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与保健之道-神奇的自然保健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按摩疗法:健康就在弹指一挥间

    按摩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民间物理疗法。主要是患者自己或是他人用双手在患者身上推穴道,循经络,并结合有关部位进行按摩,使机体内部产生发散、宣通、补泻等作用,从而达到散寒止痛、健脾与胃、消积导滞、疏通经络、滑利关节、强筋壮骨、扶正祛邪的目的。

    临床上使用按摩手法的种类不下百种,但一般常用的不过二三十种,且是有规律可循的。如按其作用力的方向可分为推法、揉法、摩法、擦法、抹法;按拍类可分为按法、掐法、拨法、振法、弹法、拍捶法、踩跷法、滚法;按拿捏类可分为捏法、拿法、搓法、提法;按牵抖类可分为抖法、引伸法等;按运动类可分为屈伸法、摇法、板法、背法等。下面我们就从中挑出几种最为常用的按摩手法为大家介绍一下。

    1.推法

    用手指或手掌在人体某一个部位或穴位上做前后、上下或左右的推动。适用于全身各个部位。在应用时所用的力量需由轻而重,根据不同部位而决定用力大小。一般频率为50~150次/分,开始稍慢,逐渐加快。推法根据不同的部位和病情可分为拇指推、手掌推、肘尖推、拳推。

    2.拿法

    用大拇指或其他手指进行对称使劲,拿捏治疗部位之肌肉或筋腱关节的方法。此法是强刺激手法之一。使用拿法时,腕要放松灵活,要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在拿法的同时可结合提法,提拿并用。适用于四肢、肩、颈、腋下,一个部位拿1~3次即可。

    3.按法

    用手指或手掌在身体某处或穴位上用力向下按压的方法。按压的力度可浅到皮肉,深达骨骼、关节和部分内脏处。操作时按压的力量要由轻而重,快速法每分钟120次左右,慢速法每分钟50次左右。按法在施术时根据不同部位,不同疾病及不同治疗目的,可分为拇指按、中指按、拳按、掌按、肘按,也可借助于按摩工具按压,适用于全身各部。

    4.揉法

    用手指或手掌面在身体某个部位做回旋揉动的一种方法,此种手法较温和,多在疼痛部位或强手法刺激后使用,也可在放松肌肉、解除局部痉挛时用。操作时手指和手掌应紧贴皮肤,与皮肤之间不能移动,而皮下的组织被揉动,幅度可逐渐扩大。根据按揉的部位不同可分为拇指揉、大鱼际揉、肘揉、掌揉等。全身各部均适用。

    5.摩法

    用手指或手掌在身体某一部位或穴位上,做皮肤表面顺、逆时针方向的回旋摩动的方法。这种方法比较温和,频率根据病情的需要而定,一般慢的30~60次/分,快的100~200次/分左右。此法多用单手摩,也可用双手摩,一般按顺时针方向运动。根据不同部位有指摩、掌摩、掌根摩三种。适用于全身各部。

    6.捏法

    用拇、食二指或五指将患者皮肤、肌肉、肌健按走向或经络循行方向,连续不断向前提捏推行。捏法可用单手操作,也可用双手操作。捏法常用于治疗小儿疾患,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也可用于成年人接摩。适用于全身各部。

    7.搓法

    搓法是用双手在肢体上相对用力进行搓动的一种手法。其作用力可达肌肉、肌腱、筋膜、骨骼、关节囊、韧带等处。强度轻时感觉肌肉轻松,强度大时则有明显的酸胀感。频率一般30~50次/分左右,搓动速度开始时由慢而快,结束时由快而慢。搓法有掌搓和侧掌搓两种。适用于四肢、腰背、胸腹部。

    8.滚法

    滚法是用手背部着力在身体上滚动的一种手法。操作时将掌指关节略为屈曲,以手掌背部近小指侧部分,紧贴于患部,前臂作连续内旋、外旋动作,带动指掌关节滚动。一般用单手或双手交替操作,也可用双手同时操作。适用于颈、腰、背、臂、四肢部。

