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投资客-做创投,不进股市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温州资本的这一站是创投

    对温州资本来说,2007年之后,投资似乎进入了一个寒冬:股市持续低迷,楼市政策紧缩,煤炭投资资本深陷山西,西北油井投资不利,2010年西南的大旱又直接影响水电站的收益……虽然偶尔也有好的消息,如黄金投资、有色金属投资有所获利,楼市总体来说仍旧在赚钱,但不可否认,属于温州资本的“黄金七年(2001——2007年)”已经过去。摆在眼前的一个急切问题是:如此庞大的温州资本,下一站投资将在何方?温州人近几年都在忙碌些什么?

    根据广州温州商会、浙江工商联合会等机构的统计结果,大部分温商又回归老本行,做起实业,其余的温商,总体来说主要在商业地产、餐饮和酒店、金融运作和股权投资等四个领域。就金融方面来说,温州人主要在忙着做创投。

    早在2009年之前,温州资本就已经出现明显的创投趋势。截止到2010年9月,温州资本已经大约有1500亿进入创投行业。

    以2009年来说,每天我都要接待好几个前来寻求融资的创投基金,温州各种各样的PE培训班更是层出不穷。很多温州老板干脆将自己的厂房卖掉,将资金从原有的领域里撤出来,全部投进某一个PE,指望着资金能1年翻几番。不止那些有钱的大老板搞创投,就连一般的小散户,手头只要有个几万十几万的,也纷纷联合起来成立创投基金。

    正如温州人在某一段时间纷纷涌进楼市一样,温州资本也开始纷纷涌进创投领域。因此,人们用这样一句话形容温州人对创投领域的热情:不在创投公司里,就在创投学习班里。由此可见温州老板在这一领域的投资积极性和热情。

    其实早在2008年,精明的温州人已经嗅到创投的高利润特点。春节过后,很多温州老板就开始转让自己的厂房,报纸上铺天盖地的转租信息,那些常年从事服装、鞋业、轻工、电子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老板,心思已经不在自己这些打拼了多年的事业上,转向了创投领域。

    那么,他们是怎样发现创投这块肥肉的呢?

    且不说股市和楼市的低迷,当今社会经济的特点,让那些习惯了传统实业的老板也有些吃不消。

    一位张姓温州老板说:“好多人说现在温州老板浮躁了,受不了实业的辛苦了,所以拿着钱在全国炒来炒去,搞得大家不安生。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温州人从来都不怕吃苦,只要有好的投资项目,我们仍然可以像民工那样辛苦地工作。问题的关键是,现在做实业利润太薄了:厂房越来越贵,工人的工资也越来越高,制造业所需要的有色金属及其他原材料也在涨价,再加上人民币的升职带来的出口难的问题,还有激烈的国内国际竞争,这些让我们传统的实业,如鞋、服装、电器等,利润大大降低,远不如九几年那么红火了。如果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制造业的话,辛辛苦苦一年还挣不了几个钱。大家还不如选择一个更好的投资项目呢!”

    张老板的意思,实际可用一个词来表达:思变求生。严峻的投资形式逼迫温州资本不得不寻找更好的出路。创投,就是在这种形式下被逼出来的。

    第一个做创投的温州老板,是上海温州商会副会长的林阿信,他同时也是上海洋山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上海首华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汇贤龙居企业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上海阿信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的董事长。

    长期的商战经验,让他掌握了丰富的实业运营、资本运作经验,对一些国际投行和国外VC的成功做法很欣赏。基于这些经验,2006年,他在上海举办了一场创投高峰论坛,首次向温州同乡们讲了“创投”的概念。

    当时在座的多数温州老板虽然对这个行业还不太了解,但已经对这项新兴的投资表示极大的兴趣,有部分温商甚至当时就拍板表示愿意参与。

    这件事之后,林阿信与30名温州老板合作,成立了国内第一家创投公司VC,从此它成为温州模式的创投,引领着温州资本向创投领域进军。截止到2011年2月,整个浙江创投管理资产规模已近60亿元,国家在两会期间还将创投模式当作振兴中国经济的一项重要举措。此时,温商已经在这个领域打拼了4年了!

    创投,既英文Venture Capital Investment,翻译过来,全称是“创业投资”。通俗地讲,这个领域,是有钱的大老板对以高科技为基础的新创公司(或者其他行业)提供融资,算是一个投资人。

    但与单纯的投资家有所不同的是,投资人可以根据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所掌握的信息、所拥有的人脉、所懂得的管理经验,为所投资的企业提供融资活动,资本雄厚的投资人,可以为好几个企业投资。

    这个行业的著名人物,韩裔日本人孙正义,就先后为香港亿通国际商务有限公司、盛大网络、阿里巴巴、雅虎、新浪、网易、8848、当当网上书店、UT斯达康、携程旅游网、263集团、人人网都企业做过投资,因而被誉为“互联网上的旗手”。

    他投资的第一家互联网公司,当时没有一分钱的利润,当他将3.6亿美元投进去的时候,很多人都以为他疯了。可几个月后,人们纷纷佩服其远见卓识,这家互联网公司股票上市后股价高举高打,孙正义只卖了手中小部分股票,就获得了4.5亿美元。

