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西方家教-感觉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开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让音乐唤醒孩子的耳朵

    在教育女儿时,我做的第一步就是训练她的五官。我觉得,任何一种能力都不是生来就有的,如果不加以开发和利用,就永远无法发展起来。所以,必须要尽早地开发孩子的五官。而且,这种训练开发,必须要始于听力训练,否则,就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婴儿听力的发展比视力要早,甚至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她就能够听到外面的声音了。我认为,如果爸爸妈妈没有做好准备,没有让孩子受到良好的胎教,比如准备小型录音机放儿歌给她听,或者朗读古诗对她进行熏陶的话,那么可怜的孩子就只能听母亲的心跳声了。如果能够进行良好的胎教,孩子的听力发展得就会更好。

    所以,在女儿还没有出生前,我就开始为肚子里的她唱一些好听的柔和歌曲了,还经常和她说说话。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给她取好了喜欢的名字。我常常对着肚子喊着她的名字:“维尼,小维尼,妈妈在呼唤你,你听到了吗?”我觉得,她肯定能够听得见,因为她有时候会轻轻地动一下,想必那就是她的回应了。

    很多爸爸妈妈都经历过这样的事情:突然响起的刺耳声音会吓到孩子,声音越刺耳,孩子的反应也就越强烈。当我发现女儿也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觉得她已经具备了足够的听力,于是就开始抓住时机对她进行训练。

    婴儿时期的维尼芙雷特很讨厌刺耳的声音,喜欢柔和、旋律优美的声音,如钢琴声、有规律的鼓声和闹表发出的“滴答”声。自从她有了这种感觉,我便开始通过音乐、诗歌和古诗等各种方式开发她的智力,从而进一步挖掘她的潜力。

    甚至可以这样说,小维尼芙雷特的幼年时光就是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度过的。因为我自己也一直爱好音乐,所以常常在家弹钢琴,每当小维尼听到钢琴悦耳的声音时,就会睁大眼睛,静静地聆听,脸上会露出欢快的神情。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在练习贝多芬的名曲——《致爱丽斯》。虽然女儿待在隔壁的房间里,但我还是感受到了她对音乐的那种敏感。

    一天,我弹完曲子后去看她,她正躺在隔壁屋的床上。我还没有进门,就从门缝里听到她“咿咿呀呀”的声音了。我悄悄站在门口,仔细听着她发出的声音。听了一会儿,我便惊奇地发现,她在咿呀的正是《致爱丽丝》前面的乐句,虽然不是很准确,但我仍可以将音调听出个大概来。

    那一刻,我简直太激动了。接下来的几天里,我反复弹奏这首曲子前面的部分。当然,这并不是因为我弹得不好,而是为了让女儿加深印象。我所做的有效果了,不久,小维尼芙雷特就可以很完整地哼出那几个乐句了,而且旋律和节奏准确,音也没有错误。那个时候,小家伙儿才刚刚八个月大。到她三岁时,我就开始让她练习弹钢琴,果然她在短时间内就掌握了《致爱丽丝》的大部分乐句,除个别很难的外,其他部分都弹得很流畅。我觉得,这与她婴儿时期的学习是分不开的。

    虽然维尼芙雷特那时还很小,但她脑海里对很多乐曲都有深刻的印象。除弹琴给她听以外,我还会经常放一些经典乐曲的唱片给她听。我发现,她对不同作者的音乐会做出不同的反应:听到巴赫的音乐时,她会表现出快乐而平静的神态;听到莫扎特的名曲《小夜曲》时,她会很高兴;听到贝多芬的音乐时,她会非常兴奋和激昂;听到舒伯特的《摇篮曲》时,她就会安静地入睡。

    我不仅会让女儿听不同的音乐,也会让她学习音乐,练习弹钢琴。当她的手按在那些黑白键上的时候,会开心地笑出声来。每当她不高兴或哭闹时,我都会把她带到钢琴前,或者我自己弹几个音符给她听,或者让她自己去按键。钢琴一响,无论她哭闹得多厉害,都会平静下来。有时候,我觉得她不应该受到过多琴声的刺激,会把她抱走,但她这时会哭起来。

