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最真实的自己:梦的心理学-奇妙梦之旅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乍看之下,梦毫无意义——斧头也许会变成蛇,你也许会在一个暗影迷宫中迷路,天上也许还会下蛋奶糊。但是,不管梦境多么怪异,做梦时我们都能接受。梦会改变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逻辑,这样做是为了提醒我们,不应该太拿现实生活当回事。

    扭曲的梦时空

    逻辑分为两种:演绎逻辑和归纳逻辑。演绎逻辑包括前提、事实陈述和结论。举个大家都熟悉的例子:“所有的人都会死,苏格拉底是个人,所以他会死。”归纳逻辑常用于科学之中(虚构侦探福尔摩斯也喜欢用归纳逻辑),先列出论据,再做出总结:“教堂外面有五彩纸屑。只有结婚的时候才会撒五彩纸屑。因此教堂里肯定在举行婚礼。”

    我们所有人都会使用这两种逻辑去理解我们的世界,并且得出有助于应对生活的结论。

    大多数的梦中世界,既不遵循演绎逻辑,也不遵循归纳逻辑。这让人很是为难:很难搞清楚潜意识为什么要按照自己的逻辑行事。但是,通过观察我们的梦是否创造了它们自己的规则,我们也可以逐步理解梦中逻辑的运作方式。

    首先你会注意到梦并不关心细节的真实性。比如,你梦见自己的卧室,但是在梦中窗户的位置却是错的,或者原本房间里是一扇窗户,而梦中却出现了两扇。或者梦见某个你认识的人,到那时他的样子却与之前不一样——有意思的是,这并不妨碍你认出他来。或者,清醒世界里你原本是弹吉他的能手,但在梦中你却丝毫不会。这些细节的错误,通常会在你第二天醒来回想梦境的时候才会被发觉。做梦时,你照单全收。

    你也许还注意到梦从不考虑前后一致。在一个梦或者多个梦中,不仅场景的细节会发生变化,而且梦中出现的物件或者人物都会自己改变,甚至在你不眨眼地看着他们的时候。一顶皮草帽子也许会变成一匹马,朋友会变成陌生人,书可能会开花。梦中的意念一点都不惊讶地接受了所有这些变化。(学会留意这样的转变,有助于将梦变成“清明梦”,我们在第六章中会详细描述。)

    梦不仅会无视同一律(一件物品在梦中会变成其他物品),还会忽略时空法则。我的一个朋友曾梦见自己独自乘坐火车去东欧,前往一个名为普林(Plin)的地方(后来他发现这个地方压根儿不存在)。他打算去那儿与他哥哥碰头,而他哥哥也是一个人从布拉格(Prague)出发前往普林。午夜的时候火车停在了一片空旷的原野中。了解到不会有其他火车之后,他拿着行李走出火车,开始步行。突然,他看见一个路牌上写着:“费舍尔·格林,2英里。”他回到了熟悉的地方,此处距离他位于伦敦一座小型郊野公园旁的家只有10英里路程。他给哥哥打电话说他不能在普林与他碰头了。

    这就是梦——没有夸张,也没有掩饰。也许会有这样一个问题:此梦中的时空是否被扭曲了?不用做过多思考就能找到答案,因为梦并没有距离和时间的参考标准:它会省略行走的过程。最好的回答也许是时空都受到了扭曲,因为梦中展现的这两者都并不真实。除此之外,礼貌行为的标准也受到了扭曲:他根本没有为不能碰面道歉。话又说回来,如果我们看看梦中究竟发生了什么,提着行李从东欧到英国简直让人难以置信。此处必然出现了某种魔法——潜意识的魔法。

    这个例子非常典型,但是很多梦(尤其是第一层梦)中的思想和行为确实相对符合清醒世界的真实情况。通常我们在梦中依然遵循的是我们正常的是非观。我们也倾向于保持自我存在感,虽然我们也许会比现实中年轻或者年长,但我们仍然知道哪个是自己。我们也会体验到正常的情感。因此,纵然梦并不关心外部的细节,但它们表达我们基本的天性是没有问题的。

    记住这一点,梦也许在用其前后不一致传授我们一些有益的课程,关乎我们自己,关乎他人,也关乎我们生活中的其他方面。概括地说,它们是在提醒我们,这个世界虽然看起来足够坚固,但也处在一种不停的变化之中,我们在其中所处的位置是不稳定的。在很多方面,梦中意念代表着一种比清醒意念更具感知洞察力的一面。梦不会受到物质世界中五花八门活动的影响,它只身退隐,领悟了许多隐藏在存在之谜背后的秘密。也许在梦中,我们更接近现实的本质。

    14号梦工厂

    做梦人

    凯特(Kate),繁忙的44岁,由于自己没有充分了解两个青春期女儿的时间安排,担心她们交友不善。

    梦

    沙漠中有三个条纹帐篷,说详细点,就是像阁楼一样的结构,周围放牧着骆驼。但是,梦中的其他元素暗示了这是西部荒野:有间小酒馆,酒馆外拴着马,酒馆里传来夜总会的音乐声。有一间修建中的银行,银行的正面布满了美元标志。一个长着络腮胡的男人正站在梯子上,用黑色颜料在银行的墙上画着假窗户。一名医生在一个临时屋棚里售卖蛇油药物,人们排起长龙等待应诊。有的人已经买了药在肮脏的道路上翻起了侧身翻;有的人脸色铁青,病倒在地。

    解析

    帐篷为这个梦的解析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帐篷代表着隐藏,如果凯特的女儿不相信她,那她需要找出是为什么。当然,她们之间的关系有些方面确实需要注意。但是梦中似乎还有更多的含义。有三个帐篷,其中一间是做梦人的。凯特也许就是将帐篷用作藏身之所的那个人,这反映了她与别人之间的总体关系。

