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普知识枕边书:航天知识全知道-“火箭老总”黄纬禄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当德国的V–2火箭袭击英国伦敦时,有一位中国青年工程师在那里目睹了这个历史性事件,他就是后来成为中国航天技术创始人之一的黄纬禄。

    黄纬禄于1916年12月出生在安徽芜湖市。20岁时,黄纬禄考进南京中央大学电机系。1940年,他从中央大学毕业后来到重庆山沟里的一个无线电器材厂工作。1943年,英国工业协会来中国招收一批实习生,他以优异成绩通过了各项考试,来到英国。到了英国后,黄纬禄等人被安排到工厂去实习。不久,他又考上伦敦大学无线电专业的研究生,从此,他每天在工厂、学校、住所这三点之间往返,每天工作学习达14个小时之上。黄纬禄常常顾不上吃饭,就在街头随便买个面包充饥。黄纬禄在英国实习之时,恰是“二战”酣战之际。在那里,他目睹了德国V–1、V–2导弹袭击伦敦的一幕幕情景。所谓V–1导弹也就是无人驾驶飞机。其命中率较低,落到伦敦区就算命中了目标。其方位是用相当于指南针的陀螺来控制的,飞行距离由所带燃料多少来控制。发动机声音很大,很远便可听见。燃料燃尽时,发动机即刻停止工作,机体便俯冲下来,落地爆炸。黄纬禄学会听导弹声音来判断自身安全。即听见声音在很远处就不必慌张,若声音过了头顶就绝对安全了。怕就怕声音在正前方不远处骤然停止,导弹很可能会俯冲到自己身旁。

    英国工厂有条明文规定:实习生可以晚到半小时,即八点半上班。一天,一枚V–1就在他晚来的半小时里落在了他实习区的窗外。他一到厂就见自己的办公室被炸得一塌糊涂,与他一起的五位英国人,当场死了四位,另一位在送往医院途中死去。当初,英国歼击机的速度没有V–1快,对付V–1很困难。英国为反击V–1,很快研制出了喷气机。喷气机伺机在海峡上打掉V–1。面对喷气机的威胁,德国纳粹又改用V–2导弹,它速度较V–1快得多,每小时飞上千公里。不久后,英国情报部门搞到一枚没有爆炸的V–2,放在皇家展览馆公开展出。黄纬禄围着导弹转悠了好多圈。这时,他心中萌发了一个愿望:回国后一定要搞出中国自己的导弹来。

    1947年,黄纬禄获得硕士学位后回国,任职上海无线电公司研究所;新中国成立后,黄纬禄被分配到上海华东工业部电工研究所任研究员;20世纪50年代中期,奉调至北京通信兵部研究所任研究员;不久,中国第一个火箭研究机构成立,黄纬禄旋即调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专司火箭控制系统的研究工作,逐渐成长为我国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他历任“东风”一号火箭副总设计师兼控制系统总设计师、“东风”二号火箭副总设计师、“东风”三号副总设计师,人们亲切地称他为“火箭老总”。

    20世纪60年代末,我国政府作出研制潜地导弹的重大部署。1970年,黄纬禄由液体导弹控制系统总设计师转任潜地导弹总设计师。潜地导弹是在水下潜艇上发射的,这就有不同于陆地导弹发射的技术条件,有诸多陆地导弹没有的技术问题,比如克服水中阻力的水下弹道问题、弹体密封问题,因潜艇的晃动或行进又需解决发射点的位置、平台调平的基准等问题。众多技术难题都在黄纬禄与同事的通力合作中得到圆满解决。限于国力,当时又侧重研制液体导弹,另加“文革”的阻挠,多年的研制工作近于停滞,仅仅能做些初步的小型试验,可谓含辛茹苦、步履维艰。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78年末才渐渐有了起色。起色有了,还得从节约经费出发。原计划在西部挖建一个大池子引黄河水做水下试验,且已开始动工。但多数人认为应该免修这项工程,直接拿到海上试验。黄纬禄支持大家的意见,如实把意见向上反映。最后在钱学森主持的研制单位和使用单位的协调会议上,才最终确定去海上试验。经地上和水下反复试验,潜地导弹已具备了发射的条件。

    1982年春,在北京召开总师会议,为潜地导弹发射作最后的技术和组织准备。黄纬禄宛如快接近终点的长跑运动员,迈出了百米冲刺的步伐。为确保发射万无一失,他带着几度困扰他的胃溃疡病坚守在现场,对技术上的每个细小环节,都事必躬亲、仔细检查,对每份技术参数都详尽核实。一次某导弹总装测试时,有一个继电器偶尔出现了一次该吸合而不吸合的现象,后来大家又反复测试几十次,这个现象却再不复现。有的同志认为可能不是继电器本身的问题,准备放过去。黄纬禄严肃地说:“我们搞科学的就要有科学态度,不能来大概、可能,一定要抓住这个偶尔不放,查它个水落石出。”说着他就和大家一起测试、分析。结果发现是继电器衔铁上一个微小铁屑所致。后来,“抓住偶尔不放”便成了人们的一句口头禅。

    1982年10月12日这天,秋高气爽。我国渤海海域碧波万里,天空湛蓝无云,海面荡着细小的波浪,不似往日狂澜怒吼,显得温顺祥和。在下午的一个瞬间,潜地导弹如蛟龙腾跃出水面,打破了海面上宁静的画卷,喷吐着白色的云柱直刺高空,云柱如蚕吐丝,越吐越长,在海天之间绘出一幅壮丽的景观。

    知识链接

    当我国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成功的喜讯传遍全国的时候,神州大地万众欢腾。因为潜地导弹完全是依靠我国自己的力量生产出来的。它让中国成为世界上能够自行设计、自行发射潜地导弹的第四名成员。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