    谈起行业前辈孙正义,上海温州商会常务理事熊伙荣一语道破创投的真谛:“和实业经营不同,创投实际上是建立在别人企业基础上的经营模式,这种投资方式更有选择性。做实业,一旦行业选择不好,就有全军覆没的风险,但是创投不一样,孙正义投资的项目很多,不一定每家都成功,但是他投资的阿里巴巴成功了,带给他的利润足以弥补数家失败投资的亏损。”

    正是看准了创投这个领域的高利润,熊伙荣干脆聘请职业经理人经营自己的公司,他本人则忙着学习经济学、管理学等,为自己的创投事业充电,为将来更顺利地进军这个领域做准备。

    这里举孙正义、熊伙荣两个人的例子,就是为了让大家看明白创投的魅力所在。其实即使没有这两个名人的事例宣传,稍微一想,其中的“猫腻”就很明白了:一方面温州民间几千亿的资本时刻在寻找着出路,另一方面,国内外很多行业、企业都需要资金来运转,“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投资人与被投资的企业一拍即合,怎么会没有广阔的市场?

    更何况,目前创投所涉及到领域,基本上是赚钱速度比较快的行业。如快速成长的高科技企业、市场前景广阔的传统行业、具有新的商业模式的零售业或某些特殊的消费品行业,等等。有时也投资其他行业。这些行业有一个共性:一般都能提供高附加值的技术、产品或服务,并能获得长期而且有保障的赢利。

    创投甚至可以通过投资亏损企业来赚钱。

    北京诺思兰德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之前一直是中关村科技园众多小型创业公司中的生物科技公司。这个公司被投资之前,本身并没有稳定的销售收入,业绩也处于亏损状态,如2009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11.68万元,每股收益-0.12元/股。但到了2011年,随着创投理念不断被国内人所知,这个亏损的企业竟然成了投资家们挣抢的“香馍馍”,有的投资老板甚至愿意出资8000万元投资这个企业,这让诺思兰德副总经理聂李都始料未及。

    创投领域这样的投资案例还有很多,虽然这些企业暂时经营可能不景气,但只要能引入资金,引入较先进的管理和技术,就能咸鱼翻身,扭亏为盈。这样好的投资项目,善于挖掘丰厚利润的温州有钱老板们,怎么可能不喜欢呢?

    总之,我认为,温州民间资本在经历了近几年的投资受挫之后,创投以其独特的优势吸引温州资本进入这一行业会成为大势所趋。尽管大多数温州老板都喜欢投资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业,不愿意将自己辛辛苦苦挣的钱交给被投资的企业来打理,但在没有更好的投资项目之前,温州人是不会让钱默默无闻地躺在银行里,资本只有通过运转不断升值才是它所存在的意义。创投,为温州的民间资本提供了一条出路,创投就是温州人投资的一个新方向。

    借助创投,温州资本将会更强大

    创投对于温州资本来说,绝对是一个“福星级”的投资项目。这个投资项目不但大大解决了温州资本无处可去的难题,更重要的是,它能给温州资本带来数倍的经济效益。

    以国内一则著名的投资项目为例。

    2009年12月,在创投领域最轰动的事,莫过于深圳市达晨创业投资有限公司通过创投获利十几倍的惊人消息。

    早在2000年创投还不为国内大多数人知的时候,刘昼受电广实业董事长龙秋云之托,投资1亿元,在深圳建立达晨创投。最初开展业务的时候,可谓万分艰难。“2002年,我们几乎撑不下去了。”公司创始元老邵红霞回忆创投的早期史时说道。

    经过长达六年的艰难坚持,到了2006年6月,达晨创投所投资的同洲电子深交所中小板挂牌上市,获得了流通权,达晨创投因此获得近30倍的回报。到2008年的时候,达晨创投所投资的另一个网络公司拓维信息也成功上市,截止到2009年12月,它已经为达晨创投获得高达40倍的回报。

    有了这两起成功的经验,刘昼迅速调整投资策略,对更多的公司进行了大规模的融资及投资活动。截止到2009年12月,达晨创投所投资的亿纬锂能、爱尔眼科、网宿科技三家公司,均成功上市,为达晨创投带来了6.35亿元的浮盈,平均回报率高达15倍!

    凭借如此骄人的成绩,不但为刘昼赢得“金手指”的称号,也让他旗下的电广传媒成为资本市场当之无愧的创投概念股,创投的理念也因此越发深入人心。如今,达晨创投的小会议室里已经悬挂着50多个公司的LOGO,这些都是达晨创投所投资的公司。这些投资,哪怕它只有三分之一获得成功,达晨创投也会收获数倍于投资成本的利润。

    这就是创投的魅力,也是创投深入人心的根本原因所在。

    温州资本如果大规模进入创投领域的话,其独特的优势肯定能为这个行业带来一场巨大的震动。这是因为,温州资本具有做创投的得天独厚的三大优势。

    优势一:温州资本具有独特的“军团性”特点。

    众所周知,温州人爱“抱团”,钱很容易被各个温州老板聚集在一起,所谓“小资本、大集聚”,温州人很容易就通过抱团的形式组成一个庞大资本。只要有好的公司值得投资,温州资本肯定能以绝对的优势抢得投资权。

