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充满希望和担心的等待阶段后,我们的儿子终于降生了。当时,我已经五十二岁了,能在这么大年纪还能得一子,我的喜悦之情无以言表。
为了表达我的喜悦,我给儿子取了个卡尔·威特这个值得纪念的名字。用自己的名字给儿子起名字,如此来表达我要将他培养成优秀人才的决心。但是,上帝好像给我们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我们的儿子卡尔不是一个让人称心的婴儿,他看上去有些迟钝,不是我和妻子想象的那样聪明。面对这样一个婴儿,我感到压力很大。他能成才吗?
我的妻子,对于这样一个事实更是不愿接受,她简直不敢相信为什么已经失去了一个孩子的我们,现在又得到一个这样令人失望的孩子。
在儿子刚刚出生几天后,我们就陷入了无尽的烦恼中。
然而,这种苦恼和忧伤没有持续太长时间,因为在孩子出生之前,我已经坚定地相信,后天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决定性因素。
所以,我们经历了短暂的悲伤后,开始全心投入到培养孩子过程中。在知道小卡尔并非是让人称心的婴儿后,一些关心我们的人都来安慰我,有人劝我不必过分伤心,有的人借此认为我的教育观点不正确。
有人说:“卡尔·威特牧师,您说孩子的才能取决于后天培养,跟天生禀赋无关。那么,现在这个情况你该怎么解释呢?您的儿子天赋不足,你能肯定他将来能成为优秀的人吗?”
每当我被这样问到时,我总是毫不犹豫地对他们说:“我肯定能把卡尔培养成优秀的人才的。”
虽然当时我也不确定卡尔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但作为父亲,我有把我的教育观念和我的爱心完全用在我的卡尔身上的决心。这一切的付出一定不会白费,我对此充满信心。
爱尔维修曾经说过:“人刚生下来时都一样,只是因为后天环境的不同,特别是幼儿时期所处的环境不同,有的人也许能成为天才或英才,还有些人则很平庸甚至成为蠢材。即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方法恰当,也会成为优秀的人的。”
在儿子还未出生前,我就坚信这一点了,并且常常将我的这份信心告诉别人。当然,爱尔维修的观点也有些片面,他在强调环境影响孩子成长时,忽略了他们天赋的差异性。关于这一点我认识很充分,我绝不会像爱尔维修那样否认孩子禀赋差异,有人攻击我不承认孩子的禀赋差异,这是诬蔑。
实际上,在教育学领域中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天才观。我举两个例子来说明。哲学家卢梭曾在他的教育学著作《爱弥儿》中下了这样一个比喻:有两只狗是同一只母狗所生,并在同一个地方接受同一母亲的教育,然而,最终结果却完全不一样。两只狗中有一只狗非常聪明,而另一只狗则迟钝愚蠢。这完全因为它们先天性的差异造成的。
与之相反的是一名著名的教育学家裴斯塔洛齐的一段寓言:
有两匹小马长得一模一样。一个庄稼汉喂养其中一匹,但这个庄稼汉非常贪婪,这匹小马还没有发育健全庄稼汉就让其干活赚钱,结果,这匹小马变成了无价值的驮马。而另一匹小马由一个聪明人喂养,最后,在主人的精心照料下,这匹小马竟然成了日行千里的骏马。
以上这两个小故事分别代表了关于天才形成的两种完全相反的观点。前者强调天赋,认为天赋决定着人的命运,环境只起到次要作用。反之,后一个故事则几乎认为环境的作用是万能的,天赋的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自古以来,人们更倾向于卢梭派的教育观点,而支持裴斯塔洛齐派学说的人则非常少。爱尔维修无疑是裴斯塔洛齐派的先驱。我尽管也倾向于这一派,但并非完全认可该派观点,我还有我自己的看法。
我认为:孩子的天赋当然是千差万别的,有的孩子天赋高一点,有的孩子低一点。假设我们非常幸运地生下一个孩子,生出的白痴的天赋大约只能在十以下,而一般孩子的天赋大约在五十左右。
如果所有孩子都接受了同样的教育,那么,他们的命运就与天赋有关。然而,今天的孩子大多接受的是非常不完整的教育,所以,他们所发挥出来的天赋还没有一半。比如,天赋是八十,那么,其发挥出来的天赋只有四十;天赋是六十的,他们可能只发挥出三十的天赋。
