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可不知道的老狐狸处世格言-活到老,学到老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处世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活到老,学到老。连苏格拉底临终的时候都说:我知道,我很无知。我们这些更加无知的人又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呢?我们要注意自己的状态,此刻的状态决定了下刻的命运,学习在任何时刻都不能停下来,否则自己就停止了进步。当然学习的重要内容在于培养思路和独立判断,不能人云亦云。平时,我们工作过于忙碌,与其这样紧张忙碌,还不如片刻学习。要学会定期把自己清零,这是一种很健康的心态。

    我知道,我很无知

    老狐狸认为,人贵有自知之明。

    在原野上飞跑的野马通过人的驯养而成为能够驾驭奔跑的好马,溅到熔炉外面的金属最终还是被人放在模具中熔化成可用之物。如果人到了游手好闲不思振作的地步,那么就不会有什么出息。所以白沙先生说:“人有很多毛病并不可耻,那些一生都找不到自己毛病的人才是令人担心的。”这是至理名言。

    人应该有一种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并没有多大成就,知道自己其实什么都不知道。

    知道自己无知的人往往不会行为太过。他们会把握事情的分寸,会去听取别人的意见,综合别人的意见来决定该如何去做。他们会虚心求教,在求教的过程中让自己不断得到成长。正是因为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去做,所以对别人的意见会格外地看重,这样别人会感受到自己受到了尊重。同时也是因为自己比较无知,所以不会走极端,不会将事情办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知道自己无知的人往往会比较注重学习,注重自己能力的提高。他们不会太相信自己的经验,他们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往往能够得到更大的成长。人是需要不断学习才能成长的,苏格拉底临终的时候还觉得自己一无所知。

    他们往往以一种虚怀若谷的精神赢得别人的尊重。在很多时候事情已经处理得很好的,但是自己并不因此而自满,反而是反复去征求别人的意见。

    正是因为有这种无知的空杯心态,所以能够学到很多的东西,而学到的东西将是自己成长的重要基础。有一个人去一家公司面试,公司的领导对他说在大学里有什么成就。他想了想,于是用了三十多分钟来详细介绍自己在大学里的成就,说完以后领导问是否还需要补充。他说没有了。于是领导发话了,以前所有的成就都忘记吧。

    人在社会中生存一定不要把自己装得满满的,这样会觉得活得很累。有个人去听老师讲课,但是他总是听不进去,原因在于他总想表达自己的观点,总认为老师的观点不正确。其实很多时候,即使不同意别人的观点,也应该尊重别人。更何况去听人家讲课,一定要有个空杯的心态,这样才可以舀回水来。学问在于掌握,而并不是争论或者辩论。辩论只不过是提高思考的一种方法,并不是学问本身。

    我知道,我很无知,其实质是一种忘我的精神。人们在很多时候都不能忘掉一个自己。在任何时候都想强调一下自己。开会的时候,总是想出出风头,如果确实感觉到自己很是无知,确实感觉到自己虽然知道很多,但是今天主要是听别人来讲的话,那么就不会毫无顾忌地信口开河了。

    同时正是因为一个人比较无知,所以他无所畏惧。在他心中不会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这样他能够学到更多的东西,才能够掌握到更多的东西。

    无知也是一种很谦虚的心态。这种心态不但会尊重别人,而且不会因为自己的锋芒而让别人受到伤害。很多时候很多人往往表现得锋芒毕露,他们生怕别人不知道他很有才华。其实这种爱自我表现的人不但是自己虚弱的表现,而且容易让别人受伤。很多时候的表现并不是别人所喜欢的,人们都希望能够和你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现在你拼命地想表现自己,反而让人觉得难堪。

    老狐狸认为,无知是一种艺术,一种以退为进的艺术。它不会伤害任何人,同时也为自己的表现找到了一个十分充足的理由。因为我不知道,所以我就不发表意见。也是因为我不知道,所以我才有希望能够继续听取你们的意见。这样自己就可以有很多的学习机会。

