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武功第一-纷争不已的后九帝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忽必烈曾经采用汉法立太子以确定皇位的继承,但由于蒙古传统势力太大,选汗会议制继续存在。选汗制与立太子制交错而行,使元朝皇位的继承长期以来不能形成确定的制度。蒙古宗王常利用推选皇帝来争夺权力,元朝的统治越来越不稳了。

    元朝自元武宗即位到元惠宗退出大都的六十年间,长期陷入皇位的纷争之中,先后出现了九个皇帝,对皇权的争夺总是和实行汉法的贵族与蒙古贵族保守势力的斗争结合在一起。

    (一)一家三帝

    元成宗铁穆耳有两个皇后,一个是伯岳吾氏卜鲁罕皇后,一个是弘吉剌氏失怜答里皇后。

    卜鲁罕皇后没有生育,元成宗唯一的儿子德寿是失怜答里所生。大德九年(1305年)五月,德寿被立为皇太子后,于当年十二月病死。失怜答里受此打击后精神失常,很快也离开了人世。

    元成宗失去了唯一的儿子,自己又因长年酗酒身体很差,难以再有儿女,便想到了自己的侄儿。

    忽必烈生前曾立次子真金为太子,真金病死后留下三个儿子,即甘麻剌、答剌麻八剌和铁穆耳。忽必烈立铁穆耳为皇太孙;甘麻剌先后被封为梁王、晋王,率军镇守北疆;答剌麻八剌一直留在忽必烈身边。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答剌麻八剌受命出镇怀州(今河南沁阳),尚未到任就生病回京,于次年春天去世。答剌麻八剌也有三个儿子:阿木哥、海山、爱育黎拔力八达。其中阿木哥是汉族侍女郭氏所生,海山与爱育黎拔力八达是正妃弘吉剌氏答己所生。

    元成宗大德三年(1299年),由于原来镇守漠北的宁元王阔阔出在镇守边疆时过于松懈,元成宗命侄子海山代其职。大德八年(1304年),海山被册封为怀宁王。元成宗病死时,他远在青海驻防。海山曾挥军打败反对忽必烈的西北宗王海都,军功显赫,部队精良。

    大德十年(1306年),元成宗病情渐重,卜鲁罕皇后与左丞相阿忽台设下计谋,将答己和幼子爱育黎拔力八达母子贬放怀州。

    元成宗病逝后,卜鲁罕皇后与左丞相阿忽台等人决定先由皇后摄政,让忽必烈的孙子安西王阿难答辅政,最终将帝位传给阿难答。

    阿难答是忽必烈孙子中年纪最长的,倾向于伊斯兰教,熟读《古兰经》,并擅长阿拉伯文,是宁夏的长官,即达鲁花赤。在其势力范围内,他是伊斯兰教的热情宣传者。

    卜鲁罕皇后的政敌右丞相哈剌哈孙暗地里派人通知身在西北带兵的海山及身在怀州的答己与爱育黎拔力八达,让他们立即以奔丧为名赶回上都夺位。

    答己与幼子先期抵达上都后,卜鲁罕皇后眼见政敌来到,便和阿难答等人商议,决定趁三月初三为爱育黎拔力八达庆贺生日之机除掉这对母子。

    爱育黎拔力八达知道他们的阴谋后,在三月初二这天抢先动手,将卜鲁罕皇后和阿难答等人一网打尽。

    这时,诸王都劝爱育黎拔力八达即皇帝位,但他因哥哥海山握有重兵,便先以监国之名掌握政权,并派使者奉玉玺北迎海山。

    大德十一年(1307年)五月,海山到达上都,在赐死安西王阿难答等人之后,空缺四个多月的皇位终于有了新主人。海山即位,史称元武宗。

    元武宗是答剌麻八剌家的第一帝。

    元武宗称帝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处置政敌卜鲁罕皇后。这时,她已被爱育黎拔力八达以“私通安西王阿难答”的罪名贬居东安州(今河北廊坊)。元武宗废掉卜鲁罕的皇后头衔后,将她就地赐死。

    元武宗将母亲答己尊为皇太后,又将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封为皇太弟,规定死后帝位由皇太弟继承。爱育黎拔力八达许诺自己身后将皇位传回给哥哥的儿子,彼此约定“兄终弟及,叔侄相继”,帝位由兄弟二人的家族轮流继承。

    元武宗即位后,下令体恤征戍之士及供役繁重的役卒,免除大都、上都和隆兴(张北)的三年差税;对云南、八番等地免除一年的差役;对外逃复业者免差役三年。

    元武宗允许民间冶铁,以此恢复和发展生产。对受灾地区停收山林湖泊税,听任贫民渔牧。鼓励兴办学校,免除儒者的差役。

    为了巩固统治,元武宗大量任用亲信执掌枢要,将前朝文武大臣全部更换。

    元武宗遵循汉制,尊儒重道,遣大臣用太牢祭祀孔子,加号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对全国遵行儒教者予以优赦。由于元武宗尊崇儒教,宫廷内外习经成风。

    元武宗喜怒无常,有时能宽大为怀,有时却十分残暴。

    元武宗耽于享乐,生活奢侈,挥金如土,大赏诸王、宗族。又大兴土木,建筑中都城,致使财政困难重重。为摆脱财政危机,开始发行至大银钞,使财政赤字更为严重,物价上涨,百姓深受其害。

    元武宗有很多妃子,亦乞烈氏生了和世,唐兀氏生了图帖眭尔。有人曾劝元武宗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因右丞相康里脱脱反对而作罢。

    元武宗尊奉西僧,特建兴圣宫,常请僧人礼佛祈福。他派兵一千五百人及大量民工修建五台山佛寺,还让其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主持在大都城南建寺,令喇嘛翻译佛经。他下诏凡百姓殴打西僧者截手,骂西僧者断舌,致使西僧胡作非为,成为国中一害。