    沙漠暗示着她们家人关系的现状,也暗示了凯特的孤独。骆驼——“沙漠之舟”——很明显是穿越沙漠的最佳工具,但是因为某种原因,凯特并没有使用它们,自己否决了旅行和进行新体验的机会。

    不协调的西部荒野景色暗示了一部老电影,因此是人造的。银行再度证明了这个观点,而银行通常都暗示着安全,但是更多的是与金钱有关。这也许是警告凯特,贪婪和物质财产都是虚假的诺言。银行的窗户是假的:它们代表着虚假展现空旷背后的隐藏。甚至那个男人的络腮胡都是假的,是他用于隐藏的一种伪装。

    蛇油商人是一个不足为信的人,他的出现进一步强调了这个梦所建立的欺骗基调。也许凯特自己过去曾对别人失望过。她注意到,有的人已经服了药,正在侧身翻,一种引人注目但却不是一种正常或者有效的行进方式;其他人脸色铁青而且病倒了。(青色可以象征自然界,因此为进一步的询问提供了一条很有意思的线索。)凯特明白欺骗是不能“容忍的”。商人的药并不能达到内部疗愈的目的。在内心深处,她明白幸福并不来源于他人,而是发自于内心。

    电影会潜入你的潜意识,为你的梦提供一些基本元素。如果遇到的场景你从未经历过,那就需要问问这是否有其他来源。此梦中,人为的电影设置强调了一条贯穿整个梦境的信息——凯特需要抛弃欺骗,寻求坦率与真诚。

    荒诞的梦故事

    梦

    有时就像个总是抓不住重点的老朋友。它们喜欢漫游:一个开始于海边的梦,也许结束时是在你办公室的办公桌旁;而一个始于你办公桌的梦很有可能终结于一条空旷的大街,一阵模糊的钟声从你儿时传来。

    梦看似混乱的本性是因为很多人认为其荒唐无意义而不予理睬。但是,如果我们审视一下清醒世界的叙事,我们常会发现现实也没有逻辑,总会出现障碍、计划的变更、突然结束某一活动以开展另一活动,等等。对于旁观者来说,我们的行为也有可能是杂乱无章的。

    此外,如果我们更进一步,开始坦诚地观察我们具有代表性的思维过程,也许会发现其奥秘甚至更加随意。鉴于所有这一切,潜意识的叙事方式必然不会比显意识更加有条理。

    梦继承了清醒世界中的不连贯模式,而且在各个方面上都显得更加混乱。它们习惯于忽略内部联系。因此,它们会从一个位置迁往另一个位置,从故事中的一节跳到另一节,场景的转换之间没有任何过度。它们所关心的只有那些与潜层内容有关的情节。

    最好还是不要将一个梦看作是一个故事,而是看成几个小故事的总和,就像一本短篇故事集。此外,你也许会将梦看作是一个个独立的梦——每一个梦都由几个无梦(你没有察觉到自己做了梦)之夜分离开来。每一个“独立”的梦或者小故事都有其自带的信息,因此需要分开解析。但另一方面,将所有独立的插曲综合起来看也许更有意思,更能揭示一些东西,你也许会从中发现某种模式——也许是连续的,也许是相互对照的,也有可能是一系列类似的。

    在解析梦境时,“叙事”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概念。梦一般通过展开的事件进行叙事,而此处的叙事就相当于讲故事。但是如果你想找到清晰的开头、经过和结局,以及明确的动机和人物角色,那你就要失望了。如果是故事,那它就属于带有魔幻现实主义的现代派试验性风格。但是因为所有奇怪的情节并置,神秘的不期而遇或者环境的变化,更别说时间上的倒叙和特殊的结果。一些人发现,也许将梦看作是内部的电影制作——意念的一种探索性电影——更加有助于理解。

    解析梦境叙事最好开始于自问是否有所发展。我们以下一页妮可(Nicole)梦见飞翔作为例子,整个叙事从想象中的儿时团聚发展到飞翔的兴奋体验。这个过程让我们能够摒弃一种完全不同的梦境解析:妮可应该放下公司,在个人的追求中找到自私的满足感。梦中的快乐不只是来源于飞翔,还有被放大的前景。首先,如果不和朋友们碰面,就不会有后续的飞翔体验。是妮可的朋友发现了气球并指给她看;而礼物的交换意味着狂喜,只有慷慨的行为做铺垫,才会有这种体验。梦中连续发生的行为和出现的象征符号产生了一种貌似正确的分析。

    这个梦相对比较连贯,叙事清晰。你做过的很多梦也许都比较模棱两可。有时,你甚至会觉得你所梦见的东西更像是一个故事的创作笔迹和梗概,而非一个故事本身。在这种情况下,分析法也许值得一试:发展也许就是从一个画面转向另一个画面。设想有人梦见一列火车从一所房屋和一片怒放的花丛之间穿过。即便是这样一个小画面也有解析的余地,因为这是从一个受约束的前进运动发展为向四面八方伸展,同时也是从机械到观感。这个梦所表现的所有意思,包括房屋的重要性,一如既往,都主要取决于做梦人。

    15号梦工厂

    做梦人

    妮可(Nicole)刚三十出头。五年前她离了婚,失去了自信,因为她来自离异家庭,而她发誓自己不会像父母那样。如今她已再婚,搬到了一个新的城镇,并觉得自己比从前幸福。

