭、无助感,并对生活冷漠、悲观,兴趣寡然,常常以冷酷无情的态度对待学生。不仅如此,对同事也常常持多疑妄想的态度。长期如此,就容易产生身心失控的现象,导致人格异常,而产生心理障碍,从而直接影响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六)素质教育给体育教师带来的紧迫感与压力

    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师提出的高素质、高学历要求带来紧迫感与压力。研究发现,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必须具备较准确的示范能力,在体育教学中要有优美准确的技术示范,这就必须以良好的体能、技能作保证,然而体育教师随着年龄的增大,心肺功能下降,体力下降,活动能力下降,体能逐渐衰退。素质教育还要求体育教师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并能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生理学、运动生物学等多学科知识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同时还要求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学历要提高一个台阶,如小学、中学达到专科与本科,有的重点中学甚至要求新来的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这些在无形中给中小学体育教师带来了紧迫感与心理压力。

    此外,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要求中小学体育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不断补充学术给养,研究体育教学与训练方法。而现有的条件是中小学体育教研室藏书资料数量有限,体育教师获得科研方面的前沿信息少,再加上体育教师本身科研能力相对较低,造成了中小学体育教师在科研上的困惑与焦虑,也会导致部分体育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