    此刻的状态决定了下刻的命运

    老狐狸认为,此刻的状态决定了下刻的命运。

    有一个木匠在一个老板那里干了很长时间。有一天他觉得自己特别劳累,于是想退休。他去跟自己的老板说了他的想法。老板挽留不住他,于是,老板对木匠说:“希望你再帮我搭建最后一座房子,无论花费多少木料我都不在乎。”木匠想了想,于是答应了。

    然而木匠的心思全部在回家上,完全没有放在搭建房子上,建房子的时候也漫不经心。过了三个月房子搭建完了,表面上很漂亮,但实际上并不耐用。

    这个时候木匠来向老板辞行,老板给了他一串钥匙,对他说:“你是我的老伙计,这么多年多亏了你,你最后搭建的那套房子,就是打算送给你的。”

    木匠听了这话目瞪口呆,同时也后悔莫及。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自己搭建房子,从我们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在做这个工作。我们小的时候养成的各种习惯都是在给这个房子打地基。如果我们养成好的习惯,比如遵守诺言,珍惜时间,自然是把人生的地基打得更加牢靠。如果我们养成一个很是随意的习惯,信口开河,浪费时间,那么这个人生的地基自然很不牢靠。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每一天都在给自己搭建房子。我们今天的种种努力,是为了明天的房子更加宽敞和亮堂,我们今天的种种放弃只能让明天的房子更加灰暗和狭窄。时间是永续的,人是慢慢成长的,随着人的不断成长,我们会发现昨天做的种种事情到了今天都有了结果。小的时候就像春天的播种,等到长大以后就会收获。而且很显然,播种得越早,所积蓄的力量就越强大。起点越高,以后所创造的成就就越辉煌。

    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为别人而活着,而是为自己活着。今天有的人喜欢用不吃饭、离家出走甚至是自杀来威胁自己的亲人,其实这和亲人关系不是很大。你的生命是你自己的,不是别人的。固然你可以通过这种要挟来伤害你的亲人,但是你要想想真正伤害的只是最关心你的人,那些对你丝毫不关心的人才懒得管你死活。然而人就是很奇怪,总是喜欢为一些不值得的事情恣意去伤害最关心自己的人。这种行为令人十分寒心。

    人年轻的时候,为祖国读书,为社会读书,这些都是后话。人首先是为自己读书,为自己而好好活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只有你自己活得好了,成功了,你才有能力去帮助更多的人。否则帮助别人、报效祖国都只不过是一句空话而已。人在年轻的时候就要明白自己是在给自己搭建房子,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喜恶而恣意妄为。

    搭建房子最重要的是打好地基,这种地基包括以下内容。

    首先,要学习知识。没有知识在这个社会上很难生存,没有知识就很难开阔眼界。知识是基础,知识水平越高,将来能看到、能做到的事情就越多。知识水平越低,自己能做到、能想到的事情就越少。要学习的知识不仅包括书本上的知识,还应该包括自己感兴趣的任何知识。人年轻的时候是一生中好奇心最强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一定要尽量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望。当你发现你学到更多的知识的时候,你才知道未知的领域还很多。当你一心扑向更大的领域的时候,你会发现未知领域又增加了许多。正是这种忘我地、完全沉浸在知识海洋中的学习精神,到最后会造就一个见识不凡的人。

    其次,要养成各种各样的好习惯。在前面已经反复说过,人很多时候都会遵从于一种习惯,各种各样的习惯造就了一个人。其实人在处理事情、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往往是从自己的习惯出发的。一个小偷小摸的习惯日后很有可能造就一个盗贼,而一个仗势凌人的习惯十有八九会创造一个劫匪,这是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的。在很年轻的时候必须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因为时间就是生命;要养成谦虚的习惯,因为只有谦虚才能使人进步;要养成自尊的习惯,这样可以培养自己的气质。

    再次,要学会与人相处,与人相处是永远的学问。在家应与家人好好相处,在外要和他人好好相处。人在社会上究竟能有多大的成就,固然和这个人的能力有关,同时也和这个人与人相处的本领有关。所有的人都离不开别人的帮助,而只有广结善缘才能够得到别人的最大帮助。每一个人都不是孤立的,他是这个社会的一分子,也只是社会的一分子。因此在与人相处的时候,固然要有自我,不要成为别人,但是也不应过于自我,不要总是事事时时都脱不开一个我,总是为自己的个人利益着想,丝毫没有考虑过别人的利益如何得到满足。