所以,如果能够采取一种能让孩子的天赋发挥到八九成的教育方法,即便孩子的天赋只有五十,那么,最终他能成为比天赋是八十的还要优秀的人才。当然,如果孩子是八十的天赋,那么,采取同样的教育方法,前者肯定是赶不上后者的。不过我们也不必悲观,因为生下来天赋就很高的孩子很少,大多数的孩子,其天赋只有五十左右。如果我们依照前面所说的方法进行培养,孩子的才能绝不会差,甚至能高过天赋好的孩子的可能性非常大。
天才的失败是因为父母的极度催逼
根据上述理论,如果对生下来就有很高天赋的孩子进行良好的教育,那么,他的未来就不可估量。但是,很遗憾,人们往往失败。父母总是关注孩子的天赋,而忽略了后期的全能培养,对他们很挑剔,要求也很高,结果,孩子产生逆反、压抑和怨恨心理。因为父母施压过大而半途而废的天才不在少数。
卡尔出生之后的第三天,格拉彼茨牧师拜访我家。
他发现小卡尔反应迟钝,很是担心。
“威特先生。您知道,我一直很支持您的说法,也一直支持您的教育观点。可是现在,我真的替您担心。”格拉彼茨牧师说。
“担心什么呢?格拉彼茨牧师。”尽管我已经知道他担心的是什么,但我仍想听他亲口说出来。
“请原谅我,我知道这样说会让您很难受,但我不能在事实面前还装作若无其事。”格拉彼茨牧师说道。
“哦,格拉彼茨牧师,请直言。”
“我看得出,小卡尔并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尽管这是一件让人感觉遗憾的事情,但我想,我们应该面对这个事实。”格拉彼茨牧师说道。
“是的,小卡尔的确不那么聪明,但我认为这不是决定性因素。”我回答。
“当然,天生不太聪明,并不意味着他就永远这样。但是,这样一来,您就必须要付出更多的辛苦。”格拉彼茨牧师鼓励我说。
我点了点头,表示认同。
“我不妨给您出个主意,”格拉彼茨牧师继续说道,“既然孩子不太聪明,那就希望通过后天培养能够让他变得聪明起来。也就是,从现在起,您和您的妻子,包括您的儿子都要准备做出一些牺牲。”
“什么牺牲?”我疑惑不解,看着他,等待他解释。
“既然孩子先天不太聪明,那么,您就应该充分利用后天的培养来改变他。他要接受比其他孩子更为严格的训练,甚至可以说是残酷的。这样尽管剥夺了他享受美好童年的权利,但对他的未来是很有好处的。至于您和您的妻子,更应该有所牺牲,比如,牺牲小家庭之间夫妻的温情等等。”格拉彼茨牧师严肃地说。
“天哪!格拉彼茨牧师,您怎么会这样想?”听到格拉彼茨牧师这番话,我立即否定了他的观点,“难道还有什么比过幸福生活更重要的事情吗?何必要做这样的牺牲呢?”
“孩子的前途是最重要的啊?”格拉彼茨牧师反驳道。
“孩子的前途当然很重要,可是不要忘了,您的这种观点根本不会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反倒让孩子不仅失去了享受童年快乐幸福的权利,也无法让他学到一切必需的知识。要知道,任何的催逼和急功近利的做法带来的结果都只有一个,那就是毁了孩子。”我坚定地说。
有很多知名人物在长大成人后说过,他们在年幼的时候,曾经遭到父母的严格教育和催逼。少年时总是狠狠地被催逼的穆勒,不被允许在假日里放松,恐怕他不再那样刻苦学习,他的父母也不让他有丝毫的自由,严格甚至苛刻地要求他,不允许他有“随意的”爱好。穆勒在青年时常常感到精神抑郁,终生都感到心理有障碍。在他的自传中,他一回忆其父亲对他的压制就非常痛苦。
他的父亲一发现他有个错误就得立刻纠正。他们开始讨论的时候,交谈的口吻还是轻松愉快的,一旦发现有数学错误,父亲立刻戛然而止。接着,刚刚还是慈祥和蔼的父亲一下就变成了好像有深仇大恨的血腥的复仇者。
还有一个卡尔·冯·路德维希的悲惨例子。卡尔本是个天赋极高的孩子,但因为父亲总是苛刻地要求他,不断地催逼他,一门心思想让他成为杰出的人,结果急功近利,卡尔半途而废了。当时,卡尔的父亲要亲自教儿子高等教学,并强迫他每一分钟都要学习,直到上床睡觉为止。他反对卡尔发展一切与学业无关的兴趣,比如,体育、游戏、对大自然的探索等,这些在卡尔父亲看来无足轻重。卡尔八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让他上大学水平的数学课程,九岁的时候,卡尔就在父亲的要求下学习微积分,还要尝试写剧本了。他不断地跳级,只用了三年时间就学完了大学的课程,十一岁那年大学毕业。他主修的数学,大学里的教授们都认为卡尔将来一定是个世界级的大数学家。