    为了让小维尼芙雷特对音乐产生具体的概念,我专门在钢琴的C大调位置,分别在七个基本音的键上贴上红、橙、黄、绿、青、蓝、紫的七色纸条,并根据颜色将它们称为红音、橙音和黄音等。我每天都会把她抱到钢琴前面,按这些琴键,发出声音给她听。当她还不到六个月时,就可以准确地区分这些键了。

    当女儿学会说话后,我就教给她这些颜色分别代表的意思。然后我会经常问她:“红色的是什么音?黄色的是什么音?”她总是很快就能回答出来:“红色的是do,黄色的是mi。”

    当她正式开始学习弹钢琴的时候,我专门给她请了一位家庭教师。第一节课上完后,老师很是震惊,他说:“真是不敢相信!如果您女儿只是有乐感,这并不算奇怪,毕竟您酷爱音乐,那么她受到了您的熏陶很正常。但是,她对音准真的是太敏感了,还能把标准音记很牢。你是知道的,学音乐的人,要掌握标准音的概念是需要很长的时间的。”

    我给老师讲了我所用的方法。他听后感叹说:“如果所有学音乐的孩子在婴儿时期就能受到这样的教育,那么以后学习起来一定就会觉得很容易。如果这样的话,这世界不知道会多出多少音乐天才呢。”

    当女儿才几个月大的时候,我就开始让她听音乐,还和她进行语言交流。我前面提到过,这些工作,在她还没有出世时我就开始进行了。我觉得,孩子出生后,爸爸妈妈应该尽早开始跟他们讲话,虽然他们在一岁之前并不会说话,但他们是能够听到的。我得出的经验就是,女儿很喜欢听我跟她说话。

    我经常发现一种情况:每当女儿哭闹的时候,只要我在她身边跟她讲话,她马上就会停止哭闹。她平躺在床上,并不会让我抚摸她,不过,这时候她已经能够听出我的声音,只要她听到我的声音就会动,想让我抚摸她。有些时候,她在哭闹,但一听到我说话的声音,就会马上安静下来。

    所以,我认为,虽然婴儿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听懂父母的话,但从她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起,就会对父母的话做出各种反应。对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比如,当我温柔地对女儿说话时,她就会表现得很高兴;当我大声斥责她时,她就会不断地哭泣。所以我要对那些年轻的爸爸妈妈所说的是,一定要尽早对孩子说话,有意识地训练他们的听力。

    新生婴儿除了哭以外,还会传达一些别的声音,虽然他们发出这些声音并不是有意识的,但的确是源自身体正常的反应。他们的这些声音传达了一些信息,有时哭前会发出“呜呜”的声音,吃饭后则可能会发出“咯咯”的声音。

    当女儿生下六个星期后,她就对我的声音和微笑有了反应。两个月后,她不仅会笑,还会发出一些声音。这个时候,我就会抓住机会跟她讲话。所以,如果孩子由不喜欢说话的人来照顾,没人跟她说话,那么孩子就很少有说话的机会了。虽然孩子并不总是和大人说话,有时也会自言自语,但我还是觉得,父母应当抓住这一关键时机,尽可能多地跟婴儿交流,这样她的听力就能得到更好的开发。

    为了更好地提高女儿的听力,她两个月大时,我给她准备了铃铛、小鼓之类可以发出声音的玩具。当这些玩具发出声音的时候,她就会扭头寻找声音的源头。除了跟小维尼芙雷特说话,教她音乐外,我还会经常用轻柔的声音给她朗读诗歌。其实诗歌和音乐在很多地方都有相同的作用,一个有意义,一个有声音。结果证明,我给她朗读诗歌很有作用,她刚满一岁时就可以背出维吉尔的一些诗句了。每天晚上,她都好像做祷告一样来背那些句子,由于她很喜欢这些诗,所以很快这些诗歌就了然于心了。