    元武宗重用小人,南宋小太监李邦宁入宫后因善于阿谀奉承,竟被封为大司徒兼左丞相。

    元武宗沉湎酒色,身染重病。至大四年(1311年)元旦,元武宗病倒,七天后病逝,终年31岁。

    依据元武宗即位时的定议,同年三月,爱育黎拔力八达在大都即位,史称元仁宗。

    元仁宗是答剌麻八剌家的第二帝。

    元仁宗即位后,大张旗鼓地进行改革,取消尚书省,停用至大银钞,减裁冗员,整顿朝政。

    延祐元年(1314年),在王约等汉臣“兴科举”的倡议下开科取士,史称“延祐复科”。元灭金国和南宋后,科举被废弃。“延祐复科”使汉族士人获得了晋升途径,民族矛盾有所缓和。

    元仁宗自幼熟读儒家经典,曾命王约等将《大学衍义》节译成蒙文赐给臣下,并说:“治天下,有此一书足矣。”

    元仁宗还命人将《贞观政要》和《资治通鉴》等书摘译成蒙文,令蒙古人和色目人诵习。

    元成宗即位时,曾令中外崇奉孔子,命国子祭酒刘康到曲阜用太牢祭孔子。

    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年)六月,又以宋儒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司马光、朱熹、张栻、吕祖谦及元儒许衡从祀孔子。次年,令孔子五十三世孙袭封衍圣公。

    延祐三年(1316年)六月,元仁宗封孟轲之父为邾国公,封其母为邾国夫人。

    元仁宗通过对孔孟程朱以至元儒许衡等的崇奉表明对儒学的尊崇,他曾握紧拳头对大臣说:“所重乎儒者,为其握持纲常如此其固也。”又说:“儒者可尚,以能维持三纲五常之道也。”

    二程、朱熹所倡导的道学(理学)发展儒学为三纲五常,提倡臣下为君主、妇女为夫君守节。元仁宗以程、朱学说为科举考试的官学,每年还要访求烈女节妇,特别是夫死自尽殉葬的烈妇,由朝廷予以旌表,并多次旌表各地的孝子。元仁宗大力提倡道学的纲常节孝,用以维护元朝的封建统治。

    元仁宗巡幸漳河的时候,正好赶上暴风雪。一个老农捧上了一碗粥,近侍都不想让皇帝喝。元仁宗说:“当年汉光武帝落魄时也喝过粥啊。大丈夫不经受艰难,怎知稼穑之苦呢?”于是,他命人把粥端来喝了。喝罢粥,元仁宗赏赐老农一匹绫,感谢他通过献粥让自己受到启发和教益。元仁宗到邯郸后,下旨给全国的县令说:“百姓生活很苦,而地方上的士兵竟多行不法,地方官吏也常常欺凌百姓,巧立名目滥收杂税,一定要纠察。”他还命令王傅到全国各地巡查,了解政策的贯彻情况,让百姓得到了实惠。

    元朝历代皇帝中,元仁宗是较有作为的。

    元仁宗即位后,答己仍然是皇太后。

    早在元武宗在世时,答己就已经开始收纳男宠并插手朝政了。元武宗死后,她抓紧元仁宗尚未即位的间隙,下令提拔男宠铁木迭儿为右丞相,并且要求元仁宗对铁木迭儿言听计从。第二年,答己又降下懿旨,准备提升铁木迭儿为太师,名将张弘范之子张珪坚决抵制这个荒唐的任命。元仁宗对铁木迭儿非常不满,接纳了张珪的意见。

    答己得知后勃然大怒,竟趁元仁宗出巡之机传旨让张珪入宫,让亲信将张珪打得奄奄一息。元仁宗回京后,要捉拿铁木迭儿问罪,铁木迭儿竟逃入答己的寝宫,元仁宗不敢搜母亲的寝宫,只得作罢。

    延祐二年(1315年)十一月,元仁宗册封元武宗长子和世为周王,令其出镇云南。

    老奸巨猾的铁木迭儿秉承答己之意,立即主动向元仁宗上奏折,请元仁宗不要顾忌与元武宗“兄终弟及,叔侄相继”的约定,尽快册立自己的儿子硕德八剌为皇太子。元仁宗接到这份奏折后,心中大喜。

    延祐三年(1316年)十二月,硕德八剌被册立为皇太子。为防日后有人重提元武宗的旧话,元仁宗还特意从羽林军中调出一万人给皇太子,并让皇太子参与军政大事。

    皇太子人选确定四年后,元仁宗病逝,享年36岁。

    按规定,要等到三月皇太子才能正式称帝。在这段间隙里,朝政由太皇太后答己执掌。答己利用这个机会,大规模铲除异己,提拔宠臣。元仁宗死了才几天,她便将自己宠爱的奸夫铁木迭儿任命为中书右丞相,又将曾经弹劾铁木迭儿的中书右丞相萧拜住、御史中丞杨朵儿只、上都留守贺胜强行处死。

    硕德八剌随后登基,史称元英宗。元英宗是答剌麻八剌家的第三帝。

    元英宗即位后,他任命自己的亲信拜住为中书左丞相,与铁木迭儿分庭抗礼,不肯受祖母答己的控制。

    不久,有人告发说:“太皇太后重要党羽岭北行省平章政事阿散、中书平章政事黑驴、御史大夫脱忒哈、徽政使失列门等搞阴谋,要废掉皇帝,另立新君。”

    元英宗立即下令将这些人抓了起来。审案前,拜住就案情向元英宗讨主意时,元英宗问:“若是审到最后,他们把太皇太后扯进案子里来,那该怎么办?”于是,为了保护太皇太后,元英宗不由分说就把这些人斩首了。

    答己没料到自己一手扶立的皇帝竟如此强硬,后悔道:“我怎么会有这样一个孙子!”眼看着自己的亲信一个个死在自己一力保举的孙子手里,尤其是被杀的还有自己的新宠徽政使失列门,答己终于不堪打击,病倒在床,老奸夫铁木迭儿也吓出病来。