    最后,人生搭建自己的房子必须有明亮的窗户。明亮的窗户是指人拥有一种积极的心态,这种心态对于人生特别重要。很多成功人士,虽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是他们并不开心。最快乐的文字往往是最困难的人造就的。每个人都希望成为伟人,但绝对不希望活得很不开心。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这些人往往忘记给自己一个明亮的窗户。在他们的世界里一片灰暗,他们对阳光的渴望格外地强烈,于是才有了那么阳光的文字。在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的笔下,世界上那么多很是稀疏平常的景象被描述得那样富有神采,原因是海伦·凯勒看不见。其实这些伟大的人物最后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但是他们已经没有办法改变,或者到了这个地步已经不愿意再去改变什么。人在年轻的时候就应该立志做一个伟大和崇高的人,同时还要注意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这是幸福的源泉。

    老狐狸认为,人要善于为自己搭建房子,要保持良好的状态。

    学习永远都不能停

    老狐狸认为,学习永远不能停。

    从前有个叫乐羊子的人,他年轻的时候,并没有做什么丰功伟绩,但是他十分幸运地娶到了一位知书达理、勤劳贤惠的好妻子,他的妻子总是激励他上进,要有抱负。

    他的妻子认为堂堂的七尺男子汉,一定要多学习一些有用的知识,将来才好去做大事。于是她辛苦劳作,为丈夫存了一点钱,并让他到远方去找名师学习本领来充实自己。

    乐羊子听了十分感动,于是听从了妻子的建议,收拾好行李出远门去了。夫妻分别后,妻子十分挂念自己的丈夫,一天比一天思念,但是想到他在异乡求学,所以她始终始终把这份惦念埋在心底,每天都通过不断地织布干活来排遣这份思念。这样也可让乐羊子安心学习,而不用记挂着自己和家里。

    突然有一天,她正在织布,听到有人敲门。她开门一看,发现站在门口的居然是自己日夜想念的丈夫。她特别高兴,赶紧把丈夫迎进屋里坐下。然而这种高兴没有持续多久,她就开始疑惑了:“你才刚刚出去一年,怎么突然就回来了,是不是遇到了什么事情?”乐羊子看着妻子,很是深情地回答:“其实也没有什么事,只不过离开你的日子太久了,对你实在太想念了,于是忍受不了就回来了。”

    妻子听到这番话,什么也没有说,她十分地难过。顺手就拿起剪刀,跑到织布机前“咔嚓”一下地把织了一大半的布剪断了。乐羊子很是吃惊,问她这是为什么。妻子回答说:“我日日夜夜不停地织着这匹布,它才好不容易从一丝一缕积累起来,逐渐快成为一整匹布。现在我却把它剪断,白白浪费了那么多时间,它再也不可能成为整匹布了。难道你不明白吗?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取得任何一点成绩都需要一点点地积累知识。你现在半途而废,与我剪断布有什么区别,你不觉得可惜,我还觉得可惜呢?”

    乐羊子恍然大悟,心中十分羞愧,于是他立即离开家继续求学,这样整整过了7年,他才学成而归。

    乐羊子的妻子以她的远见和勇气帮助丈夫坚定求学的意志,最后乐羊子也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学业。做学问必须有持之以恒的精神,要收回散漫的心,否则很难做成功。

    人们一定要端正学习的态度。学习首先是个态度问题,要明白学无止境。秋天刚到,降了好长时间的大雨,很多细小的水流都汇入黄河。河伯看了以后十分开心,认为天下的水都汇集到他这里来,不由得他不洋洋得意。于是他随着流水向东漂去,他要欣赏他的杰作。一天,他来到了北海,他努力睁开眼睛向东望去,不由得大吃一惊,只见远方水天相连,根本就不知道水的尽头在哪里。河伯这个时候不由得发出了慨叹:“我最看不起那些道理比别人懂得多一点就认为自己比别人强的人,没有想到,我自己居然就是这种人。”