    用色彩培养视力

    很多人认为幼儿的听觉与视觉可自然形成,不必为此费心。不过,我持相反的观点。婴儿的眼睛和耳朵得到适当有效的训练将对孩子的成长有重大意义。有人认为,在没有长大之前,婴儿的眼睛形同虚设,根本看不见东西。事实上,此时的小婴儿不是看不见,只是看不清而已。其实,只要睁开眼睛,婴儿就能看见。很多父母都曾经看到过:醒着时,婴儿总是盯着窗帘或明亮的窗户。这是因为婴儿没有东西可看,而不是看不见东西。在女儿很小的时候,有一次,我发现她呆呆地盯着天花板好长时间,眼里一片茫然,样子傻傻的。我走过去问:“宝贝,怎么啦?”她却没有做出反应。好奇怪,她今天是病了吗,怎么这么迟钝?当时,我手里正好有一本杂志——封面是红色的,于是,我顺手拿起书在她眼前晃了晃,她突然笑了起来,手脚也挥舞起来。我这时才意识到,鲜艳的东西能够引起她的兴趣。

    于是,我下午就去外面买回了许多漂亮的图画、五颜六色的布娃娃——它们颜色鲜艳、色泽不同,还特意把窗帘换成绿黄相间的花窗帘。为了锻炼她的观察能力,我在她房间的墙上挂满了色彩丰富而漂亮的图画,其中有美丽的装饰画,也有临摹的名画。

    我相信,色彩丰富的图画在开启孩子智力上可以产生重要作用,一个孩子得到擅长绘画的母亲的培养将会很幸福。在认识到画的重要性后,我在小维尼还不懂事时就准备了好多五颜六色、满是花草与鸟兽的美丽图画给她看。我也会给女儿看插图漂亮的小人书,时不时读给她听。每当这时候,她总是兴致高昂地看着,安静地听着。我对此感到很欣慰,孩子虽然还什么都不懂,但是,她已经对图画的颜色与母亲的声音感兴趣了。

    随着女儿的慢慢成长,除了给她看更多不同的图片外,我还给她买来颜料、画笔和纸等绘画用品,开始慢慢教她画简单的图形。让我感到有趣的是,虽然她当时还不会拿笔——或许是她的手太小无法握紧画笔,但是,她仍对画画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有时候,她看着那一大堆五颜六色的却不知如何使用的颜料时,会急得咿呀乱叫,那小模样真是可爱极了。

    有一次,我把所有颜料都挤到调色板上,让她尽情地玩。这让她高兴极了。可是,她最后却把自己弄得一塌糊涂。

    我帮她把准备工作做好之后才离开她的房间,可是,当我再次进去时,一种完全不同的情景映入我的眼帘。地板上到处都是颜料,小维尼的脸上,衣服上也是——原本洁白的衣服也变得花哨起来。我想,遇到这种情况,别的母亲恐怕早就火山爆发了。但是,我明白脸和手可以洗,脏床单也可以换,但是,如果我的呵斥让女儿失去玩耍的乐趣,失去对各种颜色的敏感,那就永远无法挽回了,所以,我没有发火。

    我用柔和的语气说道:“呀,宝贝,瞧瞧你,把房间搞得多脏呀。”

    后来,我看到墙角上依稀有一幅淡黄色的图案,仔细看过之后,发现是一只小鸭子。当时,我很激动,因为小维尼毕竟完成了她人生中的第一幅画——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而且还是在墙上。

    我决定教小维尼用画笔的方法,以此来奖励她在绘画上取得的成就。我把笔放到她手里,耐心地教她握笔。几经努力,她终于握紧画笔了。从此以后,小维尼不再用手涂抹颜料,而是开始真正用画笔画画了。

    我为女儿买来色谱、颜料,耐心地教她区分各种颜色,目的是培养她对各种色彩的感觉。日子久了,她居然能记住很多颜色——除了红、黄、蓝、绿、灰这些基本色外,她还能说出某些灰度不同的颜色的名称。