然而,开始的辉煌瞬间变得黯淡。卡尔上研究生的一年后,他对数学完全失去了兴趣,之后又转到法律学院,但很快,他对法律也失去了兴趣。最后,他当了一名办事员,这份工作让他既不用思考,也不用担责任。
由此可见,正确的教育方法是多么的重要。如果采取了错误的教育方法,不用说是个天赋一般的孩子了,即便孩子天赋异禀,也会在这样的环境中被扼杀的。
幼儿时期的教育决定孩子一生
格拉彼茨牧师劝我用严厉甚至牺牲幸福的方式逼催着孩子成长,这是一种非常极端的做法。而另一种极端的方式,则是听任孩子自然发展,放弃任何人为的努力。
我认为培养孩子不仅要有足够的耐心还要具备足够的聪明智慧。特别是对于我这个做父亲的来说,更是如此,因为我面临的是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天赋不高甚至低于正常人的孩子。
我妻子的母亲,是一个善良的天主教徒,她曾劝我说:“威特,既然小卡尔天生不太聪明,你也就不用为此而太过烦恼了。让他顺其自然地发展吧。千万不要因为曾在别人面前夸口而感到惭愧。那些都不是重要的,只要你们家庭幸福就已经足够了。”
我知道她的一片好心,在那样的情况下,还能够那么理解我,并能同情和安慰我。对此,我非常感激。
但是,关于教育小卡尔的问题上,我并没有像别人想象的那样悲观。虽然,小卡尔智力不太好,不那么让人称心如意,但关于他的将来,我始终抱有足够的信心。
因为我相信婴幼儿时期的教育足够能克服那些所谓的天赋不足,我深信合理的教育能够改变一切。
我曾经对我朋友们说,纵观历史上的伟人和天才,他们大多数都有一些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如果他们能够接受到更加好的教育,那么,他们一定会更加伟大、更加健康,也会更加和善、更加宽大、更加出色、更加聪明、更加正直、更加谦虚、更加坚强。总而言之,就会成为更加完美的伟人和天才。
一个人的品质怎样,很大程度上由他幼年时期所接受到的教育程度决定。所以说,国民的道德怎样,由这些国家人民及其子女接受到的教育决定。在世界各地,人们推崇不同的伦理,信奉不同的主张。不管是东方人的天命和宿命论也好,还是希腊人的知识主义、艺术主义、自由主义也好,还是罗马人的保守主义、黩武主义,犹太人的宗教主义、热情主义也好,这些都是他们幼年时期所受教育造成的。
柏拉图曾经在他的《理想国》中全面描绘过未来理想国家的样子。在他心中的理想国的样子中,“子女教育是社会的基础。”这一观点实在高明。
人就像瓷器一样,从小时候起,他的一生的雏形就形成了。幼儿时期就好像是制造瓷器的黏土,给以什么样的教育就会形成什么样的雏形。威廉就曾经教导我们:“幼儿是成人之母。”此言确实千真万确,我们谁都无法否认,小时候就形成了成人的基础。
因此,我们应该尽早教育孩子,开始得越早,取得的效果就越显著,孩子越能够成为完美的人。
我想,只要能够尽早开始教育小卡尔,他一定能够战胜先天不足,成为优秀的人才,我也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教育的目的是挖掘孩子的潜能
这就是我与人们冲突的地方了。我的教育观点的核心是:对儿童的教育,要在儿童智力刚开始发展就要进行。然而,现在比较流行的主导思想是:儿童的教育应该从七八岁时开始。这种说法现在被人们广泛认可,并深信不疑。除了这一说法外,还有一种让很多父母都感到非常恐惧的观点,那就是儿童的早期教育对儿童本身的健康有害。
面对这些错误观点,我常常感到无可奈何。因为它们非常流行,所以,反观我的教育理论,在世人的眼里,它们荒唐至极,更不用说盼望我们的父母们能够利用自己的理论把一个“凡夫俗子”训练成“天才”了。
即便是在小卡尔经过教育后表现出很多方面优于正常儿童的时候,人们仍然普遍认为,小卡尔是天生就有这些才能,这并不是教育的结果。对此,我感到实在心有余而力不足。
卡尔出生时是个什么样的婴儿,我在前面已经简单介绍了一些。现在,我还想向各位叙述一下他出生时的一些细节。我想,只有如此,才能让大家有一个更为清晰的印象来判断我的这个儿子是不是生下来就是个所谓的天才。