    通俗地讲,假如现在某一个高科技公司急需资本支持,否则就无法采用更先进的技术赢得竞争优势。这时候,谁对这个公司投入得更及时、所提供的资本更雄厚,也就更容易赢得该公司老板的信赖。因此,即使现在属于温州人的创投公司名声也许没那么响亮,但该公司的老板只要能看到他所需要的资本,也会很快给出合作的答案。

    更重要的是,温州资本在民间所积累的信誉,会让它更容易拿到一个项目的投资。

    温州人以诚信为本,老乡之间通过商会借钱,根本就不需要打借条,一般也用不着签订什么协议,一切全靠个人信誉的支撑。谁曾说过?“看一个人的品质怎样,拿钱试一下就知道了。”温州人会赚钱,但又不会将钱看成高过信誉的东西。从这一点来说来,温州资本就更容易赢得被投资企业的信赖。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投资方、创投机构、被投资企业三者是一个复杂的结合体,很容易有利益冲突。只有三者本着诚信做人的标准,共同将所投资项目做大做强,这才是合作的基础,也是盈利的关键。毫无疑问,温州人独特的“军团性”优势,是他们更容易赢得投资项目的根本,也是投资者把更多资金投进来保障。

    优势二:温州资本有丰富的民间投资经验。

    创投这种新型的投资形式,首先兴起于深圳,温州人所建立的第一家创投公司“首华创投”,直到2006年才被林阿信建立。而且由于当时的法律、信用等环境还不成熟,这个创投公司并没有获得预期的收益。

    尽管对这个行业仍旧处于懵懂的摸索阶段,但相信善于学习的温州人只要了解的其中运转方式,就能快速赢得市场。因为在中国出现创投概念之前,温州人已经有了许多类似创投的投资经验。

    温州人的商会,众所周知,只要谁需要钱,在商会里组织个活动,将亲朋好友及同乡聚集起来,就能获得投资资金,这其实就是一种融资的方式。换言之,中国创投的源头,可以说就是温州人所独创的这种“商会”理念。

    所不同的是,商会的参与者多是筹资人的亲朋好友或同乡,关系比较特殊,大家也不会提出过都利息要求,因此规模不是很大,无法做成创投这样专业的创投公司。既然现在创投公司的目的是为了盈利,相信一向对投资敏感的温州人,肯定不是放过这种投资机会,他们完全可以利用创投的模式重新经营自己的商会,通过创投事业逐渐壮大资本。

    优势三:温州资本已经名声在外。

    提起温州资本,恐怕中国再没有哪个地区的资本更比它有影响力了。其实不仅是国内,由于温州人走南闯北的不拘一格的投资形式,在国外更是赢得了“中国的犹太人”支撑,有时候甚至连最会挣钱的犹太人夜害怕温州人会抢走自己的地盘。温州人的名声、温州资本的声势,由此可见一斑。

    因此,被投资公司如果需要一笔庞大的资金来为自己做创投的话,能想到已经形成“品牌效应”的温州资本,那是非常自然的事。

    截止2010年10月,温州资本在创投领域的投资已经达到1500亿元左右,很多企业慕名前来寻求融资,我每天都要接待好几个来温州寻求融资的创投基金。谈到为何寻求温州资本,很多求融资的人想都不想,直接就找过来了。

    正如人们一提到保健品就想到“脑白金”一样,一提到融资,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寻找温州资本,因为温州资本已经像脑白金一样,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一种象征符号。温州资本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国内任何资本都无法比拟的,这就决定了温州资本在创投领域必定会有一个大好前途。

    如今,随着国家《有限合伙法》的正式实施,创投所需要的法律环境已经成熟。另一方面,温州30多万家中小企业也急需转型发展,调整传统产业结构、培育新兴产业的时机已经成熟,一直寻找出路的温州资本终于有了发挥力量的最佳舞台。因此,正如我在2008中国本士创投及私募股权投资论坛上的演讲所说的那样:“尽管在全球金融风暴、经济衰退的影响下,温州制造业目前已进入冬天,面临着一定的生存危机,但与此同时,我可以断言:温州创投业的春天已经来临。”

    因为,温州资本必定会用其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创投这个资本可以翻几倍的大生意中,将温州资本做的更大,温州资本也将以更傲人的姿态毅力于世界强企之林。

    新能源成为座上宾

    来自华鑫证券2007年9月28日的消息说,题材股非常引人注目,航天机电(600151)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我看来,航天机电(600151)的崛起,离不开两大因素的支持:创投概念的引入;新能源的作用。

    2007年8月,国家出台了《创业板发行上市管理办法》,创投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以创投形式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的航天机电(600151),在太阳能领域的两子公司均有可能登上创业板,这就意味着航天机电(600151)有望成为最大受益者。到了今天,事实证明的确如此。

    除了加入创投这个新的投资理念,促使航天机电(600151)形势大好的,还是它在新能源方面的成绩。

    航天机电(600151)是一个典型的进军“多晶硅”项目的个股,而“多晶硅”,是太阳能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能源的开发,既符合国际产业发展趋势,又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战略,还有助于缓解太阳能产业发展中面临的原材料“瓶颈”问题。航天机电(600151)趁着这股“东风”崛起,无意对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因此自然就成为当仁不让的太阳能龙头企业。