    直到现在,一说到颜色,她还是会蹦出一些专业名词来。通常情况下,只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才能说出专业名称。人们一般只会说:“这是红色,那是橘黄色,那是灰色。”但是,维尼从小就会说:“这是紫红,那是普鲁士蓝,那种灰色稍偏黄,那块黄色有些偏绿……”虽然她后来并没有成为画家,但她对色彩的认识超越了普通人。

    维尼有一次对我说:“妈妈,我能看到自然界中各样美丽的颜色,我感觉好幸福。除了鲜花和天空,就算是别人很少注意的地方的色彩,我也能看出细微变化来。看看那张旧桌子,它的颜色变化多复杂啊!简直就是一篇由蓝灰色及紫灰色点缀成的华彩乐章……”

    女儿会走路之后,我经常带她外出散步,让她注意大自然中的各种颜色。实际上,当时她已经算是一个色彩小专家了,她的色彩认识甚至超出了我一大截。森林的颜色、天空的颜色、原野的颜色、海水的颜色、建筑物的颜色以及人们服饰的颜色都是她的观察对象,她有时会沉醉其中,有时又会品头论足。几乎每一次散步都会成为小维尼对周围色彩的点评会。

    “妈妈,你瞧瞧,那片天空上边是深蓝色,左边有点湖蓝的味道,右边又慢慢过渡成钻蓝色啦!快看,靠近地平线的地方又慢慢向紫灰色和蓝灰色过渡……”“妈妈,那位女士的衣服颜色搭配得一点也不好看……太花哨了。”“看那座教堂,颜色真漂亮……”

    每当这时候,我心里都会感到很欣慰,也会积极融入她的观察和评论之中。我们有时也会因为看法不同出现小小的争执,但是,高兴的成分最多。因为我知道,她正沉浸于对身边美丽事物的欣赏之中。我认为女儿很幸福,她没有像大多数人那样忽视身边的美,而是尽情地享受、欣赏它们。

    我相信,观察周围的色彩不仅让她享受到了美,更重要的是,还培养了她敏锐的洞察力与独特的视觉感觉。另外,拥有善于观察的能力,对她的智力发展与潜力开发,也都是非常有利的。

    游戏不是消磨时光

    在以色彩培养女儿观察力的同时,我还有意让她养成专注于事物的习惯。在我看来,只有从小对任何事都专心致志,孩子的记忆力和自制力才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孩子长大后才能全身心投入自己的事业,不会受其他事情干扰。对于一个要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而言,这种素质不仅极其重要,而且十分必要。

    女儿年幼,我常和她玩一种叫“注意看”的游戏。当时,女儿对这种游戏很感兴趣,这不仅培养了她对事物的兴趣,而且激发了她的好胜心,使她在面对失败时不轻易退缩。这个游戏是这样的。我手中拿着五六根彩色发带迅速晃过她眼前,然后问她有几根。一开始,我晃的速度慢些,好让她可以充分地观察它们,之后,我逐步加快速度,使发带经过她面前的时间渐渐变短,甚至到最后,在一眨眼间就晃过她眼前了。由于刚开始循序渐进的训练,她起初还不能给出很准确的判断,但到后来,她几乎都能答对。

    这种游戏通常是两个人一起轮换着玩。如果她答对了,她就可以来考我。她刚开始输得很多,但到后来,就总是赢了。这时候我就会像孩子一样抱怨起来,我小时候妈妈为什么不这样训练我呢?要不然我也不会总输给女儿了。

    在一次游戏时,我手中共拿了八根发带。因为数量比较多,女儿起初老是猜不对,急得快哭了。

    我有些不忍地对女儿道:“维尼芙雷特,我看今天就到这里吧。”

    但女儿坚持称:“不,妈妈,再来一次吧。”

    这次,为了不让女儿失去信心,我故意放慢了速度。我的用意一下子就被维尼芙雷特看穿了,她坚持称不能降低难度:“这样太慢了,谁都能看清。我已经看出了八根发带了,你换个数目,和开头相同的速度来考我。”