    人们要坚持不懈地学习下去。奕秋是全国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收了两个徒弟。其中有一个徒弟十分专心,对奕秋的指导特别用心;但是另一个徒弟却总是心有旁骛,看到天鹅飞来,他要立即跑去用箭射天鹅。虽然这两个徒弟都是师傅亲自教的,但是后者的成绩却差得很远。这并不是因为两个人在智力上有任何区别,而是前者能够做到坚持不懈。

    人们还要在学习中不断地积累知识。曾国藩在我国历史上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他不但政治上很突出,而且学问也很深。但是他小的时候天赋却不高。据说有一天曾国藩在家中读书,看到一篇文章,于是反复地读,他试图把文章背下来,但是始终未能如愿。这个时候家中来了一个贼,这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到曾国藩睡觉之后偷东西。可是这个贼等啊等,就是不见曾国藩去睡觉,总是始终翻来复去地读那篇文章。贼十分生气,于是跳了下来,对曾国藩大声嚷嚷道:“像你这种水平读什么书啊?”说完,就把那篇文章背诵一遍,然后扬长而去!虽然这个贼是很聪明的,至少其记忆力要比曾国藩好得多,但是他却只能成为贼。

    老狐狸认为,人要想有大成就,就必须不断地学习下去。

    学习在于培养思路和独立判断

    老狐狸认为,人的学习重要的是培养思路和独立判断。

    伯乐特别擅长辨认千里马,他也试图着将自己的儿子培养成为相马高手。他给了儿子一本《马经》,并相信儿子只要按照《马经》上画的图样去找一定能找到千里马。

    儿子欣喜万分,毕竟这是父亲给他锻炼的机会。于是他拿着《马经》找了很长的时间,他见到了许多的马,每遇到一匹马,他都会拿《马经》来仔细核对,但是每次都对不上。这样找了一年,儿子有点灰心丧气。他回到家中垂头丧气地告诉父亲自己的经历。但是伯乐始终劝说他不要灰心,只要努力以后必然会找到千里马的。

    在父亲的鼓励下,儿子再一次踏上了寻找千里马的征程。然而此时他确实不知道该到哪里去寻找。他只是漫无目的地走,一直走了很长的路。

    终于有一天,他正在发愁的时候,有一只大蛤蟆“咕咕”地叫起来,而且很是欢快地一蹦一跳地跳过来了。儿子看了半天,心中想:这难道不就是我要找的千里马吗?于是十分开心,立即往家里跑。

    他前脚还没迈进家门,就大声嚷嚷起来:“我终于找到千里马了!我终于找到千里马了!”伯乐一听,赶忙跑出来问:“你找到的千里马是什么样子的?”儿子十分得意,上气不接下气地回答说:“见过了那么多马,我终于发现有一匹和书上画的最像。它的头颅高高隆起,眼眶则深陷下去,背脊也是缩着的。但是遗憾的是,它的蹄子不像。不过我觉得很难有比这个更像的千里马了。”听完儿子的话,伯乐心中明白了大半,他苦笑着对儿子说:“你找的这匹‘马’应该只会蹦蹦跳跳吧!你想一想啊,这样一匹马人骑上去怎么会受得了?”

    培养思路和独立判断还在于凡事有自己的主见,要看得长远,避免鼠目寸光。拿遭到羞辱来说,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怒目相对。在冲动下,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然而,这种人不可能做大事,因为他缺少自己的独立判断。