    至治二年(1322年)八月,铁木迭儿死了。没过多久,郁郁寡欢的答己也在这年九月去世。

    这时,元英宗立即开始大刀阔斧地推行新政,严重地触犯了蒙古、色目人的特权。

    元英宗有三位皇后,长后速哥八剌最为聪慧,元英宗的得力助手拜住就是因为得到她的大力推荐才担任丞相的。见元英宗年轻气盛,急于推行新政,速哥八剌非常担忧。她常常穿戴整齐地去迎接元英宗下朝,利用一切机会向元英宗进谏,希望他不要操之过急,要多栽培一些亲信之后再稳重行事。

    元英宗崇佛,下诏令各郡建八思巴殿,规模超过了孔庙。他在上都建了一座金塔贮藏佛的舍利子,还下诏在各地修建佛寺。一天,元英宗问拜住:“可否用佛教治天下?”拜住回答说:“清净寂灭只可自治,若治天下而不讲仁义,则纲常必然混乱。”于是,元英宗不仅崇佛,还重用儒生,起用名将张弘范之子张珪为中书平章政事辅政。

    铁木迭儿病死后,拜住于十月升任右丞相,朝中不再设左丞相,由拜住独理朝政。

    铁木迭儿死后,拜住处置铁木迭儿父子及其义子铁失等贪赃不法之事,将铁木迭儿之子八思吉思处死,而特赦了铁失。

    次年五月,监察御史盖继元等又检举铁木迭儿“奸险贪污”,元英宗下令毁了铁木迭儿及其父、祖之碑,追夺官爵及封赠制书。

    元英宗一面推行新政,一面大规模诛杀答己与铁木迭儿的余党,引起了他们的恐慌。不久,反对新政的人和不甘心坐以待毙的铁木迭儿余党串通起来。铁木迭儿的义子铁失、知枢密院事也先帖木儿、大司农失秃儿、前平章政事赤斤铁木儿、前云南行省平章政事完泽、治书侍御史镇南、宣徽使所南等联合几位蒙古宗王密谋拥立新帝,他们选中的新帝是晋王也孙铁木儿,即元成宗铁穆耳长兄甘麻剌的长子。

    至治三年(1323年)夏天,元英宗决定离开上都返回大都。乱党见有机可乘,决定在途中下手,并在元英宗起程前派人向晋王也孙铁木儿报信,通知他准备称帝。

    八月五日这天,元英宗由上都起程南下。当天晚上,浩浩荡荡的队伍在南坡店(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距元上都二十里)驻扎。

    当天夜里,叛党迫不及待地动手了。元英宗和拜住双双毙命,这场宫廷政变被称为“南坡之变”。

    上面这三位皇帝都出于忽必烈太子真金的次子家,前两个是兄弟,是答剌麻八剌的儿子,最后一个是答剌麻八剌的孙子。

    (二)一家二帝

    忽必烈太子真金的长子甘麻剌被封为晋王,镇守北方边疆。甘麻剌死后,长子也孙铁木儿袭封晋王,仍镇守漠北。铁失发动政变后,立他为帝,史称泰定帝。

    泰定帝是甘麻剌家的第一帝。

    为了洗脱自己暗中参与政变的嫌疑,泰定帝即位一个月后就开始大清洗,不到三个月就将曾经拥立他并参与政变的大臣全部杀掉,几名参与政变的宗王也被流放边陲。

    泰定帝命平章政事张珪、翰林学士忽都鲁都儿迷失、学士吴澄、集贤直学士邓文原等讲《帝范》、《资治通鉴》、《大学衍义》、《贞观政要》等书,以示学习“汉法”。

    泰定元年(1324年)立皇子阿速吉八为太子,并敕中书省臣访求名儒作辅佐太子。

    泰定二年(1325年),泰定帝收到陕西中部县(今黄陵)道人状子一案。原来,黄陵县在元朝时称中部县,当地有一个史知府的儿子不务正业,民愤极大,因此人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死可恶”。一天,死可恶带着恶奴来到桥山打猎,一群梅花鹿逃到桥山顶上的柏树林中躲了起来,死可恶领着恶奴追进桥山柏树林用箭乱射。看守陵园的道人虽已年过六旬,却鹤发童颜,功夫超群。他一见有人骑马闯进陵园,立即大喝一声:“哪里狂徒如此无礼,竟敢在黄帝陵园捕鹿!”说着,一个箭步上前抓住马缰绳。死可恶在马上冷笑一声说:“老爷我就要在这里射鹿,看谁敢管!”一句话惹恼了道人,一拳就将死可恶打下马来。死可恶从地上爬起来扑向道人,道人将左腿轻轻一扫,死可恶又跌了个狗啃泥,把两颗门牙全碰掉了。史知府听说儿子被打,还碰掉两颗门牙,哪肯罢休,立即写信要求中部县令严办道人。中部县令刚直不阿,没有屈服于史知府的压力,连夜给泰定帝写一份奏章,连同史知府写给他的信件一并上呈。泰定帝看罢奏章后十分生气,立即降旨将史知府革职,并赐给中部县令三种特权:第一,对破坏黄帝陵园的林木、建筑等的一切歹徙,查明事实后不必上报,县令有权就地正法;第二,如有紧急公事,县令可越级直接上书皇帝;第三,凡巡抚以下官员前来祭黄陵,县令不再出城迎送。泰定帝怕他的圣旨执行不力,又亲自颁发了保护黄帝陵的法令,法令中说:“不畏公法之人,执把弹弓,吹筒辄入本宫,采打飞禽,掏取雀鸟,将飞檐走兽损坏,又有愚徒之辈,泼皮歹人,赍夯斧具,将桥陵内所长柏树林木斫伐等事……禁约无得似前搔扰,如有违犯之人,许诸人捉拿到官,痛行断罪。泰定二年六月八日。”这道法令刻成碑文,保存在黄帝庙碑林里,距今已近七百年,是中华民族在六百多年前颁发的第一道保护黄帝陵的法令。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沿用元朝泰定帝规定,把中部县令由七品官升至五品官,以便处理一些来不及上报的案件。此外,又在桥山山顶上专门立了“文武官员至此下马”的石碑,提醒前来谒陵拜祖的人在祖先陵前一定要庄重严肃。