    在投资新能源方面,航天机电(600151)无意是一个很好的榜样。这个榜样的经验很快被善于模仿的温州人获得了。

    2008年3月,温州环亚创业投资中心合伙人联席会议主席胡旭苍来到温州一家太阳能企业,洽谈合作意向。胡旭苍表示,太阳能如今是国家比较重视的新能源,只要太阳能企业有过上市的想法,他愿意提供十几亿元资金帮忙达成这个心愿。当然,作为一家创投机构的负责人,这个忙不是白帮的,目的只是让没钱上市的企业获得资本,自己这个有钱的投资者能获得更多回报——毕竟创投是一项盈利数倍的大生意。另外,投资人还可降低投资风险,让温州资本通过资本的运作,获得更好的生存空间。

    胡旭苍的环亚创业投资中心募集到资金大约有10多亿元,有20多名温州同乡做股东。类似于他这种创业风险投资公司。根据温州官方的统计数据,截止到2008年3月份,已经注册的创投公司,已经近百家。无论哪个创投公司,其成立的根本宗旨就是赚钱,哪个领域利润大,资本就流进哪个流域。不过就胡旭苍的公司来说,根据他们当时对各个行业的了解,新能源、新材料、环保、资源和金融,五个行业最有前途,尤其是新能源和新材料领域,胡旭苍最在意的也是这两个方向,已经谈下了数个项目。

    至于为什么投资新能源,胡旭苍没明说,但我可以肯定的是,一定与这两大因素有关:

    一、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众所周知,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在世界上的算是一流的,每年官方统计的GDP数量都明显高于世界其他地区。

    经济的高速发展是需要能源、资源支持的。一部分温州人看到了投资能源的巨大商机,因此,有人投资水电站,有人投资煤炭,有人投资石油,有人投资有色金属,等等。其目的都是满足国民经济对这些能源、资源的需求,自己也从中得利。

    不得不承认,温州人的出发点是很好的,利国利己。遗憾的是,虽然也有人从中赚到一些钱,但也有一些人投资失败,亏损很多钱,2010年温州资本不得不撤出山西的煤炭投资,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由此可见,温州人前期的这些能源、资源投资,虽然利润很高,但同时风险也很大,稍不留意,最终就可能就投资煤炭生意一样,让一些投资者血本无归。

    不过,即使一部分温州人对能源、资源的投资失利了,但国家仍然是需要这些能源、资源的,毕竟,它们是维持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血液和粮食。但由于种种原因,私人直接投资这些能源、资源的做法,目前并未得到完全的认可。

    与煤炭、石油等稀缺能源相比,新能源就不同了。它一方面可以满足国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只要有资金技术的投资,这种能源又是可再生的。如太阳能、风能,这些新兴的能源,如果能够大规模普及到中国的工农业生产,那对整个国家来说,都是大功一件。

    因此,与对待煤炭、石油等稀缺能源的态度截然不同,国家大力提倡系能源的开发。民企只要有足够的实力研发,有资金、技术条件方面的优势,国家都会大力支持。

    在这种受到鼓励的大环境中,新能源开发必然会成为热门。庞大的温州资本一直在寻找好的投资项目,它对新能源方面的创业投资,无异于响应国家号召,支持新能源项目的研发,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做贡献,也让自己在创投运转中获得更大的收益。

    互惠互利,从来都是温州人选择投资项目的基点;投资新能源,让温州人直接走向利国利民的道路。这项投资事业会让温州人的事业更上一层楼。

    二、民间有许多等待资金援助的新能源企业。

    响应国家号召投资新能源领域,有两种比较好的形式:一是直接成立新能源产业的企业,二是做创投。这两种投资形式,温州资本都有涉入。

    2010年,在温州市新能源发展与节能形势政策发布会上,温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丁建宇介绍到,全市新能源企业达60多家,投资金额总达45亿元,产品主要涉及到太阳能、风能、储能电站(研发电池)、LED、新能源汽车、高效节能、清洁能源配套的特种泵阀、智能电器等十几个领域。

    这些投资领域,均有不错的前景。以风能为例,温州海岸线长达355千米,附近海域广阔,季风强劲,具有建设风电场的天然优势。还有太阳能,主要方向侧重在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设计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大幅度提高温州城乡居民对太阳能供热水系统及供暖系统的运用。

    也就是说,这十几种新能源,均有不错的市场空间,投资这些领域的企业,如果没有经营问题,均能获得不错的收益。更何况,新能源在使用起来都比较干净,有助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从更长远的未来来看,还可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作用,有助于提高能源利用率,响应国家开发新能源的号召。

    因此,对于研发新能源的企业来说,与公与私,都是一件好事,这项投资至少不会像投资楼市的温州人那样挨骂。

    既然市场前景不错,影响也不错,新能源企业是不是就可以遍地开花了呢?

    不一定!事实上很多有这种投资想法的老板,多多少少都有事业发展的瓶颈,甚至连创业的资本都难以筹集完全。因为开发新能源、研发新技术,与一般的鞋子、衣服等一般的实业投资是不一样的,没有上千万、上亿的资金,根本就不要想能建一个企业。丁建宇也说,温州市的新能源企业“规模偏小,投入不足是硬伤”。

    其实不止是温州市,全国各地的新能源企业,都需要资金来整合资源、引入新技术。这时候,就需要更多更有钱的人来帮助他们筹集到所需资金,基于新能源企业发展的需要,为新能源而生的创业投资机构也纷纷成立了。胡旭苍的环亚创业投资中心之所以对新能源、新材料、环保等领域感兴趣,我想,最根本原因也在于此。

    创投,其定义就是,投资家为“以高科技为基础的新创公司”提供融资的活动。这里有一个很限定性的词语:高科技。当然,除了“高科技”公司,也投资其他领域,但主要领域基本上就界定在这个“高科技”上。新能源无异于是“高科技”的典型,其广阔的市场空间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既是创投机构对这一领域关注的最好解释,也是温州大老板们关注新能源的根本动力。

    创投这条路也不好走

    既然创投面前铺就了一条宽敞的利润之路,温州资本是不是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向这个领域砸钱呢?