    韩信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能够忍受屈辱的人物,最后他成为了杰出的军事将领。韩信出身贫贱,从小就失去了双亲。年轻的时候,韩信既不会经商,也不愿种地,家里也没有什么财产,过着穷困而备受歧视的生活,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他和当地的一个官员有些交情,于是常到这位官员家中去吃饭,可是时间一长,官员的妻子对他十分反感,便有意提前吃饭的时间,等韩信来到时已经没饭吃了,韩信明白了她的意思,于是再也没有去那里蹭饭了。为了生活下去,韩信便到淮水去钓鱼,有个洗衣服的老太婆见他没饭吃,便把自己带的饭菜分给他吃,这样一连几十天,韩信十分感动,便对老太婆说:“总有一天我一定会好好报答你的。”老太婆听了很生气,说:“你是男子汉大丈夫,不能自己养活自己,我看你可怜才给你饭吃,谁还希望你报答我。”韩信听了很是惭愧。当地有些少年很是看不起韩信,有一天,一个少年看到韩信身材高大却常佩带宝剑,便认为他胆小,于是在闹市里截住韩信,说:“你要是有胆量,就拔剑刺我;如果是懦夫,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故意找茬羞辱韩信,都想看韩信会如何对待。只见韩信想了好一会儿,一言不发,就从那人的裤裆下钻过去了。当时在场的人哄然大笑,都说韩信是个胆小怕死、没有勇气的人。然而韩信却是个十分有谋略的人。他看到当时正在改朝换代,于是专心研究兵法,练习武艺,相信自己会有出头之日。他后来帮助刘邦奠定汉业,被封为淮阴侯。汉王五年正月,改封齐王韩信为楚王,都城在下邳。韩信来到自己的封国,把那个曾经侮辱过自己、命他从胯下钻过去的人找来,任命他当了巡城捕盗的武官,并且对他部下的各位将领说:“这位是壮士,当年他侮辱我的时候,我难道不能杀了他吗?杀他又没有什么道理,所以当时忍下了这口气,才能有我今天这样的功业。”虽然韩信的做法有一些做秀,但韩信能够忍受胯下之辱,最后获得极成功确实表现了他超凡的眼光和超人的忍耐。试想,如果当时韩信一怒杀了那个少年,最后的结局会怎么样?韩信要么逃亡,要么被抓起来,而韩信一贫如洗,没有钱财,逃亡和被抓起来对于自己来说都是死路一条,是几乎没有可能成就日后的功业的。而且他年少的时候忍受的那些屈辱,让他更懂得抓住机会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而不会放任自流,游戏人间。

    老狐狸认为,一个人拥有思路和独立判断是非常必要的。

    终日忙碌,不如一刻学习

    老狐狸认为,终日忙碌不如一刻学习。在紧张忙碌的时候,一定要学些知识。

    人们一定要学习有用的知识,不要学那些无用的知识。古时候有一个人,一心要学会一种别人都没有的技术。他到一个据说懂得屠龙之技的人那里去学习屠龙的本领。他散尽了家里的财产,花了整整三年时间,终于把屠龙的技术学到手。结果当他得意洋洋地回到家中时,才突然想起来这世间根本就没有龙可杀。

    学习当然也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对学习做正确的选择,避免漫无目的地学习。春秋时期的西施长得十分美丽,当她心口疼的时候常常会紧锁双眉,这个时候她显得更加美丽,更加楚楚动人。人们纷纷赞叹不已。邻村的东施看见了,于是回去立即学着西施的样子,捧着心口,然后皱紧眉头。这被村里的人看到了,都纷纷地跑开。这个东施只知道皱着眉头的样子美,却不知道是因为西施皱眉才美。

    人必须读书正如人必须吃饭,读书越来越重要。在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后,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人必须通过后天的学习才能换来谋生的技能,不再像原始时代,会用砍刀杀野狗就可以生活一辈子。现在我们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不读书就没有出路。

    有位文化人说过:看一个人看他的书房就够了。一个人的藏书反映了他的精神世界,人的品格高下立现。读书要选择,正如人吃东西要选择一样,吃了坏东西要拉肚子。书也不可乱读。

    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读书,而是为了产出和效用。读了以后写出来或者用出来,就是读书的产出。这种产出是消化正常的表现,也是理顺自己思路的表现。反过来对于读,也更有帮助。

    社会上很多人都已经厌恶读书了,他们认为读书是没有出路的。只崇拜那些从来没有读过书,却能够大把大把赚钱的富翁们,认为真正成为有钱人的正是那些没有读过书,敢闯敢拼的人。且不说读书是否是为了赚钱,姑且把读书的目的定位为赚钱。那些不读书也能成为富翁的人之所以成功是有很大的偶然性和环境因素的。偶然性在于没有读过书而下海经商的人很多,他们偶然地成了其中的成功者;环境因素在于我国处于经济起飞发展阶段,那些人所得到的财富大多是在卖方市场时获得的。

    现在的环境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不读书就没有出路。对于一个人来说,如果不读书,他很难受聘于一家正规的大公司,这样他也很难为自己赢得职位,甚至连谋生都成了困难。