    泰定帝还是佛教的狂热崇奉者,他曾向帝师接受佛戒。泰定帝还在各地建佛寺,屡修佛事。为了争取色目人的拥戴,泰定帝在上都重建伊斯兰教礼拜寺,还在大同路建了礼拜寺。

    泰定帝在位五年,为了防止元英宗的命运重演,他早早就做好预防。泰定元年(1324年)三月,刚刚坐稳皇位的泰定帝便册立(弘吉剌氏)八不罕为皇后,同时册立八不罕所生的儿子阿速吉八(天顺帝)为皇太子。

    八不罕是一个非常强悍泼辣的女人,除参与朝政之外,还沉湎于巫术佛法。

    致和元年(1328年)七月,36岁的泰定帝在上都病逝,八不罕立即以皇后身份执掌朝政。她过于自信,虽知危机重重,却没有让儿子立即即位,而是先以皇后的名义处理政务,过一把摄政女王的瘾。她命亲信平章政事乌伯剌赶往大都收掌百司印章,颁布皇后敕书,安抚官员。

    燕铁木儿是元武宗的亲信,此时已经当上了大都留守,手中掌握着枢密符印,能调动军队。

    燕铁木儿一直感激元武宗当年的知遇之恩,早在泰定帝重病期间就已经开始策划迎立元武宗之子即位,现在终于等到了机会。

    八月四日这天,趁着满朝文武齐聚兴圣宫听使者宣读八不罕皇后敕书的时候,燕铁木儿指挥亲信武士将不在自己笼络中的朝臣和宗王统统活捉,然后宣布了迎立元武宗之子的决定。大家见性命都掐在他的手里,只得唯命是从。

    按照即位顺序,燕铁木儿本该首先拥立元武宗的长子和世,但和世远在边陲封地镇守,一时难以返回大都。燕铁木儿为防时间拖得太久发生意外,便派人前往江陵请元武宗次子图帖睦尔先返京登基。

    这年九月,图帖睦尔回到大都,于十三日登基称帝,史称元文宗。

    元文宗称帝的同时,颁布了一道诏书,向天下人许诺说自己是迫于形势才称帝的,只待兄长和世返回,便将帝位奉还。

    听说图帖睦尔称帝了,上都城内属于泰定帝一派的大臣、宗王和后妃们也不甘示弱,立即拥立皇太子阿速吉八为帝,改元天顺,史称天顺帝。

    天顺帝是甘麻剌家的第二帝。

    天无二日,国无二君,两都内战立即爆发了。

    燕铁木儿身先士卒,率军冲杀,元文宗一派的军队屡屡获胜,终于在十月十三日攻克上都,天顺朝只存在了三个月。

    泰定帝的朝臣和宗王多被斩杀,泰定帝的后妃们都被幽禁起来,年仅9岁的天顺帝从此下落不明,有人说死于乱兵,有人说被燕铁木儿杀了。

    上面两位皇帝都出于忽必烈太子真金的长子甘麻剌家,一个是甘麻剌的儿子,一个是甘麻剌的孙子。

    (三)一家四帝

    致和元年(1328年)七月,泰定帝病死,知枢密院事燕铁木儿在大都发动政变,谋立元武宗之子图帖睦尔为帝,遣使至江陵迎其入都。九月,图帖睦尔即帝位于大都,改元天历,史称元文宗。

    元文宗是海山家的第一帝。

    在燕铁木儿及其所属钦察军团和一部分元武宗旧部的支持下,元文宗攻取上都,废了泰定帝的儿子,接着又调兵平定了四川、云南的反对集团。

    元文宗即位一年后,迫于形势,让位于总领漠北军事的哥哥和世。元文宗派遣使臣北迎和世,和世自北方边境起行。

    天历二年(1329年)一月,和世在哈拉和林即皇帝位,史称元明宗。

    元明宗是海山家的第二帝。

    三月,图帖睦尔遣中书右丞相燕铁木儿奉皇帝玉玺前去迎接元明宗,元明宗加号燕铁木儿为太师,仍为中书右丞相。

    燕铁木儿本是诚心诚意拥戴元武宗之子为帝的,但当他北迎元明宗并一路随行之后,却发现元明宗身边的宗王和重臣都对他因妒生恨,元明宗本人也因未亲历政变之故,对他没有元文宗那样热情。燕铁木儿大失所望,便对元明宗起了杀机。

    元明宗依据元武宗、元仁宗兄终弟及的旧例,于四月间派武宁王彻彻秃去大都立图帖睦尔为皇太弟。五月,图帖睦尔自大都出发,北上迎接元明宗。

    这时,元明宗也动身南下,于八月初到了上都附近的旺兀察都。图帖睦尔前来朝见,元明宗在行帐中为皇太弟及诸王大臣设宴。席上,燕铁木儿用毒药害死了元明宗。于是,图帖睦尔再次即皇帝位于上都。

    元文宗自幼谪居海南,在汉地长大,热爱汉文化。即位后,他任用通晓汉文化的蒙古和色目官员,一些汉人也受到重用,汉文化受到重视和提倡。

    天历二年(1329年)二月,元文宗在大都建立奎章阁学士院,以精通汉文化的翰林学士承旨忽都鲁都儿迷失和赵世延为奎章阁大学士,在奎章阁置学士员,每天将祖宗明训和古今治乱得失史事讲给元文宗听。奎章阁又设授经郎二员,讲授经学,让勋旧、贵戚子孙及年幼的近侍入学肄业。