    非也!创投这条路也不好走。

    创投还有一个名字,叫做“风险投资”。顾名思义,这是一种风险很大的投资项目。因为对于投资家来说,你得寻找合适的项目,如果项目选择不当的话,也可能赔得血本无归。除此之外,投资家还要与企业协商谈判,双方弄清楚彼此的权力和义务,明细各自的责任,最终签署合同。这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包括企业家的人品,都是投资者所要综合考察的对象,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出现令人头大的后果。

    然而,对温州资本来说,这些还不是创投的最大困难。困难来自于温州人内部。

    温州人虽然善于投资,并且拥有雄厚的资本,但长期以来,温州人自己有一种近乎“缺陷”式的投资思维,这些“缺陷”,让温州式创投更难做。

    缺陷一、温州人不易相信别人。

    温州人内部,彼此是非常信任的,同乡之前借钱根本不需打欠条,通过商会筹钱也不需要签订合同,一切都靠温州人的自觉,凭借自己的信誉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但对于非温州人,温州人就没这么慷慨了。

    有一位接受投资的企业家,王某,听说温州人对创投很感兴趣,就怀揣自己的项目书来到温州,来了之后才知道,自己根本就无法赢得投资者的青睐。不是项目本身不够好,而是自己非温州人。

    在别人的点拨下,王某才知道:全国已经有很多像他这样来温州寻求融资的创业者,但成功的人很少。原因就在于很难赢得温州商人的信任,除非创业者自己能找到一位在温州影响力的商界领袖或者企业也参与自己的投资项目,其他投资者才会跟进投资。

    即使成功获得融资的创业者,也不能放手做自己想做的事,因为温州人会三天两头打电话询问项目的进展,那口气,好想颇不放心将自己资本交给你,更有甚者,那些一点一滴打下资本江山的温州老板们,其实根本看不起创业者的管理方式。

    听到这里,王某只好无奈地返回,不再对温州资本抱希望。

    其实不管是需要商界领袖或企业参与的苛刻条件也好,三天两头打电话询问项目进展也罢,或者看不上企业家的团队,根本原因只有一个——温州人不信任外地人。这样做的后果,要么是找不到可投资的企业,要么是跟合伙人交钱不交心,这两种结果,都是不利于温州资本的发展壮大。最后,无奈的温州人只好拿钱投资自己的企业,温州资本只在温州人一个小范围内发展,生长速度自然很有限。

    所以我认为,温州人若想在创投领域做出一番事业,首先必须克服这种“不信任外地人”的思想,尝试着对外地人敞开怀抱。只有这样,温州资本的投资领域才会更广泛,在创投的路上才会走得更远。

    如果实在担心异地企业的信誉,可以事先对该企业做一个全面的考察,了解企业的发展情况,多方打听企业家的口碑甚至家庭情况。这样对自己的投资项目进行一个相对全面的了解,接下来的合作,风险才会更低。况且知己知彼,合作也会很顺利。

    但这种多方调查才确定下来的合作,前提仍然是信任对方,给对方一个机会,不要一听是外地的企业就拒之门外,此举无异于闭目塞听,扼杀温州资本的发展机会。

    缺陷二、温州人有“急功近利”的毛病。

    回首温州人的发家史,发现温州人做生意有一个特点:所从事的都是小商品但却拥有大市场的产业。

    如鞋子,至今仍然是温州最重要的产业。这个生意很小,一双鞋所赚的钱绝不会超过一台电脑的利润,但它却比电脑具有更大的市场。虽然现代化的办公离不开电脑,但与鞋子比起来,显然它的普及程度远远不及鞋子,这就是所谓的大市场。

    这种产业最大的特点是,市场大,盈利快,这也是生活必需品的性质所确定的。推而广之,温州人的其他实业也都是如此,扣子、打火机、服装、电器,等等,都非常贴近人们的生活,市场空间比较大,温州人能很快盈利。

    再到后来,随着温州资本的强大,温州人所投资的产业更广泛一些,包括煤炭、房子、石油等等。这些相对来说比较“大”的产业,温州人对它们的看重,并不是因为对某一行业的爱好或者兴趣,也没有想过做大这个行业,而是基于一种高利润的思维。

    典型的对比如德国人卡儿本茨,他投资汽车行业,是因为他对汽车感兴趣,所以长久地投资这一行,这才有了今天的奔驰。温州人却没有这样的投资思维,至少从目前的形式上来看,温州难以出现一个“石油大王”或者“煤炭大王”。当投资失利的时候,可能就失去了继续坚持下去的愿望,直接转投其他更有利润的领域。