    我没有别的办法,只能照她说的做。这回我拿着七根发带,保持最初那么快的速度。第一次,女儿没猜对;第二次,她说没看清楚,要求再来一次;第三次,她还是没说对。

    “算了,算了,小维尼芙雷特,别玩了,这也太难了。”我劝女儿停下来,“你相不相信,这么快的速度,妈妈恐怕都猜不对。”

    “不行,再试一试,一定要再试试。”

    我们就这样一次次地玩下去。直到第十一次,女儿终于猜对了。我从她无法抑制的喜悦神态中可以看出这不是瞎猜的。她的坚持终于获得了成功。接下来轮到女儿当考官了。还没玩几次,她就让我头脑发晕,只好认输了。

    这种名叫“注意看”的游戏有各种各样的形式。例如,我有时候会给女儿一个小花瓶,上面有许多图案。我让她看一分钟后说出花瓶上花朵、鱼或颜色的数量。每到这时,长期接受过类似训练的她都能准确说出答案。

    有时,我还会让她待在某个房间一段时间,让她仔细看过房间的摆设后再出去。然后,我就会把房间中的某样东西拿走,或在房间里增加某样没有的东西,再让她回到房间凭着她的记忆说出房间有何变化。这时,她就会准确说出一些变化,“多了一把扇子,少了一个杯子……”

    有一次,我想捉弄她一下。像平常一样,我和女儿走进厨房,女儿对里面的摆设进行观察。然后,我让她出去了一会儿后不久,又让她回到厨房。这时,我站在门外,只让她自己进去,问她:“这次房间有变化吗?”

    “咦,真奇怪……”女儿左看看,右瞅瞅,好像在思考什么。“没什么变化呀!”女儿说道。

    我笑着说:“你认真看看,肯定有变化。”

    事实上,她说的是正确的。她出去那段时间,我并没有动厨房里的东西。不过,确实有变化,不知女儿能不能意识到。听到我说肯定有变化,女儿就更仔细地观察起来了。此时,在门外的我情不自禁地笑了。

    女儿看到我笑,有些不高兴了:“妈妈,你为什么笑呀?确实没有变化呀,你肯定在捉弄我吧。”

    “真的有变化,”我对女儿说,“你再好好看看,……我提示你一下好了,厨房里少了一样什么。”我靠在厨房的门框上,笑着冲她说。

    维尼芙雷特这时突然意识到了什么。她仔细朝我看了看,发现我虽然靠在门边,却半步也没有向门里迈进。她大声叫道:“妈妈,你真坏。好啊,妈妈竟敢捉弄我,厨房里原来少了个大坏蛋。”女儿终于明白,虽然厨房里没有变化,但是少了我也是一种变化。因为第一次是我和她一起进去,第二次我始终站在门外。

    我平时就这样和女儿一起做各种不完全相同的游戏,以此训练她的反应和观察能力,使她在这两个方面有所提高,不仅如此,她的注意力也提升了,记忆力也发展得很快。后来,她都会很清楚地记得所有见过的东西。因此,和女儿每到并经过一个地方后,我都会要求女儿说出在这个地方的所见所闻。例如,经过水果店后,我就会问她,水果摊上有什么水果呀。这时,她就会一一道来:“有苹果、梨、西瓜和葡萄……”

    此外,我逐渐发现,这类游戏大幅提高了女儿的记忆力。小维尼芙雷特仅五岁时,几乎拥有了对所见之物过目不忘的本领。她阅读过的书,只要不是太长太难,她都能一字不错地背下来。周围的人常对她这个本领感到不可思议,惊讶不已。

    有天,我家来了一位客人。我们以前是同学。现在,他是一位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被我和同学们称之为“大胡子比利”。比利曾在女儿两岁时见过她,到现在已经三年过去了。他非常喜欢我可爱的女儿,进门就把她抱起来了。

    维尼芙雷特开口就问:“哎,先生,您的胡子呢?怎么不见了?”