可以这么说,任何一个人只要在那时看到我的小卡尔,都不会相信他是个天才的,反之,人们一定会毫无疑问地认定他是个反应迟钝的孩子。
儿子出生时的情景让我非常伤心,但这又有什么办法呢,他毕竟是我的儿子。
卡尔是个早产儿,比预产期早了一个月,他还没有从母亲子宫中发育充分就突然闯进这个陌生的世界。
他出生时,这个小倒霉蛋儿的脖子上缠着脐带,因此而差点丢掉性命。幸亏医生们抢救及时,小卡尔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尽管他活了下来,但是他四肢抽搐,呼吸困难。
看到这样的情景,当时,医生就说了一句令人痛苦不堪而又客观存在的实话:“尽管这个孩子活了下来,但他明显先天发育不足,他的大脑好像还没有发育健全。所以,即便他今天活了下来,恐怕他将来的生活让他感到更加可怕。”
事实上,那段时间正如医生所说的那样,儿子没有让我和妻子看到有美好的将来的蛛丝马迹。
小卡尔不仅没有表现出有任何天赋的迹象,就连一些本能的反应都表现得非常迟钝。和正常的婴儿不一样,他不会去主动寻找母亲的乳头,靠着母亲把奶水挤出来一点点地喂他才活了下来。
看着儿子这样糟糕的情景,我伤心而又着急,但从没有产生过要放弃的想法。为了帮助儿子在成长速度上能够跟得上其他同龄孩子,我决定仍然按照原计划进行早期教育试验。我认为,既然这个孩子天生就反应迟钝,不让人满意,那么,我就一定要尽全力让孩子的不高天赋发挥出八、九成,越多越好。为了能够做到这一点,我对儿子的教育早早就开始,在他智力开始发展起就进行教育。
那么,为什么早期教育更容易造就天才呢?想要明白这个道理,就要从儿童的潜能开始谈起。根据对生物学、生理学以及心理学等学科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人生下来就具有一种特殊的能力。不过,这种能力没有表现在外面,在表面上根本看不出来,而是隐藏在人的体内的,我们把这种能力叫做潜在的能力。比如,有一棵橡树,如果按照理想状态生长的话,它能够长成三十米高,那么,我们就说这棵树具有能够长到三十米高的潜能。同样如此,一个儿童,如果按照理想状态成长,能够长成一个具有一百度能力的人,那么,我们就称这个儿童具有一百度潜能。
这种潜能就是天才。所以,天才并不是我们平常认为的那种只有少数人才具有的天赋,而是每个人体内都潜藏着这样一种潜能。
但是,要达到这种理想状态,定然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即使橡树拥有长成三十米高的潜能,要真正长成三十米高还是困难重重,通常情况下,橡树只能长到十二米或者是十五米左右。如果环境不好,则只能长到六到九米。但是,如果经常给橡树施肥等等,好好养护它,那么,橡树能够长到十八米或者二十一米,甚至有的能长到二十四米或二十七米。同样道理,即便是天生具备一百度能力的儿童,如果完全放任,不去管它,他成人后,最多也就变为具备二十度或者三十度能力的人。也就是说,他的潜能只能被挖掘二到三成。但是,如果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那么,这个儿童成人后能够达到六十度或七十度,甚至八十度或九十度能力的人。换言之,他的潜能能够被挖掘出六成或七成,甚至八成、九成。
教育的目标就是能挖掘儿童的潜能达到十成。只要能够让人充分发挥出这些潜在能力,那么,人们便能做出很多非凡的事业。然而,非常可惜的是,因为教育方法的不得当,人们的这种潜能,绝大多数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更没有得到发挥,这就是为什么天才那么少的原因。该怎样教育出更多的天才呢?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及早挖掘、诱导孩子自由地发挥出这种潜在的能力——天才。
儿童潜能的递减法则