    读书并不是以赚钱为最终目的,只有浅薄的人才将读书的目的如此简化。读书的目的在于求得更高的生活质量,不仅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

    有这样一个笑话: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夜晚,一群老鼠出外觅食。很快它们在一家人的厨房里,发现了好多食物。

    就在老鼠们享用美食时,突然传来猫叫声。它们赶紧四处逃命,但猫穷追不舍,最后有两只老鼠逃跑不及,被猫捉到。正当猫要吃掉老鼠的时候,突然传来一阵凶恶的狗吠声,猫狼狈地逃走了。

    过了一会,老鼠首领走了出来,对全体老鼠训诫道:“我早就跟你们说过,多学一种语言是有利无害的,你们看,正是因为我学了狗的语言,才救了你们一命。”

    虽然是个笑话,但却十分有哲理。人和人虽然是平等的,但人和人是有区别的,不同的人过着不同的生活,不同的人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所能调度的资源也是不同的。人和人的区别主要在于后天的学习,后天努力学习的人自然在困难之时能够调度更多的资源,而后天疏于学习的人,在遇到困难之时所能调度的资源是十分有限的。

    人不能疏于学习,应该不断激励自己勤奋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更适应现在变化日益激烈的社会。当我们还很年轻的时候,更是要积极地去学习,这以后将成为一生的财富。

    宋朝,有一个十分聪明的小孩叫方仲永,他出生在一个农民的家庭,祖祖辈辈都是种田人。方仲永5岁时,还从来没有见过笔墨纸砚。

    一天,方仲永哭哭啼啼地向家人要笔墨纸砚,他说他想写诗。父亲感到十分惊讶,他执拗不过儿子,便立即从邻居那里借来笔墨纸砚。小小的仲永拿起笔便写了四句诗,同时还给诗取了个题目。同乡的人知道了这件事,全部都跑到方仲永家来看个究竟,他的诗确实写得还不错。很快,这件事就传开了,人们都十分称奇。

    从此以后,方仲永家突然变得热闹起来,常常有人来他们家拜访,还有一些文人当场出题让小仲永作诗。然而无论是什么题目,他都能立刻成诗,而且意境比较高远,因此得到很多人的赞赏。

    方仲永的奇才传到了县里,整个县城都轰动了,没有人不认为他是神童的。很多县里的名流、富人对方仲永也十分欣赏,他们一家的地位提高了许多。方仲永的父亲很是得意,便经常带着自己的儿子到县里去拜访那些名流、富人,总是找一切机会去表现方仲永的作诗天才,这样不但可以博得夸赞和奖励,而且还可以赚到很多的钱。

    方仲永从此就再也没有学习,时间一长,神童渐渐才思不济,最后仅仅一味地凭着一点天才来作诗。结果到了十二三岁,他作的诗已经大不如从前,跟他交流的人都感到十分失望。到了二十岁的时候,方仲永所有的才华已经消失得一干二净了,跟普通人没有什么不同,这个时候,人们都非常遗憾地摇着头,可怜一个天资如此聪颖的少年最终还是沦为一个十分平庸的人。

    老狐狸认为,人光有先天的智慧而不注重后天的学习是不行的,不注重接受新知识,到头来只会落在别人后面。人要学会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进步。

    定期把自己清零

    老狐狸认为,人要学会定期把自己清零,有些东西是“不要”的。

    第一种“不要”是:不要等到失去的时候才明白真正的价值。要懂得珍惜已经拥有的东西。年轻的时候,对已经拥有的东西没有多少概念。在年轻人的意识里也许认为,是自己的永远就是自己的。其实这种意识不一定对。比如十九岁是自己的,但是过了十九岁,就再也不是自己的。要学会珍惜自己现在拥有的一切。很多时候拥有一些东西时没有感觉,是因为缺少比较。每天都能吃饱饭,自然不会想到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人不能吃上饱饭;每天都能开心健康地度过,自然想不到这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在忍受疾病的折磨。应该珍惜自己现在拥有的东西,千万不要等到失去的时候才追悔莫及。健康的身体,幸福的家庭,这些东西的获得往往是很多人很多年努力的结果,应该倍加珍惜,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要学会和那些过得很是艰难的人进行比较,这样往往会更加珍惜自己拥有的生活。