    9.掐法

    以拇指和食指上下对称地掐取某一部位或穴位,并用力内收。掐法刺激较强,操作时用力应由小到大,使其作用为由浅到深。适用于四肢、头面部,有开窍提神的作用。

    10.摇法

    摇法是以关节为轴心,做肢体顺势轻巧的缓慢回旋运动的方法。在施术时要将体位安置合适,摇动的动作要缓和稳妥,速度要慢,幅度应由小到大,并要根据病情,适可而止。同时也要注意被运动关节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摇法常用来预防和治疗各种关节活动功能障碍。双轴和多轴关节都可做环绕运动治疗,如腕关节摇动等。适用于四肢、颈部及腰关节。

    在应用按摩疗法进行治病强身时,还有一些事项需要特别注意:

    (1)要对患者的情况作出明确诊断,选定施术的部位,采用合适的体位和手法,并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随时调整按摩强度和手法等。

    (2)按摩前应剪修指甲,将手洗净,避免损伤被按摩部位的皮肤,并要注意室温及被按摩部位的保暖。

    (3)患者肌肉要放松,呼吸自然。做腰背和下腹部的按摩,应先排空大小便。

    (4)为减少阻力或提高疗效,术者手上可蘸水、滑石粉、石蜡油、姜汁、酒等。

    (5)对于保健按摩(不论是自我按摩,还是由别人操作),一定要持之以恒,方能达到防治疾病、强壮身体的目的。

    (6)严重心脏病、结核病、出血性疾病、癌症、急性炎症及急性传染病者,以及皮肤破损部位均禁止按摩。孕妇的腰腹部禁止按摩。

    刮痧疗法:调整经气、增加免疫力

    刮痧具有疏通经络、活血化淤、健脾和胃的目的。现代科学证明,刮痧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高血压、中暑、肌肉酸疼等所致的风寒痹症都有立竿见影之效。经常刮痧,可起到调整经气,解除疲劳,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

    关于刮痧,还有这样一个故事:某居住在国外的中国夫妇,帮儿子刮痧时被邻居看到后报警,最后这对中国夫妇被控虐待儿童,不管怎样,法庭都拒绝这对夫妇继续抚养孩子!

    以前,很多外国人不认为中国的刮痧是保健的,所以会出现上述的一幕。作为中国独具特色的保健方法,刮痧如今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与引用,这其中也包括很多外国人。

    刮痧疗法是一种很好的强身保健法,关于它,需要我们了解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刮痧疗法的应用范围

    中暑:取脊柱两旁自上而下轻轻顺刮,逐渐加重。

    头昏脑涨:取颈背部顺刮。配合刮治或按揉太阳穴等。

    感冒:取生姜、葱白各10克,切碎和匀布包,蘸热酒先刮擦前额、太阳穴,然后刮背部脊拄两侧,也可配刮肘窝、腘窝。如有呕恶者加刮胸部。

    发热咳嗽:取颈部向下至第四腰椎处顺刮,同时刮治肘部、曲池穴。如咳嗽明显,再刮治胸部。

    呕吐:取脊柱两旁自上而下至腰部顺刮。

    腹痛:取背部脊柱旁两侧刮治。也可同时刮治胸腹部。

    风热喉痛:取第七颈椎至第七胸椎两旁(蘸盐水)刮治,并配用拧提颈部前两侧肌肉(胸锁乳突肌)约50次。

    痧症:取背部脊柱两侧自上而下刮治,如见神昏可加用眉心、太阳穴。

    伤食所致呕吐腹泻:取脊椎两侧顺刮。如胸闷、腹胀剧痛,可在胸腹部刮治。

    小腿痉挛疼痛:取脊椎两旁(第五胸椎至第七腰椎)刮治,同时配用刮治腘窝。

    2.刮痧疗法注意事项

    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并注意防寒。

    不能干刮,工具必须边缘光滑,没有破损。

    要掌握手法轻重,由上而下顺刮,并时时蘸植物油或水保持润滑,以免刮伤皮肤。

    刮痧疗法的体位可根据需要而定,一般有仰卧、俯卧、仰靠、俯靠等,以患者舒适为度。

    刮痧的条数多少,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每处刮2~4条,每条长约2~3寸即可。

    刮痧后患者不宜发怒、烦躁或忧思焦虑,应保持情绪平静。同时,忌食生冷瓜果和油腻食品。

    艾灸疗法:简单有效的治病法

    艾灸疗法是临床常用的一种灸法,就是指以艾绒为材料,点燃后直接或间接熏灼体表穴位的一种治疗方法。也可在艾绒中掺入少量辛温香燥的药末,以加强治疗效果。此法是一种补法,主要应用于慢性病的治疗上。