这里需要让大家特别注意的是,尽管儿童具有潜在能力,但这种潜在能力存在着递减法则。比如,一个生下来具有一百度潜能的儿童,如果从一生下来就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那么,他将来就很可能成为一个具备一百度能力的成人。如果让这个儿童在五岁的时候开始接受教育,那么,即便教育方法非常好,最终,他也只能成为具备八十度能力的人。那么,如果这个儿童从十岁才开始教育的,那么,即便最优秀的教育,也只能让他成为具备六十度能力的人。这就是说,教育开始得越晚,所能挖掘儿童的潜能就越少。这就是儿童潜在能力的递减法则。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一个法则,是因为每个动物的潜在能力,都有各自不同的发达期,并且,这个发达期是固定不变的。当然,有的动物潜在能力的发达期的时间非常长,但是,还有些动物的潜在能力发达期是非常短暂的。不管是哪一种,如果无法让其在发达期发展的话,那么,其潜在能力就永远也不能发展了。比如,小鸡“追从母亲的能力”的发达期大约是其出生后的四天之内,如果此期间,它没有得到发展,那么,其这种能力就永远不会发展了。所以,如果将刚生下来的小鸡在前四天与母鸡分离,那么,这只小鸡以后永远不会跟随它的母亲了。小鸡“辨别母亲声音的能力”的发达期大约在出生后的八天之内,如果在这段时间里,小鸡没有听到它母亲的声音,那么,它的这种能力就枯竭了。小狗“把吃剩下的食物埋在土中的能力”的发达期也是有一个期限,如果在这段时间里,把一只狗放到了一个不能埋食物的房间里,那么,它以后就不具备这种能力了。我们人类的能力也是如此。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英国司各特伯爵的儿子。司各特伯爵夫妇带着他们刚出生的儿子出海旅行,在经过非洲海岸的时候突然遇到大风暴,船被巨浪打翻,全船的人都不幸遇难了,只有司各特伯爵夫妇带着儿子爬上了一个小海岛。那是个荒无人烟的小岛,岛上密布着热带丛林。司各特伯爵夫妇很快就染上了热带丛林中的各种疾病,先后离开人世,最后只剩下了可怜的婴儿小司各特。后来,一群大猩猩将只有几个月大的小司各特喂养了起来,他就跟着这群动物父母逐渐成长起来。二十多年后,一艘英国商船偶尔在那里抛锚,人们在岛上发现了小司各特,此时,他已经是一个体魄强壮的青年,他跟着一群大猩猩,像大猩猩那样灵活地在林间攀爬跳跃,在树枝间飘来荡去,他像动物一样靠四肢行走,也听不懂一句人类的语言。人们把他带回英国,这个消息立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这也让科学家们对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科学家们开始像教婴儿那样教育小司各特,希望能够让他学会人类的各种能力,以便他能够重新回到人类的世界里。他们经过足足十年时间,终于让小司各特学会了穿衣服和用双腿走路,虽然他还是更愿意爬行。然而,他始终不能说出一句完整的句子,想要表达什么的时候,他还是习惯像大猩猩那样大声吼叫。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就是因为人在幼儿的时候是学习语言能力的发达期。而小司各特被发现时已经有二十多岁了,他早已经错过了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也意味着他将永远失去说话的能力。
以上的事例都证明了,儿童的潜在能力具有递减法则的。即便生下来具有一百度潜在能力的儿童,如果任其自然发展,不采取任何教育,到了5岁时,他的潜在能力就会减少到八十,而到了十岁的时候,他的潜在能力就减少到了六十,到十五岁时,他的潜在能力就只有四十度了。
因此,为了杜绝潜能递减,我们必须及早教育孩子。因为之所以出现这种潜能递减情况,是因为没有给予这些潜能充分发挥的机会,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给孩子发展其潜在能力的机会,换言之,就是让孩子尽早发挥其能力。
从儿子出生那天就开始教育
那么,如何才能杜绝孩子潜在能力的递减呢?关键是及早教育。但是,这个“及早”到底要早到什么时候呢?以我的经验看,教育要从出生那天就开始进行。教育家们听到这句话后,很可能会立刻站出来反驳我的观点,因为他们向来认为,过早教育会对孩子有伤害。
尽管有很多人不支持我及早开始教育的观点,但我仍然这样做下去了。
可能有人会问:“卡尔先生,您真是从孩子刚生下来就开始培养他了吗?难道您对这样一个智力低下的孩子真的有如此大的信心吗?”