    无论是小商品也好,大行业也好,温州人的投资思维只有一个:一切以盈利为目标。这个思维,一方面,为温州人转来了大笔的财富,但另一方面,也制约了温州人继续将事业做强做大的进程,可以说已经成了温州资本的一个“瓶颈”。

    一切以盈利为目标,不可避免会导致急功近利,从长远上来说,必然会导致温州资本为了利润而毁掉一些从长远来看更有价值的东西。这在创投的领域,是有其要忌讳的。

    创投是一种长期性的投资,从投入资金到获利,一般需要七八年甚至10年。但对于将利润看得很重的温州老板们来说,可能只有一两年的耐性。在这一两年时间里,一些性急的老板可能还会催促项目的负责人。这样只会造成三种结果:

    1.逼迫负责人做一些内部违法交易,造成市盈率腐败;

    2.负责人无法达成目标,被迫(卷款)逃走,终止双方合同。

    3.逼迫负责人炒股权,背离合作初衷。

    这三种结果,无论哪一种,都会对投资人带来资本损害。

    因此,如果没有长远的打算,如果只考虑到短期内的赢利,我建议温州的老板们,最好不要轻易涉足创投领域,也不要看别人在创投领域赚钱了也心痒痒地跟风。毕竟,创投利润高,风险也大。

    除了这两大缺陷,我再讲一条在创投时也注意的事项:与同行增进联系。

    俗话说,同行是冤家,因此有些投资者可能就不屑与同行联系。但兵法上还有一句话,叫做“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投资者多与同行保持联系,有时候可能还会获得意外收获。

    一位姓晋的温州老板,他是一家投资公司的股东,负责私募股权投资,也是创投的一种形式。谈到自己的合作伙伴,晋先生毫不客气地说:“要不是我防范得严,他(合作伙伴)早就卷款逃走了。”

    合作伙伴怎么会做出这等有违契约精神的事呢?

    面对大家的质疑,晋先生毫不犹豫地拿出证据:“他在此之前已经上了十几家创投的黑名单,可能他不知道我们这些创投公司同行有很多密切关系。我就是当初没对他全面考察一番,看了他的项目还不错,就直接投资了。”

    接下来的事怎么办?晋先生也不想双方闹得太僵,要么对方自动终止合约,赔偿自己损失,要么按照合同上所规定好的,履行彼此的责任,否则他别想从自己手中拿到一分钱。

    晋老板的例子,就充分说明了创投公司之间需要经常沟通,虽然大家可能会对一些项目上产生竞争,但保持经常的联系,很容易获得这个领域内的消息,也能最大程度地避免风险。

    此外,除了这三点影响创投的因素,还有其他一些影响,如国家政策的调整,市场的恶炒等等。这些突发的因素,都会增加创投的难度,投资们必须有相当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并且做好长期“抗战”的准备。如果没有十足的信心,没有足够的资金,我建议也不要轻易投资这个领域。

    曾踏入股市,没带走一片云彩

    对于很多一般的投资者来说,股市是最常见的投资项目,很多上班的小白领、在家闲着没事做的太太们,不管是否富有,只要手头有几千块钱,都想投到股市上试试运气。

    连这种只有几千块钱的“投资者”都想通过股市实现“发财”的梦想,一向追逐利益、喜欢利润的温州人怎么可能放过这样一个投资机会?尤其是2007年上半年牛市的时候,很多股民都大大赚了一笔,温州人就更心动了。更重要的是,2010年,国家楼市政策持续调整,楼市的利润已经大不如2001年最初兴起“温州炒房团”时,一些温州老板于是将资本从楼市中撤出来,投入股市。

    于是,2010年10月,沉寂许久的股市,突然“活了”过来:从国庆节到10月19日,连续攻破了2800点和2900点,10月19日收盘站上甚至高达3000点,而同一天的成交额,高达4900亿元!

    对于股市突然的火爆,很多人都很好奇。国信证券深圳泰然九路营业部的一位客户经理对外宣称:“这些多出来的资金,可能是之前从楼市撤出来转投到股市的。”尽管没有任何迹象证明温州人弃楼市转投股市,但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这笔资金肯定来自温州资本。

    这种怀疑不是没有道理的。

    国家“限购、限贷、限外”等二次调控政策的出台,让温州人对楼市产生了质疑,原先一致被看好的楼市,成了他们观望的投资项目。但不投资楼市,并不意味着钱就存到银行睡大觉,这不是温州人的作风,温州资本完全有可能流入股市。

    最重要的是,楼市与股市是两个不同的领域,温州资本既然可以在楼市试水,当然也有可能在股市试水。因此,如果深入追查10月股市的资金来源,我想,肯定有100亿元到200亿之间的温州资本进入。

    不过以我对温州人的了解,投入股市的资金不会太多。我曾多方调查测算过,全国楼市的温州资金大约有1000亿,实际上测出楼市的资金还不到10%。也就是说,温州资本从楼市“转头”股市这个说法,其实是不正确的。而且2009年以来,一部分比较保守的投资者,的确将钱存进了银行,暂时没有投资新的项目,温州各个银的行存款余额达到5800亿元,创下多年以来的新高。

    事实也证明了我的猜测,温州资本虽然一度大规模进入股市,但却以失败告终,翻遍全国的报纸,说温州资本折戟股市的消息比比皆是。因此,我断定,股市虽然是一个全民风投的项目,但对温州人来说,却不是一个好项目。它远远不及PE(私募股权投资)、VC(风险投资)、实业为温州人带来的利润多,相信很多试水的温州老板已经感觉到股市的风险,已经及时将资金从股市中收回来,寻找新的投资项目。