    虽然比利被人称为大胡子,但一年前因为皮肤发炎,已经不留胡子了。他惊讶地问女儿:“你怎么知道我有过胡子?”

    小维尼芙很调皮地答道:“那当然了,我们小时候见过面呢,那时,您的胡子可把我吓坏了。”

    大胡子比利满脸崇拜地对我说:“斯托夫人,您的宝贝女儿太了不起了。真没想到,她现在还记得我呢,都三年了,我们那时只是匆匆见过一面。”

    比利告诉我,他见过许多孩子,但没有一个像她这样观察和记忆力都这么好的。他问我:“她是天生就有这种潜质吗?”我给他讲了我对小维尼芙雷特的训练方法,他听后十分惊讶,并决定在同行中间推广这种训练法,以便它能在儿童教育上得到应用。

    实物是最具体的形容词

    我的小维尼非常可爱,而且感受能力惊人。她很小的时候便能用很准确的词表达自己的感受。所以,我要告诉大家:培养孩子的身体感觉能力要通过有效的方法,使她从中渐渐地掌握一些有意义的词。

    小维尼六周大时,我拿了许多颜色的气球给她,用细线把这些气球轻轻地系在她的小手腕上,气球随着她的小手不停地上下摆动。看着她那可爱嘟嘟的样子,我的喜悦溢于言表。这时,我告诉小维尼说:“这个又圆又轻的东西,是气球。这个是红气球,那个是绿气球。”利用这种亲身体验的方式,我逐渐将红、绿、圆、轻这些非常抽象的概念灌输到了她的大脑之中,而她也逐渐体味到了这些形容词的真实含义并学会了使用。实际上,这就是最早的学习,同时这种学习的过程也是在玩。另外,我还发现,我女儿对这种方式很感兴趣,很喜欢我这样教她。

    小维尼稍大一点后,我就找了一些或粗糙或光滑的小木片,帮助她感受物体的质感。

    一段时间以来,我都在找些她比较感兴趣的东西,当然不包括那些对她有害的东西。在我教她的过程中,我从不强迫她做什么,因为她是个活泼的孩子,我认为只有在自然的条件下才能充分发掘她的潜力。为了避免她的精力白白被消耗掉,我一直在努力对她进行各种引导。在这种教育方式下,我发现,她总能找到点事情做,从来不会无聊地咬手指,也不会无故的沮丧、哭闹。

    我的邻居卡丽特丝夫人跟我说,她的小儿子一整天一整天地哭闹,要么垂头丧气,要么啃自己的手指头。虽然医生说他没什么病,但她还是担心她儿子是不是病了。她每次跟我请教带孩子的方法,都总是羡慕不已,羡慕我有个非常活泼的女儿。

    有一次,我到卡丽特丝夫人家做客——看看她的孩子。我真见到她的小儿子时,他正在一个劲儿地啃手指头,呆呆地看着天花板,对我的到来没有任何反应,而且我想去抱抱他时,他却像是受到了惊吓似的,突然号啕大哭起来。

    “平时,你不给他玩玩具吗?”我问卡丽特丝。

    “啊?这么点的孩子,也需要玩玩具吗?”卡丽特丝疑惑地睁大了眼睛。

    “当然需要。看你儿子整天没精神,准是因为他的生活太单调了。你可不要以为坐在摇篮里的小家伙们就不需要玩具了。你得给他准备点能引起他注意的东西。”我解释道。我还立即把小维尼平常玩的那些玩具介绍给了她:“那些有意思的东西非常重要,因为它现在就可以开发孩子们的智力,而且孩子们见到这些东西会非常开心。”

    “真的吗?这么小的孩子,智力就可以开发了?”卡丽特丝更是一头雾水了。

    “可以。从我女儿出生那天起,我就开始教她了。你看她现在又活泼,又快乐,这就是进行这种教育方式的意义。”当然,我也把我的方法详细地告诉了她。

    没过多久,卡丽特丝兴奋地跑来跟我说:“太奇怪了,我儿子再也不像以前那么没精神了,现在好像天天都那么开心……好像他要说些什么,甚至还总想和我交流。”