    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用中医的话说,它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淤结、补中益气的作用。可以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因其制成的形式及运用方法不同,又可分为艾条灸、艾炷灸、灸器灸等数种。

    在家中灸时,首先在手掌中放置艾草,并将它捻成细长状,然后在其尖端部分2~3厘米处摘下,制成大约米粒一半大小的金字塔形灸。

    在实施灸法的时候,先用一点水把皮肤弄湿,在穴位上放上上面所说的灸,如此艾草才容易立起来。然后点燃线香,引燃艾草,在感到热时更换新的艾草。若没有特殊状况,一个穴道用上述的灸进行三“状”到五“状”的治疗(烧完一次艾草,称一“状”)。

    除了直接燃烧艾草,最简单的灸疗法是线香灸。准备一根线香,点上火,将线香头靠近穴道,一感到热,便撤离。一个穴道反复5~10次。

    森林疗法:感受源自大自然的养护

    所谓森林疗法,就是在森林中,利用树木本身释放的含有芳香气味的萜化合物质,有效地杀灭病菌,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天然疗法。近几年来,森林疗法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许多身缠痼疾,几乎被一些医生认为是没有希望治愈的病人,来到森林里住上一段时间后,竟奇迹般地痊愈了。

    森林的医药作用,主要体现在:

    (1)森林能制造氧气,被称为“天然氧气制造工厂”。人体吸收了充足的氧气,在肺脏中通过肺的通气和肺的换气,进入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部位的组织细胞中。可有效地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并可改善大脑皮层的机能,使人们形成良好的心境。

    (2)森林能阻隔杂音,森林的绿枝茂叶能吸收声波,使人耳根清静,不再受噪音的困扰。

    (3)森林能使人安详,森林的绿色对人的神经系统具有调节作用,能平静情绪,眼明目清。

    (4)森林能净化空气,森林有吸收毒气、尘埃的作用。

    (5)杀灭毒菌,如松柏可杀死空气中的白喉、结核、霍乱、痢疾、伤寒等病菌。

    (6)调节气温,森林中冬暖夏凉,是疗养的佳境。

    森林浴最理想的季节是夏季和秋季(5~10月),每天行浴的时间为白天10点至下午4点。气温一般在15℃~25℃。行浴时,患者可先穿宽松的衣服,在森林中散步10分钟左右,并作深呼吸,然后在身体适应的情况下,逐步脱去外衣,最后只留短衣、短裤,但不必全裸。行浴方式可采取卧床或躺在躺椅上,叫做“静式森林浴”;做一些非对抗式的体育活动,如打太极拳,则叫做“动式森林浴”。第一次行浴时间为15分钟,其中半裸时间不宜过长,以后每次增加5~10分钟,逐步增加到60~90分钟一次。每日2次,一月为一疗程。适用于慢性鼻炎、咽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以及哮喘病,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症。

    在又浓又绿的森林中步行,和洗温泉有同样的效果。目前,我国一些地方学习国外经验,近年也在一些林区建立了一批森林浴场,如北京开发的红螺松林浴园、浙江天目山森林健康医院及广东鼎湖山的天然氧吧等。

    芳香疗法:在花香中享受其保健作用

    花香疗法,顾名思义,就是利用花香来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自然疗法。花香疗法是祖国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利用花香疗法来防治疾病。祖国医学中的香佩疗法和药枕疗法都兼有花香疗法。与花草直接做成中药不同,花香疗法主要通过植物挥发在空中的气味,作用于人的心理和生理,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打个比方,在10~15平方米的房间里,摆放10~30盆数量不等的菊花,闻上一周的香气后,失眠症状便会大大改善。此外,玫瑰、薰衣草、茉莉、百里香、鸢尾花、香荚玉等十几种常见花卉的香味对失眠者也都有帮助。高血压病人可将具有芳香降压作用的药物装入瓶袋,放置于能嗅及的地方,可起到一定的降压作用。

    花香令人沉醉,不同的花香还可对不同疾病发挥疗效。例如,丁香花含有丁香油酚,其香气可以减轻牙疼者的病痛;桂花有解郁、避秽之香,有助于治疗狂躁型精神病;天竺葵花对人体有镇静、安眠、平喘的功效;薰衣草的香气,是失眠症患者的“良药”,可以改善抑郁症状和歇斯底里症,去除紧张,平肝息火,抑制挑衅冲动。而且现代科学证实,有些花香分子颗粒有杀菌效能,可净化空气。

