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一场姹紫嫣红的花事:最美林徽因-华北行记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为信仰出走,终是快乐且无畏的。那份对理想事业的执着与眷恋,便是这艰辛的旅途上,最好的慰藉。

    考察中国古建筑,必是一项艰苦的工作。1936年5月28日,梁氏夫妇和营造学社的同事去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开封及山东历城、章丘、泰安、济宁等处进行古建筑考察。在给妹妹梁思庄的信中,林徽因道出了旅途的辛苦:

    出来已两周,我总觉得该回去了,什么怪时候,赶什么怪车都愿意,只要能省时候。……

    每去一处都是汗流浃背的跋涉,走路工作的时候又总是早八至晚六最热的时间里,这三天来可真真累得不亦乐乎。吃得也不好,天太热也吃不大下。因此种种,我们比上星期的精神差多了。……

    整天被跳蚤咬得慌,坐在三等火车中又不好意思伸手在身上各处乱抓,结果浑身是包!

    舟车劳顿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还要对发现的古建筑进行拍照、测量、绘图、整理等工作,远非易事。

    到1937年,梁思成带着营造学社的学员几乎跑遍了整个华北地区。虽然有很多惊喜发现,但不得不面对一个令人揪心的事实:迄今发现的所有木结构建筑都是宋辽以后的遗存。日本学者曾经断言,中国已经不存在唐代以前的木构建筑,只有在奈良才能看到真正的唐代建筑。营造学社的努力似乎也印证了这一尴尬的现实。

    但是梁思成和林徽因一直没有放弃希望。他们以科学家的敏感认定,在中国某一处,一定还存有真正的唐代建筑。眼下战乱纷纷,他们被迫加紧了考察的步伐。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梁氏夫妇这份对建筑极其诚挚的态度与开拓精神,成就了他们人生里,最美的一抹光影。

    1937年6月,他们先坐火车到太原,而后转乘汽车抵达五台县,再从那里骑乘骡轿,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走了整整两天,终于到达佛光寺。

    考察这座寺庙的契机很偶然。梁思成和林徽因无意间在法国汉学家伯希和的《敦煌石窟》一书中,发现了两幅描绘佛教圣地五台山全景的唐代壁画,壁画描绘了五台山的山川与寺庙,并标注了寺庙的名称。这燃起了他们内心深处残存的希望。因此,二人决定前往大山深处,试图挖掘唐代木结构建筑的一丝残迹。

    眼前的佛光寺业已失去往昔的光彩。推开沉重的殿门,黑暗的屋顶藻井是一间黑暗的阁楼,厚厚的尘土在藻井上累积了千年。成千上万只黑色的蝙蝠倒挂在屋檩上,尘土中还堆积着许多蝙蝠的死尸。蝙蝠聚集在黑暗的角落,三角形的翅膀扇动着令人窒息的尘土和秽气。藻井里到处爬满了臭虫,它们以吸食蝙蝠血为生。

    这光景,恐怖又凄凉。

    梁思成和林徽因戴上口罩,便开始测量、记录和拍照。惊起的蝙蝠在他们周围飞来撞去,他们也视若无睹。在呛人的尘土和难耐的秽气中待了几个小时,他们的身上和背包里都爬满了臭虫,浑身奇痒难耐。

    在殿堂工作了三天,他们的眼睛已适应了屋顶昏暗的光线。终于,林徽因在大殿一根主梁上发现了一行模糊的刻字:女弟子宁公遇。在与大殿外经幢上刻着“佛殿主女弟子宁公遇”几个字进行核实时,他们最终确定,先前在大殿中见到的那尊身着便装、面目谦恭的女人坐像,并不是寺僧所说的“武后”塑像,而是这座寺庙的女施主,宁公遇夫人。

    宁公遇夫人曾捐出家产修筑这座寺院,当寺院落成时,她也把自己永远地留在了这里,日日倾听着暮鼓晨钟和诵经声,谦卑地守护着缭绕的香火和青灯黄卷。

    如今,这座寺庙已经有超过一千年的历史,是梁思成等人历年搜寻考察中,所找到的唯一一座唐代木结构建筑,比他们以前发现的最古老的建筑还要早一百多年。不仅如此,他们在这里还发现了唐代的壁画、书法、雕塑。

    1937年7月,五台山佛光寺考察是中国建筑史上最伟大的发现。另外,还有唐代塑像三十余尊和一小幅珍贵的唐代壁画与大殿一同被发现。这是除敦煌以外,梁思成所知道的中国本土唯一现存的唐代壁画。

    离开之前,梁思成给林徽因和“女弟子宁公遇”的塑像拍了一张合影。几千年过去了,女建筑学家林徽因和佛光寺的宁公遇四目相对,从彼此的沉默里,我们读到了女性的坚韧、虔诚与肃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