    梦

    妮可与自己儿时的朋友莫妮卡(Monica)一起坐在一片漂亮的牧场上,其实她们自从初中毕业就再也没见过。她们坐在一张小毯子上,毯子有着亮黄的颜色,似乎把她们的脸也映黄了。她们都带了要送给彼此的礼物。妮可送给了莫妮卡一个乖巧可爱的洋娃娃,而莫妮卡则送给了妮可一顶化妆舞会上用的海盗帽。她们各自把玩着自己的礼物,又说又笑。莫妮卡笑着指向一大束飘过山头的橙色气球。妮可因为一种强烈的渴望而站起身来,去追赶那束气球。她越跑越觉得浑身是劲,后来她跳起来升到空中,位于原野、河流和房屋上空。最终,她抓住了其中一个离群气球,放下尘世的所有眷恋,让它带着她飞翔。醒来的时候她依然沉浸在飘浮在空中的满足感中——失望地发现自己仍然身处地面。

    解析

    这个梦暗示着妮可逐渐明白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牧场是很有意思的原型符号,因为它们联系着文明花园和自然荒野。因此,它们常暗示宁静、安全以及对简单生活的渴望。在这个梦中,妮可还与一个老校友待在一起,也许她是希望回到一种更加纯真的生活状态中。她的朋友莫妮卡在梦中通过指向气球提供了指导。回顾过往也许表明了妮可想要在未来获得幸福的途径。

    梦中有几个象征符号也许是妮可想要注意的优良品质。女孩子交换礼物是一种融洽的表现,乖巧的洋娃娃象征着爱和柔情,海盗帽暗示着扮演,一种对冒险和犯法的尝试。黄色可以是一种摇摆不定的色调,但是梦中是一种明亮的黄色,而且映在了姑娘们的脸上,因此它也许代表着太阳,暗示直觉、信任和善良。橙色暗示着灵性、爱和幸福,尤其是在印度和远东。

    球,也就是气球(可飘浮的球),也是太阳的象征,妮可在追赶气球的时候感觉精力充沛。所有飞翔的东西都可以代表强烈的渴望、希望和梦想。妮可抓住了一个离群的气球,暗示着一种独立精神。她飘在空中的时候所看到的乡村代表着一种新能力,能更客观地将事情看得更清楚。梦结束后的失望感进一步证明了梦富于启发和振奋人心的品质。

    梦见飞翔或者漂浮,是潜意识与生存感的固有喜悦再次取得联系的一种方式。妮可跳跃和漂浮的幸福让她得以重新观看这个乡村——最新的观点认为,不该草率地将这个梦看作是纯粹的愿望——满足感或者告别现实。

    在神话中寻找归宿

    在古希腊有关海洛(Hero)和利安得(Leander)的传说中,海洛是一个漂亮女人,被她好猜疑的父亲囚禁在达达尼尔海峡(Hellespont)(位于希腊和土耳其之间的海峡)东海岸的一座塔里。她的爱人利安得住在西海岸,每天晚上都会游过海峡,与她秘密度过几个小时的黑暗时光,然后第二天早上再游回去。为了向他指示方向,海洛在屋里点了一盏灯。一天晚上,风暴吹熄了灯火,利安得因为迷路而淹死了。第二天早上,海洛看见塔下爱人的尸体,于是便跳下塔殉情而亡。

    你也许会觉得这个传说很感人,但却不现实。没有人能够在24小时之内两次游过达达尼尔海峡,而且夜复一夜,而风暴过后,尸体也不大可能正好出现在窗户下方。但是从情感上来说,作为男女之间的爱情悲剧以及双方的自我牺牲,这是合情合理的。这恰好就是梦所拥有的那种情感冲击。它们探索着我们最深的希望、欲望和恐惧,而且通过这种方法,它们有助于反映遍及我们生活的私人顾虑。

    这么多年之后,神话传说依然能够引起我们的共鸣,这一点表明了它们与人类心灵之间的紧密联系。在创作这些故事的时候,那些不知名的作者展现出了过人的智慧,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他们编写了最初的心理学课本。因此,研究神话传说是最有效的解梦方式之一。它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看清梦中的故事情节,同时也能理解我们在第三层梦中遇见的所有原型角色。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斗争在早期的希腊神话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尤其是提坦神克洛诺斯(Cronos)对其父亲天神乌拉诺斯(Uranos)施加的暴行,以及提坦神和奥林匹斯神之间的王权之战,最终以宙斯获胜结束。所有对家人之间的紧张关系非常焦虑的人都可以从这些神话中找到很大的相似之处。更加鼓舞人心的是尤利西斯(Ulysses)与伊阿宋(Jason)的远征,以及奥维德(Ovid)写的《变形记》(Metamorphoses),这些都展示了爱改造他人的力量。我强烈推荐你们去读读各个文化传统中的神话,可以锻炼你的想象力,也可以为解梦打开思路。

    那为何不将其砸成碎片,

    “放在距离内心愿望最近的地方?”

    解梦的时候,我们有时会发现它们揭示了一些我们自己都不知道的愿望。通过这种方式,梦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隐藏的渴望,让显意识去决定这种渴望是否能实现——如果真能实现,是否应该做出一些实现愿望所需要的举动,或者是否最好还是就将其看作是一种幻想憧憬。即便是幻想,一旦暴露在阳光下,都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比如,它们有时可以解释内心深处的不幸,而其原因已经困扰了我们很长时间。

    因为我们的梦通常都无法掌控,所以如愿以偿的喜悦有时会因为梦中不开心的事情而突然结束。就好像我们就要走上领奖台,但是颁奖仪式却意外中断;或者我们参加了某个有趣的聚会,却突然发现自己的服饰不合时宜。这种泄气的时刻是梦逻辑中一个重要的部分。比如,我们的潜意识也许在告诉我们,我们的愿望毫无价值,完全无法现实,或者充满了潜在的危险。也许这就像是一种训练自己宠物的漫画概念:你让宠物随心所欲地做一些事情,然后通过惩罚来证明成果。