    在欧美,利用花香的园艺疗法已得到较广泛的运用。特别是对老年人、残疾人等抑郁高发人群,医生常用薄荷、薰衣草等花的香气来舒缓他们的情绪。除了闻花香,赏花、种花时的愉悦心情也有助于病人的康复。在欧美,私人开的花香诊所很受欢迎,很多医院也会放一些花草,以帮助病人更快地恢复。

    由此可见,“花香”的魅力确实不凡,在紧张的工作、学习之余,不妨多去花园里走走,那沁人心脾的花香会让你的烦恼和忧愁顷刻间烟消云散。置身于花的世界里,你既可以尽情欣赏花的色、香、神、韵,感受鲜花的清幽和高雅,体味生活的愉悦和温馨,又能在幽幽花香中享受其独特的保健作用,如此一举多得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泡温泉:关节炎和皮肤病的首选

    温泉疗法,是利用温泉水的化学和物理综合作用,达到治疗疾病和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在中医理论中,泡温泉被看做是一种身体外部治疗,有着两重作用,其一是热敷作用,其二是水疗作用,所以针对两种病最有效——皮肤病与关节疾病。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说,利用温泉可治疗“诸风筋骨挛缩,及肌皮顽痹,手足不遂,无眉发、疥癣诸疾”。所以,用温泉水治疗关节病和皮肤病是不错的选择。

    寒冷冬日许多人喜欢泡温泉,泡温泉不是像泡澡那么简单,其中是有许多知识的。温泉依不同的泉质有不同的疗效:

    不同的温泉泉质对人体的不同疗效泉质

    疗效酸性碳酸盐泉

    可美白肌肤酸性硫酸盐氯化物泉

    对皮肤病具有疗效酸性硫磺泉

    皮肤病、风湿、妇女病及脚气酸性硫酸岩泉

    慢性皮肤病碱性碳酸氢泉

    神经痛、皮肤病、关节炎弱酸性单纯泉

    风湿症及皮肤病弱碱性碳酸盐泉

    皮肤病、风湿、关节炎弱碱性碳酸泉

    神经痛、皮肤病、关节炎,无色无味可饮弱碱性硫黄泉

    对神经痛、贫血症、慢性中毒症具有改善作用硫酸盐泉、火山地热温泉

    治疗皮肤病硫酸盐氯化物泉

    关节炎、筋肉酸痛、神经痛、痛风硫黄碳酸泉

    慢性疾病如神经痛、皮肤病、关节炎碳酸氢盐泉

    神经痛、皮肤病、关节炎、香港脚碳酸硫黄泉

    神经痛、贫血症低温中性碳酸氢盐温泉

    慢性皮肤病中性碳酸温泉

    皮肤病、风湿、妇女病及脚气氯化物泉

    水质滑腻、可治皮肤病、风湿痛,神经痛所以,我们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温泉来泡。浴疗时间与温度也要因人因病而异,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一般说来,高温浴时间宜短,微温浴时间稍长。如40℃水温20~30分钟即可,41℃~45℃水温5~10分钟即可。一般每天1次,1周休息1天,15~20次为1疗程。

    还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我们谨记,比如:到达矿泉疗养地后,先适当休息以适应环境,经医生全面检查后,再开始浴疗。每次入浴前,要消除恐惧情绪,喝适量开水。入浴时应先将两足浸入浴池,片刻后把腿浸入浴池,然后坐入浴池,最后再将全身浸入浴池。浴中如出现恶心、心慌、头晕等现象,应缓慢坐起,出浴,安静卧床休息一会儿。每次浴疗要按时出浴,出浴后立即用干毛巾擦干全身,使皮肤干燥,不要马上穿很多衣服,以免出汗感冒。浴后可慢慢喝几口温盐开水,一般浴后半小时,方可喝足量开水。浴后新陈代谢旺盛,极易疲劳,最好卧床休息1小时以上,以恢复体力。