    之所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是因为我太了解温州的老板们,股市这个投资项目,虽然名声很大,但却从来不是温州人所喜好的投资项目,因为股市的虚拟性让温州人很没有安全感。

    温州资本,是温州人一步步打拼的结果,是温州人多年经营实体经济的结果。从最初的打火机、纽扣,到后来的水电站、煤炭,投资金额只有大小的变化,但却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经济。

    经营这些项目,温州人起码感觉心里踏实,这些产品就像温州人的孩子一样,因为看得见、摸得着,很容易掌控,温州人在打拼的时候也有一个着力点。这种产业就像温州人的孩子一样,由于可见性,也就更容易被寄予厚望,温州人在打拼的时候也有了一个个实在的目标。实体产业就这样慢慢被温州人的爱心掌控了、笼罩了,推而广之,全国、全世界某一个领域的实体产业,也就这样被温州人掌控了。

    实体产业在温州人的努力下逐渐发展壮大,温州人的名声也就随着实体产业而传播开来。如温州被世界誉为中国锁都、中国鞋都、中国皮都、中国塑编之都、中国五金洁具之都、中国泵阀之乡、中国电器城、中国礼品城、中国女鞋基地,等等。这些实业就是温州人的代表,是温州人扬名海内外的载体,温州人也因为这些实业而自豪。哪怕有一天温州在所有领域的投资都失败了,至少还可以经营这些看得见的小玩意,依靠人们所赋予的“标签性”赞誉重新站起来。

    相反,谁听说过温州有“股票之都”、“股市之乡”的赞誉?全球又有哪个地方因为在股票市场的繁荣而被誉为“股票之都”、“股市之乡”的?股票的虚拟性和全球性,决定了它无法成为一个“基地”性质的产业。温州人也根本无法掌控它,无法把握它。说得更准确一些,温州人在股票面前没有自信——一个无法掌控无法征服的东西,谁会在它面前有自信?

    股票,它无法像一个具体鞋子、衣服一样,只要卖出了一批,温州人就能很清楚地知道自己赚了多少钱。以后若想赚多少钱,就要限定多少的投资成本,差价算得清清楚楚,盈利也一目了然。即使可能会出现一些意外,估算的数据可能有偏差,但大体上的盈利还是能算清的。

    股市因为没有这种可预见性的盈利,因而向来不被温州人所重视。2010年温州资本对股市的进发,只是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或者说被楼市所逼,但却从来不是温州人投资的首选项目。一些温州老板在股市中稍微试水以后,立刻察觉到股市的这种“没着没落”性质,很快撤出资金重新回到楼市或者转而其他实体经济。

    更何况,中国股市更像一种赌博性质的投资,中国对股市现有的政策也是温州人不想轻易将资金投入这一领域的另一个原因。

    股市的意义,就是让社会上的资金流入有投资价值的行业,行使社会资源配置的功能。出发点本来是不错的,但中国的股市,由于信息的不对等,各种内幕、关联交易以及各种资金门槛等因素,使得股票市场更像一个“赌市”。投资者进入这个行业,与其说拿自己的钱搞投资,不如说拿自己的钱搞赌博,失去了投资意义。

    虽然股市不完全等同于赌博那样纯粹的赌运气,还需要一些技术的支持,但全球靠技术获得股市投资上的胜利者,恐怕只有一个巴菲特了,其余者,皆无法掌控其中的规则。很多温州老板就是看穿了这点,因此对股票投资不感兴趣。

    2007年股市行情比较好的时候,有朋友就曾建议一位姓郭的温商试试投资股票,并且告诉他说上半年投资股票的人,没有一个不赚钱的。

    尽管如此,郭先生仍然拒绝了这种投资。他说:“不是我不愿意赚这个钱,实在是对这一行不了解,我看到那些密密麻麻的红线绿线走势图什么的,都不知道该怎么应对,也想象不出它究竟意味着什么。无法做出判断,怎么能做出一个正确决定呢?”

    这位朋友自告奋勇,表示愿意教他,郭先生仍然婉言拒绝了,理由很简单:股票太难理解了,他不会做这种自己都不理解、没法掌控的投资。

    温州人在投资的时候虽然以大胆、敢于冒险著称,但也是基于看到丰厚利润的基础上的,对于股市这种变幻不定、利润不定的投资项目,温州人不感兴趣,一点也不稀奇。

    温州人对股票市场不感兴趣的第三个原因在于,股市更像金钱游戏,股票对他们来说不太像一个“钱生钱”的项目。

    温州人的每项投资,都是基于“丰厚的利润”,其他与之无关的一切行为,比如跟风、时尚,都不是温州人投资项目的首选要素。股市在中国还是一个新兴的市场,很多人可能看出股市投资不需要实业经济那样的辛劳,因而纷纷涌进股市。温州人却没被这股“新潮”带进去,因为他们的信仰是“赚钱”,而非“时尚”。

    一位宁愿摆小摊做小生意的温州老板这样评价股市:“炒股说穿了就是一种金钱游戏,是金钱在股民中的再分配。既然如此,我何必将自己的钱投入到股市分给其他人呢?况且中国现今对股市的法律还不完善,炒股其实就跟买彩票一样,是很难赚钱的。虽然2007年的牛市让很多股民都大赚了一笔,我宁愿说那是侥幸。我很多炒股的朋友都说,他们上半年赚的钱,下半年又全部赔进去了。运气不好的,干脆被套牢了,赔得一塌糊涂!你说他们是何苦呢?”