    “早应该这样了!你就跟他聊聊呗!而且,你从此要培养他的能力了,你要陪他玩,要在有意无意之中教他学点什么。”衷心为卡丽特丝感到高兴的我,立即将下一步的计划讲了出来。

    为了训练小维尼的感受能力,我这个妈妈可是费尽了心机。甚至发明了一种叫做“蒙眼睛”的游戏——我经常和女儿玩这个游戏,为的是训练她在不用眼睛的情况下,如何感受身边事物的能力。这个游戏是这样的:我先把各种物品摆在她面前,然后用块布把她的眼睛蒙住,让她用手摸这些物品,同时说出物品的名称和她的感觉。例如,当她摸到一个玻璃杯时,我问她:“这是什么?”

    “这是一个杯子。”她说道。

    我接着问:“这个杯子是用什么做的呢?”“玻璃。”她答道。

    “摸摸玻璃,有什么样的感觉?”

    然后她会说:“光滑,冰冰凉,还硬硬的……”

    我紧接着问道:“那还有什么东西也像玻璃一样光滑、冰凉、还硬硬的呢?”她会说:“金属勺子、叉子,吃饭用的盘子,都那样。”

    “那它们有什么地方和玻璃不一样?”

    这时她又仔细地摸摸杯子,但还是不知道怎么回答。

    然后我开始提示她:“你想想,如果你现在看得见的话……”

    刚说到这,小维尼便马上回答说:“我知道了,玻璃是透明的,而勺子和叉子是不透明的。”

    然后,我会让她记住“光滑的”“冰凉的”“透明的”“不透明的”这些形容词。通过这种方法,我教会了她一些描述事物的形容词,逐渐培养她的感受能力。受此影响,小维尼上学之后,很擅长使用修辞,写出的文章也很漂亮。

    在这种游戏和训练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那些事情都是让我和女儿终生难忘的。记得女儿在她的日记里曾写过这样的一段话:今天,我特别兴奋,因为我的作文得了第一名。我觉得,我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完全是妈妈的功劳。我记得,我才三岁的时候,有一次妈妈和我玩“蒙眼睛”的游戏。妈妈把我的眼睛蒙上之后,把我的手放进了厨房的一盆水里。

    妈妈问我:“宝贝,盆子里有什么呀?”水,我当然知道,于是马上答道:“水。”

    妈妈接着问我:“你摸着水什么感觉呀?”

    我说:“凉凉的、湿湿的……”

    妈妈又问:“那还有什么也凉凉的、湿湿的?”

    我想了想,说:“冰淇淋也是凉凉的、湿湿的。铁块也凉凉的,但不是湿湿的。”

    然后,妈妈又问我:“和凉不一样的感觉是什么呀?”

    我很快地回答说:“牛奶。”

    妈妈紧接着又问:“那牛奶给你的是什么感觉呀?”

    因为那时候我每次都是喝的热牛奶,所以只知道牛奶是热的,并不知道它有冷热之分。可是我不知道怎么说那种感觉。想了半天,也没有回答上来。后来,妈妈拿毛巾擦干我的手,把我的手放进了她的衣服里。一时间,我感觉到了妈妈身体的温暖。

    这时,我兴奋地喊到:“妈妈,我知道了,牛奶是热的,温暖的!”

    我就是在那天知道了怎么用温暖这个词,而且我理解了冷和热的概念,更知道妈妈对我有多好。妈妈是最体贴我,关心我,疼我,爱我,温暖着我的人。

    今天,老师夸奖我了,说我作文里有个句子写得很美,那句话我是这样写的:孩子是母亲用体温培育出来的,就像培育刚刚破壳的小鸡那样。老师觉得我很有写作的潜质,这使我非常开心,但老师不知道的是我有这样的潜质完全受益于妈妈从小对我的培养。我非常感谢我的妈妈。我爱我的妈妈。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