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普知识枕边书:航天知识全知道-“双子星座”计划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双子星座”计划是美国继“水星”计划之后,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登陆月球的第二步。它的目的就是在“水星”计划的基础上,进一步为载人登月服务。就在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第一次实现太空行走之后不久,美国宇航员怀特也走出“双子星座”

    4号飞船的密封舱,在太空行走了20分钟。列昂诺夫、怀特的太空行走,证明了人能够在真空、超低温、没有重力、充满宇宙射线和流星的十分危险的太空环境中停留、活动,并且不会丧失思维和工作能力。这为人类进一步挺进月球带来了喜讯。

    从1965年3月到1966年11月,“双子星座”计划共进行了10次载人飞行。1965年6月3日,“双子星座”4号飞船发射,进行“双子星座”计划的第二次载人飞行。这次飞行任务由宇航员怀特和麦克迪维特承担,飞行时间增加到5天。在绕轨道第三圈时,怀特按预定计划在夏威夷上空打开舱门,进入了开放空间。他身上连了一根长索,利用小型机动系统,最远时离飞船3米左右,除身体有些旋转外,一切均正常。他手里拿着一支宇宙枪,不过枪里发出的不是子弹,而是高压气体,它产生的反作用力可以帮助宇航员调整位置。他通过无线电耳机话筒与驾驶飞船的人聊天,不时地靠宇宙枪从这里移到那里。此次飞行,他们还进行了科学和技术实验,医学测试,利用弹力器来维持肌肉的弹性,而且拍摄了许多舱外活动和地球大气的照片。由于飞船上的计算机失灵,原定飞行121圈的任务没有完成,只飞行62圈,就于1965年6月7日返回地面。

    “双子星座”计划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实现轨道会合和对接。1965年12月4日和12月15日“双子星座”7号和“双子星座”6号分别进入太空,实现了太空会合,在间距只有40米的情况下持续飞行了7个多小时,最近时只有0.3米。而后“双子星座”8号和“双子星座”9号的飞行任务都是与“阿金纳”火箭实现对接,但都未能实现。

    1966年7月18日“双子星座”10号飞船载着约翰·杨和科林斯进入轨道,实现了与“阿金纳”3号的对接任务,完成了登月计划的关键技术。接着“双子星座”11号和“双子星座”12号飞船又分别实现了两次对接任务。至此“双子星座”计划圆满地实现了预定目标。

    “双子星座”计划作为一项既是过渡性又是独立性的计划,取得了许多开创性的成就,也为“阿波罗”登月计划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和科学技术成果。整个飞行期间,宇航员共进行了52项试验,在不同高度上拍摄了1400张地球的彩色照片,全面地研究了人在太空中长期工作和生活的情况,为航天技术人员及地面机组人员提供了发射火箭所需的大量的实践活动。到“双子星座”12号飞行结束时,美国宇航员已经有了2000小时的太空飞行记录,而此时苏联的飞行时数只有500多小时,美国至此开始领先于苏联。

    知识链接

    1966年,执行“双子星座”4号任务的驾驶员怀特被选为第一次“阿波罗”计划飞行任务的指令舱驾驶员。不幸的是,计划中将于1967年2月发射的“阿波罗”1号于1月27日进行一次例行测试时,指令舱突然发生了大火,怀特与其他两名宇航员不幸遇难。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