    话虽然有偏颇之处,但却不无道理。

    除了2007年,一部分温州人受股市形势影响开始炒股,但接下来股市的低迷,让温州人对股市彻底死心。到2008年的时候,根据温州市证券期货业协会统计结果,温州市新增开户数呈现明显的逐月递减趋势,1月份还有近5000户开户,但到了3月份,新开户就锐减至2553户。那些流出股市的资金,温州人宁愿将他们存进银行赚取微薄的利息,也不再涉足股市。

    温州人既然对股市不感兴趣,他们的资金难道会一直存在银行里吗?这也是不可能的。其实这里又涉及到第四个原因:温州资本有更好的投资渠道和投资回报。与这些投资渠道相比,股市那一点偶尔赚来的利益,根本不足为道。

    那么温州人更好的“投资渠道和投资回报”是什么?这又回到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这个话题就太大了,它正是人们需要向温州人学习的地方——至少投资股市这件事让我们学到,股市投资不受欢迎主要不是因为其风险,而是由于其利润的不可确定性,其利润的非最大化。因为这些因素,谁也没有一定赚钱的十足把握,因而就不轻易“下水”!

    投资心经:不怕风险,只怕回报少

    温州人对创投的关注,与对股市的冷漠,二者态度截然不同,我们从中可以得出一个推而广之的温州投资理念:不怕风险,只怕回报少。

    创投和股市,二者有一个很明显的共同点:高风险。

    这是它们与一般实业投资所不同的。投资实业,比如生产小礼品,只要卖出去一批货,就有一定的利润,只要不发生货物无端减少的时,只要投资人愿意好好经营下去,没有特殊情况的话,是稳赚不赔的,因为投资人在做这个市场的时候差价都是算好的,利润基本上已经定了。

    创投和股市,它们却没有这种相对固定和直接的盈利方式,尤其是股市,完全可以用一个“不可捉摸”来形容。

    因此,总体来说,与传统的投资相比,二者都属于高风险的项目。

    但在具体选择的时候,温州人更偏爱创投这种投资模式,而对股市不感兴趣,曾经对股市抱有幻想的人,在赔了一把之后,将资金撤了出来,算是彻底告别了这个领域。

    让温州人选择创投的,并非没有在创投领域没有失败过,第一个属于温州人的创投公司——林阿信的上海首华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不是以失败告终了么?尽管如此,但仍然有很多温商对这一块很关注。因为与股市相比,创投有更吸引人的投资魅力,如国家政策扶持、被投资的企业发展有前途、有盈利数倍甚至十几倍、几十倍的可能,尤其是最后一个因素,有盈利很多倍的可能,这才是温商更关心的问题。

    追逐高额利润从来都是温商投资的首要原则。可以这么说,当一个风险很大同时利润也很大的投资项目,和一个风险很低利润也一般的投资项目,同时摆在温商的面前,如果他投资成本允许的话,他肯定会选择那个高风险高利润的投资。

    原因很简单,这个世上不存在绝对无风险的投资项目,任何项目都是存在投资风险的。既然如此,承担一份风险,与承担十份风险,在温州人看来没什么质的差别。既然如此,正如俗话所说,要赌就赌大的,赚就赚个痛痛快快,赔了起码也能积攒一个宝贵的经验。

    一般人创业初期总是瞻前顾后,小心谨慎深怕风险太大一不小心陪本儿了怎么办,没有十足的把握是不会下本钱投资的;而温州人却认为风险与机遇是并存的,高风险才有高回报,不管是创业或经商,没有不冒险的,敢于冒险也正是温州人有别与其他人的特点,创业的风险很高,但只要坚持学习不断努力,肯定是有与你风险相等回报的收入。

    其实往深处说,人在经营低风险生意与经营高风险生意时,精神状态都是不一样的。小本生意,不会让你赔得血本无归,人无压力,就容易产生“小富即安”的心理。相反,在从事高风险生意的时候,人就更容易打起精神,在管理、技术等方面,都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到更好,这种为事业打拼的精神,才是商人的最高境界,也是投资的根本意义所在。

    也许你要说,投资的根本在于利润,这话固然不假,但要利润又是为了什么?谁又能将利润带到坟墓中去?创造利润的根本意义,从小处说,无非是为了证明自己;往大处说,是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一个“小富即安”的,是不会有这种回报社会的远大抱负的。

    话题说得有些远,就“利润”这件事对温州人自己来说,它意味着财富,意味着面子,意味着一个温州人全部的荣耀。因此,面对高利润,面对苟安,他宁愿选择高风险高利润的投资项目!

    有些人,血里带风,注定在闯荡事业的时候风风火火,给人以雷霆万钧之势,不管成功还是失败,至少距离巨额财富很近。况且我已经阐述过多次温州人的“冒险”概念,它是一种基于理智估算之后利润较高的冒险,而非一味的胆大鲁莽。温州人冒着风险采取创投这种投资模式,就是这样一种明智的选择。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