    元朝自建国以来,蒙古皇帝和宗王大都不通汉语。元仁宗实行科举后,研究汉学的蒙古文士逐渐增多。元文宗建奎章阁后,儒学在蒙古人和色目人中得以进一步推广。

    元文宗建奎章阁后,又命翰林国史院与奎章阁学士院整理史事,仿《唐宋会要》体例,编纂《经世大典》,凡八百八十卷,目录十二卷,公牍一卷,纂修通议一卷。

    《经世大典》保存了大量的元代典制,成为明朝初年纂修《元史》的依据,是元文宗推行汉法崇尚文治的一个重要标志。

    元文宗极力尊孔崇儒,以争取汉人的拥戴。元文宗遣儒臣曹元用去曲阜代祀孔子,修葺曲阜孔庙,并在曲阜建颜渊庙。

    天历三年(1330年),元文宗加封孔子父母及诸弟子:孔子父叔梁纥为启圣王,母颜氏为启圣王夫人,颜渊为兖国复圣公,曾子为郝国宗圣公,子思为沂国述圣公,孟子为邹国亚圣公。接着,元文宗又追封宋儒程颢为豫国公,程颐为洛国公。同年,元文宗又以董仲舒从祀孔庙,位在七十子之下。

    元文宗遵循儒家礼仪,亲自在京师南郊祭祀昊天上帝,并以元太祖成吉思汗配享。

    元文宗也崇奉佛教,用以维护统治。他即位后,从帝师受佛戒,作佛事六十日。元朝自忽必烈封八思巴为帝师后,历代元帝相承。佛教受到尊崇,僧徒也享有多种优厚的待遇。

    元文宗不仅是个好皇帝,而且还是个大才子。他的诗做得很好,有帝王气派。他的书画受赵孟頫影响,落笔过人,令人惊服。元文宗御笔《相马图》留传至今,在整体布局构图、陪衬景物安置和绘画思路、人物服饰等方面都继承了唐代传统画法,人物描绘十分传神。这幅画中的马形态生动,有唐人画马的韵味,但又脱离了刻板的平面描绘,具有多维立体的视觉效果。

    元文宗日理万机,一有闲暇就喜欢下围棋,而且下得很好。元文宗棋艺颇得国手传授,造诣非浅。大臣虞集说:“自古圣人制器,精义入神,各以致用,非有无益之习也。故孔子以弈为‘为之犹贤者乎已’。孟子以弈之为数,如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且夫经营措置之方,攻守审决之道,犹国家政令,出入之机,军师行伍之法,举而习之,亦居安虑危之戒也。”元文宗对此语深表赞同。

    天历三年(1330年)三月,元文宗封皇子阿剌忒纳答剌为燕王,意在以燕王作为皇位继承人。

    元明宗的妃子迈来迪生子妥懽帖睦尔,元明宗的皇后八不沙生子懿璘质班,依照前朝“兄终弟及,叔侄相继”的惯例,他们都有继承皇位的资格。

    四月间,元文宗皇后卜答失里害死了八不沙,扫除了立太子的障碍。

    十二月,元文宗立燕王为太子,但不到一个月太子就病死了。这对元文宗来说是个致命的打击,使笃信宗教的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

    元文宗通过弑兄重新登上帝位,临死之际良心发现,为了赎罪,决定在他死后立元明宗之子为帝。

    至顺三年(1332年)十月,卜答失里奉元文宗遗诏,拥立年仅7岁的懿璘质班为帝,史称元宁宗,卜答失里成了元朝的实际统治者。

    元宁宗是海山家的第三帝。

    同年十一月,元宁宗病逝,在位仅43天。

    元宁宗病逝后,卜答失里下令立妥懽帖睦尔为帝,史称元惠宗。

    元惠宗是海山家的第四帝。

    元惠宗于元仁宗延祐七年(1320年)出生,称帝这年才13岁,但他却做了近四十年的皇帝。在后九帝六十年间,他在位期间几乎占了三分之二。因此,有关他的故事也就特别多。

    元惠宗是元明宗的长子,八不沙被杀时,他被驱逐,先被驱逐到高丽,后来又被迁到广西。

    元惠宗虽然做了皇帝,但国家大权仍在皇太后卜答失里手里。卜答失里在元惠宗登基的同时,就把自己的亲生儿子燕帖古思立为皇太子了。

    元惠宗称帝两个月后,听从卜答失里的安排,册立钦察氏答纳失里为皇后。

    答纳失里出身显赫,是元文宗的权臣燕铁木儿之女。

    答纳失里是在父亲燕铁木儿去世两个月后当上皇后的。尽管燕铁木儿已经去世,但这个家族的势力还在。就在答纳失里被封为皇后的同时,她的叔父撒敦进封荣王、左丞相、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答纳失里的哥哥唐其势则子承父业,做了太平王。

    答纳失里入宫后,越来越张狂,动辄打骂元惠宗身边的宫女。元统二年(1334年)五月,她竟派太监博啰特穆尔传下懿旨,把由国家专卖的盐十万引据为自己的私房钱。一引为400—600斤,元惠宗对这位皇后毫无办法,只得隐忍。

    当年,元武宗手下共有三位重臣,其中色目人有康里脱脱与燕铁木儿,另一个是蒙古人伯颜。元惠宗即位时,康里脱脱和燕铁木儿都已经死了,论资历论功劳,便轮到伯颜当政了。

    元统三年(1335年)初,撒敦病逝。虽然撒敦的左丞相之职由唐其势继承了,但右丞相伯颜已成为事实上控制朝政的人。

    唐其势不甘居人下,决定像父亲那样发动一次政变。他联合身在上都的叔父句容郡王答里以及宗王晃火铁木儿等人,要废掉元惠宗,立晃火铁木儿为帝,然后由自己指挥皇帝。

    政变计划很快走漏了风声,唐其势却一无所知。至元元年(1335年)六月三十日,唐其势带着兵马由大都城外冲到皇宫时,一下子就陷入了伯颜预先埋伏好的包围圈中。唐其势见势不妙,立即和弟弟塔剌海一起往后宫里跑,指望靠皇后答纳失里保住性命。结果,不但没有保住自己的性命,连答纳失里也被伯颜矫诏毒死了。