    泥浆浴:源自于大地的中医疗法

    泥疗,是将含有对人体有益矿物质的泥抹于身体之上或者将整个身子浸浴泥液之中,以达到治疗和缓解症状的作用。我国在古代医学中,如晋洪的《肘后备急方》、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等,都有泥疗的记载。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曾说及泥与人体的关系,曰:“诸土皆能胜湿补脾。”中医认为,脾属土,自然界的泥土敷于人体,皆与人体的脾“同气相召”,凡因脾引起的疾病,用泥疗疗效明显。但古人说“土地各以类生人”又“各以类治病”。用来治病的泥土主要有温泉泥、井泥、河泥、田泥、蚯蚓泥、黄土、白土、灶心土、壁土、燕窝土、蜂窝土等。

    用于泥疗的泥含有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还含有多种有益生物,有助于机体功能的恢复。泥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被皮肤吸收后,能刺激呼吸及循环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同时使血液循环得到改善。泥中的硅、钙、镁、钠等物质能调节神经功能,磷酸能增加组织对水分的吸收。此外,泥中的抗菌物质有抑制细菌的作用,生物原刺激素有治疗营养性溃疡的作用。所以,泥疗是一种适应证很广的保健疗法。

    目前泥疗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泥埋

    用松软干燥且有泥香的“黄土”,轻轻将患者埋上。但患者必须穿好棉花裤或裹好棉被,不能受凉,泥土不宜压得太紧,露头,可以进食。埋泥时间1~2昼夜为一疗程。此法用于先天性残疾如新生儿无皮症、脾弱肢松等。

    2.泥闻

    以新鲜黄土或田泥给患者嗅闻,每天2~3次,每次约30分钟。嗅黄土用于治疗咳喘吐逆,嗅田泥用于蚂蟥误入耳鼻,闻到田泥味后就会自己出来。

    3.泥衣

    将黄土夹入夹层衣内,固定后给患者穿上,每日或数日更换泥土,使病体得到“土气”以治疗疾病。主治小儿步行迟及肌肉软弱者。

    4.泥卧

    此法又分3种:

    (1)卧泥法:地上堆一堆黄土,上铺荷叶、桑叶、桃叶,人卧在上面,时间不宜过长,有效为度,主治狂症、热厥、肝阳上亢型头痛、眩晕症。

    (2)卧冷泥坑:掘地为坑,“相土为坎”,人卧在中间,《经络十三论》中说这种方法可治“四肢痿痹,目瞪不能食”者。

    (3)卧热泥坑:将地坑烧热,上铺桃叶、桑叶等,人卧在上面,等坑变冷了后就起来。主治痿痹逆厥诸症、头颈手足强痛。

    5.泥敷

    此法分二种:

    (1)冷敷法:用新取的井水调黄泥、赤泥或灶心泥,敷涂患部或穴位,泥土干了后换新泥,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主治皮肤病患,如蚯蚓泥调水用于小便不通,燕窝泥调水治湿疹,泥土调香油敷白秃头疮等。

    (2)热敷法:以黄土加热熨之,身体局部涂上一层黄泥,以防烫伤,然后加黄土3~6厘米厚,外用纱布包扎,胶布固定后裹上棉花以保温。每次30分钟,每日或间日1次,15~20次为一疗程。主治寒湿痹症、痿症以及腰、腿、颈、头顽痛。

    6.食泥

    食白土可治“下元虚冷、腹泻、漏下、经闭等”;食甘土可“解毒,治小儿虫症、疳疾”;黄土调水或低度酒2~4克服,可治“卒心病”(心痹),但不可欠服;灶心土用新汲水调蜜服,可治癫狂、反胃、赤白带下诸症。

    7.泥浴

    分热浴和冷浴两种,热浴多用温泉泥、黄土和燕窝泥煮水洗浴。温泉泥浴治斑秃、脱发、失眠等症;燕窝泥浴治小儿易惊及情志病症或风痒类病;冷泥浴多用黄土泥浆浴之,每日一次,每次10~20分钟,10次为一疗程。

    鱼疗:祛除角质的好医生

    所谓“鱼疗”,是指将一种生活于温泉出水口附近、身长2厘米左右的小鱼放在温泉池中,这些小鱼不仅能在42℃的温泉水里畅游,最奇特的是当人进入池中,小鱼会主动围上来与人的肌肤亲密接触,同时动嘴“啃噬”人体皮肤,所以被称为“亲亲鱼”。

    亲亲鱼学名叫星子鱼,是用土耳其星子鱼雄本和本地热带鱼母体,经过人工繁殖出来的新品鱼种,体长只有2~4厘米。此鱼属热带鱼类,一般生存在25℃~40℃的温泉水、加热水、半咸淡水和高温水中。