    三层梦境中所体验到的愿望实现也许非常不同。第一层梦倾向于包含显意识所记住的、日间没有实现的愿望。第二层梦揭示了更加长久的愿望,也许是孩子时期对自由的渴望。最具野心的是第三层梦,其表达的是一种找到灵性自我和灵性归宿的愿望,以及实现永生的渴望。

    想要将愿望实现和“梦想指针”区分开来并不容易,也毫无意义——象征性的情节大致上可以解决生活中的某个重要问题。指针通常会规定它所推荐的解决办法,就像16号梦工厂中克洛伊(Chloe)的例子,梦向她展示了让家人不再失望的重要性。克洛伊爬上梯子找到了解决办法,她发现实现愿望可以得到解脱和满足,但是实现愿望——弗洛伊德说得很清楚——也可以有助于向做梦人指明正确的方向,以缓解他们的不满足。

    开发内在潜能

    虽然梦并不会向我们展示怎样获取我们想要的东西,但是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开发内在潜能。在这个过程中,创造性观想可以帮助我们。例如,如果想要抑制身体上的疼痛,你可以观想自己每一次吸气时都会吸入疗愈性的白光,然后每一次呼气时都呼出自己的不舒服;或者你可以想象自己在一片漂亮的沙滩上无拘无束地奔跑,没有痛苦。如果要准备面试,你可以观想自己非常强大而且很有信心,巧妙而且从容地回答了所有问题。观想时要面面俱到,做到生动逼真,而且要定期观想。在睡觉之前将观想的画面保存在脑海中。一段时间之后,这种画面就会出现在你梦中,带来所有潜在的益处。

    16号梦工厂

    做梦人

    克洛伊(Chloe),21岁,纽约一所法律学院的学生,正在为期末考试做准备。她的父母与她相隔几百英里,克洛伊认为他们更关心妹妹的学习和生活,她还在念高中。

    梦

    克洛伊穿着一件红白相间的夏装,但却穿着冬靴,这让她觉得很热,而且很不舒服。她在纽约的中央公园。她周围都是一些穿着工装、戴着安全帽的工人,他们正在用卷尺进行测量。其中一个在测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另一个站在梯子上,测量叶子和树枝的长度。

    她的父母走过来与她碰面——原本是打算来野餐的,但是他们忘了带吃的。“不用担心——我们会找到吃的。”他们说。克洛伊想要从树上摘一个看起来很可口的桃子,但是她够不着,爸爸让她别费力折腾了。“那不是你的,不能摘!”他一遍又一遍地喊着,越来越大声。最终,克洛伊无法忍受,于是捂上耳朵,爬上梯子躲避。

    当她爬上梯子顶端时,工人们神秘地消失了。她非常高兴的是,树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水果和蛋糕,因此她爬上一根树枝,坐下来尽情地吃起来,感觉非常满足,在那儿她还能看到整个公园的美景。

    解析

    整个梦呈现给人一种困惑的感觉。克洛伊穿着夏装,意味着明快和愉悦,但是下面却穿着不协调的冬靴,热而且不舒服。这些衣物暗示着一种潜在的沉重感阻碍了她享受周围的美景。

    公园中繁忙的工人代表着克洛伊并不十分放松,他们也许联系着她担忧即将来临的大学考试。但是,工人们都戴着安全帽,在此似乎不大必要,而丈量树、树枝和树叶是一种似乎毫无意义的工作。这些象征符号与法律的学习有关,暗示克洛伊对于诉讼过程感到很沮丧,而且过分注重细节。

    但是,克洛伊不满意的重点在于她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她似乎觉得父母让她感到很失望。他们忘记了承诺的野餐——事物通常是情感和情感支持的象征。另一方面,他们约束了她的独立。当她想要给自己摘个桃子时,父亲表现得很生气。

    梦的结局为克洛伊提供了一个解决办法。梯子象征着她逃离的方式。在树顶,她发现了美食和美景。现在她已离家并住得很远,便有了机会更多地在情感上自力更生,并掌控一切。

    当梦有个喜人结局之时,有两种可能:让我们感觉到从根深蒂固的个人问题中得到解脱;还象征着有几种可行的办法可以解决我们在清醒世界中所遇到的问题。此外,这个梦想要告诉做梦人的是,她需要培养自己的独立性,并克服对缺少家人支持的失望。

    梦的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是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的一次影响深远的艺术运动。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i)、保罗·德尔沃(Paul Delvaux)、勒内·玛格丽特(Rene Magritte)、乔治·德·基里科(Giorgio de Chirico)等人的画作以及曼·雷(Man Ray)的照片,有着奇怪的并置特色,挑战着我们对于艺术和现实的观念。人们穿着套装,戴着圆顶高帽飘浮在空中;机器和其他坚硬的物件就像培根片一样耷拉在桌子边上;光和影讽刺着物理法则;天平的怪异扭曲暗示着平行宇宙的存在,而世俗的科学已经不再盛行。你也许会想,真像梦中世界啊!

    这些超现实主义家有着几世纪之前的先人谢罗尼莫·博斯(Hieronymus Bosch)和弗朗西斯科·戈雅(Francisco Goya),以及后来的奥迪隆·雷东(Odilon Redon)的思想,证明了超现实主义是意念的一种大众趋向——也许不是所有意念,但是意念将会质疑它们与内外在现象的关系。法国艺术家安德烈·布勒东(Andre Breton)创始超现实主义,为的是再现“真正的思想过程”。

    当然,超现实主义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显意识和潜意识,也许已经对我们的思考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倘若如此,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双向过程,几乎可以肯定,超现实主义艺术的感受性与我们深层次的想象力之间产生了共鸣。

    梦调和了其自身相关性和不相关性,一种全方位的精神蜿蜒,此处,在混乱的叙事和意象中,记忆、愿望和焦虑都获得了可触知的形式。当超现实主义出现在梦中时,它会在不合理的方向上将我们带离很远——我们有时甚至会进入一种完全混乱的状态。

