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的财富运算:获得财富的方法与步骤-用心悟去发现财富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些敏锐的企业家常常借助进步的市场情感倾向性走到时代和自觉认识的前面去,使感应最敏锐的神经触角发挥出杰出的作用。以情感倾向性为主导的这种非自觉的感悟自觉功能,鲜明地体现了经营对自觉的理性认识能动的反作用。

    在经营活动中,时常存在“预感”、“顿悟”、“洞察”等现象。像这种特别的精神现象,也就是人们生活中时常讲到的直觉。一个创造力旺盛的人直觉感通常很强,发生顿悟的机会也越多了,这种人往往容易获得成功。

    没有人不认识垃圾,全世界每年产生9亿吨垃圾,这是人类一个沉重的包袱。

    垃圾日益成为人们的忧患。生产越发展,生活越提高,垃圾量越多,内容也越复杂。日、英、法、德等发达国家平均每人每天丢弃的废物达1公斤。美国的城市垃圾量居世界第一,平均每人每天丢弃3公斤废物,每年处理垃圾的费用需要45亿美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越来越“塑料化”,小到圆珠笔、铅笔盒,大至汽车、轮船,无一不需要塑料,然而,塑料垃圾越来越成为人类的一大公害。科学家在海中竟然发现过历时50年而完成无损的塑料制品。据调查,美国每年大约有2.6万吨塑料包装物及15万吨捕鱼用具抛入大海中;商船和军舰每天要向海中丢弃69万个塑料口袋;在海滨,一个星期的垃圾就多达75吨,其中大多是塑料制成的废弃物。海洋成了人类最大的垃圾箱。

    现代化的生活带来垃圾的大型化。废汽车、废冰箱、废洗衣机、废彩电遍地皆是。只要看看这个数字就会吓你一跳,1985年日本东京23个区共丢弃180万件大型“垃圾”,到1983年,增加到290万件,随着人们追求时髦、新潮,更新换代的废家用电器越来越多,以至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日本东京的各清扫事务所已成为东京最重要的行政部门之一,尽管不断增加电话,电话还是整日鸣响不已,这些都是投诉者和求助者,一个事务所平均每天要处理300起电话,政府要求企业和居民都要自律,尽量延长家庭用品的使用寿命,不要轻易把它们当作垃圾扔掉,政府还规定,凡是丢弃200斤以上的垃圾,必须收取手续费。

    于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垃圾学兴起,并且正被愈来愈多国家的学者所重视,工业发达的国家都有专家从事垃圾研究。专家们认为,垃圾能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方式。美国的法莫博士考察20个国家的上千个垃圾山,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不懂得垃圾的处理和利用,视垃圾为废物的人们属于原始民族,生产水平高,视垃圾为宝且懂利用,这类属先进国家,他们把垃圾不再当作负担,而是视为资产。这种新兴的从垃圾来研究一个国家的经济理论,已被许多国家当作一项十分认真严肃的工作。

    清除垃圾,是城市建设中难以处理的事情。在发达的国家中,垃圾简直是一种公害,但对有聪明头脑的人来说,这些令人讨厌的“废物”,却可以变为他们走向成功的坚固台阶。美国约克伦垃圾公司的专利老板约克伦,就是从报上看到法莫博士的文章受到感悟。所不同的是约克伦是个实干家,法莫博士只是个不收费的“点子大王”。

    约克伦本来是一个小本经营者,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有人整天埋头在垃圾山里拣“宝”,于是,他深入垃圾山调查。他发现,垃圾已为很多城市、企业伤脑筋的事情,他们都宁愿花点钱把它清除出去,但这些垃圾并不全是废物,其中含有不少宝贵的东西,只要设法把它们分离出来,妥善处理,就可变为财富。他打定主意,要在不引人注目的垃圾中闯出一条成功之路。

    约克伦在郊区购买了一块土地,作为垃圾堆放场,还雇佣了几个工人,买了一些简单的清理和加工的设备,经营起垃圾的生意。开张的那一天,约克伦亲自坐镇堆放场,迎接送来的第一车垃圾。遗憾的是,约克伦创办的垃圾公司,并没有引来人们多大重视,送垃圾来的,只有几家小商小厂,一天只堆一个小“坟堆”。但约克伦并不灰心,他采取走出去、主动服务的办法,争取到越来越多的厂商送来垃圾,他指挥手下人把垃圾中的塑料、玻璃片、破布、废铜料,化学品废渣等分别拣出来,送交有关厂家处理。有时人手不够,连自己家里人也来参加。两个半月后,经济效益就看出来了,他赚了4倍于投资的的利润,这一数字比他原来小本经营高出20倍。初步的成功使约克伦信心百倍,他看到由于处理设施的局限,垃圾中不少宝贵的东西分离不出来,只好忍痛倒掉,为了从垃圾中分离出更多的财富,他用赚来的钱购置了新的垃圾处理设备,扩大了从垃圾中取宝的范围。不久,他又购置了一块更大的地皮,挖了大坑,把他的“垃圾山”扩大成“垃圾海”,并购置了综合处理废料的设备。他大量收进工厂送来的废物、废水、进行综合处理,从中提取钼、黄金、铜、锌等金属原料,同时生产出多种有机化肥。这样,仅用一年半的时间,垃圾就为他创造了190多倍的巨额利润,约克伦登上了“垃圾大王”的宝座。