    在答纳失里死后的第三年,即至元三年(1337年)三月,元惠宗依照伯颜的意志册立伯颜忽都为皇后。

    元惠宗并不爱这位皇后,他爱的是高丽贡女奇氏。

    高丽是元朝的一个属国,每年都要向元朝进贡,在贡品中占相当比重的不是财物,而是贡女。

    奇氏虽然出身贫贱,但生性黠慧。刚到元惠宗身边时,她只不过是一名递茶的宫婢,但元惠宗渐渐觉得离不开她了。

    奇氏在被选为贡女前,在高丽故乡已有恋人。那个少年名叫朴不花,对奇氏情深爱笃。奇氏被选为贡女后,为了能与情人相依相伴,朴不花自愿做了宦官,随奇氏一起被贡入元宫。

    伯颜忽都出自名门,从不争宠,整日端坐坤德宫,既不参与朝政,也不管后宫是非。她连自己生活的那个宫院都很少走出去,因此也就没有什么是非找上她。二十多年间,她不但不过问财务,就连一些必须的生活开销都尽量节约。以至于她死后身无长物,只留下了一些陈旧过时的衣服。

    伯颜忽都皇后死于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八月,享年42岁。自15岁被权臣推上皇后位置以来,她在皇宫中度过了二十七个年头。因她处处谨慎,奇氏虽然虎视眈眈,她的皇后之位却从来没有动摇过,她的家族也没有受到任何牵连。

    元王朝建立伊始,国人被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与南人。汉人与南人地位比蒙古人及色目人低,蒙古人及色目人即便对汉人和南人殴打或杀害,也不必承担相应的罪责。到元仁宗以后,在各种努力下,这些法规开始有些松动了。但伯颜上台后,坚决执行老规矩,蒙古人、色目人若殴打汉人或南人,挨打者连反抗自卫的权利都没有。

    伯颜还下令终止科举考试,将官学全部停止,从前各处用于供应儒生费用的庄田赋税收入全部改为禁军军费。

    伯颜规定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六部、宣慰司、廉访司及各路、府的官长幕僚全由蒙古人、色目人担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伯颜下令不准汉人、南人学习蒙古文字。元朝规定地方及中央各级主要官员必须通晓蒙古文字,如今剥夺了汉人、南人学习蒙古文字的权利,也就完全剥夺了他们进入仕途的机会。

    伯颜认为汉人、南人太多,因此要杀尽张、王、刘、李、赵五姓人。这个主意太残酷了,不但遭到元惠宗的否决,就连蒙古贵族也一律反对,伯颜只得作罢。

    伯颜在朝中飞扬跋扈,朝政都由他一手把持,天下人只知伯颜而不知皇帝。伯颜出行时,护卫精兵紧随其后,填街溢衢,元惠宗身边的仪卫和伯颜比起来反倒寥若晨星了。

    伯颜罢了科举,大力扶植亲信,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的官员都出自他的门下。

    对于伯颜的专横,软弱的元惠宗束手无策。至元四年(1338年),元惠宗甚至下诏在涿州、汴梁为伯颜建生祠,在南口为他立记功碑。在伯颜眼里,小皇帝算不了什么,以至天下的贡赋也得他先享受够了才轮到皇帝。久之,元惠宗对伯颜的不满越来越强烈了。

    每逢元惠宗外出时,伯颜总是让自己直属的禁卫军队在元惠宗周围巡行,禁止他接触大臣。伯颜还让自己的侄儿脱脱担当元惠宗的宿卫,随时监视皇帝。

    脱脱是伯颜哥哥马杞儿台之子,他见伯颜已经招得天怒人怨,便向自己的老师吴直方讨教。

    在吴直方的启发下,脱脱先与元惠宗为数不多的几个心腹交上了朋友,又趁宿卫之机向元惠宗陈情示忠,取得了元惠宗的信任。

    至元六年(1340年)二月,伯颜邀元惠宗出猎,脱脱见时机已到,便劝元惠宗装病推辞,谁知伯颜坚请,元惠宗不得不派皇太子燕帖古思随伯颜出猎。

    伯颜一行刚走,脱脱便将京城各城门的钥匙收在自己手中,还派亲信把守各城门。

    当天晚上,脱脱将元惠宗移至玉德殿居住,召各部大臣入宫听命。

    二鼓时分,脱脱派皇太子的宿卫官月可察儿率三十精骑赶往狩猎驻地柳林,将太子悄悄接回京城。

    太子平安回京后,脱脱命人写好贬黜伯颜为河南行省左丞相的诏书,连夜派平章政事只儿瓦夕赴伯颜营地宣读。

    伯颜大吃一惊,想进京问个明白,脱脱坚决不开城门,在城上向下喊话说:“有旨贬黜丞相一人,诸从官无罪,可各还本卫。”跟从伯颜出猎的兵将一听这话,一下子都散了。

    伯颜见大势已去,只得前往河南。上路不到一个月,另一道诏书又到了,令伯颜转往南恩州阳春县(今广东阳春县)安置。不久,伯颜病死于途中。

    伯颜垮台后,元惠宗在脱脱的辅佐下掌握了朝中大权,将伯颜的党羽全部赶出朝廷。

    这年六月,元惠宗降诏废了叔父元文宗的庙主,将婶母卜答失里徙往东安州安置,将堂弟燕帖古思流放高丽。卜答失里到东安州不久就病死了,燕帖古思则在流放途中遇害身亡了。

    元惠宗亲政了,而奇氏也等到了提高自己地位的机会。

    奇氏最盼望得到的是皇后的宝座,但伯颜忽都皇后循规蹈矩,元惠宗和奇氏找不到废后的把柄,于是便暗中示意大臣沙剌班,让他援引元朝数后并立的先例,提议册立奇氏为第二皇后,理由是奇氏在至正五年(1345年)冬生下了皇子爱猷识理达腊。