    超现实主义画面都很生动,通常会让你印象深刻——最有可能的是因为梦境潜意识对清醒意识产生了强大的影响。因此,潜意识使用难忘、超现实主义的意象是因为它有紧急信息需要透露?也许有时是这样的。但是并没有必要对超现实梦境过度地担心:它只不过是潜意识用来向做梦人传递某个特别信息或者系列信息的工具之一。

    超现实梦境提醒我们想象力是固有的创造源,通常会让我们这些创造者或者接受者向往生动的艺术体验。这些是我们最有可能写下来并向别人讲述的梦。荣格称,我们一天24小时都在做梦,只不过这样的梦世界被我们清醒的显意识过滤掉了。在缺睡实验中,以及在某种诸如轻微癫痫的身体条件下,这些人都会在这两种情况下同时出现半梦半醒的状态,似乎通过冥想(平静显意识)之类的练习,我们都可以训练自己体验到这种状态。我们之前已经讲过,最著名的超现实主义家达利可以自由地让自己的意识处于半梦半醒的入睡状态,这样,他就可以将自己在半睡半醒状态中所获取的影像应用到画作中。结果就会拥有一种近似于魔法的能力,在我们的显意识里安装一个微妙的变速装置。和梦里一样,达利会将自己画作中的每一个影像一次性代表几种物体,以提醒我们,我们经历的每一个方面都有着很多种不同的意思。贝壳也可以是眼睛,水果碗也可以是女孩子的鼻子和额头。物体之间可以相互转换,或者以一种没有典型特征的样子出现。不再有任何规则可循,就仿佛梦境意识直接投射到了画布上。

    和梦一样,超现实主义告诉我们,事情并不总是像看上去的那样:现实是流动的,而不是静止的。超现实主义艺术作品对我们很有“意义”,因为我们能从梦中认出它们——我们到过那里。这些作品和我们的梦一样,表达了同样的潜在愿望:清醒世界会误导我们去相信一部分的现实观念。

    17号梦工厂

    做梦人

    珍妮(Jenny),35岁,护士,为了成为一名助产士,刚接受了一项培训课程。她离婚了,没有孩子,正在寻找爱情。她想要重建一个家庭,却担心自己的生理机能逐渐衰老。

    梦

    在一片沙漠之中,有小袋鼠在四处跳动。珍妮感觉很孤独,也很害怕袋鼠。只听见有人在大声说“老鼠”,吓了她一大跳,却看不见人影。一棵树从沙子里冒了出来,然后开始长叶子。但是叶子全都变成了书,书上满满的都是代数公式和外语,看起来像是阿拉伯语和希伯来语。一只小袋鼠跳到珍妮跟前,用英语问她是否有三明治可以跟它分享。珍妮回答“没有”,但是袋鼠没有听懂。然后珍妮便从树上摘下一本书,第一页的内容告诉她检查一下口袋里有什么。她找到了一个她已完全忘记了的三明治,并递给了袋鼠。珍妮觉得不怎么孤单了。她看了看被微风吹拂正在翻动的书页,心里想,真漂亮啊。

    解析

    梦似乎准确地反映了珍妮目前的状况。沙漠风景显然是象征着她情感上的孤独和不悦。35岁的她担心随着年岁的增长,自己为人母的可能性会越来越低。

    袋鼠是一种很有意思的象征符号,代表着母亲身份——即便新生儿离开了子宫,袋鼠也会将它放在身上。珍妮发现这有助于她审视由小袋鼠引发的恐惧。这种情感也许是来源于她对自己不能再要孩子的焦虑,还是有其他问题困扰着她?

    “老鼠”这个词需要好好想想。这也许与她的气愤情感有关,对自己也是对前夫,结婚又离婚,却没有孩子。但是还可能与其他问题有关。也许找找这个词本身的关联可以帮助她找到其含义;同样的办法也许也适用于喊出这个词却不露面的那个人。

    让人较为宽慰的是,树是繁育力的象征,也是内心的发展和演变的象征。在这个梦中,叶子变成书象征着珍妮的助产士学习。即便书是用她根本不懂的外文写就的,但她还是成功地看懂了第一页,暗示着她所知道的比她自以为的要多。

    这个梦的结局非常明确。漂亮的书页在风中翻动,这暗示着她将会在学习中找到满足感,或者暗示着在她生命的这一章将会出现新的恋爱关系。口袋象征着她的子宫。喂袋鼠让她感觉不再那么孤单:她找到的三明治也许暗示了她已经接触到隐藏的情感滋养源,所以,有孩子的几率要比她到目前为止所了解的大。

    最愉快的梦通常怪诞且不拘一格。这样的梦意象丰富,充满了联想而非清晰的叙事:做梦人担心无法生育,小袋鼠的疑惑反映了她的担心。

    逻辑失调的梦

    培养自己回忆梦境和解梦的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探索和理解我们内部意识的变化过程。如果没有此类的练习,那潜意识的运作方式对我们来说就永远是个谜。

    其中一种富于启发的练习方式便是观想。观想可以训练我们去观察,以及在某种程度上控制我们意念的运行。通过把注意力集中在某种简单的事物上,比如呼吸,观想者可以避免被掌管觉察力的思维流干扰。随着观想技能的提升,观想者便可以不含个人偏见地将注意力放置在思维之上,仿佛思维是某种客观物体而非主观现象。这能让梦想者得以探索思维以及与思维相关的情感的本质和运行方式。

    当能够获得一种类似于超然的警戒状态时,解梦是最有效的。这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在做梦时,我们的意识中发生了什么。比如,我们可以自问:当这件或者那件事发生的时候,我是怎么想的?我有什么感觉?为什么我会这样做?等等。如果我们在梦中获知了意识的运作方式,当潜意识处于掌控之中,我们便可以开始理解潜意识是如何影响我们在清醒世界的思想和行为的。因为即便是清醒时刻,控制我们日常生活行为的也不是我们的显意识。