关于这些问题,我可以非常肯定地回答:“实际上,从我的儿子卡尔一出生那天起就开始接受教育了。并且,我从来没有对他失去信心。”
记得儿子卡尔刚出生的那几天,我们全家都被苦恼和不安的情绪笼罩着。这时,即便是向来非常支持我的妻子也有些怀疑我了。
有一次,妻子悄悄对我说:“请告诉我,为什么上帝会如此安排?为什么偏偏我们的儿子会是个弱智儿?上帝对我们是公平的吗?”
我说:“亲爱的,请相信我,上帝永远是公平的。还记得我说过的话吗?世上绝大多数人的潜能都没有得到完全的发挥,我要让我的孩子的潜能得到更好的开发。”
妻子说:“我明白这个,可是看着我们的小卡尔,你能改变这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吗?”
我说:“虽然我现在还没有办法改变这个糟糕的事实,但我能让他全部发挥出现有的潜能。尽管卡尔现在不如别的孩子聪明,但他总有一天会比别的孩子还要聪明的。因为即使是天生聪明的孩子,出生时就有了很好的起点,但如果他不能得到正确的培养,他的潜能也无法充分发挥出来,那么,他终究不会成为优秀的人才。虽然我们的小卡尔起点比正常的孩子低,但是,如果他获得了良好的教育,他的潜力能够充分发挥出来,最后一定会超过其他的小孩儿,超过所有人,成为德国最优秀的人才。”
我不仅对我的妻子这样表示自己的决心,对那些关心我们小卡尔的人,我都是这样告诉他们的。
之所以我能够有如此充足的信心,是因为我知道后天教育的巨大力量。
实际上,从生下来到三岁之前,是婴儿最重要的时期。因为这段时间,孩子大脑接受事物的方式和之后的完全不同。
刚出生的婴儿还没有能力分辨出人的面孔,到了三四个月,或五六个月大的时候,婴儿就能分辨出母亲和他人的面孔了,也就是知道“认生”了。但这时,婴儿并没有分析面目特征的能力,所以,他们不是通过分析记住母亲或他人的,而是在长期反复的观察后,他把自己母亲或他人的整个面孔的印象像个模子似的印进了自己的大脑中,这就是模式识别能力。
婴儿的这种识别能力,远远超过了我们预料。对三岁以前的婴儿的教育,就是这种“模式教育”。婴儿对一个事物会不厌其烦地反复观察,所以,三岁以前的教育也是“硬灌”的时期。婴儿凭借动物的直觉,能够瞬间掌握整体的模式识别能力,这种能力远非成人所及。婴儿大脑还是一片空白,所以,不会像成人那样进行分析判断,所以,此时,他具有一种不需要理解和领会的吸收能力。此时,如果你不把那些认为正确的模式,反复、经常地灌进幼儿那还没有自主分辨好坏能力的大脑中,婴儿就可能自己不自觉地且毫无区分地将一些坏的东西也吸收进去,并逐渐形成人的素质。
就如古谚所说的那样:“小时候就能够看到成人后的样子。”孩子到了三岁时,就已经形成了长大之后的一些基本性格素质。如果我们仔细研究分析所有的人,都会毫无例外地发现他们三岁之前的环境,以及这种环境影响其性格及素质的迹象。因此,模式时期决定了人的一生。
那么,该给三岁以前的模式时期的婴儿“硬灌”什么东西呢?大概有这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反复灌输给他们语言、音乐、文字和图形等一些能够奠定智力的大脑活动基础的知识;另一方面要灌输关于人生的基本准则和态度的东西。
总而言之,能够生下一个健康的孩子,只是父母要走的第一步,他们之后的路更长,他们要从孩子出生那天开始,担当起作为父母的教育责任,他们还需要做的事情更琐碎,所承担的责任更大。
最后,根据儿童潜能递减的法则,一个人的成长过程,都有其智力发展最佳时期。抓住这个最佳期很关键,它决定着人的一生智力发展,所以,千万不要错过。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