    第二种“不要”是:不要在事情还没办成之前就自吹。事情没有办成就永远是个未知数。很多时候,很多事情都是在最后一刻才失败的,所以在事情没有完全办成之前千万不要有任何得意的神色。当然事情办成以后,也不应到处吹嘘和炫耀。在办事情的过程中,人得到了成长和锻炼,这才是最重要的。人要学会在自己的生活中保持一种平常的心态,事情做得漂亮是可喜可贺,但是并不意味着可以骄傲。而且这件事情已经过去,荣耀也已经过去,过去的就不需要过多地去留恋。人生是一场接力赛,开局不错,不代表一定能够是最快跑到终点的一个,还要看后续的努力。如果开局不错的时候就沾沾自喜,认为自己如何如何了不起,如何如何聪明无比,是世界上最有智慧和能力的人,那么到最后会怎么样?显然最后很可能失败。因为人一骄傲就容易失去理智,提前骄傲更容易让事情功亏一篑,更何况事情还没有办成。到时候可能会招来各种嘲笑和讥讽,也会被别人认为是很轻浮。

    第三种“不要”是:不要过于骑墙。在任何时候,总有自己坚持的原则和主见。当我们还很年轻的时候不能培养一种骑墙的习惯。虽然骑墙是最少有损失的,但是长期来看,骑墙的人是最不好的。一点个性都没有的人长大以后很容易受到别人的欺负。很多时候坚持原则,坚持主见,短期来看可能会受到一些损失,但是长期来看,坚持原则的人,在别人的心目中会是一个非常值得交往的人。谁愿意和那些一说话只是讨好别人的人过多交往。那样不但让自己很没有安全感,而且也缺少一种骨气。人要有自己的主张,还要学会主动表达自己的主张,在表达主张的时候注意说话的方式和分寸。过于骑墙的人往往以为自己有大智慧,适应社会,甚至会自诩自己的人生哲学是像水一样,以柔克刚。其实骑墙是虚伪的表现,柔能克刚则是另外一回事。人一点骨气都没有,连骨头都是软的,相信也很难成就事情。

    第四种“不要”是:不要盲目地羡慕别人。两个鱼缸的金鱼都特别羡慕对方的生活,于是它们分别跳到了对方的鱼缸里。跳过去以后,才发现大家过的其实是同样的生活,相比较而言,自己那边反而更好些。我们容易盲目羡慕别人,认为别人一定很如意,一定很顺利。而事实上,很多事情想着是一回事,事实却是另一回事。发明“666”农药的人一定很幸福,因为他很成功地发明了这种农药,可是我们哪里知道发明者经历了666次失败的实验,经历了666次失败的打击才成功。在我们的意识里,定然也认为爱迪生发明了电灯,因此是很幸福的人。殊不知爱迪生为了找合适的灯丝,尝试了几千种材料。不要以为几千种说出来那么容易,实际上几千种尝试等于经历了几千次失败,至少是不满意,要承受住这种打击,往往需要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第五种“不要”是:不要过于轻率。做人做事都不要轻率。做人轻率的人往往被人认为是莽夫,缺少自己的判断。做事轻率往往容易犯错。人要学会思考。做人要思考如何做人,做事要思考如何做事,在思考成熟后再下结论,再去行动,这样即使最后的结果不尽如人意,也不会有太多的后悔。与人交往,尤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

    第六种“不要”是:不要过分矜持。人要不断地去适应社会,适应环境,而且要快速,要在环境中不断地调整自己,不断地学习。放弃自己的矜持,用自己的方式去赢得众人的欣赏。其实很多人都会很欣赏那些落落大方的人。不要以为表现矜持就代表老实,其实老实还有层含义就是不懂得变通。人们对老实人或许有一种信赖,但是对他的能力往往会有所怀疑,尤其是在现代社会。

    老狐狸认为,以上几种“不要”与其说是一种生活方式,倒不如说是一种生活态度。在这种人生态度的指导下,很多事情本身就有个很清晰的价值评判。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