    用这种方法来影响梦境,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鉴别梦逻辑和清醒逻辑之间的区别。在清醒世界中,我们知道万事都有因果:如果我们拉上窗帘,房间就会变暗。但是在梦中,结果常常由观察不到的原因引起——光线没来由地突然就变暗了。在梦中,我们常会发现自己处于一种境况中,却不知道它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

    荣格在他的研究中留意到了一种被我们称为同步性的现象——在清醒世界和梦境中,我们的意识会通过意义将事物联系在一起,而非因果。比如,我们会突然冒出一个想法,某个朋友陷入了困境,下一秒,她就会打电话跟我说这事儿。这两者之间并没有因果联系,但是它们关系却很密切。在观察梦境的时候投入越多的注意力,我们就能看到其中牵涉较多的是同步性,而非因果关系。我们在梦中觉察到越多同步性,我们就会在清醒世界中发现越多的同步性。对于某些人来说,这种在梦中获取的强烈敏感度会增加他们的同步性体验。

    适应梦中的奇怪逻辑也能让我们识别出梦中的一些怪异多变。比如,我们会发现,虽然梦并不会受到清醒世界规则的限制,但有些事情在梦中仍然也是不可能的。我们也许竭尽全力也不会穿墙术,不会水上漂。我们在梦中甚至会失去某些真实生活中的能力——某种智力技能(比如简单的算术),或者味觉和触觉,或者唱歌和吹口哨。

    在解析的时候要将自己和梦分离开来,就像冥想者会把自己从思想和情感中分离出来一样,这可以为抓住此类谜之核心打下良好的基础。不可避免地,这些对梦的不同审查的原因因人而异,而且也许承载着重要的信息。比如不能穿墙而过也许象征着我们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为自己设置的障碍。不能在水上行走也许与害怕自我暴露有关。超然客观给予了我们完全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能够警觉梦中所有的细节和情绪,看清楚这些事情是怎样与影响我们生活的事件扯上关系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正确的关联,得到一个可靠的解析。

    很多人都将自己紧紧包裹在不真实的自我印象之中,甚至不能正视自己遇到的问题,更别说去解决它们了。研究自己的梦有助于从自欺上升到自我认知。但是,想要对自己有个全新的了解,这一步也非常重要。对于那些不愿意敞开心扉进行自我审视的,最好的鼓励方式是去想想洞悉自我所带来的满足感,而非对自己一无所知。这就像是自来水和山泉水之间的区别:自来水确实是一种令人愉快的解渴方式,但这是因为你还没有品尝过山泉水的纯净。

    坠入梦循环

    循环梦境是指同样的梦中情节一次又一次地出现,这是我们最有趣的梦境体验之一。同样的还有梦境主题的不断重现,但细节会有所不同。我自己也有过同样的经历,关于火车的,虽然在清醒世界中我对火车并不是特别感兴趣。有时车厢很满,我找不到座位,有时又是空荡荡的。有时内饰很丰富,红色和金色装饰得很好,而有时却朴素简陋。有时是我在赶火车或者下火车,四周的场景我在小时候见过,而有时却很陌生。虽然背景环境有所不同,但所有这些梦的主题都是旅行,而旅行表示生活中的进步。

    循环梦境相对简短而且不复杂,但是它们可以为解梦提供一些最具价值的材料。比较典型的例子有:梦见在一条黑暗的街上被一群狗追,梦见一群马在牧场上疾驰,或者梦见与一个遮住脸的陌生人讲话。循环梦境通常充满着强烈的情感。焦虑或恐惧比较常见,但有时也会有积极的情感出现,让你连续几天都能感受到宽慰。一些人会因为梦不断地重复而感到沮丧。也许是隔几个星期,几个月,甚至几年,但是你总是能一眼就认出,我曾做过这个梦。

    在解析循环梦境(直接关联效果很好,见第59页)时,重要的是要一直坚持,直到你对一个观点产生强烈的共鸣,并能依此找到一个可能的解释。如果梦在此之后不再重复出现,那你的解析也许就是正确的,但是如果还会出现,那就需要再努力一点。但是,因为循环梦境总能产生正面的情绪反应——通常都是第三层梦,所以便不必进行过多的细节解析。梦的目的是承载一些神秘的真理,而这些真理只可意会。

    在某些情况下,做梦人肯定会在梦见起床和下楼梯的时候醒来,这样多次“错误地醒来”非同寻常。这样的梦似乎证明了做梦和清醒之间的区别并没有我们所想的那么清晰。

    孩子气的梦

    即使是在清醒世界,情感都不会按逻辑行事。这样的说法很正常,比如:“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会有那种感觉”或者“我刚才有些情不自禁”。情感似乎常常控制着我们,而不是我们控制情感。但是,虽然它们的力量或者它们的特征会让我们大吃一惊,但是我们通常能够明白是什么引发的这些情感。在简单的情况下,将原因和结果联系在一起很简单:我们听到好消息,便会为之振奋;我们走在乡村小径,就会非常放松;我们看到悲剧电影,便会为之伤心流泪。

    在梦中,有时看不到这种因果之间的明显关联。有时,我们也许会发现自己对于暴力无动于衷,但是却会为一阵小雨而感到悲伤;我们会为了在尘封的书架上找到一本老书而欢呼雀跃,但手握一整箱的钞票却漠不关心。

    梦中情感也会像清醒时一样强烈,这种强烈程度会在我们醒后一直伴随着我们,我们也许会为之兴奋不已,也会为之阴郁愁闷。这些情感常常会比清醒时的感情要孩子气很多。小时候,我们的情感会受到狭窄的理解能力的限制:我们会为了弄坏的玩具悲伤,而秘鲁刚发生了地震,我们却无动于衷。成年人的第一层梦和第二层梦中都会重温这样孩子般的天真。我们会以童年时应对问题的方式来应对这些事情。