    目前,“约克伦垃圾公司”的业务已深入到各个领域,它已组织了各种类型的垃圾处理公司,使工业垃圾、商业垃圾,生活垃圾等分别得到更合理有效的处理和利用,在约克伦看来,“垃圾王国”里能开拓的事业,正方兴未艾。

    缝隙中的财富

    社会的缝隙就是发财的宝地,关键在于别人没有想到而你能想到。

    更严格说来,除有感悟直觉外,还应有科学直觉。前者是表面现象,后者是深层挖掘。

    那么,感情直觉与科学直觉的有什么区别呢?我们认为主要在市场情感性。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科学研究的对象。在科学认识活动中,虽然也伴有科学家的主观情感态度,但是为了尽可能客观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科学家总是尽可能排除个人情绪的影响。因而科学直觉活动表现为科学家对事物的某一性状,对某一表述概念的顿悟。而经营活动的主要对象是人和市场以及与人有关的事物,同时也不能回避人的情感问题。光有感悟,光有理性认识,没有市场情感色彩的东西,是不能进入市场经营殿堂的。

    旧金山一家旧书店,常年门庭若市,光顾这家书店的读者很多。问其原因,该店经理笑着说:“别的书店里的书是整整齐齐地排列在书架上,有什么书一目了然。而我这里的书却是散乱地堆地那里,由于读者的好奇心,他们喜欢从旧书堆里觅宝,总希望能发现罕见的‘奇书’,而我每天又偶尔加一些旧书进去,这样给顾客造成了每天换书的印象,每次来都要把书堆翻个够,不翻遍绝不罢休。”

    这位旧书店的经理的经营策略,就是运用了“市场情感”之术,他故意把旧书散乱堆放在一起,显得杂乱无章,却把读者与书店的距离缩短,另外也因此吸引了顾客的注意,激起了顾客们的探索欲望,从而达到了销售的目的。

    这种销售法术之所以有效,就是因为它能激起人们的好奇心,并进一步使顾客获得满足和快感。心理学家认为,人们通过主动争取来的东西,要比被动给予的东西在心理上能获得更大的满足感。此术的妙处就在这里,顾客通过主动寻找,将主观能动性发挥无遗,隐藏的购买欲望就被引发出来了。

    这种“市场情感”法启迪了另一家商店。在某闹市区中有一家妇女儿童用品商店,门口堆放了一大堆散乱的货物,女顾客们翻来翻去,一旦找出她们所需要的物品,其高兴的劲头简直是如获至宝。有人问商店的经理,为什么不把商品堆放得整齐一些。经理回答说:“你不知这是我的妙计,如果我所这些东西都弄整齐了,那些小姐太太们再也不会对它们发生兴趣了。”

    “市场情感”之术虽然是一条经商致富的妙计,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慎重,要根据商品本身的种类和性质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地运用,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否则会适得其反。

    第一,要依据商品的性质和种类而施计。并不是所有的商品都可杂乱无章地陈列,只有那些为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功能性商品、及时性商品、尺寸较小的商品,如化妆品、丝袜、手帕、儿童玩具等,才可以用故作杂乱的方式来陈列堆放,而那些尺寸较大的商品、高档商品,如时装、家俱、家用电器、就不适合用那种方法来陈列,相反,最好把这些商品相对集中地摆放在光线充足、宽敞的地方,整整齐齐,井然有序地陈列在固定的位置,以便让顾客来回观看和比较,给人一目了然之感。如果把那些尺寸较大的高档商品也杂乱无章地堆放,就会使顾客感到烦乱,觉得这些东西似乎是堆破烂,从而不愿购买。

    第二,要因地制宜地施术。并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用“故作杂乱”的方式来陈列商品。一般来说,只有在商店的出入口附近或旧物市场上,才会使“故作杂乱”之术之有效,如果在高级商店或超级市场上,就不能采用这种排列方式,而应当遵循商品陈列的常规,按顾客行走的习惯,整齐井然地加以陈列。