    这种生活习性比较奇异的小鱼充满灵性,当它们吸啄皮肤时,你不仅不会感到丝毫的痛痒,还会产生一种极为惬意的感觉。它们在各个部位为你按摩、去痒,让人体毛孔畅通,排出体内垃圾和毒素,同时能更好地吸收温泉中的各种矿物质,加速人体新陈代谢,达到美容养颜,延年益寿的奇特功效。温泉鱼疗是一种无医无药纯粹的自然疗法,对于常见的皮肤病、疤痕、脚气有着独特的疗效,而且无任何副作用。所以也叫“小鱼医生”。

    温泉鱼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4世纪的土耳其。14世纪时土耳其人就在“地热水”(温泉水)中洗澡,以给自己缓解疲劳、治疗病痛。在泡温泉的过程中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并且当地人的许多疾病在温泉水疗中也得以康复。在土耳其坎加尔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次两兄弟在野外发现了一处温泉,令人惊奇的是温泉中居然有小鱼在欢快游动,兄弟俩异常兴奋,跳入泉水中想看看究竟是什么鱼竟能在温泉水中生存。当他们踏入水中后,小鱼竞围拢起来,且轻轻地用小嘴吸咬他们的脚趾,小腿,俩人享受了这美妙的鱼温泉后,天天到此温泉泡澡,更为神奇的是,其中一人长期的脚气病竞不治而愈,消息不胫而走,人们纷纷到此温泉与小鱼亲密嬉戏,许多人的疾病悄然康复,从此土耳其坎达尔的温泉鱼疗享誉欧洲,每年都有大批游客到此温泉感受这人间仙境。

    现代人工作繁忙、生活劳累,如果享受一下“小鱼医生”的贴身服务,让它们帮你推拿按摩,为你啃去足部老化的皮质、毛孔里面堵塞的细菌和汗渍,那么身轻体健、通体舒泰的感觉一定会让你飘飘欲仙。在鱼疗池中,人和自然和谐共处,身心在轻松的环境下一定会得到最好的修复。

    沙浴疗法:不一样的健康新感觉

    沙浴疗法,就是以漠沙、河沙、海沙或田野沙作为媒介,将身体部分埋于沙中,通过沙温向人体传热,以达到保健治病目的的一种自然疗法。

    沙浴多在海滨沙滩或有沙丘的地方进行。沙浴之所以能治病,是因为经过太阳暴晒的沙子能使热量渗透到全身关节和五脏六腑之中,将身上的寒湿之气“吸”出来,从而达到祛风湿、强体力的目的。因此,沙浴对某些疾病确实具有特殊的疗效,如各种类型的关节炎、慢性腰腿痛、坐骨神经痛、肩关节周围炎及血管栓塞性脉管炎等,均可用沙浴治疗。

    沙浴的理想季节是每年6~8月,开始时沙疗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为每天1~3小时。

    沙浴时可用一条湿毛巾盖在脸上,把眼、鼻、嘴、耳捂住,这样既可以防止面部和头部被烈日晒伤,又可防止沙子进入“七窍”,且能在阳光下仍然保持阴凉感,可预防中暑。沙浴时宜适当饮水,以补充体液。

    埋沙时沙面宜盖得适中,太厚有压迫感,太薄会使皮肤灼伤,且因热量不能透人体内而达不到效果。身体外露部分要用遮阳小帐篷或小伞遮挡。

    沙浴虽好,可是如果你家不在海边,工作又忙怎么办?办法还是有的,准备一个大浴缸,里面灌上沙,“人造沙浴场”就做成了,在家一样可以洗沙浴,虽然达不到海边沙场的效果,但对于保健还是很有帮助的。你可以在“人造沙浴场”里进行踩沙、抓沙、搓沙等动作,让沙子帮你按摩身上的穴位,消除紧张和疲劳,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患有较严重的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妇女经期、孕期,儿童、年老体弱者,急性炎症、有出血倾向者,均不宜进行沙浴。

    空气疗法:排浊吸清裨益人体健康

    空气疗法,就是利用自然界的新鲜空气来达到促进人体健康的一种自然疗法,可以在任何气候区和任何季节进行。自然界的清气,是人体生命活动赖以维持的基本物质之一,入通过肺的呼吸运动进行排浊吸清。浊气出,则五脏调和;清气入,则五脏得养。空气浴能增强体温调节机能及血管运动中枢的反射活动,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及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抵御不利气象因素对机体的侵害,防止疾病并提高健康水平。