    不管怎样,通过关注梦中的情感,我们可以了解很多是什么在激发或者困扰我们作为个体。这些情感的“逻辑”是指,它们都是孩子本能——甚至自私——的反映,不会受到习俗和环境的影响。

    将这种情感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感觉相比较,我们会以某些特定的方式来对事情做出反应。我们常常会受到他人情感的影响:如果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在哭,我们也会想要哭。这种倾向似乎是天生的,因为,即便是很小的孩子,看到别人哭,他们也会哭。人是群居动物,我们在清醒世界中的情感在某种程度上是群体反应。

    但是,无论我们在清醒世界中的情感多么具有群体性,在梦中,是我们独自一人,因此我们的情感会不由自主地出现。这能有助于将我们的注意力转向那些影响我们情感的事情。通常都是一些私密物的消失——梳子不见了,发现朋友偷占了你在火车上的位置,以及因为鞋子最干净而受到表扬。这样的小事就能支撑起所有深埋于心的情感。尤其常见的是,很多的情感都与受到伤害或者感觉沮丧、羡慕、憎恨、忌妒的情感有关。我们知道,在清醒世界中,这样的情感会贬低我们,而且我们时常会意识不到它们的存在。因此,梦可以揭露我们更易受到尴尬情感的驱使,而非受到想要体验自信、团结一致、激情这样的共同价值观的驱使。在梦中,我们不会受到他人情感的影响,而是会发现自己的脆弱——我们能够用想象力和坦诚去解读梦中的象征符号和情绪。

    因此,梦中情感的作用之一便是通过解析来发现自我。但是还有一种更受大众喜欢的作用,梦中情感要比清醒世界中的情感更易掌控,因此,除了发现自我,我们还可以将做梦作为一种心灵补品。

    我们对梦境研究得愈多,它们就更能回应我们的愿望。因此,我们可以采用一个简单的策略,在睡觉之前告诉自己,我们会做个好梦,早上醒来的时候也会精神焕发,这样可以对我们的梦境内容产生一种良好的影响。我们可以在梦中体验到满足、愉悦和自我实现——偶尔也会深入到第三层梦。这反过来也会对潜意识造成一种微妙的影响。梦是我们的朋友,如果我们的梦中生活支离破碎而且压力重重,那也许是因为我们没能从这段友谊中获得益处。

    18号梦工厂

    做梦人

    简(Jane),44岁,成功金融家,最近在练习瑜伽和冥想静修,刚开始参加佛教研习课程。她还决定要将一部分工资捐给儿童贫困救济慈善机构。

    梦

    简站在悬崖顶端,向下望着一座位于一块小岩石上的红白条纹的灯塔。这是白天,但是灯塔仍然规律地闪着光。海上风浪很大,海上的一艘渔船似乎快要被吹翻了。但是悬崖顶上却是风平浪静,一丝风都没有。简注意到渔夫们都撑起了伞,而一些渔船竟然用伞做帆。她伸出手,想要探探是否下雨了。没有,她在想为什么。一只小鸟落在她伸出的手上,然后便像一只机械鸟一样开始旋转,同时唱着:“今天,今天,就是今天。”然后简又站在一座白色寺庙前方。她感觉自己的姑婆(八年前就去世了)在里面等着她。

    解析

    简的新兴趣在这个梦中出现了很多次。简在悬崖顶上感受到的平静也许证明了她在冥想中找到的那种平和。冥想者身处混乱的思维之海的上方,正是这种思维塑造了显意识的特征,容忍着另一个层面的存在。大风大浪的海面也许代表着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危险和挑战。

    灯塔的灯光与佛教有关,它重度地强调了生命结束时所出现的“亮光”。这种光在死后便能看到,并会为死者提供体验智慧的机会,并逃避未来的重生和死亡。

    简也许还注意到了在佛教中,红色象征着生命,而白色代表救赎和转变。鸟是佛陀的象征符号之一,而伞代表着保护和灵魂超脱。这一系列的佛教符号也许只是暗示着简的意念在重温最近学到的东西。但是,简也会合理地将其看作是对她和她所选道路的支持。

    白色的寺庙强调了灵性含义,虽然寺庙并不是专指佛教。简通过进一步的灵性探索也许会找到自己所寻找的答案。她期望自己的姑婆在寺庙中等她,这种期望带着一种魅惑的神秘。过世的姑婆也许象征着来生对这些信徒的欢迎。或者,如果简与姑婆的关系特别,那也许是某种如愿以偿的因素在起作用?

    小鸟唱的“今天”很重要:佛教和冥想都强调活在当下的重要性,而不是分心于过去的回忆,或者担心过去或未来。这是不是在说,虽然灵性很重要,但是简也不应该忘记享受尘世的欢愉?