    奇氏当上第二皇后之后,她的祖宗三代都被元王朝追封为王爵。奇氏家族子弟顿时平步青云,开始目中无人,并横行霸道起来。不久,他们便在高丽闹得天怒人怨了。高丽国王虽然心中不满,但碍于元惠宗的面子,也不得不忍让三分。不久,奇氏家族竟然有人密谋在高丽篡位称王,高丽国王再也不能容忍了,立即赶在奇氏家族动手之前将他们一网打尽,统统杀光。

    奇氏得知消息,大哭不止,向元惠宗哭诉,诬称高丽国王图谋不轨。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元惠宗降旨废高丽王,册封大都城里的高丽皇族塔思特木儿为新高丽王,并立奇氏族人三宝奴为高丽太子,随后派知枢密院事崔帖木儿率军一万送这两人去高丽。高丽国王早有准备,在鸭绿江边埋伏一支精兵,将元军打得溃不成军,仅剩十七人逃回大都。

    回头再说伯颜倒台后,元惠宗起用脱脱当政,宣布改革,历史上称为“脱脱更化”。

    脱脱改革的主要措施有:(1)恢复伯颜废了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始于隋朝,元朝建立后直到元仁宗时才实行科举制度。伯颜掌权后,为防止汉人做官,下令废了科举,如今又恢复了。(2)置宣文阁,恢复太庙四时祭祀。(3)平反冤狱。(4)开马禁,放宽政策,为农民减赋。脱脱上台后,下令免除百姓拖欠的杂税,放宽了对汉人、南人的政策。此前民间禁止养马,脱脱上台废除了这一禁令。(5)主持编写宋、辽、金三史。元朝初年,元世祖忽必烈曾降诏编修宋史、辽史和金史,但是,因为这三个国家同时存在,修史时究竟以哪一个国家为正统才好,大家争论不休,所以未能修成。脱脱主张分别撰写这三个国家的历史,不分谁是正统,谁为附庸。元惠宗同意后,由脱脱担任都总裁,开始修史。(6)编写《至正条格》。《至正条格》是元代法规之一。元惠宗至元四年(1338年)三月,命中书平章政事阿吉剌根据《大元通制》编定条格,于至正六年四月颁行。其中包括诏制150条、条格1700条、断例1059条,分祭祀、户令、学令、选举、仓库、捕亡、赋役、狱官等27目。

    元惠宗一朝,吏治腐败,百姓受尽盘剥。至正五年(1345年),元惠宗决心整顿吏治,派出各路宣抚使审察各地官吏,有罪者四品以上停职,五品以下就地处决。但是,各路宣抚使到各地后,竟借机勒索,反而给百姓带来了更大的灾难。江西福建道宣抚使走后,当地百姓作歌说:“奉使来时惊天动地,奉使去时乌天黑地,官吏都欢天喜地,百姓却啼天哭地。”又说:“官吏黑漆皮灯笼,奉使来时添一重。”人们指责宣抚使“赃吏贪婪而不问,良民涂炭而罔知”。元朝官场贪污成风,宣抚使也都是贪官,当然无法过问地方官了。各级官吏利用元朝的人分四等的等级制度,多方盘剥汉人和南人,以贪污为能事,汉人和南人实在没有活路了。

    从至正四年(1344年)五月开始,黄河连年决堤,偏离了故道。原河道两岸大旱无水,决堤处又大发洪水。百姓无粮可食,逼得只好人吃人了。

    至正十一年(1351年)四月,元惠宗命工部尚书贾鲁征发汴梁、大名等地民工为黄河开凿新河道。官吏见有了新的发财机会,无不乘机舞弊,百姓深受其害。

    贾鲁自四月开工,七月便凿河完毕,黄河恢复故道。贾鲁治河成功后,元惠宗命翰林学士欧阳玄作《河平碑》记功。

    由于水旱成灾,连年饥荒,再加上贪官污吏敲骨吸髓,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百姓已经濒临死亡的边缘了。修黄河征发十五万民工,百姓负担极为沉重,死者枕藉。

    元朝虽然成功地修治了黄河水患,却也加速了农民起义风暴的到来。这时,北方白莲教首领韩山童及其教友刘福通决定抓住这一时机发动武装起义,推翻元朝。起义军头裹红巾为标志,人称红巾军。一石激起千层浪,全国各地纷纷起兵响应,战火燃起了。

    脱脱是公认的贤相,而奇氏却对脱脱心怀怨恨。因为在册立奇氏之子为皇太子时,脱脱曾经出于公心,表示不宜操之过急,以免尚在育龄的嫡后一旦生子不好处理。这使得奇氏的儿子一直拖到至正十三年(1353年)六月才正式立为太子。奇氏不顾王朝大局,想方设法要把脱脱搞垮。

    至正十四年(1354年),脱脱奉命统兵出征,讨伐在南方起兵反元的张士诚。临出发前,奇氏竟然联络太子指使朝臣弹劾脱脱。当脱脱成功地围困了张士诚三个多月,使其政权濒于崩溃之际,奇氏仍然不管不顾地在京城里为排挤脱脱而上下活动。结果,就在两军将要议和的节骨眼上,奇氏活动成功,脱脱被临阵罢官,贬放云南,并被矫诏赐死。

    奇氏终于报了仇,却给张士诚制造了一个绝佳的重生机会,元军优势不但尽失,反被张士诚打得四散奔逃。脱脱一死,国家栋梁摧折,元朝开始走上了灭亡之路。

    至正十五年(1355年)二月,刘福通将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迎至亳州,建立政权,国号为“宋”,建元龙凤,与元朝对立,成为汉族百姓心目中的正统。

    偏偏就在这时,元廷却乱成了一锅粥。奇氏见元惠宗沉湎酒色,对她日益疏远,心中十分担忧。于是,她想提前当上皇太后,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她开始联络朝臣,胁迫元惠宗提前禅位。

    奇氏派亲信朴不花找丞相太平游说,太平不愿参与此事。奇氏便亲自出马,宴请太平,太平仍然不愿参与此事。

    奇氏的行为很快传入元惠宗耳中,元惠宗得知他宠爱的奇氏居然要逼他禅位,极其气愤,很长时间不再搭理她。奇氏不思己过,反恨太平。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奇氏和皇太子一起设计陷害太平,太平被流放吐蕃,半路上被矫诏赐死。