    1.深呼吸

    全身浴于空气中,直立,两腿分开如肩宽,两臂自然下垂,做自然深呼吸。通过鼻腔呼出“浊气”,吸入“清气”。吸气时手心向下,两臂徐徐向前向上抬高,过头后缓缓外展,随胸廓的扩大,吸气也由浅慢慢加深,尽量地达到最大限度。呼气时两手臂徐徐下放并内收,同时收腹,呼气由浅而深尽力呼出。如此7次为一深呼吸。根据个人的体力,每晨可做1~4次。主要用于治疗虚损诸证,如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性鼻炎等症,也适用于北方冬季天冷身体不宜裸浴的外界环境。

    2.空气浴

    空气浴就是人体裸露于自然中,让清气尽量与皮肤接触,此为外练卫气的好方法。体强者可穿短裤进行,体弱者可逐渐减衣,尽力而行,以不受凉为度。进行空气浴前,脱衣后应先擦热皮肤,然后小跑,或练一套拳,感觉发微热而不出汗时,即可进行空气浴了。也可配合深呼吸进行。进行空气养身法可达到健身防病的作用,有慢性虚弱病症的人可促进康复。老年慢性咳喘、易患感冒、对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差的人,更适合用此方法康复。

    3.雨后散步

    雨后阳光会使空气中产生大量有利于人体健康的阴离子(有“空气维生素”之称),而散步本身是有一定运动量的,生理负荷逐渐增大,呼吸加深,肺活量扩大,有利于呼吸新鲜的空气(包括阴离子)。其次,雨后的树木花草更翠绿艳丽,道路和建筑物更洁净,从而有利于消除因阴雨天气而引起的情绪郁闷。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近几年大气污染仍比较严重,所以进行“空气疗法”时,必须避开雾天和污染高峰期,尽可能地远离车辆较多的公路。时间最好是在早晨6~7点钟左右,此时空气中灰尘及有害物质较少,空气凉爽,对机体兴奋刺激明显。可配合散步、打拳、体操一起进行。发热病人、有出血倾向病人、肾病者、严重心脏病者、年老体弱者不宜进行空气浴。

    日光疗法:晒出一身阳气

    日光疗法,也叫日光浴,其实就是晒太阳,是利用天然的太阳光,根据需要而照射身体的一部分或全部,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通过日光的照射,可以调节人体的机能,促进身心健康。

    日光,是天地间最精华的阳气,是一切生命的源泉,对人体生命活动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与天地相应,天之阳气可充实人体阳气,故《黄帝内经》强调养生防病应“无厌于日”,“必待日光”,即人体应充分接受阳光的沐浴。人体背部属阳,行于背部的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经,故为阳脉之海,主持一身之阳气,所以古人认为日光“晒背”最好,可以直补督脉阳气,影响全身,尤其对脑、髓、肾精肾阴亏损者的补阳效果最好。阳光可使人体阳气得壮,气血和畅,阴寒得除。

    晒太阳还能够帮助人体获得维生素D,这也是人体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维生素D又叫“阳光维生素”,人体皮肤中所含的维生素D3源通过获取阳光中的紫外线来制造、转换成维生素D,它可以帮助人体摄取和吸收钙、磷,使小朋友的骨骼长得健壮结实。对婴儿软骨病、佝偻病有预防作用。对大人则有防止骨质疏松、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功效。

    阳光中的紫外线有很强的杀菌能力,能够在数小时内杀死一般细菌和某些病毒。当然,盛夏季节不宜暴晒,即使是冬季,晒太阳也不是越多越好,且应选择上午10点前、下午3点后的“黄金时段”,每天坚持晒30~60分钟为宜。

    晒太阳时要注意:

    (1)晒太阳时最好穿红色服装,因为红色服装的辐射长波能迅速“吃掉”杀伤力很强的短波紫外线,最好不要穿黑色服装。

    (2)日光浴时,要戴草帽,墨镜,以防头晕,并可播放优美的音乐以减少烦闷感。

    (3)晒太阳若隔着玻璃窗,是达不到效果的。最好在户外,或宽敞的阳台上。在江湖海滩日光浴者,可配合游泳进行。夏日阳光强烈,注意不要晒伤皮肤。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