    当死去的亲人(爱人)出现在梦里,却没有再度引发你的悲伤,这也许是标志着你已经开始接受他们的离去,并感谢他们曾在你的生命中出现过。小鸟所提出的活在当下,意味着过去纵然十分珍贵,但却不应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触摸梦中的自己

    卡尔文·霍尔博士(Dr. Calvin Hall)是性格理论方面的梦境研究员和专家,他将我们对内部和外部现实的认知分为了五个层面。概括说来是这样的:

    我们看待自己的方式(自我概念)。

    我们看待他人的方式(对他人的概念)。

    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我们的价值观,对周围物理环境的概念)。

    我们看待自己的动机和冲动的方式,以及我们认识动机、控制冲动的方法。

    我们定义自身内部矛盾和解决这些矛盾的方式。

    霍尔博士将最后一条进行了细分:在争取独立期间以及区分父母感受和我们感受的过程中(安全与自由之间的对抗)与父母产生的矛盾;性别矛盾;自我冲动与社会强加的束缚之间的矛盾。霍尔总结说,梦反映了潜意识和显意识想要理解这些不同的矛盾和努力的方式,解决这些矛盾的方式。

    其他的研究显示,要总结梦的目的并不这么简单。梦并不是简单地想要勾勒出一套道德观和价值观——正如它们拒绝接受弗洛伊德将它们定义为源自情欲本性和压抑的愿望满足。霍尔的研究有效地将注意力放置在内部矛盾对我们的梦所产生的影响之上,以及梦的背后所隐藏的多层含义之上。

    例如,你梦见自己想要整理房间,但在你认为已经完工的时候,却发现还是一团糟。最后你放弃了努力,任由其脏乱。刚开始你也许可以解释为:你在年轻的时候想要取悦自己的父母,或者也许后来的生活中你也是这么做的,但是却更喜欢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而你的梦便揭示了这样一个矛盾。但是如果你再度审视这个梦,它也许暗示了对自我概念的疑惑。你是真的很孝顺还是叛逆?你是喜欢安全还是喜欢自由?答案并不明显。再三思量这个梦,它也许暗示了一种对常规的打破,因此反映了冲动与控制之间的矛盾,或者放纵情欲和约束情欲。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它也许暗示了一种创造性和毁灭性之间的紧张局势——最终便成为了生与死之间的较量。

    这些解析中的任何一个也许都符合,但是我们还能从中看出一种联系:梦其实是有关于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和欲望之间所产生的矛盾,并从中看出真实的我们。

    此类梦主要属于第二层梦,但是,就如我们在第一章中所讨论的那样,梦有时也会结合三个层面,开始于第一层,经过第二层,结束于第三层。这证明了各个潜意识层面上相互联系的本质。从整体上观察梦境,梦就像是瞬息万变的精子,它们能够展现自我的很多方面。

    研究梦可以提升潜意识与显意识之间的交流,帮助我们记住当下的梦,也有助于回想起很久以前的梦。白天,通过那些看似与之有所联系的事件,或者那些梦中预见过的眼前事件,我们也许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我们的梦。我们还能达到这样一个水准——意识能够越加自由地在内心的梦境日记中徜徉。我们可以从中找到很多很有意义的发现,其中之一便是潜意识储存着已经被遗忘了很久的梦——这也许反映了它们对于我们的心理、情感和精神生活的重要性。毫无疑问,这些都是我们梦境的真实记忆:梦境记忆有着一种无与伦比的特征,它们的起源深埋于我们的灵魂之中,我们警觉的显意识已经意识到了这点。我们远比想象中了解自己。

    19号梦工厂

    做梦人

    特丽莎(Teresa),47岁,自由作家,她靠为女性杂志写文章谋生活。单亲妈妈,两个小孩,她因为经济和家庭的压力感到很沮丧,她内心有一个希望,希望自己能抽出更多的时间来写小说。

    梦

    特丽莎发现自己在一间空荡荡的红房间里,木质地板——这是一间饭厅。房间里有一张木头餐桌,几张椅子,好像已经很多年没人坐过了。桌子上方挂有一面白色的钟,花朵形状。老朋友斯蒂芬妮(Stephanie)走进来,特丽莎把钟从墙上取下来给她看。斯蒂芬妮很喜欢这面钟,但却很忙,因为她必须要赶往另一个地方。特丽莎很失望。然后她看见整个房间从红色变成了深蓝色。突然,她看到一架银色的梯子,她跃跃欲试,但又担心会摔下来。接近梯子顶端时,确实摔下来了,但是让她吃惊的是,自己像个球一样从地板上弹了起来,弹上天花板,然后又掉下来——上下来回很多次。就这样慢慢地蹦跶着,她感觉很兴奋。

    解析

    饭厅象征着做梦人的社交生活和分享之意,但是这个房间是空荡荡的,也许暗示着特丽莎的孤独。久无人坐的椅子也许也代表着她想要创作的小说,仍然还未开始。

    红色可以代表能量和活泼的性格。虽然木头能够代表正直和可靠性,但它也能代表束缚——呆板的生活方式。所有这一切都强化了我们对特丽莎的这样一种印象:她渴望一种更加满意的感情生活,但现在却令人十分沮丧。也许她想要接触更多的读者,同样也想扩大自己的朋友圈。

    花朵形状的钟与特丽莎的写作天赋有关。但是时间一直都在流逝,创作之花却还未开放。斯特芬妮的表现暗示了这一点,在特丽莎看来,她的朋友并没有给予她需要的鼓励。

    梦变化得很突然,也许暗示着这其实是合二为一的两个梦。墙面变成深蓝色——也许是失望的“蓝色”。银色是月亮、魔法和灵感的象征,而特丽莎尽管害怕但还是爬上去的梯子,暗示着她应该在自己的创作生涯中冒更多的险:她摔了下来,但是又弹了回去。

    梦似乎是在告诉特丽莎,如果成功没有及时到来,也不要泄气。也许快乐的上下弹动是一种无拘无束的创作形式:她也许可以通过不太严肃,而不是太过郑重其事的方式来使用自己的天赋,以找到满足感。就眼前来说,这也许并不能带来友谊:作家大都是孤独的。但是以后的事情谁知道呢?弹动也许也是在鼓励她,在孩子小时候要多与他们一起玩耍——虽然没想到的是,她的孩子并没有出现在梦中。

    梦可以通过多个层面,同时反映很多不同的不满。在此,做梦人既觉得孤独(她是个单亲妈妈,社交机会很少),也对自己的创作觉得沮丧。这个梦暗示着冒险也许能带来更多触手可及的满足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