    这里所谓“市场情感”,既有市场直接感悟的特点,也包含了一定的科学内容。

    事实上人的情感和认识不同。顿悟、感觉、知觉、表象、概念等认识形式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反映;情感则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人在认识或作用于客观事物时,并不对每一对象或现象都能引起情感的反映。人只对那些与自己和需要有利害关系的事物,才会引起相应的内心体验和外部表现。此外,情感反映不仅发生在认识的理性阶段,也发生在认识的感性阶段。情感反映的这种种特点,就使感情直觉活动远远复杂于科学直觉活动,就造成了两种特殊的感悟直觉能力。

    一种是理性、情感性与心理上的下意识性相统一的悟性直觉。这种非自觉的悟性直觉能力是在对某一对象的理性认识和情感体验同时产生中形成的。我们知道,在人类的社会活动中,客观事物不仅能暴露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而且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与人的需要发生利害关系。这时,人们不仅通过思维反映活动形成理性意象或理性概念,而且通过市场情感反映活动,引起相应的情感体验。经多次反复后,这两种心理反映物通过大脑皮层的条件反射关系紧密联结在一起,从而使理性意象产生情感色彩,成为情趣化的理性意象,使市场情感体验受到理性意象的制约、控制,成为理性化的情感,联结着普遍性的“共通感”。囤积居奇就是这种综合结构的结果。

    囤积居奇,是指在某种货物便宜时低价购入,保存升值,待其价格高涨时再抛售出去,从中获得暴利。

    囤积居奇之所以能赚钱,主要根据有两点:一是利用供求关系的矛盾,在供大于求时,货物价格低廉,于是低价购入,等到求大于供时,贷物价格肯定大幅度上升,此时,再把货物高价出售。1979年,港商林光如接到一笔制造玩具盒的生意。由于印制玩具拿需要大量硬皮纸,林光如对硬皮纸的市场作了一番调查。他看到,人们对商品的包装越来越讲究,硬皮纸的价格不断上涨。林光如大胆地作了一个决定:“超量进口硬皮纸。他以每磅1.7港元的价格从荷兰、韩国和日本购进大量硬皮纸,囤积起来,不到半年,香港纸张供应紧张,一磅硬皮纸的售价高过4港元。林光如从容抛出,发了一笔大财,靠运用囤积居奇之术,林光如很快成为亿万富翁。”

    有时是利用“文化落差”,当某种含有一定文化价值的物品在未被人们认识时,肯定价格很低,此时把东西低价收入,待人们普遍认识到它的价值时,这种东西的价值会成倍地增长,待人们普遍认识到它的价值时,这种东西成了“奇货”。例如,法籍华人成之凡女士极善囤积居奇,喜好收藏有签名的或名家设计的珠宝、金银首饰等,用这种奇货可居的方法,使她发了大财。比如,1970年逛巴黎市场时,她偶然发现一种银利发卡,是1890年制作的,发卡设计样式像白菊花,是日本人喜爱的东西,当时很便宜,成女士把巴黎售的这种发卡,凡是能见到的统统买下来。到1973年,巴黎再有人发现这种卡子的价值,去买时,市场上早已没货样,此时,成女士囤积起来的这种发卡成了高价出售的宝物。

    要运用“囤积居奇”,必须具备两个重要条件:一条是,必须对市场的供求变化和价格波动有准确的判断力;再一条是,对含有一定文化价值的物品有较高的识别能力。具备了这两个基本条件,再加上一定的经营商品的经验才可以去作“囤积居奇”的探索和实践。在此我们对市场情感的运用些研究,它既不是无理性的情感冲动,也不是纯理性的思想概念,而是被思想所提高的感悟,被感悟所渗透的情感。市场感悟与直觉判断,组成相互联结、融为一体的理性意象和情感体验,作为一种具有综合性结构的心悟反作用经营认识活动,就产生了一系列综合功能。

    首先,它借助理性意象的直觉观照功能,能够省略、压缩有意识的思维操作过程,直接判别事物的性质;

    其次,它借助联结理性意象的情感结构,就可以将经营活动作出的判断结论直接通过好感与恶感的情绪形式表现出来。

    犹太人经商,总是将妇女用品列为“第一商品”。他们认为,当今世界,男人做工赚钱,女人购物花钱是总体分工规律,所以要想经商发财,就必须善于将目光瞄准女人,根据女性的心态、女性的需要选择经营项目。

