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吟浅唱的世界戏剧-梵剧的成熟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大约在公元1~4世纪,古典梵剧的创作进入成熟期。马鸣,跋娑、首陀罗迦,迦梨陀娑的戏剧创作,显示着印度古典梵剧的繁荣。

    马鸣是佛教诗人和戏剧家,他大约生活在公元初期,有3部戏剧残卷留存后世,其中一部名为《舍利弗传》,内容是写佛陀的两个大弟子舍利弗和目犍连怎样舍弃尘念,信奉佛教,出家修行的故事。

    跋娑被认为是古典时期最具平民风格的戏剧家,他也生活在公元初期。1910年,在南印度的一座寺庙中,人们发现了13个未署名的剧本,有人称这些都是跋娑的作品,也有人提出疑义。其中一部名为《惊梦记》的剧作,是其中的优秀之作。该剧写犊子国遭遇外敌入侵之时,为求和平,王后与宰相。大将密谋救国之计,他们对外散布王后已死的消息,促使国王与邻国公主结婚,两国结盟后合力抗敌,收复了失地。该剧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利益纠结在一起,将人物内心的矛盾与高尚的精神品格融为一体,以质朴的话语和格言,表现了一则浪漫优美的爱情故事。

    首陀罗迦的生平不详。从其名称看,他大概是个出身微贱的人。因为在古印度通行一种种姓制度,这种制度将人分成四等:婆罗门,刹地利、费舍、首陀罗。处于社会最底层的戏剧家首陀罗迦,大约在3世纪,写出了一部技巧圆熟、情节曲折,人物众多的戏剧《小泥车》。

    《小泥车》是一部十幕剧,它表现了一个穷困的婆罗门商人善施与妓女春军,在战乱之中,所遭受的离乱之苦和情感波折。剧中有两条线索:一是善施与春军的爱情磨难和最终团圆,二是群众起义领袖阿哩耶迦对暴君八腊王的反抗斗争和所取得的胜利。其中,第二条线索是戏剧的重要背景,对情节发展和情景变化起着重要影响作用;第一条线索是戏剧发展的主线,它显示了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因此,这部戏的意义,不仅在于表现了一个感人的爱情故事,而且在于它透过爱情,表现了城市贫民与贵族、暴君的矛盾,以及自发地起来进行反抗斗争的厚重的社会内容。

    《小泥车》剧中充满了巧合、误解、错位、突转等戏剧性因素,当善施派车去接春军时,却载回了起义领袖阿哩耶迦,他正受着暴君八腊王的追捕,善施将其送到起义根据地,保全了他的性命,也促成了起义的胜利。而乘车寻夫的春军,却错上了国舅蹲蹲儿的马车,结果是南辕北辙,进入了蹲蹲儿的领地,她因反抗蹲蹲儿的无耻要求而遭到扼杀。蹲蹲儿看她已死,便嫁祸于善施,致使善施被判斩刑。其实,春军并没有死,她被一位僧人救活。就在善施临刑前的关键时刻,春军赶到刑场,将他从刀下救了出来。与此同时,人民起义爆发,八腊王被杀,人们推举阿哩耶迦坐上王位,善施、春军也喜获团圆。

    《小泥车》的人物塑造颇具特色,贫穷的婆罗门善施慷慨仁慈却又心胸狭窄,他追求幸福有时又勇气不足;春军生性热情、美丽聪明,有时又显得疏放、轻率;蹲蹲儿性格复杂,既愚蠢又狡猾,既残暴又懦弱,既固执又冲动,他是剧中最成功的艺术形象。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