    太平死后,围绕着逼禅一事竟发生了一系列的内战。

    奇氏在朝中为所欲为,包庇朴不花和搠思监两个宠臣。这两人终于惹恼了朝中官员,他们纷纷上书弹劾。结果,所有上书的人都被奇氏母子贬放,就连元惠宗的母舅老的沙都被流放了。

    元惠宗多年怠政,以至奇氏成了与他抗衡的异己势力。元惠宗无力搭救母舅,只得暗中安排他逃往大同镇帅孛罗帖木儿处藏身。

    奇氏母子仍然不肯罢手,让朴不花与搠思监诬告孛罗帖木儿谋反,要元惠宗削去他这名亲信的兵权。孛罗帖木儿知道剥夺自己兵权的旨意绝不可能出自皇帝,因而拒不受命。

    奇氏母子见状,便派太原镇帅扩廓帖木儿出兵大同,与孛罗帖木儿打内战。孛罗帖木儿闻讯大怒,径自派兵直闯大都,将皇太子打得东逃古北口。

    元惠宗为了平息孛罗帖木儿的怒气,将朴不花和搠思监交给孛罗帖木儿的军队带回去处治,出逃的皇太子才得以回京。

    听说朴不花和搠思监被孛罗帖木儿杀了,奇氏捶胸顿足,皇太子也不肯罢休。母子二人商量后,又派扩廓帖木儿攻打孛罗帖木儿。孛罗帖木儿这次亲自杀入大都,皇太子急忙逃往太原。

    孛罗帖木儿出任左丞相,又把部属安插在各个要害部门,把持了朝政。

    皇太子在太原征召各路兵马,连同扩廓帖木儿原有的太原驻军,打算讨伐孛罗帖木儿。

    孛罗帖木儿迁怒于奇氏,闯入皇宫将她抓了起来,囚禁在宫外总管府。

    奇氏身陷险境,立即传令亲信到宫里挑选多名美女赠给孛罗帖木儿。美人计立即奏效,奇氏被释,返回皇宫。

    不久,孛罗帖木儿的骄横渐渐让元惠宗不能忍受,元惠宗便同奇氏合谋,由奇氏设计将孛罗帖木儿骗入宫中杀掉,元惠宗又下令召回皇太子。

    奇氏派人给护送皇太子进京的扩廓帖木儿发去密信,要他拥重兵入城,逼元惠宗禅位。扩廓帖木儿也不愿意参与此事,离京三十里就将自己的军队遣返,只带少数侍卫护送皇太子进城。

    奇氏的图谋再次失败,又恨上了扩廓帖木儿。扩廓帖木儿对她母子的好处,她统统不顾了。

    扩廓帖木儿被封为太尉、左丞相等要职,但他不愿在京城这个是非之地久留,仅过了两个月就自请出京了。

    这时,江淮一带的农民起义军已经壮大起来,元惠宗急令皇太子领兵前去征讨。

    不料,皇太子在母亲的教育下,竟将扩廓帖木儿当成了头号大敌,根本不管起义军,一出京就杀向太原去了。

    元朝各路兵马将内战越打越大,朱元璋在他们的眼皮底下将南方的割据势力一一削平,又杀了小明王,准备做皇帝了。

    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八月,皇后伯颜忽都去世了。同年十二月,奇氏终于登上了她梦寐以求的正后宝座。

    奇氏数度逼宫,威胁皇帝禅位,居然还能正位中宫,元惠宗的肚量可谓大了。但是,奇氏虽然正位中宫,三年后元朝就灭亡了。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正月,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开始北伐,命大将徐达率军进攻大都。

    闰七月初一,徐达率军二十万渡过黄河,向北挺进,一路摧枯拉朽,如风卷残云,锐不可当。七月二十五日,徐达抵达通州(今北京通县),大都东边的门户被打开了。

    七月二十八日,元惠宗在清宁殿召集后妃和太子,宣布要逃回蒙古老家。宦官伯颜不花进谏说:“陛下宜固守京都,臣等愿募集兵民,出城拒战。”元惠宗不听,伯颜不花大哭道:“天下是世祖的天下,陛下当以死固守,奈何轻去?”元惠宗听了大为不快,拂袖而去。

    随后,元惠宗又在端明殿召见群臣,名为商议对策,实际上是安排撤退,为逃跑做准备。左丞相失烈门、知枢密院事黑厮等力劝元惠宗固守京城,元惠宗不肯听从。当晚三鼓时分,元惠宗携后妃和太子出了建德门,由居庸关逃往上都。

    八月初二,徐达率军进入大都,结束了元朝在中原的统治。

    洪武三年(1370年)四月,元惠宗病死于应昌(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达来诺尔附近)。由于元惠宗顺应历史大潮,放弃大都不作抵抗,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前朝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所以朱元璋在他死后送给他一个谥号:元顺帝。

    元惠宗太子退回漠北后,长期活动在我国北方地区,史称他的政权为“北元”。北元共历六帝,持续了34年。

    明惠宗建文四年(1402年),鞑靼领袖鬼力赤杀了北元最后一位皇帝,自称可汗,将国号改为鞑靼。至此,元朝彻底灭亡了。

    综上所述,后九帝都是忽必烈太子真金的后代,有的是他的孙子,有的是他的曾孙。虽然同是一个祖父的后代,却因为争抢帝位而纷争不已,甚至互相残杀。

    在后九帝中,凡是亲政的,无不励精图治,进取不已,但元朝很快便在他们手中灭亡了。究其原因,在于元朝执行了错误的民族政策。在元朝统治下,人分四等。处于三四等的汉人和南人等同奴隶,无时无刻不想推翻元朝。当他们的力量凝聚得如日中天时,蒙古高原上那点残年积雪又算得了什么呢!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