    有一位名叫米尔曼的人,他看到妇女穿的长统丝袜老是往下掉,她们一旦感觉到,就偷偷地躲在某个角落往上提,如果在逛街或在公司上班,丝袜掉下来就令她们很尴尬。于是米尔曼在伦敦地铁车站开了一间“袜子店”,专门售卖不易滑落的妇女袜子。“袜子店”不大,每位顾客平均可在1分钟之内完成现金交易。目前,其分布英、美、法三国的“袜子店”已多达120家,别看袜子不起眼,可短短6年时间,米尔曼已让妇女们从口袋里掏出了4500多万美元,盈利470多万美元。

    感悟直觉的另一种类型更特殊,它缺少理性认识这一重要环节,而仅是感性、情感性与非自觉性的统一。这种直觉形式,在主要依赖理性指导的科学认识活动和创造活动中都有其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这种类型的感悟直觉,由于在认识上处于盲目状态,它不具备情感性、心理上的下意识性与认识论上的理性相统一的条件。没有理性规范,不能构成科学直觉,但却无妨于特殊的感悟直觉的形成。这是因为,人的市场情感体验不仅发生在理性认识阶段,而且发生在感性认识阶段。在认识的感性阶段,人虽然还没有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处在盲目的状态,但客观事物与人的利害关系,却造成了人的市场情感倾向性和偏爱性。

    艾富雷德·佛勒出生在美国波士顿郊外的农村,父母都是老实厚道的农民,兄弟姐妹共12人,他排行第11。

    佛勒小时候是个机灵鬼,极不安分,既不安心读书,也不太乐意在农庄干活,父母都拿他没办法。他中学毕业后,再也耐不住农村的生活,只身去了波士顿闯天下,那时他18岁。

    一天,佛勒看见一家小工厂门前扔了一堆破的扫帚、拖把、刷子之类的清洁用具,突然他脑海一亮,立刻产生出感悟:扫帚和刷子之类的小用具是每个家庭每个工厂都离不开的,如果波士顿每一户人家都买我们一把刷子,那时就会成为富翁啦。

    他表现了一个事业有成的人的本色——说干就干。他背起一捆捆、一扎扎批发来的扫把和刷子,开始沿街每家每户推销。

    他敲开头两家的门,但被开门人嫌恶的打发走了。来到第三家时,这家的主妇正在吃力地搬运一只大花盆,他急忙跑上前帮她一把。这是一位很慈祥很亲切的中年妇女,得知佛勒的来意后,她说:“孩子,难为你了,你给我们家庭主妇带来了方便。”佛勒做成了平成第一笔生意,以8美分卖掉了一把小刷子,从此他开始了他的事业。

    由于他头脑灵活又勤快,他赚了不少钱,不到一年工夫,他存在银行里的钱已将近400美元,这在当时算得上是一大笔钱。

    这时他又从批发商那里得到灵感。那时的批发商很多本身就是小作坊主,自己生产扫帚、刷子自己推销。佛勒观察了他们的生产过程,发现机器原来很简单,过程也不复杂。

    他再次感悟:“为什么我不学会自己生产刷子?我从他们手里批发刷子,其实他们是赚了钱的,为什么我不自己赚这笔钱呢?”

    他打定了主意:自己生产刷子。他废寝忘食地设计制造刷子机,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终于成功造出了一架手摇式刷机。

    从此,晚上他就借着昏暗的煤油灯光,在地窖里生产各种新式样的刷子;白天,就背上刷子挨家挨户去销售。由于是产销一条龙,所以他很注意询问顾客意见,有什么特殊要求还要一一记录,回去根据这些意见和要求改进原产品或生产新品种,这样佛勒平均每周的收入上升到500美元。

    二次大战初期,佛勒发现美国士兵仍袭用布条擦枪,既费时又不省力。他向军方说,他可以特制一种擦枪的刷子,可以把枪擦得又快又好。军方接受了他的建议,同他的公司签订3400万把刷子的合同。

    有了这份合同,无疑使佛勒得到了一大笔钱,更奠定了他在刷子王国的地位。

    由此便产生了经营活动区别于科学认识活动的一条特殊规律:凭借人的市场情感倾向性,非自觉的感性阶段时,感悟经营的这条特殊规律就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些敏锐的企业家常常借助进步的市场情感倾向性走到时代和自觉认识的前面去,使感应最敏锐的神经触角发挥出杰出的作用。以情感倾向性为主导的这种非自觉的感悟自觉功能,鲜明地体现了经营对自觉的理性认识能动的反作用。它的地位和作用,不必提心会滑向神秘的唯心的直觉主义。恰恰相反,如果只局限于认识论范围,只从理性认识的角度去解释经营直觉,倒反而会脱离实际,给唯心主义者曲解、神化创业家的特殊才能以可乘之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